计划管理流程图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含生产计划管理详细流程图)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含生产计划管理详细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5b6fcb4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d.png)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含生产计划管理详细流程图)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含生产计划管理详细流程图)一、效果与目的通过对生产计划的安排、完成、实施进行管理,以保证本公司能够有效履行合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销售任务。
这样可以确保产品准时、保质、保量地交付到客户手上。
同时,为生产部门提供生产制造的依据。
这不仅能全面集成生产相关的业务流程,确保生产计划顺畅进行,还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对于提高生产型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作用显而易见。
二、适用范围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生产计划都适用于该管理制度。
三、管理原则:1、实现生产、业务数据集成:将生产计划紧密关联的客户需求、销售过程、订单数量等全部记录在一套系统中,实现对生产环节及相关业务资源的数字化重组和实时化管理。
2、实现生产、业务自动流转:在提高生产计划制定效率的同时,完整、精准、无缝的传达生产所有需求,有助于销售、采购、生产、车间、仓储、物流等部门和人员协同工作,对于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四、相应部门职责:一)、业务部、商务部、计划部职责:1、接受客户订单后,业(商)务部、计划部依照《合约审查管理程序》执行订单评审。
2、业(商)务部将评审签核完成后,订单交计划部汇总。
3、商务部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规格品作出《月销售预估》及《周销售预估》,并发放到计划部。
4、商务部需要将规格品的第二日出货计划制作成《每日出货统计表》,并以电子档或共享文档通知PMC。
二)、计划部职责:1、PMC生管员根据《订单评审报告》编制下周的《主生产排程表》,经PMC科长审核后,交经理核准并分发相关单位。
2、生管员根据冲压产能标准、分模表、BOM、《主生产排程表》、库存编制《周生产计划表》,并根据《周生产计划表》编制《冲压日计划表》,经生管科科长审核后发给相关部门及人员。
3、其他科室生管员根据其产能标准、分模表、BOM、《主生产排程表》、库存,每日编制各科室的《工单明细表》,经生管科科长审核后发给相关部门及人员。
中央和军队计划管理审批流程图
![中央和军队计划管理审批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a3f8f9e4f705cc1755270941.png)
程施工许可证
1、建设项目施工计划申报表(原件) 2、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本年度申报项目施工计划的函(原件)
3、不动产产权登记证书或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建设项目用地预 审意见(或其他等同文件)
4、初步设计批复文件或部队项目的年度工程建设计划;建设 项目不需批复初步设计文件的,提交建设项目批复单位的书面说明 以及建设项目人民防空建设标准审查意见
中央和军队在京建设项目(自有用地)计划管理审批流程图
行政审批事项受理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
1、建设项目登记备案申报表(原件) 2、项目立项批复(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 性研究报告,部队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任务书或年度工程建设计 划) 3、建设项目规划条件
行政管理事项 (住建委审批)
建设项目 备案通知书
即时办理
(涉密项目3个工作日)
根据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的手续
交通主管部门办理交通影响评价审查 环保主管部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查
卫生主管部门办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文物主管部门设计文保范围的项目审查 消防主管部门消防设计防火审查 人防主管部门人防建设标准审查 国土主管部门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生产计划管理程序(含流程图)
![生产计划管理程序(含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67cd16b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e.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
依据生产计划,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控制,保证生产作
业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以满足客户和法规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与过程控制。
3.0定义:
新产品:公司第一次生产的产品,以及因工艺变更、材料变更后的产品都属于新产品。
4.0职责
4.1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使用文件和作业活动的正确性控制、材料控制、产品标识、工序检验、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
4.2工程部:负责生产工艺文件与参数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4.3 品质部:负责生产过程的首检、巡检、半/成品检验及异常报告与跟进处理。
4.4 生管:负责订单生产排程给生产部作成《生产命令单》对照生产作业。
4.5 采购:负责依据生产计划与排程提前采购备料入库及异常品质的及时处理。
5.0作业流程及内容
见附件。
6.0 注意事项:流程里所有不合格及异常产品按《不合格品管理控制程序》要求作业与处理。
7.0相关文件: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控制程序》《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计划管理作业流程:。
年度培训计划管理工作流程图
![年度培训计划管理工作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57494c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d.png)
进度调整:根据检查结果及时 调整计划,确保按期完成
反馈与沟通:及时向上级或相 关人员反馈进度情况,促进协 作与沟通
质量控制与改进
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质 量控制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 实施
持续优化培训计划,提高 培训质量
年度培训计划评估与总结
章节副标题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培训内容与方式评估 参训人员满意度评估 培训成果与价值评估
培训方式选择
线上培训:利 用网络平台进
行远程教学
线下培训:组 织实地培训活
动
混合式培训: 结合线上和线 下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
自我学习:提 供学习资料和 指导,鼓励员
工自主学习
培训师资力量
培训师来源:外部聘请或内部选拔 培训师资质:具备相关领域经验和专业能力 培训师培训:对培训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训师评估:对培训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教材准备
确定培训教材 确定教材来源 制定教材大纲 编写培训教材
年度培训计划执行与控制
章节副标题
培训计划执行
制定详细的培 训计划
确定培训时间 和地点
邀请培训讲师 Leabharlann 参与者组织培训活动 并进行记录
评估培训效果 并总结经验
进度监控与调整
设定监控指标:明确监控进度 的方法和标准
定期检查:按照设定的时间节 点进行进度检查
培训效果评估:对年度培训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员反馈、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以及 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的措施。
经验教训总结:对年度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培训计划制定和实 施提供参考。
学习计划管理全套流程图
![学习计划管理全套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136c39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2.png)
学习计划管理全套流程图一、学习计划管理的定义学习计划管理是指利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个人、团体或组织的学习活动进行系统化和有序化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通过学习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实现个人、团体或组织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计划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组织,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学习质量。
2. 达成学习目标:有效的计划和管理可以帮助个人、团体或组织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3. 提高学习动力:学习计划管理可以帮助个人、团体或组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4. 优化学习资源: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学习成本效益。
三、学习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1. 目标导向:学习计划管理应该以实现学习目标为导向,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学习目标。
2. 系统性:学习计划管理应该具有系统性,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做到全面、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3. 灵活性:学习计划管理应该具有灵活性,要能够根据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4. 可操作性:学习计划管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5. 连续性:学习计划管理应该具有连续性,要注意学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做到学习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四、学习计划管理的基本流程学习计划管理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实施和学习效果评估等几个基本环节。
四、一、学习需求分析1. 学习需求的概念学习需求是指个体或集体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需要解决的、不能满足的问题或困难,可以是对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需求。
2. 学习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学习需求分析是进行学习计划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学习需求的认知和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 学习需求分析的内容学习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案、学习时机、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全面了解和评估。
生产计划控制流程图
![生产计划控制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1a3ac47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f.png)
周期以采购与供应商确定后的周期为准。
4)生产计划、工序排产计划及达成跟踪表、生
产通知单
PMC
PMC依据标准产能、交期制定生产计划并动态跟
进管理,若有订单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将最新生
产计划、生产通知单给到生产。
PMC 相关单位
5)生产计划变更申请单 成品检验合格入库后视为一个订单生产完成。 PMC跟进物料、生产状况,生产够数时知会业务 发下达出货指令(送货单) 若发现异常经评估影响交期时,PMC应将评估后 的交期给到业务单位与客户沟通协商处理。
生产计划控制流程图 过程
订单信息接收 1
权责单位
使用表单/说明
1)销售合同/订单评审记录表、ERP-销售订单明
细、销售预测
PMC
业务将评审执行的客户订单信息录入ERP系统转
至PMC,PMC应于24小时内完成库存核查、物料请
购及下达生产计划、生产通知。
库存够数 2
库存 核查
库存不够数
委外 委外加工
3
自制 物料请购
PMC 相关单位
6)送货单、成品检验报告或客户要求出具出货 资料 PMC接到业务出货指令(送货单或出货计划)应 给到仓储备货、品质检验合格后由PMC安排运输 给客户。
3
生产计划 2
异常 5
交付客户
6
2)送货单、出货计划
PMC
库存够数:PMC知会业务下达出货指令(送货 单)
库存不够数:PMC安排生产或自制
3)(物料/委外)采购申请单、ERP-采购申请明
细
PMC
采购接到采购申请后应于4小时内回复采购周期
给PMC,物料采购周期一般为15个工作日,具体
MES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图
![MES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231b87f2700abb68a982fb2d.png)
否
完整性检查
是
通知计划下载错误 需手动创建计划
生成生产计划
如果 需要手 动创建 生产计 划
手动创键生产计划
如果 需要对 生产计 划进行 拆
分、合并
生产计划拆分、合并
如果 需要取 消某一 条计划
生产计划取消
如果 需要对 计划进 行排序
生产计划排序
生产计划冻结
生产计划解冻
如果 需要修 改日计 划生产 Nhomakorabea划生成批次号
生成物料需求计划 生成物流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下发 物流计划下发
生产计划下发
生产计划回收
如果 需要修 改数量 , 或取 消某条 计划
生产计划上线
生产计划下线
生产计划管理程序(含流程图)
![生产计划管理程序(含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f5e01301804d2b160a4ec022.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依据生产计划,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控制,保证生产作业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以满足客户和法规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与过程控制。
3.0定义:
新产品:公司第一次生产的产品,以及因工艺变更、材料变更后的产品都属于新产品。
4.0职责
4.1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使用文件和作业活动的正确性控制、材料控制、产品标识、工序检验、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
4.2工程部:负责生产工艺文件与参数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4.3 品质部:负责生产过程的首检、巡检、半/成品检验及异常报告与跟进处理。
4.4 生管:负责订单生产排程给生产部作成《生产命令单》对照生产作业。
4.5 采购:负责依据生产计划与排程提前采购备料入库及异常品质的及时处理。
5.0作业流程及内容
见附件。
6.0 注意事项:流程里所有不合格及异常产品按《不合格品管理控制程序》要求作业与处理。
7.0相关文件: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控制程序》《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计划管理作业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管理流程图计划管理行为准则1.协调供需、综合平衡2.一手保障供货,一手控制库存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4.前瞻性是计划人员的重要特征5.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灵活处理计划变更6.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杜绝越权签批计划;所有签批的计划必须符合计划管理办法,并经过审批;7. 经常到基层单位、库房、等相关部门走动,了解基层相关信息,了解基层对计划的需求。
计划管理办法1.1.1 总则1.1.1.1 计划管理的作用、目的、意义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
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纳入计划当中,统筹谋划,超前管理,有利于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1.1.2 计划管理的内容按计划期限划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按计划内容划分:日常计划、补充(专项)计划。
1.1.2 计划管理流程1.1.2.1 计划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分矿、科队、班组三级进行管理。
经营科是全矿计划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各职能部室是专业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各部室、区队(车间)、班组是计划执行单位。
1.1.2.2 为保证全矿计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队、车间和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计划管理人员。
1.1.2.3 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综合平衡,坚持“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
1.1.2.4 补充(专项)计划是矿生产经营计划的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计划一经下达,各部门、各区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全面完成。
1.1.3 计划的编制、下达1.1.3.1 年度计划是本年度各项工作的的行动纲领,是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年度计划的制定采取“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平衡”的方法进行编制,即:由矿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按照“管什么业务,测什么指标,制定什么措施”的原则,各部门负责编制各自的指标计划,经营科负责汇编。
1.1.3.2 年度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三年战略规划;(2)矿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方针、目标;(3)矿井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测资料;(4)前期预计完成数字;(5)经审定过的各项技术经济定额。
(6)编制计划所需的基础资料由各部室、各区队提供。
各单位必须按照职能部门的要求,按期、及时提供真实资料。
1.1.3.3 专业计划由分管的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区队编制并报经营科备案。
专业计划须附文字说明和计算依据,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有效。
1.1.3.4 计划指标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矿总体指标由经营科负责汇总、平衡、上报和下达,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归口指标的管理。
(科室)、区队的指标由中心主任(科队长)负责组织实施,分解到班组的指标由班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1.1.3.5 计划指标必须层层分解,分解指标必须和总指标保持平衡和衔接,分解指标执行情况按规定进行反馈、考核。
1.1.3.6 为维护计划的严肃性,矿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各归口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均不得随意修改。
如因客观因素影响确需调整计划时,按以下规定执行:(1)需调整计划指标时,由基层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送归口部门签署意见,经经营科审核后分级审批。
(2)调整季度计划指标应在计划下达后15天内申请,调整月度指标应在计划下达后10天内申请。
(3)调整某一项计划指标,如需同时相应调整其它有关计划指标时,应一并上报,呈请审批,以保证计划的平衡、协调。
(4)调整计划指标一律以书面批复为准,在未接书面批复以前,一律按原计划考核。
1.1.3.7 季度、月份计划编制的内容(按经营科设立表样执行)1.1.3.8 季度、月度计划编制的要求(1)矿属各单位编制计划时必须采用全矿规范的统一标准表格格式。
(2)生产接续任务计划、商品煤销售计划必须附详细的计划编制说明。
(3)机关各科室及基层各单位计划必须以年度下达指标为依据,计划编制内容包含费用测算过程、名称、数量,表格、金额、用途等,并编制测算说明,否则不予审批,由此造成的后果由计划编制单位承担。
(5)基层各单位上报的月度计划的准确率必须达到95%以上;机关各部(室)费用计划的准确率必须达到98%以上。
1.1.3.9 费用、临时计划(增补计划)审批程序各部门、区队编制→主管职能部门审批→分管矿领导审批→经营科审批→经营副矿长或副总审批→重大事项计划报矿长审批。
1.1.4 计划的实施、控制、分析1.1.4.1 各归口管理部门要随时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充分利用统计报表、会计报表、业务报表等资料。
检查计划的实际完成数,一律以统计报表数为依据。
1.1.4.2 加强计划执行过程控制。
矿属各单位将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分解落实到班组、责任人,落实到每一天,确保计划的完成。
矿属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月度生产经营计划。
(1)生产接续、掘进作业计划进行调整,必须履行审批程序。
(2)生产接续、掘进作业计划进行调整后,要同时调整相应经济指标。
(3)因临时性工作安排而增加的计划外非生产性支出,严格履行计划审批程序,必须追加增补计划。
(4)矿属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采购申请计划,其上报的材料及设备、零配件等采购申请计划准确率要达到95%,并于到货后的5天之内与供应科办理正常的出库手续。
(5)经营科要及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合理调整已经下达的生产经营指标。
1.1.4.3 计划总结分析(1)各区队要以日计划为循环周期进行总结分析,以日计划保周计划;以月计划保年计划,对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形成书面总结分析报告,于次月2日下午报经营科。
(2)经营科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全矿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1.1.5 实行矿计划平衡会议制度每月28日召开月度计划平衡会(年度计划专题会另行安排),遇有节假日提前召开,如有临时变动另行通知。
1.1.5.1 会议组织:经营科负责资料准备工作、会议通知、考勤和会议记录,并按要求印发会议纪要。
1.1.5.2 参加会议人员:生产、经营、销售部门,基层区队队长等,会议由生产副矿长主持召开。
1.1.5.3 主要任务:安排月度原煤产量、掘进进尺、煤质、设备购置、大型材料及专用工具投入。
1.1.5.4 生产技术科、安监科、动力科、调度室、人力资源科、供应科、经营科、财务科、组宣科等职能部室及各区队、车间按业务分工,对需要协调平衡的问题进行汇报,进行专题分析,形成共识。
1.1.5.5 经营科负责对计划平衡会意见进行汇总编制月度生产经营计划,报经营副矿长、矿长审核后下发执行。
1.1.6 附则1.1.6.1 报表报送具体要求:(1)按经营科统一下达文本格式编制,内容可以按需增减;(2)上报数据要有计算的依据及文字说明;(3)同时上报纸制表格和电子表格;(4)需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制表人签字;1.1.6.2 本办法解释权属梅花井煤矿经营科。
该办法在试行期间,经营科根据实际情况对条款内容实行动态调整。
统计管理流程图统计管理行为准则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
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统计管理办法1.1.1 总则1.1.1.1 为了规范梅花井煤矿统计管理工作,保证各项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发挥统计工作在矿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和监督作用,促进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集团公司《数据信息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1.1.1.2 我矿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我矿矿、土、安等工程及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1.1.1.3 各部室和基层核算部门必须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1.1.1.4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其熟练的掌握统计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
各单位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各单位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调动时,事先应征求经营科意见,并确定适合人员接替其工作1.1.2 统计机构和职责1.1.2.1 经营科是矿综合统计及专业统计的主管部门。
1.1.2.2 综合统计部门主要职责:(1)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单位各职能机构和下属机构的统计工作,并共同完成集团公司数据信息的统计工作。
制定、实施本单位的统计工作计划和统计制度,贯彻并检查监督统计法的实施。
(2)按照规定及时报送各种统计资料,对本单位的计划执行情况、经营管理的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
(3)管理本单位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整理完善历史统计资料。
(4)根据集团公司统计制度要求,健全统计台帐的原始记录制度。
(5)安排总结本单位统计工作、交流统计工作经验、组织统计业务学习。
(6)其它应履行的职责。
1.1.2.3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数据统计机构,选拔思想、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统计队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1.2.4 统计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具有统计专业职务人员的调动,应征求经营科统计负责人的意见。
1.1.2.5 统计人员在报送报表期间一般不得随意脱离岗位。
确有特殊原因而离开岗位时,所在单位务必指派熟悉业务得人员顶替,顶替人员必须按时完成统计任务,不得延误统计工作。
1.1.3 统计工作分工1.1.3.1 经营科:(1)负责投资完成、生产经营等各项相关综合统计报表编制,网络报表的报送等工作。
(2)提供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提供经营责任承包指标测算、考核所需数据信息资料。
(3)按照集团公司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报送时间和内容,及时、准确的报送各种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并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
建立健全各专业数据统计原始记录和台帐。
1.1.3.2 人力资源科:负责职工人数、人员变动、劳动效率、职工工资、工时利用率等统计工作。
1.1.3.3 生产科:负责进尺完成量、产量等报表的编制及其生产统计分析,分析掘进接续变动对完成本月和生产计划的影响程度;负责一通三防情况的统计。
1.1.3.4 动力科:负责设备使用情况、能源及用水电等情况统计。
1.1.3.5 供应科:物资消耗、库存材料等统计工作。
1.1.3.6 财务科:负责各项费用、资金及有关财务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
1.1.3.7 调度室:负责矿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统计预测分析。
1.1.3.8 安监科:负责人身伤亡事故,非人身伤亡事故及领导干部入井、反“三违”等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