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黄土塬地区三维地震勘探试验方法探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黄土塬区煤田勘探上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黄土塬区煤田勘探上的应用【摘要】针对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工作面临着许多特殊问题:松散的黄土严重地影响了地震勘探的激发与接收,复杂的地表条件严重地影响了地震资料的正确成像,厚煤层条件下小断层难以识别。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西部勘探是否成功的重点。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小断层;应用0 引言煤田三维地震勘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我国东部平原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但目前东部地区的煤炭资源越来越少,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3,资源勘探的重点已转向西部地区[1]。
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所特有的戈壁、沙漠、黄土塬、山区等复杂的地表地貌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技术开发投入不足等原因,此前开展的地震勘探工作较少,其精度远远不能满足综采地质工作的要求。
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煤矿采区构造探查的主要手段。
由于西部地质条件的多变,地形复杂,第四系黄土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比较强烈,是地震勘探的禁区,给地震勘探造成一定困难。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西部黄土塬区的应用,对于从根本改变目前西部地区矿区煤炭资源的地质保证程度不足的不利局面,促进煤矿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以及保障我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项目概况陕西某煤矿位于陕西省长武县,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
由于原有勘探程度远远不能满足采区设计和工作面划分的要求,另外矿井设计的首采区范围内,T4钻孔主采8煤层厚度2.34m,而周围钻孔主采8煤层厚度4.69~18.75m,煤厚变化较大。
为了查明该区煤层的赋存条件及T4钻孔煤厚变化的原因,煤矿决定对采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工程。
2 主要技术难点与对策黄土塬复杂的表层条件对地震勘探造成的影响在采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黄土复杂区缺乏良好的激发和接收条件;第二,相干干扰、次生干扰、黄土谐振干扰极其严重;第三,复杂地形影响的空炮、空道造成的反射空白段,以及激发能量在悬崖、陡坎侧面逸散,造成的不良反射段破坏了共反射点(反射面元)的属性;第四,短波长静校正的存在使记录在未校正前,反射同相轴的识别难度大,不利现场质量的监控。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引言在煤炭资源勘探中,尤其是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往往难以有效获取地下煤层结构和属性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这一领域,为煤炭资源的有效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特点、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特点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是指黄土层覆盖在深度较浅的煤层上的地质环境。
这种地质环境具有以下特点:1. 地质复杂:黄土层与煤层之间存在复杂的地质构造,如断裂带、褶皱和岩层变化等,使得煤层勘探难度增加。
2. 干燥固化:黄土层干燥且较为固化,对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造成干扰,难以获取准确的地下信息。
3. 地面条件恶劣:黄土层地面往往崎岖不平,给勘探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原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所产生的声波反射、折射、漏失和散射现象,通过地面观测和数据采集,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获取地下构造和性质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震源激发:在地面上设置地震波震源,通过激发地震波使其传播到地下介质并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地震波接收:在地面上设置一定数量的地震波接收点,通过接收地震波并记录其波形数据。
3. 数据采集:获取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的波形数据,包括横波、纵波等信息。
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剖面纠正、叠前和叠后处理等,以提取地下信息。
5. 资料解释:根据处理后的地震波数据,对地下构造和性质信息进行解释,包括岩性、构造、裂隙等。
三、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应用针对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特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应用:1. 地震波源选取:针对黄土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地震波源激发方式,如地面震源、井下震源等,以保证地面地震波的有效传播。
黄土塬规则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
黄土塬规则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摘要黄土高原地质的特征比较特殊,因此在地质勘测的实践过程中一直依靠的是沿着老地层裸露的区域进行二维的地震勘测。
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黄土塬山地直线勘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实现了设备和技术的工业化。
因此三维技术的思想和方案在技术支持下得以实施,此种技术对于黄土塬的勘测有着现实意义,利用网状三维地震勘测网络和采集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测效果和结论。
关键词黄土塬;地震技术;数据采集;数据解释1黄土塬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原理及特征1.1三维地震勘测的思路对黄土塬的网络三维地震勘测主要是针对其地质特征来进行设计的,利用的是黄土塬沟渠发育的特征,在不同的沟系中激发和接收,充分的利用了目前地震勘测设备的多渠道接收技术的功能优势,进行最宽阔的地震实测数据接收和处理,以此得到最大限度的覆盖效果,获得反射信息。
利用模型计算的验证,利用不同形状的闭合回路所激发和接收都可以获取该回路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反射信息。
实际的勘测中因为黄土沟的分布为树状,所以单纯的在沟内进行布点很难形成闭合回路,所以勘测时应当在黄土塬上布置少量接收和激发点作为补充。
1.2三维网状数据的特征1)信息量大,在实际的勘测中,因为网络测量的三维性质因此会形成多次的观测和最大覆盖这样形成了大量的采集信息。
2)测量的不规则,在实际的测量施工中,因为地质原因所形成的测点排列会形成树状网络线束,也就会形成不规则的单跑记录。
3)整个勘测会形成不均性的炮检分布、覆盖次数的屏幕分布、原始记录频率和方位角的分布构成都为不均的状态。
4)静止校正的难度增加,各种炮、检点高程度的急剧变化和黄土塬低速层所造成的静态延迟让校正变的较为复杂。
5)信噪比较低,在地形的影响下,勘测所形成的面波、浅层折射、多次波等促使普通而规则的干扰在原始的数据中变的没有规律。
2黄土塬规则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2.1外业数据采集1)三维地震勘测的前期工作:主要是为了了解勘测区域内的地震地质条件,有效波、干扰波的形成和发育的情况,调整网络使之达到最佳的激发和接收条件,以获得较好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反射波,这样就可以确定完成地质勘测任务的工作方案和仪器参数,首先对试验点的低速带进行观测,获得干扰波参数、监测仪器组合方式、测点排列长度、激发井的深度和药量等。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煤层深埋或者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有效应用。
对于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震勘探,要想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就必须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以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相关内容。
1.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特点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渗透性大,易导致地层中的矿物质发生变质或者瓦斯逸出,对勘探工作造成较大的干扰;二是地下岩层中存在较多的断裂和节理,容易引发地层结构复杂,地质构造变化大;三是地层中的噪声干扰较大,传统地震勘探容易受到地表背景噪声、人工设备干扰等影响,难以准确识别地层中的煤层结构和性质。
2.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原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多道地震记录仪,采用多平面或曲面布设,同时记录多道地震波形数据,并根据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利用数学方法和物理原理对地层结构进行反演和勘探。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数据综合性好、成像效果优等优点,因此在勘探煤层等能源资源时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针对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质特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有效应用:1)合理布设探测线网格:采用适当的网状布设方式,设置不同方向和不同密度的探测线,根据地质构造和勘探目的,合理规划探测区域,提高数据综合性和勘探效率。
2)采用多元素地震波源:通过设置多个地震源,同时采集多个不同频率和不同方向的地震波形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和信息获取效率,减小地表背景噪声干扰。
3)引入高精度导向技术:通过引入高精度导向技术,准确定位地震记录仪的位置,提高勘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适地性,获取更加准确的地层结构信息。
4)结合先进的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利用先进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地震波形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和综合分析,实现地层结构的成像和煤层的准确定位,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维地震勘探在山地黄土塬区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
三维地震勘探在山地黄土塬区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夏 青*,袁 媛(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安徽宿州234000)摘 要: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在西部山地黄土塬区由于地形高差变化大,黄土较厚、疏松、干燥,地震激发条件太差,地震波衰减快,低频干扰严重,信噪比低,为三维地震勘探开发带来困难。
总结了近几年在西部山地黄土塬区地震勘探经验,提出了山地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并通过实例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可为同类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山地黄土塬;激发因素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13)01-0136-03 近年来随着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范围的逐渐扩展,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山地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
本文针对勘查区特点,结合地震施工因素,重点对激发井位的选取、地形校正处理技术进行探讨和论述。
1 主要技术难题(1)山地黄土塬区复杂的地貌条件即沟、梁、塬、川并存,即沟壑纵横,机械化难以开展工作。
(2)山地黄土塬区激发层位横向变化剧烈,黄土厚薄变化大,冲沟内基岩裸露,坡前并伴有砾石堆积,各种激发层位所产生的地震波能量有极大的差异。
在此种情况下如何选取激发方式和激发井位,才能产生足够强的目的层反射波是至关重要的。
(3)黄土塬区黄土结构松散、干燥孔隙度大,地震波垂向速度变化剧烈,对地震波有强烈的吸收和衰减作用。
黄土内激发易产生面波、声波及次生干扰,造成反射波品质变差。
如何控制干燥黄土激发产生的规则干扰和次生干扰,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
(4)山地黄土塬区地形高差变化大,接收条件横向变化较快,近地表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
如何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和参数,消除地形地表的影响,需深入研究。
2 技术措施2.1 试验工作山地黄土塬区地形复杂,在认真踏勘测量之后,根据不同的地貌特征,合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点断。
三维地震勘探在黄土塬、大倾角地区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在黄土塬、大倾角地区的应用摘要:黄土塬以及煤层大倾角地区的资料采集一直是地震勘探的难题,在某煤矿工区,其地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表为黄土塬地貌;煤层为大倾角地层。
通过对设计、采集、处理等一系列方法的研究,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地震地质条件;技术难点;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引言为详细查明某井田首采区断层、褶曲等构造形态和煤层的赋存情况等,决定对该煤矿首采区使用三维地震技术进行勘探,首采区煤层埋藏深、地表油气管线、建(构)筑物密集、表土层多为松散干沙,薄厚不一、地形起伏较大,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三维地震勘探,针对这一条件,选择使用最佳激发参数、采用特殊观测系统、针对性数据处理等技术对策来解决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问题。
通过本次勘探,进一步查明了该井田首采盘区范围内断层、褶曲等构造形态和煤层的赋存情况,为矿井设计、建设、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依据,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1地质概况区内褶曲及断裂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构造单元的相互组合及变化等存在着较明显的规律性。
本区断裂构造带因受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控制,发育有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区域大断层及北西向的次一级断层;褶曲构造主要受北东向的基底褶曲构造控制,东西向的背、向斜均为次一级褶曲构造。
2三维地震勘探在黄土塬、大倾角地区的应用2.1波场调查为了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提高信噪比,因而对波场特征进行调查,了解勘探区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发育特征与规律,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干扰压制措施。
通过对波场监控记录分析,识别出目的层反射波和各种干扰波,再对其视速度、频率、波长等特性进行分析,有效波和各种干扰波特征如下:折射波:勘查区发育的折射波较为复杂,有一次、多次和多次反射折射等。
较稳定的一般为高速层顶的折射波,视速度在1750~2100m/s,主频约20~60Hz,波长约20~50m。
面波:勘探区的面波、能量强,视速度在300~500m/s,主频约10~20Hz,波长约15~40m,是勘探区的主要干扰波。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是中国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
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厚重的黄土覆盖层对地震勘探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传统地震勘探技术在该地区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开发适用于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传统的地震勘探中,由于黄土层的干扰和探测深度受限,往往无法准确获取煤层的地质信息,造成资源开发的浪费和煤矿灾害的风险。
开发一种能够有效克服厚黄土覆盖干扰、提高勘探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结合地质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地质勘探难题,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旨在探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质特点及其对地震勘探技术的影响,研究在这种特殊地质环境下如何有效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质特点,探讨其对地震波传播和反射的影响,为后续的地震勘探工作提供理论基础;2. 分析现有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原理,找出适用于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技术方案,为实际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3. 探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方法和流程,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提供指导;4.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示其在勘探工作中的价值;5. 总结该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为未来类似地质环境下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现状目前,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震勘探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对于深层和难以开采的煤炭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于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勘探技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需求的增加,对煤炭等地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越来越迫切。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煤层覆盖深厚,特别是厚黄土覆盖的浅埋煤层区域,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面临一系列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研究和开发这些地区煤炭资源的重要手段。
一、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特点在一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煤层不仅埋藏较浅,而且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
由于黄土的吸波性能,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导致地震勘探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也难以满足勘探工作的需求。
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基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物理原理,利用地震地质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三维成像和分析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地震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通过在地表和井下布设大量地震观测点,并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规律,采集大量地震波数据,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将这些数据进行三维成像和分析,从而获得地下地质结构和煤层分布的信息。
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它能够有效克服黄土层对地震波的阻抗,提高地震勘探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由于其高密度的地震观测点的布设和大量的地震波数据的采集,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地下地质信息,为煤层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地震波数据的三维成像和分析,可以发现隐伏煤层、断裂带、岩性变化等地质构造,为勘探工作提供全面的地质信息。
尽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使得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更为复杂,对数据处理和解释提出更高的要求。
地震勘探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较多,如地表背景噪声、地下水、地质构造等,也会影响地震波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地震勘探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是今后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方向。
黄土塬深部区煤层三维地震勘探难点及对策
频,经过充分的试验总结后,观测系统最终采用8线
(5) 煤层埋深变化大。目的层(4煤)的深度在 750-1100m,倾角3。〜8。,局部10。〜20。,造成偏移量较 大,处理中,如果偏移速度不准确,会造成归位和成像 的偏差,影响地质解释成果。
4技术对策 4.1资料采集
(1)针对勘探区的地形条件、障碍物分布情况和目 的层埋深等情况,嫄上采用单井激发,激发层位进入密 度较大的粘土层,药量2kg,提高炮井激发的地震波有 较髙的能量。沟谷成孔采用人工推磨钻,激发层位为
2019年第5期
西部探矿工程
107
黄土嫄深部区煤层三维地震勘探难点及对策
王树威”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三维地震勘扌采技术在煤炭采区得到了广泛应用。黄土嫄区存在地表条件复杂静校正困难等问 题;从而造成的地震激发层位复杂、地震波衰减快、资料信噪比低等特点,给三维地震勘探带来巨大困难 和挑战.分析了黄土堀区地震勘探存在的技术难题,从采集参数和处理模块的角度出发,采取针对性的 技术对策,应用动态解释和属性分析等技术,在黄土塀区三维地震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黄土嫄;三维地震勘探:层析静校正;资料采集;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P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5-()107-04
1勘探区概况 1.1地形地貌
勘探区位于彬长矿的西部.地貌特征属于典型的 黄土高原。工区嫄高、沟深、嫄川相间、坡陡、沟谷发 育,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整体倾斜为西北向东南。基
本地貌有河谷平川、黄土塀梁和沟壑3种,嫄面最高海 拔1243m,沟谷最低点海拔962m,相对高差281m,嫄 上大多为村庄、果树及农田.沟底两侧阶地均为农田。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黄土塬地区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黄土塬地区的应用摘要:黄土塬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因其复杂的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长期以来一直是业内攻关的难题。
笔者就上榆泉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实例,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为同类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上榆泉煤矿1、引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平原、山区、丘陵等地区已经取得成熟的技术成果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但是在黄土塬地区仍然处于实验性勘探阶段,技术成果较少,推广应用规模有限。
然而我国中西部煤炭资源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3,因此国家逐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复杂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黄土塬地区的勘探难题势必攻克。
2、上榆泉煤矿勘探区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难点2.1 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上榆泉煤矿地处山西黄土高原西北部,黄河东岸,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黄土厚度大,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切割剧烈,冲沟发育,多呈“V”字形,基岩仅在沟谷中出露。
属低中山区地形。
季节性河流南曲沟由东至西穿过四盘区,平时干涸无水,仅雨季偶有短暂洪流通过。
沟宽约50~70m,河床标高950~898m,两岸零星有上、下石盒子组基岩出露,为典型的“V”型沟谷。
复杂的地表条件,会造成检波点、炮点不能布设到理论设计位置。
2.2 黄土厚而松散,表浅层横向变化剧烈厚而松散的黄土会对地震波产生强烈的吸收效果,震源药柱与孔壁、检波器与黄土的耦合性均相对较差,既不利于能量的向下传播,也不利于地震波的有效接收。
剧烈变化的横向表浅层条件会导致激发层位不是单一的,成孔孔深不是固定的。
勘探实践证明,激发层位的把握程度,是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成败的关键。
2.3 静校正工作难度大黄土塬区地形的强烈切割,地形高差较大,给静校正工作带来较大困扰。
常规折射静校算法是基于某个固定折射界面的原理而设计的,面对黄土塬区特殊的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从这种算法的设计原理上就可以预判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大量试验工作,针对性地解决本勘探区的静校正问题。
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
黄土堀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阮少华(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甘肃天水741000)摘要: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资料的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但是黄土嫄区特殊的地质条件给野外采集带来了诸多限制。
黄土嫄区地形高差变化大,冲沟发育较多,黄土层较厚、疏松干燥等因素,导致地震波衰减快、彳顽干扰严重、信噪比低。
总结多年在陇东黄土嫄区的地震勘探经验,提出了黄土嫄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证明所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可为同类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提供参考。
关键词:巨厚黄土嫄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技术难题;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F406.3;TD166文献编制码:B文章编号:1008-0155(2019)16-0071-01野外资料的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的基础,只有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原始资料,才能保证地质任务的完成%结合陇东黄土塀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及二维地震勘探情况,对巨厚黄土嫄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展开以下研究。
1主要技术难点1.1激发问题勘巨厚黄土嫄区黄土覆盖厚度达200m以上,松散干燥、潜水位深,对地震波的衰减吸收极为强烈,药量小时能量释放在浅部地层,对于该区深部煤层来说,很难取得有效波,因此需要大药量激发,但由于激发岩层疏松,抗压能力低,当药量较大时易发生永久性形变,使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浅部岩层中,且造成表层各干扰波能量增强鷺1.2接收问题由于勘探地形复杂,冲沟发育,同_道内的检波器埋置在同一高程上较困难。
且区内居民点较多,使得炮点及检波点不可避免的偏移。
2采取的应对措施2.1激发问题针对黄土层厚度较大的问题,激发时采用多井组合,单井小药量,总体多井大药量的组合井激发方式,组合井间距3m~5m(一般不低于爆炸震源的爆炸半径)。
单井小药量保证了激发的高频弹性波,根据公式f=a Xv/r(f为激发频率,a为常数,v为激发介质速度,r为爆炸半径),地震波的传播频率与爆炸半径成反比,因此爆炸半径越大地震波频率越小;而多井组合,又能提高弹性波的能量,增加弹性波的弹性撞击与弹性压缩,因此可以保证目的层反射波的能量和高频信号吧2.2接收问题针对巨厚黄土塀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及地表条件,在沟谷、冲沟等地形起伏较大地段,检波器一般釆用堆置埋放,能够达到单炮目的层清晰的效果;在黄土嫄上,地形虽然相对平缓,但区内居民点较多、人流量大,检波器线性组合时干扰明显增强,因此,在黄土堀上检波器也采用堆置埋放,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黄土塬区的应用研究
匀(图1)。
图1观测系统面元上的方位角(左)及炮检距(右)
分布图
4.2数据采集
4.2.1成孔方式
矸石覆盖区采用砾石钻机成孔,黄土覆盖区域采用洛阳铲成孔,沟谷区域采用三轮钻成孔。
4.2.2激发层位
矸石覆盖区成孔深度7m;黄土覆盖区域成孔深度
奥灰顶界面裂隙发育区2个(图2中的蓝色区域)。
图2奥灰顶界面属性融合图
7结论
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
提高弱反射层的成像精度,预测奥灰顶界面的构造发育情况,为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依据。
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黄土塬区是可行的。
根据药学、中药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结合国内其他医科院校调。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摘要】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特殊环境,传统的勘探方法在这种地质条件下会遇到很多困难。
本文通过对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适用于这种环境的地震勘探方法,并介绍了相应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这种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效果,总结了其在勘探工作中的优势。
在展望了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实际勘探工作中。
【关键词】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地质特征、地震勘探方法、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案例分析、技术优势、前景展望、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性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是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地下煤层埋深不深、地质条件复杂以及黄土覆盖层厚度较大等因素,传统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该区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开展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厚黄土覆盖层的存在会导致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严重衰减和波速异常增大的影响,传统地震勘探技术往往难以有效穿透和识别位于煤层以下的地质构造信息。
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通过多道反射和多分量采集,对地下构造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够提高勘探效果,增加勘探成功率。
针对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技术的局限性,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度,还可以为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煤炭产业的繁荣。
1.2 前人研究现状分析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已经有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通过对地质条件、地震勘探方法、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了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一、引言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震勘探技术一直是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热点之一。
由于地下煤层较低的密度和速度使得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在这一区域应用存在许多困难。
针对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勘探的成像效果和勘探精度,对于煤炭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深厚覆盖层下煤炭资源丰富,而覆盖层对地震波的衰减和反射产生较大影响,使得直接寻找构造远远不够,三维地震勘探对于研究深部地质构造和预测煤炭、油气等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震勘探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1. 地质条件与环境影响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介质发生了大量的非均匀性改变,使得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
覆盖层的大量泥石流与土层的影响也成为制约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
2. 探测精度和成像效果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会引起多种地震现象,包括波的散射、衰减等。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由于地下介质的非均匀性和复杂性,地震波的衰减现象较为明显,导致勘探成像的精度和效果难以保障。
3. 成本与安全采用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勘探,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物力投入,同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勘探的风险和成本。
以上种种困难与挑战,使得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针对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震波传播理论与数值模拟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波传播的机理与规律,国内外地质学家、地震学家等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借助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进行地震波的数值模拟,为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 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特性进行地质勘探的方法。
在煤炭资源勘探中,尤其是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地震勘探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中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特性地震波是指地震引起地下介质中的应力、速度和密度等物理参数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机械波。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裂隙和孔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地震波。
主要有纵波(P波)、横波(S波)和表面波(L波)三种类型。
P波是一种压缩波,它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够穿过液体和固体,并且在煤层中有很好的穿透性。
S波是一种横波,它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略慢于P波,只能传播到固体介质中,而且在煤层中的穿透性较弱。
L波是一种主要沿地表传播的波动,它能够感应到地下介质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从而形成地震剖面图像。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的特性,通过对地震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获取地下介质中煤层的地质信息。
由于煤层的存在会引起地下介质密度和速度等物理参数的变化,从而形成地震波在煤层中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通过对这些地震波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推断煤层的分布、厚度、性质和赋存条件等信息。
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黄土层和煤层之间的阻抗不连续面的影响。
黄土层具有较大的密度和速度,对地震波具有较强的衰减和遮挡作用,而煤层具有较小的密度和速度,对地震波则具有较好的穿透性。
要想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中开展地震勘探,就必须充分考虑黄土层和煤层的地质特征,合理选择地震勘探仪器和方法,以获得准确的地下介质信息。
1.地震勘探仪器的选择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地震勘探仪器的选择对勘探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地震勘探技术的难点区域之一。
由于煤层埋深浅、地形起伏较大,覆盖厚度大,地下水多,因此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研究探索,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该技术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勘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对震源、资料采集、资料处理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将地震波资料处理成三维地质模型,以达到了解地下岩层结构、确定地下资源分布、指导钻探和开采等目的的地球物理技术。
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勘探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更好地掌握地下煤层分布、活动断层分布、矿区地质地貌条件、地下水分布等信息,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首先,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震源控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在传统地震勘探中,震源多采用上行波震源,但这种震源的能量难以穿透厚黄土层,因此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采用了下行波震源。
下行波震源的能量更强大,可以穿透厚黄土层,进一步探测到地下煤层、活动断层等。
通过改进震源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增强反射能量,进而精确地确定地下煤层分布。
其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资料采集方面也有了创新。
由于厚黄土层的层厚较大,常规的接收仪布放方式无法满足勘探需要。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采用了大范围三维接收阵列布放方式,通过对大面积地震波数据的采集,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地下信息。
同时,利用该技术还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采集,反演出地下煤层的三维空间结构,进一步提高煤层开采效率。
最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资料处理方面也有了显著突破。
由于厚黄土层的存在,资料处理中常常会出现区域本底噪声、地震波能量散失、信噪比较差等情况,给资料解释带来很大的困难。
通过采取多种处理方法,如强化信号处理、地震图像增强、数据拟合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取和解释地下煤层反射特征信息,建立稳健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开展地质勘探与开采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
巨厚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
地 表地 形条件 复杂 : 区位于 陇 东黄土 高原 区 , 本
地形 为 塬 、 、 、 梁 峁 沟壑 地貌 景 观 , 对 高差 一般 2 0 相 2 m左 右 。地表 条 件 复杂 多 变 ( 1 , 厚 黄 土 覆 盖 图 )有
地震 波激发 、 收 困难 : 接 浅表 层 地震地 质条 件复 杂, 地形 起伏 大 , 主要 问题 是 激 发 和接 收条 件 差 、 干 扰严 重 、 地震 波 能量变 化 大 、 静校 正量 难 以求准 以及 基 准 面选取 等 困难 。特 别是 本 区有 23面 积处 于厚 /
业大学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
摘
要: 以陕 西关 中巨厚 黄 土塬 区三 维地 震勘探 实例 , 分析 了黄 土塬 区地 震勘探 存 在 的技 术难 点 ,
阐述 了工作 中采取 的技 术对 策 。通过 大量 野外试 验 , 确定 了合 适的数 据 采集 方 法 , 获得 了信噪 比较 高的原始 资料 。通过 资料 处理 及 解释 工作 , 获得 了丰 富的地质 成果 , 到 了预 期效 果 。 达 关键词: 巨厚黄 土塬 ; 冲沟 ; 维地 震勘探 三 中 图分类 号 :6 14 P 3 .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6 1— 4 X( 0 8 0 0 8 0 17 7 9 2 0 ) 2— 0 5— 3
黄陇侏 罗纪 煤 田承 担 了 4 4 k 的三 维 地 震 勘 探 , . m 该 项 目取得 了 良好 的地 质效 果 。
基本 无潜 水位 , 的沟 谷 中 有小 溪 流 。测 区 内有村 大 庄 、 果园、 苹 高压线 等 , 有许 多 比较 隐蔽 的地窑 。 还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摘要】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分析了地质特征,探讨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该区域的应用,介绍了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并通过勘探实例分析展示了技术的优势和问题。
结论部分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探讨了应用前景,并总结了本文的重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地震勘探在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效率和准确度,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地质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关键词】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地质特征、数据处理、勘探实例分析、技术优势、问题、技术展望、应用前景、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煤炭资源开采中,浅埋煤层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类型。
由于厚黄土层的覆盖影响,导致该地区的地质情况错综复杂,给煤层勘探带来了巨大困难。
于是,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质情况十分特殊,主要表现为地层构造复杂、地下水位高、地质构造活跃等。
这些地质特征导致传统的勘探方法难以获得准确的地质信息。
急需一种高效、准确的地震勘探技术来完成这一任务。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厚黄土层覆盖带来的困难,为浅埋煤层区域的勘探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种特殊地质情况下的煤层勘探,研究人员开始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2 研究意义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在这种地质环境下面临诸多困难。
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厚黄土覆盖浅埋煤层区域的地质条件特殊,地层结构复杂,传统的勘探方法难以有效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
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通过更加精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提高对地下构造的分辨率,从而更准确地勘探地下煤层资源。
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及对策
黄土塬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及对策摘要: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深入,但是黄土塬区因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时还受到了诸多限制,主要包括土质疏松、厚度落差大、干燥等,能够吸收或抵消地震波,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信号。
本文正是基于此,围绕黄土塬的实际情况对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难点进行详细阐述,并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旨在为相似地区的地震勘探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难点;对策由于黄土塬地区具有较强的地质特殊性,因此相比其他地区的地震勘探,其激发和成孔方式的选择都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另外黄土塬地区黄土的垂向速度落差大,因此会出现声波和面波的干扰,导致反射波受到影响[1]。
因此如何控制这些随机干扰和规则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就成为黄土塬区勘探的主要技术难点,同时在静校正参数和方法的选择上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关上述要点,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一黄土塬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1静校正技术难点山地黄土塬地区有大量的冲沟、梁、陡坎等,并且高低落差大,一些地区的凹地高程约为900m,而凸地的高程高达1200m,因此在野外勘探面临较大的难度,另外梁、沟、川等地貌相互交错导致机械难以移动。
同时受到地形复杂的影响,浅层地质条件的横向变化不稳定,如果仅仅依照一般的井深、低速带和高程进行静校正,那么对于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数据显然就有失准确性,不利于后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2井位选择和激发方式难点黄土时厚时薄是山地黄土塬地区的主要特征,而大量的基岩裸露在冲沟里,另外激发因素的横向变化不稳定,同时在坡前还有众多的砾石,在不同的激发层位中,地震波能量也会出现动态的变化,因此激发井位以及激发方式的选择就是关键所在[2]3干扰因素对信噪比的影响黄土塬地区的土质长期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其孔隙较大,并且结构松散,地震波在垂向速度上的变化不稳定,所以大量的地震波被吸收和消弱,同时面波、声波、次生干扰的大量存在导致反射波受到影响,对此在勘探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来尽可能的消除规则干扰和次生干扰,以提信号的高信噪比[3]二黄土塬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对策1合理选择激发井位在确定激发井位前必须要对工区进行全面的踏勘测量,选择土层较薄、高程较低的位置,保证激发井位的设置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 的地形地 貌 给地震施 工造 成很 大 的困难 , 机械化 施 工
难 以进行 , 各种设 备进 入 现 场均 需 手 抬 ; 规 地 震 电 缆 常
的道 距难 以适应 地形 的 频 繁变 化 , 成 经 常性 空 道 ; 造 成
黄 土疏 松 , 密度 低 , 与震 源 的耦 合 性 差 , 弹性 较 差 ,
社 ,0 2 20 .
[ ] 陈强 , 4 常锁亮 , 巨厚黄土地 区每天地震资料 采集关键技 等. 术口] 煤 田地质与勘探 ,0 0 3 () 5—4 . 2 1 ,84 :96 。
[] 程建远 , 忠, 黄土塬 区的三维地震 勘探技 术[]中 5 张广 等. J.
国煤 田地 质 ,0 4 1 () 4 -3 2 0 ,6 6 :04 .
速 度较低 。根据 炸药 震源爆 炸时对 围岩 破坏程 度不 同 , 形 成 的 3个 区 域 : 坏 带 、 性 形 变 区 和 弹性 形 变 区 。 破 塑
孔 困难且 设 备 单 一 , 力 投 人 大 , 率 低 ; 视 困难 , 人 效 通 GP S测 量 的盲点较 多 。
2 激发 条件试 验
界地 层 的吸收 品质 因素 在 1 1 右 , 7左 即在 黄 土层 的吸 收
量是 深层地 层 吸收量 的 10倍 , 就 是说 ,5 厚 的 黄 0 也 1m
土层 的 吸收 衰 减 量 相 当于 深 层 1 0 m 厚 的 地 层 衰 减 50 量 。因此 , 主要 的大地 衰减就 是 黄土层 的衰减 。其 机 制 是: 由于黄 土层 中含有 大 量 的气 体 和 不 饱 和水 分 , 颗 而
3  ̄ 5 m, 0 0 U含 量一般 8 O p 最 高为 1 . p m。规  ̄l p m, 6 5p
模 小 U 含量 低 , 矿 意 义 不 大 。 X、 号偏 高 场 , 找 Ⅷ 总体 呈 E 向展布 , 2 0 宽 4  ̄ 8 m, 含 量一 般 8 W 长 3 m, 0 0 U ~
质 量 的因素很 多 , 主要有 3条 : () 1仪器标 定质 量 的影 响 , 器 一 致性 差 异 大 小 的 仪
影响。
位 于测 区西段 , XⅥ 、 由 XⅦ 、 XⅧ号 3 偏高 场组 个 成 。 X Ⅵ、 Ⅶ 号 偏 高 场 呈 S 向展 布 , 2 0 宽 X N 长 3 m,
而 由于黄 土抵抗 能 力差 , 塑性 较 强 , 到 外 界 瞬 间 巨 可 受 大 冲击 时 , 易发生永 久性 变 。爆 炸 的大部分 能量 消耗 极
地震 勘探 中激发 因素是 最关 键 的因素 , 以针 对 黄 所 土塬 区的特殊 的表层 条 件要 认 真 进 行 激发 因素 的 选 择 和分 析 。
由于 黄 土 塬 经 过 长 期 的 风 化 、 蚀 、 刷 、 割作 侵 冲 切
进行 探讨 。研究 结果 对类 似 的黄 土塬 地 区 三维 地 震 勘 探试 验具 有一定 的借 鉴意义 。
1 黄土塬 区地 震资料 采集特 点及 难点 1 1 激 发条件 差 .
用 , 成 了密集 的树权 状 水 系 和形 态 各 异 的塬 、 、 、 形 粱 峁 坡、 沟等 复杂地貌 , 形 起伏 较 大 ( 达 到 数 百 米 ) 地 可 。复
性。
检波器接收, 可提高信噪 比, 取得相对较好的第一手资 料 。而通过 优 化 观 测 系 统 , 提 高 目的层 段 的 覆 盖 次 可 数; 通过 适 当加大 接 收排 列 , 加有 效 反 射 波 的接 收 窗 增 口, 改善 剖面 品质具有 良好 的效果 。 对
图 6 塬 上直测线试验 的初叠剖面
通过 黄土 塬 区 三 维 地 震 勘 探 试 验 工 作 , 其 是 激 尤 发、 接收 参数 的选 取 。实 例 证 明 , 明黄 土塬 区采 用 深 说 ( 上接第 17页) 0 -
探索 , 大远景 范 围。 扩
4 小结
人 经深 部钻孔 揭露 见有 工 业 矿 化 。此 片具 有较 好 的找 矿 潜力 , 应进一 步调 研 , 中 突破 口, 大探 索 力 度 , 选 加 扩
第 一 作者 简 介 : 子 华 (9 5 )男 ( 郭 1 8一 . 汉旅 ) [西 吕梁 人 , 原 理 工大 学 矿 业 : 程 学 院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方 向 : 维 地 震 勘 探 。 ,1 I J 太 亡 研 三
10 1
西部探 矿工 程
21 0 2年第 8期
3 桂 林理 工大 学地球 科 学学院 , 西 桂林 5 1 0 ) . 广 4 0 4 摘 要: 巨厚黄 土塬 区地震勘探 历 来是地 震勘探 的难点 。充分 、 系统 的试验 是解 决黄 土塬 区野 外数 据 采 集 问题 的重要 前提 和保证 。结 合 实例 , 巨厚 黄 土塬 区三 维地 震 试 验 方 法进 行 了探 讨 , 出 了深 对 提 井、 小药量 、 多井组合 激发 , 频或数 字化 检 波 器接 收 , 低 以提 高信 噪 比; 大接 收排 列 、 高覆 盖 次数 , 加 提 以改善剖 面品 质 。为 巨厚黄 土塬 区开展 地震勘 探提 供 了一定 的借 鉴 。
1 2 吸收 衰减严 重 .
黄土疏 松干燥 , 异压实 作用 差 , 隙度 大 ( 般 为 差 孔 一 3 ~ 5 )对 地 震 波 的 吸 收 衰减 作 用 强烈 , 致 激 O O , 导
发 、 收条件 差 。根据 经验公式 , 层 吸收 品质 Q 与纵 接 地
波速 度 的关 系为 ( 单 位为 k sQ≈ 1 , m/) 4 由此 得 出黄土层 的 吸收 品质最 高 在 1 右 , 在 下 部 中 生 5左 而
18 0
西部 探矿工 程
21 02年第 8 期
巨厚 黄 土 塬 地 区 三 维 地 震 勘 探 试 验 方 法 探 讨
郭子华 , 伟 李新程。 田 ,
(. 1太原理 工大 学矿 业学院 , 山西 太原 00 2 ;2 山西 山地 物探 技术 公 司, 30 4 . 山西 晋 中 00 0 ; 3 60
关研 究 , 至今仍 未取 得突破 性成果 。在 对黄 土塬 区资 但 料采 集技术 的特 点分 析的基础 上 , 合 山西某 黄土塬 区 结
地震 试验 资料 , 巨厚 黄土塬 区三 维地震 勘探试 验方 法 对
粒 间液体 和气体 的挤压 、 涌作用 , 喷 使能 量消 耗 。 1 3 地震 施工 条件差 .
1 p m, p 最高 7 p m。 1 0p 偏 高场 由东 西 向 F 层 间硅 化破 碎 带 和 NwW 向 的 F。 中基性岩 脉控制 。经 浅部手 掘坑道 和 2 个钻 孔揭 露 , 制 了一个工 业矿体 。该 片东西 两侧钻 孔 中均见 到 控 了工业 矿化 , 含矿 岩性 和成 矿 构 造 都有 利 , 待 进 一步 有
() 2 仪器稳 定性 的影 响 ; 括统 计 降 落 、 包 自激 放 电 、 温度 变化 、 晴雨天 的变化 等 。
() 网布设精 度 的影 响 , 3测 测线 上测点定 位 的影 响 , ( 如辐 射角 、 浮土 、 露头 ) 。 综 上所 述 , D便 携式 多道能 谱仪 测量 数据 可 靠 , AR 质量 可信 , 可提供 一定 的找矿依 据 。
大 找矿 前景 。 3 3 4 I级 远景 片 .. l l
在偏 高场 圈定后 , 但 进 行测 线 检 查 , 不 同时 对各 个 偏 高场进 行实地 勘查 评价 , 发现 Ⅲ号偏 高场 为斜井 矿 渣 洪 水 冲积形成 , 给予 否定 评 价 , 有 些线 段 的增 高 点 为 对 仪 器 自激 放 电引起 , 给予删 除处理 。影响伽 马能谱 测 量
2 1 激 发 因素 分析 .
在破 坏带 和塑性 形 变 区 。使 表 层 中各 种 干 扰 波 的能 量 增强 出现 了诸 如面波 、 波 轰 鸣等 干 扰 波 , 激 发有 效 声 而
波 的能量 减小 , 资料信 噪 比低 。
* 收 稿 日期 :0 卜1—4 修 回 日期 :0 11一9 2 1 21 2 l—2l
关键 词 : 黄土塬 ; 地震勘 探 ; 试验 ; 激发 ; 收 接
中图分类 号 : 6 1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4 7 6 2 1 ) 8 1 8 3 P 3 A 1 0 —5 1 ( 0 2 O —0 O —0
我 国中西部 黄土 塬地 区的煤 炭 资 源 占全 国煤 炭 资 源总 量 的一 半 , 是 由于这些 地 区所 特有 的复杂 地表 地 但 貌条 件 以及 经 济 发展 滞 后 、 技术 开 发 投 人 不 足 等 原 新 因, 勘探程 度不 足 。黄 土塬 区 经长 期 风 化 、 浸蚀 、 冲刷 、 切割 , 形成 了密 集 的树 枝状 水 系 和形 态 各 异 的塬 、 、 梁 峁 、 、 等复杂 地貌 。黄土塬 厚度 的剧 烈变化 、 坡 沟 地形 的
图 5 不 同检波器接收对 比
. H 全频数 字化检波器 ( 、0 z 串 2 18 z 2 左)1H 6 并检波器 ( ] 右)
参考文献 :
[] 吕公河 , 1 张庆淮 , 黄土塬 地 区地震勘探 采集技术 []石 等. J.
为保证煤层 同时兼顾新生界底界面的合理成像 , 通 过实 验论 证 , 定 了观 测 系统 设计 的原则 : 确 大于 3 次覆 2 盖 , 倾 方 向激 发 , 下 大偏 移 距接 收 。确 定 了野 外 数 据采 集中的观测系统 , 线 8 8 炮规则线束状观测系统 , 不对 称下倾 方 向激发 ,1 52道 (4道 ×8线 ) 收 , 元 大 小 6 接 面 lmX5 覆盖 次数 3 。 O m, 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