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框架及观察点
课堂观察提纲
![课堂观察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9209c9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c.png)
课堂观察提纲
1.课堂环境观察:
- 教室布局:座位排列、教师讲台和学生桌椅的位置等。
- 教室氛围: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活跃、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互动等。
- 教室设施: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和其他辅助教具的使用情况。
2.教学内容观察:
- 教学目标:教师是否明确课堂目标,并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 教学方法:教师是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学生学习进度:学生是否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 学生反馈: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能够主动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
3.教师教学行为观察:
- 教师表现:教师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教学风度和仪态,是否能够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 语言运用:教师是否能够使用准确、流利和生动的语言,以便学生理解。
- 教学技巧: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 个人特点:教师是否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调整教学
方式和内容。
4.学生参与观察:
- 学生反应: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回答问题、解答问题等。
- 学习态度:学生是否能够保持专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 学习成果: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课堂管理观察:
- 纪律管理:教师对于学生的纪律要求和管理措施。
- 时间管理: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课堂进度的顺利进行。
- 教室秩序:教师是否能够维持教室的良好秩序,确保学生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课堂观察框架
![课堂观察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a79610954693daef5ef73da7.png)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
呈现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
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
目标的根据是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
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
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胜情况怎样?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课中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环节
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
课堂观察框架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准备
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倾听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
对话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
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读文/作业/活动)?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结果怎样?
课堂观察的2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的28个观察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2a08e7856a561252d36f19.png)
上海:周卫、顾泠元课堂观察的28个视角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填空式问答有多少?)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动态生成新资源?)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文档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f5197edaeaad1f346933f83.png)
环节
1.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
2.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3.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呈现
1.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
2.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3.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恰当?
对话
1.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度怎样?
2.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3.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
1.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课文/读材料/作业/活动)?结果怎样?
3.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结果怎样?
4.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5.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2.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3.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3.任务完成的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倾听
1.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
2.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不的发言吗?
3.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互动
1.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2.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怎样?
达成
1.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教师课堂观察记录
![教师课堂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251a86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8.png)
教师课堂观察记录1. 课堂环境观察教师进入课堂后,首先要观察课堂的环境。
课堂环境包括布置和整洁程度。
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布局适合的桌椅排列方式、清晰可见的黑板书写以及引人入胜的教学资料等方式来营造一个舒适而充满学习氛围的学习空间。
2. 学生行为观察在课堂中,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
学生的行为方式反映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专注于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分心、打瞌睡或者不合群的现象。
教师需要根据这些观察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师教学方法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易懂,逻辑性是否强,自信心是否足够,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都是值得观察的方面。
4. 学生互动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学习的推动和促进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合作程度和交流的频率。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是否敢于提问和寻求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是否保持专注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6. 学生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他们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和完成布置的任务。
同时,也需要观察学生看待错误和困难的态度,以及是否能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7.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观察教师是否关心学生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4d4af8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a.png)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方法。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提高教学质量。
1. 设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2. 选择观察方法根据观察目标,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 - 直接观察: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获取信息。
- 非参与观察:教师作为旁观者,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 参与观察: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互动和表现。
3. 观察要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提问。
- 学生的专注度:观察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分心或走神。
- 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是否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
4. 观察记录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记录: - 笔记记录:将观察到的情况用文字记录下来,包括学生的表现、问题和建议等。
- 录音记录:使用录音设备记录课堂上的学生互动和教师的指导。
- 视频记录:使用摄像设备录制课堂活动,以便后期回放和分析。
5. 分析和反思观察结束后,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学生的整体表现: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度、专注度、理解和掌握程度等。
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和要点
![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和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c536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4.png)
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和要点1. 简介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评估工具,通过观察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和互动,以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
正确的实施课堂观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建议,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环境。
本文旨在介绍课堂观察的实施步骤和要点,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2. 实施步骤步骤一:确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关注的重点。
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来确定。
例如,关注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等方面。
步骤二:选择观察工具和方法根据观察目标,选择适合的观察工具和方法。
观察工具可以是观察表、记录表、评分表等,方法可以是实地观察、视频录像观察等。
关键是确保工具和方法可操作、有效,并且能够收集到需要的信息。
步骤三:观察课堂在观察课堂时,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并尽量不对课堂进行干预。
注意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互动情况,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
可以使用列点的方式记录,例如:•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如何?•课堂氛围是否积极向上?步骤四:整理观察结果观察课堂后,需要整理和分析观察结果。
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总结,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示,以便更好地进行反馈和讨论。
步骤五: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基于观察结果,向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目的之一。
反馈应具体、具有针对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可以针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反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3. 要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尽量不对课堂进行干预。
•观察期间要专注于观察目标和关注重点,避免分散注意力。
•注意观察课堂氛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这对学习效果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以免遗漏和遗忘。
•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论课堂观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实施课堂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课堂观察有哪些观察点课堂观察三篇
![课堂观察有哪些观察点课堂观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6c6f012cc58bd63186bdcc.png)
课堂观察有哪些观察点课堂观察三篇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课堂观察有哪些观察点课堂观察,供大家参考。
课堂观察有哪些观察点课堂观察1回顾一年多来我校“课堂观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走过了如下的三个阶段――学习和试点;探索和试行;实践和推广。
概括来说,就是“点”上深入,“面”上辐射。
一、学科引路,探课堂观察之“趣途”课堂观察,就是对课堂情况的记录、分析和研究。
对大多数老师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要开展这项工作,必须有引领,又不能操之过急。
20xx年11月,学校成立了“课堂观察工作小组”:由分管教学的丁解敏副校长任组长,确定语文、化学学科为试点学科,确定语文组的黄小林和顾吉萍老师和化学组的李红星和杨俊毅老师为试点老师。
该工作小组的还包括了教科室、教务处负责人,以及各教研研组长。
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初期,定期组织工作组成员学习课堂观察相关理论,教科室还印发了“课堂观察”的有关材料,邀请了原吴江市教科室张菊荣副主任作专题讲座。
为了让课堂观察尽快实施,在同年学校的传统的“金秋开课日”中,“课堂观察”就作为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的团体观察,还是暴露了出很多的问题――1 目标不够明确。
这是一个教训。
究其原因,观察的目标不够明确,对观察主题的“界定”模糊。
事实上,“提问”是一个外延很宽泛的概念,如提问的深度,广度,频度,有效性,科学性等等,单单以“提问”笼统的作为观察主题,难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自然会引起歧义的。
2 投入不够充分。
和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不同,课堂观察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主题,有了明确的任务分工――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面,你要对教学细节进行记录,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细节进行翔实的记录和分析,的确是一件劳眼、劳耳、劳手、老心的事情。
小学科学观察课课堂教学框架
![小学科学观察课课堂教学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3417f475168884868762d61e.png)
小学科学观察课课堂教学框架一、观察与观察课。
观察是外界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过程。
在此过程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和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忆或记录,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
小学科学中的“观察”是指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的活动过程。
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活动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真实可信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出问题,发现规律。
二、小学科学观察课的框架结构:一次观察教学一般由以下4个环节构成: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发问题、明确任务),自主观察(制定计划、自主观察、注重指导),交流总结(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归纳总结),应用创新(创设情景、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第一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活动成功与否,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扭转人,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出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
操作要领: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不论采取哪种导入形式,都要起到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习,明确观察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作好准备。
另外,在导入阶段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
第二步:自主观察观察过程是观察课的主体部分,观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思维获取知识,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事物都有许多方面的特征,如果在观察时不分主次,不按顺序,不突出重点,事物的特征就不容易被发现。
课堂观察的2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的28个观察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af53e8804d2b160a4ec03a.png)
课堂观察的28个视角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填空式问答有多少?)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动态生成新资源?)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licc课堂观察68个观察点
![licc课堂观察68个观察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12f2c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4.png)
licc课堂观察68个观察点LICC(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Classroom Culture)课堂观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它主要关注教室内的学习、交互和文化环境。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会针对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察和评估。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讨LICC课堂观察的68个观察点。
LICC课堂观察的观察点涵盖了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从课程准备到学生表现、学习环境和课堂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全面观察。
下面我们将对68个观察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课程设计和准备1. 课程内容:教师是否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点,是否根据学生需要调整课程内容,以及是否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等。
2. 课程时长:教师是否充分利用课时,是否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深入探究。
3. 教学方法:教师是否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学习任务:教师是否设计了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学习任务,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5. 激发兴趣:教师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6. 知识点讲解:教师是否能够清晰、简洁地讲解知识点,是否能够让学生易于理解。
7. 探究性学习:教师是否能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8. 交互和讨论:教师是否能够鼓励学生之间的交互和讨论,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交互。
9. 课堂效率: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节奏和任务,使得课堂效率最大化。
10. 全员参与:教师是否能够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否有学生被忽视。
11. 课堂控制: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秩序,维护课堂安静和有序。
12. 基础知识:教师是否能够确保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表现13. 参与度和沟通: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否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14. 注重细节:学生是否能够注重细节,对课堂所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观察框架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框架四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c587b1e53a580217fcfe0c.png)
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一
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状态: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二
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教学信息“呈示”、师生“对话”、学习“指导”和教学“机智”;
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三
课堂观察框架四。
课堂观察框架与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与观察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2423eb482fb4daa48d4b43.png)
课堂观察框架及观察点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我们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课堂观察框架。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
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四维框架的设计分别针对于(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这四个问题恰可通过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视角的属性。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97297b312b3169a451a460.png)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摘自崔允漷教授的讲课以及网上的资料。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099a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d.png)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课堂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堂观察的方法1. 选择观察对象在进行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时,首先需要选择观察对象。
通常可以选择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进行观察,比如课文解读、阅读课、写作课等。
2. 观察要点在观察语文课堂时,可以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如何提问学生等;(2)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3)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局、学生桌椅摆放等;(4)教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教学课件、教材使用情况等。
3. 观察记录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最好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可以用笔记、录音、拍照等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这样有利于后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1.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观察语文课堂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注重学生参与,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教师注重问题导向,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不同的特点,可以借鉴其优点,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语文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各种各样的。
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的学生则比较 passively,表现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态度较为消极。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心。
通过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提供依据。
3. 课堂教学环境在进行观察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各不相同。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815aaa0f0b4c2e3f5727637b.png)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 个观察视角,68 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一、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一)准备1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二)倾听4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 查阅/ 回应)?有多少人?(三)互动7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 参与提问/ 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 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自主12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 记笔记/ 阅读/ 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五)达成16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 作业/ 表情/ 板演/ 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二、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环节19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 不同环节/ 行为/ 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二)呈示22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 结构/ 契合主题/ 简洁/ 语速/ 音量/ 节奏)?23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 动作(如实验/ 动作/ 制作) 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三)对话26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四)指导29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 作业)?是否有效?30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活动/ 作业)?是否有效?31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 课题研究/ 作业)?是否有效?(五)机智32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 移动/ 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 教态/ 学识/ 技能/ 思想)?三、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目标36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 学生/ 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 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二)内容39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 删/ 合/ 立/ 换)?是否合理?40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实施43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 讨论/ 活动/ 探究/ 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四)评价46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 作业/ 表情)?48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 反馈/ 改进建议)?(五)资源49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 文本/ 实物与模型/ 实验/ 多媒体)?50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 回答/ 作业/ 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一)思考53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 解决/ 迁移/ 综合/ 评价)?54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 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二)民主57 课堂话语(数量/ 时间/ 对象/ 措辞/ 插话)是怎么样的?58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 叫答机会/ 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四)创新60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 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五)关爱63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 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 课堂话语(数量/ 时间/ 对象/ 措辞/ 插话)、行为(叫答机会/ 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 行为特点/ 思维品质)?67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 教材处理// 导入/ 教学策略/ 学习指导/ 对话)?68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数学)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c172b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c.png)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数学)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未提供
观察对象:小学数学课堂
观察点:课前情境、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对学生研究情况的把握与调整
一、课前情境
教师通过新闻引入时间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教师用生动的事例带动学生,从新闻事例中进行德育教育,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月、小月、闰年和平年的概念。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
学生能够从所给的题目选择和活动组织中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四、对学生研究情况的把握与调整
教师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对现实事例进行知识应用和调整,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对其他学生产生了激励。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师运用生动的事例容易带动学生,但需要加强严谨性,多运用数学语言。
学生能够快速记忆歌谣,但对平年和闰年的区分略有困难。
需要多做练,加强实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多引用日历、台历等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年月日实际应用。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加强数学语言的运用,提高严谨性,多引用生活实例,联系实际应用,加强实用能力的培养。
拓展题目的难度适宜,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
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
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
![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b075191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1.png)
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一、本文概述课堂观察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介绍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框架和工具,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本文将首先概述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和目的,然后介绍课堂观察的基本框架,包括观察前的准备、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观察后的反思和总结。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课堂观察工具,如观察表、录音笔、录像机等,并探讨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
本文将总结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并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课堂观察的结果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课堂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课堂观察框架的构建课堂观察框架的构建是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的关键步骤,它能帮助观察者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和分析课堂信息。
一个好的课堂观察框架应当既全面又具体,能够反映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关键要素,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特点。
明确观察目的:我们需要明确课堂观察的目的。
是为了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是为了研究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效果?明确观察目的有助于我们确定观察的重点和方向。
选定观察维度:根据观察目的,我们需要选定一系列的观察维度。
这些维度可以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在每个维度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具体的观察点,如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参与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
设计观察工具:有了观察维度和具体的观察点,我们就需要设计相应的观察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是表格、清单、录音笔、录像机等。
观察工具的设计应当简洁明了,便于观察者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记录信息。
同时,观察工具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特点。
进行预观察:在正式的课堂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一次或多次预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a57aef90c69ec3d4bb7506.png)
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倾听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倾听时,学生由那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互动有那些互动/合作行为?有那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班)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胜情况怎样?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课中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有那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呈现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于苏/音量/节奏)怎样?有那些辅助行为?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动作(实验/制作/示范动作)呈现什么了?怎样呈现的?体现了哪些规范?对话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那些辅助方式?有那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读文/作业/活动)?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结果怎样?机智教学设计有那些调整?结果怎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呈现那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目标的根据是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与舍得?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内容怎样处理教材的?采用了那些策略(增/删/换/合/立)?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活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结果怎样?评价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如何获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怎样利用?生成那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怎样利用?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学习目标怎样体现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习惯?(时间/回答/提问/作业/笔记/人数)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那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思考行为?民主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样的?怎样处理不同意见?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人数/时间/结构/程度/感受)怎样的?师生行为(情景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师生/学生间的关系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那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民主行为?创新教学设计、情景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的?课堂有那些奇思妙想?学生如何表达和对待?教师如何激发和保护?课堂环境布置(空间安排/座位安排/板报/功能区)怎样体现创新的?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关爱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怎样关注特殊(学习困难/残章/疾病)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关爱行为特质在哪些方面(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倒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体现特色?教师体现了哪些优势(语言/学识/技能/思维/敏感性/幽默/机智/情感/表演)?师生/学生关系(对话/话语/行为/结构)体现了哪些特征?(平等/和谐/民主)。
课堂观察维度、视角、观察点
![课堂观察维度、视角、观察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33038c02d276a200292e08.png)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对话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课Biblioteka 观察维度、视角、观察点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学生学习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框架及观察点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我们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课堂观察框架。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
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四维框架的设计分别针对于(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这四个问题恰可通过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视角的属性。
第一,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
如果让教师们描述课堂是什么,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事实上,不能描述课堂的构成,当然也就难以理解课堂,难以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风格。
课堂观察框架的观察点为老师立足于“点”来思考课堂提供了支持,而68个点,20个视角,4个维度的综合又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为老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
第二,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
我们发现,每次确定观察主题容时,常常令老师们颇费周章。
在开展课堂观察的初期,教师们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阅读如何确定课堂观察点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因此,课堂观察要求根据观察点的品质、观察目的和容等事先确定好观察点。
首先,要根据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来确定观察点。
这是由观察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只能观察到具体的行为表现,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而很难观察学生、老师头脑里的东西;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要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也就不同。
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确定观察点,通过观察、研究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
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相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过协商决定。
再次,要根据合作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
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前提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等。
因此,在确定观察点时还要考虑围绕合作体的需要,如,就当今最普遍的教研活动形式——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三年的课堂教学追什么?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所追求的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这基础上“设计——观察——反思——改进”,从而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混合式课例研究概览国培(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示性远程研修项目,也是我国网络研修走向社区、走向校本、走向常态化的标志性项目。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多类型研修基于校本整合下行的载体。
学会混合式课例研究,提升校本研修水平是项目的重要任务。
1、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混合式课例研究。
是教师对课例的协同研究,是教师自主的问题研究,是借助技术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研究什么?“课“的研究。
谁研究?教师群体自己的研究。
怎么研究?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的混合式研究。
2、课例研究e流程设计课例研究e流程(俗称为磨课流程),是课例研究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再造。
通过技术流程把老师研究课例的规过程在网上呈现和操作,该流程设计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与问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吻合,使之具备问题解决的过程条件。
如图所示。
上面是由六个基本环节组成的问题解决流程,下面是与之吻合的磨课基本流程的环节。
这两个流程是完全吻合的。
第二,跟进教学、支持校本协作研究。
磨课流程含三个基本的设计,一是包含教师日常研究教学的基本方式(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二是贯穿教学的基本过程。
三是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
使磨课流程易为老师掌握、能够跟进教学、方便学校组织,支持校本教研组协作研究。
为适应教师课例研究多样化、个性化需要,课例研究e流程采取“积木化”设计。
从课例研究过程,抽出功能模块的“共性实体”和“构成要件”,供终端用户自组合、个性化灵活配置各自需要的功能模板。
为简化磨课流程配置的操作,新平台提供了多种模式的磨课模板。
混合式课例研究在国培项目中首次使用,磨课流程个性化自组合功能暂不开放,而统一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磨课基本式。
基本式掌握好了,其它变式容易掌握。
图1一个基本式磨课过程(见图1),是从研修组讨论制订磨课计划开始,计划制订后,上课老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的实践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分工观课、课后评议等研讨活动。
通过围绕这节课的一系列研讨活动,每个人都获得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后的两次认识提升。
整个过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式完成。
线下主要有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和听课评课等协同活动。
磨课过程的发表、浏览、修改、点评、讨论、问答等研修行为则在线分散进行。
有了课例研究e流程的连接,将平素教研组分散的教研活动,组合成主题任务、研究问题指向明确的课例研究活动系列。
一次全周期的课例研究,四周左右的教学之余时间就能完成。
3、混合式课例研究特点课例研究e流程支持下的混合式课例研究,有以下特点:特点一,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强调研究的真实。
是常态课研究。
即重常态、重研究。
常态,即日常状态。
课例研究是老师在日常教学、在现实不完美条件下研究教学,是老师基于现实起点、现有水平的教学研究,是老师做能够做的研究。
重研究。
重视老师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
常态强调研究的现实起点,研究强调老师现实需求的自主研究。
基于老师教学的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现实需求,这就是混合式课例研究要做的真实教学场景研究。
特点二,教师自主的教学问题研究。
研究是由问题引发的。
课例研究的主旨是让老师在亲历问题研究的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是研究教学问题的载体。
只要能承载好问题研究,能一以贯之研究问题,那怕这个课例在研究问题之外的其它方面并不完美,也是好的课例研究。
相反,问题研究没有开展起来,这节课再好,也不是好的课例研究。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一节课因问题而真实,因问题而使其具有研究价值。
如同身体有毛病要照X光、要拍CD片检查一样。
混合式课例研究,就是为老师教学照X光、拍CT。
已然存在的教学问题,通过课例研究暴露出来、多种角色现场和远程会诊,帮助解决。
混合式课例研究,不回避问题,而且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暴露问题,一以贯之地追踪研究问题。
“我们所讲的磨课,其目的,绝不是让每个研修组去打造一节优质课,而是要发现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用研修组的团队力量,用远程研修的协同智慧、专家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这里,基于教师自身经验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之道的研修才是真研修,在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中获得的体验和认知才是真收获,也才是真进步。
”(教育厅副厅长志勇)特点三,协同规的过程研究。
课例研究重视过程研究,是因为存在于过程中的问题,只有在过程研究中暴露和解决。
解决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效果都存在无法避开和省略的研究过程,而且过程研究不是雨打地皮湿的走过场研究,而是协同规的持续研究。
对于混合式课例研究来说,比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这节课是怎么磨出来的。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运用技术的连接,跟进教学过程、做连续规的协同研究,从而引导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养成教师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好习惯,促进老师持续发展。
因此,让研修不止步于课堂教学的观摩,而要贯穿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让学员不局限于荻悉教学之术,而要究教学之理,悟教学之道,学会用研究者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这是混合式课例研究本质的价值追求。
4、混合式课例研究校本应用分析混合式课例研究是如何用于校本研修。
促进和支持教师在工作中学习,需要分析教师日常工作后面的学习行为。
见图2。
图2备课、上课是教师每天做的事。
学会预设生成和学会实现生成,则是教师每天备课、上课后面的学习。
不能生成学生学习的教学是无效的。
教师备课要学会预设生成,上课要学会实现生成。
再次备课是生成预设的再学习,再次上课是实现生成的再学习。
这个学习过程始终伴随老师的工作,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学习的有效,来自教师在教学过程,分别对三个问题的追问和回答:“教学预设能生成学生什么样的学习?”,这是备课时要想的问题。
“预设的学习生成了吗?”“教师和学生哪些未预设到的生成要转化成新的预设?”则是上课后要反思要回答的。
教师备课,是教师对“教学预设能引发学生什么学习生成”的经验回答。
个人备课是个体经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集体备课是群体经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上课则是对预设生成实现与否的实践回答。
课后反思、修改教案是对未能预设到的生成转化成新预设的实践反思后的回答。
未预设到的生成既有学生方面超出教学预设的学习生成,也包括老师依据教学不确定性对教学随机有效的临堂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