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97.8 活页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197.8 活页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35
核聚变粒子和宇宙(时间:60分钟)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对核聚变的理解1、2、3、4对粒子的认识5、67计算核聚变的核能8、9、1011、12综合提升13、14知识点一对核聚变的理解1.关于核聚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B.世界上已经有利用核聚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D.地球聚变燃料的储量十分丰富,从海水中可以提炼出大量核聚变所需的氘核解析与裂变相比,核聚变有下面的几个优势:(1)安全、清洁、辐射少;(2)核燃料储量多;(3)核废料易处理.但核聚变发电还没有投入实际运行.所以B项是不正确的.答案 B2.关于轻核聚变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聚变反应一定比一次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多B.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每个核子释放的平均能量一定大C.聚变反应中粒子的比结合能变小D.聚变反应中由于形成质量较大的核,故反应后质量增加解析在一次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比裂变反应多,但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一定大,故A错误、B正确;由于聚变反应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则比结合能一定增加,质量发生亏损,故C、D错误.答案 B3.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仍保持1千万度以上的高温,其主要原因是太阳内 部进行着剧烈地 ( ).A .衰变反应B .人工核反应C .裂变反应D .热核反应解析 太阳的内部时刻都在进行着轻核的聚变,即热核反应.答案 D4.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们获得核能的两个途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裂变过程质量增加,聚变过程质量亏损B .裂变过程质量亏损,聚变过程质量增加C .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增加D .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解析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能释放巨大的能量,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两过程均会有质量亏损.答案 D知识点二 对粒子的认识5.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B .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C .目前发现的轻子只有8种D .夸克有6种,它们带的电荷量分别为元电荷的+23或-13解析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故选项A 、B 正确.强子由夸克组成,夸克有6种.它们的带电荷量分别为+23e 或-13e .故选项D 正确,目前能发现的轻子只有6种,故选项C 错误.答案 ABD6.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 ).A .-4,-2B .4,-2C .-4,2D .4,2解析 因“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所以,反α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故只有B 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符合实际.答案 B7.关于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B .强子都是带电的粒子C .夸克模型是探究三大类粒子结构的理论D .夸克模型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解析 由于质子、中子是由不同夸克组成的,它们不是最基本的粒子,不同夸克构成的强子,有的强子带电,有的强子不带电,故A 、B 错误;夸克模型是研究强子结构的理论,不同夸克带电不同,分别为+23e 和-e 3,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 D知识点三 计算核聚变的核能8.当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时,放出28.30 MeV 的能量,当三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C)核时,放出7.26 MeV 的能量,则当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C)核时,释放的能量约为 ( ).A .21.04 MeVB .35.56 MeVC .77.64 MeVD .92.16 MeV解析 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可结合成3个α粒子,放出能量3×28.30 MeV =84.9 MeV ,3个α粒子再结合成一个碳核,放出7.26 MeV 能量,故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释放能量为84.9 MeV +7.26 MeV =92.16 MeV.答案 D9.氘和氚发生聚变反应的方程式是21H +31H →42He +10n +17.6 MeV ,若有2 g 氘和 3 g 氚全部发生聚变,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释放的能量是 ( ).A .N A ×17.6 MeVB .5N A ×17.6 MeVC .2N A ×17.6 MeVD .3N A ×17.6 MeV解析 由核反应方程可知1个氘核和1个氚核聚变成氦核时放出17.6 MeV 能量和1个中子,则1 mol 的氘和1 mol 氚全部聚变成1 mol 氦核时释放的能量为ΔE =N A ×17.6 MeV. 答案 A10.(2013·朝阳区高二检测)北京奥组委接受专家建议,为成功举办一届“绿色奥运”,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热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主要是( ).A.31H +21H ―→42He +10nB.14 7N +42He ―→17 8O +11HC.235 92U +10n ―→136 54Xe +9038Sr +1010nD.238 92U ―→234 90Th +42He解析 太阳内部核聚变是氢原子核的聚变,故A 正确;B 项中为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反应.C 项中为重核裂变,D 项中为α衰变,均不属聚变反应.故B 、C 、D 不正确. 答案 A11.4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两个正电子,释放出2.8×106 eV 的能量, 写出核反应方程,并计算1 g 氢核完成这个反应后释放出多少焦耳的能量.解析 该反应的核反应方程为:411H ―→42He +2 0+1e ,由此可知,平均每个氢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E 0=2.8×1064eV =7×105 eV 1 g 氢核(即1 mol)所包含的氢核的粒子个数为6.0×1023个应释放出的总能量E 为: E =7×105×6.0×1023 eV =4.2×1029 eV =6.72×1010 J.答案 见解析12.为了验证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 =Δmc 2,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用动能E 1=0.9 MeV 的质子去轰击静止的锂核73Li ,生成两个α粒子,测得这两个α粒子的动能之和E =19.9 MeV.(质子、锂7核、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1.007 3 u 、7.016 u 、4.001 5 u)(1)写出该核反应方程式;(2)计算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ΔE ;(3)通过计算说明ΔE =Δmc 2的正确性.解析 可先计算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再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计算出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ΔE ,并建立一个理想模型.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动能,计算出核反应中系统的动能的增加量E -E 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只要释放的能量ΔE 与系统的动能的增加量E-E1近似相等,即可说明ΔE=Δmc2是正确的.(2)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1.007 3+7.016 0-2×4.001 5) u=0.020 3 u.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计算出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ΔE=0.020 3×931.5 MeV=18.9 MeV.(3)由实验知反应前后系统增加的动能是E-E1=(19.9-0.9) MeV=19.0 MeV.这与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近似相等,证明了方程ΔE=Δmc2是正确的.答案(1)11H+73Li―→242He (2)18.9 MeV (3)见解析13.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相应的能量ΔE=Δmc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能量小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解析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不能小于其结合能2.2 MeV,故A对;光子照射氘核时,光子和氘核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不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光子被氘核吸收后,分解成的质子和中子的总动量不为零,故总动能也不为零,所以把氘核分解为质子和中子所需的能量应大于2.2 MeV,故D对,B、C错.答案AD14.两个氘核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氦核,已知氘核质量m D=2.013 6 u,氦核质量m He=3.015 0 u,中子质量m n=1.008 7 u.(1)计算释放出的结合能;(2)若反应前两氘核的动能均为E k0=0.35 MeV,它们正撞发生聚变,且反应后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变为动能,则反应产生的氦核和中子的动能各为多大?解析 (1)核反应方程为:21H +21H ―→10n +31He.设反应质量亏损Δm =2m D -m He -m n =0.003 5 u.由质能方程得释放核能ΔE =Δm ×931.5 MeV =0.003 5×931.5 MeV =3.26 MeV.(2)将两氘核作为一个系统,由动量守恒有0=m He v He +m n v n ,①由能量守恒有:12m He v 2He +12m n v 2n =ΔE +2E k0.②由①②代入数据可得E kHe =0.99 MeV ,E kn =2.97 MeV.。
高中物理17.4.17.5课后课时精练新人教版选修35
课后课时精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波和物质波都是概率波B.实物粒子不具有波动性C.光的波动性是光子之间彼此作用引发的D.光通过狭缝后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规律肯定E.粒子的动量越大,其波动性越易观察F.因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其轨迹是波浪线解析: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B错,光的波动性并非是由光子之间的彼此作用引发的,C 错,实物粒子的波动性不是指其轨迹是波浪线,F错。
粒子动量越大,波长越短波动性越不明显,D错。
答案:AD2.有关经典物理学中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必然的大小,但没有必然的质量B.有必然的质量,但没有必然的大小C.既有必然的大小,又有必然的质量D.有的粒子还有必然量的电荷解析:按照经典物理学关于粒子的理论概念得C、D正确。
答案:CD3.按照不肯定性关系ΔxΔp≥h4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B. 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C. 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式是不是完备有关D. 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式是不是完备无关解析:不肯定性关系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试图肯定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发另一个较大的不肯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式是完备无关,无论如何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式,都不可能逾越不肯定关系所给出的限度。
故A、D正确。
答案:AD4.如下图所示,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亮暗相间的条纹,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不能证明( )A .光具有波动性B .从锌板上逸出带正电的粒子C .光能发生衍射D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解析:在锌板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证明光发生了衍射,也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有张角,证明了光电效应的发生,说明了光粒子性的一面,因此,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答案:B5.经150 V 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 A .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B .所有电子抵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C .电子抵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肯定D .电子抵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肯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解析:电子属于微观粒子,由不肯定关系可知A 、B 、C 均错。
高中物理 16.4 碰撞活页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35
碰撞(时间:60分钟)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碰撞问题1、23、4、5动量与能量的综合67、8、9综合提升1011知识点一碰撞问题1.下列关于碰撞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的过程B.在碰撞现象中,一般内力都远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C.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也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D.微观粒子的碰撞由于不发生直接接触,所以不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不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解析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碰撞为弹性碰撞,C错.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之一,不仅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遵守这一规律,而且高速、微观物体的运动也遵守这一规律,D错.答案AB2.在一条直线上相向运动的甲、乙两个小球,它们的动能相等,已知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它们正碰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甲球停下,乙球反向运动B.甲球反向运动,乙球停下C.甲、乙两球都反向运动D.甲、乙两球都反向运动,且动能仍相等解析由p2=2mE k知,甲球的动量大于乙球的动量,所以总动量的方向应为甲球的初动量的方向,可以判断A、C正确.答案AC3.(2013·南通高二检测)两个球沿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后两球都静止.则可以推断碰撞前( ).A.碰撞前两个球的动量一定相等B.两个球的质量一定相等C.碰撞前两个球的速度一定相等D.碰撞前两个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于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总动量为零,故碰撞前两个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误,D正确;两球的质量是否相等不确定,故碰撞前两个球的速度是否相等也不确定,B、C错误.答案 D图16-4-74.如图16-4-7所示,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着一单摆,摆球质量为m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前方的质量为m的静止的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1、v2、v3,满足(M+m0)v=Mv1+mv2+m0v3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1和v2,满足Mv=Mv1+mv2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u,满足Mv=(M+m)u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mv2解析小车与木块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因此相互作用只发生在木块和小车之间,悬挂的摆球在水平方向未受到力的作用,故摆球在水平方向的动量未发生变化,即摆球的速度在小车与木块碰撞过程中始终不变,由此可知A和D两种情况不可能发生;选项B 的说法对应于小车和木块碰撞后又分开的情况,选项C的说法对应于小车和木块碰撞后粘在一起的情况,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故选项B、C正确.答案BC5.(2013·衡水高二检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m b,两球在t0时刻发生正碰,并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6-4-8所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图16-4-8A .m a >m bB .m a <m bC .m a =m bD .无法判断解析 由图象知,a 球以初速度与原来静止的b 球碰撞,碰后a 球反弹且速度小于初速度.根据碰撞规律知,a 球质量小于b 球质量. 答案 B知识点二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图16-4-96.如图16-4-9所示,木块A 、B 的质量均为2 kg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 与一轻质弹簧的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当A 以4 m/s 的速度向B 撞击时,由于有橡皮泥而粘在一起运动,那么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为 ( ). A .4 J B .8 J C .16 J D .32 J解析 A 、B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后粘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得m A v A =(m A +m B )v ,代入数据解得v =m A v Am A +m B=2 m/s ,所以碰后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为12(m A +m B )v 2=8 J ,当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系统的动能为0,只有弹性势能,由机械能守恒得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8 J. 答案 B图16-4-107.A 、B 两物体在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其中物体A 的质量为m A =4 kg ,两球发 生相互作用前后的运动情况如图16-4-10所示.则:(1)由图可知A 、B 两物体在________时刻发生碰撞,B 物体的质量为m B =________kg. (2)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损失多少?解析 (1)由图象知,在t =2 s 时刻A 、B 相撞,碰撞前后,A 、B 的速度:v A =Δx A t =-42 m/s =-2 m/s v B =Δx B t =62 m/s =3 m/s v AB =Δx AB t =22m/s =1 m/s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B v B =(m A +m B )v AB ,解得m B =6 kg(2)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ΔE =12m A v 2A +12m B v 2B -12(m A +m B )v 2AB =30 J.答案 (1)2 s 6 (2)30 J图16-4-118.如图16-4-11所示,在冰壶世锦赛上中国队以8∶6战胜瑞典队,收获了第一个世锦赛冠军,队长王冰玉在最后一投中,将质量为19 kg 的冰壶推出,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 m/s 的速度正碰静止的瑞典冰壶,然后中国队冰壶以0.1 m/s 的速度继续向前滑向大本营中心.若两冰壶质量相等,求: (1)瑞典队冰壶获得的速度.(2)试判断两冰壶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解析 (1)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v 1=mv 2+mv 3① 将v 1=0.4 m/s ,v 2=0.1 m/s 代入上式得:v 3=0.3 m/s.②(2)碰撞前的动能E 1=12mv 21=0.08m ,碰撞后两冰壶的总动能E 2=12mv 22+12mv 23=0.05m ③因为E 1>E 2,所以两冰壶间的碰撞为非弹性碰撞.④ 答案 (1)0.3 m/s (2)非弹性碰撞9.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α粒子轰击铍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但贯穿能力极强的不带电未知粒子.该未知粒子跟静止的氢核正碰,测出碰撞后氢核的速度是3.3×107m/s ,该未知粒子跟静止的氮核正碰,测出碰撞后氮核的速度是4.7×106m/s.已知氢核质量是m H ,氮核质量是14m H ,假定上述碰撞是弹性碰撞,求未知粒子的质量.解析 设未知粒子的质量为m ,初速度为v ,与氢核碰撞后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的关系有mv =mv ′+m H v H ①12mv 2=12mv ′2+12m H v 2H ②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v H =2mm +m Hv ③ 同理,对于该粒子与氮核的碰撞,有v N =2mm +14m Hv ④联立③④两式解得m =14v N -v Hv H -v N m H =1.16m H .答案 1.16m H图16-4-1210.如图16-4-12所示,abc 是光滑的轨道,其中ab 是水平的,bc 为与ab 相切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半径R =0.30 m .质量m =0.20 kg 的小球A 静止在轨道上,另一质量M =0.60 kg 、速度为v 0=5.5 m/s 的小球B 与小球A 正碰.已知相碰后小球A 经过半圆的最高点c 落到轨道上距b 点为L =42R 处,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碰撞结束时,小球A 和B 的速度的大小. 解析 A 球平抛,L =v c t =v c4Rg,故:v c =Lg 4R ,由机械能守恒知:12mv 2c +2mgR =12mv 2A ,得碰撞结束时,小球A 速度:v A =6 m/s ,由动量守恒:Mv 0=mv A +MvB ,小球B 速度:v B =3.5 m/s. 答案 见解析图16-4-1311.一质量为2m 的物体P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16-4-13所示.图 中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 ;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 和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以大小为v 0的水平初速度从a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返回后在到达a 点前与物体P 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木块在ab 段受到的摩擦力f ; (2)木块最后距a 点的距离s .解析 (1)木块向左滑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v , 由动量守恒:mv 0=(m +2m )v ①由功能关系:12mv 20-12(m +2m )v 2=fL +mgh 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f =m v 20-3gh3L③(2)整个过程,由功能关系得: 12mv 20-12(m +2m )v 2=fx ④ 木块最后距a 点的距离s =2L -x ⑤联立解得:s =2L -v 20Lv 20-3gh.答案 (1)m v 20-3gh 3L (2)2L -v 20Lv 20-3gh。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5
课时规范练35基础对点练1.(“滑块—弹簧”模型)(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0的两滑块甲、乙用轻弹簧连接,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与位于正前方的质量为m的静止滑块丙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在甲、丙碰撞瞬间,下列状况可能发生的是()A.甲、乙、丙的速度均发生改变,分别为v1、v2、v3,而且满意(m1+m0)v=m1v1+m0v2+mv3B.乙的速度不变,甲和丙的速度变为v1和v2,而且满意m1v=m1v1+mv2C.乙的速度不变,甲和丙的速度都变为v',且满意m1v=(m1+m)v'D.甲、乙、丙速度均发生改变,甲、乙的速度都变为v1,丙的速度变为v2,且满意(m1+m0)v=(m1+m0)v1+mv2答案BC解析碰撞的瞬间滑块甲和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滑块乙的速度不变,以滑块甲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碰后滑块甲和丙的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m1v1+mv2,若碰后滑块甲和丙的速度相同,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m1+m)v',故选B、C。
2.[“滑块—斜(曲)面”模型](多选)(2024福建龙岩模拟)如图所示,带有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的斜劈A和滑块B、C均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劈A的末端与水平地面相切。
一滑块D从斜劈A的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块D滑到水平地面后与滑块B碰撞并粘在一起向前运动,再与滑块C碰撞又与C粘在一起向前运动。
已知斜劈A和三个滑块的质量均为m,斜劈A的圆弧轨道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块B、C、D均可视为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D在圆弧轨道上滑动的过程中,A对D的支持力做功为-mgRB.与滑块B碰撞前瞬间,滑块D的速度大小为C.滑块B与滑块C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D.滑块D与滑块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mgR答案AD解析D在A上滑动时,A与D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且系统机械能守恒,则当D滑到水平地面上时mv D-mv A=0且mgR=,两式联立解得A、D分别时的速度大小为v D=v A=,即A与D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下滑过程对D由动能定理得W=-mgR解得W=-mgR,故A正确;D与B碰撞前的速度即为A、D分别时D的速度大小,为,故B错误;B与C碰撞过程中,B、C、D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m)v B=(m+m+m)v C,则B与C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 C=,故C错误;D 与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有mv D=(m+m)v B,则碰撞后B、D整体的速度大小为v B=,损失的机械能ΔE=(m+m),计算可得滑块D与滑块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mgR,故D正确。
浙江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3 核力与结合能(课件+训
浙江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3 核力与结合能(课件+训练提升)(2份)3核力与结合能课后·训练提升一、选择题Ⅰ(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分开所需要的能量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质量亏损是指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D.因为存在质量亏损,所以在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质量数不守恒答案:A解析: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分开所需要的能量,故选项A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选项B错误;质量亏损是指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故选项C错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质量数守恒,故选项D错误。
2.下图是原子核的平均核子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B.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C.若C、B能结合成A,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D.若F、C能结合成B,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答案:A解析:由平均核子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像可知,D与E的平均核子质量大于F的平均核子质量,所以D、E结合成F,平均核子质量减小,有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能量释放,故选项A正确,B错误;同理可知,C、B结合成A要吸收能量,F、C结合成B要吸收能量,选项C、D错误。
3.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已知氘核H 的比结合能为E1,氦He的比结合能为E2,则热核反应HHe释放的能量可表示为()A.E2-E1B.E2-2E1C.4E2-2E1D.4E2-4E1答案:D解析:该反应放出热量,氘核的比结合能为E1,氦核的比结合能为E2,根据比结合能等于结合能与核子数的比值,则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ΔE=4E2-(2E1+2E1)=4E2-4E1,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动量和动量定理专题练习(包含答案),文档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动量和动量定理专题练习〔包含答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动量和动量定理专题练习1.有关实际中的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火箭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速度B.体操运发动在着地时屈腿是为了减小地面对运发动的作用力C.用枪射击时要用肩部抵住枪身是为了减少反冲的影响D.为了减轻撞车时对司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发动机舱越稳固越好答案: D2.一物体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设所受空气阻力恒定,当它下落h时的动量大小为p1,当它下落2h时动量大小为p2,那么p1∶p2等于( )A.1∶1 B.1∶ 2 C.1∶2 D.1∶4答案: B3.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恒力F1、F2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线运动。
它们的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列图。
设甲在t1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I1,乙在t2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I2,那么F、I的大小关系是( ).12,I1=I2.1<F,I12F>F F< IC.F1>F2,I1>I2 D.F1=F2,I1=I2 答案:A1/74.质量为kg的小球竖直向下以6m/s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上,再以4m/s的速度反向弹回。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内,关于球动量变化量p和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W,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p=2kg·m/sW=-2JB. p=-2kg·m/sW=2JC. p=kg ·m/sW=-2JD. p=-kg ·m/sW=2J答案: A5.关于物体的动量和动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一物体的动量不变,其动能一定不变B.一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C.两物体的动量相等,其动能一定相等D.两物体的动能相等,其动量一定相等答案: A6.如下列图,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 v1逆时针运动,一质量为m的物块以大小为v2的初速度从传送带的P点冲上传送带,从此时起到物块再次回到P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合力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一定为2mv2B.合力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一定为2mv12/7C.合力对物块的冲量大小可能为零D.合力对物块做的功可能为零答案: D7.(多项选择)如下列图,质量为m、2m的甲、乙两个同种材质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某时刻,它们同时受到水平恒力F,经过时间t,同时撤掉力F。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
【志鸿优化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过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A.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的正电荷以及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C.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答案:B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认为只有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选项B正确。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行光谱分析可以用连续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B.光谱分析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C.分析某种物质的化学组成可以使这种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另一种物质的低温蒸气取得吸收光谱进行分析D.摄下月球的光谱可以分析出月球上有哪些元素答案:B解析:进行光谱分析不能用连续谱,只能用线状谱或吸收光谱,故A错误。
光谱分析的优点是灵敏而迅速,故B正确。
分析某种物质的组成,可用白光照射其低温蒸气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故C错误。
月球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故其光谱是太阳光谱,不是月球的光谱,不能用来分析月球上的元素,故D错误。
3.利用氢气光谱管发光,可以产生氢的线状谱,这些谱线的产生是由于( )A.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的激发状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B.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C.大量氢原子从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向较高的激发态跃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D.大量氢原子从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向较高的激发态跃迁,从而吸收不同频率的光子答案:B解析: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较低的能级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从而产生线状谱。
人教版本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卷习题C
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卷C(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条纹的光霸占入射光光强的95%以上,假定此刻只让一个光子经过单缝,则该光子( )A.必定落在中央亮条纹上B.必定落在亮条纹处C.可能落在暗条纹处D.落在中央亮条纹处的可能性最大2.由不确立关系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假如动量的不确立范围越小,则与之对应的坐标的不确立范围就越大B.假如坐标的不确立范围越小,则动量的不确立范围就越大C.动量的不确立范围和与之对应的坐标的不确立范围不可反比关系D.动量的不确立范围和与之对应的坐标的不确立范围有独一确立的关系3.能正确解说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C.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以下对于物质波的认识中正确的选项是( )A.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X光的衍射证明了物质波的假定是正确的C .电子的衍射证明了物质波的假定是正确的D .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5.在考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经过狭缝,如时间足够长,底片大将会显示衍射图样B .单个光子经过狭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好的衍射图样C .光子经过狭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同样D .光的颠簸性是大批光子运动的规律6.用图示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岁月极 从a 移到c 的过程中,光电流一直为零。
K 与滑动变阻器的中心抽头 c 相连,当滑动头为了产生光电流, 可采纳的举措是 ( )P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B .增大入射光的频次C .把P 向a 挪动D .把P 从c 向b 挪动7.以下图是一种弹射装置, 弹丸的质量为 m ,底座的质量 M =3m ,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当弹簧开释将弹丸以对地速度 v 发射出去后,底座反冲速度的大小为 41v ,则摩擦力对底座的冲量为 ()A .0B . 1,方向向左4 mvC . 1,方向向右4 mvD .43mv ,方向向左8.以下图,圆滑地面上停有一辆带弧形槽的小车,车上有一木块自 A 处由静止下滑,最 后停在B 处,则今后小车将 ( ) A .向左运动 B .向右运动 C .静止不动D .条件不足,没法确立小车的运动9.以下图,车厢长度为 L ,质量为M ,静止于圆滑水平面上,车厢内有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与车厢壁往返碰撞 n 次后,静止在车厢中,此时车厢速度为mv0( )A.0B.v0,水平向右C.mv0/(M+m),水平向右D.mv0/(M—m),水平向右10.一个力作用在A物体上,在t时间内A速度的增量为6m/s,这个力作用在B物体上时,在t时间内B速度的增量为9m/s,若把A、B两物体连在一同,再用此力作用t时间,则A、B整体速度的增量为()A.15m/sB .C.D.二、填空题(此题共3小题,共18分)11.某种金属的逸出功是,为了使它发生光电效应,照耀光的频次至少应为____________.假如用可见光照耀它,____________(能,不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检测(二)新人教版选修35
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D.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内解析:原子中的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是特定的,不是任意的,选项A错误.易知B正确.电子能通过铝箔衍射,说明电子也有波动性,C正确. 发现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内,D正确.答案:A2.当具有5.0 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是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 A.1.5 eV B.3.5 eVC.5.0 eV D.6.5 eV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及逸出功.由E k=hν-W,得W=hν-E k=5.0 eV-1.5 eV =3.5 eV,则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hνmin=W=3.5 eV,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3.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为E n,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A.4hc3E1B.2hcE1C.4hc E 1D.9hc E 1解析:对于量子数n =2的氢原子,其电离能为0-E 14,则由-E 14=h c λ知C 项正确. 答案:C4.238 92U 放射性衰变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衰变成210 83Bi ,而210 83Bi 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210a X(X 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b 81Tl ,210a X 和 b 81Tl 最后都衰变变成206 82Pb ,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则可知图中( )A .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B .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C .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D .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解析:在210 83Bi 衰变变成210a X 的过程中质量数不变,过程①是β衰变;210a X 衰变变成20682Pb 过程中质量数减少4,过程③是α衰变;210 83Bi 衰变变成 b 81Tl ,核电荷数减少2,过程②是α衰变; b 81Tl 衰变变成206 82Pb ,核电荷数增加1,过程④是β衰变,所以选项A 正确.答案:A5.如图所示,质量为0.5 kg 的小球在距离车底面高20 m 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平抛,落在以7.5 m/s 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行驶的敞篷小车中,车底涂有一层油泥,车与油泥的总质量为4 kg ,设小球在落到车底前瞬间速度是25 m/s ,则当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是( )A.5 m/sB.4 m/sC.8.5 m/sD.9.5 m/s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12mv 20 解得:v 0=15 m/s ,小球和车作用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则有:-mv 0+MV =(M +m )v ′,解得:v ′=5 m/s ,故选A.答案:A6.两球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A =1 kg ,m B =2 kg ,v A =6m/s ,v B =2 m/s.当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 ,B 速度的可能值是( )A .v ′A =5 m/s ,v ′B =2.5 m/sB .v ′A =2 m/s ,v ′B =4 m/sC .v ′A =-4 m/s ,v ′B =7 m/sD .v ′A =7 m/s ,v ′B =1.5 m/s解析:这是一道同向追击碰撞问题,在分析时应注意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动量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增大,是否符合实际物理情景.针对这三点,要逐一验证.取两球碰撞前的运动方向为正,则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 =m A v A +m B v B =10 kg ·m/s ,逐一验证各个选项,发现碰撞后,四个选项均满足动量守恒.碰前,系统总动能E k =12m A v 2A +12m B v 2B =22 J .碰后系统总动能应不大于碰前总动能,即E ′k ≤22 J ,把各选项代入计算,知选项C 、D 不满足,被排除.对于选项A ,虽然满足机械能不增加的条件,但仔细分析,发现v ′A >v ′B ,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答案:B7.如图所示,AB 为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O 为圆心,AO 水平,BO 竖直,轨道半径为R ,将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 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 )A.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方向为弧中点指向圆心B.小球所受支持力的冲量为0C.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RD.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R解析: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切面指向圆心的支持力,所以合力不指向圆心,故合力的冲量也不指向圆心,A 错误;小球的支持力不为零,作用时间不为零,故支持力的冲量不为零,B 错误;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mgR =12mv 2B ,故v B =2gh ,根据动量定理可得I 合=Δp =mv B =m 2gR ,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D8.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预言十年左右量子通信将“飞”入千家万户.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B.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D.普朗克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解析: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A 错误;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B 正确;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故C 错误;德布罗意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D 错误;故选B.答案:B9.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等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存在.假设老鼠的体温约为37 ℃,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ax ,根据热辐射理论,λmax 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 的关系近似为λmax T =2.90×10-3 m ·K.则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 A .7.8×10-5 mB .9.4×10-6 mC .1.16×10-4 mD .9.7×10-8 m解析:体温为37 ℃时,热力学温度T =310 K ,根据λmax T =2.90×10-3 m ·K ,得λmax=2.90×10-3310m =9.4×10-6 m. 答案:B 10.如图所示,质量为3 kg 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 kg 的木块放在木板上,它们之间有摩擦,木板足够长,两者都以大小v =4 m/s 的初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当木板的速度为2.4 m/s 时,木块( )A .处于匀速运动阶段B .处于减速运动阶段C .处于加速运动阶段D .静止不动解析:木板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它们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为v ′,以木板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Mv -mv =(M +m )v ′,所以v ′=Mv -mv M +m=2 m/s ,方向与木板运动方向相同.在此之前,木板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木块先做匀减速运动,当相对地面的速度为零时,再反向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直到速度增大到 2 m/s.设当木块对地速度为零时,木板速度为v ″,则:Mv -mv =Mv ″,v ″=Mv -mv M=2.67 m/s ,大于2.4 m/s ,故木板的速度为2.4 m/s 时,木块处在反向向右加速运动阶段,C 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11.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了某种单色光的能量后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分别用它们照射一块逸出功为W 0的金属板时,只有频率为ν1和ν2(ν1>ν2)的两种光能发生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板的极限频率为W 0h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 (ν1+ν2)-W 0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 (ν1+ν2)D.另一种光的光子能量为h (ν1-ν2)解析:A.金属板的极限频率为h ν=W 0,得ν=W 0h,A 正确;B.频率为ν1的光子照射到金属板时逸出的光电子初动能最大,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h ν1-W 0,B 错误;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 ν1,C 错误;D.逸出的三种光子能量关系为: h ν1=h ν2+h ν3,所以另一种光的光子能量为h (ν1-ν2),D 正确.故选:AD.答案:AD1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离地面高H 的A 点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上后又陷入泥潭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到达距地面深度为h 的B 点速度减为零.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关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mg (H +h )B .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为mghC .小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于m 2gHD .小球动量的改变量等于所受阻力的冲量解析:由动能定理mg (H +h )-W f =0,则W f =-mg (H +h ),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mg (H+h ),所以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小球自由落下至地面过程,机械能守恒,mgH =12mv 2,v =2gH ,落到地面后又陷入泥潭中,由动量定理I G -I f =0-mv ,所以I f =I G +mv =I G +m 2gH ,小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于m 2gH ,所以C 选项正确;由动量定理知小球动量的改变量等于合外力的冲量,所以D 选项错误.答案:AC1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4 kg ,速率分别为v A =5 m/s 、v B =2 m/s 的A 、B 两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则( )A .它们碰撞后的总动量是18 kg ·m/s ,方向水平向右B .它们碰撞后的总动量是2 kg ·m/s ,方向水平向右C .它们碰撞后B 小球向右运动D .它们碰撞后B 小球可能向左运动解析:根据动量守恒,设向右为正方向,碰后它们的总动量p ′=p =m A v A +m B v B =2×5 kg ·m/s -4×2 kg ·m/s =2 kg ·m/s ,故A 错、B 对;因总动量向右,所以碰后B 球一定向右运动,C 对、D 错.答案:BC14.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1的小球以速度v 与质量为m 2的静止小球正碰,碰后两小球的速度大小都为12v ,方向相反,则两小球质量之比m 1∶m 2和碰撞前后动能变化量之比ΔE k1∶ΔE k2为( )A .m 1∶m 2=1∶3B .m 1∶m 2=1∶1C .ΔE k1∶ΔE k2=1∶3D .ΔE k1∶ΔE k2=1∶1 解析:以原来m 1的速度v 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2m 1v +12m 2v ,所以m 1m 2=13,故A 正确、B 错误;两球碰撞前后动能变化量分别为:ΔE k1=12m 1⎝ ⎛⎭⎪⎫v 22-12m 1v 2=38m 1v 2,ΔE k2=12m 2⎝ ⎛⎭⎪⎫v 22-0=18m 2v 2,所以ΔE k 1ΔE k2=3m 1m 2=11,故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6分)质量为m =0.10 kg 的小钢球以v 0=2.0 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下落h =0.6 m 时撞击一钢板,撞后速度恰好反向,则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________.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的动量大小为________(取g =10 m/s 2).解析:小球撞击后速度恰好反向,说明撞击前速度与钢板垂直.利用平抛运动规律可求得此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2 3 m/s ,小球与钢板撞击前的速度大小v =2v 0=4 m/s ,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其动量的大小为p =mv =0.4 kg ·m/s.答案:30° 0.4 kg ·m/s16.(8分)用图示实验装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除了图示装置中的实验仪器外,下列仪器中还需要的是 W.A.秒表B.天平C.刻度尺D.直流电源E.交流电源若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已知A 、B 车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则该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用图中物理量和已给出的已知量表示).解析:该实验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需要天平;需要测量各计数点间距,需要刻度尺;打点计时器有计时功能,无需秒表;而打点计时器工作电源是交流电源,无需直流电源,故选BCE ;小车A 碰前做匀速运动,打在纸带上的点间距是均匀的,故求碰前小车A 的速度应选BC 段,碰后两车一起做匀速运动,打出的点也是间距均匀的,故选DE 段来计算碰后速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需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 A v A =(m A +m B )v AB ,即m A x AB =(m A +m B )x DE .答案:BCE m A x AB =(m A +m B )x DE17.(11分)如图所示,一物体从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经过1 s 下滑到底端,已知斜面的倾角θ=37°,斜面长度L =2.5 m ,sin 37°=0.6,cos 37°=0.8,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下滑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减少的重力势能的比值;(3)下滑过程中合外力冲量的大小与重力冲量大小的比值.解析:(1)根据L =12at 2,解得a =5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解得μ=0.125.(2)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ΔE =μmg cos θL ,减少的重力势能ΔE p =mg sin θL ,故损失的机械能与减少的重力势能的比值为:ΔE ΔE p =μtan θ=0.125tan 37°=16. (3)设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为v ,有v =at =5 m/s ,根据动量定理,得合外力冲量的大小为:I 合=mv -0=5 m (N ·s),下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I G =mgt =10 m (N ·s),所以下滑过程中合外力冲量的大小与重力冲量大小的比值I 合∶I G =1∶2.答案:(1)0.125 (2)16(3)1∶2 18.(12分)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22688Ra (镭核),发生α衰变后转变为氡核(元素符号为Rn ).已知衰变中释放出的α粒子的速度方向跟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垂直.设镭核、氡核和α粒子的质量一次是m 1、m 2、m 3,衰变的核能都转化为氡核和α粒子的动能.求:(1)写出衰变方程;(2)氡核和α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3)氡核的动能E k .解析:(1)衰变方程为: 226 88Ra →222 86Rn +42He (2)根据qvB =m v 2r 得, r =mv qB两个粒子动量等大,由半径公式r =mv qB ∝1q ,得r 1r 2=286=143. (3)由质能方程得:ΔE =(m 1-m 2-m 3)c 2,因为E k =p 22m ,可知两粒子动能跟质量成反比,因此氡核分配到的动能为E =(m 1-m 2-m 3)m 3c 2m 2+m 3. 答案:(1)衰变方程为: 226 88Ra →222 86Rn +42He(2)43∶1(3)氡核的动能为E =(m 1-m 2-m 3)m 3c 2m 2+m 319.(15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块B 上,另一端与滑块C 接触但未连接,该整体静止放在离地面高为H =5 m 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滑块A 从光滑曲面上离桌面h =1.8 m 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与滑块B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压缩弹簧推动滑块C 向前运动,经一段时间,滑块C 脱离弹簧,继续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一段后从桌面边缘飞出. 已知m A =1 kg ,m B =2 kg ,m C =3 kg ,g =10 m/s 2,求:(1)滑块A 与滑块B 碰撞结束瞬间的速度;(2)被压缩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3)滑块C 落地点与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解析:(1)滑块A 从光滑曲面上h 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的过程,机械能守恒,设其滑到底面的速度为v 1,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A gh =12m A v 21,解得:v 1=6 m/s. 滑块A 与B 碰撞的过程,A 、B 系统的动量守恒,碰撞结束瞬间具有共同速度设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1=(m A +m B )v 2,解得:v 2=13v 1=2 m/s. (2)滑块A 、B 发生碰撞后与滑块C 一起压缩弹簧,压缩的过程机械能守恒,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滑块A 、B 、C 速度相等,设为速度v 3,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1=(m A +m B +m C )v 3,解得:v 3=16v 1=1 m/s.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12(m A +m B )v 22-12(m A +m B +m C )v 23. 解得:E p =3 J.(3)被压缩弹簧再次恢复自然长度时,滑块C 脱离弹簧,设滑块A 、B 的速度为v 4,滑块C 的速度为v 5,分别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A +m B )v 2=(m A +m B )v 4+m C v 5.12(m A +m B )v 22=12(m A +m B )v 24+12m C v 25. 解得:v 4=0,v 5=2 m/s.滑块C 从桌面边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s =v 5t ,H =12gt 2.解得:s =2 m.答案:(1)2 m/s (2)3 J (3)2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60分钟)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对核聚变的理解1、2、3、4对粒子的认识5、67计算核聚变的核能8、9、1011、12综合提升13、14知识点一对核聚变的理解1.关于核聚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B.世界上已经有利用核聚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D.地球聚变燃料的储量十分丰富,从海水中可以提炼出大量核聚变所需的氘核解析与裂变相比,核聚变有下面的几个优势:(1)安全、清洁、辐射少;(2)核燃料储量多;(3)核废料易处理.但核聚变发电还没有投入实际运行.所以B项是不正确的.答案 B2.关于轻核聚变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聚变反应一定比一次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多B.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每个核子释放的平均能量一定大C.聚变反应中粒子的比结合能变小D.聚变反应中由于形成质量较大的核,故反应后质量增加解析在一次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比裂变反应多,但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一定大,故A错误、B正确;由于聚变反应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则比结合能一定增加,质量发生亏损,故C、D错误.答案 B3.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仍保持1千万度以上的高温,其主要原因是太阳内 部进行着剧烈地 ( ).A .衰变反应B .人工核反应C .裂变反应D .热核反应解析 太阳的内部时刻都在进行着轻核的聚变,即热核反应.答案 D4.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们获得核能的两个途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裂变过程质量增加,聚变过程质量亏损B .裂变过程质量亏损,聚变过程质量增加C .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增加D .裂变过程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解析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能释放巨大的能量,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两过程均会有质量亏损.答案 D知识点二 对粒子的认识5.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B .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C .目前发现的轻子只有8种D .夸克有6种,它们带的电荷量分别为元电荷的+23或-13解析 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故选项A 、B 正确.强子由夸克组成,夸克有6种.它们的带电荷量分别为+23e 或-13e .故选项D 正确,目前能发现的轻子只有6种,故选项C 错误.答案 ABD6.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 ).A .-4,-2B .4,-2C .-4,2D .4,2解析 因“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所以,反α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故只有B 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符合实际.答案 B7.关于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B .强子都是带电的粒子C .夸克模型是探究三大类粒子结构的理论D .夸克模型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解析 由于质子、中子是由不同夸克组成的,它们不是最基本的粒子,不同夸克构成的强子,有的强子带电,有的强子不带电,故A 、B 错误;夸克模型是研究强子结构的理论,不同夸克带电不同,分别为+23e 和-e 3,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 D知识点三 计算核聚变的核能8.当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时,放出28.30 MeV 的能量,当三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C)核时,放出7.26 MeV 的能量,则当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C)核时,释放的能量约为 ( ).A .21.04 MeVB .35.56 MeVC .77.64 MeVD .92.16 MeV解析 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可结合成3个α粒子,放出能量3×28.30 MeV =84.9 MeV ,3个α粒子再结合成一个碳核,放出7.26 MeV 能量,故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释放能量为84.9 MeV +7.26 MeV =92.16 MeV.答案 D9.氘和氚发生聚变反应的方程式是21H +31H →42He +10n +17.6 MeV ,若有2 g 氘和 3 g 氚全部发生聚变,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释放的能量是 ( ).A .N A ×17.6 MeVB .5N A ×17.6 MeVC .2N A ×17.6 MeVD .3N A ×17.6 MeV解析 由核反应方程可知1个氘核和1个氚核聚变成氦核时放出17.6 MeV 能量和1个中子,则1 mol 的氘和1 mol 氚全部聚变成1 mol 氦核时释放的能量为ΔE =N A ×17.6 MeV.答案 A10.(2013·朝阳区高二检测)北京奥组委接受专家建议,为成功举办一届“绿色奥运”,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热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主要是( ).A.31H +21H ―→42He +10nB.14 7N +42He ―→17 8O +11HC.235 92U +10n ―→136 54Xe +9038Sr +1010nD.238 92U ―→234 90Th +42He解析 太阳内部核聚变是氢原子核的聚变,故A 正确;B 项中为实现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反应.C 项中为重核裂变,D 项中为α衰变,均不属聚变反应.故B 、C 、D 不正确. 答案 A11.4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两个正电子,释放出2.8×106 eV 的能量, 写出核反应方程,并计算1 g 氢核完成这个反应后释放出多少焦耳的能量.解析 该反应的核反应方程为:411H ―→42He +2 0+1e ,由此可知,平均每个氢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E 0=2.8×1064eV =7×105 eV 1 g 氢核(即1 mol)所包含的氢核的粒子个数为6.0×1023个应释放出的总能量E 为: E =7×105×6.0×1023 eV =4.2×1029 eV =6.72×1010 J.答案 见解析12.为了验证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 =Δmc 2,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用动能E 1=0.9 MeV 的质子去轰击静止的锂核73Li ,生成两个α粒子,测得这两个α粒子的动能之和E =19.9 MeV.(质子、锂7核、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1.007 3 u 、7.016 u 、4.001 5 u)(1)写出该核反应方程式;(2)计算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ΔE ;(3)通过计算说明ΔE =Δmc 2的正确性.解析 可先计算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再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计算出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ΔE ,并建立一个理想模型.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动能,计算出核反应中系统的动能的增加量E -E 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只要释放的能量ΔE 与系统的动能的增加量E -E 1近似相等,即可说明ΔE =Δmc 2是正确的.(2)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1.007 3+7.016 0-2×4.001 5) u=0.020 3 u.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计算出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ΔE=0.020 3×931.5 MeV=18.9 MeV.(3)由实验知反应前后系统增加的动能是E-E1=(19.9-0.9) MeV=19.0 MeV.这与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近似相等,证明了方程ΔE=Δmc2是正确的.答案(1)11H+73Li―→242He (2)18.9 MeV (3)见解析13.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相应的能量ΔE=Δmc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能量小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解析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不能小于其结合能2.2 MeV,故A对;光子照射氘核时,光子和氘核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不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光子被氘核吸收后,分解成的质子和中子的总动量不为零,故总动能也不为零,所以把氘核分解为质子和中子所需的能量应大于2.2 MeV,故D对,B、C错.答案AD14.两个氘核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氦核,已知氘核质量m D=2.013 6 u,氦核质量m He=3.015 0 u,中子质量m n=1.008 7 u.(1)计算释放出的结合能;(2)若反应前两氘核的动能均为E k0=0.35 MeV,它们正撞发生聚变,且反应后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变为动能,则反应产生的氦核和中子的动能各为多大?解析 (1)核反应方程为:21H +21H ―→10n +31He.设反应质量亏损Δm =2m D -m He -m n =0.003 5 u.由质能方程得释放核能ΔE =Δm ×931.5 MeV =0.003 5×931.5 MeV =3.26 MeV.(2)将两氘核作为一个系统,由动量守恒有0=m He v He +m n v n ,①由能量守恒有:12m He v 2He +12m n v 2n =ΔE +2E k0.②由①②代入数据可得E kHe =0.99 MeV ,E kn =2.97 M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