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口技》和译文和注释
《口技》原文、译文及赏析
![《口技》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b4591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d.png)
《口技》原文、译文及赏析《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
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口技》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口技清代: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正赶上有户人家宴请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众多宾客围绕着屏风而坐。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
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口技》林嗣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口技》林嗣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fac110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d.png)
《口技》林嗣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书。
作者林嗣环。
这本书被选入初一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
在选入的同时,有关部门进行了删改。
作品原文:非人教删减版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既而儿醒,大啼。
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作品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七年级语文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一篇
![七年级语文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a75e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2.png)
七年级语文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一篇七年级语文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__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__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译文: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一家__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个八尺高的帷幕,这位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目罢了。
客人们围绕而坐。
一会儿,只听见帷幕里醒目拍打了一下,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只听到遥远的深巷里有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在说梦话。
紧接着小孩子醒了,大声的啼哭。
她的丈夫也醒了。
妇女安抚着小孩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__啼哭,妇女拍打着小孩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
紧接着大孩子醒了,连续不停的说话。
就在这个时候,妇女拍打小孩子的声音,口中发出哄小孩入睡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备。
文言文口技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口技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71127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d.png)
苏武,字子卿,汉人也。
武帝时,使匈奴,匈奴留之,欲令降。
武不屈,乃幽囚于北海上。
匈奴使牧羊,欲以岁月久远,使之服。
武既至海上,益习劳苦,号泣之声,闻于昼夜。
匈奴左右,闻之,皆为动容。
单于闻之,乃令武与李陵同降。
陵降,武不屈。
陵泣,武曰:“吾欲归汉,汉岂不知我忠贞乎?”陵曰:“子卿,吾已降匈奴,吾父兄为汉所杀,吾岂能为汉乎?”武曰:“吾有老母,汉亦必知吾孝。
子卿,吾其死矣!”遂饮药自杀。
【翻译】苏武,字子卿,是汉朝人。
在汉武帝时期,他被派遣到匈奴,结果被匈奴扣留,匈奴人想要让他投降。
苏武坚决不屈,于是被囚禁在北海之滨。
匈奴人让他牧羊,意图通过长时间的折磨让他屈服。
苏武到达北海后,越发地习惯了劳苦,日夜哭泣的声音,响彻于海边的每一个角落。
匈奴的官员和士兵们听到这种声音,都为之动容。
单于听到后,便下令让苏武和李陵一同投降。
李陵投降了,但苏武仍然坚持不屈。
李陵哭泣着说:“子卿啊,我已经投降了匈奴,我的父兄都被汉朝所杀,我怎么能再为汉朝效力呢?”苏武回答道:“我有老母在汉,汉朝也一定知道我的孝心。
子卿,看来我是要死了!”说完,便饮下了毒药,自杀身亡。
【注释】1. 苏武:西汉时期的名将,因忠诚于汉室,被匈奴扣留十九年。
2. 字子卿:苏武的字,古代人常以字相称。
3. 武帝:指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
4. 使匈奴:指派遣使者出使匈奴。
5. 单于:匈奴人对君主的称呼。
6. 李陵:西汉时期的将领,因战败投降匈奴。
7. 幽囚:被囚禁。
8. 北海:指古代的北海,即今天的贝加尔湖。
9. 号泣之声:大声哭泣的声音。
10. 陵降:李陵投降。
11. 子卿:对苏武的称呼,表示亲切。
12. 父兄为汉所杀:李陵的父亲和兄弟被汉朝所杀。
13. 吾其死矣:我大概要死了。
14. 饮药自杀:喝下毒药自杀。
口技文言文翻译原文
![口技文言文翻译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2e305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0.png)
口技者,艺也。
其妙在于口耳,故称口技。
盖因人之声气,各有所异,而口技者能使之合于自然,如流水之激石,如松风之拂面,如鸟鸣之悦耳,如龙吟之震心。
此乃口技之极也。
昔有一人,善口技,名之曰“口技师”。
其人年三十有五,姓张,字子房。
子房少时,聪慧过人,好学不倦。
年十六,游历江湖,广交朋友,见识广博。
一日,于酒肆中,闻一老者谈口技,心向往之。
遂拜老者为师,刻苦学习,三年有成。
子房初学口技,颇感艰难。
初则模仿虫鸣鸟叫,继则模拟风雨雷电,终则能一人之口,变幻出千变万化之声。
每当夜深人静,子房便闭门苦练,至鸡鸣方休。
如此数年,技艺日进,口技之名渐闻于世。
一日,子房于京师,遇一贵戚,欲试其口技。
子房欣然应允。
贵戚设宴,邀请宾客,观子房表演。
子房登台,徐徐开口,先模仿虫鸣鸟叫,继而模拟风雨雷电,再则模仿人声,或喜或悲,或怒或哀。
其声若洪钟,响彻云霄;其声若细雨,滋润心田。
宾客皆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贵戚大悦,赐子房金帛,并邀请其入宫表演。
子房不敢辞,遂入宫中。
皇帝闻之,亦欲一观。
子房奉旨表演,更胜往昔。
皇帝龙颜大悦,赐子房金印,封为“口技大师”。
子房自封“口技大师”后,名声大噪,各地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求教。
子房毫不吝啬,倾囊相授。
一时间,口技之风盛行,成为江湖上一绝。
然而,子房深知口技之妙,非一日之功。
他告诫弟子:“口技虽妙,亦非至宝。
吾辈当以口技会友,以友会心,以心会道。
道法自然,方能出神入化。
”弟子们牢记师训,传承口技,使之发扬光大。
岁月如梭,子房年事已高,仍不辍口技之研。
一日,于庭院中,子房正自演练,忽闻一幼童哭声。
子房心想:“此声非虫鸣鸟叫,非风雨雷电,亦非人声,却是何物?”遂停下手来,倾听幼童哭声。
哭声渐止,子房方悟:“此乃人心之声,吾辈口技,虽妙无穷,然不及人心之真。
”自此,子房不再追求口技之极致,而是以口技为媒介,感悟人生,启迪智慧。
世人皆叹子房之才,口技之妙,已超凡脱俗。
【口技文言文翻译】口技者,一种技艺也。
《口技》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口技》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afe1e4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1.png)
《口技》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京①中有善②口技者。
会③宾客大宴④,于厅事⑤之东北角施(6八)尺屏障⑦,口技人坐屏障中⑧,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⑩。
众宾团(11)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15)寂然(16),无敢哗(17)者。
遥(18)闻深(19)巷中犬吠(20),便(21)有妇人惊觉(22)欠伸(23),其夫呓语(24),既而(25)儿(26)醒,大啼(27)。
夫亦醒。
妇抚(28)儿乳(29),儿含乳(30)啼,妇拍而呜(31)之(32)。
又一大儿醒,絮絮(33)不止。
当是(34)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35)醒声,夫叱(36)大儿声,一时(37)齐发.众(38)妙(39)毕(40)备(41)。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42),微笑,默叹(43),以为(44)妙绝(45)。
未几(46),夫齁(47)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48)闻有鼠作作索索(49),盆器倾侧(50),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51)少(52)舒(53),稍稍(54)正坐(55)。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56百千○57)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58)力拉(59)崩(60)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61);又夹百千求救声(62),曳(63)屋许许(64)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65),无所(66)不有。
虽(67)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68一○69)端(70);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71)其一处也。
于是(72)宾客无不变色(73)离席(74),奋袖(75)出臂,两股(76)战战(77),几(78)欲先走(79)。
忽然抚尺一下,群(80)响(81)毕(82)绝(83)。
撤屏视之(84),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释]① 京:国都,指当时的首都北京。
②善:善于,擅长。
③会:适值,恰逢。
④宾客大宴:即“大宴宾客”。
口技文言文翻译注释
![口技文言文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be3b7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e.png)
口技者,妙手偶得之艺也。
夫其技之妙,在乎口耳之间,非笔墨所能形容。
昔有口技者,能令一人言之,百人应之;一人唱之,百人和之;一人鼓之,百人舞之。
其声如雷霆,其势如风云,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
注释:1. 口技者:指擅长口技的人。
2. 妙手偶得之艺:指技艺高超,偶然得到的人。
3. 妙:美妙,出色。
4. 口耳之间:指口和耳之间,即通过口说话,通过耳听声。
5. 非笔墨所能形容:意思是这种技艺美妙到无法用文字或图画来描述。
6. 昔有:从前有。
7. 能令一人言之,百人应之:能使一个人说话,百人应声附和。
8. 一人唱之,百人和之:一个人唱歌,百人应和。
9. 一人鼓之,百人舞之:一个人击鼓,百人跳舞。
10. 其声如雷霆:声音像雷霆一样响亮。
11. 其势如风云:气势像风云一样浩大。
12.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预测。
13. 目不暇接:眼睛看不过来,形容事物变化太快。
《口技》译文:口技,是一种技艺高超的表演艺术。
这种技艺的奇妙之处,在于口和耳之间的交流,无法用文字或图画来描述。
从前,有一位擅长口技的人,他能使一个人说话,百人应声附和;一个人唱歌,百人应和;一个人击鼓,百人跳舞。
他的声音如同雷霆般响亮,气势如同风云般浩大,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口技者通过口和耳之间的巧妙配合,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声音和动作的世界,感受到了技艺的魅力。
这段文言文不仅描绘了口技表演的精彩场景,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技艺的赞叹之情。
口技文言文原文
![口技文言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e2154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6.png)
口技文言文原文口技文言文原文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口技文言文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技文言文原文1作品原文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
携一药囊,售其医。
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
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
内外动息俱冥。
至半更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
”又曰:“腊梅从九姑来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
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
”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子曰:“拗哥子!呜之不睡,定要从娘子来。
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起嘈杂。
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
”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
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
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
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
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亦口技之苗裔也。
作品注释囊:一种口袋。
俟:等待。
诸:之于。
《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e68a2e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c.png)
《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口技原文——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口技》原文及翻译
![《口技》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42032d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4.png)
《口技》原文及翻译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原文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
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
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86e120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76.png)
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口技》,是表演者与写作者的高超技艺的完美结合。
大概正因为这个原因,《口技》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而被多年选入语文教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口技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口技作者:林嗣环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
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
![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fba91e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4.png)
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导语:本文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重点,答题关键)反映了我国古代记忆人的智慧和才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林嗣环《口技》原文及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作者简介】林嗣环,字起八,号钱崖。
福建安溪赤岭后畲人。
明万历三十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
甫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
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
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
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一事。
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备兵海南时,恩威兼济,兵民爱之”;“性*耿介,多惠政,如禁锢婢,禁投充,禁株连,禁民借营债,粤人啧啧颂之”。
为减轻民众役赋,抵制奢侈无度、滥设工役、私创苛税的耿仲明、尚可喜,而上《屯田疏》。
顺治十三年,被二藩诬告落职。
被捕之时,民众悲声载道。
顺治十七年(1660年),嗣环下刑部狱西曹就计无果。
“帝念三任勤劳。
暂放杭州治下。
待康熙初政(1662),复审平冤获释,诏升广西左参政”。
嗣环经历磨难,无意仕途,遂客寓杭州,放舟西湖,寄情山水,唱和名流。
后因贫以死,妻子晨夕不继,柩暴未葬。
幸其同年唐梦赍葬于昭庆寺西沙泉石,并搜其著作四册存之。
“历四十年,族侄标光始访得之,改葬于御屏山麓”(今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玉斗牛眠山)。
原碑完好,文曰:“先达进士兵学道铁崖林公、淑人王氏、男文学华亭墓。
乾隆丁丑九月合族崇祀。
”族人对嗣环尊崇备至,每每携幼恭诚拜谒,以期子侄学而有成。
在嗣环故乡,还流动着“黄井祝天”、“虎崆耕读”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1)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2)而已。
众宾一团一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原文及翻译
![《口技》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69001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2.png)
《口技》原文及翻译《口技》原文及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技》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技》原文及翻译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
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
七年级口技原文翻译及注释
![七年级口技原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581568ddccda38376baf86.png)
口技①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②宾客大宴,于厅事③之东北角,施④八尺屏障⑤,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⑥而已。
众宾团坐⑦。
少顷⑧,但闻⑧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⑨,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⑩,其夫呓语⑾。
既而⑿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⒀儿乳(37),儿含乳啼,妇拍而呜⒁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⒂不止。
当是⒃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⒄齐发,众妙毕备⒅。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⒆,微笑,默叹⒇,以为妙绝。
未几(21),夫齁(22)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23),盆器倾侧(24),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25),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26)力拉崩倒(27)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28),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29)。
虽(30)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1);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32)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33),两股(34)战战(35),几(36)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释:①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北京温雪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
题目为后人所拟。
《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②会:适逢,正赶上。
③厅事:大厅,客厅。
④施:设置,安放。
⑤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⑥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⑦团坐:围绕而坐。
⑧少顷:一会儿。
⑧但闻:只听见。
但,只。
⑨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
坐,通“座”。
⑩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⑾呓语:说梦话。
⑿既而:不久,紧挨着。
⒀抚:抚摸,安慰。
⒁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中学课文《口技》原文及翻译
![中学课文《口技》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68638fecc17552706220871.png)
中学课文《口技》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言文,通过对口技艺人惟妙惟肖的生动刻画,表达了对口技这门艺术的惊叹,下面是中学课文《口技》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中学课文《口技》原文及翻译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原文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
口技文言文翻译完整
![口技文言文翻译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7b2fc9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f.png)
余尝见京师伶人,能口技者,乃能幻化百态,如神鬼之变化无常,令人莫测其端倪。
予遂命笔,记其事。
彼伶人者,年约三十许,须眉疏朗,目光炯炯,举止从容,言语温雅。
一日,于市中演口技,观者如堵,纷纷称奇。
乃见伶人坐于高台之上,面容肃穆,徐徐开口,声如洪钟,震动四座。
其声初起,如秋风扫落叶,沙沙作响;继之,如春雨润物,淅淅沥沥;再之,如夏蝉鸣于林,嘈嘈切切;终之,如冬雪落无声,纷纷扬扬。
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心旷神怡。
俄而,声转而为犬吠。
其吠声各异,或如犬斗,或如犬戏,或如犬守夜,或如犬追狐。
听者无不辨其声,如见其形。
又俄而,声转而为鸟鸣。
鸟鸣声声,或如鹦鹉学舌,或如黄鹂娇啼,或如杜鹃哀鸣,或如百鸟朝凤。
听者无不辨其声,如见其色。
又俄而,声转而为兽吼。
兽吼声声,或如虎啸山谷,或如狼嚎月夜,或如熊吼山林,或如猿啼夜深。
听者无不辨其声,如见其威。
又俄而,声转而为虫鸣。
虫鸣声声,或如蝉鸣林间,或如萤火虫飞舞,或如蚯蚓蠕蠕,或如蚊虫嗡嗡。
听者无不辨其声,如见其态。
俄而,声转而为风雨交加。
风雨之声,或如雷鸣电闪,或如雨打芭蕉,或如风卷残云,或如雨打荷叶。
听者无不辨其声,如见其势。
又俄而,声转而为江河奔腾。
江河之声,或如瀑布飞流,或如潮水汹涌,或如江水东逝,或如河水西流。
听者无不辨其声,如见其景。
伶人演口技,竟日不绝。
观者无不叹为观止,称赞不已。
余亦为之倾倒,心向往之。
口技之妙,在于变化无穷,如梦如幻。
伶人能以口发声,如乐器之音,如自然之声,如人间之音。
其技之妙,非言语所能形容,非笔墨所能描绘。
唯观者亲临其境,方能领略其妙。
夫口技之所以能至此,盖因伶人平日勤学苦练,心领神会,方能运用自如。
故口技非一日之功,非一日之技,乃积年累月,融会贯通,方能成就此等境界。
嗟乎!口技之妙,诚为艺之极致也。
伶人之所以能口技,实乃其心灵手巧,天资聪颖,又加之勤奋努力,故能游刃有余,登峰造极。
余观之,不禁为之赞叹,以为人生得一技之长,足矣。
(注:本文为虚构作品,旨在以文言文形式展现口技之美,并非真实历史记录。
中学课文《口技》原文及翻译
![中学课文《口技》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68638fecc17552706220871.png)
中学课文《口技》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言文,通过对口技艺人惟妙惟肖的生动刻画,表达了对口技这门艺术的惊叹,下面是中学课文《口技》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中学课文《口技》原文及翻译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原文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
口技的翻译和原文
![口技的翻译和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f837254693daef5ff73d2c.png)
口技的翻译和原文《口技》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
以下是“口技的翻译和原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口技清代: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及注释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
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
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
林嗣环《口技》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
![林嗣环《口技》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259c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4.png)
口技·〔清〕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1)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2)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3)。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4),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看文章开头那部分,可以知道作者处境不佳,牢骚满腹,或者竟至有难言之隐而不得不出不由户,不过不得不出不由户是一回事;既然是出,就要有个出之之道,这是另一回事。
文,有常道,有常法,可以奇,或者说,最好能奇,但无论如何奇,要不出常道常法之外。《秋声诗自序》则不然,奇则奇矣,可是以常道常法绳之,就大有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就为诗集作序而言,这样大写口技之妙是离了题,喧宾夺主。
彻呆子当正秋之日,杜门简出,毡有针,壁有衷甲,苦无可排解者。然每听谣诼之来,则濡墨吮笔而为诗,诗成,以秋声名篇。适有数客至,不问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一客曰:“机声,儿子读书声佳耳。”予曰:“何言之庄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驹声,堂后笙歌声何如?”予曰:“何言之华也?”又一客曰:“姑妇楸枰声最佳。”曰:“何言玄也?”一客独嘿嘿,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先生喜闻人所未闻,仆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
这是撇开一笔写,貌似离题,而实际是扣题更紧,因为这样表现志同道合,比王子猷的“人琴俱亡”(《世说新语·伤逝》)更为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秋声诗自序》则不能,撇开秋声诗而绘影绘声地写口技,究竟秋声之诗与口技之妙有什么关系呢?是秋声之诗可以与口技之妙比美吗?还是秋声之诗比口技之妙更值得欣赏呢?文章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与《庄子·徐无鬼》一段相比,庄文是貌似离而神合,林文是貌离而神更不合,因此,我们无妨说,张潮的赞叹未免有点阿其所好。以上是关于文章出处的一些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口技》和译文和注释
*
清代:林嗣环
京中有善*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人
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
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
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
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
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
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
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
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
围绕着屏风而坐。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
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
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
着哄他入睡。
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
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
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
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逐步消失。
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
发出了咳嗽声。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逐步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
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
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
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
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
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
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
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
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注释
京:京城。
善:擅长,善于。
者:……的人。
*:杂技的一种。
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名词动用。
于:在。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罢了。
团坐:相聚而坐。
团,聚集、集合。
少(shǎo)顷(qǐng):不久,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下:拍。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
坐,通“座”。
寂然,安静的样子。
然:用在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的样子。
哗:喧哗,大声说话。
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
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深巷:幽深的巷子。
深:很长。
犬吠:狗叫(声)。
遥:远远地。
惊觉(旧读jiào):惊醒。
欠伸:欠:打呵欠,伸:伸懒腰。
呓(yì)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紧接着。
而,这里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
啼:哭。
抚:抚摸,安慰。
儿乳:乳:作动词用,喂奶。
含乳:乳头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持续地说话。
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初:刚,刚开始。
叱(chì):大声呵斥,严厉批评。
一时:同一时候。
齐发:一齐发出。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毕:全、都。
备:具备。
无不: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伸颈:伸长脖子。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名词动用。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
绝:到了极点。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
(2)渐:慢慢地。
微闻:隐约地听到。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拟声词)
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
倾侧:翻倒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意:心情。
少(shǎo):稍微。
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逐步。
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忽:忽然,突然。
火起:起火,失火。
齐:一齐。
俄而:一会儿,不久。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中:其中间:夹杂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力拉:拟声词。
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齐作:一齐发出。
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
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曳:拉。
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
有没有的。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形容*
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
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口:嘴巴。
名:作动词用,说出。
于:在。
是:这。
变色:变了脸色,惊慌失措。
离席:离开座位。
奋袖出臂: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奋:张开、展开出:露出。
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jī):几乎,差点儿。
先走:抢先逃跑。
走: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
毕绝:都消失了。
撤屏:撤去屏风。
是:这。
奋:扬起,举起,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