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仪器和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知识点整理
核医学整理核医学显像核医学的PET、SPECT显像侧重于显示功能、血流、代谢、受体、配体等的改变,能早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用的信息。
1.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如SPECT)对选择性聚集在或流经特定脏器或病变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发射出的具一定穿透力的射线进行探测后以一定的方式在体外成像,借以判断脏器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代谢及其功能变化,从而对疾病实现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目的。
2.基本条件:用于示踪的放射性核素能够在靶组织或器官中与邻近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分布的差异。
3.用于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显像剂在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显像的主要机制4.诊断和治疗用(含正电子)体内放射性药品浓集原理1)合成代谢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血管、蛛网膜下腔或消化道,暂时性嵌顿。
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被动扩散9)生物转化10)特异性结合11)竞争性结合12)途径和容积指示5.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探头、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甄别器、定标电路、数字显示器常用显像仪器:γ照相机、SPECT、PET等。
二、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和示踪剂)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品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品。
γ射线能量为:141KeV三、SPECT显像方法:1.每例检查均需使用显像剂2.给药方式:iv,po,吸入,灌肠,皮下注射等3.仪器:SPECT4.给药后等待检查时间:即刻,20--30min, 1h, 2--3h5.每次机器检查时间:1—20min6.检查次数:1—10次(一)显像的方式和种类1、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和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可采集足够的放射性计数用以成像,影像清晰可靠,可详细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脏器的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计算出一些定量参数, 如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参数影像或称功能影像).2、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即电影显示;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提取每帧影像中同一个感兴趣区域内的放射性计数,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
Nuclear Medicine
核医学Definition:1.核医学: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科目。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具有不同中子数,在化学元素排在同一位置。
3.核素:是原子核的属性,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完全相同的原子集合成为核素。
4.稳定性核素:原子核中,当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保持一定比例时,核力与斥力平衡不致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变化,这类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或中子过多,都会使原子核失去稳定性,称为不稳定核素,又称放射性核素。
6.核衰变:不稳定核素通过自发性内部结构或能态调整使其稳定的过程。
与此同时,它将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7.α衰变:是核衰变时放出α离子的衰变,主要发生在Z>82的核素。
8.β衰变:是核衰变时释放出β射线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形式。
9.γ衰变:是指核素由高能态向低能态、或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过程中放射出γ射线或称单光子的衰变。
10.衰变定律:衰变过程中初始母核数的减少遵循指数函数的规律,其表达式为N=No*e^-λt。
11.半衰期(物理半衰期):某一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原有的放射性活度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T1/2。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贝可,定义为每秒发生一次核衰变。
12.生物半衰期:指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b13.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由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双重作用,在体内减少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eff14.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15.放射免疫分析法:是建立在放射性分析的高度灵敏性和免疫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的基础上,通过测定放射性标记抗原-抗体复合体的量来计算出待测抗原(样品)的量。
16.热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有时仅结节显影而正常组织不显影,多见于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核医学概论
肝胶体显像
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骨99mTc-MDP显像
原理
循环通路 管腔通路:脑脊液腔、气道 血管灌注:99mTc-MIBI心肌显像 微血管堵塞:131I-MAA肺显像
特异性结合 放射免疫显像(标记抗体) 受体显像(标记配体)
方法
静态显像与动态显像 局部显像与全身显像 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 阴性与阳性显像
三种射线的比较
α
β
γ
带电
电子流
电子流
γ光流
能谱
单能
连续能谱
单能
射程 (空气) 能力(空气) 1万~7万对/cm 60~7千对/cm 很小
穿透力
弱
中
大
内照射危害
大
中
小
外照射危害
无
中
大
Half Life(半衰期)
A period of time in which half the nuclei of a species of radioactive substance would decay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弹性散射和核反应
辐射量与单位
辐射量 名称
放射性活度 A
照射量 X
吸收剂量 D
剂量当量 H
SI单位 通名
专名
1/秒
贝克
S-1
Bq
库仑/千克 C·Kg-1
焦耳/千克 J·Kg-1
焦耳/千克 J·Kg-1
戈瑞 Gy
西沃 特 Sv
专用单位 名称
换算
居里 Ci
伦琴 R
拉德 rad
雷姆 rem
1928年,盖革发明了盖革计数器
The History of Nuclear Medicine(2)
核医学显像技术原理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SPECT>
SPECT与γ相机的比较: 目前医院中用的最多SPECT称为旋转γ相机型的 ECT,这种SPECT是γ相机探头加上旋转机构和图 像重建软件,它包含了γ相机的功能,增加了断层 图像获取和图像重建功能.
放射性核素显像
向患者体内引入特定示 踪剂〔或显像剂
核医学显像设备
核医学显象技术原理
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理 二、基本条件 三、显像剂<放射性药物>选择性聚 集的机理 四、各种放射性测量仪器简介
一.基本原理
脏器和组织显像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
不同的显像剂<放射性药物在体内有其特殊的分布和代谢 规律,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使其 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浓度差,而显 像剂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射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γ射线,利 用放射性测量仪器〔γ相机、SPECT、PET 、SPECT/CT、 PET/CT等可在体外被探测、记录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从 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的形态、位置、 大小以及脏器功能变化.
谢谢观赏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二、基本条件
• 放射性浓度差要达到一定程度.
• 核医学显像装置能检测到放射性浓度差,并 以一定方式显示成像.
• 正常与异常组织间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差 异是核显像的诊断基础.
三、显像剂<放射性药物>选择性聚集的机理
1.细胞选择性摄取 2.特异性结合 3.化学吸附作用 4.微血管栓塞 5.通道、灌注和生物分布
物质.
铊 201Tl+ 99mTc标记的异腈类化合物
〔3代谢产物和异物 某些器官的某些细胞具有选择性摄取代谢 产物和异物的功能,使代谢产物、异物从体 内清除.
仪器药物示踪
γ Camera
Main type
核医学常用仪器
Once obtained planar imaging of static or dynamic.
Main type
核医学常用仪器
成像方式 成像速度 分辨率 静态显像 动态显像 全身显像 断层显像
γ扫描机 逐点扫描
慢 低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Electronics circuitry part 根据不同的测量目的而设计的各种分析电路和记录装置。主要有放大器、脉冲高 度分析器、均匀性校正与位置电路、定标器和计数率仪、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等。
Peripherals 显示器、照相机、打印机、存储器等外部设备。
Basic configuration Scintillation detector
SPECT/CT PET/CT
核医学常用仪器
PET/MRI 2010
PET/MRI
Main type
核医学常用仪器
核医学显像仪器与X线显像仪器的区别
Scanner
Main type
核医学常用仪器
☻ Mechanical remove
☻ Hit point to record
☻ Static imaging ☻ Low resolving
脏器功能测量仪器 甲功仪,心功仪,肾功仪,多探头脏器功能测定仪等
计数测量仪器 γ测量仪,β测量仪,活度计,个人剂量监测仪,表面污染及场所剂量监测仪等
Main type
1957
1950 1951
井型晶体闪烁计数器 闪烁T SPECT
闪烁扫描机
1998 2000
放射性药物
GE Minitrace
核医学
核医学一、核医学定义、内容与特点1.核医学定义核医学是研究核科学在临床医学疾病诊治及生物医学理论研究的一门学科。
核医学科室具备核素显像( SPECT/SPECT/CT、PET/PET/CT)、功能测定、体外分析和核素治疗病房。
2.核医学内容诊断方法按放射性核素是否引人受检者体内分为体外检查法和体内检查法。
体内检查法根据最后是否成像又分为显像和非显像两种。
利用放射性核素实现脏器和病变显像的方法称为放射性核素显像,这种显像有别于单纯形态结构的显像,是一种独特的功能显像,为核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核医学的必备物质条件是放射性药物(131碘等)、放射性试剂(如γ光子)和核医学仪器(如γ照相机)。
3.核医学特点能动态地观察机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能反映组织和器官整体和局部功能合乎生理条件能简便、安全、无创伤的诊治疾病能进行超微量测定,灵敏度达10-12~ 10-15g能用于医学的各个学科和专业二、核医学仪器与药物1.核医学仪器放射性探测的基本原理:电离、激发、感光尽管X射线和γ射线在本质上都属于光子流,但两者的成像原理却完全不同。
X线成像基于射线穿透人体时不同密度和厚度的组织对射线的吸收不同,射线方向是可控的,几乎所有射线均可用于成像。
核医学成像则基于组织脏器的功能变化,使摄入的放射性核素分布不同,射线方向是不可控的,仅少量射线可用于成像。
因此成像设备结构有很大不同。
2.核医学药物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类特殊药物。
如99m TCO4-、201TICI 、Na131I 等.显像剂:用于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体外放射分析用试剂盒则不属于放射性药物,而是归类于试剂。
三、核医学核素示踪与显像技术1.核素示踪(1)原理:就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目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律的技术。
核医学诊断概述
核医学诊断概述应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在应用原理、方法、设备和防护等方面都独具特点、已形成一门新兴学科,即临床核医学。
核医学虽只有五十多年发展史,但进展迅速、贡献非凡、是医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全国已有650多所医院设有核医学科,目前已开展的诊断项目达15类近百项之多。
诊断方法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是否引入人体内,分为体内检查法和体外检查法,前者按是否成像又分为显像和非显像两类方法。
放射性核素在诊断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是示踪原理,现将各类检查法的诊断原理和特点简述如下。
一、体外检查法的诊断原理和特点体外检查法是以放射免疫分析(RIA)为代表的体外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
它是以放射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配体(如抗原)和结合剂(如抗体)的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完成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技术。
这类技术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CPBA)、放射受体分析法(RRA),以及放射酶学分析法(REA)等。
以RIA法为例,其原理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为示踪剂,以非标记抗原(标准抗原或被测抗原)为检测对象,共同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
由于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量(因变量)与非标记抗原的含量(自变量)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的反函数关系,可依据反映这一函数关系的标准曲线,求出被测抗原的含量。
这类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10-9~10-15g)、特异性强、精密度和准确度高以及应用广泛等特点。
迄今可用本技术测定的体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蛋白质、抗体、维生素、药物等可达300多种。
对临床各科的疾病诊断和医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Yalow和Berson博士因在1959年创建本法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医学奖。
二、体内检查法的诊断原理和特点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与同类非标记药物相似,根据其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表现为一定的生物学行为:或被某一脏器的某种细胞摄取、浓聚;或经由某一脏器清除、排出;或参予某一代谢过程,或仅简单地在某一生物区积存等等。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核医学科是医院中使用放射性药品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部门。
为了确保放射性药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二、放射性药品的定义和分类放射性药品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的药物,用于诊断或治疗疾病。
根据放射性核素的性质和用途,放射性药品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品和治疗用放射性药品。
三、放射性药品的采购和验收1. 放射性药品的采购应根据临床需求和药品使用许可证的规定进行。
采购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比较,选择具有资质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
2. 采购时应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药品的种类、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和质量要求等。
合同应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批。
3. 放射性药品的验收应由专人负责,核对药品的种类、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等,确保与采购合同和药品使用许可证的规定相符。
验收合格后,应在药品入库单上签字确认。
四、放射性药品的储存和保管1. 放射性药品应根据其放射性剂量和性质,置于相适应的防护装置内,确保对人和环境无影响。
储存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报警装置。
2. 放射性药品的存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过期药品的误用。
药品的存放应分类、分区域,避免混淆和误用。
3. 放射性药品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剂量监测,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保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放射性药品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
五、放射性药品的使用和处方1. 使用放射性药品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熟悉药品的性质和用法。
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适应性。
2. 放射性药品的使用应遵循药品使用许可证的规定,不得超范围和超剂量使用。
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放射性药品的处方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开具,处方应注明药品的种类、规格、剂量、用法和疗程等。
核医学知识点汇总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绪论+第一章核物理知识1、湮灭辐射:18F、11C、13N、15O等正电子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产生)正电子,正电子与原子核周围的轨道电子(负电子)发生结合,同时释放两个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γ光子(511kev),这种现象就叫正电子湮灭辐射现象。
2、物理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如131碘的半衰期是8.04天。
3、临床核医学:是将核技术应用于临床领域的学科,是用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4、核素:指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
5、放射性衰变的定义: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6、放射性活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单位为Ci(居里),1Ci=3.7x1010Bq7、放射性核素发射器:从长半衰期的母体分离短半衰期的子体的装置,又称为“母牛”。
8、个人剂量监测仪:是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用来测量个人接受外照射剂量的仪器,射线探测器部分体积较小,可佩戴在身体的适当部位。
9、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来检测其行踪,借此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代谢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
10、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由于病灶放射性高于正常脏器、组织,故又称“热区”显像(hot spot imaging)如放射免疫显像、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肝血管瘤血池显像等。
11阴性显像(negative 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减低为异常的显像方法。
正常的脏器、组织因摄取显像剂而显影,其中的病变组织因失去正常功能不能摄取显像剂或摄取减少而呈现放射性缺损或减低,故又称“冷区”显像(cold spot imaging)12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药物。
最新核医学-1-放射性药物讲稿教学讲义ppt课件
3. 标记方法
临床上使用的99mTc标记放射性药物是将从发生器新鲜淋洗 得到的99mTc加到商品试剂盒中,经摇动或加热等简单的操 作而制备的。
(四)双功能螯合剂法
是一种间接标记法,先把某种双功能螯合剂联接在被标记物的分子 上,再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螯合剂上,形成“放射性核素-螯合剂-被 标记物”的复合物,多用来标记多肽、单抗等。 螯合剂的存在,被标记物有可能出现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改变。
(五)正电子药物的制备
自 动 化 学 合 成 装 置 , 化 学 合 成 模 块 ( chemistry process control unit,CPCU) 标记方法:亲核氟代,亲电氟代等。
3.体外诊断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不引入体内,在体外进行分析,如:RIA,IRMA等。
要求:
(1)射线能量较低,半衰期比较长。125I (2)不影响药物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3)稳定性好,放化纯度大于95%。
4.正电子药物
采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进行正电子显像。
常用的正电子核素: 18F , 11C,13N,15O
1.放射性核素
2.放射性核素
被标记的配体
放射性核素
131I,99mTc,32P 等。
被标记的配体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核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放射性药品的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
为了确保放射性药品的安全,制定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二、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的分类和特点核医学科使用的放射性药品主要分为两类:诊断用放射性药品和治疗用放射性药品。
诊断用放射性药品主要用于诊断疾病,如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等;治疗用放射性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等。
放射性药品具有辐射性和毒性,需要严格的管理以确保安全使用。
三、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的管理要求1. 放射性药品用量的控制核医学科应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合理确定放射性药品的用量,尽量减少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
2. 放射性药品的储存和保管放射性药品应存放在专门的放射性药品储存室内,严格控制存放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等环境因素,防止放射性药品的变质和污染。
3. 放射性药品的运输和交接放射性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采取特殊的运输设备和保护措施,避免辐射泄漏和事故发生。
放射性药品的交接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保证交接的安全和准确性。
4. 放射性药品的使用和废弃物处理核医学科应制定放射性药品使用的详细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放射性药品使用后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四、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核医学科应建立放射性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划定权限,确保放射性药品的安全使用。
制度应包括放射性药品的管理流程、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内容,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应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定期对核医学科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放射性药品的安全管理。
五、结论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不仅关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也涉及到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
《核医学》课程标准
《核医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8010012课程学时:24学时学分:1.5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它是随着核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的而形成的新兴学科,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核医学工作已普及到县级医疗机构,因此,在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设立核医学课,作为必修课,对培养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半学期讲授。
本大纲本科班以总学时为32学时,理论课24学时,见习实践课8学时编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初步掌握核素核射线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二、主要内容课时分配表第一章绪论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核医学的性质和内容2、了解核医学的进展3、了解我国核医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核医学的性质和内容(三)课时安排:1学时(四)主要内容1、核医学的概念和内容2、r照相机、SPET、PET3、我国核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创阶段、普及推广阶段、发展提高阶段第二章核医学的物学基础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2、掌握核衰变的类型及规律3、熟悉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核衰变的类型及规律(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核外电子与原子核、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β衰变、电子俘获、r衰变、半衰期2、δ13、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散射4、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5、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第三章核医学仪器和放射性制剂 0.5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2、了解不同类型的核医学仪器3、掌握放射性、制剂的分类及特点4、熟悉放射性核素的制备(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三)课时安排:0.5学时(四)主要内容1、基本结构;射线探测器、电子测量装置2、不同类型的核医学仪器3、放射性试剂,放射性药物4、放射性制剂的制备方法第四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0.5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示踪技术的概念2、了解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三)课时安排:0.5学时(四)主要内容1、示踪技术2、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第五章放射性核素功能检查及显像技术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放射性核素功能检查的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2、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基本原理3、熟悉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基本方法4、熟悉放射性核素图像质量的评价与分析(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放射性核素功能检查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2、显像技术的基本原理3、显像类型及意义4、图像质量的评价与分析第六章神经系统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普通脑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监床应用2、熟悉脑血流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3、了解脑代射显像,脑受体显像(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普通脑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监床应用(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普通脑显像2、脑血流显像3、脑代谢显像、脑受体显像第七章循环系统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心血池静态显像2、熟悉放射性核素心血管显像3、了解心血池动态显像及心室功能测定4、掌握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方法及临床应用(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方法及临床应用(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心血池静态显像2、放射性核素心血管显像3、心血池动态显像,心室功能测定4、心肌灌注显像第八章内分泌及呼吸系统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甲状腺显像的原理及方法、显像剂及结果分析2、掌握冷、热、温结节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了解肺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甲状腺显像的原理及方法、显像剂及结果分析(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甲状腺显像2、肺灌注显像第九章消化系系统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肝显像的原理、方法2、熟悉肝显像的图像分析、临床应用3、掌握肝血池显像的图像分析(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肝血池显像的图像分析(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肝显像的原理方法2、肝显像的适应证3、肝显像的正常图像、异常图像4、肝血流显像的图像分析第十章泌尿、生殖系统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131I—OIH肾图的原理、方法、正常肾图2、掌握异常肾图的分析3、了解肾显像(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异常肾图的分析(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正常肾图的分析2、常用肾图指标及正常值3、异常肾图的分类及临床意义第十一章血液系统 0.5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骨髓显像、淋巴显像(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骨髓显像、淋巴显像(三)课时安排:0.5学时(四)主要内容骨髓显像、淋巴显像第十二章骨骼系统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静态骨显像的原理及方法2、掌握静态骨显像的适应征3、掌握静态骨显像的图像分析4、熟悉临床应用5、了解动态骨显像、断层骨显像、关节显像(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静态骨显像的图像分析(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静态骨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征、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动态骨显像、断层骨图显像、关节显像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 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甲亢的131I治疗2、了解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的131I治疗3、了解血液病的核素治疗4、了解放射性核素胶体治疗(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的131I治疗(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主要内容1、甲亢的131I治疗2、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的131I治疗3、血液病的核素治疗4、放射性核素胶体治疗三、教学方法核医学的教学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式进行。
核医学习题(精品课程)
核医学仪器与放射性药物(精品课程习题)选择题:1.利用射线使感光材料形成潜影,经定影剂处理后,感光材料形成黑色颗粒沉淀显示出黑影的特性,此种技术称为A.放射自显影技术 B.辐射感光技术C.辐射照相技术 D.高速自显影技术2.带电粒子能使闪烁物质发出A.电子对 B.荧光光子C.康普顿电子 D.光电子3.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用来测定A.α射线 B.β射线C.γ射线 D.低能射线4.99mTc的γ射线的能量为A.250keV B.140keVC.511keV D.110keV5.规定的化学形式放射性活度占放射性药物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数,称为A.放射性核纯度 B.放射化学纯度C.化学纯度 D.放射性比活度名词解释:1.盖革计数管2.SPECT3.PET4.符合探测问答题:1.核医学探测的基本原理。
2.液闪计数仪的基本原理。
3.放射性药物的基本特征。
4.5.6.核物理基础与放射防护选择题:1.146C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①14个② 8个③ 6个④ 20个2.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①).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②).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③).同位素原子均具有相同的能量状态;④).同位素原子核中子数不同3.稳定性核素的半衰期T1/2:①≥ 10-6年②≤ 10-6③≥ 10-3④≥ 10-94.32P到32S的衰变的是:①Beta- minus decay ②Beta-plus decay ③Gamma decay ④electron capture5.具有相同能量穿透能力最强基本粒子的是:①α②β③γ④正电子名词解释题:同质异能素;电离辐射;物理半衰期;有效半衰期;同位素;天然本地辐射简答和问题题:1.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种类并简叙之2.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6.3. 电离辐射外照射和内照射的分别措施有哪些?7.标记免疫1、以下哪项是甲状腺功能测定最灵敏指标A.FT3B.FT4C.TSHD.TT32、血清CA199浓度增高提示A.胰腺或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卵巢癌C.前列腺癌D.乳腺癌3、免疫放射分析原理,以及被测物浓度与结合率关系是A.竞争结合,正相关B.竞争结合,负相关C.非竞争结合,正相关D.非竞争结合,负相关4、在放免分析(RIA)反应体系中,哪种物质的量是限定的A.标记抗原B.待测抗原C.抗体D.标记抗体5、血清PSA、FPSA浓度增高提示A.肝癌B.前列腺癌C.乳腺癌D.肺癌二、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肿瘤标志物2.IRMA8.3.试述放射免疫测定的原理。
核医学仪器放射性药物汇总.
SPECT和CT都是用计算机断层技术构成图像, 但两者的射线来源不同,SPECT接受的γ光子由体 内发射出来,为发射型CT(ECT),反映器官组 织的功能代谢;而X线CT是由X线从体外穿透人体 而成像,为穿透型CT(TCT),主要反映器官的 解剖形态。近来将核医学功能代谢影像和主要反 映形态解剖的CT、MRI图像进行融合,成为医学 影像学发展的又一亮点,已有SPECT/CT、 PET/CT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病变的定性 和定位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手段。
三、SPECT成像特点
SPECT的图象是反映放射性药物在体内 的断层分布图。放射性药物能够选择性地聚集 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使其与邻近组 织的放射性分布形成浓度差,SPECT在体外可 探测、记录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从而显示脏 器、组织或病变部位和形态、位置大小及脏器 功能变化。
准直器(collimator)
准直器位于探头的最前端它是由铅或铅钨合金铸成的机械装置,它 的作用是把人体内四面八方分散的伽玛射线定向准直到闪烁晶体的一定 部位上。这种采用准直器的方法称作机械准直,以确别于电子准直。
准直器(colli
(一)准直器 (二)γ闪烁探测器:1、晶体 2、光电倍增管 3、定位电路和能量电路
γ闪烁探测器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其作用是将射线能量转换成可记录的电脉冲 信号。主要部件由碘化钠(铊)晶体、光电 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光电倍增管由光阴极、10多个联极和阳极 组成。
准直器:位于病人与晶体之间,只有垂直入射的
固体闪烁计数器是目前核医学中最常用的的核探测仪器之一, 主要由下列部分构成: 晶体
光学耦合剂
光电倍增管 前置放大器 后续电子学电路 显示记录装置
晶体、耦合剂、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等部件共同组 成探测器的探头,是探测仪器最重要的部分。
核医学总论PPT课件
食管癌PET-CT显像
其他核仪器
▪ 功能测定仪:甲状腺功能仪,肾图仪, γ计数探测器。
▪ 实验用仪器:γ计数器,放免仪,液体 闪烁计数器,活度计。
▪ 放射污染检测及监测仪:表面污染监 测仪,场所剂量检测仪,个人剂量监 测仪,个人剂量报警器。
第三章
基本概念
▪ 放射性制剂是指其分子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的 放射性试剂和放射性药物的总称。
▪PET:是专为探测体内正电子发 射体湮灭辐射时同时产生的方向 相反的两个γ光子而设计的显像仪 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小γ光子探 测器环形排列,在躯体四周同时 进行探测。
PET
全 身 正 常 影 像
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将
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得PET 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加准确。
▪ 信号分析:信号甄别,信号位置判断,能峰 判断,时间判断,符合判断,信号增益校正, 射线散射校正,均匀性校正,旋转中心校正 等。
▪ 图像处理:衰减校正,(时间,空间)图象 平滑处理,ROI等图象定量分析,断层图象 重建(滤波反投射法,叠代法),剖切等。
▪ 图象融合:将两种不同图象融合成一幅图象 的技术,是医学影像发展的亮点。
衰变类型: α, β,γ衰变,电子俘获.
α衰变:核衰变时释出出α粒子(氦核)的衰 变。母核失去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主要发生 在质子>82的核素。
放射性核衰变
β-衰变: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过剩的核素。核 中1个中子转化为质子,释放1负电子,原子 序数加1。 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 不足的核素。核中1个质子转化为中子,释放 1正电子和1中微子,原子序数减1。
➢ 分子核医学(Molecular NM)是应用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仪器和放射性药物
一、核医学仪器
第一节概述
一、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
(一)电离作用
(二)荧光作用
(三)感光作用
二、射线探测器
(一)闪烁探测器
1. 闪烁体
2. 光电倍增管
3. 光导
4. 前置放大器
(二)气体探测器
1. G-M管
2. 电离室
三、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
(一)线性脉冲放大器
(二)甄别器和脉冲幅度分析器
(三)定标器
计数率仪
第二节常用核医学仪器
(一)γ-照相机和SPECT
1.γ-照相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SPEC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SPECT与γ-照相机相比的主要差别临床应用价值
(二)PET
1.P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PET显像的临床价值
(三)其他核医学探测仪器
1.井型γ-计数器
2.液体闪烁计数器
3.甲状腺功能测定仪
4.多功能测定仪(肾图仪)
5.放射性活度计
二、放射性药物
第一节概述
一、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概念
1.定义
2.主要类型
(1)诊断用
(2)治疗用
(3)体外分析试剂
二、放射性药物的特性
1. 合适的物理半衰期
2. 高纯度
3. 较高的比活度和无药理作用
第二节放射性核素的生产
一、核反应堆生产
二、从裂变产物中分离和提取
三、回旋加速器生产
四、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第三节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一、放射性药物常用制备方法
1. 化学合成法
2. 同位素交换法
3. 生物合成法
4. 联接标记法
5. 络合物形成法
二、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制备方法
第四节放射性药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原理
一、诊断和治疗用体内放射性药物的聚集原理
1. 参与代谢原理
2. 被动扩散原理
3. 渗透原理
4. 生物转化原理
5. 受体、转运体特异性结合原理
6. 抗原-抗体结合原理
7. 竞争性结合原理
8. 离子交换原理
9. 途径和容积指示原理
10. 暂时性栓塞原理
11. 核酸分子片断的互补性结合原理
二、放射性药物的治疗原理
1. 体内治疗原理
2. 体外治疗原理
第五节放射性药物的管理
一、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质量检验的内容
(一)质量检验的原则
1. 物理学方面:性状、放射性核素纯度和活度
2. 化学方面:包括pH、化学量和放射化学纯度
3. 生物学方面:包括细菌学检查、细菌内毒素测定、安全实验和体内分布实验(二)对生产厂家提供的药物的检验
(三)99Mo-99Tc m发生器和配套药盒的检验
第六节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一、使用和限制
(一)限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二)尽量减少额外照射
(三)尽量减低环境污染
二、安全和效率
(一)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提高设备和仪器的探测效率
(三)加强体外放射分析的质量管理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