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九章 图样画法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机械制图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1.1 焊接图 1.2 展开图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1.1 焊接图
一、焊接接头种类
焊接接头是指由焊接形成的连接端头。常见的焊 接接头有四种,分别是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 接头和搭接接头,如图9-1所示。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1.1 焊接图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1.1 焊接图
1.1 焊接图
4.指引线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1.1 焊接图
指引线由带箭头的斜线和两条基准线(一条为细实线,另一条为 细虚线)组成。如图9-2所示。细虚线可画在细实线上方或下方, 基准线一般为水平线。带箭头斜线用细实线绘制,可以折弯一次, 箭头要指向焊缝处。当需要说明焊接方法时,可在基准线末端加 尾部符号。
1.基本符号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1.1 焊接图
2.辅助符号
焊接图中表示焊缝表面形状特征的符号,见表9-3。不需要明确地 说明焊缝表面形状时,可以不加注此符号。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1.1 焊接图
3.补充符号
补充符号是焊接图中为了补充说明焊缝某些特征而采用的符号, 见表9-4。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表9-1 焊接方法代号
代号
1 111 12 15 2 21 22 23 24
焊接方法 气焊
氧-乙炔焊 压焊 锻焊 电渣焊 激光焊
电子束焊 硬钎焊 软钎焊
1.1 焊接图
代号 3 311 4 43 72 751 76 91 94
第九章 焊接图与展开图
1.1 焊接图
三、焊缝符号
在焊接图上标注的焊接方法、焊缝形式和焊缝尺 寸等的符号称为焊缝符号。 焊缝符号一般由基本符号与指引线成,必要时还 可以增加辅助符号、补充符号和焊缝尺寸符号。 在焊接图样中,焊缝图形符号的线宽、字体、字 高等应与图样中的其他符号(如形位公差符号、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线宽、字体、字高一致。

图样画法

图样画法

无忧机械电子网 -
二、剖面区域的表示法 ①由于GB/T 17453适用于各种专业的技术图样,不可能 对各行各业使用的无数种材料均一一规定其剖面符号。 ②GB/T 17453中规定,当不需表示材料类别时,可采用 通用剖面线表示。 ③关于剖面线的角度,两个标准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GB/T 17452将剖切面的分类体系由原来的五类调整为三 类: ——单一剖切面。 ——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 ——几个相交的剖切面(交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新标准不再规定三种剖切面的简称。 2.新旧剖切面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 新标准将旧标准中的五类剖切面调整为三类剖切面后, 并未舍弃原有的五类中的任一类。 GB/T 17452-1998 单一剖切面 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 几个相交的剖切面 GB/T 4458.1-1984 单一剖 斜剖 阶梯剖 旋转剖 复合剖
结论: 1、向视图是基本视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移位(不旋转) 配置的基本视图。 2、向视图的投射方向应与基本视图的投射方向一一对应。 即应按图4—3所示的箭头给出投射方向(其中F向的箭头也 可指向相当于右视图的图形D)。
三、局部视图表示法 局部视图是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 得的视图。 标准: 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1.局部视图的配置及标注 ①按基本视图 的配置形式配 置,当与相应 的另一视图之 间没有其他图 形隔开时,则 不必标注 。
无忧机械电子网 -
第四章
图样画法
第一节 基本表示法分类 第二节 视图 第三节 剖视图及剖面区域的表示法 第四节 断面图 第五节 简化画法
第一节 基本表示法分类
主要标准: 主要标准: GB/ 17451—1998 GB/T 17451 1998 GB/ 4458. 2002 GB/T 4458.1—2002 GB/ 4458. 2003 GB/T 4458.2—2003 号及其编排方法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装配图中零、 机械制图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

机械制图-09 图样画法3-4断面图

机械制图-09 图样画法3-4断面图

2.1 移出断面图 ⑴ 画法
画在视图之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配 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或按投影关系等其 他适当的位置。
画移出断面注意事项: 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时,应按剖视画。
断面图的种类
画移出断面注意事项:
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完全分离的 两个断面时,这些结构也应按剖视画。
断面图的种类
2.2 重合断面图பைடு நூலகம்⑴ 画法
画在视图之内,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断面图的图线重 合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应连续画出,不可间断。
⑵ 标注方法
① 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不标注。 ② 配置在剖切线上的不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不注名称(字母)。
02
局部放大图与简化画法
◎局部放大图
◎简化画法
③长件断开的画法
简化画法
轴、杆类较长的机件,当沿长度方向形状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时,允许断开缩短画出。
实长 拉杆轴套断开画法
标注尺寸时,仍注实长。
实长 阶梯轴断开画法
简化画法
④对称图形的画法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可只画一半或四分之一。 并在对称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垂直的平行细实线。
简化画法
⑤机件上小平面的画法 当回转体机件上的平面在图形中不能充分表达时,可用相交的两条细实线表示。
2 简化画法示例
B
B-B
B-B
① 肋板画法
对于机件的肋板,如按纵向 剖切,肋板不画剖面符号,
A
而用粗实线将它与其邻接部
分分开。
A
正确
错误
B A-A
简化画法
②均匀分布的肋板及孔的画法
肋不对称画成对称
A-A
孔未剖到画成剖到

机械制图第九章 第2节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机械制图第九章 第2节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5.简化画法
3) 零件的某些工艺结构,如圆角、倒角、退刀槽等允许不画。 螺栓头部和螺母 也允许按简化画法画出, 如图 9-5b所示。
4) 在装配图中,可用粗实线表示带传动中的带,用细点画线表示链传动中的链, 如图9-5c、d所示。
螺栓倒角简化
轴承圆角简化
退刀槽简化
6.单独表达某零件
上述两种画法,当需要说明时,可在其视图上方注出 “拆去 × × × 等” 字 样。
二、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2.假想画法
1) 对部件中某些零件的运动范围和极限位置,可用细双点画线画出其轮廓,如图 9-3、图9-4所示。
二、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2.假想画法
2) 对于与本部件有关但不属于本部件的相邻零、 部件,可用细双点画线表示其 与本部件的连接关系,如图 9-4中的齿轮箱、图9-19中的轴和套,以及图9-20中的安 装板均用细双点画线表示出了它们与相邻部件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零件图上所采用的图样画法(如视图、剖视、断面等),在表 达装配体时也同样适用。此外,根据表达需要,装配图还另有一 些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一、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1) 两个以上的零件相互邻接时,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或者方向一致但 其间隔必须不等;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
二、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3.夸大画法
对薄片零件、细丝弹簧和微小间隙等,若按其实际尺寸在装配图上很难画出或难 以明显表示时,均可不按比例而采用夸大画法,即将薄部加厚、细部加粗、间隙加宽、 斜度、锥度加大到较明显的程度。图形中,厚度、 直径不超过2mm的被剖切薄、细 零件,其剖面线可以涂黑表示。
二、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5.简化画法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

第3章图样画法基本要求3.1 视图3.2 剖面图和断面图3.3 简化画法基本要求(1)了解视图分类、常用的简化画法及第三角画法。

(2)明确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异同;(3)掌握物体的剖面图的画法及标注;(4)掌握物体的断面图的画法及标注;(5)掌握带剖、断面图的视图的阅读。

3.1 视图1.视图(1)基本视图(2)特殊视图2.第三角画法(1)空间八分角(2)第三角画法1.基本视图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国家标准中规定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为基本投影面,将物体放在六面体中,然后向各基本投影面进行投影,即得到六个基本视图。

六个基本视图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及其名称2.特殊视图(1) 镜像投影⑵向视图⑵向视图(续)⑶局部视图局部视图按基本视图配置⑶局部视图(续)局部视图按向视图配置局部的斜视图旋转配置3.第三角画法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比较第三角画法视图配置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不同点3.2 剖面图和断面图1. 基本概念2.剖切方式3.剖面图的种类4.断面图的种类问题的提出—六面投影图不能准确表达形体若在形体中部剖切,即用直接正投影法画剖面图便可区分此二形体问题的提出—投影图虚线太多难以清晰表达形体当物体的内部形状较复杂时,如房屋的视图中就会出现虚线与实线交错、重叠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图形的清晰,同时也不便于标注尺寸和表达物体内部材料。

为此,在制图时,对于物体的内部结构形状,常采用剖面图来表达。

问题的提出—投影图虚线太多难以清晰表达形体(续)问题的提出—投影图虚线太多难以清晰表达形体(续2)1. 基本概念1)定义⑴剖面图假想用剖切面(平面或曲面)剖开物体,移去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将剩余部分物体(与剖切面接触的区域内画上剖面线或材料图例)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面图,机械制图称为剖视图。

⑵断面图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区域内画上剖面线或材料图例)即剖切面截割物体的截断面图形,称为断面图。

机械制图第九章 图样画法PPT课件

机械制图第九章  图样画法PPT课件

第一节 视 图
第三角投影
第一角画法:观察者——物体——投影面 第三角画法:观察者——投影面——物体
投影面展开
第一节 视 图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配置区别
(仰视图)
(顶视图)
(右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后视图)
(左视图)
(前视图)
(右视图) (后视图)
(俯视图)
(仰视图)
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
局部放大图 A
画成剖视图 2:1
A A-A
2:1
画成视图
其他表达方法
2:1
仅有一处放大 省略编号
简化画法 5x∅ 8
其他表达方法
共xx槽
点画线位置处省略
细实线范围内省略
其他表达方法
12-∅ xx
18-∅ xx
点画线位置处省略
其他表达方法
对称符号
对称图形画一半或四分之一
其他表达方法
按对称画
第一节 视 图
例9-1:图为一阀体的结构形状,确定其表达方法。
用四个基本视图表达
第一节 视 图
例9-2:图为一支架的结构形状,确定其表达方法。
用三个基本视图表 达
第一节 视 图
向视图 A
B
B
A
向视图 与基本 视图有 何区别
第一节 视 图
局部视图
B
A
A
A

B
用两个基本视图 和两个局部视图
第三节 断 面 图
画在视图的中断处
第三节 断 面 图
A
A
断面图画在剖切 位置延长线上
第三节 断 面 图
A A
两个剖切平面 剖切
第三节 断 面 图

机械制图手册目录

机械制图手册目录

目录第一章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基本规定1.1 图纸幅面和格式1.2 比例1.3 字体1.4 图线1.5 剖面符号附录第二章图样画法2.1 视图2.2 剖视图2.3 剖面图2.4 规定画法及简化画法2.5 装配图中的一些画法2.6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第三章尺寸注法3.1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3.2 常见零件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3.3 合理标注零件尺寸的要点第四章零件图及常见零件结构4.1 零件表达的要点4.2 几种典型零件的表达举例4.3 常见的零件合理结构第五章表面粗糙度5.1 术语介绍5.2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5.3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5.4 新国际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Rz的数值与旧国际表面光洁度等级的对照5.5 确定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的参考因素第六章公差与配合6.1 术语介绍6.2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标注6.3 基准制、公差及配合的选择附表第七章形状和位置公差7.1 有关术语简介7.2 形位公差的符号7.3 形位公差符号的标注7.4 形位公差等级的选用7.5 图样上未注之形位公差值及其表示法附表第八章装配图及常见装配结构8.1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8.2 装配图上的尺寸8.3 装配图上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8.4 装配工艺结构8.5 密封结构8.6 润滑结构8.7 螺纹连接的防松结构8.8 锁紧结构8.9 定位和限位结构8.10 轴上零件的连接和固定第九章螺纹及螺纹紧固件9.1 螺纹的规定画法9.2 螺纹的规定标注9.3 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比例画法9.4 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简化画法9.5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简化规定标记附表第十章键、花键、销、挡圈、弹簧10.1 键10.2 花键10.3 销10.4 挡圈10.5 弹簧第十一章传动轮11.1 圆柱齿轮11.2 锥齿轮11.3 圆柱蜗杆、蜗轮11.4 V带轮11.5 链轮11.6 齿轮的轮体结构11.7 传动轮的工作图内容第十二章轴承12.1 滚动轴承12.2 滑动轴承12.3 油杯第十三章焊缝的标注13.1 焊缝符号13.2 标注焊缝符号的指引线13.3 焊缝符号标注方法示例13.4 焊缝尺寸符号及其标注13.5 焊接方法代号及其标注13.6 焊缝的简化标注13.7 焊接结构图图例第十四章几何作图14.1 几何图形的作图14.2 几何曲线的作图第十五章空间曲线与曲面15.1 空间曲线概述15.2 等导程圆柱螺旋线15.3 变导程圆柱螺旋线15.4 圆锥螺旋线15.5 球面螺旋线15.6 弧面螺旋线15.7 空间三次抛物线段15.8 曲面概述15.9 曲面的分类15.10 二次曲面的表达式15.11 可展曲面(单曲面)15.12 不可展直纹曲面(扭曲面)15.13 定母线曲纹面15.14 变母线曲纹面15.15 圆柱螺旋面15.16 用母面形成曲面15.17 用几何变换形成曲面(在曲面设计中的应用)15.18 曲面中的作图问题15.19 曲面零件的图示举例第十六章交线、过渡线16.1 常见曲面交线的投影性质16.2 交线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16.3 交线的其他作图方法16.4 交线的简化画法16.5 过渡线画法第十七章展开图画法17.1 可展表面展开的一些实例17.2 不可展曲面近似展开的一些实例第十八章零件上倾斜表面和倾斜零件的画法18.1 零件上单斜平面(投影面垂直面)的画法18.2 零件上双斜平面(一般位置平面)的画法18.3 双斜平面的视图标注及尺寸注法18.4 单向倾斜回转体的画法18.5 单向倾斜零件的作图实例18.6 双向倾斜回转体的画法18.7 零件上双向倾斜部分的作图实例第十九章轴测投影图19.1 轴测投景常用术语及正轴测投影的基本公式19.2 三种标准轴测图的一般规定19.3 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19.4 不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正轴测投影19.5 画机件轴测图的基本方法19.6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19.7 轴测图中交线的画法19.8 轴测图中过渡线的画法19.9 螺纹的轴测图画法19.10 齿轮的轴测图画法19.11 圆柱螺旋弹簧的轴测图画法19.12 部件的轴测图画法19.13 对轴测图的选择19.14 轴测图中的尺寸标注19.15 轴测图的黑白润饰19.16 机构运动简图的轴测图画法19.17 管路系统轴测图的画法19.18 用图解法建立非标准轴测系的方法第二十章简图图形符号20.1 机构运动图形符号20.2 液压气动图形示例20.3 管路系统简图第二十一章厂房建筑图及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21.1 房屋建筑图的图示形式21.2 房屋建筑图的有关规定21.3 建筑总平面图21.4 建筑施工图21.5 区划布置图21.6 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第二十二章机械制图国外标准简介22.1 图纸幅面及格式22.2 比例22.3 图线22.4 剖面符号22.5 图样画法22.6 尺寸注法22.7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22.8 螺纹的画法22.9 齿轮的画法22.10 外国标准代号及名称第二十三章机械设计图样管理23.1 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名词、术语23.2 图样分类23.3 产品工作图样的基本要求23.4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格式23.5 设计图样的审签制度23.6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编号方法23.7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办法23.8 图样复制技术简介23.9 设计文件的保管附录附录一优先数和优先数系附录二常用单位的换算附录三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附录四几何体的计算公式附录五常用材料参考文献相关书籍: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和小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带传动和链传动机械设计手册:连接与紧固(单行本)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失效分析和故障诊断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密封件、密封与润滑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滑动轴承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减速器和变速器机械设计手册:滚动轴承(单行本)机械设计手册:齿轮传动(单行本)机械设计手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单行本)机械设计手册——液力传动(单行本)机械工程师手册(第3版)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版)第二卷加工技术卷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附光盘)最新轴承手册。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与标注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与标注

机械制图及其相关标准的变化摘要:综合近年来最新发布的有关国家标准,系统指出了机械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现行版本,分析了绘图用图线、视图画法与尺寸注法、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力学性能符号以及形位公差基准符号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介绍了国家标准最新规定的指引线和基准线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注法、CAD制图标准等。

关键词:机械制图图样画法与标注国家标准一、机械制图与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的现行版本众所周知,机械制图与技术制图标准是机械制图常用的基础性国家标准。

以前,机械制图一直使用1984年版《机械制图》系列国家标准。

为了与新版国际标准接轨,以及与我国现行的《技术制图》标准相协调统一,自1995年以来,我国陆续对1984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

到目前为止,1984年版《机械制图》标准除了GB/T4457.4—1984《机械制图剖面符号》、GB/T4458.3—1984《机械制图轴测图》、GB/T4460—1984《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三项标准仍为现行有效版本外,其余《机械制图》标准均被修订。

这些新修订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均等同或修改采用相应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保持高度的一致。

机械制图及相关的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的现行版本见表1。

表1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的现行版本二、机械制图标准的主要变化1 图线1)增加了粗虚线这一线形。

以前的标准只规定细虚线一种,所以,机械制图中所使用的虚线也一直是细虚线。

按新标准规定,粗虚线应用于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

以前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用粗点画线表示,现在已改为用粗虚线表示。

而粗点画线现在只用于限定范围表示线,如:表示限定局部热处理的范围、限定不镀(涂)的范围、限定形位公差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范围等。

这一点应加以注意。

2)粗线与细线的宽度比例由3:1改为2:1。

即新标准加宽了细线的宽度。

同时,取消了0.18mm这一图线宽度系列。

这个系列被旧标准列为尽量避免采用的线宽。

此外,新标准将0.5mm和0.7mm两种线宽列为优先采用的线宽,这是旧标准所没有的。

机械制图机械图样画法课件

机械制图机械图样画法课件

3 在一个视图中,局部剖的数量不宜过多。
11/29/2018
4. 画剖视图的注意事项
1 、剖切是一种假想,其它视图仍应完整画出, 并可取剖视。
A-A
A
11/29/2018
A
2、 剖切面后方的可见部分要全部画出。
11/29/2018
3、 在剖视图上,对于已经表述清楚的结构,其细虚 线可以省略不画。但如果仍有表达不清楚的部位,其 细虚线则不能省略。在没有剖切的视图上,细虚线也 按同样的原则处理。
机械图样的画法
11/29/2018
第一节
一、 视图分为哪几种?
视图
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 二、 6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和投射方向是什么?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右视图 仰视图 后视图
11/29/2018
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 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 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 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 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 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
一、剖视图的概念
⒈ 剖视图的形成
假想用剖 切平面剖开零 件,将处在观 察者和剖切平 面之间的部分 移去,将剩下 部分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到的 视图称为剖视 图,简称剖视 。
11/29/2018
二、剖切符号
11/29/2018
11/29/2018
小测验

非金属材料 (已有规定剖面 符号者除外) 砖
11/29/2018

仰视 后 高
上 右视

主视
左视 右 后视


俯视 左 长 右
11/29/2018
剖视图
11/29/2018
4-2 剖 视 图
问题: 当机件的内部形状较复杂时,视图上 将出现许多虚线,不便于看图和标注尺寸。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图线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图线

GB/T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1 线型及应用(表1)表1 线型及应用表1(续)2 新旧《图线》标准的主要区别2.1 机械制图用线型由8种增至9种,新增了粗虚线。

2.2 粗细线线宽比改为2∶1。

2.3 过渡线由粗实线改为细实线表示。

2.4 剖切符号的线型为粗实线(原为粗实线的1~1.5倍)。

2.5 明确规定了模样分型线用粗实线表示。

2.6 轨迹线由细点化画线改为细双点画线。

2.7 双折线原标准仅作断裂处的边界线使用,在新标准中还可以当作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

3 图线宽度的选用在选择图线宽度和组别时,应根据图样的类型、尺寸大小、比例和缩微复制的要求确定。

应优先采用0.5和0.7两种线型组别,见表2。

表2 线型组别4 图线的画法4.1 线素的长度:除No.01线型外,构成其它线型的线素长度,在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 图线》中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并明确指出手工绘图时,线素的长度应符合规定。

表3列出了与GB/T 4457.4—2002《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图线》中所规定的线型有关的线素长度。

表3 线素长度及适用线型(摘自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 图线》)在绘制机械图样时,应根据表3所规定的线素长度画细虚线、粗虚线、细点画线、粗点画线和细双点画线。

4.2 双折线的画法:在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 图线》与GB/T 4457.4—2002《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图线》中,都没有对双折图2图1线的画法作出具体的规定。

但包含有图线规定的GB/T 14665—1998《机械工程 CAD制图规则》和GB/T 18686—2002《技术制图 CAD系统用图线的表示》,均明确规定双折线应按图1所示的画法画。

4.3 图线相交时的画法:当图样上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图线相交时,图线应相交于画处。

也就是说不能相交于间隔或点处。

如图2所示(注意左上方图的图线相交是不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A A-A
A
正确
错误
不按断面实际 形状画
第三节 断 面 图
移出断面图的标注
A
B
C
省略箭头(图形对称) 省略字母(画在剖切平面延长线上) A
A
B
A-A
B-B
C
A
C-C
A-A
省略箭头和字母 (图形对称)
(画在剖切平面延长线上)
第三节 断 面 图
重合断面图
对称图形不标注
断面图画在视图内剖 切位置处
主视图中的虚线必需画出
剖去部分
全剖视图
A-A B
第二节 剖 视 图
B-B
B
A
A
主视图 左视图
第二节 剖 视 图
A-A
不应在剖切平面 A-A 的转折处画线
A
A
a) A
b) A
A
A
A
A
三个互相平 行的平面剖

A
A
A
A
不应在轮廓线处转折
第二节 剖 视 图
A
A-A
A
A
两相交平面剖切
第二节 剖 视 图
[本章结束]
对称符号
对称图形画一半或四分之一
其他表达方法
按对称画
圆周上分布的 肋按对称画
3-∅ XX
假想旋转画 省略画法
省略画法
4-∅ XX
其他表达方法
圆周上分布 的孔画在剖 切位置省处略画法
假想旋转画 省略画法
4-∅ XX
其他表达方法
网纹
直纹
用粗实线画出部分网纹或直纹
其他表达方法
平面符号
简化 简化
平面符号 平面符号
1.视图有哪几种? 2.基本视图与向视图有何区别? 3.剖视图有哪几种? 4.全剖视图与半剖视图有何区别? 5.半剖视图与全剖视图的标注有何区别? 6.剖视图中的剖面线应注意哪些问题? 7.移出断面图与重合断面图有何区别? 8. 移出断面图的标注有何省略? 9.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有何区别? 10.斜视图与斜剖视图有何区别?两者的标注有何区别?
第一分角 第四分角
第一节 视 图
第三角投影
第一角画法:观察者——物体——投影面 第三角画法:观察者——投影面——物体
投影面展开
第一节 视 图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配置区别
(仰视图)
(顶视图)
(右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后视图)
(左视图)
(前视图)
(右视图) (后视图)
(俯视图)
(仰视图)
圆柱面上切平面用细实线画两 条相交对角线表示平面
其他表达方法
双点画表示其他的辅助零件
其他表达方法
A,B
A
B
两个方向视图相同只画一个
第五节 表达方法应用举例
B B
A A
一个基本视图,一个局部视图,一个移出断面图,一个斜视图
第五节 表达方法应用举例
C
C-C
B
A
B
A
C
D
D
第九章 图 样 画 法
思考题
45°
或 金属材料剖面符号
非金属材料符号
第二节 剖 视 图
剖视图中容易漏画的轮廓线
注意此处
漏线
正确画法
错误画法
第二节 剖 视 图
剖视图中容易漏画的轮廓线
漏线
正确画法
错误画法
注意此处
第二节 剖 视 图
剖视图中容易漏画的轮廓线
漏线
正确画法
错误画法
注意此 处
第二节 剖 视 图
剖视图中虚线的处理
第三节 断 面 图

不对称图形要标注投影方向
其他表达方法
局部放大图 A
画成剖视图 2:1
A A-A
2:1
画成视图
其他表达方法
2:1
仅有一处放大 省略编号
简化画法 5x∅ 8
其他表达方法
共xx槽
点画线位置处省略
细实线范围内省略
其他表达方法
12-∅ xx
18-∅ xx
点画线位置处省略
其他表达方法
半剖视图
视图
A-A
全剖视图
A-A 半剖视图
A
AA
A
第二节 剖 视 图
A
A
A-A
主视图 半剖
俯视图 半剖
第二节 剖 视 图
局部剖视图
主视图局剖 俯视图局剖
第二节 剖 视 图
波浪线容易画错的地方
不应超出视图 不应穿空而过
不能用轮廓线替代
不应穿空而过 不应画在轮廓线的
第二节 剖 视 图
波浪线容易画错的地方
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
第一节 视 图
第三角画法和第一角画法的识别符号
第三角画法
第一角画法
第二节 剖 视 图
剖视图的形成
剖视 图
第二节 剖 视 图
由视图改画剖视图
前面的轮廓线
去掉移出的轮廓线
内部空腔改为粗实线
断面处画剖面线
a)
b)
视图
c)
d)
剖视图
第二节 剖 视 图
通用剖面线画法
按投影位置配置 画在剖切位置延长线上
断面图画在视图外面
第三节 断 面 图
画在视图的中断处
第三节 断 面 图
A
A
断面图画在剖切 位置延长线上
第三节 断 面 图
A A
两个剖切平面 剖切
第三节 断 面 图
A
A-A A-A
A A
正确
错误
A-A A-A
不按断面实际 形状画
A
正确
错误
第三节 断 面 图
表达
第一节 视 图
A
A
局部视图要注意什 么问题?
斜视图
第一节 视 图
A
A
A

为什么俯视图用局部视图 表示?
例9-4:图为一摇臂零件,确定表达方法。
A A
A向斜视图
第一节 视 图
C B
B
A
C
B B
A
一个基本视图、两个局部 视图和一个斜视图
第一节 视 图
第三角画法简介
第二分角 第三分角
第一节 视 图
例9-1:图为一阀体的结构形状,确定其表达方法。
用四个基本视图表达
第一节 视 图
例9-2:图为一支架的结构形状,确定其表达方法。
用三个基本视图表 达
第一节 视 图
向视图 A
B
B
A
向视图 与基本 视图有 何区别
第一节 视 图
局部视图
B
A
Aபைடு நூலகம்
A

B
用两个基本视图 和两个局部视图
不应穿空而过
不应画在轮廓线的延长线上
第二节 剖 视 图
剖视图中肋板画法
A
A
A-A
正确
错误
不画剖面线
第二节 剖 视 图
剖视图中轮幅画法
不画剖面线
不画剖面线
按对称画
第三节 断 面 图
断面图的形成
A
A-A
A-A
A
断面图
剖视图
只画断面形状
第三节 断 面 图
移出断面图
A
A A-A
按任意位置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