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发展变化调研
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7732d908a1284ac85043ba.png)
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希望大家多多阅读!调查时间:20xx年7-8月调查地点: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调查人:xxx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多年了。
30年对一个国家来说,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大发展和大调整;30年对一个人来说,从嗷嗷待哺的幼儿已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如今,人们已经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惠及到千家万户。
今年暑假,为了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我集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我的家乡——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
综合运用访谈法、调查法对家乡的30年的发展变化进行调研。
重点深入到烤烟种植基地和国家二级公路施工现场,深切感受到了重庆“万元增收工程”为民创收致富带来的好处,在推动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上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浏览政府和相关地方企业网站,收集到了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惠民政策及重要举措。
在认真分析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个人的意见建议,以期对家乡发展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走访地简介浪坪乡位于酉阳、彭水、黔江两县一区交界处,距县城107公里,是酉阳的西北门户。
该乡东与黔江鹅池镇接壤,南临苍岭镇,西与庙溪乡相邻,北接彭水县鞍子乡、梅子垭乡,处于酉阳、彭水、黔江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全乡辖3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2462户、人口11000多人。
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84亩,天然林万亩。
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750米,以烤烟、畜牧和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盛产水稻、玉米、薯类、花生、油菜、核桃,出产云石矿。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风光迤逦,土家风情浓郁,建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建国以来扬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调查共18页
![建国以来扬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调查共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7b44293933d4b14e842468bd.png)
【原因之二】
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新中国成立前,少 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物质生活十分贫困, 加上各种烈性、急性传染病和地方病十分严重, 造成人口的高死亡率和妇女的高不育率,少数 民族人口发展缓慢、停滞,有的甚至不断下 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了 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改善文化 生活条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少数民族 人口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人口增长速度 加快,超过了全国和汉族人口的增长速度, 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1953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为350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 口的6.1%。 到1982年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6730万 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6.7%,百万人口以上的 少数民族,也由1953年的10个发展到1982年的16 个。到199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已达到 9120万人,占总人口的8.04%,同1982年相比,八 年间汉族人口增长了10.80%,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了 35.52%,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由16个增加到 19个。到2019年,少数民族人口突破了1亿,增加 到1084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98%。
建国以来扬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 然增长率的变化调查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子课题一:建国以来扬州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
❖ 据2019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人户分离人口为7073万, 跨县、市、区的流动人口为5058万,其中 70%的是农民向 城镇流动。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原有城镇规 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城镇相继诞生,发展很快, 从而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城镇人口比重有了较明显的 增加。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上升到 20.6%,人口为2.07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 比重为26.2%,人口为2.96亿。到2019年,城镇人口比重已 上升到30.4%,人口达到了3.8亿。从1949-1978年的30年, 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10.6%上升至17.9%,只增加了7个百 分点,而改革开放的20年间就增加了12个百分点,为我国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标志着城镇人口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ece1527dd36a32d7375817d.png)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城市的发展变化,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为家乡的一分子,我记录下了我眼中家乡30年来的发展变化给我带来的深刻体会。
30年来,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住房条件现在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就属住房了,确实现在的住房问题不容乐观,但跟过去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听老一辈人讲述他们那个时代的住房状况,我们这一辈则是非常幸运的了。
在他们看来以前门前的路很窄,终日阴暗着,难得在屋里见到阳光,最怕的是下雨天,雨水总是要流进房屋里,然后那样的潮湿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生活极度不适。
现在可好了,道路宽敞、整洁,门前也是出太阳就见阳光,且相对于以前极差的治安状况,而今可真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了,门前晾的、晒的,从来都不会丢失,到附近串个门子、溜达溜达,也从来都不用关门的。
对他们而言,不仅住房拥挤而且环境也不好。
过去这50平方米的老房子住着祖孙三代7口人,家中不要说添置家具,平时就连家人来回走动都觉得拥挤。
但那时很多家庭都是这样,慢慢地有了上下两层的“将军楼”,再后来小户的商品房问世了;现在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跃进层,甚至别墅……各式各样的房子可多着呢。
现在有的退休老人喜欢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有的养几只小猫小狗,生活的非常惬意舒适。
这种条件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2.穿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年,大多数老百姓穿着的衣服都是做的,布料凭布票到商店购买,女孩子要是有件的确良的衣服可了不起,服装都是以灰、蓝、黑3种颜色为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着装开始追逐潮流与时尚,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牛仔裤、连衣裙、吊带裙等等不但款式新颖,而且色彩亮丽。
现在男女老少穿着又讲究起质量来,棉、麻、丝……穿着舒适、吸汗透气。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ab77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5.png)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及扬州的城乡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渐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战略。
作为扬州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更是充满了故事和变迁。
本文将通过对扬州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从封闭走向开放改革开放以前,扬州的城乡关系呈现出城市封闭、农村闭塞的状态。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这种城乡二元对立的关系成为当时扬州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扬州的城乡关系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扬州开始走向开放,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多,城市对农村的投资也逐渐增加,农村也在城市的带动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2.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扬州的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
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城市的建设不断扩大,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改变,城市与农村的联系也逐渐紧密起来。
3.城乡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的城乡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村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城乡之间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一体化。
1.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的城乡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加,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也更为显著。
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随着对农村的投资增加以及农村多元化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得到了缓解。
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主流。
随着城市与农村的联系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渐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战略,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开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关于扬州古运河的调研报告
![关于扬州古运河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09fc649b6648d7c1c746df.png)
关于扬州古运河的调研报告扬州古运河环保小分队王静摘要:追根溯源,京杭大运河的发端在扬州。
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
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
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就是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的。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来没有变化过。
邗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扬州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
扬州的辉煌与古运河相伴相随。
在很长的时间里,扬州城在全国一直处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唐代的扬州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有“扬一益二”之说),中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说,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古运河的兴衰史,也就是扬州古城的兴衰史。
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贯通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拉动了扬州经济,奠基了扬州文化。
古运河是扬州最具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一个城市徽号,是集扬州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资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品牌,也是其他任何城市所没有而唯扬州所独有的城市特色之一。
古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
古运河文化源远流长,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运河资源丰厚多彩,是扬州人民的宝贵财富。
继承和弘扬古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古运河资源,是当代扬州人面临的一个重要历史性课题。
调查中,各界人士认为,我市历届党委和政府对古运河的保护和利用是重视的,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这主要表现在:对古运河河道的保护与疏浚,对古运河航道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对古运河的水利设施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对古运河沿岸预留了较大面积的空余地带等。
扬州古运河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需要每一届党委、政府和全体市民共同完成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当然同时,最基础的就是古运河周围环境问题,既古运河环保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好古运河文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蔚蓝海洋协会成员利用2010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组成了扬州古运河环保小分队,深入扬州是进行调查。
关于某家乡改革开放地变化地社会调研报告材料主稿子
![关于某家乡改革开放地变化地社会调研报告材料主稿子](https://img.taocdn.com/s3/m/e9d814945f0e7cd185253649.png)
关于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主稿)随着改革开放的这些年,家乡的人们的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
那么,在我的家乡青岛市即墨市到底具体发生了那些变化呢?我就从这次的的调查的结果谈一谈。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带来的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给我的家乡即墨市也带来了许多使人喜悦的变化,而且这些令人喜悦的变化,而且这些令人喜悦的变化是来自多方面的,下面就结合这次的调查具体的谈一谈。
首先,是从家乡的衣食住行来说,随着家乡人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提升着,就从饮食方面来说吧,小的时候对于肉的渴望是那么强烈,能够痛痛快快的吃上一顿肉,也只是在逢年过节的一种奢望,而现在家家的冰箱都随时的备上一定量的肉类,而不仅仅只是原来的猪肉了,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上。
原来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便是每当自己家的亲友或邻居家里办喜事的时候,便会异常的兴奋,因为这种时候便是在世界上最幸福的时刻,因为这种时候在宴席上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吃一顿,总感觉这种时候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时候,而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年,这些事情早已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而且人们也把宴席从自家的院子搬到了高档的酒店。
吃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便是住的问题,改革开放前,谁家能够有三间小瓦房那便是幸福的事了,因为那就娶得上媳妇了,而如果谁家能够盖上一个两层的小洋楼,那便是会成为令全村人谈论及羡慕的对象了,那么反观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呢,相应国家新农村改造的政策,我的家乡上附近的几个村子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原来凌乱的参差不齐的小院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排排样式新颖别致,错落有致的平房,让家乡的人们在自己的家乡感受到了现代人的住房条件,即干净了身边的环境又为国家的绿化作出了一份小小的贡献。
在对于原来的旧房进行拆除时,国家也给予了充足的补助金,而且在购买新房的时候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所以不及时人人有其房,实在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近五十年来扬州方言语音变化研究
![近五十年来扬州方言语音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306f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5.png)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近五十年来扬州方言语音变化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2003.4.1中文摘要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是苏北的f-jp。
扬州方言是北方方言℃=■●-■■o_-l一的次方言——江淮方言的一种,历来都是江淮方言的重要代表。
,f扬州方言的语音很有特色,20世纪学者们对扬州方言语音的研究多从静态的描写出发,探寻扬州话与中古音的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进行比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是以往的研究在对扬州方言进行静态描写的同时忽视了对其动态的考察。
语言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从动态角度考察扬州话语音的变化是很有价值的。
工夕,一—7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扬州话经历了老中青三代人的语音变化。
本文将运用语音演变的有关理论,着重考察扬州话近五十年来的语音变化情况。
通过对扬州话现实状况的调查,收集大量的、分布不均衡的语言事实,从中寻找不均衡的原因。
分析哪些是已经完成的变异,哪些是正在进行中的变异以及变异的方向。
本文试图揭示扬州话语音变化的起因,探讨引起变化的诸多因素,寻找语音变化的普遍规律。
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扬州方言概况;2.扬州方言的语音变化;3.扬州方言语音变化的类型与趋势:4.扬州方言语音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AbstractYangzhoucitylocatesinthecentralpartofJiangsuprovince,northcoastoftheYangtzeRiver.ItisthegatetothenorthpartofJiangsuprovince.TheYangzhouDialectisonebranchoftheJianghuaiDialectwhichisasub-dialectoftheNorthernDialect.TheYangzhouDirecthasvariouscharacteristicsinitsphonetics.Inthe20hcentury,mostscholarshadstudiedthephoneticsoftheYangzhouDialectfromthepointofstaticdescriptiontoprobethecomparisonbetweentheYangzhouDialectandtheMiddle.ancientpronunciation,andthecomparisonbetweentheYangzhouDialectandtheCommonSpokenChinese.Theyhadaccomplishedremarkableachievements.ButastheconductingofthestaticdescriptionstotheYangzhouDialect,thedynamicobservationwasneglectedintheprocessofformerstudy.Languageisadynamicbalancesystem.Ithasbeenintheprocessofchangeanddevelopment.Inthiscase,itisanindispensablemethodtostudytheYangzhouDialect’sphoneticchangewiththedynamicapproach.Sincethelaterofthe20“century,theYangzhouDialecthasexperiencedthechangesinitsphoneticsforthreegenerations.Adaptingtherelativetheoriesofphoneticdevelopment,thisarticlewillstudythechangesoftheYangzhouDialectinlast50years.ThroughtheinvestigationoftheYangzhouDialect’5presentstatus,thecollectingofvastnon-averagedistributedlingualfacts,thisarticlewillalsoseekforthereasonsthatre¥ultedintheunbalancedstatusandtrytoanalyzethecategoryofthecompletedchanges,thecategoryofundertakingchangesandthedirectionofthesechanges.ThisarticletriedtorevealthecausesoftheYangzhouDialect’sphoneticchanges,discussthefactorsthatcausedthechangesandseekforthecommonrulesofthesephoneticchanges.Thisarticleiscomposedoffourparts:1.BriefintroductionoftheYangzhouDialect;2.ThephoneticchangesoftheYangzhouDialect;3.ThetypesandtrendoftheYangzhouDialect’sphoneticchanges;4.TherulesoftheYangzhouDialect’sphoneticchanges.Keywords:YangzhouDialectPhoneticsChange2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扬州调研报告
![扬州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a883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6.png)
扬州调研报告扬州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扬州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为扬州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二、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调研。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状况扬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扬州的GDP总量居江苏省前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吸引力增强,扬州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 产业结构调整扬州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传统产业逐渐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转型。
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成为扬州经济的新引擎。
3.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扬州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市规划合理,城市功能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扬州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环保指标稳步提升。
4. 就业与教育发展扬州的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但仍存在就业结构不完善的问题。
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完善,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成绩。
四、问题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扬州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首先,扬州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传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时代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相匹配。
其次,城市的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此外,环境保护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尽管扬州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挑战。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2. 加快城市和农村的平衡发展,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
扬州古城区的保存与整治ppt课件
![扬州古城区的保存与整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1a8f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0.png)
2024/7/29
扬州古城区的保存与整治
22
③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资金问题是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最容易将眼光投向开发 商,因此,老城区的危旧房改造走上了开发之 路,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和空间格局也不可避免 地被破坏。
2024/7/29
扬州古城区的保存与整治
23
④未充分认识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2024/7/29
扬州古城区的保存与整治
31
总 结summaries
在古城保护中,我们应该慎言“设计”二字,因为,古城 保护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图,那种推平新建的改造模式,是不 适合扬州的。老城区的建筑看似破旧,其关键原因在于数十年 来的疏于维修和无序搭建。只要把近几十年来附着上去的有害 建筑逐渐地、耐心地剥离掉,把体现传统的古建筑仔细修复, 老城的风采就能够重新凸显出来。问题在于,我们能否真正遵 循成熟、科学而理性的国际通行的“完整保护”的理念、能否 放弃习惯性的短平快的操作模式。
2024/7/29
扬州古城区的保存与整治
16
3、历史风貌保护不完整
仅存的古城区风貌也不容乐观,各种体量、风貌不协 调的假古董和违章建筑严重侵蚀古城真实的肌理,文物古 迹的自然和人为损坏依旧比较严重。达士巷、粉妆巷、常 府巷等街巷传统风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匏庐、刘氏庭 院、愿生寺、汪鲁门盐商住宅等文保单位对外联系不便, 难以展示对外形象。原本应是耐心的、恒久的、目标清晰 的古城保护过程,异化成了配合政府各种节庆所需要的面 子工程。
2024/7/29
扬州古城区的保存与整治
32
谢谢大家!
2024/7/29
扬州古城区的保存与整治
33
居住条件:
老城区居民居住条件仍然较差,居住面积小,导致居民无 规划地私搭乱盖,空间布局杂乱无章;房屋年久失修,屋顶漏雨、 部分房屋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卫生设施严重缺乏,下水道覆 盖面小,许多居民房屋中没有卫生设备,厨房也是临时搭建而 成。同时,公共卫生设施也不完善,很多生活垃圾还处于 乱丢乱弃的状态,尤其是一些背街小巷,类似脏乱差的情 况比较严重。
扬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
![扬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c8e29854693daef5ef73d9e.png)
二、扬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4、工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1)重工业化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 (2)工业企业效益指标下滑,盈利能力较低 (3)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不足 (4)产品结构中终端产品比重偏低,产品附加值、品牌知名 度和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
二、扬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5、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够完善
一、扬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4、扬州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判断
根据钱纳里等人的理论研究,工业化阶段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从 人均GDP看,按2016年常住人口计算,扬州市人均GDP则为14927美 元,扬州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从产业结构看,农业占比小于10%, 工业占比大于服务业占比,扬州市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从就业人员 结构来看,扬州市一产就业人员占比17%,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从 城镇化率看,扬州市的城镇化率已达64.4%,处于工业化后期。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 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前提, 是反映经济发 展阶段、水平和优势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 关系到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近年来 扬州市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 要战略措施,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产业经济中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有待改变。本文就扬州 市产业结构的状况及问题,提出优化产业升级的一些建议。
三、促进扬州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3、提档升级,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
01 农业 02 工业 03 服务业
针对扬州农业发展特点,适宜采取集约化
经 机 地 的(((物((械营 突位11223)))))化和 破流。以推加着发水精 口以业信动大力展平耕,农大息现重培文,细业搞力化代大育作化科好发带物项产相技综产展结动流目业的合高业合创开工建引集科,培的发新技业设进群育方,作农切化,力发法新为业实度,展一大,强的产现力大化增结提力农代长构高开业商极调农展基贸业农整础 业 创 营 发(风(((科展新 ,3454以))))技变险和大提加促市的化发力升大进场培的展发企人需金训规的展业才求和律融关为总自引教,键业从龙育部主进。体发头,大提经创力制展,高力充、济新度,农发分机,能注民展掌制打力意的农握和造素业防农运质优产产作控,业品方质是金化市式农服融上经场业 加务以完环善境,建立一批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__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查设计研究报告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__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查设计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2920cbaef8941ea76e0564.png)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市“提升城市品质”课题调研组(2009年11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9月下旬以来,围绕“加快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进一步坚持和彰显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主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部门联动等方法,对城市品质的内涵、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路径选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提升扬州城市品质行动计划。
一、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意义城市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统一体。
城市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提升城市品质,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生态保育、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人民群众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城市品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的家园。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2004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最初以高墙深池、重城壁垒为基本形态,以安全为本的阶段,到之后以商业贸易、工业生产等为基本功能,以经济为本的阶段,再到当前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的阶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扬州、仪征、镇江市场简单研究分析
![扬州、仪征、镇江市场简单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ddb9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f.png)
扬州、仪征、镇江市场简单研究分析扬州、仪征和镇江是江苏省的三个重要城市,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三个城市都具备繁荣的市场,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这三个城市市场的简单研究分析:扬州市场:扬州市作为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商业活动一直很繁荣。
扬州市市场包括传统的城中市场和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
城中市场主要集中在繁华的市中心,传承了悠久的扬州商贸文化,以小吃一条街和扬州特色商品为主打,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而商业综合体则以高品质的购物环境和大型连锁超市为特点,满足了人们对购物的需求。
扬州市场的特点是多样化,既有传统的特色商品,也有国际品牌的进驻,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仪征市场:仪征市是镇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市场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以传统的农贸市场为主。
农贸市场以农产品和日用品为主要交易品种,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方便的购物场所。
仪征市场的特点是简单朴实,价格相对较低,吸引了不少来自农村的消费者。
然而,受限于市场营销手段和市场设施的落后,仪征市场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镇江市场:镇江市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也是扬子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镇江市场以商业综合体为主,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在市区内分布广泛。
镇江市场的特点是大规模、高品质,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
商业综合体内配套设施完备,消费者购物体验感好,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消费者到镇江购物。
同时,镇江市场也注重多种经营方式的创新,如线上线下结合的商城模式,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方便的消费方式。
总的来说,扬州、仪征和镇江市场各有特色。
扬州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市场特色为其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仪征虽然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农贸市场满足了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镇江市场规模大、品质高,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未来,这三个城市的市场还可以通过加强市场宣传、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扬州、仪征和镇江是江苏省的三个重要城市,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https://img.taocdn.com/s3/m/6aae820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6.png)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 自然条件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纬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区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地面高程10-15米,最高点为仪征境内大铜山149.6米;沿江沿湖一带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为2-3米,最低点仅1.4米。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
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
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扬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地跨江淮两大水系。
宁通高速(扬泰段)以北属淮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
扬州南临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
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的地下矿藏资源有能源、化学原料、建筑材料、惰性气体、地下水、稀有元素共6大类19种,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邗江、江都至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都境内有相当的煤炭蕴藏量,丘陵缓岗有大量的砂石资源,扬州北郊及仪征、高邮等地已发现储量大、品质优良的矿泉水资源。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bbe5aa1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2.png)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4•【字号】扬府发[2012]217号•【施行日期】2012.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扬府发〔2012〕2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扬州实际,现就加快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现代产业体系一般是指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
在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是指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工业化进程中比较健康的产业构成,工业增加值约占GDP50%左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上升的产业构成。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突出问题,增强扬州科学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扬州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向1万美元迈进的重要阶段,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突出任务。
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扬州经济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凸显。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唯有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破解发展困局,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能力、活力和竞争力。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应对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和国内产业政策新导向的现实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向高端演进,出现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
近几年来,国家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自主创新,要求东部地区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f34f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a.png)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 础设施建设
未来扬州将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和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 、能源等领域的设施,提升城市 的功能和形象,为经济发展提供 更加优质的环境。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 作
扬州将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联系与合 作,推动经济开放合作,为经济 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THANKS
农业
农业在扬州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如河蟹 养殖等。
重点企业与项目分析
企业
扬州的重点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不 大,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 目,如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但项目的 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04
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对未来扬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展望
深入推进产业升级 和转型发展
未来扬州将继续加大新兴产业培 育和发展力度,推动现代服务业 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 结构的高级化和多元化。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 才培养力度
扬州将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 的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 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扬州的GDP和人均GDP在过去几年中均呈现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基本 面良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产业升级和转型效果显著
扬州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成效显著。新兴产业的快速 发展为扬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历史沿革与发展
历史沿革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经济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经济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
扬州地产市场分析
![扬州地产市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2ae25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6.png)
扬州地产市场分析扬州地产市场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地产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壮大。
以下是对扬州地产市场的分析:1. 市场优势:扬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核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同时,扬州还是世界历史名城,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这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流入,推动了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2. 投资热点:扬州地产市场的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住宅、商业、旅游地产等领域。
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住宅需求旺盛。
高品质住宅小区和现代公寓成为市场主流。
商业地产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扬州的商业区不断壮大,各类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涌现。
旅游业的兴起,也带动了旅游地产的发展,如度假村、酒店等项目。
3. 价格走势:扬州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相对较稳定。
虽然受到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影响,市场出现调整,但整体上仍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不同区域和项目的价格差异较大,市中心和繁华地段的房价相对较高,而城郊和远离市中心的地区价格较为实惠。
4. 潜在风险:尽管扬州地产市场发展迅猛,但也面临一些潜在风险。
首先是政府政策的调整,随着房地产政策变动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是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经济不景气时,地产市场可能受到冲击。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开发商的资金和管理能力也会对市场发展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扬州地产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优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调整和经济形势,以及选择合适的地段和项目,降低投资风险。
同时,开发商也需提高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市场的更好发展。
扬州地产市场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地产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壮大。
以下是对扬州地产市场的分析:5. 市场规模:扬州地产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住房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扬州市住宅面积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新建住宅的供应量也在不断增加。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b5b5990066f5335b812126.png)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致扬州——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市“提升城市品质”课题调研组(2009年11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9月下旬以来,围绕“加快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进一步坚持和彰显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主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部门联动等方法,对城市品质的内涵、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路径选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提升扬州城市品质行动计划。
一、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意义城市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统一体。
城市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提升城市品质,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生态保育、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人民群众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城市品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的家园。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2004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最初以高墙深池、重城壁垒为基本形态,以安全为本的阶段,到之后以商业贸易、工业生产等为基本功能,以经济为本的阶段,再到当前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的阶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的变化发展
系别:六系班级:会计(4)班姓名:魏超学号:20100602426指导老师:唐献玲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自从1979年以后到现在,小到个人,家庭,村庄,大到社会,我们的国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改革大幕由此拉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期。
30年来,扬州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进步;30年来,扬州随着祖国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30年来,扬州经历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共同见证。
谈论过去,充满艰辛与泪水;谈论现在,充满自豪与欣慰;谈论未来,我们更是充满信心与勇气。
“扬州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扬州的生动实践!” “扬州过去的发展得益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实现新的跨越需要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 “交通要为扬州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
”……对于扬州的发展每一个扬州人都能说出好多好多他们内心最深切的感受。
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5元增加到2007年的15057元,增长48.4倍。
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再也不会出现被饿死的情况了。
的确,与之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甚至会被活活饿死的情况相比,现在人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提高。
据抽样调查,扬州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1985年的743元增加到2007年的9297元,增长11.5倍。
人们也开始进行一些投资,比如基金,股票之类的。
将手中的钱更好地致富。
社会保障制度比以前更加完善,很多单位都已经普及五险一金,很多村里的孤寡老人也能拿到政府的补贴。
还有家电下乡等各种惠民利民的政策使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舒服多了。
最难得的是在一户人家看到了“老三件”和“新三件”并存的画面,不进让人感慨时代的进步真的是巨大的。
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记忆了,而现在都被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所代替,不仅仅如此,80%的家庭也拥有电脑,汽车等这些与时俱进的家用电器,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七十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
最具代表性的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仍然教育孙子孙女辈的我们要勤俭节约,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回忆起他们当时的时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都是奢侈品,可是现在都很少看到了。
八十年代:电视、收录机、洗衣机。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是时代发展最好的见证人,也是承上启下的一辈人,从贫困的生活向现在富裕的生活转变靠的正是他们这
一辈人的双手打造的。
九十年代:彩电、冰箱、空调。
这应该是我们最有体会的,90年代也是我们这一辈人出生的时候,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从小吃不愁穿不愁,因此很多人身上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这样,不能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就铺张浪费,也许有人说这是在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我们还没有自己劳动之前更应该做的是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并把它们传承下去。
如今现在的二十一世界,冰箱,空调,全自动洗衣机,电脑,汽车各种家电都已经齐全,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扬州褪去了白日的喧嚣,换上了迷人的晚装,星星点点,璀璨夺目,让人沉醉,从夜市千灯中走来,置身于这座城市会觉得分外自豪。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扬州实现了“历史文化看古城区、生态环境看瘦西湖凤景区、现代文明看新城、经济发展看沿江开发区”的规划。
很少有城市能够做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古代历史遗迹。
在文昌阁附近没有比文昌阁高的建筑物,尽管是黄金地段,时代广场,金鹰购物中心,万家福等商业中心都以文昌阁为中心,相得益彰。
瘦西湖附近也看不到高楼大厦,这样的目的仅是为了给这样的风景名胜保留原有的色彩使它不被现代气
息所埋没。
东关古街更是具有古典气息,在政府的保护下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瑰丽风景。
“柳絮纷飞裹江南,花团锦簇水潺潺,火车开通传遍天,璀璨扬城永相伴“扬州是一座临江的城市,以前出行都是靠汽渡和轮船。
扬州
火车站工程于2003年7月18日开工,2004年4月18日竣工并投入运营,当时我在上初中记忆深刻的是江泽民爷爷亲自剪彩,全城热血沸腾,每一个人脸上都是微笑的,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后来又是一项令人夜不能寐的事情发生了,润扬大桥的竣工使扬州的历史又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润扬大桥实际建成通车时间为2005年4月30日。
是目前长江上第一座刚柔相济的现代化组合型特大型桥梁。
大桥的建设,对于进一步丰富跨江通道,完善国道、省道高速公
路网布局,以及加快江苏沿江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苏中机场正在建设中,预计2012年初首航北京,我想到时候扬州的发展会更加迅速,更加繁荣。
在政府和全扬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扬州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富裕,扬州的发展也会更加迅速。
,改革开放是引领扬州发展的强大引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赢得扬州3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
才能赢得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赢得全体扬州人民的骄傲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