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训记录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设备从购置、校准或检定、标识、使用、报废等全过程控制要求和方法,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适应,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标识及设备控制。
3.2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
3.3物管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档案,并保存原始入厂资料。
3.4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用及申购、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
3.5行政部负责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
4 工作程序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4.1.1各部门根据产品检验的需要及所要求的准确度,填写《采购计划申请单》交至采购部进行采购,申请购置的设备应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4.1.2 采购部对提交的《采购计划申请单》进行核对,按《采购管理控制程序》进行采购。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4.2.1新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到厂后,采购员应及时通知物管部,双方对其表面质量与实物配套情况进行交接,完毕后,由物管部通知品质部进行验收(包括说明书、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等);如需要委外检测的设备,品质部应在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送外检测,经检测合格后须让对方出具检测合格证。
检测不合格,则返回采购员,由其向供应商办理退换货或维修手续,直至验收合格。
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登记4.3.1所有测量设备,品质部负责确定校验周期并统一编号,登记在《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中。
4.3.2测量设备编码原则:JUST-部门编码-设备代码-流水号。
部门编码详见《文件控制程序》;设备代码分M、T、S三种,M.量测仪器(卡尺等);T.测试仪器(试验机器设备);S.检验仪器(激光干涉仪等)。
4.3.3监视和测量设备初次校验合格后,品质部对合格品应贴上标识,内容包括有效日期,设备编号、检验状态合格等,标识贴完后方能入库并发放使用。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CW-031.目的为施工生产提供适宜、有效的监视的测量设备,确保其在有效状态下使用,对检测设备进行合理标识、保管,满足施工生产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局施工生产范围内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使用和管理控制。
3.引用标准和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1999年3月1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告第6号文。
4.定义或术语监视和测量设备:指为实现监视检测和测量所使用的监视检测和测量仪器、设备、软件、标准物质及辅助器具等。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监视和测量设备):指施工生产中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监视和测量设备):除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以外的计量器具。
5.职责财务物资部职责5.1.1建立全局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掌握全局监视和测量设备配置情况。
5.1.2负责对全局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检定、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5.1.3负责对全局属固定资产的监事和测量设备进行采购审批。
物资科职责5.2.1建立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掌握全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检定与使用分布情况。
5.2.2按各工程项目(或生产)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配置相应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5.2.3负责权限范围内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送检工作。
5.2.4对各项目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维护、保管进行监督。
项目部物资部门职责5.3.1 根据项目部施工生产进度和工作安排,按照项目监视和测量设备需用计划,会同物资科组织好监视和测量设备进场工作。
5.3.2对进入本项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验证。
2024年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典优)

2024年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典优)单位:______ 姓名:______ 时间:______ 分数:______ 满分:100一、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1.风险是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 )与后果的结合。
A.必然性B.可能性C.危险性2.企业至少每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A.半年B.1年C.2年3.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 )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B.卫生环境C.高温环境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米。
A.3B.3.5C.4D.55.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违反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违反工艺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均属于( )A.违反劳动纪律B.违章操作C.违反法律法规6.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安全电压的额定值分别是()。
A.42V 36V24 V12V6VB.220 V 36V 24V 12V 6VC.380V 36V 24V12V6VD.110V 36V 24V 12V 6V7.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监测一次。
A.2 hB.3 hC.4 h8.机器停用时要关上电源,是为了()。
A.节省能源B.预防事故C.保养机器9.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证书由设备归属部门负责保管,形成《检定校准证书管理记录表》(附件9),保存期应不低于()年。
A.3B.2C.610.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务必做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同时”的资料( )。
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C.同时验收D.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11.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义务包含()。
A.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义务B.自觉学习安全知识的义务C.自觉报告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的义务D.以上都包含12.我国消防组织除了公安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外,还有一种( )形式。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过程 MSA管理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过程 MSA管理、实验室管理(7.6、7.6.1、7.6.2 、7.6.3、7.6.3.1、7.6.3.2、4.5.1)1)本过程定义了对监视和测量装置、专用检具检定/校准、运行检查、失效评价、测量系统分析(MSA)、实验室要求、外委计量的管理要求。
2)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确保质量、环境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为产品和环境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3.1)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
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必须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3.2) 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3.3) 能被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3.4) 防止可能使用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3.5)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环或失效。
3.6)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必须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必须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必须予以保持。
当机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必须在初次使用前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
4) 7.6.1测量系统分析为分析每种测量和测试设备系统得出的结果中出现的变差,应进行统计研究。
此要求应适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
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符合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的要求。
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使用其它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
5) 7.6.2 校准/验证记录用以证明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所有量具、测量和测试设备,包括员工自备和顾客所有的设备,其校准/验证活动记录必须保存并包括:5.1) 测量装置的鉴定和校准所用的测量标准;5.2) 由工程更改所发生的修订;5.3) 在校准/验证时获得的任何偏离规范的读数;5.4) 对规范以外情况的影响的评估;5.5) 在校准/验证后,有关符合规范的说明;5.6) 如果可疑材料或产品已被发运应及时通知顾客。
监视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培训考核记录表

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
1
品质部腾飞√2
品质部周文√3
资材部/采购刘毅仁√4品质部李建梅√备注:
1.笔试:成绩等于或大于60分为合格,小于60分为不合格;
2.口试:随堂提问,讲师依据课堂表现进行成绩评定;
3.现场操作:讲师依据培训的内容对培训对象进行实操指引,并要求培训对象实操,依实操状况进行成绩评定
No.
部门姓名No.部门姓名培训效果评价:
通过现场提问,基本理解监视测量设备采购、验收、检定等要求。
行政部主管/日期:
考核方式 □现场操作 ■ 口试 □ 笔试
培训主要内容:
1.检测试设备的请购、采购及管理;
2.检测试设备的周期检定;
3.检测试设备的的使用;
4.检测试设备的处理;
5.检测试设备的编号方法;
6.测量器具检定。
成绩评核
成绩评核培训时间
2018-2-8 16:00~17:00培训讲师品质部/张楠培训地点
会议室培训方式授课深圳市展旺连接器有限公司
培训项目
监视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培训对象品质部测量及采购相关人员
ZW-05-006 A1。
设备培训记录完整版doc(二)2024

设备培训记录完整版doc(二)引言概述:设备培训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记录了员工接受培训的过程和成果。
通过培训记录,公司可以了解到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培训效果,同时也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证明和参考。
本文档是设备培训记录的完整版,旨在详细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与成果,以便于整理和分析。
正文:1. 培训目标1.1 学习设备操作规范1.2 掌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1.3 提高设备操作技能1.4 提升对设备维护的认识1.5 培养安全用设备的意识2. 培训内容2.1 设备操作规范的介绍与解读2.2 设备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3 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2.4 设备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2.5 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法3. 培训过程3.1 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时间和地点、准备培训材料等3.2 培训的具体步骤:讲解设备操作规范、示范操作、学员模仿操作、互动讨论、实际操作练习等3.3 培训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针对学员的不同理解程度和技术水平,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4 培训记录的方式和要求:详细记录学员的学习情况、问题和建议,确保培训效果和衡量标准4. 培训成果4.1 学员的学习状况及反馈:记录学员的学习表现、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培训的反馈意见4.2 学员的操作技能提升:通过培训记录统计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技能提升情况4.3 学员的维护意识培养:观察学员是否能够按照培训要求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5. 培训总结与改进5.1 培训效果评估:根据培训记录和学员的反馈,评估培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5.2 培训总结和优化:总结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为下一次培训提供参考5.3 培训成果应用:将培训成果应用于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质量总结:通过本文档的完整记录和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设备培训的过程和成果。
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反馈、操作技能提升以及维护意识的培养情况都可以通过培训记录得到体现。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4篇)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所有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摄像头、安全仪表仪器等。
第三条公司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设备的选用和购置第四条设备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第五条设备的购置应按照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必须有相应的合同和发票,确保设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六条设备的选用和购置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
第三章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第七条设备的安装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八条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合理选择,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和损坏。
第九条设备的维护工作应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设备的维护工作应由熟悉设备操作和维护知识的人员进行,并有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第四章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第十一条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
第十二条设备的使用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进行,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
第十三条对设备的操作应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严禁使用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十四条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记录。
第五章设备的报废和处置第十五条设备的报废应按照公司的报废管理制度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第十六条设备的处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
第十七条对设备的处置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并由专门机构进行处理。
第六章监督和检查第十八条公司应建立监督和检查的机制,定期对设备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九条对设备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时,应告知相关人员并注明检查时间和内容。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5篇)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1.1根据生产的需要,由仪表车间和安环处填写“采购物品计划表”经公司领导批准由公司供应部门实施采购。
1.2新购进的监视测量设备,要经过鉴定和校准,方可投入使用。
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2.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周期,以相应的国家标准为准。
2.2附着在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上的仪器仪表偏离校准状态时,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鉴定的校准。
2.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记录由仪表车间保存。
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3.1使用部门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3.2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保持其准确度。
3.3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鉴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的校准状态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校准。
3.4对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人员,视设备的繁简和操作难易程度,必要时应进行培训。
4、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4.1使用部门应配合仪表车间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便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2仪表车间应对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建立台帐,包括①名称②设备类型③购进日期④使用期限⑤现存位置⑥检定期限⑦目前状况。
5、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失效处理5.1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若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状态时,应由仪表车间申报送检。
5.2已经受损计量器具测得的数据视其重要程度,由质检处负责安排重新检定。
5.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报废。
监视和测量设备报废经质检处确认,报上级领导批准后按《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2)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程序,旨在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合规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设备购置:制定明确的采购程序,包括设备需求的评估、供应商选择、设备购买、合同管理等步骤。
2. 设备验证和校准:确保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前进行验证和校准。
验证是确定设备是否满足特定要求的过程,校准是将设备的测量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进行比较和调整的过程。
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管理办法1、目的保证公司在质量管理活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环境保护活动中所用到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满足预计使用要求的计量特性。
2、范围适用于公司用于质量控制、安全监测、环境监测的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
3、权责3.1公司自备的检测设备,由总工办负责实施控制和管理。
3.2项目监理部负责所用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负责建立本机构的设备使用台⅛o4、定义(无)5、程序说明5.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请购所需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工程检测、检验、试验设备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采购申请表,经板块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总工程师、公司生产负责人、资产财务部负责人及总经理核准后,由资产财务部采购。
5.2进货验收5.2.1凡采购检测设备,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进货时必须经申请采购的使用部门、资产财务部及总工办共同进行验收。
a、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b、按装箱清单逐件清点数量和检查完好程度。
c、按检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检查是否能够达到规定的技术性能。
d、验收完毕后,应由总工办填写检测设备验收登记表。
5.2.2如有短缺、破损和质量问题,应由资产财务部负责及时向供货单位提出取得解决或采取索赔措施。
5.3计量检定为了确保检验、测量、试验数据准确,对检测设备都应按计量法规和检定规程的规定实施周期检定。
5.3.1对计量法规规定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即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由总工办负责按时向当地不能检定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巾请周期检定。
5.3.2公司不建立计量标准器具。
对非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由总工办负责送有权对社会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检定周期由计量检定机构核定。
5.3.3对一次性检定的检测工具,如钢卷尺,建筑工程质量组合检测工具等,在购买后,不再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
当刻度模糊无法辨认或变形较大时应报废。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确保公司对监视与测量设备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监视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满足公司对监视与测量活动的需求。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监视与测量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仪器、仪表、计量器具等。
二、责任与义务2.1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的监视与测量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的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保养、校准、维修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状态和异常情况。
2.3资源要求部门资源要求部门负责监视与测量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和入库,并指定设备管理员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
三、设备管理流程3.1设备选型与采购资源要求部门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对监视与测量设备进行选型,制定详细的设备规格和性能要求,并进行采购。
采购流程必须符合公司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包括设备供应商的评估、合同签订等。
3.2设备安装与验收设备安装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安装完毕后,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包括设备的外观、功能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3设备入库与分类管理验收合格的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进行入库,并进行分类管理,确保设备的存储安全和便捷。
3.4设备校准与维护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的校准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同时,设备管理员还负责设备的维护工作,包括日常的清洁、保养和故障排除等。
3.5设备报废与处置设备到达报废期限或不再符合使用要求时,设备管理员应及时报告上级,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处置。
四、质量管理要求4.1设备记录管理设备管理员应建立健全的设备台账和设备使用记录,包括设备的出入库记录、校准记录、维护记录等,确保设备使用过程可追溯。
4.2设备培训与知识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对设备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其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化工企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三篇)

化工企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化工企业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工企业内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监视和测量设备是指用于监视、测量和控制生产过程以及监测环境、质量等各项指标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关设施。
第四条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合规、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数据准确有效。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五条任何化工企业都应建立完善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并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第六条化工企业应进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分类,设立相应的档案,分别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记录、维修记录、校准记录等。
第七条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具备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进行校准和检验。
校准和检验记录应及时记录并保存。
第八条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第九条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第十条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报废设备的档案应妥善保存。
第三章数据采集和处理第十一条化工企业应使用合法、准确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所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
第十二条监视和测量设备应按照设备规范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十三条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第十四条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数据应保存一定时间,并按照相关要求备份和归档。
第十五条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数据分析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设备安全和环境保护第十六条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设备安全检查和保护机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监视和测量设备应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设备受到损坏和污染。
第十八条化工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事故,减少可能的影响。
第十九条化工企业应遵循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使用和处理监视和测量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完整版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为了规范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试验设备、安全生产过程监控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监测设备等)的管理,提高监视和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计量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1、各单位根据施工的需要,编制监视和测量设备购置申请单,并报公司设备部和技术中心审核,审核完后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根据购置申请单,由各单位采购部门按要求进行采购。
采购部门必须从具备资质的单位购买,所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质量合格证和技术资料等必须齐全。
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1、采购回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各单位技术质量部门组织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准入库。
2、对验收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入库前要进行登记注册,并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其技术资料必须保存完好,设备的保管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1、对需进行外部检定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各单位相关人员送往具有检定资质的国家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由检定单位出具检定报告,并贴检定合格标签。
2、对需进行内部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各单位技术质量部门按《公司监测设备自检规程》的要求,对其进行校准,并填写校准记录。
3、对于检定或校准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根据情况做维修、停用或报废等处理,并作相应标识。
4、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均应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标识检定和校准记录,并由所属单位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
四、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1、使用单位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2、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保持其准确度。
3、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严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的校准状态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校准。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制度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备的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产品的质量,保障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为了科学管理监视和测量设备,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维修,避免设备的损坏或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制定本制度,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流程、维护、检验、标定和管理进行具体规定。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所有工具测量、自动控制和相应记录的设备。
3.设备的购置1)企业应当在购置监视和测量设备前,先评估设备的功能、性能和质量的需求,建议在实际生产需要的设备基础上进行挑选。
设备应当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稳定的性能和精确的测量质量。
2)设备的采购必须按照企业的采购规定进行。
在采购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设备的服务质量、技术支持、维修和保养服务,以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生产的连续性。
4.设备的检验和标定1)仪器设备的检验和标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企业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和标定的时间间隔应符合国家及企业规定的要求,检验和标定结果必须纪录并归档。
任何时候,检验和标定记录都必须与检验、标定实际情况相符合,必要时可先要求设备生产检验检查一致性再进行标定。
2)设备的检验和标定工作必须由具备专业技术背景的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细致、严谨地开展每项工作,确保每项标定参数的真实准确。
3)在安排标定时,必须确保标定项目全面、透彻和准确,不得遗漏、误检和误判。
5.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管1)使用设备前,必须认真阅读有关的技术资料和说明,掌握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培训和工作经验,熟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常规保养及清洁维护工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切实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须停机、拆卸、清洁干净,并及时进行保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内。
4)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规定的保养及维修工作。
过程监视和测量记录表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是否对公司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和管理?是否制订年度的培训计划?是否按计划实施培训?
5
合同评审过程
是否建立合同台账?是否对合同进行评审?评审是否符合要求?
6
采购过程
是否建立合格供方目录?是否在合格供方目录中采购?采购信息是否充分适用?采购产品的验证情况?
7
产品生产过程
是否制定了生产计划?按时完成情况?首件标识和检定情况?产品的防护情况?
8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
是否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是否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计划?是否按期进行检定?
9
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
是否按图纸和顾客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是否保存检验记录?
10
售后服务过程
产品交付后是否按顾客要求提供售后服务?
11
设备管理
是否建立设备台账,是否制定年度的设备保养计划?
12
工作环境
过程监视和测量记录表
记录编号ABC-9.1.1-01
序号
过程
监视和测量内容
检查结果
1
文件管理过程
文件发放登记是否建账管理
文件的更改情况
作废文件的管理情况
外来文件的收集和管理情况
2
记录管理过程
是否编制质量记录清单?是否规定保存期限?记录是否编号、登记管理,记录的储存环境订公司质量目标、各部门是否对目标进行了分解,目标是否可测量?是否按期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
工作环境是否保持清洁、有序
13
材料库房管理过程
库房材料是否有标识、防护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14
不合格品管理过程
是否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
检查人:
4新版质量手册过程文件培训记录表

2.16产品防护:采购材料、过程及成品的防护、先进先出、库存品周期检查。
2.17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处理,包括返工返修中的风险分析,报废产品处理。
2.18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
记录人:日期:
教员评价: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新版标准新增加和改变的内容在本公司各过程中的实现和动作的内容,包括过程流程和记录,各培训人员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和应用,结合课堂适当的提问解答,对培训内容能有很好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达到了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有效。
2.各过程的范围、职责和工作流程。
2.1产品和服务要求:顾客信息处理、产品和服务要求和评审和确定、顾客和供方财产管理。
2.2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计划和确定项目、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和过程确认、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2.3生产:产品生产要求和工作环境。
2.4产品放行:产品检验、统计过程控制、特别放行。
2.5顾客满意:顾客满意的外部调查和内部衡量。
2.11监视和测量资源: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包括MSA、内部实验室和外部实验室。
2.12能力和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审核员能力,包括内部审核员和二方审核员;员工激励。
2.13形成文件的信息:文件和记录、顾客工程规范、知识管理。
2.14采购:供方选择、供方控制、法律法规要求、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和供方开发、供方监视,采购实施。
评价人/日期:
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新版标准新增加和改变的内容在本公司各过程中的实现和动作的内容包括过程流程和记录各培训人员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和应用结合课堂适当的提问解答对培训内容能有很好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达到了培训目的
培训记录表
-MS-012-R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P-006-R006
培训主题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
主持部门/教员
时间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员
岗位
姓名
职务
岗位
姓名
职务
岗位
姓名
职务
内容简记:1.定义:凡能用来直接或间接测量产品量值的量具、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和专用测量设备,统称为测量设备,包括对产品过程的主要过程参数有计量特性的设备(如:温控仪表)。
2.5按“L-×××”对设备进行编号。其中×××为顺序号,并建立管理台账。
2.6复杂的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先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根据需要先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价值较高且有特别维护要求的设备应先安排维护保养工作,如提供保养作业指导书、指导监督使用中的维护保养工作和记录,包括日常点检。
2.7使用中或在周期检定、校准期间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的,如被查出偏离校准或存在缺陷,应保留设备上次测量结果有效性的文件,包括检定或校准报告上显示的相关标准最后一次校准日期和下一次校准到期日。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后对可疑产品检测历史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包括偏离规范情况导致的产品预期使用风险。如果可疑材料、产品已被发运,立即通知顾客,并与顾客一起商讨处理办法。
2.工作流程
2.1依据“控制计划”中提出的监视和测量要求,根据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要求的范围选择合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计量型设备的分辨率至少为产品特性公差或过程变差的1/10。
2.2使用部门/人员提出采购申请,经质量部确认、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2.3新设备的验收主要有: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精度、配件及出厂合格证等项目,价值较高的设备应记录验收结果。
2.4新的或经维修后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须进行检定或校准。委外检定或校准前,应事先确认并收集承接方资格,如检定校准的认证范围等。内部实施的检定或校准前,应首先确保标准物质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如经必要的培训。复杂的内部校准应首先策划操作指导书。没有可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校准标准,保留作为校准依据的文件。当某一设备的检定或校准没有具备资格的实验室时,检定或校准可由设备制造商进行,但在实施前应确认设备制造商检定或校准的程序和资格符合要求。对校准的报告按10:1规则进行评定,符合的直接在校准报告上注“合格”字样,不符合的依据被测特性的重要性给出修正值,或更换设备。检定或校准合格的,给出随附于设备的合格信息,用于检定或校准后状态的识别。列于《控制计划》中的测量系统均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但该项工作通常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过程中完成。日常生产中新购置的或经维修后的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合格后安排测量系统分析。如无特别规定,计量型设备采用GRR(重复性和再现性)、计数型设备采用小样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分析方法和判定准则直接参考《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录人:日期:
教员综合评价: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日常管理,特别是针对新标准中提出的管理要求进行培训。通过课堂提问、模拟演示等方式进行培训评价,被训人员能理解所训内容,并能用于生产实践。本次培训有效。
评价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