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量规
光滑极限量规练习题答案.doc

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光滑量规止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2.通规公差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纟fl成。
()3.检验孔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通规,检验轴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止规。
()4.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线的专用量具,但不能确定工件的实际尺寸。
()5.光滑极限量规不能确定工件的实际尺寸。
()6.当通规和止规都能通过被测零件,该零件即是合格品。
()7.止规和通规都需规定磨损公差。
()8.通规、止规都制造成全形塞规,容易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二.单项选择题1.光滑极限量规是检验孔、轴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之间的关系采用_____的零件。
A、独立原则B、相关原则C、最大实体原则D、包容原则2.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设计尺寸应为工件的_____ oA、最大极限尺寸B、最小极限尺寸C、最大实体尺寸D、最小实体尺寸3.光滑极限量规止规的设计尺寸应为工件的_____ oA、最人极限尺寸B、最小极限尺寸C、最人实体尺寸D、最小实体尺寸4.为了延长量规的使用寿命,国标除规定量规的制造公差外,对_____ 还规定了磨损公差。
A、工作量规B、验收量量规C、校对量规D、止规E、通规5.极限量规的通规是用來控制工件的 ____ 。
A、最大极限尺寸E、最小极限尺寸C、最大实体尺寸D、最小实体尺寸E、作用尺寸F、实效尺寸G、实际尺寸6.极限量规的止规是用來控制工件的 ____ 。
A、蝕大极限尺寸B、最小极限尺寸C、实际尺寸D、作用尺寸E、最大实体尺寸F、最小实体尺寸G、实效尺寸7.用符合光滑极限量规标准的量规检验工件时,如有争议,使用的通规尺寸应更接近 ____ 。
A、工件蝕大极限尺寸B、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C、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D、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8.用符合光滑极限量规标准的量规检验工件时,如有争议,使用的止规尺寸应接近 ____ OA、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B、工件的最人极限尺寸C、工件的最人实体尺寸D、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9.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通规的测量面应设计成_____ 。
6量规

工件检测方法及测量误差
1通用测量器具检验 2极限量规检验
测量误差
1误收:超过极限尺寸的工件误认为合格而接受 2误废:未超过极限尺寸的工件误认为不合格而废除 3生产公差:合格工件可能的最小公差 4保证公差:合格工件可能的最大公差
图6-1
6-1通用测量器具测量
一验收极限: 检验工件尺寸时工件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 1确定验收极限方案 1): 内缩方案 安全裕度:测量中总的不确定度(误差界限)
A=0.0039, u1=0.0035。 ③选择测量器具。按工件基本尺寸50mm,从表6—3查
知,分度值为0.005mm的比较仪不确定度u1为0.0030mm,小于 允许值0.0035mm,可满足使用要求。
④计算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dmax-A=(50-0.025-0.0039)mm=49.9711mm 下验收极限=dmin+A=(50-0.064+0.0039)mm=49.9399mm
(二)校对量规公差
轴
校对量规:校通-通(TT):检验轴用量规通规的校对量规 校止-通(ZT)检验轴用量规止规的校对量规
TT ZT在工作量规合格时通过,TS 在量规合格时不通过 校通-损(TS)检验轴用量规通规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
公差带:尺寸公差带完全位于校对量规的制造公差和磨损极限内 校对量规尺寸公差TP=T/2(被校对量规)
不确定度:用以表征测量过程中各项误差综 合影响沿测量结果分散程度的误差界限
6-1通用测量器具测量
1): 内缩方案 安全裕度:测量中总的不确定度(误差界限) 孔 上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安全裕度(A) 下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安全裕度(A)
轴
上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安全裕度(A) 下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安全裕度(A)
6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3、同时检验与分别检验 同时检验:用位置量规的测量部位检验被测关联要素的同时,定 位部位既用于模拟基准,又用于检验基准实际要素。 分别检验:实际基准要素的尺寸先由其它量规检验,其定位部位 仅用于模拟基准,位置量规只检验关联被测要素,这种检验称之 为分别检验。
4、综合公差Tt
定义: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本身的位 置公差或形状公差t与尺寸公差T之和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一节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第二节 位置量规简介
Back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一节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一、极限尺寸判断原则
1、孔或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体 外作用尺寸应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对于轴,则应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 2、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实 际尺寸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对于轴,其实际尺寸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二、位置量规测量部位的设计 1、形状和基本尺寸的确定
2、公差带的设置
三、位置量规定位部位的设计 1、形状和基本尺寸的确定 2、公差带的设置 (1)同时检验时定位部位公差带的设置
(2)分别检验时定位部位公差带的设置
第六章 量规设计基础
四、位置量规导向部位的设计 五、位置量规的主要技术要求 (1)量规工作部位的位置公差tP、t'P (2)量规的工作部位为中心要素时,其轮廓的形状公差 与尺寸公差遵守包容要求。 (3)工作部位的位置公差一般遵守独立原则 (4)定位部位形状为平面时,其平面度按4~7级 (5)未注形位公差按K级选取 (6)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7)位置量规在外观、材料上的要求与光滑极限量规基 本一致。
公差v第六章 光滑极限量规

表6-2 量规测量表面粗糙度(摘自GB,/T 1957—2006)
图6-3 量规的形式及其应用
二、量规极限偏差的计算 例6-1 计算中25H8/f7孔、轴用工作量规的极限偏差。
三、量规其他技术要求
1)工作量规的几何误差应在量规的尺寸公差带内; 2)几何公差为尺寸公差的50%,当量规尺寸公差小于0. 002mm时,由于制和测量 都比较困难,几何公差都规定选为0. 001mm。
量规设计时,以被检零件的极限尺寸作为量规的公称尺寸。
验收极限是判断所检验工件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
图6-2所示为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图 标准规定公差带以不超越工件极限尺寸为 原则。 1) 通规的公差带 对称于Z1值(称为通端的 位置要素),其允许磨损量以工件的最大 实体尺寸为极限; 2)止规的制造公差带 是从工件的最小实体 尺寸算起,分布在尺寸公差带之內
图6-2 量规公差带图一
第三节 量规设计
一、量规设计原则及其结构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应符合极限尺寸判 断原则(泰勒原则),即孔或轴的尺寸不允许 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并且在任何位置上的实际 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根据这一原则, 1)通规应设计成全形的。即其测量面应具有与 被测孔或轴相应的完整表面,其尺寸应等于被 测孔或轴的最大实体尺寸,其长度应与被测孔 或轴的配合长度一致;
工作量规尺寸公差T1和通规公差带位置要素 Z1,是综合考虑了量规的制造工艺水平和一 定的使用寿命,按工件的公称尺寸、标准公差 等级给出的,具体数值见表6-1 。
第六章-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T: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
Z—工作量规通规制造公差的中心线到工件最大实体尺寸之间的距离(位置要素);
Tp—校对量规制造公差
三、量规公差带
MMS
TS
4、轴用工作量规需用校对规检验
f7 LMS
TP TT ZT
ZT:控制止规不要做小了, 能通为准。 TT:控制通规不要做小了, 能通为准。 TS:防止通规超过磨损极限。
则提高。
+33
误 +36 收
工件的形状误差会引起误收,其误 收率随着验收极限的内缩而降低。
+30 误 H8 废
当测量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而工件
尺寸分别遵循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和
+ 0
均匀分布时,误判概率见表5-5、表
-
5-6和表5-7。
+3
误 收 -3
例:
被检工件φ50h8E,已知CP=0.67,尺寸遵循正态分布, 试选择计量器具,确定验收极限,并分析误判概率。
公差带位置:Z 见表5-8
Z
MMS -20
T TS
3、通规需要考虑磨损问题:
磨损极限尺寸为MMS。
f7
TP TT
止规的公差带从LMS起内缩。 -41
ZT
工作量规制 造公差带
工作量规通规 磨损公差带
LMS
校对量规制 造公差带
T: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
Z—工作量规通规制造公差的中心线到工件最大实体尺寸之间的距离(位置要素);
当采用内缩方案时,由于安全裕度A值是一定的,因此,选 用不同档的值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内缩量亦不同:
选用Ⅰ档时,A=u(测量不确定度100%内缩); 选用Ⅱ档时,A=3/5u (60%内缩); 选用Ⅲ档时, A=2/5u (40%内缩)。
第六章-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A)
=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A) =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A)
优点:减少或防止误收; 缺点:误废会略有增加。
(2)不内缩方式
验收极限:等于规定的最大实体极限(MML)和 最小实体极限(LML),即安全裕度值等于零。
用于轴径检验的光滑极限量规称为环规(或卡规)。 也分通规和止规。
通规按被检轴最大极限尺寸制造,止规按被检轴最小 极限尺寸制造。使用时,通规如通过被检轴,则表明轴径 小于最大极限尺寸;止规如通不过被检轴,则表明轴径大 于最小极限尺寸。这样的检验结果表明轴径在规定的极限 尺寸范围内,是合格的。反之,轴径不合格。
按不确定度允许值U选择通用计量器具
测量不确定度 U
u1 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
测量温度
u2-
工件形位公差
的影响不确定度
测量力引起压缩变形
u2 约为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 u1 的一半,即
u2 0.5u1
所以 U u12节 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一.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是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工件合格与 否的尺寸界限
GB/T 3177-1997《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对用普通计量器具检测工件尺寸规定了两种验 收极限:
(1)内缩方式
(2)不内缩方式
(1)内缩方式 验收极限:从规定的最大实体极限(MML)和最小 实体极限(LML)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动一个安 全裕度(A) ( A=T/10 ,T 为工件公差)
图 6-3 实际尺寸服从偏态分布的 验收极限
(3)当工件的实际尺寸服从偏态分布时(如①手控加工,② 刀具磨损时,为了避免出现不可修复的废品,轴尺寸多 偏大,孔尺寸多偏小),可只对尺寸偏向的一侧选用内 缩方式,另一侧不内缩,如图6-3。
光滑工件的检测及其标准

规范区是指工件或测量设备的特性在规范限之间(含规范限)内的一切 变动值。 对工件来说,规范限指工件特性的公差限,即上规范限(USL)、下规范 限(LSL)。对尺寸要素来说,就是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往往在标 准或图纸中加以规定。
§1 光滑工件尺寸的通用计量器具检测
3. 合格区 合格区是指被扩展不确定度(U)缩小的规范区。 由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存在,影响了合格的判断,因此,合格区比规范区 要小。
量规检验尺寸的特征是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尺寸范围内, 以确定零件是否合格,它不能测出零件的实际尺寸。
无论采用通用测量器具,或是使用极限量规对工件进行检测,都有 测量误差存在。
§1 光滑工件尺寸的通用计量器具检测
一 基本概念及术语
1. 合格
合格是指满足要求。在有些场合,合格也称为符合。 对同一个检验对象,由于需要满足的要求不同,得出的检验结论也可能 不同。
设计阶段
检验阶段
§1 光滑工件尺寸的通用计量器具检测
1.按规范检验合格的判定准则 当测量结构的完整表述在工件特性的公差区域或测量设备特性的最大允 许误差之内 ,工件或测量设备按规范检验合格,应被接收。
LSL<y-U 且 y+U<USL
§1 光滑工件尺寸的通用计量器具检测
2.按规范检验不合格的判定准则 如果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在工件特性的公差区之外或在测量设备特性的 最大允许误差之外,此时,按规范检验不合格,工件或测量设备应被拒 收。
§1 光滑工件尺寸的通用计量器具检测
考虑测量误差的影响 因误收而扩大的公差称为保证公
差(21μm) 而因误废缩小的公差称为生产公 差(5μm)。
误收会影响产品质量,误废会造 成经济损失,为防止误收并控制误废率,更 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必须正 确地确定验收极限和选择计量器具。
第六章 孔、轴检测与量规设计基础

§1 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
§2 光滑极限量规 §3 功能量规
重点:
验收极限的确定;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计算
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
难点: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计算
GB/T 3177-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B/T 1957-2006《光滑极限量规 技术要求》 GB/T 8069-1998《功能量规》
规
规
孔
轴
适用场所不同
工 验校 作 收对 量 量量 规 规规
生
检
计
产
验
量
车
部
部
间
门
门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泰勒原则
设计光滑极限量规时,应遵守泰勒原则(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规定。
Dfe dfe
图7-7 孔、轴体外作用尺寸 Dfe、 dfe与实际尺寸 Da、 da
1—实际被测孔;2—最大的外接理想轴
(2)不内缩方式验收极限
不内缩方式的验收极限是以图样上规定的
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分别作为上、下 验收极限,即取安全裕度为零(A=0), 因此
KS
L; max
Ki Lmin
图7-2 工件尺寸公差带及验收极限
y
2、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
① 对于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和标准公差等 级高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双向内缩方式 确定。
轴用量规——环规或卡规
孔用量规——塞规
光滑极限量规有通规和止规,应成对使用。
常见量规的结构形式
◆量规按用途分类:
(1)工作量规——指在零件制造过程中操作者所使用的量 规。 分为通规“T”和止规“Z”。
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光滑

③ 校对量规: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 校对量规: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 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
�
第二节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一,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和分类
特点:无刻度,成对使用,专用性; 特点:无刻度,成对使用,专用性; 作用: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遵守包容原则的孔, 作用: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遵守包容原则的孔,轴 检验;通规模拟最大实体边界; 检验;通规模拟最大实体边界;止规体现最小实体 尺寸. 尺寸. 分类: 分类:
二,测量器具的选择
测量极限误差是产生"误收" 误废"的原因. 测量极限误差是产生"误收","误废"的原因. 测量极限误差(测量不确定度) 包括测量器具的 测量极限误差(测量不确定度)U包括测量器具的 不确定度u1 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u u1和 不确定度u1和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u2. 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 是产生"误收" 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1是产生"误收","误废 的主要因素.故依据u 选择计量器具非常重要. "的主要因素.故依据u1选择计量器具非常重要. 通用测量器具测量工件,参照国标GB/T3177 GB/T3177通用测量器具测量工件,参照国标GB/T31771997.标准适用于车间用计量器具, 1997.标准适用于车间用计量器具,主要用以检测 IT6~IT18的工件尺寸 的工件尺寸. IT6~IT18的工件尺寸.
3. 尺寸验收极限
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

环规示意图
光滑极限量规
无论是塞规还是环规,如果
“通规”通不过被测工件,或 者“止规”通过了被测工件, 即可确定工件不合格。
光滑的塞规和环规叫做光滑极
限量规。
光滑极限量规分类
根据量规不同用途,分为工作量规、
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三类。 工作量规——工人在制造过程中,用 于检验工件的的量规,其“通规”的 代号为“T”,“止规”的代号为“Z” 验收量规——检验部门和用户代表验 收产品时使用的量规。
5.4.3 量规的技术要求
量规测量面的材料,用淬硬钢(合金
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渗碳钢)和硬 质合金等材料制造。也可以在测量面 上镀铬等耐磨材料。 量规表面硬度为HRC58~65
量规表面粗糙度,一般不低于光滑极
限量规国标推荐的值(表5-3)
作 业
P206
1 (尺规作图) ,2
光滑极限量规验收
光滑极限量规国标没有规定验收量规标准,制造 厂检验工件,生产工人应该使用新的或磨损较少 的工作量规“通规”;检验部门应使用与生产工 人相同型号且已磨损较多的工作量规“通规”;
用户代表在用量规检验工件时,通规应接近工件 最大实体尺寸,止规应接近工件最小实体尺寸。 按照以上规定的量规检验工件时,如果判断有争 议,应使用下述尺寸量规来仲裁:通规应等于或 接近于工件最大实体尺寸;止规应等于或接近工 件最小实体尺寸。
泰勒原则——指孔的作用尺寸应大
于或等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并在 任何位置上孔的最大实际尺寸应小 于或等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 作用尺寸应小于或等于轴的最大极 限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轴的最小 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轴的最小极 限尺寸。
泰勒原则
第六章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量规公差带
量规是一种精密的检验工具,其制造精度要求 量规是一种精密的检验工具, 比被检验工件更高, 比被检验工件更高,但制造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误 因此对量规也必须规定制造误差。 差,因此对量规也必须规定制造误差。 通规要有适当的磨损储量,止规不需要。 通规要有适当的磨损储量,止规不需要。校对 量规也不需要。 量规也不需要。 一、工作量规的公差带 国家标准GB1957 1981规定量规的公差带不得 GB1957国家标准GB1957-1981规定量规的公差带不得 超越工件的公差带,有利于防止误收, 超越工件的公差带,有利于防止误收,保证产品质 量与互换性。工作量规的公差带如图6 所示。 量与互换性。工作量规的公差带如图6-2所示。国 标规定的T值和Z值如表6-2所示。 标规定的T值和Z值如表6 所示。
Tolerance Techniques
第六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概述
检验工件尺寸时可以使用通用测量器具,也可以使用极 限量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检验,都有测量误差存 在。 可见测量误差的存在将在实际上改变工件规定的公差带, 使之缩小或扩大。
第一节 用通用测量器具测量
一、验收极限
是检验工件时判断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
按国家标准《光滑工件的检测》原则:所用验收方法 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极限之内的工件。 验收方案的选择: 在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和生产车间使用的分度值不 小于0.0005mm的比较仪等测量器具,检验图样上 注出的基本尺寸至500mm、公差值在6~18级的有 配合要求的光滑工件尺寸时,按方案1)即内缩方 案确定验收极限。对非配合和一般公差的尺寸,按 方案2)确定验收极限。 安全裕度的确定 一般为工件公差的1/10。
3、校通-损(TS) 校通TS) 应用:检验使用中的轴用通规是否磨损 应用:检验使用中的轴用通规是否磨损 作用: 作用:防止通规在使用中超过磨损极限尺寸 公差带: 公差带:是从通规的磨损极限起向轴用通规公差 带内分布。 带内分布。 由于校对量规精度高,制造困难, 由于校对量规精度高,制造困难,因此在实际 生产中逐步用量块或计量仪器代替校验量规。 生产中逐步用量块或计量仪器代替校验量规。
第六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第六章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检测光滑工件尺寸时,可使用通用测量器具,也可使用极限量规。
通用测量器具能测出工件实际尺寸的具体数值,能够料产品质量情况,有利于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
用量规检验的特点是无法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确切的数值,但能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用这种方法检验,迅速方便,并且能保持工件在生产中的互换性,因而在生产中特别是大批量生产中,量规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采用通用测量工具,还是使用极限量规对工件进行检测,都有测量误差存在,其影响如图6-1所示。
由于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当真实尺寸位于极限尺寸附近时,按测的尺寸验收工件就有可能把实际尺寸超过极限尺寸范围的工件误认为合格而被接受(误收);也有可能把实际尺寸在极限尺寸范围内的工件误认为不合格而被废除(误废)。
可见,测量误差的存在将在实际上改变工件规定的公差带,是指缩小或被扩大。
考虑到测量误差的影响,合格工件可能的最小公差叫生产公差,而合格工件可能的最大公差叫保证公差。
生产公差应能满足加工的经济要求,而保证公差应能满足设计规定的使用要求。
显然,单从各自观点来说,生产公差越大越好,而保证公差越小越好,二者存有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规定验收极限和允许的测量的误差(包括量规的极限偏差)。
第一节用通用两期器具测量一、验收极限验收极限是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和各与否的尺寸界限。
确定工件尺寸的验收极限,有以下两种方案。
1)验收极限是从工件规定的最大实体极限(MML)和最小实体极限(LML)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来确定,简称内缩方案,如图6-2所示。
孔尺寸的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A)下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A)轴尺寸的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A)下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A)2)验收极限分别等于规定的最大实体极限()和最小实体极限(),即()值等于零。
第6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2、按用途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 工作量规:为制造工件的过程中操作者所使用的量规。一般通规是新制 的或磨损较少的量规。工作量规的通规用代号“T”来表示,止规用代 号“Z”来表示。 验收量规:为检验部门和用户代表在验收产品时所用的量规。一般,检 验人员用的通规为磨损较大但未超过磨损极限的旧工作量规;用户代表 用的是接近磨损极限尺寸的通规,这样由生产工人自检合格的产品,检 验部门验收时也一定合格。 校对量规:为校对工作量规和验收量规的量规,它检查轴用工作量规和 验收量规在制造时是否符合制造公差,在使用中是否已达到磨损极限所 用的量规。标准只对轴用量规规定了校对量规,因为孔用量规(塞规)便 于用精密量仪测量,故未规定校对量规。
小实体尺寸分别向公差带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安全裕度A
值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因素。
孔尺寸的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最小实体尺寸-安全裕度(A) 下验收极限=最大实体尺寸+安全裕度(A)
轴尺寸的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最大实体尺寸-安全裕度(A) 下验收极限=最小实体尺寸+安全裕度(A)
符合泰勒原则的光滑极限量规应达到如下要求: (1)通规:用来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它的测量面应具有与孔或轴相对 应的完整表面,称为全形量规,其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且其 长度应等于被测工件的配合长度。 (2)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它的测量面应为两点状的,称为 不全形量规,两点间的尺寸应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
2.测量中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用以表征测量过程中各项误差综合影响而使测 量结果分散的误差范围,它反映了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 被测量不能肯定的程度,以U表示。U是由测量器具的不确定 度(μ1)和由温度、压陷效应及工件形状误差等因素引起的不 确定度(μ2 )二者组合成的。= U µ12 + µ22 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μ1是产生“误收”与“误废”的主 要原因。 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U1
量规设计基础PPT学习教案

6.3 工作量规设计
1)根据被检工件的尺寸大小和结构特点等因素选择量规的结构形式。 2)根据被检工件的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查出量规的位置要素Z和制 造公差T,画出量规公差带图,计算量规工作尺寸的上、下偏差。 3)查出量规的结构尺寸,画量规工作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例6-1 试设计检验ϕ30H8(+0.033)○E和ϕ30f7(-0.020)○E的工作量规。 解:1)确定量规形式。参考图6-3、图6-4,选择检验孔用锥柄圆柱双 头塞规;轴用单头双极限圆形片卡规。 2)查表6-1确定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T和位置要素Z。
6.2 量规设计原理
6.2.1 泰勒原则 量规的设计应符合泰勒原则(极限尺寸判断原则)。 (1)量规的基本尺寸 通规的基本尺寸应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 (DM或dM);止规的基本尺寸应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DL或dL)。 (2)量规的形状要求 通规用来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它的测量面 应是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完整表面,且测量长度等于配合长度, 因此,通规通常制成全形量规。 6.2.2 工作量规公差带
6.2 量规设计原理
图6-3 几种常用的轴用量规的结构形式 a)环规(1~100) b)双头卡规(3~10) c)单头双极限卡规(1~80)
第8页/共16页
6.2 量规设计原理
图6-4 几种常用的孔用量规的结构形式 a)锥柄圆柱塞规(1~50mm) b)单头非全形塞规(80~180mm)
c)片形塞规(18~315mm) d)球端杆规(315~500mm)
第11页/共16页
6.3 工作量规设计
3)计算量规极限偏差。
图6-5 量规公差带图
第12页/共16页
① 塞规通端 ② 塞规止端 ③ 止规通端 ④ 卡规止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尺寸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是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合格与否的尺寸界线。 确定工件尺寸的验收极限,有下列两种方案: 1)内缩方案,如图6-3所示 按此方案,使误收率 ↓,保证产品质量, 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安全裕度(A) 但误废率↑,但与总 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安全裕度(A) 产量相比是少量。
二、测量工具的选择
安全裕度A相当于测量中总的不确定度。它由测量器具的 不确定度( )和测量方法不确定度( )两部分组成。
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 U1’ ≤U1 各种仪器U1’见表6-2~6-4所示。 1)选择时,应使选用的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1’小于公 差等级要求的 不确定度,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Ⅰ档。 2)若无精度高的仪器,或现场现场器具大于 ,可采用比 较法测量。0.4u1’≤u1,当使用形状与工件形状相同的标准器进 行比较测量时,u1’降为原来的40%。 3)0.6u1’≤u1,当使用形状与工件形状不相同的标准器进行比 较测量时,u1’降为原来的60%。
测量误差对工件的影响如右图。 在两个极限尺寸左右可能出现 “误收” 或 “误废”
实际不合格当作合格称“误收” 实际合格当作不合格称“误废”
由于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存在“误收”和 “误废”,使公差带缩小或扩大。 生产公差:合格工件可能的最小公差。 保证公差:合格工件可能的最大公差。 工件验收原则:国家标准规定的工件验收原则是所用 验收方法原则上是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极限之内的 工件,即只允许有误废而不允许有误收。
2.安全裕度
(裕度是一个量的概念)
国家标准规定光滑 工件尺寸验收方法 有如下两种: 1、A=1/10Ts(Th)
2、A=0
图6-2 安全裕度与验收极限
1)验收极限是从规定的最大实体极限(MML)和最小实体极 限 (LML)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动的一个安全裕度(A) 来确定如图6-2所示。 A值的确定,必须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A 值较大时,则可选用较低精度的测量器具进行检验,但减 少了生产公差,因而加工经济性差;A值较小时,要用较 精密的测量器具,加工经济性好,但测量仪器费用高,结 果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A值应按被检验工件的公差大 小来确定,一般为工件公差的1/10,国标规定的A值如书 P133中的表6-1所示。 2)验收极限等于规定的最大实体极限(MML)和最小实体极 限 (LML),即A值等于零。
图6-10
量规的图样标注
The End
阶段复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采用基孔制配合,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 ~____ 时形成间隙配合。 2、公差带的大小由_______决定,公差带的位置由_________ 决定。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值为0.013mm,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mm,上偏差为_____mm。 4、在任意方向上,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带形状是___,公差值前要加 __ 符号。 5、R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它是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的评定参数。 6、测量的四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测量会产生三种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写y,不正确写N)
1、 有相对运动的轴孔配合应选择间隙配合。( ) 2、Φ30H8/t8与Φ30T8/h8配合性质相同。( )
3、同一被测要素既有形状公差要求,又有位置公差要求。形状公差应大 于位置公差。( ) 4、被测要素采用独立原则时,只要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有一项超差,该 要素就不合格。( ) 5、某轴图样规定的轴线与两端顶尖孔形成的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5mm,在偏摆检测仪上以轴的两端顶尖孔为基准测得轴的圆跳动误差 是0.06mm。判定该轴同轴度不合格。( ) 6、选择配合时应优先选用基轴制。( )
图6-7
孔用工作量规公差带
图6-8
轴用工作量规及其校对量规公差带图
国标规定的工作量规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应在工作量规 制造公差范围内。形状公差为量规尺类尺寸,可用精密的通 用量仪测量;但轴用量规(卡规)测量比较困难,对其规 定了校对量规。
校对量规的尺寸公差带完全位于被校对量规的制造公 差和磨损极限内。 校对量规的尺寸公差Tp=T/2,形状误差应控制在其尺 寸公差范围内。
图6-3
验收极限
内缩方案验收极限比较严格,其适用范围: 1、符合包容要求、公差等级高的尺寸; 2、偏态分布的尺寸,其“尺寸偏向边”的验收极限; 3、符合包容要求的尺寸,Cp ≥ 1 时,其最大实体极限。 工艺能力指数Cp--工件公差值与加工设备工艺能力之比) 2)不内缩方案 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 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 适用范围: Cp ≥1时; 1、符合包容要求,其最小实体极限一边的验收极限; 2、非配合尺寸和一般尺寸; 3、偏态分布的尺寸,其“尺寸非偏向边” 。 也可以单边内缩(一边内缩,一边不内宿)。
通规:控制工件最大实体尺寸,使用时能通过即合格。 止规:控制工件最小实体尺寸,使用时不能通过即合格。
按量规用途可分为: 1)工作量规 工人在加工工件时用来检验工件的量规; 2)验收量规 检验部门或用户代表验收产品时所用的量规; 3)校对量规 用以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 校对量规分为: 校通—通TT:检验轴用量规通规的校对量规; 校止—通ZT: 检验轴用量规止规的校对量规; 校通—损TS: 检验轴用量规通规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
三、光滑工件尺寸检验示例
例:6-1 被测工件为 E ,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相 应的测量器具。 解:1)确定极限偏差 查表3-2、3-5确定工件 的极限偏差为 2)确定验收极限 E 采用包容要求 ,因此,验收极限应按内缩 方式确定,从表6-1中查得 安全裕度A=0.0039mm,其上、 下验收极限为:
第六章 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光滑 极限量规设计
1
光滑工件尺寸检验
2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主要内容和要求 难点
光滑工件验收原则、安全裕度及尺寸极限偏差的概
念 测量器具的选择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重点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测量器具的选择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6.1 光滑工件尺寸检验
一、工件验收原则、安全裕度与尺寸验收极限 1.工件验收原则
图6-9 量规公差带图
E 孔、轴及其所有工作量规、校对量 3)画出 规的公差带图,并标出所有的极限偏差值,如图6-9所示。
4)以工件的基本尺寸为零线,写出所有工作量规、校对 量规的极限尺寸,并转换成标注尺寸。
的通规:
的止规:
的通规:
的止规:
的校对规:
5)绘制工作量规的工作图并标注几何精度等方面的技术要 求,如图6-10所示。
a)针式双头塞规
图6-5 常用塞规的结构 b)锥柄测头塞规 c)球端杆形塞规
d)套式塞规
图6-6 常用卡规结构 a)片形双头卡规 b)片形单头卡规 c)组合卡规 d)可调整卡规 e)圆形单头卡规 f)铸造镶钳口单头卡规
三、光滑极限量规的公差 1.工作量规的公差
国标GB/T1957-1981规定量规公差带不得超越工件公差 带,孔用和轴用公差带分别如图6-7和6-8所示。T为量规尺 寸公差(制造公差),Z为位置要素(磨损储量)。
图6-4
工件公差带及验收极限
E 轴的尺寸公差及验收极限如图6-4所示。
3)选择计量器具 由表6-1按优先选用Ⅰ档的计量器具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的原则,确定u1=0.0035mm。 ①由表6-3选用分度值为0.005mm的比较仪,其测量不确定度 u1’=0.003mm﹤u1,所以用分度值为0.005mm的比较仪能满 足测量要求。 ②若没有比较仪,由表6-2选用分度值为0.01mm外径千分尺 ,其测量不确定度u1’=0.004mm﹥u1,显然用分度值为0.01 m m的外径千分尺采用绝对测量法不能满足要求。 采用长度量块标准器后,改绝对测量为比较测量法,可使 0.004mm减小到0.004mm×60%=0.0024 ﹤u1,满足条件。 结论:若有比较仪,该轴可使用分度值为0.005mm的比较仪 进行比较法测量验收;若没有比较仪,该轴还可使用分度值 为0.01mm的外径千分尺进行比较法测量验收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
由于工件存在形状误差,可能出现工件实际尺寸不超过 两个极限尺寸,但装配发生困难的现象。因此,对于要求遵 守包容要求的孔和轴,应按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即泰勒原则) 验收。 泰勒原则—体外作用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 实际尺寸不超越最小实体尺寸。
通规:应设计为全形量规; 止规:应设计为不全形量规,两点式的。 图6-5和6-6为常用的塞规和止规结构种类,在设计时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
例:6-3 设计检验 规。 解:1)查表3-2、3-5确定工 件的极限偏差为:
E 孔和轴的工作量规及其校对
2
2)查表6-5得到 检验IT8孔用工作量规公差数 值T=0.0034mm、Z=0.005mm,塞 规形状公差Tp=T/2=0.0017mm; 检验IT7轴用工作量规公差数 T=0.0024mm、Z=0.0034mm,卡 规的形状公差Tp=T/2=0.0012mm。
图6-5 工件公差带及验收极限
轴的尺寸公差及验收极限如图6-5所示。 3)选择计量器具 由表6-1按优先选用Ⅰ档的计量器具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的原则,确定u1=0.0056mm。 ①由表6-3选用分度值为0.005mm的比较仪,其测量不确定度 u1’=0.003mm﹤u1,所以用分度值为0.005mm的比较仪能满 足测量要求。 ②若没有比较仪,由表6-2选用分度值为0.01mm外径千分尺, 其测量不确定度u1’=0.004mm ﹤ u1,显然用分度值为0.01 m m 的外径千分尺采用绝对测量法能满足要求。 结论:若有比较仪,该轴可使用分度值为0.005mm的比较仪 进行比较法测量验收;若没有比较仪,该轴还可使用分度值 为0.01mm的外径千分尺进行绝对法测量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