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第1课(一点透视)

合集下载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课件

PPT学习交流
7
• 透视名词术语
(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 (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 (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 (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 (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12)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的视平线 上,所得两点,就称距点;
(13)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灭点;
(14)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低远高线的灭点;
(15)地点:在视平线下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高远低的灭点。

特点: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
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或建筑物,缺点
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的距离。
PPT学习交流Leabharlann 17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建筑师法,也称视线法,利用建筑物与视点的连线与画面相交的迹 点,再通过已知的数据点结合灭点求出透视图。
PPT学习交流
18
平行透视的画法
• 室内一点透视求作方法有两种简易的求作方式:网格 法,(量线法)(2种),足线法(视线法).
三、视平线(视高) 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会对透视画面产生巨大影响。
四、心点 心点位于视平线上,可以任意移动(不能超出画面之外)一般取点画
面1/3 处。
PPT学习交流
12
• 透视规律
五、视点/视角 确定视点,其实就是确定视距。视角范围在60°左右。 视点越远,透视变形越小,透视展示的内容越多; 视点越近,透视变形越大,透视展示的内容越少。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课件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技巧来突出产品的重点部分,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产品 的构造和特点。
透视还可以用来表现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原理,通过透视剖面图等形式来展示产 品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增强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
产品材质表现方法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真实地表现产品 的材质质感,通过光影效果和色彩处理 可以模拟出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和纹理
利用一点透视和两点 透视原理,构建具有 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动 画场景。
运用色彩、光影等视 觉元素,增强场景的 空间感和真实感。
通过调整视角和视平 线的高低,表现不同 的空间层次和远近关 系。
角色动作设计和运动规律掌握
根据透视原理,设计符合角色性 格和情绪的动作,表现角色的动
态美。
掌握运动规律,使角色动作更加 自然、流畅,符合物理原理。
2
设计师可以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的设 计理念以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师的创 意和想法。
3
透视效果图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 据,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最终产品 的实现与其设计意图相符合。
产品结构表达技巧
透视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关系,通过透视原理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连接方式。
与眼睛平齐的水平线,是确定画面中 物体高度和深度的基准线。
消失点
在两点透视中,物体两侧的垂直线分 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最终消失在 视平线上的两个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与视平线确定方法
01
02
03
确定视平线
根据观察者的眼睛高度和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确 定视平线的位置。
确定消失点
在视平线上根据物体两侧 垂直线的汇集方向,分别 定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 解答
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熟练度, 同时注意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和
材料,以提高绘画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条的控制力。
几何体练习
从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 形状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
的几何形态。
实际场景素描
将透视原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如街景、室内空间等,以提
高对透视的理解和应用。
持续实践
经常进行透视练习,通过不断 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透视技巧

提高透视技巧的建议
理论知识学习
深入学习透视原理和技 巧,理解其背后的数学
产品功能优化
通过透视技巧,设计师可 以更好地优化产品的功能 和操作方式,提高产品的 用户体验。
产品视觉传达
利用透视原理,设计师可 以更好地传达产品的特点 和卖点,提高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05
透视的练习和技巧
练习透视的方法
01
02
03
04
基础线条练习
从简单的直线开始,逐渐尝试 绘制曲线和弧线,以培养对线
问题二
如何处理复杂的透视场景?
透视常见问题解答
• 解答:先简化场景,将其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然后分别处理每一个几何体的透视关系,最后再组合起来。
透视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三
如何判断透视是否准确?
• 解答
将作品放在远处观察,看物体是 否看起来“正常”。也可以使用 辅助线或平行尺进行检查。
问题四
如何提高透视的绘画速度?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称为成角透视,是指 物体的两组面与画面形成一定的 角度,分别消失在视平线上两个 不同的灭点的透视效果。
02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定义
一点透视是一种线性透视方法,其中平行线在远处汇聚到一个点,这个点通常被 称为灭点。

一点透视画法知识讲解

一点透视画法知识讲解
手绘表现技法
—— 一点透视图画法
教学目的
1、掌握绘制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 2、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 3、掌握一点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一点透视图的制图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
一点透视中家具的透视表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讲授法 项目教学法 分组讨论法
1、辅助画法 :用直尺打网格完成透视图形。 (如图)
2、目测画法:也称为估计透视法,是在平面图和空间透视 图中凭视觉感受估算出室内空间透视的进深尺度和家具在透 视图中的摆放位置。透视感的准确与否,实际上也是依靠经 验的积累。在掌握一定的透视基础之后,使用这种方法非常 有效。 (如图)
五、一点透视画法及步骤(案例分析)
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 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 斜。) 3、灭点(V.P.) ——不平行的线在无穷远交汇集中的点,也称消失 点。 4、辅助点(M) ——也称量点,指透视图中物体尺度的测量点(确 定房间进深的点)。
四、室内一点透视表现方法 辅助画法 目测画法
室内一点透视图画法及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把地面上的家具投影向上拉伸至具体高度,加上细节表现。
六、透视中注意事项
1、物体的高度在画面所占的比例。 2、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符合透视原理。 3、视距过近造成鱼眼效果。
室内手绘效果图欣赏
课堂作业:
用一点透视的方法画出室内宽7m、进深 5m、高3m的透视图,在室内任选位置,画出 一个长2m、宽1m、高1.5m的长方体。
在室内一点透视中,选择视平线的高度及视点的位置很关 键,它关系到重点表现空间中的那些部位。

看完必懂,透视图文详解之一点透视,新手素材干货

看完必懂,透视图文详解之一点透视,新手素材干货

看完必懂,透视图⽂详解之⼀点透视,新⼿素材⼲货⼀、⼀点透视
⼀点透视是绘画表现中经常使⽤的⼀种透视⽅法,透视关系较为简单,空间中物体造型的透视
线都消失于同⼀个灭点,简单概括为:画⾯要求横线平⾏,竖线竖直,透视斜线相交于⼀同点。

(该点为视线⽔平线与眼睛垂直线相交的点)
⼀点透视分以下5种情况
1,消失点位于画⾯中正中间
消失点左右两侧⼤⼩变化相同。

2,消失点向右侧偏移
当消失点向右侧偏移时,右侧的部分变⼩,左侧的部分相反则变⼤,这时可以把左侧的部分作
为细致刻画的部分,右侧概括来画,通过透视及刻画轻重让画⾯主次分明。

3,当消失点向左侧偏移
消失点向左侧偏移时,左侧的部分变⼩,右侧的部分变⼤,不仅会使透视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打破单⼀的缺点,也会让画⾯的主次及层次空间变得更加明显。

4、当消失点向上偏移时
消失点向上偏移时,顶部⾯积变⼩,下半部分则变⼤, 这种效果也叫俯视视⾓,当⼈站在⾼处向
下看时就会出现这种效果。

5、当消失点向下偏移时
消失点向下偏移时,底部⾯积变⼩,上半部分则变⼤, 这种效果也叫仰视视⾓,当⼈蹲着向上看的
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效果,这种⾓度在绘画中也是⽐较舒服的视⾓,因为⼈⼀般都是坐着画画,画
画视⾓⼀般都是仰视,坐着临摹写⽣时间久也不会很累。

综上所述,简⽽⾔之,就是消失点往哪侧偏移,哪侧就会变⼩。

越画越幸运,定期分享⼲货素材以及绘画教学技巧,希望爱画画的⼩伙伴们喜欢。

(有问题可
以评论或者私信,⼤家⼀起交流学习哦)。

透视1一点透视ppt课件

透视1一点透视ppt课件
19
20
21
22
23
小结: 熟练掌握一点透视的作图步骤,并能根
据一点透视作图步骤画图客厅卧室一点 透视线稿 能根据一点透视作图步骤画出餐厅、客 厅、卧室家具组合线稿
24
作业:1、画出9个视角下正方体的一 点透视图
2、根据一点透视作图步骤临摹客厅一 点透视图
25
透视透视商书满18773390455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一透视的定义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透视
1
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
2
3
4
5
6
大近


低远 高 近
7
8
一、透视的定义
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 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等形象变化, 称作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是在平面上表现立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室内一点透视图画法步骤

最新一点透视课件

最新一点透视课件
4. 求各直线的透视方向 一般是直线的画面交点与灭点的
连线。
5. 求端点的透视 过站点向各端点连线与画面线相交,过
交点 引垂线与各自的透视方向线相交即得端点的透视(若画面线 与视平线不平行,应量取相应距离到透视图中)。
6. 连各端点的透视,加粗可见的透视轮廓线即得。
例1 作出基面上的方形 网格的一点透视。
B
Bo
A点透视
b
基面H
视 高
h A Ao
N
bp
a n
ap
视距
H
L 视点 vS
视 s高 站点
B点透视
透视图的分类
透视图的分 类
1. 一点透视 画面与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两组棱线的方向平行, 此 时,宽度方向的棱线有一个灭点。
2. 两点透视 画面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的棱线平行,而与另外两组 棱线的方向倾斜,此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棱线各有一个灭点。
一点透视课件
透视术语(二)
透视术

视平线(h-l)—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视线—过视点所引出的直线。
点的透视—由视点向空间点引出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直线的透视—直线两端点的透视的连线。
灭点—直线上离画面无限远点的透视。 直线的透视方向—直线和画面的
交点与灭点的连线。
P 画面 l 灭点 V
视平线
3. 三点透视 画面与建筑物的
长、宽、高三组方向倾斜,此时, 灭点一

长、宽、高方向共有三个灭点。
点 二
一点透视 (宽度有灭点)
灭点
三点透视
(长宽高有灭点)

点 一
两点透视 (长宽有灭点)
灭 点 二
灭 点 三

透视学第1讲透视概述及简史ppt课件

透视学第1讲透视概述及简史ppt课件
▪ 用阿尔贝蒂的方法,画家们可以在物像的平面上放 上格子,再把物像的线转移到透视图中的类似方格 中,高度的确定可以靠在透视图中的适当的点上, 从水平的地面方格转为垂直格,或者是除水平的格 子之外,还运用垂直的格子。
13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中观察,完美表明了船的
作用,大象也使我们看到
需要的一切资料。在这里
人物的大小是随着远离而
缩减
8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人临摹本) 观察画中家具的透视形式,类似于斜投影的方法,没有近大 远小的变化,人物的大小取决于人物的身份,而不是远近。
▪ 最重要的透视学家,也可被认为是15世纪最 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的皮埃罗.德拉.弗郎西斯卡 在他的《透视绘画论》中,开始用透视法绘 画,极大地丰富了阿尔贝蒂的的学说。皮埃 罗 运用了以欧几里得几何等为基础的综合投 影方法。他的绘画具有秩序和平静感,这是 由于整幅画从头至尾严守规则而产生的。
16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中间延伸的墙面、屋顶、
地面、家具以及屋顶上
吊起的葫芦、地上的书、
小画板等都向什么地方
案中。相信你一定会有
收获。
20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透视学(全)ppt课件

透视学(全)ppt课件
透视学
.
1
第一章: 透视的产生 发展和应用
.
2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发展简述: 远古时期 - 岩画和洞窟壁画 公元前5世纪 - 世界上第一幅透视原理透视画 15世纪 -《绘画透视学》一书系统研究透视学
《绘画论》论述“线性透视” 《画论》达芬奇 17世纪以后 – 平行透视扩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0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1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2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3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4
中国传统绘画透视理论:散点透视 又称动点透视,多视点透视,将移动视点所看到 的多角度景物描绘下来的组合。
“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远水无波,远人无目” 意大利传教士朗世宁最早将西方图法带入中国。 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刘海粟真正系统传授。
.
26
.
27
.
28
.
29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透而视之”---透过透明 的平面来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 规律和图形画法。而所描绘的图形却如实表现了 空间距离和准确的立体感,这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透视学” 是在二维平面上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 感、立体感的绘画方法和与此有关的科学理论研 究。
色彩透视法。因空气阻隔,同颜色物体距近则鲜明,距远则色彩灰淡。
.
37
线性透视学的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 体的实际空间位置。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 是线性透视的基础。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 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 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德国画家A.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 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蒙许 创立的直角投影画法,完成了正确描绘任何物体及其空间位置的作图 方法,即线性透视。L.达·芬奇还通过实例研究,创造了科学的空气透 视和隐形透视,这些成果总称透视学。

一点透视概念

一点透视概念

一点透视,也称为平行透视,是一种绘画和视觉艺术中的透视方法。

当建筑物或景物的一个主要面(通常是正面)平行于画面,而其余的面垂直于画面,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的斜线最终消失在一个点上时,这种透视方法就被称为一点透视。

这个消失点也被称为灭点或心点。

在一点透视中,与画面平行的轮廓线在画面中保持平行,而与画面不平行的轮廓线则会向灭点相交。

这种透视方法使得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庄重平稳的特点,并且非常适合表现出具有纵深感的场景,如街景、广场等。

一点透视的优点在于它简单易懂,应用广泛,能够呈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然而,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画面语言容易呆板,容易形成对称构图,不够活泼。

在实际应用中,一点透视多用于室外绘画,特别是在绘制建筑、街道等场景时非常常见。

此外,在室内设计中,一点透视也常用来表现房间的布局和家具的摆放。

总之,一点透视是一种重要的透视方法,它能够帮助艺术家和设计师更准确地表现出景物的三维立体感和空间感。

一点透视的概念和特点

一点透视的概念和特点

一点透视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的透视现象。

在这种透视关系中,我们假设观察者正对着一个平面(如墙面),所有与画面平行的线条保持平行,而垂直于画面的线条向远方延伸并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被称为消失点。

例如,当我们站在一条笔直的街道中间向前看时,街道两边的建筑轮廓线会向远方汇聚到一个点,这就体现了一点透视。

二、特点1. 消失点- 只有一个消失点是一点透视最显著的特点。

这个消失点决定了物体在画面中的空间延伸方向。

在绘制或观察采用一点透视的场景时,所有不平行于画面的平行线最终都会汇集到这个消失点上。

例如,在绘制室内场景时,房间的进深方向的线条(如地板瓷砖的接缝线、天花板的横梁等)都会指向这个唯一的消失点。

2. 画面稳定性- 由于存在平行于画面的线条保持平行这一特性,一点透视能够给人一种稳定、规整的视觉感受。

它常被用于表现庄重、严肃的建筑场景,如宫殿、寺庙等。

在这些建筑的绘画或设计表现中,一点透视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建筑的对称感和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建筑的宏伟与稳定。

3. 近大远小的规律明显- 在一点透视中,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靠近观察者的物体部分看起来较大,而随着距离向消失点延伸,物体逐渐变小。

例如,在一幅描绘走廊的画中,离我们近的门框看起来比较高大,而越往走廊深处的门框,由于距离消失点更近,看起来就越来越小。

这种近大远小的变化有助于在二维平面上营造出三维的空间深度感。

4. 容易掌握和构建画面- 相较于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一点透视在构图和绘制上相对简单。

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绘制简单的室内外场景、道路等时,只要确定了消失点的位置,就可以根据物体与画面的平行或垂直关系,较为轻松地构建出画面的空间结构。

例如,绘制一个简单的方形房间,先确定好一个消失点,然后根据房间的墙壁、家具等与画面的关系,按照一点透视的规则进行绘制,就能快速地表现出房间的空间感。

透视学

透视学

第四章 两点透视及应用
第一节 1、 两点透视是基本符合人的视 觉观看的一种透视。与平行 透视相对照,当放在水平基 面GP上的立方体,与垂直基 面的画面PP构成一定夹角关 系时(不包括0、90、180度, 这样的立方体于画面构成平 行透视),称之为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 特征:有两个灭点;所有纵深线 消失于一个灭点,所有横向 线消失于另一个灭点;所有 竖线都是垂直的。
• •
元赵孟頫《水村图卷》
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郭熙《早春图》
第二节 透视学的应用 1、绘画 2、建筑设计 3、室内设计 4、环境规划设计 5、工业造型设计
第二章 透视的定义
第一节 透视的定义 透视,即透而视之,通过透明平面看前方 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位透明平 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特点:近大远小。
• 成角透视:一点、两点、三点透视 • 散点透视:平远、深远、高远。
• 最早提出“三远”论的是我国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其所著《林泉高致集》中始有此 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 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
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 所谓“平远”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 所谓“平远”,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 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平远法以俯视的视角构图, 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平远法以俯视的视角构图,最易表 达平淡冲和之境界,呈现优美。 达平淡冲和之境界,呈现优美。 所谓“深远” 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 深远法最能表达深邃幽远之境界, 所谓“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深远法最能表达深邃幽远之境界, 视之有如心随重叠的物象逐渐释放。这种形式是很能表现含蓄的美。 视之有如心随重叠的物象逐渐释放。这种形式是很能表现含蓄的美。 所谓“高远” 就是“自山下仰山巅” 所谓“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 的山势。高远法表达崇高,使欣赏者视之有高大的感觉, 的山势。高远法表达崇高,使欣赏者视之有高大的感觉,是一种体现崇高美 不可缺的手法。范宽著名的《溪山行旅图》 不可缺的手法。范宽著名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 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 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 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 山势逼人。 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1点透视画法ppt课件

1点透视画法ppt课件
11
ppt精选
一点透视
图7:中心视 线(EE')和 水平线(H.L) 的交点为消 点(V.P), 如果是一点 透视图,就 会和视心相 叠。把正面 图点a\b\b'\ a',和消点连 结。
12
一点透视
图8:平面图点
A\B\C\D和视点
的连结线,能和
画面线(P.L)相
交A\B\C\D,从
A\B\C\D向基线
C图:这是利用足线法完成得室内透视图。其宽度、深度可
由视点(E.P)连接平面图上的点求出,而高度则须由基线上
的立面图延伸线条求出。 ppt精选
19
作业1 --方体的一点透视1张
要求: 1、A3 2、铅笔手绘 3、保留所有连接线 4、角度及大小自定
ppt精选
20
二点透视(Two-point Perspective)
一点透视(One-point Perspective)
ppt精选
1
一点透视
所谓一点透视是指一个立 方体与画面、地现平 行,并与视线成垂直状 态者。亦即立方体的三 组棱线中的两组与画 面、地面平行,另一组 棱线则消失于视心,此 种图法称为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 视。
ppt精选
2
一点透视
在只有一个物体时,一点透视图所能表现的范围,如图①所示:由A面和
ppt精选
17
ppt精选
一点透视
B图:平面图部分 在画面线下方的情 况。在作透视图时, 无论时画面线上方 或下方的点,在和 视点连接时,都必 须先求得投影在画 面线上得点,再作 垂直线,以求得透 视图。若欲求得更 大得透视图,可将 平面图配置于画面 线下方,其高度可 由基线放大来求出。
18

一点透视教案

一点透视教案

透视法课程教案授课时间课时安排2节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一点透视法教学目的、要求(分理解、了解、掌握三个层次):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的概念2、了解一点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律3、掌握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并且可以熟练运用一点透视图法,画室内、室外的透视图和效果图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1、介绍透视的概念和起源。

2、讲述透视的分类3、重点详细分析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和步骤4、用一点透视画室内效果图教学重点:1、透视图形成原理,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

2、一点透视概念以及作图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难点:1、掌握透视图的基本概念2、熟练、灵活运用一点透视法的作图方法教学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边讲解,边运用,采用逐步展开,层层深入的教学手段。

2.坚持深入浅出的方法,以透视法理的理论书籍资料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艺术实践,并以此为突破口,讲清透视学中的要领和原理,使学生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中采取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给学生课后布置透视法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设计透视》冯阳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设计透视》刘国余、赵颖、徐娟芳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教学过程设计:练习60分钟,授新课35分钟,安排讨论20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设计课其他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他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一点透视一、透视的概念 41、透视的起源 42、透视的定义 43、透视图 4二、透视的分类 5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5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53、三点透视(斜角透视) 6三、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 61、视线法 62、量点法 7四、一点透视在室内设计效果图中的运用 9一、透视的概念1、透视的起源: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由达芬奇发现并对其研究,运用在绘画上,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绘制工具 1、绘图纸 2、铅笔与针管笔 3、工具尺 4、曲线板和圆规 5、上色工具
二、 绘制程序
第二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透视、透视图(P14)
透视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外界景物投射到我们眼睛里的景物外
形变化的科学。 当我们隔着窗户玻璃往外看时,窗外的景物被我们的眼睛看见,
而如果我们用笔在玻璃上将所风景物依样描绘下来,玻璃上所呈现
一些较大场面的室内空间。
Y
Z X
二、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平面图
A H.L(视平线) P.P(画面) 立面图 a
1 2
B
3 4
简称:心点 C.V(视中心点)
b
G.L(基线)
c
d
E(视点)
第二节 圆和曲线的一点透视画法
一、正圆的透视图(略)
二、八点求圆的透视图
二、八点求圆的透视图
平面图
P.P(画面) H.L(视平线)
透视是我们学习手绘图的最基础的内容,学好透视是我们学习设计手 绘图的首要任务,不管以后我们设计哪个行业,对透视的要求都很高。透 视就像我们登山用的“拐杖 ”,只有掌握了它,我们才能攀得更高。
第三节 透视图绘制的条件与特征(P5)
一、 透视图绘制的依据条件 二、 透视图绘制的绘制特征
第四节 透视图绘制的程序
简称:心点 C.V(视中心点)
c d b
G.L(基线)
A
1
a
2
B
E(视点)
谢谢观看
的平面图形就是窗户外实际景物(三维)所呈现出来的透视图(二 维)。
而在绘画实践中,我们所用的纸就好比是那片透明的玻璃,如
何正确地描绘出所风景物的透视图,就需要利用透视学原理。
P.P (画面) 假设为一个透明平面;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术语 G.P(基面) 建筑物所在的地平面为水平面; G.L (基线) 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E (视点) 人眼所在的点; H.P(视平面) 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H.L (视平线) 视平面和画面的交线; H (视高) 视点到地面的距离; V.P (灭点) 不在画面上相互平行的直线,消失在H.L上的点,也称为消失点; C.V (视中心点)过视点作画面的垂线,该垂线和视平线的交点,简称心点; S.L (视线) 视点和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第四节 布局及视点的选择(P16)
惠德勒

用直角坐标系的X、Y、Z轴表示物体的长、宽、高三
条国家烟草专卖局所代表的三版个方向,如果其中有两个方
向的边线与画面平行,它们必然聚集于一个消失点,这样的 透视图称为一点透视或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变形小,适合表现
透视原理及空间描绘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透视原理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透视可以意为“透而视之”。含义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看景物,并将 所见物象描绘下来得到具有近大远小的图像,这个图像就是透视图。“透 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为:“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 空间的方法”。
第二节 透视原理的运用对于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