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命科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九年级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习和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学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特性。

2. 技能与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和化学安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4 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2.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2.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2.2 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3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3.1 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2 溶液的制备和性质3.3 气体的性质和常见气体的制备3.4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特性4. 实验技能培养4.1 安全实验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4.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3 实验设计和实验问题的解决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考核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2. 单元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3. 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4. 综合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及参考资料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2.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3. 各类化学实验视频和模拟实验软件;4. 相关化学学术期刊和参考书籍。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命名规则及分子结构特点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2024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2024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血液、肝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理解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理解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本课程教材适用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理论课55学时、实验课12学时,总学时为67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生物化学与医学【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熟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的含量及应用。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氨基酸的两性电离、紫外吸收性质及茚三酮反应。

二、肽和肽键,多肽链及N、C末端,主链骨架的概念。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维持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为人文、管理、工科、理科等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标是向各门类非生物专业学生传授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应对进入新世纪面临生命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本课程教学理念反映生命科学近年来发展的主脉,涵盖生命学科的若干主要领域,并使教学内容兼具基础性、前沿性和趣味性。

教学内容依据教师对生命科学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脉络的把握,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基因重组技术为核心,再加上对宏观自然环境的重视,把握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主流。

教学大纲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生命科学前沿热点,课程设置和内容抓住生物技术、生态环境、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命伦理几大方向,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1.紧密联系生命科学和生命技术的最新进展,学习内容具时代感。

2.包含必要的基础知识内容,有利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向生命科学作跨学科发展。

3.配合课堂教学,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注意与中学生物课程衔接,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尽量利用课件中大量生动图片,提高学习兴趣。

5.注意课堂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通过课堂与课外的师生互动与讨论,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动能,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命的本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注:“√”的数量从1-3,代表贡献的大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视频)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外作业、小论文。

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自身的专业思考能力,不要把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当成是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课程。

所以,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阅读除课本以外的相关书籍、杂志。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学习完成之后,最终成绩将根据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按比例给出。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8122780 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学分:4 周学时4 (16周)面向对象:生物医学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无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生命科学基础是非生物专业的生物基础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形式,以及生物进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英文简介General biology is a basic biological course for non-biology major students. The one term long course ha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for the chemistry of life, the diversity of life (including microorganisms, plants and animals), evolu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the nature.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生命科学基础是医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且包括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生命科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树立生物体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进化论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命现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医学院各门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可测量结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命科学概念,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基本概念包括生命起源,生命的化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的分类系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与人类的健康,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

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授课方式:a.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总结、按顺序提示今后内容、答疑、公布讨论主题等);b.课后阅读和团队合作(按照讨论题内容进行和课堂推荐参考文献,分小组进行阅读和讨论发言起草工作);c.讨论课(由主题发言和质疑-应答两个环节组成,学生在讨论中如能进行尖锐质疑,则会在其绩效记录中有所体现);d.期末闭卷考试课程要求:熟悉基本知识、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中外文科学文献的阅读能力,形成对生物研究的认识,培养对生物研究的兴趣。

化学课教学大纲

化学课教学大纲

化学课教学大纲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化学课教学大纲,以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加深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及其应用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讲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 化学键与化合物:介绍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以及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编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

4.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学习摩尔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

5. 溶液与溶解度:教授溶液的定义、浓度计算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溶液的能力。

6.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解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概念,以及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7. 氧化还原反应: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子转移的规律,以及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8. 酸碱与溶液的酸碱性:教授酸碱的定义、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判断溶液酸碱性的能力。

9. 有机化学基础: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10.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讲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了解不同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11. 化学实验指导: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指南,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实践能力。

12. 化学应用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应用的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解析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生物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目标。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实验内容生物分析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实验技术,如样品处理、分离纯化、测定分析等。

此外,还要求学生了解和应用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例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仪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生物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演示等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现代教学方法也应得到充分应用。

例如,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来解决生物分析化学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研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生能力培养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

其次,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向他人介绍和阐述实验结果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全面的进步。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大纲要求,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系统化学的方法,介绍生物体中主要的生物分子、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物体内主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3. 理解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4. 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1.1 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和降解1.2 核酸:DNA、RNA的结构和功能1.3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的分类及代谢1.4 脂类: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的合成和代谢2. 代谢途径2.1 糖代谢:糖原、糖异生、糖酵解2.2 脂类代谢:脂肪酸合成、β氧化、胆固醇代谢2.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降解、尿素循环、氨基酸合成2.4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3. 酶的作用和调节3.1 酶的结构和功能3.2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3.3 酶的催化机制及调节方式4. 疾病的发生机制4.1 代谢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4.2 酶缺陷病:遗传代谢病4.3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的原理及与疾病的关联;2. 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论文研讨:组织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生物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出勤、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结果记录及分析;3.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问答和简答题;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化学》(上、下册)2. 参考书:《生化学导论》、《生物化学》3. 实验器材:pH计、分光光度计等4. 实验物质:氨基酸、酶类等生物化学试剂八、总结展望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到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精妙机制,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医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时:36学分:1可成熟型:独立设课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一、实验性质生物化学专业实验是配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与创新实验。

实验按照一学期进行设置,主要实验设置为生化基础实验和部分创新、综合实验。

基础实验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一般实验在3学时内完成;综合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拟定具体实验方案,提倡学生多思多问,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了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全天开放。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生物化学专业实验是配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索生物化学规律的浓厚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四、实验项目具体内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实验项目一:皂化价的测定实验目的:使用酸碱滴定法通过脂肪皂化价来推断分子量。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水浴锅、冷凝管、酸碱滴定管。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实验操作基本流程。

实验项目二: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目的:掌握使用基本滴定原理和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凯氏定氮仪的使用。

主要仪器:凯氏定氮仪、电子天平、通风橱、电炉、酸碱滴定管。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滴定分析的计算”章节内容,熟悉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

实验项目三:Vc的含量测定实验目的:用滴定法测定并掌握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研钵、移液管、酸碱滴定管。

教学方式:讲授、操作。

预习要求:预习“滴定分析的计算”和“标准溶液”章节内容。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分析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旨在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过程,以及这些成分和过程对生物体功能和疾病的影响。

生物分析化学的教学大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涵盖的内容、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规划。

本文将探讨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原则和内容安排。

首先,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全面性要求教学大纲涵盖生物分析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应用研究等。

系统性要求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前瞻性要求教学大纲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需求,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要求教学大纲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其次,生物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实验技术、仪器设备和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包括生物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等。

实验技术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操作等。

仪器设备包括常用的生物分析仪器和设备的原理、操作和维护等。

应用研究包括生物分析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和研究进展等。

在基础理论方面,教学大纲应包括生物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以及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和代谢途径。

在实验技术方面,教学大纲应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操作等。

学生需要学习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技术,了解各种生物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掌握实验室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在仪器设备方面,教学大纲应包括常用的生物分析仪器和设备的原理、操作和维护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生物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学习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

在应用研究方面,教学大纲应包括生物分析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和研究进展等。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植物学是化学(理科综合)专业的专业主修课程。

讲授植物形态、植物解剖构造和植物分类等内容,为毕业论文、生产实践和今后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形态、解剖,能识别判断植物的形态和构造。

2.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的特征,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以及重要科属的特征和代表植物,能识别常见植物。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篇绪论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第二章植物种子和幼苗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一节根第二节茎第三节叶第四节营养器官的变态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第一节植物的繁殖第二节花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第五节开花、传粉和受精第六节种子和果实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第二篇引言第五章藻类植物第六章菌类第七章地衣第八章苔藓植物第九章蕨类植物第十章裸子植物第十一章被子植物四、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识别常见植物,基本能运用检索表等工具书查阅植物,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的方法。

2.教学实习内容和安排植物分类实习4天。

五、学时安排学时分配表1.陆时万等:《植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吴国芳等:《植物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函授教学大纲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一、课程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生命科学教学大纲
Syllabus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按教学计划进程表上的课程编号(课程编码、课程代码)填写。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层次:在我院目前为“本科”。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应用化学。

开课学期:2005~2006第二学期
总学分:2
总学时:24学时(理论课24学时,)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教育目标
化学与生命科学是化学化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21世纪,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了解化学和生命科学在各自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化学与生命科学在发展中的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化学与生命科学(2学时)
1.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
2.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3.化学与生命科学的相互作用
4.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2学时)
1.构成生命的元素
2.构成生命的五种分子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生命的新陈代谢
1.酶是生物催化剂
2.生命世界的能量源泉是太阳能
3.生物体主要从有机分子的氧化取得能量
4.生物体内有一个复杂的代谢网络
第四章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2学时)
1.细胞学说的建立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4.细胞分化、衰老与死亡
第五章从基因到基因工程(2学时)
1. 孟德尔学说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2. 基因是一段DNA序列
3. 基因工程的操作和应用
第六章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2学时)
1.遗传病的特征与分类
2.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第七章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2学时)
1.人体的两道防线
2.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工作机理
4.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微生物世界(2学时)
1.细菌
2.真菌
3.病毒
第九章能够传染致病的蛋白质粒子—普列昂(2学时)
1.作为病原物的细菌和病毒
2.“病毒”引起的疾病
3.普列昂的发现
4.尚未结束的论争
第十章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2学时)
1.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
2.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3.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传递
4.神经、激素配合作用控制体内稳态
第十一章:克隆带来的挑战与困惑(2学时)
1.多利羊风暴
2.从一个细胞到一只羊
3.多利羊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4.多利羊实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多利羊实验带来的困惑
第十二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2学时)
1.什么是生命
2.有关生命起源的种种假说
3.寻求生物进化的轨迹
四. 作业、练习的安排与要求
学生课外作业的形式为(1)书目阅读(2)综述论文。

通过有关书目的阅读和综述性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对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有较深的了解,为以后从事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或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五. 各个章节学时分配
应填写下面的学时分配表
六. 相关联的课程
1.预修课程
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技术基础
2.后续课程
七.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化学与生命科学》,惠永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2主要参考书:
《生命的化学》,唐有祺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生命科学》,王文清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化学与生命》,杨建明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
八. 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
考试形式:平时作业;课程论文
评分标准:平时 40% 期末 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