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摘要】长期以来,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就已成为学术界以及诸多热爱戏剧影视表演的朋友们争论和研讨的话题。有很多人认为它们二者完全不能等同,或是一部分人只认可影视而摒弃了戏剧,还有的人认为舞台演员去演电影电视永远都是“虚假、夸张、造作”的,其实不然,大家的认为都较片面,它们除了“差异”还具有彼此的“结合点”,两次获得男主角奥斯卡金像奖的达斯廷?霍夫曼说:“演员长期离开舞台,就会失去营养,在舞台上与观众活的交流,是演员的营养剂。”优秀的话剧表演“养育”了影视表演,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亲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也无须去割断它。因此就这个问题,本文我将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同仁们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戏剧影视这两种像姐妹一样的表演形式。

【关键词】戏剧表演影视表演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同点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它们最主要的特点都是一种“化身成角色”的艺术,即无论是戏剧还是影视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都是要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使之具有审美价值。而这一创作任务的完成则只能是通过演员自己粉墨登场,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设身处地去扮演角色,最终达到“化身成角色”这样一个途径来达到。从根本上说,二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表现人的自然生活形态为基础而进行艺术创作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共通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是综合艺术。

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都是多个艺术部门的集体创作的成果。戏剧在舞台灯光、舞台音响、音效、舞台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部门的合作,电影电视同样也有灯光、摄影、音效、道具、服装、录音等创作部门的综合配合,另外还有剪辑、洗印等电影技术的支持,所以两者均属综合艺术。

(二)对演员训练的一致性。

无论是影视演员还是戏剧舞台演员,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性“三位一体”,即演员自己既是创作者主体和用以进行创作的工具材料,又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两者都是用表演这个表现过程去塑造剧作家所提供的人物,创作角度也是以演员自身肌体和情感为创作材料去创造角色。因此,在对演员的训练方面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解放天性(松弛与控制、木偶练习、动物练习、小丑练习等)——元素训练(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信念感与真实感、感受力与适应力、交流、判断、规定情境与动作等)——元素综合练习——观察生活练习——小品(单人、双人、多人)——

片段——独幕戏、大戏的排练和演出——影视拍摄实践。

尤其是在表演素质训练阶段,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都应重视这一基础环节,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再宏伟的一座建筑,没有坚固的地基,也有可能倒塌。其次是技巧方面,有的人常说影视表演“无需技巧”。拍摄表演时只需将生活中的人和事复制过来,所以不用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美国电影评论家约翰?布朗说:“通常都认为,让人看了丝毫不觉得在表演的演员便是好演员。赞扬他们的演出是隐藏起艺术的艺术,那是赞赏得有理的。但是,如果误以为他们的演技就是不表演,而且正是为此而给他们喝彩的话,那就不仅要亵渎这些演员,而且还要铸成思想紊乱的大错——把对自然的真实反映误认为自然本身了。”一个演员,把剧本中用文字描写的一个特定的人物,表演为一个活生生的银幕形象,当然要经历演员创造角色的全过程,动用相应的一整套技巧,这是毋庸置疑的。

(三)创作原理和方法及创作技巧的不谋而合。

1.组织行动是表演技术的基础。齐士龙教授曾在《电影表演基础研究》中提出:“组织行动是演员最基本的技巧,也是最高的技巧。”无论是在电影演员还是舞台演员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都是由组织简单的行动练习到组织自我行动,最终到组织角色人物的行动。

在生活中,人们在行动时总会给自己一个任务——“我做什么”,演员首先也应该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即了解整个剧情,明确自己在这部戏当中究竟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与对手间的人物关系,明确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矛盾冲突。其次做这件事也一定有它的原因和目的——“我为什么做”,有很多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忽视了为什么做,即目的,尤其往往在即兴表演中上场的目的不明确或完全没有目的,导致无法将戏进行下去,有些同学则是在表演的结尾处草草收场,并未做到“带戏下场”也即我们刚才提到的没有目的性或目的性不明确,从而使整个作品不完整。“怎么做”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当行动的过程中行动者要去适应各种人各种环境以及遇到的各种障碍,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我怎么做”,它关系着戏的好坏,它要求演员要学会去“填空”,这里的填空主要是指内心视像、潜台词以及台词和台词之间的动作和行动。要学会在行动中去完成台词,要不断的进行二度创作,用更加新颖的手段和方式去完成整个表演作品。因此,无论是电影演员还是舞台演员都应该遵循行动的三要素:即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2.掌握节奏是增强表演生命力的重要途径。节奏:音乐术语。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要通过音乐的长短、强弱有规律的变化而形成的。节奏是音乐中最有活力的一个因素,是音乐发展的推动力。它不但影响旋律的特性,也影响和声的性质。不同的节奏体现出不同的力度、风格和情感。在表演中,也有一个节奏的问题,一是角色的情感本身有节奏,演员必须准确掌握这个节奏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二是演员表现角色的节奏,这里有表演的速度和力度问题。动作的快慢、强弱、大小、轻重、顿歇等的处理就有节奏。表演越是到了一个高妙的境界,节奏问题就越是突出。

节奏是贯穿表演过程中的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松弛等。一个影视作品或一个舞台剧都会因为不同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事件的不断发展等而产生不同的速度节奏,自然它的内外部动作就会有强有弱,有长有短,并且在明确了目的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机的节奏感。试想:如果一个作品节奏感烦乱或节奏成一条直线的匀速运动,并无强弱和长短,这个作品必将缺乏其“健康”,甚至失去了“生命力”。它如同一个心电图,正常的心电图应是有规律的此起彼伏,而当心电图成为一条直线时,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所以掌握节奏是增强表演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也就是说掌握了鲜明的节奏,人物塑造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在塑造不同的人物时,每个人物的形象和特点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人物在把握时就应该从节奏入手。记得胡导教授在他所著《戏剧表演学》一书中提到有关节奏的一个实例;电视剧《黑冰》中,一位曾获得过表演大奖的青年女演员,演一个打入到贩毒团去“卧底”的女警察,也许因为这演员没有经历过人物的生活体验,或者还没理解做秘密警察是怎么回事,当然就无法找到也无法抓住人物的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因此有的场面,似乎不仅没有人物的节奏,还由于具强节奏感的对手演员用辞藻华丽甚至还具哲理意味的语言对她进行言语行动,她却似乎永远不变地只以纯情少女的造型美以对。胡导教授说他努力想在这个女演员的面部和形体感觉的些微变化中,找到她应该有或可能会有的作为人物心理反应的内部节奏运动,但没有,连作为演员所必然会具有的创作状态的节奏运动也没有。自然而然她的表演就缺乏其生命力了,比起那次得奖的表演创作就逊色了许多。看来节奏对人物塑造的辅助性是非常大的,抓住了节奏就抓住了人物特点,展现了节奏就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就这一点上,我还想举一个实例,在第六届CCTV小品大赛上获得第二名的作品《前面有棵树》是由两名军艺的学生表演的,她们从年轻到年老,前后几十年的跨度在短短十一分钟左右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人物展现的淋漓尽致,观众们对这两位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小姑娘的精彩表演赞不绝口,其中扮演秀珍的黄杨还获得了大赛的最佳女演员奖,是什么让这两名年轻演员在进行人物塑造和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特点时会如此准确,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节奏,无论是她们的语言节奏还是形体节奏都有明显变化,其中有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台词:“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值得你流泪,真正值得你流泪的人,不希望看到你哭!”这句经典台词贯穿了小品的始终,虽然出现次数有4 次,但并不觉得多余,因为每次她们在处理这句台词时,在不同的规定情境下节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年轻时节奏较快,年老时节奏变得缓慢,在激动时节奏加速等等。在形体方面“跑步”这一形体动作也是贯穿了整个作品的始终,节奏也因为规定情境的变化而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因此,需再一次强调掌握节奏是增强表演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3.饱满的激情感染自身也受益于观众。无论在舞台上或是在银幕上,饱满的激情不仅仅使演员自身感到畅快,也使观众在情感上受益,观赏的同时引起情感共鸣。

演员的激情主要是指演员在体验和体现角色是表现出的强烈情感,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演员对于所扮演的角色怀有很大的创作热情;二是指演员表演高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