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知识讲座
室速心电图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室速心电图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45
治疗
❖ 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药物治疗: ①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如无效则按 0.5mg/kg每分钟重复注射1次,30分钟内总量不超过 300mg,有效维持量为1——4mg/min; ❖ ②普鲁卡因酰胺50——100ng静脉注射,每5分钟重复1 次,1小时内总量可达1g,维持剂量2——5mg/min; ❖ ③溴苄胺5mg/kg10分钟内静脉注射,然后以1—— 2mg/min; ❖ ④乙胺碘呋酮150mg静脉注射;
室速心电图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20
❖ 典型并行心律心电图特征: ( !)各异位搏动的联律间距明显不等(联律间距
差大于0.08s以上)。 ( 2)各异位搏动间的距离(ectopic cycle
length,ECL)总是某一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 3)伴有或不伴有融合波。 并行心律的频率范围在20-400次/ 分。其频率可慢
室速心电图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46
治疗
❖ ⑤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 ❖ ⑥如心电图示室速由R-on-ST段性性室早引起可先用异
搏定5——10mg静脉注射; ❖ ⑦由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可选用苯妥英钠和钾盐治
疗; ❖ ⑧如系青壮年无明显原因, 常以活动或情绪激动为诱可
获得明显疗效。但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室性心 动过速复发和降低心脏性猝死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甚至 有害, 尤其是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病人, 不宜选用。
对多型性室速伴Q—T间期延长只,如为先天性因素, 则首选β受体阻滞剂,禁忌Ia、Ic及Ⅲ类药物何以丙基 肾上腺素。而后天性因素所致者,可选用异丙肾上腺 素,必要时可试用利多卡因。
室速心电图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49
心电图基础知识讲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胸导联六轴系统导联
V1 V2
V3
V6 V5 V4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右
V6 0 左
目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导联体系】
一.导联(lead)的定义: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
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 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 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导联线
心电图机导联线有5条,分别由线头为红、黄、 绿、黑、白5种颜色的导联线组成。
目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胸导联
1.连接方法: 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的负极
相连,探查电极接于心电图机的 正极,探查电极安放在心前区不 同的位置,即胸导联。 2.特点: ( 1 )因距心脏近,因此电压较高。 ( 2 )决定心脏的钟向转位。
* 胸导联V 的安放位置 1~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标准导联(双极肢导联) 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avL、avF。 3.胸导联(chest leads) V1、V2、V3、V4、V5、V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肢体导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心电端(central terminal)
定义: 将肢体 导联三个电极(右手、 左手、 左脚)各串一 5 kΏ 电阻 , 然后将 三者连接起来,构成 “无干电极” 或称中心 电端。
心电图知识讲座
⼼电图知识讲座⼼电图知识讲座1.为什么要学⼼电图?β在我国随着⼈们⽣活⽔平的不断提⾼,⼼⾎管疾病有逐年增⾼的趋势,当前我们虽然拥有许多⾼精尖的⼼⾎管病诊断技术,但体表⼼电图仍然是诊断⼼⾎管病的重要⽅法之⼀。
这不仅因为⼼电图检查对⼀些⼼⾎管病的诊断有较⼤的准确性,⽽且它简便易⾏,花费少,在患者床边即可进⾏,⼏分钟内可以作出诊断,由于这些优点,⽽⼴泛应⽤于临床重症监护、危重病⼈的抢救,⽆论内,外、妇、⼉等临床科室,还是急诊室、监护室⽆不使⽤⼼电图。
是临床医师所不可缺少的⼀门学问。
故要求学习⼼电图知识、提⾼⼼⾎管病诊治技术的⼈员越来越多。
特别是对于即将⾛向临床的医学⽣来讲,了解并掌握⼀定⼼电图知识尤其重要,为今后的临床独⽴⼯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2.什么是⼼电图呢?临床⼼电图学就是把⾝体表⾯变动着的电位记录下来,给予适当的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门学问。
3.⼼电图的临床使⽤价值及限度常规⼼电图对诊断急性⼼肌梗塞、⼼肌缺⾎、房室肥⼤、某些电解质紊乱和各种⼼律失常都有较⼤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胸痛、⼼悸、昏厥、休克、不易解释的某些部位的疼痛和较弱⽆⼒等都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但常规⼼电图也有其诊断限度:(1)⾸先它不能反映⼼脏的储备功能,也不能为临床提供病源诊断,如病⼈有严重的甚⾄休克,⽽⼼电图可能正常或所记录的⼼电图与发病前表现⼀样。
相反,当⼼电图出现束⽀传导阻滞、T波倒置、⼼室肥厚等图形,⽽临床上并⽆⼼功能减退的迹象。
因此,⼼电图记录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脏储备功能。
还有绝⼤多数⼼电图形只是反映⼼脏病变的某⼀具体现象,⽽不能说明病变的原因。
如⼼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只能帮助我们发现病⼈有左⼼室肥厚病变的存在。
但引起的原因不能从⼼电图上找到解答。
(2)另外⼀些局限性表现在,有⼀些⼼脏病包括严重⼼脏病⼼电图可⽆表现,因此⼼电图正常决不能排除⼼脏病。
约有20%的急性⼼肌梗塞⼼电图可正常或不典型;约有50%左右的陈旧型⼼肌梗塞⼼电图上不遗留坏死性Q波;还有约60%的冠⼼病患者休息时⼼电图正常;有明显的左右⼼室肥⼤(超声⼼动图)⼼电图可⽆表现。
临床心电图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一、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凡起源于窦房结旳心律,被 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一般属 于正常或基本正常心律。
(一)窦性心律旳心电图特征
1、规律旳P波,在II、III、aVF直立,
在aVR倒置;
2、P-R间期>0.12s;
3、正常频率一般为60~100次/min (频率40~150次/分)
3、近期 梗塞后数周至数月,以坏死及缺血图 形为主要特征。 ST段基本回复基线,Q波连续存在, 倒置T波逐渐变浅。
4、陈旧期 急性心肌梗塞后3-6个月 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或T波连续倒置、 低平,恒定不变,Q波存在或变小、 消失。
(三)定位诊疗 一般主要根据坏死图形出现旳导联 判断。 前间壁:V1-V3异常QS或Q波 下壁:II、III、aVF 侧壁:I、aVL、V5、V6 前壁:V3、V4、V5 后壁:V7、V8、V9
aVF旳R波>2.0mv或IR+IIIS>2.5mv。 (2)心电轴左偏 ( 3 ) QRS 波 时 间 0.10s-0.11s 。 ( 一 般 不 大于0.12s) (4) ST-T变化(与主波方向相反)。
右室肥大:
1、V1导联R/S≥1,V5导联R/S≤1; 2 、 RV1+SV5 > 1.05mv( 重 症 > 1.2mv) ; 3、电轴右偏;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分两种 类型。
I型,亦称Morbiz I型房室
传导阻滞,体现为P波规律地出 现,P-R间期逐渐延长(一般每 次旳绝对增长数多是递减旳)。
直至一种P波后脱漏一种 QRS波群,漏搏后传导阻滞得 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 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 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心电图基础知识讲
导联线的连接
目前用的心电图导联线是分成三组的,中间白色的 6条线是胸导联,V1-V6(C1-C6)导联颜色与文字 标志都很清楚。两边两组各两条黑色线,分别是上、 下肢的(注意惠普的是分左侧或右侧各放置在一侧 的)。电极头部有标志颜色,上肢的是红色(R) 与黄色(L),下肢的是绿色(F)及黑色(RF)。 只要记住“右手举红旗,上红下黑,”这几句话就 行了。左手就是上肢这组另一条黄色线,下肢自然 只有绿色线了。这样肢导联就不会错了! “右手举红旗,左上黄下绿”也很好记。有网友形 象为“右红头黑脚,左黄绿医生”。
导联
双极标准导联:Ⅰ、Ⅱ、Ⅲ 加压单级肢体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V1、V2、V3、V4、V5、V6 右胸导联:V3R、V4R、V5R、V6R 后壁导联:V7、V8、V9
双极标准导联
I导联:左上肢连接心 电图机正极,右上肢 连接心电图机负极, 反映两个电极间的电 位差。 II导联:左下肢→正极, 右上肢→负极。 III导联:左下肢→正 极,左上肢→负极。 I、II、III导联构成等 边三角形。
心电图基础知识讲座
抚州第五医院内二科 龚志宏
第一讲 心电图及其导联
定义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 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应用范围
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 查明冠状动脉循环障碍 提示左右房室肥大的情况,协助判别心瓣膜 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及先天性心脏病的诊 断 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和电解质紊乱对 心肌的作用 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心电图示例
胸导联
导联 位置
胸骨右缘第4肋间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1 V2 V3 V4 V5 V6
V2与V4的中点
心电图小讲座
R-R间距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
2022/3/1
35
心率估算法
• 一个RR间期的大格数
•
1
•
2
•
3
•
4
•
5
•
6
•
7.5
•
……
2022/3/1
心率 300 150 100 75 60 50 40 ……
36
分析心律失常的要点
辨别心电第一波——P波 ➢首先要确定有无P’波 ➢再确定P’波的性质(P、P’、F、f) ➢P’波与QRS波的关系——这是分析心律
22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
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该段长度<P波时
限。 2022/3/1
23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 “无人区”?
2022/3/1
18
⒉绘图法: 将Ⅰ、Ⅲ导联R波和S波的代数和分别记于Ⅰ、Ⅲ导联轴
上,然后自两点引垂线,二垂线相交点与0点连线和Ⅰ导联 的夹角即为电轴偏移度。
2022/3/1
19
(二)临床意义:正常电轴0~90O ➢ 轻度左偏: 0~-30O,见于横位心(肥胖体型,
晚期妊娠,大量腹水)及左室肥大; ➢ 显著左偏: -30O以上,见于左前分支阻滞; ➢ 轻度右偏:+90O~+110O见于垂位心,右室肥大; ➢ 显著右偏: +110O以上,见于左后分支阻滞和重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专家讲座
0.13s 。符合分支型室速。(男,23岁)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23页
交界性早搏: 提前出现QRS-T波群, QRS为室上性(偶伴差传), 可见其前后无P
波( 心房与心室同时除极) ,也可前后有逆行性P-波, P-波在QRS前时, P- -R
间期< 0.12s, P-波在QRS后R- P- < 0.16s ,代偿间歇多完全。
第13页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 1传导: 本图见两阵频率为205次/分连续P`波,每 2个P`波有1个下传心室,即呈2: 1下传。前1个P`波因为落在T波顶 峰之前(前1心动周期绝对不应期上),故不能下传。(此图房性P波 在III导联清楚)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14页
短阵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II长条统计心
房性早搏: 提前 出现P`-QRS波 群,P`波与窦性 P波不一样,P`R大于0.12s, QRS为室上性, 偶见宽大畸形 (差传),代偿 间歇不完全(配 对时间+代偿间 歇<2P-P)。本 图可见2个提前 P`-QRS-T波群, 前一个QRS为室 上性,后一个宽 大畸形(伴室内 差异传导)。提 前出现P`波为主 要判别点。
第6页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 P-P显著不整, P-R间期大于0.12s, P-P短时P波
稍高, P-P长时P波稍矮小, 同导联P波仅有电压差异, P波极性未发生
显著改变。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7页
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 P-P不整, P-R大于0.12s, III导联 P波由正
向逐步转到正负向, aVL导联由负正双向转为正向, P波极性发生了
2、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3.逆钟向转位。 (大于交界 性自主心率时称加速性交界 性自主心律或加速性交界性 逸搏心律)。
心电图知识讲座ppt
02
心肌缺血
03
心律失常
04
房室肥大
05
某些电解质紊乱
心电图的局限性
不能反映心脏的储备功能。 不能为临床提病源诊断。 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与心电图表现无平行关系。 对阵发性心律失常不易捕捉。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一、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静息电位(跨膜电位) 心肌的除极与复极 电偶学说 容积导电 心电向量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各波的测量应从最早出现波的起点量至最晚结束波的终点。
ST段抬高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量至ST段的上缘。 ST段压低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量至ST段的下缘。
四、平均心电轴:
概念:平均心电轴代表整个心室除极的最大综合向量(总向量),在额 面上所指的方向。 一般是测定额面的最大综合向量与I导联之间的度数。规定I导联正侧端为“0” , 负侧端为±180°。循顺时针方向的角度为正,循逆时针方向的角度为负。
心脏的钟向转位是据胸导联的QRS变化来推断,其中主要看V3,并参考V4(即主要看过渡导联)。但须指出,心电图上的这种转位只提示心电位的转位变化,并非都是心脏在解剖上转位的结果。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临床意义:顺钟向转位,右室大的表现 逆钟向转位,左室大之可能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口诀:钟向转位看V3;小r大S顺钟转; 双向波群无旋转。
三、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一般情况下有三个波组成,也可一个波组成,或二个波组成。为此须对其命名。临床上常把相对小的波小写,相对大的波大写。另外每个波的成立要以其顶点是否超过基线为准。否则应称为切迹、挫折。
QRS波的命名原则
QRS波中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
心电图机专题知识讲座
定期对心电图机进行保养,如清洁、润滑 等。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操作导致的损坏 。
心电图机的配件及其使用方法
肢体导联线和胸导联线
01
用于连接心电图机与人体,获取心电图数据。根据人体部位的
不同,选择相应的导联线,确保正确连接。
记录纸
02
用于记录心电图数据。选择合适规格和质量的记录纸,确保其
不会影响心电图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等,确保选购的心电图机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心电图机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正确连接
确保心电图机的电源线、肢体导联线和胸 导联线正确连接,避免接触不良或错误连
接导致测试结果失真。
操作便捷性
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和界面,以便快 速、准确地获取心电图数据。可参考说明
书或相关培训资料进行操作。
校准与自检
使用前进行校准和自检,确保心电图机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必要的仪器校准和自检操作。
便携式心电图机
适用于医院和诊所的移动设备,方便医生 在患者床边进行检查。
多功能心电图机
除了记录心电图外,还可以进行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分析等功能。
数字心电图机
能够将心电图数据转化为数字格式,方便 存储和分析。
家用心电图机
适用于家庭环境,方便患者自我监测心脏 电活动。
02
心电图机操作方法
连接方式与操作流程
04
心电图机的维护与保养
心电图机的日常维护保养
每日开机检查
每天早上开机时,检查心电图机是否正常启动,各种线缆是否连 接正常,以及检查电源线是否插好。
定期清洁除尘
每周用干净的湿布擦拭心电图机的外壳,以保持其清洁卫生。同 时,定期清理散热风扇和滤网,防止灰尘堆积影响散热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心电图知识长岭县人民医院胡国海写在课前的话: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重症监护、危重病人的抢救,无论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还是急诊科无不使用心电图。
心电图是临床医师所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学习心电图知识对提高心血管病诊治技术也尤为重要。
一、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常规心电图目前仍是临床上常用的、快速的、无创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之一.对诊断各种心率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缺血、房室肥大、某些电解质紊乱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ASD)都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胸痛、心悸、昏厥、休克、不易解释的某些部位的疼痛、判断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和较弱无力等都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但常规心电图也有其应用局限:首先它不能反映心脏的储备功能,也不能为临床提供病源诊断,如病人有严重的甚至休克,而心电图可能正常或所记录的心电图与发病前表现一样。
相反,当心电图出现束支传导阻滞、T波倒置、心室肥厚等图形,而临床上并无心功能减退的迹象。
因此,心电图记录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心脏储备功能。
还有绝大多数心电图形只是反映心脏病变的某一具体现象,而不能说明病变的原因。
如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只能帮助我们发现病人有左心室肥厚病变的存在。
但引起的原因不能从心电图上找到解答。
另外一些局限性表现在,有一些心脏病包括严重心脏病心电图可无表现,因此心电图正常决不能排除心脏病。
约有20%的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可正常或不典型;约有50%左右的陈旧型心肌梗塞心电图上不遗留坏死性Q 波;还有约60%的冠心病患者休息时心电图正常;有明显的左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可无表现。
此外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等,有时常规心电图很难捕捉。
所以临床医生不仅应掌握心电图的应用范围,更应了解其诊断限度。
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作用。
心电图只是一种协助诊断工具,因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变化,而不同的疾病可有相似的心电图表现。
因此发现心电图有异常改变,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才能正确判断其临床意义。
孤立地依靠心电图只能得到一些片面的认识,甚至造成误诊。
二、电极与导联将电极置于体表任何两点,再用导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相连,就可构成电路,次种连接方式和装置成为导联。
临床对电极安放部位及连接方式作了,作了统一规定,以前的心电图工作者早已为我们固定了额平面及横面上的这些轴线。
如EINTHOVEN这位学者在1905~1906年,便确定了额平面上的三条轴线,因一直延用至今,便称之为“标准导联”的Ⅰ、Ⅱ、Ⅲ,30~40年代,又有人创建了单极导联,又在此面上增加了三条轴线,综合起来,便是目前的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F、avL这六个导联轴。
也就是说我们在心电图学上经常描记的六个肢体导联的心电图就是额平面心电向量环在这六个轴线上的垂直投影而来。
同样,在横面上又制定了六个轴线,即V1~V6导联。
1、肢体导联各导联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Einthoven的设想,三个标准导联轴在额平面上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而心脏正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尽管上述假说与事实有出入,但为临床心电图学所接受,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三轴系统。
导联轴正负极所在方位取决于电极正负极所在部位。
Ⅱ、Ⅲ、avF导联的正极均在下肢,而其负极则位于六轴系统上方;Ⅰ、avL导联正极均位于左上肢,故其正极位于六轴系统左上方,负极位于右下方。
avR导联正极位于右上方,负极位于左下方。
明确了各肢体导联轴的方向及正负性后,应用向量环投影的概念,便不难理解额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各导联的投影将产生什么样的波形。
为了便于表明着6个导联轴之间的关系,将6个导联轴平移至O 点,构成一个所谓的“六轴系统”,顺钟向侧的角度为正,逆钟向的角度为负。
此对测定心电图的额面心电轴颇有帮助。
2、胸导联各导联之间的相互关系胸导联反映横面或水平面心电向量的变化,牢记各导联的方位及正负极方向,对了解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形成和病理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十分重要。
胸导联不象肢体导联那样分布规律,胸导联心电图相当于横面心电向量在相应导联轴上的投影。
肢体导联心电图相当于额面心电向量图在相应导联轴上的投影。
导联的连接(位置)肢体导联的连接:Ⅰ、Ⅱ、Ⅲ、avR、avL、avF红夹(右上肢);黄夹(左上肢);绿夹(左下肢);黑夹(右下肢)胸导联的连接:V1~V6将探查电极置于胸壁的不同部位,负极与中心电站相连,就构成胸导联。
胸导联为单极导联。
V1、V2导联电极位于右心室之上;V4、V5、V6导联位于左室之上V3导联位于室间隔之上导联位置V1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电极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V4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V5电极置于左腋前线与V4水平处V6电极置于左腋中线与V4水平处V7电极置于左腋后线与V4水平处V8电极置于左肩胛线与V4水平处V9电极置于左脊旁线与V4水平处V3R~V9R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V6的部位改良的CL导联(MCL导联)这是常用的监护导联,MCL1导联正极置于V1位置也是我们临床常用的导联,负极位于左肩附近;MCL6导联正极位于V6位置,负极位于左肩附近,地线均连于右肩附近。
MCL1导联的波形类似于V1导联MCL6导联的波形类似于V6导联。
一分完整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应包括Ⅰ、Ⅱ、Ⅲ、avR、avL、avF、V1~V6。
也是我们临床常用的导联,根据需要增加附加导联。
三、正常心电图的波组成及其测量示意图正常的心脏激动过程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中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别,但总的来说,若心脏中激动的发生、激动的传递程序以及心脏本身的组织或其厚薄不超出正常的范围,则所产生的心电综合向量也仅能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变异,从而使各导联心电图所反映的心律或各波的时间及高低具有一个正常范围。
正向学习其他门科学一样,有些常数和规律是必须牢记的。
同样在临床心电图学习中也必须对反映综合向量环的各导联的波形形状、时间长短等的正常范围,只有充分的了解并予以牢记。
在评阅一幅心电图时便可以初步掌握如何对各导联心电图波形进行必要的测量和分析,首先判定心电图是否在“正常范围”。
若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应根据以后个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出不正常的性质和意义,从而作出有助于临床诊断的“心电图”诊断。
所谓正常心电图应包括定量分析和形态分析。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正常心电图与病理心电图之间还有变异心电图。
所谓正常变异心电图,其心电图图形不同于正常心电图,但其产生的机理不是由于病理情况,而是由于一些生理情况的变化引起的。
如体型、体位、呼吸状态、植物神经功能变化等。
其易与病理心电图发生混淆,要注意鉴别学习。
1、心电图的测量方法正常心电图每个心动周期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图)P 波、QRS综合波、T波、u波、S-T段、P-R段、P-R间期、Q-T间期、P-J间期。
心电图纸上电压和时间的表示方法(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电压;最小格为1mm×1mm正方形,规定:标准电压1mv=10mm,走纸速度为25mm/s,由此算出:每个小方格的纵格为0.1mv;横格表示时间为0.04s;每个大方格为0.5mv;横格为0.2s。
特殊情况下纸速可以调快(50mm/s);标准电压可增大,但心电图上须注明。
2、波幅和时间的测量方法(1)波幅的测量:凡向上的波(正向波),按垂直距离有等电位线的上缘量至波顶;测量负向波的振幅(深度)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量至波底,等电位线一般以T-P段为标准。
描写一个波形的振幅时,可用mm或mv,一般教科书习用mm。
(2)各波、段时间的测量:测量各波的时间时,在等电位线的上缘,自该波起始部分的内缘量至终了部分内缘。
应选择振幅最大、波形清楚的导联进行测量。
P-R间期测量一般选择标准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一般选择QRS 波起试点清楚而T波较高的导联进行测量,以T波为例:心率的测量当心率规整时:(1)公式法:心率(次/分)=60/P-P或R-R时间(秒)=1500/P-P或R-R间小格数(2)查表法:据P-P或R-R间小格数立即查出每分钟心率数,免去了上述的麻烦。
(3)目测法:临床常用,粗略估计,心率=300/P-P 或R-R之间的大格数。
R-R间期为1大格(0.2秒)300次/分R-R间期为2大格(0.4秒)150次/分R-R间期为3大格(0.6秒)100次/分R-R间期为4大格(0.8秒)75次/分R-R间期为5大格(1.0秒)60次/分相邻的QRS波群之间的间距为R-R间期,正常情况下R-R 间期与间期相等P-P。
窦性心率不齐时,应测量6~10个R-R间期或P-P间期,然后取其平均值;再算出心率较为准确。
当心率不规正时,如心房纤颤时,测定6秒(30个大格)内的P波数(作为起点的P波或R波数不算在内)乘10,即为每分钟的心房率或心室率。
心电轴与心电位将额面向量环各瞬间的向量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总的向量即为平均向量。
(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总方向,正常时大多与其最大向量相一致。
心电图中称之为心电轴。
)心电轴是指心脏电激动投影在额面、横面、侧面上的平均向量。
虽然P、QRS、T、在三个平面上有各自的电轴。
但我们在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心电轴是指QRS波在额面上的平均向量,用此向量的方向与Ⅰ导联正电段的夹角来表示的。
正常人左室除极向量占优势,故正常心电图QRS电轴在额平面上方向朝左下,位于0°~90°之间。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QRS电轴的测量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坐标法、三角系统法和目测法。
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方法。
(1)快速目测法根据标准导联Ⅰ和Ⅲ的QRS主波方向粗略估计。
口诀:电轴偏看Ⅰ、Ⅲ,背道而驰是左偏,针锋相对为右偏。
(2)绘图法(坐标法)先求出Ⅰ、Ⅲ导联上各自QRS复合波的代数和(向上的波为正,向下的波为负),或者是向上波的高度减去向下波的幅度;然后在肢导的六轴系统坐标中,找出各点在某导联轴上的位置,再分别做各点和其导联轴的垂直线,两条垂直线的相交点。
此点与O点的连线与Ⅰ导联正电段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度数如:用量角器测出度数为-30°,OE即为心室除极心电轴,-30°便是心电轴的偏移度数。
以Ⅰ导为基准,凡顺时针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正角,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为负。
正常人的平均心电轴可变动于0°~90°;0°~-30°电轴轻度左偏-30°~-90°电轴左偏+90°~+110°电轴轻度右偏大于+110°电轴右偏,注意牢记-30°~+110°电轴的诊断标准很重要,因-30°以左反映电轴显著左偏;而+110°以右在成人多为电轴异常右偏,多有病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