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地变迁史

合集下载

上海城市变迁的故事

上海城市变迁的故事

上海城市变迁的故事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变迁历程。

从一个渔村到一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发展故事充满了奇迹和挑战。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

最早的人类定居点出现在今天的崇明岛上,那时的上海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和移民。

19世纪末,上海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贸易港口城市。

由于与外国国家的贸易往来,上海经济迅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上海开始出现了许多欧洲风格的建筑,如外滩的建筑群和法租界的豪华住宅。

然而,上海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

在20世纪上半叶,上海遭受了许多社会和政治的动荡。

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上海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文化交流。

然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内战的爆发,上海也成为了战乱的前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部分。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上海开始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1970年代末,上海在国家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下,迅速崛起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高楼大厦、繁忙的交通系统和先进的科技创新。

上海还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尽管上海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城市的变迁之路并没有结束。

上海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挑战和机遇。

如今,上海正致力于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更多的创新产业。

上海城市变迁的故事充满了辉煌与挑战,它展现了中国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追求发展的决心。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上海将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并为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

海派园林风格

海派园林风格

海派园林风格海派园林风格上海自1267年设上海镇以来,历来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枢纽之一。

上海文化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上海这块土地上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历史。

而上海园林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园林发展的历史,现代园林则更多地渗透着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

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侵略者的大量涌入,不同殖民者在上海建立起了属于他们国家的租界,从而使大量的外域文化进驻申城,与此同时,这些殖民者也在上海建造了不少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园林,如英国风格的中山公园、虹口公园,法国风格的复兴公园、荷兰风格的汇山公园等。

解放后,上海出现了一批符合当时人们生活要求的公园,这些公园的风格有的延续并发展了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风格,如东安公园,而更多的则是现代园林风格,为人民大众提供各类户外活动的要求(如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长风公园、杨浦公园等。

近二十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海的园林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公园,大型开放式绿地、街头绿地、居住区公园等如雨后春笋般为申城披上了绿装。

综观这些新近开放的园林作品,人们会惊喜地发现这些作品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诗意山水的艺术特色,又有着西方园林,特别是现代园林的布局特色,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走出了一条适合上海自身特色的海派园林风格。

海派园林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巧妙借鉴东西方园林的风格和特长,根据上海本地的特殊情况,合理安排各种景观要素和功能分区,融会和创新出属于上海的顺应时代发展的多元化现代园林形式。

海派园林整体感强,气势大,注重地方特色的生物多样性,极力倡导生态园林。

在具体的设计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形式——现代的海派园林在形式上不过分追求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传统园林的形式风格,而是以现代西方园林形式为主,在满足功能布局要求的前提下,追求多元化的园林形式。

2(地形——由于上海是一个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境内唯一拥有的自然山体--佘山,海拔仅98米。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二、现状分析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

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

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

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

到1978年,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76lha,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由解放初的0.13平方米增加到0.47平方米。

上海立体绿化三十年回顾 ——访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立体绿化三十年回顾 ——访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立体绿化三十年回顾——访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陆红梅【期刊名称】《园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6页(P78-83)【作者】陆红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十二五”期间,立体绿化是上海全市绿化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也得益于上海世博会的后发效应。

2011~2015年,上海每年都有明确的立体绿化建设目标。

这五年,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立体绿化工作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以及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坚持努力下,无论是在建设面积、质量、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法律、政策等方面有破冰之效。

“十三五”将至,上海又将有什么样的新思路、新举措?《园林》特地采访了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绿委办”)的李莉处长和孙国强调研员。

《园林》:上海的立体绿化建设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绿委办:细数上海的绿化,基本是与城市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上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城市,城市化速度之快、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之高,其他城市都不太能比,结果就是绿化面积奇缺。

甚至在2000年时,上海的绿地指标还没达标。

所以,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市中心的延中绿地等大型绿地的建设,其实是在还历史欠账。

2001~2002年,上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3年验收通过。

当时建设部的指标中还没有“立体绿化”这一条。

上海的立体绿化建设其实早于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科研示范期早在1980年代,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和上海市房屋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已经结合《垂直绿化在城市街道大面积推广应用和管理研究》课题,在徐汇区的枫林路、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周边的围墙上进行垂直绿化示范。

这大概可以算是上海立体绿化早期有意识的尝试。

1998年起,当时的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就开始着力进行攀爬式立体绿化(当时称“垂直绿化”)的运动式推广。

一些城区,如闸北、普陀等,区政府和绿化管理部门很重视,很多居住区围墙、工地围墙边上都有计划地种上攀爬植物,两年达几十万平方米。

上海绿房子的故事

上海绿房子的故事

上海绿房子的故事
上海绿房子是一个关于城市发展与保护历史文化的故事。

据说,在上海的某个角落,有一座绿色的老房子,它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当时的一个富有的地主所建。

这座房子以绿色建筑闻名,外墙被绿色植物和藤蔓所覆盖,看起来像一个被大自然包围的绿色空间。

周围的居民都亲切地称之为“绿房子”。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老房子被拆除以给予更多地方进行新建。

绿房子也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危机。

幸运的是,有一群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保护历史文化,并意识到绿房子的独特之处。

他们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保护上海的老房子,特别是绿房子。

这个组织开始展开调查工作,并与政府、学者和社区居民合作,推动绿房子的保护工作。

他们发现,绿房子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这些努力下,绿房子最终被列入了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不再受到拆除的威胁。

通过修复和保护工程,绿房子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文化景点和社区的核心地带。

如今,绿房子引领着周边社区的发展,它也成为了上海历史文
化保护的典范。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参观,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上海绿房子的故事让人们认识到城市发展不能忽视历史文化的价值,它是城市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故事也向我们展示了,只要有人们的努力和关注,我们能够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让城市更加美好。

日渐老去的延中绿地

日渐老去的延中绿地

日渐老去的延中绿地
日渐老去的延中绿地2012-10-18 20:38阅读(86)
尊享无限量精美信纸!立即开通黄钻
日渐老去的延中绿地
延中绿地的修建初衷源于延安高架的修建,也是因为上海市政府对于城市环境改善的良好愿望。

建成之初确实是成为全国绿地建设的典范,各大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纷至沓来效仿学习,在给上海带来无数荣誉的同时也确实为上海本地居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但随着时间的过去,延中绿地后期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原因等等,再加之各种新的设计手法和施工技术的创新,延中绿地逐渐在老去。

这种老去带着岁月的痕迹,如同一位充满着经验且成熟的老者在述说属于他的曾经。

再次踏访,同前年来时的雨季不同,今日艳阳高照,让延中绿地似乎又焕发出新的生命。

也许时间会让他愈发焕发光彩与活力。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在早期的城市发展中,绿地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例如一些小块的森林、草地或者河流沿岸的植被带。

这些绿地的存在主要是基于自然的力量,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它们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定的休闲空间,但由于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其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相对有限。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绿地对于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于是,城市规划开始将绿地纳入其中,出现了一些专门规划的公园和广场。

这些绿地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或者重要的节点位置,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然而,此时的绿地系统仍然相对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美观和休闲。

进入现代城市化阶段,绿地系统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不再仅仅是孤立的公园和广场,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有机整合的网络。

城市中的各类绿地,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等,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

这种网络化的绿地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还在改善城市气候、净化空气、调节雨水径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演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是最直接的驱动因素。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用于建设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

这往往导致了原有绿地的减少,同时也对新的绿地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居民对于绿色空间的需求,城市不得不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增加绿地的面积和质量。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对绿地系统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市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绿地的建设和维护中,能够建设更高品质的公园和绿地景观。

同时,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对于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绿地系统的优化和完善。

上海延中绿地的今与昔——记上海延中绿地八年建设发展

上海延中绿地的今与昔——记上海延中绿地八年建设发展


诗情 画 意景 中来
且 在 原 有 基 础 上 发 展 和 提高

延 续 着 蓝 与 绿 的 自然 生 态 交 响 曲

用地规 模 在 扩 大
延 中绿 地 从 原 来 的 2 3 公 顷 发
展 到 如 今 的 近 3 0 公 顷 在 繁 华 的市

中心


寸 土 寸 金 之 地 有如 此 的发 展
林 ) 达 到 6 0 % 降低 热 岛效 应 提高 空 气 质 量 其 生 态 效

应 十 分 明 显 如 今 林 森树 茂 在 原 来 的 基 础 上 又 百 尺
, ,
竿头

加 大 了 森林 覆 盖 率 和 绿视 率

引鸟筑 巢

乌 类观 赏

延 中 绿 地建成 后

由于 生 态 环 境 改 善 游客 市 民

47

唤 起 市 民保 护 动

植物 生 长 空 间

保 护水 资


保 护赖 以 生 存 的 生 态 环 境 意 识
城市绿 肺
2
岩 石 园 中的 樱花 路
林 中漫 步
记 得 当 时 的规 划设 计 建 设 也 绝 非


帆 风 顺 在 新 旧 观 念 的碰 撞 中前 进


3
4
新 的 观 念 被 政 府 和 市 民接 受 如今 延 中绿 地 已 被 上 海 市 民所 喜 爱 所 赞美


中共

大 旧址

《 国 青年 》 旧址 等 人 文 景 观 为 延 中绿 地 中

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城市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以下是一些参考内容,描述了国外城市绿地发展的历史演变和重要发展阶段。

1. 古代城市绿地:在古代,城市绿地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宗教仪式的场所。

埃及的坟墓花园和希腊罗马时期的公共花园是古代城市绿地的两个典型例子。

这些绿地通常由统治者和贵族创建和维护,以展示他们的权力和财富。

2. 工业化时期城市绿地的衰落: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城市的土地被大规模用于工厂和居住区的建设,城市绿地逐渐减少。

过去,许多城市的河流和湖泊在城市化过程中被填埋,公园和绿地被拆除以扩大城市的工业用地。

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缺乏空气质量和空间。

3. 城市美化运动:19世纪末,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产生了不满,城市美化运动出现了。

城市美化运动的目标是创建更美观、更环保的城市环境。

此时,一些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社会活动家开始提倡增加绿地和公共花园,以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将绿地纳入城市规划成为重要的目标。

城市规划师开始提倡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绿地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20世纪30年代,从芝加哥到纽约等城市开始出现了大型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项目。

5. 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绿地: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城市总体可持续性的关注以及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绿地不仅可以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微气候和水资源管理。

因此,许多国外城市在城市发展和更新过程中,将绿地纳入规划和设计,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6. 社区参与和城市农业的兴起:随着社区参与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外城市开始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社区公园和花园项目的兴起,增加了居民对城市绿地的意识和参与度。

此外,城市农业也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居民开始在公共空地上种植蔬菜和水果,以改善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

上海唐城绿地文化公园景点介绍

上海唐城绿地文化公园景点介绍

上海唐城绿地文化公园景点介绍上海唐城绿地文化公园景点介绍一、引言在现代都市上海,有许多人们向往的地方,而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则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景点。

作为一座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公园,唐城绿地文化公园既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又能让人们在现代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唐城绿地文化公园进行全面评估与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景点。

二、历史沿革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一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公园。

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朝,当时的这片土地为皇家园林,后来经过数百年的变迁,于近年由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保护与修缮,并向公众开放。

在公园内,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的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还能一窥上海现代文化艺术的风采。

三、景点介绍1. 唐城遗址唐城绿地文化公园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景点之一便是唐城遗址。

这里保存着唐代古城墙遗址,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穿越时光,感受古代帝王的气息,领略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壮丽。

2. 道教文化区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内还设有道教文化区,这里是保存和弘扬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道教的基本教义、参与各种仪式活动,感受古老宗教的神秘与美妙。

3. 现代艺术展区除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内还设有现代艺术展区。

这里展出了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一些国际艺术交流展览。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前卫性,感受到艺术与历史的碰撞与融合。

4. 绿荫环绕的园林公园内的植被丰富多样,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

在这里漫步,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之境,能让人们暂时抛开都市的喧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五、总结与回顾唐城绿地文化公园作为一座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公园,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现代艺术氛围,能为游客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通过游览唐城遗址、道教文化区和现代艺术展区,游客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韵味与文化的厚重,以及现代艺术的活力与前瞻。

桃色事件的背后……

桃色事件的背后……

桃⾊事件的背后……1年轻的⼥⼦因⾯⾊粉⽩像桃花⼀样⽽讨⼈喜爱,所以把年轻貌美的⼥⼦称为桃⾊,因桃⾊⽽产⽣的新闻叫桃⾊新闻,引发的事件叫桃⾊事件。

在现代汉语中,桃⾊事件已成为专⽤名词,泛指那些不正当的男⼥关系。

现代⼈对男⼥关系的认识已经很开放了,怎么定义正不正当,还真不好说,只能是以⼀本结婚证为准,不持证上岗的都叫不正当的男⼥关系,传出去都叫桃⾊新闻。

5⽉11⽇,⼀个叫史睿⽣的男⼦,在微博上实名举报,绿地京津冀事业部营销负责⼈陈军与他⽼婆张⾬婷有不正当男⼥关系,陈军在经济上严重违纪,要求绿地集团调查。

史睿⽣爆料,他⽼婆作为陈军的⼀个⼩秘书年薪竟然有30万,⽽且陈军还会每年给她20万⽤于消费,这些钱是从哪⾥来的?这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带了绿帽⼦不去找给戴帽⼦的⼈拼命,或是要戴绿帽⼦费,反⽽关⼼钱是从哪来的,管它哪⼉来的呢?就是让那⼩⼦卖肾,也得在敲他⼀笔啊?绿地⾼管桃⾊事件持续发酵,有⽹友让我聊聊。

2桃⾊新闻永远都⽐政治新闻有意思,被关注的程度会更⾼。

不过,这些年,政治新闻⾥也多有桃⾊新闻的成分,主要体现在反腐事件当中,叫权⾊交易、⽣活极度糜烂。

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活应该清⼼寡欲,应该把⾷⾊之类的东西放在脑后,为⼈类的解放事业⽽奋⽃。

这是我们通常的认识。

那么,清⼼寡欲是有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吗?也就是,这种追求是他们的初⼼吗?这还真不是,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在当年欧洲⼤⾰命时代叫左派,他们追求的是⾃由。

这个⾃由⾥⾯包括婚姻⾃由、恋爱⾃由、甚⾄是性解放。

这些⼈最早都是⽂艺青年,⽐如海明威、爱因斯坦,⼀⽣都在恋爱。

1930年代,我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的不公开地下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简称左联。

旗帜性的⼈物是鲁迅,你⽐如还有郁达夫、柔⽯、萧红、萧军、徐志摩等等这些⾮常会谈恋爱的⼈。

不过,后来鲁迅说过左联既不左(就是不那么浪漫)也不联(各占⼭头派系林⽴)。

但是,我们捋⼀捋建国后的前辈们,还都是挺浪漫的,这和当时传播的⾃由思想是⼀致的。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上海这座繁华都市承载着许多沧桑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迁和故事。

从起初的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为您呈现上海的沧桑历史。

一、清朝时期的渔村在清朝时期,上海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渔村,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河边,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

当时的上海是一片孤独而贫困的土地,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活动。

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劳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外国租界的建立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了上海的开埠条件。

从此,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相继来到上海,并在上海设立了租界。

这些外国租界成为了上海的特殊存在,也为上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观念。

三、近代工业的起步沪杭铁路的修建是上海近代工业起步的重要里程碑。

1876年,沪杭铁路开始修建,上海作为铁路的起点之一,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发展。

纺织、造船和钢铁等行业相继兴起,促进了上海的工业化进程。

四、上海公共租界的建立1863年,英法两国与中国签订了《上海公共租界章程》,规定了上海的行政和司法管理体制。

上海公共租界的建立标志着上海成为了华东地区的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投资。

五、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港口和金融中心,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

同时,上海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诗人和演艺人员。

六、战争和动荡时期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上海成为了中外战火交织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经历了日本侵略、国共内战和解放战争等大规模战斗。

上海的工商业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上海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国际化的商业街区等,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后滩公园资料

后滩公园资料
文化内涵丰富
• 上海传统园林建筑风格 • 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节庆
历史文化传承
• 上海船厂的历史遗迹 • 地方民间文化
后滩公园的公共艺术与文化活动
公共艺术
• 雕塑、壁画等艺• 文化节、主题活动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
04
后滩公园的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后滩公园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探索
• 生态修复和保护 • 绿色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定期开展可持续发展评估 • 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05
后滩公园的挑战与展望
后滩公园面临的环境压力与挑战
环境压力
• 气候变化 • 水资源污染
挑战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 游客量增加带来的环境压力
-是上海市内的重要生态节点 • 具有生态、文化、休闲等多重功能
• 生态恢复和保护成效显著 •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传承 • 完善的休闲设施和服务
- 占上海市绿地面积的1%
02
后滩公园的生态系统与保护
后滩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与植被特点
生物多样性丰富
• 鸟类、鱼类、昆虫等多种生物栖息 • 植被种类繁多,包括水生植物、灌木、乔木等
后滩公园的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
发展规划
• 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 加强绿地建设和管理
目标
• 成为上海市内重要的生态节点 • 提供优质休闲和文化活动空间
后滩公园在上海城市绿色发展中的贡献与意义
贡献
• 生态恢复和保护 • 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意义
• 推动上海市绿色发展 •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后滩公园的发展历程与变迁
2002年建立初期
• 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 • 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城市绿地发展历程 课件

城市绿地发展历程 课件

城市绿地发展历程课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件将介绍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深入了解城市绿地的演变过程。

二、古代城市绿地1. 园林绿地:古代城市中,园林绿地作为贵族和富人的私人领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这些园林绿地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采用山水、花木、建筑等元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同时,一些园林绿地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城市公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公共公园开始出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

这些公园注重自然景观的再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注重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

三、近代城市绿地1. 绿地规划理论:近代,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理论,提出了“城市绿肺”等理念,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一些城市也开始注重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2. 公园绿地建设与管理:随着近代城市绿地规划理论的深入发展,一些城市开始注重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

这些公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也注重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现代城市绿地1. 绿地规划与管理:现代城市绿地建设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和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一些城市建立了专门的绿地管理机构,负责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

此外,现代城市绿地建设还注重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 社区绿地:现代城市绿地逐渐向社区绿地延伸,注重市民的参与和互动。

社区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

3. 生态园林城市: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生态园林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生态园林城市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海概况

上海概况

上海概况上海的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0.06%,由18个区一个郊县组成,南北最长约120公里,东西最宽约100公里,其中外环线以内主城区面积为610平方公里,境内崇明岛的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岛。

户籍人口1647万人。

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多人,真是人挤人呀。

上海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处中国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交汇口,中国最富庶的区域—长江三角洲的前沿,与美国的西海岸隔海相望,南邻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界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是世界第三大港和中国最大的港口。

历史上海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五千年前,上海的先民已在长江三角洲平原留下足迹。

春秋时期,上海地区属吴国,吴王曾在此建馆舍,称“华亭”。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又为楚国所并。

楚国的考烈王任命黄歇为相,号为春申君,上海是春申君封邑的一部分,故简称“申”;上海的另外一个简称是源于渔民使用的一种捕鱼工具“滬”,因此而得名“沪”。

作为一个城市,从元朝置县算起,上海的历史不过700多年;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如果从1843年11月17日开埠算起,上海的历史更短,只有一个多世纪。

一个多世纪在人类文明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在上海却完成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转变,演绎出了一幕幕“看得见的沧桑”。

世界上大都市的兴起,大体上不外乎两种模式:一是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政治中心的兴盛,如罗马,伦敦,巴黎;一种则是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崛起,如纽约,加尔各答,香港。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名城基本上都按照前一种模式逐渐发展起来,而上海则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开埠通商。

这是一条面向海外的迈向国际化大都市之路,一条改变上海命运之路。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8.29)对中国人民而言总是与一段屈辱历史相联系,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13个不平等条款,上海就是按照这个不平等条约于1843.11.17日开埠的。

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

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

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系统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上海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包括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服务功能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

通过对浦东新区绿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探讨其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

结合绿地系统的服务功能,评估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以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收集本研究聚焦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这一区域位于上海市的东部,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

浦东新区总面积约为1210平方公里,拥有多样化的绿地类型和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

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我们选择了该区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

我们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浦东新区的绿地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空间分析,获取了高精度的绿地分布数据。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对不同类型的绿地进行了生态系统特征的测量和分析,包括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等。

我们还结合了历史数据和文献资料,对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演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得以全面了解浦东新区的绿地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服务功能,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上海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上海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上海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
1. 老城厢保护和更新:上海老城厢保护和更新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老城厢地区,如静安寺、豫园和蓬莱公园等地,许多古建筑被保护起来,并进行更新和改造,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例如,在蓬莱公园中,保留了传统园林的建筑风格,同时引入了现代景观和设施,成为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空间。

2. 世博园区转型:上海世博园区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2010年世博会结束后,园区进行了转型和更新,建设
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综合型城市综合体,包括文化艺术、商务办公、科技创新和旅游等多个功能。

园区的更新不仅提升了区域的形象和吸引力,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杨浦滨江更新:杨浦滨江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项目。

该项目以发展滨江地区,提升滨江地区的吸引力和功能为目标,通过拆除老旧的厂房和工业设施,建设新的商业、科研和居住区域,实现了滨江地区的全面更新。

杨浦滨江的更新项目以当代建筑风格为主,也保留了一些历史建筑,使整个地区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城市景观。

4.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区是上海城市更新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由于邮轮旅游的兴起,吴淞口港区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建设成为上海的主要邮轮码头和旅游综合体。

港区的更新不仅提升了邮轮旅游的服务品质,还创造了大量的就
业机会,拉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些典型案例展示了上海城市更新的多样性和成功经验,通过保护和改造历史建筑、转型和更新城市功能区域、开发新的城市综合体等手段,上海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并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上海桂林公园简介

上海桂林公园简介

上海桂林公园简介上海桂林公园,又称桂林绿地,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占地面积58.3公顷。

该公园以其秀美的山水园林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上海桂林公园的历史、景点、文化和特色。

历史上海桂林公园最初是在1938年的抗日战争期间修建的。

当时,日本侵略军猖獗,上海的民众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来避难。

政府决定以桂林山水为蓝本建造这个公园,期望在城市中再现桂林的美景。

公园修建期间,除了关心植物、雕塑和城市规划等现代景观外,还刻意保持了传统园林的风格及文化元素。

1939年,上海桂林公园正式开放。

景点到达上海桂林公园后,首先会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桂林”三个字的石碑,它象征着桂林的风光。

之后,游客可以沿着曲线通往公园的中央湖泊,欣赏清澈的湖水和公园周围的山峦。

湖泊遍布整个公园,并有数个小岛伸入湖中。

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或乘坐小船畅游,欣赏公园内各种花卉、草坪和树木,还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和轻松的氛围。

公园内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南山风光区、松鹤亭、湖光亭、草坪滑板场和花卉展览区等。

南山风光区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汇集了许多自然景观,包括山峦、森林和溪流。

松鹤亭是一个古朴的中式建筑,可供游客观赏湖泊景色,尤其在晴天时,湖面的光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湖光亭是公园內最具代表性和最古老的景點,建於1939年,以石围和廊亭为主体,形如“环珠翠带”之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令人赏心悦目。

草坪滑板场是公园內一個適合年輕人娛樂的場所,它的圓形坡面让游客可以方便地滑板、踩脚踏车或飛盤等。

花卉展览区有着不同季节的花卉,展现了上海桂林公园在不同时期的花卉文化。

文化上海桂林公园文化历史悠久,园景灵感取自桂林山水,汇聚了中西文化之精华,深受上海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和推崇。

在这个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公园中,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上海的文化和历史,也可以领略桂林风光的瑰丽。

特色上海桂林公园的最大特色之一是其天然、历史和文化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