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根据构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大黄山文化旅游核心区这一总体发展定位,将旅游产业构建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成为文化旅游、山地旅游的龙头,成为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地。

委托客户:浙江祥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区位:安徽省休宁市项目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完成时间:2011年核心资源:汉文化资源、山地旅游资源项目类型: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规划成效/后续进展:从“黄山旅游”到“休宁度假”,引导现代休闲-度假服务功能及场域营造,将休宁齐云山打造成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实现了休宁齐云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的龙头发展休宁位于大黄山旅游圈的地理中心和交通网络的核心,到各关键节点的交通时间成本最低;黄山市战略:旅游业为黄山战略性性支柱产业区域发展综合诉求:用新的区域发展观审视和考量“黄山-休宁发展战略”发展策略:区域发展转型更多依赖“资源价值”,而非“资源规模”从“比较优势”驱动转向“创造性竞争优势”驱动,依托“风景区+度假区”构成模式,构建“创造型”度假目的地,创新型消费价值导入”的旅游发展理念紧扣“大美黄山、道养齐云”的文化内涵延伸。

总体定位:根据构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大黄山文化旅游核心区这一总体发展定位,结合当前国家级发展命题,因地制宜,将旅游产业构建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的龙头,成为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

形象口号:大美黄山大道齐云空间结构:“一核、三区、三带、三节点”三区齐云山风景区齐云山度假区水南-滨江新城发展区三带横江旅游度假带山南文化旅游带兰渡-渭桥公共服务带三节点西馆、岩脚、山南(渠口)三大旅游度假服务节点休宁-齐云山旅游发展模式文化内核、山水承载、交通强化三核驱动休宁-齐云山旅游发展路径齐云文化重构、交通集散激活、度假模式创新三步递进核心创意:“黄山旅游”到“休宁度假”,借黄山天成之美,显齐云人文之养;横江之水-特色文化山水小镇群落构建;引现代休闲-度假服务功能及场域营造,打造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面积约为210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齐云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为了更好地发展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我们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首先,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齐云山地区拥有独特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溪流等,这些生态资源不仅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应制定合理的控制政策,限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在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景观和物种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齐云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规划设计中,应保护和利用旅游区内的文化遗产,例如古寺庙、古村落等,通过合理的修复和保护措施,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齐云山独特的历史文化。

同时,也应创新开发新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结合当代艺术和科技元素,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最后,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作为重要的旅游景区,其发展也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发展需求和资源利用,避免对周边地区的过度开发,确保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和设计。

我们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同时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

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

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告休宁县人民政府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前言为统筹齐云山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将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休宁县人民政府特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30)》。

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内,规划用地四至范围为:黄祁景告诉公路以北;横江以南、黟县渔亭与休宁县界处以东;典口、渭桥一线以西围合的空间区域,总体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规定,休宁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12月10日正式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方法》,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就拟建项目的有关情况向公众公告。

为此,现特向社会公布《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告》,以征求公众意见。

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告1.规划名称及概要规划名称中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规划用地四至范围为:黄祁景告诉公路以北;横江以南、黟县渔亭与休宁县界处以东;典口、渭桥一线以西围合的空间区域,总体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5年;远期:2026~2030年。

总体目标以自然生态位基础,充分利用旅游区内各种资源,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建设,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

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乡村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乡村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乡村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乡村旅游产业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乡村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市政设施管理资质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齐云山:紧扣“5A”“三地”打造传世名作

齐云山:紧扣“5A”“三地”打造传世名作

成 固定资 产投入 1 . 6 2 2 亿元 ,年均 增长 1 2 6 %: 累计 实现 旅 游 总收入 5 . 0 3 亿 元 ,年 均增 长4 1 %。 累计 接 待游 客
1 4 7 . 1 万 人 次 ,年 均增 长3 1 . 5 %:
络 ,为齐云 山景 区发展 带来 了前所 未有的机遇 。2 0 1 0 年
1 2 月 ,休宁县启动 了与祥源控股集团合作开 发的齐云山
生 态 文 化旅 游 区项 目,计 划 总投 资 达 1 O 5 亿元 。
今年9 月, 《 齐 云 山岩前服 务 区入 口地段 方案 》已 获省住 建厅批 隹,本 方案 规划范围主要集 中在齐云 山镇
南 岸 塘 头 至 青 春 、 公 司 自然 村 区 域 ,规 划 面 积 1 6 0 0 亩,
审, 《 齐云 山森林公 园总体 规划 》、 《 齐云 山月华街综 合整 治方案 》先后获 批。项 目建设 方面 ,先后完成齐 云
山横 江 大 桥 、 旅 游 公 路 等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和 登 封 桥 等 修 复 ;南 天 门 隧 道 贯 通 :齐 云 山地 质 博 物 馆 建成 开 馆 引
休 宁 县委 书 记 陆群 在现 场 察看 南 天 门 隧道 端 口服 务 区项 目
休 宁县 人 民政 府 县 长 金 涛 向澎 湖 县 政 府 参 议 赠 送 万 安 罗盘
发 展
观 等 ,预 计 建 设 投 资 1 5 f ' L 元 。 该 项 目将 于 9 月 底 全 面 开
工 。
进 了云 山诗 意 、博 明养 生之都 等 一批 项 目并正 加 快 建 设。 改造 了望仙亭、一天 门、五老峰、 云岩 湖等旅游景
点 ,对 齐 云 山 现 存 的 石 刻 、碑 刻 进 行 全 面 整 理 与 保 护 , 启 动 了 太 素 宫 等 修 复 工 程 。 组 建 了 道 乐 团 :齐 云 山 道

关于构建齐云山特色旅游示范区的思考——以“道文化”资源开发为中心

关于构建齐云山特色旅游示范区的思考——以“道文化”资源开发为中心

Tourism Overview104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关于构建齐云山特色旅游示范区的思考——以“道文化”资源开发为中心汪玉玲 许 伟引言齐云山,古称“白岳”,坐落于皖南休宁境内,是皖南道教文化圣地。

该山自然风光旖旎,道文化厚重,是现代人旅游的理想去处。

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道文化资源依然是未充分开发的宝库,存在较高的发展潜力,尤其是道家养生文化、道场、道乐。

一、齐云山道文化资源现状(一)道教历史悠久据《新安志》记载,齐云山的宗教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天宝年间,“唐天宝中有僧居之……乾元中又有道士龚栖霞绝粒隐此山。

元和四年刺史韦绶感梦置精舍,乃名石门下岩曰:烂锦岩”。

至宋代宝庆丙戌年,真武祠的修建,标志着齐云山道教真正兴盛。

从南宋开始,齐云山逐渐受到统治者的关注,朝廷为祈福庇佑,开始为该山御制檄文,今位于罗汉洞门楹上的檄文为齐云山养素道人汪泰元镌刻,“天地开泰,海宇清宁。

雨顺风调,时和岁稔……恩沾八极,泽被九幽。

道德日新,山川毓秀。

”明代嘉靖年间,齐云山道教的发展达到顶峰。

嘉靖帝即位以后多年无子,听道士语齐云山求子灵应,便差人前往齐云山建醮祈福,果获灵应,遂御赐匾额“玄天太素宫”,派正一道士入驻齐云山主持道教活动,大大提升了齐云山在全国宗教的地位。

随着统治者的重视,齐云山在民间信仰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清代以后齐云山道教逐渐衰落,道士多下山还俗为普通民众。

直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发展,部分道士重新返回齐云山,继续从事道教活动。

迄今为止,齐云山道教历史已逾12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道教建筑和文学艺术作品。

现存的《齐云山志》(明刻本)也记载了关于嘉靖皇帝对齐云山的敕封情况,以及邋遢仙、龚栖霞、徽商等民间故事,皆为该山道教历史的有力证据。

(二)道文化遗产完整齐云山的道教建筑和典籍在近代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山上的碑刻和摩崖石刻保存的相对完整。

改革开放以后,主要的道教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和维护。

休宁县_十一五_旅游发展规划

休宁县_十一五_旅游发展规划

休宁县“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休宁县旅游局二○○五年八月十二日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的简要回顾(一)“十五”计划的完成情况“十五”期间,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显现,全县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旅游人次达260万,旅游收入达元,年均分别迭增11%和15%以上。

齐云山、古城岩等主要景区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为齐云山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古城岩被评为3A景区,黄山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被列入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我县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县旅游产品开发初步形成了“齐云山——古城岩——夹溪河漂流”旅游线路。

出版发行了《中国乡村旅游福地——休宁》一书,10个乡村福地建设示范点启动。

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在交通方面新建或扩改了部分通往各主要景区的公路,环齐云山旅游公路建成通车,齐云山登山旅游公路开工建设。

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四星级宾馆新宇假日酒店建成开业。

凤湖烟柳度假区正在按四星级标准进行改建。

由香港运科集团投资的五星级会展中心开工建设。

同时成立了康泰旅行社,新宇旅行社,县内接待能力大大增强。

在旅游商品方面,有机茶、豆干、茶油、食用菌等等系列特色商品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取得重大成果,“状元文化”响畅全国,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一期建成开放。

(二)十五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制约我县旅游快速发展。

虽然我县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主干道已大大改善。

但一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仍然较差。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景区(点)地方公共设施,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电供水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条件较差。

2、旅游接待水平较低,影响旅游业效益的发挥。

龙头景区景点的经营、管理有待创新。

服务功能不完善,旅游接待也不规范,特别是旅游团队的接待还有较大差距。

成型的高品位乡村旅游景区还没有形成,旅游产品种类、品位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尚缺乏竞争力;旅游形象建立尚不全面,对历史文化遗存等旅游文化的深层次打造和充分挖掘尚需时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9.11•【字号】•【施行日期】2000.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0]32号)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旅游局编制的《“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000年九月十一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两山一湖”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区。

“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在我省旅游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3以上,是我省旅游业的龙头。

统筹规划、大力发展“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对促进全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估价(一)“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两山一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潜力很大。

一是景点多,旅游资源分布密集。

全区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4个,地面文物古迹5000多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重点街区2个。

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平均为5公里。

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三大景点间的距离也只有20多公里。

二是品位高,知名度日益提高。

名山、名水、名城俱备,符合建成世界旅游胜地的条件。

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九华山、齐云山则分别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和道教四大圣地之一。

齐云山风景区总体规划pdf

齐云山风景区总体规划pdf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5—2030)文本齐云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05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与性质 (2)第三章 风景资源特征与评价 (3)第四章 风景区规划目标、容量与规模 (4)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职能结构 (6)第六章 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7)第七章 风景游赏规划 (9)第八章 典型景观规划 (20)第九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27)第十章 综合交通规划 (31)第十一章 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34)第十二章 基础工程规划 (39)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规划 (41)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44)第十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45)第十六章 分期发展规划 (47)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 (50)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1984年编制,1992年又进行了《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调整》,对风景区的管理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齐云山风景区升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针对“九五”期间国家政策与经济调整并结合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2001年,对《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又进行了一轮修编。

为了加强对齐云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与利用,特对2001年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后,将作为对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齐云山风景区)保护、建设、利用与管理的依据。

齐云山风景区范围内的任何人为活动不得违背本规划的相关规定;各项建设均应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并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和进行设计。

第二条 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其他相关法规、规范,并参考相关专业规划,在上版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修编完成的。

1.国家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形象遮蔽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运用【精选】

形象遮蔽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运用【精选】

形象遮蔽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运用——以安徽齐云山景区为例摘要:简要介绍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产生机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形成。

以齐云山景区为例,简要叙述景区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如何从旅游资源评价,形象设计,产品组合等方面避免景区的屏蔽效应,形成差异化形象,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设计出不同的形象,形成“形象叠加”效应。

针对不同景区的具体情况,在采取基本措施的基础上,也可以从旅游景区的区位感知、景区资源感知、景区路线感知、景区价格感知等方面了解景区的形象屏蔽程度,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感知形象,屏蔽产生机理,齐云山,一:形象遮蔽的概念:2003年,杨振之和陈瑾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旅游地形象遮蔽的概念,并结合杨先生以前的著作将其定义为“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文中还提出了形象叠加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指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旅游地的差异化形象定位,使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力”并提出旅游地形象遮蔽中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形:1、同一区域内,不管旅游资源是否具有相似性,级别、品质高的景区一般会对其他景区形成“形象遮蔽”。

2、旅游资源特色相似,两者或更多的旅游地都可以用同一形象,就看谁率先树立起形象,抢先树立起形象者由于品牌效应就会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3、资源特色相近,品牌影响力相差不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景区对其他景区形成遮蔽。

二:旅游形象遮蔽产生机制旅游形象屏蔽的概念由旅游形象和屏蔽两大概念构成。

旅游形象涉及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介体(旅游业)和客体(旅游资源),11分别构成感知形象,服务形象和资源形象;屏蔽现象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征,即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目的地,并且彼此产生遮挡作用。

安徽齐云山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文本 精品

安徽齐云山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文本 精品

第一部分安徽省齐云山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使用第三章交通控制第四章空间环境设计第五章绿化控制第六章建筑控制第七章市政设施附录:名词解释与技术规定图则索引查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顺利实施齐云山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旅游区开发建设,特制订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该文本适用于旅游区规划范围内各地块以及各类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并作为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但不能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第三条该文本与控制性规划的分图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齐云山旅游区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该文本和分图图则的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该文本和分图图则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安徽省以及黄山市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六条本规划依据相关部门行业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编定:法律依据(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2)《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6)《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13)《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2004(14)《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04(15)《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7(16)《黄山市中心城区建筑间距和建筑退让距离技术规定(试行)》2004相关规划文件(1)《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3)《黄山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2003(4)《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2005(5)《休宁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2005(6)《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7)《齐云山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2020)》2000(8)《休宁县齐云山镇岩前村村庄建设规划》2006(9)《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10)《黄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11)《黄山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12)《“十一五”休宁县交通发展规划》2006(13)《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两山一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0第七条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的第1.0.3条的规定,“齐云山风景区”应该属于大型风景区。

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

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

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1.1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休宁县人民政府建设内容与规模:1、人工造林 3000亩;2、低效林改造27000亩;3、封山育林 20000亩;4、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 25个,面积 2859 亩;5、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35000亩;6、全面开展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项目建设期限:三年(2011-2013年)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集:项目总投资为 1201万元,其中:人工造林150万元;低效林改造270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343万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178万元;珍稀古树名木保护60万元。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投资 1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201万元。

1.2 项目效益:项目区内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以及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可有效增加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同时也丰富了旅游资源,改善了项目区生态旅游环境,促进了景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齐云山,位于皖南的休宁县境内,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齐云山系中亚热带北部,地势独特,森林植被主要为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森林植被资源、群落景观是齐云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好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资源对保护原有的自然风貌十分重要。

自1996年风景区管理机构正式成立以来,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狠抓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建设和打造平安和谐景区打下基础,2003年初,《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审批,成为齐云山景区在保护、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齐云山景区严格按照《总规》要求,对景区进行保护、开发与建设,严格划定核心景区,编制各类资源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并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核心景区内严禁一切与风景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

安徽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作者:庄艳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11期摘要:该文介绍了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与现状、资源特色及发展条件、总体规划与布局等,提出了今后规划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森林公园的规划研究发展提供思路,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森林公园打下基础。

关键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齐云山中图分类号 S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08-04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existing conditions,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general plan and layout of Qiyun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presente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noticed in the future.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ideas for plan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s,to lay the first stone for build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orest parks.Key words:Forest park;General plan;Qiyunshan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适应了人们崇尚自然的需求。

森林公园作为一处受特殊保护的林地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特定场所,已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

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工作在公园建设中的作用已被充分肯定[2]。

山东齐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综合规划方案

山东齐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综合规划方案

山东齐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综合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齐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

这里有古老的寺庙、奇特的岩石、清澈的溪流,是休闲度假、户外探险的好去处。

然而,如何将这些资源整合,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总体目标1.打造山东齐山风景区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2.建设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3.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1.旅游产品设计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比如:生态观光游:以齐山的自然风光为主线,打造一系列生态观光线路。

文化体验游:挖掘齐山的历史文化,如寺庙文化、民间传说等,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户外探险游:利用齐山的地理优势,开发攀岩、徒步、骑行等户外活动。

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优化景区内部交通,提高可达性。

提升住宿条件:建设不同档次的酒店、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增加餐饮服务:开发地方特色美食,提升餐饮服务质量。

3.旅游营销策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推广齐山风景区的品牌形象。

拍摄宣传短片:邀请知名导演、演员参与,制作一部具有创意的宣传片。

合作与交流:与周边景区、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4.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对齐山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发展绿色旅游:鼓励游客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景区员工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环保意识。

四、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对齐山风景区的资源、市场进行详细调查。

2.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

3.项目实施:按照规划方案,分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等。

4.监测与评估: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五、预期效果1.提升齐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3.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对进一步开发齐云山生态旅游区的初步探索

对进一步开发齐云山生态旅游区的初步探索

对进一步开发齐云山生态旅游区的初步探索郭义军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产出率高、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

发展旅游产业,对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了齐云山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优势,开发新的资源,把齐云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大特色旅游区,本文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基本概况本文所指的齐云山生态旅游区位于湖南省桂东县的南部普乐乡的东部,占普乐乡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与江西省崇义县的新地、冬瓜棚和上犹县的五指峰交界。

在桂东地域内南邻东洛乡,西接沙田镇,北靠新坊乡。

境内山林茂密,生态优良,是全国罕见的天然氧吧,现距桂东县城70余公里。

在齐云山生态旅游区,现在已开发出的主要景点有北面的齐云山主峰景区、南面的仙缘桥景区等。

齐云山又名齐云仙、骑云仙,是五岭诸广山脉的主峰,海拔2061.3米,为湘南最高峰,有湖南屋脊之称,总面积15平方公里。

山顶有一平台,面积约500平方米;山上有寺庙叫骑云仙庙,其厚实的墙壁由清一色的麻条石筑成,平台中和骑云仙庙周围绿草覆盖。

山中为茂密的原始森林,山势巍峨,终日云腾雾绕。

天气晴朗视线非常好的时侯爬上山顶,在主峰上放目远眺,能够看到三省八个县。

往下看,三丫石如同三支巨笔耸立于主峰南侧。

仙缘桥,又名相思桥、爱情桥、姻缘桥、情侣桥、仙人桥、仙女桥等。

该桥位于桂东县普乐乡新庄村下庄海拔1500多米的青石洞白马山上。

那里古木参天人迹罕至,却隐藏着一座湘南最高、跨度最大天然石桥。

桥在两山夹峙,下视深百丈,中间凌空巨石横卧,它横空而出,宛如巨龙,又如长虹当空,气势雄伟,仙缘桥隐见与云雾间,穹隆如卧蛇,非人力所创,实天公所造。

桥身为一块灰色含砂岩石块,全长28米,宽约2.5米,厚4.5米。

在《读史方舆纪要》正文·卷八十二湖广八记载:桂东清石洞,在县南七十里,有石桥长百余丈,非人力所创,名曰仙女桥。

二、有利条件(一)景点特色丰富。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七章 关于近期规划实施的说明 .......................................................................................................... 80 一、近期实施重点.................................................................................................................................. 80 二、近期建设内容.................................................................................................................................. 80
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是以道教文化、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兼具人与自然山水田园 风光和谐相融的养生环境和休闲的的道教人文文化氛围,并具备观光游览、养生休闲、 文化科教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风景名胜资源特征 齐云山风景区的景源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代表性的风景资源中: 1. 道源仙宗 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以月华街景区为代表,供奉真武大帝,以道家
第四章 关于设施规划的说明 .................................................................................................................. 43 一、道路交通规划.................................................................................................................................. 43 二、 游览设施规划 ................................................................................................................................. 50 三、基础工程规划.................................................................................................................................. 55

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

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

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
李萍;王倩;Chris Ryan
【期刊名称】《旅游学刊》
【年(卷),期】2012(027)004
【摘要】旅游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的重要途径.此次调查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PSS、CATPACTM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从居民与游客角度分析了旅游开发给齐云山居民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若干影响,以及居民对旅游业所持的态度.文章着重于探讨居民对于因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村落影响的感知,以及他们对于当前旅游影响的评测和对未来旅游发展
的期待.
【总页数】7页(P57-63)
【作者】李萍;王倩;Chris Ryan
【作者单位】新西兰怀卡托管理学院旅游系,哈密尔顿3244,新西兰;新西兰怀卡托
管理学院旅游系,哈密尔顿3244,新西兰;新西兰怀卡托管理学院旅游系,哈密尔顿3244,新西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 [J], 黄薇薇;沈非;吴悦
2.怀旧旅游视角下传统村落旅游者乡愁体验及其影响研究——以岳阳张谷英村为例[J], 黄翅勤;彭惠军;周慧敏;杨次君
3.基于声景感知的传统村落景区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以安徽宏村为例 [J], 黄翠婷;晋秀龙;沈冰清
4.基于声景感知的传统村落景区旅游体验质量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 [J], 黄翠婷;晋秀龙;沈冰清
5.旅游怀旧动机对传统村落旅游满意度影响研究——以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为例[J], 梁丽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构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大黄山文化旅游核心区这一总体发展定位,将旅游产业构建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成为文化旅游、山地旅游的龙头,成为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地。

委托客户:浙江祥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安徽省休宁市
项目规模:约 110 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1年
核心资源:
汉文化资源、山地旅游资源
项目类型: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

规划成效/后续进展:
从“黄山旅游”到“休宁度假”,引导现代休闲-度假服务功能及场域营造,将休宁齐云山打造成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
实现了休宁齐云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的龙头发展
休宁位于大黄山旅游圈的地理中心和交通网络的核心,到各关键节点的交通时间成本最低;

黄山市战略:旅游业为黄山战略性性支柱产业
区域发展综合诉求:用新的区域发展观审视和考量“黄山-休宁发展战略”
发展策略:
区域发展转型更多依赖“资源价值”,而非“资源规模”从“比较优势”驱动转向“创造性竞争优势”驱动,依托“风景区+度假区”构成模式,构建“创造型”度假目的地,创新型消费价值导入”的旅游发展理念紧扣“大美黄山、道养齐云”的文化内涵延伸。

总体定位:
#
根据构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大黄山文化旅游核心区这一总体发展定位,结合当前国家级发展命题,因地制宜,将旅游产业构建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的龙头,成为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

形象口号:大美黄山大道齐云
空间结构:“一核、三区、三带、三节点”
三区
齐云山风景区
齐云山度假区
水南-滨江新城发展区
三带
·
横江旅游度假带
山南文化旅游带
兰渡-渭桥公共服务带
三节点
西馆、岩脚、山南(渠口)三大旅游度假服务节点
-
休宁-齐云山旅游发展模式
文化内核、山水承载、交通强化三核驱动
休宁-齐云山旅游发展路径
齐云文化重构、交通集散激活、度假模式创新三步递进
核心创意:

“黄山旅游”到“休宁度假”,借黄山天成之美,显齐云人文之养;
横江之水-特色文化山水小镇群落构建;
引现代休闲-度假服务功能及场域营造,打造国际级山水文化度假目的地。

亮点项目:
云间松溪——安徽户外运动休闲基地
,
云林寿谷——齐云山佛禅养生文化基地
依托丹霞地貌的陡峭地势与高低落差,构建“户外生态运动基地”,运动项目急缓兼具,高低共存,是新一代山地生态运动体验地,可成为山地生态运动新目的地,主要有坞口运动村,企业运动公馆、户外休闲运动基地等项目。

依托原生态山林,以“北道南佛、道佛一体”为理念,将佛寺祈福、禅茶养生、环境养生、中医药养生相结合,创新佛禅主题养生与休闲度假方式。

复建佛寺+主题酒店+主题会所,主要有云林寺、养生主题酒店、齐云百草园等项目。

亮点项目:
云湖天堂——安徽山地湖泊主题旅游新地标。

云霄坛——丹霞山地风光体验区
依托云岩湖自然生态,通过一镇、一秀、一地,完善湖泊度假、生态休闲、主题娱乐、夜间娱乐等功能,全方位打造山地湖泊型生态旅游度假区,构建安徽主题型山地湖泊旅游新地标。

有“乡村吧聚落”+户外演出场所+特色住宿“等,有天籁音乐乡村、山水秀场、帐篷酒店、房车酒店等项目。

依托方腊寨和最高峰区域,利用“险、秀”的风光特质与创新的观光设施,结合自然地势与方腊寨近40亩的石阶台地,通过创新观光娱乐加强方腊寨的游憩内容,同时强化交通组织,完善景区内外交通联系。

体验项目(云霄漫步、空中花坛、观光塔、齐云天梯)+少量商业设施(餐饮、购物等)构成。

<
亮点项目:
梦里水乡——滨水度假板块,南坑、岩脚、塘头、青春、公司片区
禅意慧谷——体育度假板块,高源片区
彩虹之上——旅游小镇,西馆片区
文化新市镇——兰渡、典口片区
以典口商业街为中心、汇集旅游服务区、商住混合社区,打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形成。

主要包括兰渡旅游服务区、渭桥服务区、兰渡社区、典口社区、典口商业街区等项目。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公司拥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专项资质、土地规划专项资质、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

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共计完成2000余项高品质的规划设计成果,获得300余项国际、国内竞标,累计运管景区40余家。

公司遵循“资源有限智慧无穷”的服务理念,秉承“美丽中国巅峰智造”的使命,经过十余年发展,汇聚顶级专家智慧,构建专业特色团队,逐渐形成行业前沿技术优势及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