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凯恩斯革命与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在《通论》中运用以下三个 的基本心理法则来解释经济中有效需求 不足的原因。
1.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2.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3.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第二节 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一、均衡国民收入 二、消费、储蓄和投资函数
一、均衡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 个基础变量,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是宏 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均衡国民收 入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指总需求 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第二,它 是一个稳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在其它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均衡国民收入将保 持不变。
图11-2
投资函数是指厂商的投资支出和决
定投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只考虑产 品市场时,不涉及货币市场和利率因素, 因此,假定厂商的投资不受其他因素的 影响,由厂商自行决定。投资函数可以 写为:
I=I0
(11-6)
其中,I代表厂商的投资支出;I0代 表厂商的意愿投资支出水平。投资曲线 可以用图11-3表示。纵轴代表投资,横 轴代表收入。投资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 轴的直线,说明投资支出水平与收入无 关,是一个常量。
ΔY=ΔI+bΔI+b2ΔI+b3ΔI+…= ΔI (1+b+b2+b3+…)=ΔI[1/(1-b)] (11-9)
可见,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最终 大于初始计划投资的增加量,这意味着 投资乘数大于1。
第四节 政府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假定政府购 买支出G是一个外生变量,这意味着政 府购买支出水平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 响,而是由政府部门单方面决定。在图 11-7中,横轴代表收入,纵轴代表政府 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曲线是一条平 行于横轴的线,表示它是一个常数。
如果自发储蓄增加,则消费减少, 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下移动,从而国民收 入减少。
三、用数学模型求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
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下:
Y=AD AD=C+I C=a+bY
I=I0
由上述四式可得:
Y=AD=C+I=a+bY+I0
Y=[1/(1-b) ]×(a+I0)
(11-7)
第十一章 凯恩斯革命与短期国民收入 的决定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
第二节
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模型
第四节
政府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 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 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 段。经济学界经常把凯恩斯《通论》的 发表及其随后的传播称作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也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 人。
图11-3
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两部门产 品市场均衡模型
一、投资—储蓄表示法 二、总支出—总产品表示法 三、用数学模型求均衡国民收入 的方法
一、投资—储蓄表示法
如图11-4所示,在上下两个半图中, 横轴都代表收入。上半图的纵轴代表投 资和储蓄,下半图的纵轴代表收入随着 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收入变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11-4
在投资I保持不变时,意愿储蓄的外 生增加(表现为图11-5中上半图的储蓄 曲线上移)会导致储蓄S保持不变,但 是,均衡收入水平降低。
如果投资I是收入的增函数,意愿储 蓄的自动增加,不仅引起均衡收入的减 少,而且最终也引起实际储蓄S由于收 入水平的降低而减少。如图11-5下半图 所示。这也就是所谓的节俭悖论。
dY/dI=1/1-b=1/1-MPC=1/MPS (11-8)
当投资增加ΔI后,总支出立即就会 增加ΔI,这使收入也增加ΔI,消费增加 bΔI。这又引起收入增加bΔI。这是收入 的第二轮增加。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和第 二轮增加的原因不同。第一轮增加是由 计划投资的增加引起的,而第二轮增加 是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引起的,是一种内 生性变化。同理,收入还会经历第三轮, 第四轮……的内生性增加。即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由需求或支出
方面计算出来的国民收入可以代表总需 求,由收入方面计算出来的国民收入可 以代表总供给。这是由于各种生产要素 得到的收入是他们创造的最终产品价值 的衡量。
在两部门条件下,总需求(AD)等 于消费需求(C)与投资需求(I)之和, 即AD=C+I;总供给(AS)等于收入, 而收入等于消费(C)与储蓄(S)之和, 即 AS=C+S 。 在 均 衡 时 , AD= AS , 即 C+I=C+S。由此可以得出:
在图11-6中,横轴代表总产品,纵 轴代表总支出,从原点出发有一条45° 直线,这条直线起到一个“=”作用。 消费函数是C=a+bY,它是一条向右上方 倾斜的直线。它与纵轴的截距是a。总 支出函数是AD=C+I=a+bY+I0=(a+I0)+bY。
图11-6
总支出曲线和消费曲线的斜率相同,
二者是平行的。唯一的区别是总支出曲 线的截距是a+I0,大于消费曲线的截距。 这时,总支出曲线和45°曲线的交点是 E,它对应的收入水平是Y0,这时的总 支出和总支出相等。Y0就是均衡的国民 收入水平。
图11-5
节俭悖论就是指增加储蓄的行为反 而导致收入减少从而储蓄减少的情况。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节俭悖论发生 的前提条件是总供给过剩而总需求不足。
二、总支出—总产品表示法
总支出代表全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 需求,而总产品代表全社会的产品和劳 务的产出。总支出和总产品相等时意味 着企业刚好销售出它们想卖掉的产品和 劳务,同时家庭刚好买到他们所想要的 产品和劳务,这时的国民收入是均衡的 国民收入。
消费函数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
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消费函数集 中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设消费 是收入的线性函数,即
C=a+bY
(11-4)
其中,C代表实际消费支出;Y代表 实际收入;a和b都是大于零的常数,叫 参数。
a代表收入Y为零时的消费,叫自发 消费。bY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 叫引致消费。
图11-7
在三部门经济中,考虑政府对于均 衡国民收入的影响,有以下因素。
1.政府购买支出 2.政府的转移支付 3.政府税收 4.平衡预算乘数
I=S
(11-1)
这意味着在均衡时,私人部门的意 愿投资支出必定等于私人部门储蓄。
在 国 民 收 入 核 算 中 , I=S 是 恒 等 式 。 因为这时的私人投资指的是实际投资, 包括计划投资与非计划投资。计划投资 也称作意愿投资,非计划投资也称做非 意愿投资。即
I=I0+ΔinV
(11-2)
其中,I代表实际投资;I0代表意愿 投资;ΔinV代表非意愿投资。
可以把线性消费函数用几何图形表 示出来,如图11-1所示。
纵轴代表消费,横轴代表收入,消 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图11-1
储蓄函数是指居民的储蓄和决定储 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 储蓄被定义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 的部分,即S=Y-C。因此,储蓄函数可 以写为
S=Y-(a-bY)=-a+(1-b)Y (11-5)
当收入为Y0时,投资等于储蓄,因 此Y0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收入为Y1,计划投资小于储蓄,厂 商的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厂商会减
少产出水平。国民收入将随着时间的推 移而下降,即dY/dt<0。
收入水平为Y2,计划投资大于储蓄, 厂商的非意愿存货投资为负值,厂商会
就增加产出水平。国民收入将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上升,即dY/dt>0,直到收入减 少到Y0为止。
当存在非意愿存货投资时,国民收
入水平是不稳定的,会发生进一步的变 化。只有当厂商的非意愿存货投资 ΔinV=0时,国民收入才会实现一个稳定 的均衡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存货调整机 制。均衡国民收入决定过程中的总需求 指的是意愿总需求,而不是实际总需求。 即
AD=C+I0
(11-3)
二、消费、储蓄和投资函数
如果投资增加,总支出曲线的截距 就会上升,总支出曲线同45°线的交点 就会向右移动,均衡国民收入随着增加。
如果投资减少,总支出曲线的截距 就会下降,总支出曲线同45°线的交点 就会向左移动,均衡国民收入随着减少。
如果自发储蓄减少,自发消费就会 相应增加,消费曲线就会向上移动,这 会使总支出曲线的截距向上移动,总支 出曲线同45°线的交点就会向右移动, 均衡国民收入随着增加。
这时的Y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显然,均衡国民收入受到下列三个
因素的影响。(1)计划投资I0;(2) 自发消费a;(3)边际消费倾向b。
在上述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三个因 素当中,自发消费a和边际消费倾向b是 人们的消费行为参数,相对稳定。计划 投资I0是厂商部门的行为参数,则比较 容易变动。用来衡量投资的变动对均衡 国民收入影响的,即一单位计划投资的 变动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叫做 投资乘数。公式如下:
其中,S代表实际储蓄;Y代表实际 收入;-a是自发储蓄;(1-b)是边际 储蓄倾向。
对Y=C+S进行全微分,有dY=dC+dS。 等 式 两 边 同 时 除 以 dY , 有 1=dC/dY+ dS/dY。dC/dY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而dS/dY就是边际储蓄倾向MPS,所以, MPC+MPS=1。如图1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