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配置(修改稿)
水生植物的配置特点及常绿水生植物的选择

水生植物的配置特点及常绿水生植物的选择一、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泓池水,荡漾弥渺,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水生植物的姿态、色彩来造景,会使水景大为增色。
中国园林中,水景常构成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茫茫芦花,阵阵涟漪,浑似白雪,水天一色,秋色美景,意境深邃”。
我们根据实际调查,并借鉴传统水生植物的造景手法,依水域形式不同,将水生植物归纳为四种基本配置模式。
(1)水域宽阔处的水生植物配置此配置应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
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宏大而连续的景观效果,主要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角感受。
如:荷花群落、睡莲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等。
(2)水域面积较小处的水生植物配置此配置主要考虑近观,更注重水生植物的单株观赏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等,适合细细品味;手法往往较为细腻,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故水生植物配置时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
配置时水面上的浮叶及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持恰当,一般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宜超过1/3,否则易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角效果,更无倒影可言。
水缘植物应间断种植,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以供游人亲水及隔岸观景。
(3)在河流等条带状水域中的水生植物配置水生植物配置则要求水生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节奏与韵律。
(4)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都比自然河流小,一眼即可见底。
此类水体的宽窄、深浅是植物配置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应选择株高较低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且体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只起点缀作用。
二、常绿水生植物的选择大部分水生植物的观赏季节在夏季,冬季时观赏效果普遍较差。
在水生植物的配置时选用一定比例的常绿和半常绿品种,冬季时与枯萎的植物互相映衬,可美化丰富冬季景观。
在江南地区,水生植物绝大多数为落叶性状,只有少数如石菖蒲、水毛茛(Ranunculusaquatilis)等表现常绿特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必须合理使用现有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考虑冬季景观的营造。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转载▼标签:水生湿地植物杂谈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生态自然型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
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
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
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
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
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
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论文

一、水生植物的颜色水生植物的颜色十分丰富,尤其是水生花卉,在开花季节绽放出色彩各异的花朵,鲜艳亮丽,能让平时并不十分出众的景观大为增色,大大提高其欣赏价值。
水生花卉的颜色常见的有白色、红色、蓝色和黄色等。
白色的水生花卉主要有王莲、白睡莲、泽泻、慈姑、姜花和水鬼蕉等,给人以圣洁纯净之感;红色系的水生花卉常见的有千屈菜、红睡莲和水蓼等,让人感到娇艳热情;黄色系的水生花卉主要有黄花美人蕉、黄菖蒲、黄睡莲、黄花水龙、萍蓬草和荇菜等;蓝色的水生花卉常见的有凤眼莲、雨久花、燕子花、再力花、梭鱼草和芡实等,令人感觉平静祥和。
仔细观察的话,除了各色艳丽的花卉之外,水生植物的叶色其实也十分的丰富。
虽然大致上都是绿色,但是色彩的明暗和饱和度之间都存在诸多变化,例如菰的叶色为黄绿、菖蒲为亮绿、梭鱼草是油绿,而慈姑的叶色为草绿、黄菖蒲是粉绿、水葱则是深绿等到。
具有不同颜色花朵的水生植物在栽植时可以根据各异的颜色进行片植或混植,形成不同颜色的带状景观或是混合景观,再适当与不同的叶色进行协调搭配,不仅能充分体现水体景观的艺术性,同时也能为水景增色不少。
目前很多城市水景中应用的水生植物存在严重的雷同,使得景色单调重复,在不改变水生植物品种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不同的规划搭配,使景色呈现出別具特色的美感。
二、水生植物的姿态水生植物的.姿态也是各不相同,挺水植物一般高大挺拔、直立于岸边;浮叶植物的叶片浮于水面,根则相对固定;漂浮植物整株漂浮在水面之上,依水流而动;沉水植物整体沉于水中,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景观作用相对稍弱,但其枝叶在水中随着水流而摇曳,也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岸边的滨水木本植物,在水面与陆地之间形成自然的过渡,不仅增强了景观的连续性,还优化了驳岸,使景色具有连贯的美感。
水生植物高低各异,按照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高草层、中草层和矮草层。
高草层主要由株高1m以上的水生草本植物构成,常见的代表性植物为芦苇。
成熟的芦苇株高2牐恚浚担恚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或河堤沼泽地中,叶片为长线形或长披针形,质感粗糙,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呈大型毛绒状,秋季抽生于顶端,季相变化明显,极富野趣和渲染力。
水生植物的配置(修改稿)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水体植物配置策略

水体植物配置策略如下:
1.水生植物与水边的距离要有远有近、疏密有致,留出透景线,
切忌沿边线等距离种植,失去意境。
2.水体绿化时,要做到即兼顾景观效果又有效净化水质作用。
3.要综合考虑水边与驳岸植物配置,岸上的乔灌木应对水面空间
的景观起到主导作用。
4.水面植物配置,浮水植物不宜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响
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
5.植物配置构图上,按照植物高矮、叶形、质感及周边色彩环境
搭配、构成景观空间层次。
6.保证物种多样性,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
成生态水景,形成植物群落。
7.根据季节变化,选择符合烘托主题的特色植物、注意不同植物
之间生长周期、花期衔接。
水生植物的配置(修改稿)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河道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河道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参考植物配置说明)水生植物是指生长环境为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
水生植物可分为以下四类:1、挺水植物: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芦苇、菖蒲、香蒲、水葱、水生美人蕉、慈姑、灯心草等;2、浮叶植物: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睡莲、荷花、萍浮草、王莲等;3、漂浮植物:指根部不生长在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在水里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浮萍、红萍、水鳖等;4、沉水植物:指整个植株全部没入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金鱼藻、菹草、黑藻等。
主要的植物配置表九、后期管理人工湿地后期管理主要包括结构管理和植物管理两方面:(1 )结构管理人工湿地的各项结构管理在于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延长湿地使用年限。
任何细微的损坏或裂缝,都会因不断的污水流动,造成损坏不断扩大,因此必须定期(如每月)对人工湿地池体如坝、泄洪沟及其它控制水流的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
(2)植物管理植物是人工湿地处理核心,也是人工湿地后期管理最重要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是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
如果不是在春季,如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如在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
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成活。
2)控水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
3)及时收割植物人工湿地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成熟后应对植物进行及时收割,并处理和利用。
一般的植物收割时间为上半年的3〜5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
4)做好日常护理防止湿地内其它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以防止腐烂等污染。
5)暴风雨后的维护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
6)冬季对植物的处理对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防冻措施或及时收割掉,降低负荷。
城市园林绿化水生植物的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水生植物的配置水生植物景观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叶、品姿、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
湖面上数株亭亭玉立的荷花,荷叶青翠欲滴,粉红、紫红的令箭荷花娇羞迷人,在晨光晚霞中,湖光倒影,向人们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
另外,水生植物也是营造野趣的上好材料,在河岸密植芦苇林、大片的香蒲、慈姑、水葱、浮萍定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中的作用,并开始巧妙地应用于园林以治理污水。
近30年来,我国对东湖、巢湖、滇池、太湖、洪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人工湿地生态恢复的大量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
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人工湿地景观已成为城市中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体为载体或与自然水体相连,这样流动的水体有利于水质更新,减少藻类繁殖,加快净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动的水体中做大量布置。
种植时宜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深水、中水、浅水栽植区,分别种不同植物。
通常深水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制作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
考虑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设置种植槽,不仅有利于管理,还可以有计划的更新布置。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①抗冻、抗热能力②抗病虫害能力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2.1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calamus Linn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2.2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铁锨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
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
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2.3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种植方法:以根茎分株繁殖。
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水生植物的配置(修改稿)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水生植物的配置

水生植物配置摘要:一泓池水,荡漾弥渺,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植物的姿态、色彩来造景,会使水景大为增色。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都留下了赋予水生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
李白诗云:“碧荷生幽泉,朝日艳目鲜”;“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人们不仅欣赏水生植物,更称颂她的品格。
关键词:水生植物植物造景景观设计一泓池水,荡漾弥渺,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植物的姿态、色彩来造景,会使水景大为增色。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都留下了赋予水生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
李白诗云:“碧荷生幽泉,朝日艳目鲜”;“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人们不仅欣赏水生植物,更称颂她的品格。
当前,在可利用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状态下,如何恢复自然水体景观、改善水体质量,显得意义更为深远。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吸收水体中的养分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体起到净化作用,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
1.水生植物及其应用简史凡生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通称为水生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在园林中,对水生植物的分类按其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可分为浮叶植物(浮叶花卉)、挺水植物(挺水花卉)、沉水植物(观赏水草)、海生植物(红树林)以及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滨水植物。
在水景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有浮叶植物如睡莲(Nymphaea telragona)、芡实(Eunvale ferox)、萍蓬(Nuphar pumilum)、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菱(Trapa bispinosa)等;挺水植物如荷花(Nelumbo nucifra)、菖蒲(Acorus calamus)、小香蒲(Typha minima)、水葱(Scirpus validu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燕子花(Iris laevigata)等;:滨水乔灌木如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竹类(Bambusoideae)、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等。
文博园水生植物品种配置方案

文博园水生植物品种配置方案4.3艺术性原则园林植物配臵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
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
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景观效果。
4.4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
在景观设计时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从种植成本和后期管理费用双重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8水生园林绿化设计中~水体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或小景~无一不借助水生植物来丰富水体的景观。
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 1 -感。
另外~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并可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因此~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应用于湖、池、喷泉、驳岸、沼泽园、滩涂等。
主要品种有:荷花、芦苇、香蒲、水生鸢尾、花叶芦竹、水蓼、水葱、菖蒲、水生美人蕉、泽泻、旱伞竹、睡莲、千屈菜、慈姑、灯心草、凤眼莲、王莲、浮萍、姜花、雨久花、海寿花、燕子花、纸莎草、紫芋、花蔺、梭鱼草、小婆婆纳、藨草、豆瓣菜等6.2水生植物配置方案下面列举几种主要的人工植物群落搭配的应用模式~以供参考: 挺水—浮叶—沉水(1)芦苇—睡莲+浮萍草+鱼腥草—金鱼藻+虾藻(2)花叶芦竹—满江红+旱伞草—菱角+芡实(3)香蒲+水葱—浮萍+李氏禾—马蹄莲+荸荠我们的理念:重视现有的自然景观以及河流、水域~重新造林~种植一些本地特有的树木~创造和扩充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扩大原有的沼泽湿地~应用生态方法进一步净化、降解水体。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办法种植间距等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①抗冻、抗热能力②抗病虫害能力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3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4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5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6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2.1菖蒲:【拉丁学名】AcoruscalamusLinn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2.2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validusVahl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铁锨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
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
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2.3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dealbata种植方法:以根茎分株繁殖。
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如何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

如何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庭园中的水生植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园艺植物,在欣赏美丽的水生植物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庭园的作用。
但是,要想让庭园中的水生植物健康茂盛,需要一定的配置和管理之道。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
一、基础配置庭园中的水生植物主要需要以下几种基础配置:1、水池或水族箱,用于存放水生植物,并形成独特的水景效果。
2、水泵,用于维持水体循环,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保持水生植物的生态环境。
3、过滤系统,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维持水的清洁度。
4、底座或支架,用于固定水池或水族箱,保证其稳定性。
5、灯光系统,可用于补光,增加光照时间,有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二、水生植物的种类选择庭园中的水生植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1、睡莲睡莲是庭园中常见的水生植物之一,能够生长于静态水体或缓流的水体中。
睡莲茎叶粗大,花朵美丽,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能调节庭园的生态环境。
2、荷花荷花也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淤泥和烂泥中,较为耐寒,极具观赏价值。
荷花含有可溶性色素和挥发性的香气,能够改善庭园的空气质量。
3、凤眼莲凤眼莲是一种水量大,水流快的水生植物,通常生长于大水流的节段和湍流处。
凤眼莲的果实圆润,与眼球相似,故名凤眼,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三、水生植物的养护管理庭园中的水生植物也需要一定的养护和管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光照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可以根据品种特点选择不同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在室内种植时,需要注意增加光照时长或购置电子光源等,增加光照强度。
2、水温水温的变化对水生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水温在20℃左右时,水生植物是比较适宜生长的。
3、水质水质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关键,需要维持水的清洁和充氧,否则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可适时更换水体,控制水中杂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4、肥料水生植物需要适量的营养供应,可使用一些合适的水生植物专用肥料进行施肥。
5、病虫害防治庭园中的水生植物也会遭受一些病虫害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配置

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配置一、挺水植物:荷花、香蒲、水葱、茭草、芦苇、菖蒲、旱伞草、再力花、千屈菜、梭鱼草编号名称图片种植季节适宜水深适宜温度1 荷花3-4月分株繁殖栽种后10-15 cm,之后40 —120cm20 —35度香蒲2 香蒲的移栽3-11月均可进行初栽时期3 —5cm ,旺盛生长期10 —15cm15 —30度水葱旺盛生长期主要在3 —10 初期10-15 cm ,月栽种后20 -30cm15-30 度茭草3月份萌芽,生长旺盛期为4 —7月10 —20cm栽种5-7cm,旺盛期20-2515 —30度芦苇旺盛生长期5-7月分株及扌千插栽种后灌浅水养护至萌发新稍,后深水正常管理20 —30度菖蒲2月萌发,生长旺盛期3-5月分株,生长期休眠期均可。
初期5-7cm,维护水位10-15cm15 —25度旱伞竹播种在3 —4月,盆播为宜,播种后浸盆使土质湿润后盖薄膜或玻璃再力花4月中旬,一般采用分株办法栽种千屈菜播种法在3月底4月初。
分株可在4 月份进行。
扦插可在春夏两季进行10 梭鱼分株法和种水位要求严格,适宜的水位深度3-5cm,水位过高影响新芽光合作用,导致腐烂从水深0.6 m浅水水域直到岸边,水可没基部均生长良好适宜水深为30-40cm适宜浅水低于子繁殖,分株20cm梭鱼草可直在春夏两季接栽植于浅水中,25度最适温度为20~30 C ,低于20 C生长缓慢,10 C以下几乎停止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 C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用来创造视觉效果、增加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体、净化水质和提供遮阴等。
在景观设计中,水生植物可以放置在水池、喷泉、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也可以用来装饰水景的周围的岸边。
还可以在水景的周围建造水生植物观赏台,方便人们观赏水生植物。
在选择水生植物时,应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水体的特点。
一般来说,在水体深度较浅的地方可以种植浮萍、荷花、荷叶草等水生植物;在水体深度较深的地方可以种植睡莲、芦荟、莲藕等水生植物。
还应注意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对水质的影响,以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在规划水生植物的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应根据水体的水质、深度、温度等情况,
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
2.水生植物的造型:应根据水体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宜的水生植
物,使植物的形态与水体相得益彰。
3.水生植物的颜色:应根据水体的颜色、水质、水体周围的建筑物
和景观,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使植物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4.水生植物的密度:应根据水体的大小、形状和使用功能,合理安
排水生植物的密度,使水体看起来美观而不显得拥挤。
此外,还应注意水生植物的常绿性和花期,以使水体在不同季节看起来都美观。
通过合理的配置,水生植物可以为景观设计增添色彩和生机,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总之,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给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丰富景观的视觉效果。
(完整word版)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①抗冻、抗热能力②抗病虫害能力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2.1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calamus Linn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2.2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种植方法: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铁锨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
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
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2.3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种植方法:以根茎分株繁殖。
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景观园林中水生植物的配置

景观园林中水生植物的配置摘要:水生植物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创造了园林意境,而且还具有净化水体的生态作用,在园林中使用广泛。
文章就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原则、形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生植物;景观园林;生态1景观园林景观园林是一门涵义非常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已不单纯是艺术或自我表现了,已成为一种规划未来的科学。
现代景观园林具有以下特点:传统和现代的对话和交融;现代景园的开放性和公众性;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园;同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面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作为地理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园林景观是近年来流行于房地产业的时髦概念,想象力的代名词。
这是一种和现代居住设计相结合的园林景观,是一种值得期待,但在实际入住后,往往需要借助丰富想象力才能完全欣赏的“神往式”环境艺术美景。
现化园林景观就得需要在保持城市和住宅小区环境美为目的的同时,也要让人们从紧张的生活压力中心灵得到释放,在园林景观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魅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风景区、城市绿化、地产开发等各个领域对水景绿化关注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水生植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生植物在景观园林中也越来越重要了。
2常见的几种水生植物2.1满江红满江红科满江红属浮水植物。
植株呈三角形,全形态特征浮于水面,茎细曲折,叶小,无柄,互生,覆瓦状排列,常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一洞穴, 充满胶质,有鱼腥藻(蓝藻类固氮藻)共生其中;下片膜质如鳞片,沉水中。
大小抱子果成对生于侧枝的第一个叶的下片上。
习性及使用:全浮水生植物,多生长于静水池塘,水田中。
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各省、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可培养于水盆中,也可在庭院中做小水体绿化。
因和固氮蓝藻共生,故可作良好的绿肥。
2.2荷花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
有肥厚的根状茎,横生于泥中,俗称“藕”, 节间膨大,茎横切面有大小不一的孔道,节明显,节上生根和芽。
生态园林景观水生植物的配置要点

生态园林景观水生植物的配置要点
1、水生植物繁多,切记滥用
我国地大物博,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在水景园水生植物配置中能用到的植物有很多种。
但在进行水景园水生植物配置时,切记对水生植物的滥用。
应该对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和生理周期进行了解,再明确要选什么样的植物、多大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数量,最后将选择的水生植物与水景园景观融为一体,和谐搭配,创造融洽协调之美。
桂林园博园,就是根据其气候和地势特征,以及根据整体环境的渲染,特选用的水生美人蕉、花叶芦苇以及梭鱼草等水生植物,来配置水景,这样一来,就能使得气候等外部条件相适宜,容易生长的更久。
另外其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配置使用合理,所以并没有显示出其突兀繁杂。
同时,也需要对水生植物进行精心的照料和爱护,这样才能实现美景持久性。
2、不同的水体,有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
由于水景园的水体有所不同,所以针对各种不同的水体也有着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
若水体较为规则,则水生植物的配置也可规则化,例如,水生植物的摆放间距和摆放数量都可以在一定的规律之中,桂林园博园的中央水景就比较适宜睡莲以及荷花等,突显出水景景观中水体的平静、优雅。
3、利用水生植物的特性构图造景
任何的景观设计都与美术和构图相挂钩,在水景园水生植物的配置
上,应该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颜色、形态特点,结合水景景观的特色,将水生植物与环境相融合,利用层次感和线条感构图,让整个水景园的水景景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画意百出。
如图4所示,桂林园博园中的水景及其植物配置,池塘中的荷叶及岩石上的植物等配置相得益彰,产生一种和谐自然美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3.浮水植物:水鳖60-80株/平方米,大漂30-40株/平方米,凤眼莲30-40株/平方米,槐叶萍100-150株/平方米等。
4.挺水植物:再力花10芽/丛、1-2丛/平方米,海寿花3-4芽/丛、9-12丛/平方米,花叶芦竹4-5芽/丛、12-16丛/平方米,香蒲20-25株/ 平方米,芦竹5-7芽/丛、6-9丛/平方米,慈姑10-16株/平方米,黄菖蒲2-3芽/丛、20-25丛/平方米,水葱15-20芽/丛、8-12丛/平方米,花叶水葱20-30芽/丛、10-12丛/平方米,千屈菜16-25株/平方米,泽泻16-25株/平方米,芦苇16-20株/平方米,花蔺3-5 芽/丛、20-25丛/平方米,马蔺5芽/丛、20-25丛/平方米,野芋16株/ 平方米,紫杆芋3-5芽/丛、4-9丛/平方米等。
5.湿生植物:斑茅20-30芽/丛、1丛/平方米,蒲苇20-30芽/丛、1丛/平方米,砖子苗3-5 芽/丛、20-25丛/平方米,红蓼2-4株/平方米,野荞麦5-7芽/丛、6-10丛/平方米。
以上植物的栽植密度,基本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植株的规格上面,有些偏大。
一般丛生型挺水型的水生植物,其单丛控制在3-20株为好,莎草科,灯心草科的,5-20株左右,其余的2-5株左右,而体型较大的,如芡实、睡莲要每4-6平方米种植1株即可。
二、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水生植物除浮水植物外,对其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水的深度,它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存。
我们把植物在一定水深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的生态学特性称其为植物的水深适应性。
园林上运用水生植物时,水的深度是设计、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在做竖向设计和营造地形时要密切关注等深线。
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是常水位以下区域配置植物时的限制性因素。
下面我们按生活型分别将不同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介绍如下:1、湿生植物湿生植物严格意义上说是喜水,但植株根茎部及以上部分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
如野荞麦、斑茅、蒲苇、樱草类、玉簪类和落新妇类等,这些植物只能种植在常水位以上。
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种类繁多,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而言和植株高度有一定关系。
植株高大的适应水深能力强一点,反之,能力差一点。
但一般来说水深不能大于60cm,如再力花、芦苇、芦竹、水葱、水蜡烛等高大植物的水深可以达到60cm。
慈姑、海寿花、藨草、水毛花、黄菖蒲、香蒲、花叶水葱、菰、石龙芮、千屈菜等植株中等偏大的植物在55cm左右。
还有如玉蝉花、泽泻、窄叶泽泻、花叶芦苇、花叶香蒲、荧蔺、蜘蛛兰、灯心草、香姑草、节节草、砖子苗、石菖蒲)等适应的水深在10-30cm不等。
荷花一般在80cm左右,超过这个深度就难以正常开花甚至不能生存,但是也有些被称为深水荷花的品种达到1.5m甚至2m还能正常开花。
另外有些挺水植物非常有趣,如曲轴黑三棱当水深达到一定高度时,其叶片呈浮叶植物状,只见一片片的线形叶呈辐射状浮在水面上,令人惊叹。
3、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指植株的根部生在水域的底泥中,其叶片浮于水面上。
有些是靠叶柄的伸长,有的是依细长的茎来使叶片浮于水面上。
这些植物的叶柄或茎和叶片海棉组织较为发达,贮存有大量的空气。
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较挺水植物要好。
如睡莲,一般资料介绍为0.8m,芡实的水深也可达1.5m,茶菱、荇菜也在1m左右,水罂粟的水深也在60cm以上,萍蓬草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植物,当水深超过1.2m时呈沉水植物状,其沉水叶呈皱折状、膜质无毛,与浮水叶叶面平展、纸质或革质、下面边缘密生柔毛可资区别。
菱也是一类很有趣的植物,作为浮叶植物其水深适应性可达3m,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断根成为浮水植物,不受水深限制。
4、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整个植株漂浮在水面上,水的深浅不影响它的正常生长发育。
5、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是指整个植株都在水面以下的植物。
沉水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沉水植物的水深适应性除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特性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是光因子和水的能见度两个非生物因子影响。
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水的能见度越好光照越强,沉水植物分布得越深,其原理是光的补偿点问题。
一般而生长于水深5-6米处。
三、水景植物的配置原理1、建立水景环境的生态平衡如果想营建一个较理想的生态水景,关键在于营建出正确的生态平衡系统。
这样不仅会保证水质的清洁,而且会使水域的生物和谐共生。
营建正确生态平衡的关键在于初始阶段各元素之间就能有一种比较和谐的比例。
当然对于如何建立这种关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世上也不会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池塘。
因为水景中的水质条件、化学成分以及营养水平都不同,所以水体的植物景观也是多种多样。
沉水植物在营建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增加水中的营养成分,在白天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命合成必需的氧气。
它们自身又是食物资源,是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在很多情况下又是鱼苗的庇护所。
因此沉水植物在池塘平衡系统中的价值是无法估价的。
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会使池水呈现出绿色,这种“绿水”现象常可以通过控制光线来进行消除,因为这类藻类喜欢较强的光线,所以可以通过制造阴影来控制它的生长。
但是在池边过多的种植乔木或灌木又会影响睡莲类的生长。
所以最佳的办法是在水体表面形成阴影,例如利用浮叶植物或挺水植物的叶片就可以达到这种目的。
但是切不可遮盖全部的池塘,因为这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
对于池塘中的平衡来说,鱼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控制害虫的滋生,消灭蚊类的幼虫以及啃吃水生植物叶片的石蚕类幼虫。
另外一些有用的小动物还包括喜食纤维藻类的蜗牛,纤维藻类很难用其他办法控制。
2、平衡法则当在水体中进行植物种植时,事先须对整体的安排深思熟虑,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的经验是:计算池塘的表面积,包括池塘边缘。
每一平方米可以种植5~10丛水下植物,这些植物种植在一串容器中要比散植于池底更有利。
在种植浮叶植物如睡莲之前,也要进行类似的数量计算,但水面的叶片所占面积一般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以便水下植物能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
另外,如果要考虑鱼类的生长、游戏及喂食,那么非种植区的面积应达到每一平方米有45C ㎡空间。
当大体的生态平衡的模式定下来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在植物配置的细节和植物种类上进行选择与调整,这其中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的种植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但岸边的植物种植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
像石质水槽或小水池中,种植1棵沉水植物就足够了。
对于大一些的水池,种植的数量可以根据水面的面积做出大概的估算,最好多选择几种沉水植物,混种在一起,不要只种植单一的品质。
3、注重边缘植物配置水体周围也是非常重的场所,如何处理将会影响到池塘的观赏质量及庭院整体效果。
在一个非常规则的水池中,可在周边通过3~4个较好的容器进行限制性栽植,如鸢尾、灯芯草等,位置的安排要精心设计。
这样的种植方法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水面来产生倒影,增添景观的层次感与情趣。
而不规则的水池一般有着泥沼式的边缘,可以混植植物,形成一定群植景观,但要有疏有密,保证人们在某些区域可以直接到达水面。
尽量不要把植物直接种在土壤或边缘地带,选用盆栽方式更为有利,因为有些种类会无限制的繁衍,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进行维护,才能达到景观的设计效果。
四、水景植物配置的设计1、水景植物的配置方式根据水景的具体位置应用形式,水景植物的配置一般也可分为自然式配置和规则式配置两大类。
(1)自然式配置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多与自然式水景搭配,体现着一种自然、随意的情趣,这种方式没有线、形、组织构图上的严格要求,旨在模拟自然、再现自然的一种风韵。
在植物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尤其在私人庭院中,更是体现业主个性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但并不能说它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要比规则式更有难度,这是因为自然式水景更注重植物与环境整体的展示效果,所以设计者不仅要掌握植物材料的生长特点,而且在主题的烘托、环境色彩的搭配、植物质感的对比、景观空间层次构成上的把握都要有较高的水准,才能营建出一个成功的水景植物景观。
(2)规则式配置规则式的配置一般用于规则式水池中,植物的主要群落在水面上有规则地平衡及构图感。
进行植物配置要用线形或几何形式的种植形式来与水池的形状搭配。
虽然很少有植物在外形或生活习性上可以达到很规则的要求,但在通过仔细的挑选、组合已经修建控制后,应该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当规则式水池与地面是在同一平面时,水景的层次与结构也是相当重要的。
要想在一个水池中营建立面与焦点的景观,可以从不同的挺水型植物中选择,如普通芦苇。
另外,质感粗糙的植物也可以形成焦点或者作为形成层次感的主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