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

合集下载

新旧民诉法解释对照表

新旧民诉法解释对照表

新旧民诉法解释对照表一、引言本文将围绕新旧民诉法进行解释对照,并对两部法律的主要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

新旧民诉法是我国民事诉讼领域重要的法律文件,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比两部法律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演进和发展。

二、新旧民诉法概述2.1 旧民诉法旧民诉法是我国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这部法律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基石,奠定了我国诉讼制度的基本框架。

旧民诉法共计有十章八十七条,详细规定了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和若干判决执行的制度安排。

2.2 新民诉法新民诉法是我国201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订)》。

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对旧民诉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旨在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共计有十一章一百零七条,相较于旧民诉法增加了章节和条文,涉及了更多的细节问题。

三、主要变化对照3.1 诉讼主体在旧民诉法中,起诉权和被诉权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主体的地位没有明确规定,而新民诉法对诉讼主体的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

新民诉法规定了起诉主体包括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被诉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此外,新民诉法还规定了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主体的地位和要求。

3.2 诉讼程序新民诉法相较于旧民诉法对诉讼程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

首先,新民诉法明确了审查起诉的程序要求,并对起诉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旧民诉法对于起诉的程序和条件没有详细规定,导致一些不符合诉讼条件的案件进入法院,增加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而新民诉法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提高了起诉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新民诉法对举证责任和证据采信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新民诉法规定,原告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强调了当事人的举证义务和法院对证据的严格审查要求。

再次,新民诉法增加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并对诉讼费用进行了明确规定。

新旧民诉法修改对照表

新旧民诉法修改对照表

新旧民诉法修改对照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环境的变化,民事诉讼法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法治发展。

本文将对新旧民事诉讼法进行对照比较,探讨其改革与变化。

一、诉讼参与人范围的扩大旧民诉法在诉讼参与人范围的规定上相对较为狭窄,一般只包括原告和被告。

然而,新民诉法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扩大了诉讼参与人的范围。

除了原告和被告外,新法还规定了诉讼代理人、法院辅助人员、第三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员的身份和责任。

这一改革使得诉讼参与人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提高了诉讼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诉讼主体地位的平等保障旧民诉法对原告和被告的地位未能给予足够的平等保障,主要表现在对被告的权益保护不够充分。

新民诉法在此方面进行了明确和细化的规定,确保了原告和被告在诉讼过程中的平等地位。

新法规定被告享有辩护权,保障了被告的自由和隐私权,同时明确了证明责任的原则,有效防止了成为诉讼对象的一方承担过重的举证责任。

三、诉讼程序的简化和提速新民诉法对诉讼程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旧民诉法在程序上存在繁琐和复杂的问题,导致了案件审理时间过长、效率低下等不利因素。

新民诉法在此方面进行了精简和规范,简化了诉讼程序,增加了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的运用,有效提升了案件的审理速度和效率。

四、证据的规定和保护旧民诉法对证据的规定相对较为模糊,容易导致证据收集和运用的不公正。

新民诉法在证据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详尽的规定,包括证据的收集、保存、调取和运用等各个环节,为诉讼过程中的证据保护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规范。

五、诉讼费用的优化和调整旧民诉法对诉讼费用的规定指导不足,存在费用过高和费用分配不公平等问题。

新民诉法在诉讼费用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明确了诉讼费用的构成和标准,并增加了一些减免和优惠政策,以减轻当事人的负担,提高费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六、执行程序的完善和加强旧民诉法在执行程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执行效果差、程序复杂等。

(2020年编辑)民事诉讼法新旧修改全文对比(彩色直观、可A4打印)

(2020年编辑)民事诉讼法新旧修改全文对比(彩色直观、可A4打印)
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039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旧法№16——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履行;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如有违背法律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纠正。
现删除
016
053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054
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012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013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014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015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表.docx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表.docx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 2019〕19号)于2019年12 月26日正式发布,针对新规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2 )继承、修改,我们第一时间总结、整理成下表,方便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表2 0 2 0年 5月 1日施行(新)2 0 0 2 年4月1日施行(旧)备注一、当事人举证 一、当事人举证 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岀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岀改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材料。

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岀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 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 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 后果。

第四条十呼才予—好七—泻迁咗 举证责仕: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 — 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 责任; (二)咼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 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 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 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 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 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 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 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 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 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 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 责任;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 — 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A )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 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表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表

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十二条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

提供复制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对于当事人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作出解释、说明或者补充。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鉴定人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补充。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在收到鉴定人的书面答复后仍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通知有异议的当事人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并通知鉴定人出庭。

有异议的当事人不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的,视为放弃异议。

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均有异议的,分摊预交鉴定人出庭费用。

增第三十九条鉴定人出庭费用按照证人出庭作证费用的标准计算,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

因鉴定意见不明确或者有瑕疵需要鉴定人出庭的,出庭费用由其自行负担。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新旧对比表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新旧对比表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新旧对比表一、当事人举证新规已删除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八条双方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

(旧规第十三条修改)第十三条对双方当事人无争议但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

第十九条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含旧规则及修正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含旧规则及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已于2019年10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19]19号(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当事人举证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第三条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条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第五条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当事人在场对诉讼代理人的自认明确否认的,不视为自认。

第六条普通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的自认,对作出自认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自认而其他共同诉讼人予以否认的,不发生自认的效力。

新旧民诉法修改对照表

新旧民诉法修改对照表

新旧民诉法修改对照表
新旧民事诉讼法修改对照表如下:
一、起诉条件。

旧法,原告在起诉前必须向被告提出调解申请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调解。

新法,取消了起诉前必须提出调解申请的规定,原告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举证责任。

旧法,原告主张的事实,由原告举证;被告主张的事实,由被告举证。

新法,对原告和被告的举证责任作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明确了举证责任的分工和举证标准。

三、临时裁定。

旧法,原告有证据证明被告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行为,可能影响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冻结被告的财产。

新法,对临时裁定的条件和程序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审判组织。

旧法,民事诉讼法没有对审判组织作出具体规定。

新法,明确了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形式,规定了合议庭、独任审判和其他审判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五、调解。

旧法,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不够突出,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缺乏明确规定。

新法,加强了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规定了调解的程序和效力,保障了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以上是新旧民事诉讼法修改对照表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新旧对比与简析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新旧对比与简析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新旧对比与简析2019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对实施超过18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以下简称“原规定”)进行了系统修订,其中原规定中未作调整的条文仅11条,修改的条文41条,新增条文47条。

新规定将于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

“打官司就打证据”,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因此本次证据规定的修改对于今后法院的审判活动、当事人的诉讼活动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次修订内容对今后民事诉讼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了民事诉讼自认规则。

自认,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指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当事人所主张于己不利的事实承认为真实时,无需进行举证。

原规定第8条、74条对此进行了规定,但过于简陋,以至于在司法实务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原规定第8条第1款“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从字面含义来理解,并未将“于己有利的事实”排除在外,如果另一方主张对自己有利的事实也构成自认的话,则可以理解双方都成立自认,明显违背了自认逻辑含义。

再比如,原规定第8条、74条本身也存在适用上的冲突,第8条规定了自认撤回的两种条件,但第74条却规定了“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究竟是否需要达到第8条规定的条件,还是只要反悔并且有证据足以推翻即可?原规定及后续相关文件都没有说明。

第二,完善了“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拓宽了取证途径。

2015年《民事诉讼法解释》第112条对“书证提出命令”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新规定在此基础之上,对其申请条件、审查程序、范围以及不遵守“书证提出命令”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详细规定,完善了“书证提出命令”制度。

此外,新规定第99条还特意强调了“关于书证的规定适用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这对于司法实践中收集他方控制的对案件有重要意义的证据具有积极作用。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十二大变化,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证据可能无效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十二大变化,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证据可能无效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十二大变化,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证据可能无效老百姓常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足见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地位。

12月26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

根据该《修改决定》,重新公布的《民事证据规定》共100条,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都有哪些重大变化?否则5月1日以后,你的证据可能将不被法庭采信,有可能成为非法证据或无效证据!12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对实施超过18年并对民商事实务影响巨大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作了全面、系统的修改,亮点颇多。

该《修改决定》共115条,根据《修改决定》重新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共100条。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中,保留原《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条文未作修改的11条,对原《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条文修改41条,新增加条文47条。

现根据修改内容,结合我们办理大量民商事诉讼的经验,对本次修改的三大重大变化作相应的解读和分析。

一、自认规则的七大变化当事人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予以认可的行为。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因此,如法院认定当事人对某一事实构成自认,则对方当事人即无需举证证明,于己不利的事实将会被坐实。

由此可见,自认制度对于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巨大。

用“说错一句话,输一场官司”来形容自认制度,再为贴切不过了。

2001年,《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仅用一个条文(第8条)规定了自认制度,与这一“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影响巨大”的制度的重要性,明显不相称。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则用7个条文(第3至9条)全面规定了自认制度,足见最高人民法院对该项制度的重视。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前后对照(最新)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前后对照(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前后逐条对照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如下修改:一、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二、将第十四条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三、删去第十六条。

四、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六、将第三十八条改为第一百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七、将第三十九条改为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八、将第四十五条改为第四十四条,修改为:“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新旧对照表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新旧对照表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新旧对照表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解读(新旧对照表)——曹远泽律师整理新旧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标题和结构完全一致,但新规内容改动非常大,与旧规相比,新规保留11 条,删除34 条,修改41 条,新增47 条。

学习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思维和方法尤为重要。

本人认为,学好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思维和方法包括:对比解读、划重点、提出问题、结合案例、关注删除条款、规则与技能结合等。

以下是本人在学习新规过程中整理的一个对照表,表中的蓝色、橙色或加粗等特殊格式字体为本人为了理解记忆和便于后续复习所作的注解,欢迎大家交流探讨!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表新规(0 2020 年年5 5 月月1 1 日起施行)旧规(2 2002 年年4 4 月月1 1 日起施行)关联要点备注一、当事人举证第一条【起诉与反诉应提供的证据】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改第二条【举证责任】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举证责任包括: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事实真伪不明时承担不利后果)。

删后果。

(删除原因:被《民诉解释》第9 90 0 条修改)第二条【指导当事人举证及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原则)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2019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发布(全文+解读+新旧对照)

2019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发布(全文+解读+新旧对照)

2019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发布(全文+解读+新旧对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19〕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已于2019年10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12月25日(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当事人举证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第三条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条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第五条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当事人在场对诉讼代理人的自认明确否认的,不视为自认。

第六条普通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的自认,对作出自认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自认而其他共同诉讼人予以否认的,不发生自认的效力。

民事诉讼法2023修改新旧条文对照

民事诉讼法2023修改新旧条文对照
当事人单方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图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条第二款 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或者提出反诉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第二百八十七条第二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第二百九十八条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外国法院依照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
(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四)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送达;
(五)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六)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第二十五章送达、调查取证、期间
第二十五章 送达、期间
第二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2019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发布(全文+解读+新旧对照)

2019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发布(全文+解读+新旧对照)

2019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发布(全文+解读+新旧对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19〕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已于2019年10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12月25日(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当事人举证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第三条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条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第五条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当事人在场对诉讼代理人的自认明确否认的,不视为自认。

第六条普通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的自认,对作出自认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自认而其他共同诉讼人予以否认的,不发生自认的效力。

民诉证据新规逐条解读

民诉证据新规逐条解读

民诉证据新规逐条解读注:阴影部分为解读,非阴影部分为原文。

具体修改和细化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一、修改和细化了自认制度1、细化了自认的方式,自认包括明示、默示、口头和书面。

2、新增加了附条件或附限制的自认。

3、委托代理人代理的自认不再要求特别授权,一般授权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4、共同诉讼中自认的法律效力。

普通共同诉讼中,自认的对其他当事人不产生拘束力,必要共同诉讼中,原则上一人自认及于其他所有人,除非其他人明确表示否认。

5、降低了撤回自认的条件,受胁迫和重大误解作出的自认可以直接撤回。

二、强化了当事人诉讼程序意识1、当事人具有禁反言的义务,前后不一的应当说明理由。

2、法院认为有询问必要的,当事人有当场接受询问的义务。

3、当事人有签署保证书的和宣读保证书的书的义务。

三、细化了证人作证的相关制度1、证人具有签署保证书和当庭宣读保证书的义务2、证人在审理前接受质证的视为出庭作证3.如果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替代性证言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四、完善和细化了鉴定制度1、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申请方预交鉴定费。

2、鉴定人应出庭不出庭的将面临三个后果:(1)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依据;(2)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3)法院应当发出处罚鉴定人的司法建议。

3、在鉴定开始前,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承诺书;4、鉴定人出庭费用由异议方预交,败诉方最终承担。

五、强化和细化了证据保全制度1、两种情况证据保全应当提供担保。

(1)采取查封和扣押等限制性的保全措施;(2)可能对证据持有人造成损失的。

2、增加了诉前证据保全之后的移交制度,如果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法院与最终受理案件的法院不一致,采取保全措施的法院应当将证据移交给最终受理起诉的法院。

六、修改了证据补强规则1、当事人陈述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2、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其书面出具的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七细化了举证期限的计算方法八、明确了文书提交命令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新旧民诉法表格对比

新旧民诉法表格对比

妨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二)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查询、冻结或者划拨存款的;(三)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转交有关票证、证照或者其他财产的;(四)其他拒绝协助执行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104、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下。

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

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二)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的。

(三)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转交有关票证、证照或者其他财产的;(四)其他拒绝协助执行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文字变化,将适用对象扩大到有关单位)115、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

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提高罚款限额,加大处罚力度)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

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26110、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121、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旧对照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法释〔2019〕19号-2020年5月1日生效)
(新旧对照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19〕19号)于2019年12月 26日正式发布,针对新规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2)继承、修改,我们第一时间总结、整理成下表,方便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本表格左侧为新《规定》,右侧为2002版《规定》,针对条文的修改和增删,在表格底色上进行了区分处理,特此说明。

一、当事人举证
1
2
3
4
5
6
二、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15
16
17
18
四、质证
19
20
21
22
23
24
25
五、证据的审核认定
26
27
28
29
30
六、其他
31。

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

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

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2019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从2020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至今已是18年。

期间,《民事诉讼法》已经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的三次修改,且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公布实施,审判实践中有关举证、证据认定规则的适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据规定》作为民事诉讼证据指南,也亟待完善、补充。

修改后的《证据规定》共计100条,仅保留了原条文中的11条,其他均为新增和修改条款。

修改和新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修改和完善当事人自认规则,更好地平衡当事人处分权行使和人民法院查明事实的需要;二、完善“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扩展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的途径;三、完善当事人、证人具结和鉴定人承诺制度,以及当事人、证人虚假陈述,鉴定人虚假鉴定的制裁措施,推动民事诉讼诚信制度的建设;四、明确电子数据范围和电子数据的审查、认定规则。

本文将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阐释,以便读者能迅速get新规要义。

同时,为方便对照学习,本文也附上新旧对照表,供读者具体学习和领会。

一、关于自认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一方当事人自己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无需证明。

当事人承认对己方不利的事实,谓之“自认”。

“自认”将产生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义务的法律后果。

此次《证据规定》第三条至第九条对“自认”制度进行了完善:1.修改了关于委托代理人自认的规定。

原《证据规定》规定,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不视为当事人自认。

新《证据规定》则放宽了委托代理人自认的范围,“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即不再区分特别授权和一般授权,只要授权委托书没有明确排除,诉讼代理人的自认即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修改内容及新旧条文对照表2019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从2020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至今已是18年。

期间,《民事诉讼法》已经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7年的三次修改,且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公布实施,审判实践中有关举证、证据认定规则的适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据规定》作为民事诉讼证据指南,也亟待完善、补充。

修改后的《证据规定》共计100条,仅保留了原条文中的11条,其他均为新增和修改条款。

修改和新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修改和完善当事人自认规则,更好地平衡当事人处分权行使和人民法院查明事实的需要;二、完善“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扩展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的途径;三、完善当事人、证人具结和鉴定人承诺制度,以及当事人、证人虚假陈述,鉴定人虚假鉴定的制裁措施,推动民事诉讼诚信制度的建设;四、明确电子数据范围和电子数据的审查、认定规则。

本文将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阐释,以便读者能迅速get新规要义。

同时,为方便对照学习,本文也附上新旧对照表,供读者具体学习和领会。

一、关于自认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一方当事人自己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无需证明。

当事人承认对己方不利的事实,谓之“自认”。

“自认”将产生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义务的法律后果。

此次《证据规定》第三条至第九条对“自认”制度进行了完善:1.修改了关于委托代理人自认的规定。

原《证据规定》规定,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不视为当事人自认。

新《证据规定》则放宽了委托代理人自认的范围,“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即不再区分特别授权和一般授权,只要授权委托书没有明确排除,诉讼代理人的自认即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该条修改为“禁反言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同时,诉讼代理人在庭审中应更加谨慎,避免随意承认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实。

2.增加了关于共同诉讼中自认的规定。

根据新《证据规定》第六条,区分普通共同诉讼和必要共同诉讼:(1)普通共同诉讼中,一人或者数人自认的效力仅及于自身,对未自认的人不产生自认效力;(2)必要共同诉讼中,必须所有人都认同才视为自认,不承认也不否认经法庭说明后仍未明确意见的,视为自认。

3.增加了关于限制、附条件自认的规定。

实践中,一方当事人对对方主张的对己不利的事实不经常是全盘承认的,有时是附条件的、部分承认的。

新《证据规定》第七条对此种情形的自认规定了笼统的审查规则,即“由人民法院综合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构成自认”。

4.修改了关于撤销自认的条件。

原《证据规定》规定,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证据证明自认是在受胁迫、重大误解情形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可以撤回自认。

新《证据规定》则对后者放宽了条件,即只要能证明时在受胁迫、重大误解的情况下自认,无须再证明自认与事实不符,即可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自认,降低了此种情形下的证明标准。

二、关于“书证提出命令”“书证提出命令”由《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二条创设,该条规定:“书证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的,承担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

申请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因提交书证所产生的费用,由申请人负担。

对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申请人所主张的书证内容为真实。

”新《证据规定》第四十五条至第四十八条对该制度进行了完善。

1.明确了“书证提出命令”的申请条件。

一方当事人申请法院责令对方提出书证的,应提交申请书,载明:(1)书证名称或内容;(2)拟证明的事实及其重要性;(3)对方当事人控制该书证根据。

对应的,如当事人载明的书证不明确,对待证事实的证明无必要或待证事实对裁判结果无实质影响,书证未在对方控制之下的,人民法院不同意该申请。

2.不完全列举了控制书证的当事人应提交书证的范围。

包括:(1)在诉讼中曾引用;(2)为对方利益所制作;(3)对方依法有权查阅、获取;(4)账簿、记账原始凭证;(5)其他。

3.不按要求提交书证的法律后果。

控制书证的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或者以妨碍对方当事人使用为目的,毁灭有关书证或者实施其他致使书证不能使用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书证内容为真实。

三、关于审判人员、鉴定人员的“鉴定职责”由于“鉴定不计入审限”,以及在很多情况下鉴定结果直接决定判决结果,实践中,鉴定拖延和“以鉴代审”的情况比较突出。

新《证据规定》明确了审判人员、鉴定人员在鉴定程序中的职责:1.明确了审判人员在鉴定程序中的职责。

(1)新《证据规定》第三十二条明确,审判人员应在委托书中明确鉴定事项、鉴定范围、鉴定目的和鉴定期限。

(2)第三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

2.明确了鉴定人员在鉴定程序中的职责。

(1)新《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鉴定人员应签署承诺书,承诺客观公正、保证出庭作证,如虚假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退还鉴定费用并进行处罚。

(2)第三十五条规定,鉴定人员应在人民法院确定的期限内完成鉴定,否则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另行委托鉴定人,原鉴定人收取的鉴定费应当退还。

(3)第四十二条规定,对于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撤销鉴定意见的,应当退还鉴定费用,由人民法院予以处罚,并支持当事人关于鉴定人负担合理费用的主张。

四、关于电子数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有关电子数据证据的规定也是近几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和司法解释制定的重点。

新《证据规定》则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1. 具体规定了电子数据的范围。

《证据规定》第十四条进行了不完全列举。

2. 明确了关于电子数据原件的认定。

第十五条对电子数据“原件”进行了扩大解释,即“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者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也就是说,当庭提交的直接打印的手机微信记录、刻录视频的存储优盘等,均可以视作原件。

3. 明确了电子数据的审查规则。

第九十三条规定了对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的要素,包括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完整、可靠、正常等七大类因素。

第九十四条规定了推定电子数据真实的五大情形(除非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包括当事人提交的对己不利的、中立第三方保存的、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的、以档案管理方式保存的、按照双方约定方式保存传输和提取的五种情形。

4. 明确了关于书证的规定适用于电子数据证据。

书证是民事案件中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形式之一,电子数据具有与书证相似的稳定性、客观性,新《证据规定》第九十九条明确了关于书证的规定适用于电子数据,使得电子数据的认定规则得到了确定。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部分外,新《证据规则》还有很多其他的“亮点”,例如:将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免证事实限缩至“基本事实”;限缩了需要通过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域外证据范围;规定了当事人陈述前签署保证书、宣读保证书的程序要件;规定了防止裁判突袭的释明制度;规定了新证据的内涵、外延、逾期提交证据的惩罚等等。

限于本文篇幅,不再详细分析,各位读者可通过如下新旧对照表进行学习。

第五条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当事人在场对诉讼代理人的自认明确否认的,不视为自认。

(旧规第八条第三款修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

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

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

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第六条普通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的自认,对作出自认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自认而其他共同诉讼人予以否认的,不发生自认的效力。

其他共同诉讼人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仍然不明确表示意见的,视为全体共同诉讼人的自认。

(新增条文)第七条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有所限制或者附加条件予以承认的,由人民法院综合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构成自认。

(新增条文)第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事实,不适用有关自认的规定。

自认的事实与已经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新增条文)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销自认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一)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的;(二)自认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的。

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撤销自认的,应当作出口头或者书面裁定。

(旧规第八条第四款修改)第十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一)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二)众所周知的事实;(三)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第九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