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_批判与反思

合集下载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勒菲维尔认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认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文化转向”。

文化转向的核心就是文化的多元化和相对主义的观念,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的文化、价值和观念与自己的文化不同,而且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别。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也开始引起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文化转向让人们开始关注翻译中的文化背景。

在过去,人们只是简单地将一个语言中的词汇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考虑到这些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但是,在文化转向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还包括文化层面的转换。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也需要考虑到原文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和文化内涵。

其次,文化转向加重了文化适应的重要性。

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差异也日益明显。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翻译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两种语言,还需要了解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传达文化内涵。

同时,在进行翻译时,还需要将原文的意思和文化特点妥善地“翻译”到目标文化中,以便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接受和适应原文的文化。

第三,文化转向对翻译质量和标准也产生了影响。

在过去,翻译的准确性和语言流畅度是制定翻译标准和评价翻译质量的主要因素。

但是,在文化转向的影响下,翻译标准和质量评价也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有些词汇往往承载着某种情感或体验,而这种情感或体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并不存在。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更加关注这种情感或体验,以便更好地传递出原文的意思和情感,提高翻译的质量。

最后,文化转向引发了翻译的反思和创新。

在过去,人们往往认为翻译只是机械性的替换和转换,缺乏创造性和思想性。

但是,在文化转向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翻译的本质和作用。

翻译不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跨越文化和语言的桥梁,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方式。

因此,翻译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同文化和语言情境的需要。

对翻译研究之文化转向的反思

对翻译研究之文化转向的反思

《新西部》2008.12期对翻译研究之文化转向的反思———基于《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文集》的思考付玉群(1.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4 2.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摘 要】 该文对苏珊・巴斯尼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在翻译研究的地位和《文化构建》一书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对翻译的交际功能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翻译的文化转向成为必然;文化转向下对译者策略提出新的要求;针对当下存在的相对的两方面观点质疑翻译研究之文化转向的发展前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化转向;文化构建;译者策略;本体论 译学研究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之一。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文集》(Bassnett&Lefevere,1998)是苏珊・巴斯尼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于1998年合出的一本关于文学翻译中文化转向的一本集子。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们是文学“操纵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翻译不是一门次要的、派生的学科,而是一门文学研究的主要工具。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当许多学者正缓慢地向着文化转向迈进时,苏珊・巴斯尼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首先旗帜鲜明地提出翻译的“文化转向”,担当了领头羊的重要角色,强烈主张把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更为紧密地结合。

埃德温・根茨勒在该书序言中对两位对翻译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他们在翻译跻身于学术领域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远超过同领域其他学者;他们也不断构建翻译领域内部和翻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一直走在这门新兴学科发展和革新的前列。

”(Bassnett&Lefevere,1998:ix-xxi)《文化构建》一书包括苏珊・巴斯尼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文论和主要思想。

全书包括二人合写的前言和八个章节,其中包括安德烈・勒菲弗尔撰写的第一章“中国和西方对于翻译的思考”、第三章“翻译实践和文化资本的流通:一些英译叙事诗”、第五章“类比之门:英译的《卡勒瓦拉》”、在第七章“归化贝尔特・布莱希特”,以及巴斯尼特撰写的第二章“何时翻译不成其为翻译”、第四章“移植种子:诗歌和翻译”、第六章“仍被困于迷宫之中:对于翻译与戏剧的进一步思索”和最后一章“文化研究中的翻译转向”。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论文:文学与翻译的文化转向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交流的扩大,文学与翻译作为两种文化传承和互通的重要方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向与变化。

本文将就文学与翻译在文化转向中的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文学的文化转向文学是一种反映人们思想、情感和生活的艺术形式,而文学的发展也伴随着文化的转向。

在中国的文学史中,曾经经历过“古今之变”、“诗赋之争”等多次转向。

而在当代,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和变化。

1. 多元化的文学风格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多元化的文学风格成为了当下的主流。

文学创作的风格和表达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在局限于一种单一的创作风格。

比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莫言的“丰乳肥臀”等文学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刻板印象,在文学创作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

2. 新思想与人类关怀当代文学作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情感和命运,注重思想表达和人类关怀。

从余华的《第七天》到莫言的《蛙》再到韩少功的《长恨歌》,现代文学作品呈现出更为深入的思想内涵,并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色彩。

3. “中国式文艺”成为时代诉求“中国式文艺”的概念,是近年来文艺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标志。

它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和文化气质,表达着中国人民对于文化认同的需求。

二、翻译的文化转向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艺术形式,也承载了文化传承与互通的重要职能。

在当代,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时代的变革,翻译也呈现出以下的转向与变化。

1. 文化传递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翻译在文化传递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全球化时代中,翻译成为文化传递、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桥梁,在跨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 重视原文的细节与思想表达现代翻译呈现出高度细致、深入思考以及对原文作品的热爱和敬重。

翻译者不仅要求精通目标语言,也要对原著有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比如,《红楼梦》英译本的翻译,要求对红楼梦的逐字逐句的掌握,并具备很强的翻译功底和文化素养。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翻译是文化的媒人,起着不同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桥梁作用”。

面对不同文化差异,面对事实上存在的矛盾,翻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从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对文化的反作用,意在强调翻译上的语言问题往往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在研究翻译问标签:文化;翻译;交流;影响引言在翻译研究的解构主义大潮中,国内外学者同时向文化转向伸开了双臂。

但对文化富有思辨性的理解并不是首先出现在翻译领域。

从人类学视角而言,当代世界的状况,不是简单地通过在时间或空间上轻而易举地制作一些供比较的替换物可以说明的,它们固有的问题和全球性的特性具有持续性影响。

世界依然充满着文化差异,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可能性已为人所知,或者至少已经被人们考虑到,而且所有的异文化世界都已经被现代生活所参透。

因此,现在重要的问题,不是别的地方存不存在理想生活,或者古时候的生活是不是较为理想,而是任何地方日常生活过程的意义以及可能性的新组合如何可以被发现[1]163。

可见,翻译研究应该如同翻译实践一样,尊重文化的差异性,诠释差异的复杂性。

一、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我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而言,季羡林在为《中国翻译词典》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须的。

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2]。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可以说,翻译是因人类互相交流的需要而生,文字与文化的差异是翻译诞生的原动力,从这一点出发,寻求思想沟通,促进文化交流,却是翻译的目的或任务所在。

在人类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翻译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若把翻译放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那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翻译决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简单转换,它涉及文化交流中的方方面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文本所置身的文化土壤、文本转换所涉及的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关于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几点思考文章简要介绍了文化转向的由来,概述了目前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果。

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提出了文化转向方面的研究应更加重视创新的建议和期望。

标签:文化转向翻译转向现状和不足在Susan Bassnett和Andre Lefevere在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 & Culture)(1990)中收录了一系列有关文化转向的文章,这应该是“文化转向”概念的首次亮相。

尽管他们对“文化转向”并没有进行详尽的描述,但不能否认他们的开拓性作用,因为在此之后“文化转向”就迅速传播开去。

其后,在两人合编的另一文集《文化建构》中再次讨论了文化转向的问题。

“我们把翻译研究中的这种重心转变称之为‘文化转向’……翻译总是关联着其他因素的制约。

这些制约因素……就是翻译研究的焦点,这段话可以算是Bassnett 对‘文化转向’内涵的描述,但还是失之于笼统。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翻译研究也卷进了这股文化转向的潮流之中。

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在目前的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转向在中国正是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在众多的学术刊物上都能见到与之相关的论文,如《犯规与规范——走出文化转向的困惑》、《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所带来的启示与困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述评》、《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和向语言学回归的必然》、《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论翻译的文化转向堆翻译本体论的消解》,此外还有一些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

虽然与文化转向相关的论文很多,但是以此为题著书的却很少见。

王洪涛的《翻译学科建构与文化转向》可谓是特例,作者“在充分肯定翻译研究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研究今后发展的方向,构想了一个所谓‘社会翻译学’,并对社会翻译学做了阐述和界定”。

对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反思

对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反思
( ) 比( aa ei 九 排 P rl l m) l s 排 比修 辞 格 是 将 一连 串 结 构 相 似 、 义 相 关 、 气 一 致 的 意 语 词 句 并 列 使 用 , 比结 构 富 有 节 奏 感 , 式 整 齐 、 奏分 明 、 排 句 节 声 调 铿 锵 , 利 于强 调 语 势 , 且 重 点 突 出 , 发 感情 , 有 感染 有 并 激 富 力 和 说 服 力 。 试 看 下 面 一 则 推 销 杂 志 的 广 告 : rvds o Ipoie u t y
( ) 复 ( e e t n 四 重 R p ti ) io 为 加 深 印象 、 出主 体 及 展 现 情 感 等 , 告 英 语 常 采 用 重 突 广 复 修 辞 格 。如 众 所 周 知 的 非 常 可 乐 广 告 :xr ria oa E t odnr C l, a y E t odnr h i .非 常 可乐 。 常选 择 ) xr ria C 0 e( a y c 非 。这 样 的 广 告语 给 消 费 者 反 复 刺 激 , 强 了渲 染 的效 果 , 深 了消 费 者 的 印 象 , 增 加 使 广 告 有极 强 的节 奏 感 . 于 传 播 。 易 ( ) 韵 ( h mi ) 五 押 Ry n g

句 法 和语 义 内容 等 方 面 都 有 区 别 , 因此 , 翻译 不 能始 终 字 当句 对 。译 者 必须 采 用 灵 活 的手 段 ,他 提 倡 直译 和 意译 的有 机 结
文 化 转 向 文化 学 派
取 向

引言
随着 世 界 各 民 族 文 化 交 流 的 日益 频 繁 ,相 关 学 科 、跨 学 科 . 别 是认 知 科 学 的迅 速 发 展 , 特 翻译 方 面 的研 究 也 呈 现 出 多 元 化 的局 面 势 , 究 领 域 研

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

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

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随着国际交流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翻译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国际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而且也凸显了它在推动人文学科发展方面的作用。

中国的翻译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当代,中国的翻译研究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以及新的文化理论观念的影响。

翻译文化转向是在西方翻译学研究史中发生过的一场改革运动,它将翻译从一种只被看作是保持语言和语言之间相似性的技术活动转变为一种文化性的实践活动。

然而,这种文化转向不仅宣扬新的理论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且改变了人们对翻译的看法,使翻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而为翻译和译学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的影响,使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都受到了影响。

首先,翻译文化转向运动的崛起,使中国的翻译从单纯的口译和书面翻译,转向对文化差异和文化传统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在新的文化转向框架中,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不再仅仅是用来满足语言上的需求,而是要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翻译研究的价值。

同时,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也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带来的新的文化理论观念的影响,新的文化理论观念强调跨文化理解和实践,并有助于探索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跨文化理解和实践的理论框架。

受此影响,中国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注重多文化概念的发展,努力构建一个旨在促进更加紧密的跨文化理解和实践的理论框架。

总之,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它从技术性的翻译实践,转向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文化传统的研究,并且把翻译学研究纳入文化方面的视点。

此外它提出新的文化理论观念,强调发展多文化概念,更加开放的跨文化对话,使中国的翻译技术和翻译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全球文化交流,并为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紧密。

在这个背景下,文化转向成为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文化转向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一、文化转向文化转向,指的是随着社会与环境的变迁,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是文化内部的变化,也可以是文化间的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转向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会议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转向进一步加速。

文化转向不仅导致文化本身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二、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有着重要的比较文学意义。

这种比较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化的比较,更重要的是对思想和价值观的比较。

1.增进文化交流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惯、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而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种文化转向和翻译学研究可以增进人们对彼此的了解,提高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能力。

2.启迪思想和价值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由于其历史、宗教、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翻译和文化转向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和价值观,并能够启发自己的思考,引领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三、以文化转向为研究对象的翻译研究方法1.历史演变法历史演变法是研究文化转向和翻译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某一文化转向的来龙去脉,探究文化转向的内在原因和动力,进而理解不同文化间译作的差异,并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2.文化翻译法文化翻译法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而是在文化层面的转换。

这种方法将文化因素加入到翻译的过程中,以确保译出的内容符合目标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3.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一种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码的方法。

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及对国内译学研究的影响

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及对国内译学研究的影响

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及对国内译学研究的影响一、当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渊源及其必然性传统的翻译研究认为翻译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其研究的范围局限在语言内部。

但是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范围伸向了文化这一广阔的空间。

这一过程被称作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以色列学者佐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论,可以看作是翻译文化转向的萌芽。

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发展了多元系统论,在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的从文化角度看待翻译的论文和专著,1992年勒菲弗尔又相继发表了《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翻译、改写与文学名声的操控》和《翻译文学》三本书,正式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的文化学派突破了语言学派专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转换,而把翻译和社会、历史和文化联系起来。

脱离文化研究的翻译理论研究不可能是全面可靠的翻译理论研究。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跨文化交流这一议题。

翻译研究向文化转向是自然且必然的。

二、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一)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进行整体的思考,更注重翻译与译文社会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的关系。

在研究范式上,相比于语言学派规约性的微观研究,文化转向注重进行宏大的描述性研究, 强调翻译研究的多元性和宽容度;从研究内容上讲,以译语为中心的研究视角颠覆了翻译界以往的陈规, 跳出了传统翻译以信息或语义为翻译目标的桎梏,使译学研究融进文化研究,从语词文本转向文化语域。

文化研究可以给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武器和观察视角,使译者超越单一的思维模式,因而得出的结论就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学科意义,而不仅是解决几个具体的语言操作技巧性问题。

(二)文化转向给译本解读带来理论依据翻译承担着文化解读和观念阐释及传承的功能,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原语和译语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 因此,翻译中要求传递的文化价值与信息也往往大相径庭,不可能产生与原作绝对对等的完美译作。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翻译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和科学,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和沟通的多个方面。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

本文将从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观点出发,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勒菲维尔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类创造的现象,它包括价值观、习俗、社会规范等。

文化是人们共享的,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会影响到翻译的全过程,包括理解源语言和转换为目标语言。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体现在对源语言的理解上。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理解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如果译者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准确地理解源语言的含义。

英语中有很多习语和隐喻,如果译者没有对英语文化有深刻理解,就很难恰当地翻译这些表达方式。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还体现在对目标语言的转换上。

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以目标语言的方式去理解原文的含义。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语境和习惯进行转换。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敏感度。

译者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并选择适当的词汇、表达方式和文化参照物,以使翻译更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

文化因素还会在翻译的质量、准确性和流畅性上留下痕迹。

如果译者没有深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就很难保持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文化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或错误的传达。

中国有一个成语“狐假虎威”,意指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负人。

如果译者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文化内涵,可能会将其直译为“虎假狐威”,这样就失去了成语的原始意义。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还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和更新。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

翻译工作者需要及时获取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以保持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翻译质量。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文化对语言和思维方式有重要影响,也会对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产生影响。

文化学翻译批评-精品文档

文化学翻译批评-精品文档

例2
“……一等我性子上来,把我‘醋罐子’打个稀烂, 他才认的我呢!”
(《红楼梦》第二十回)
杨译:
“⋯One of these days when I really lose my temper,I’m going to give that vinegary bitch a good beating to show her who’s master here.” “⋯One of these days when I get my temper up, I’m going to lay into that jealous bitch and break every bone in her body!”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包惠南,201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翻译理论家们逐渐 将翻译研究的重点转向语言外更加广阔的领 域——文化。这一过程便是翻译研究的“文化 转向“。 所谓翻译研究上的“文化转向”, 就是要 重视翻译过程中诸要素对翻译的影响, 重视译 者自身文化对原文的影响, 重视译入语境下原 文接受形象的研究。
1990年,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 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合编的《翻译、 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论文集出版,书中两人正式提出将 “文化转向”作为今后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主要内容包括:(1) 翻译应该以文化为单位, 而不是停留在以前的语 篇之上; (2)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解码再编码过 程, 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3) 翻译不 应局限于对原文的描述, 而在于该文本再译语文 化里功能的等值; (4)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 的翻译原则和规范, 但这些原则和规范最终都是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

翻译研究回归现实世界对“文化转向”的再思考

翻译研究回归现实世界对“文化转向”的再思考

翻译研究回归现实世界对“文化转向”的再思考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翻译研究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文化转向”思潮的兴起,翻译研究也逐渐从传统的语言学视角转向文化、社会、历史等多维度视角。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否过度强调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冲突性,而忽视了翻译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功能和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文化转向”以来的变革,对翻译研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进行再思考,以期推动翻译研究走向更加全面、深入和实用的方向。

我们将首先概述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文化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接着探讨翻译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对未来翻译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本段落的开头,简要介绍“文化转向”这一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和起源。

提及早期翻译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文化转向如何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深度。

阐述文化转向关注的核心议题,如文化差异、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等。

描述文化转向如何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翻译的实践和理论。

列举并讨论文化转向对翻译理论的贡献,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研究、后殖民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等。

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促进翻译实践者和学者对翻译活动的更深层次理解。

探讨文化转向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处理文化冲突、如何传达原文的文化背景等。

举例说明文化转向如何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和目标语读者的预期。

讨论文化转向在翻译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如过度强调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误解或刻板印象。

提及学界对文化转向的批评,以及这些批评如何促进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实世界对翻译研究的启示社会文化因素的融入: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翻译实践,包括语言政策、文化认同和政治经济因素。

案例研究:分析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翻译的具体案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翻译策略。

技术进步的影响:讨论自动化翻译工具和人工智能对传统翻译实践的影响。

翻译学文化转向述评

翻译学文化转向述评

翻译学文化转向述评摘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系统论,使得翻译学从一个从属于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的次学科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研究视野也得到充分拓展,与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关联起来,并在90年正式形成翻译学的文化转向。

本文简要评述了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并对其观点提出反思。

关键词:翻译文化转向巴斯内特勒菲弗尔纵观二十世纪的翻译学研究,可谓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各学派之间前后相继,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影响,这使得翻译学在最近的几十年时间里获得了蓬勃发展,越发确立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

翻译的文化转向,作为近年分贝最高的译学理论,首先由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和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于1990年明确提出。

文化转向的翻译观给长期以来被语言学束缚的翻译学带来新的视野和突破。

本文下面将就这一译学流派进行述评。

1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历史渊源在20世纪50、60年代,语言学翻译观在翻译研究中占了主导地位,翻译被视为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

这类研究者试图用语言学理论(如语义学、符号学、语用学等)来构筑翻译学学科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雅格布森、卡特福得、奈达和纽马克。

然而这种语言学翻译观不能较好地解决翻译中遇到的社会、文化和历史问题,而且翻译受到不同文化在思维方式、民族心里、表达感情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影响。

(张静,李树春,2006:83)另外,语言学理论的运用,也没有使翻译研究取得像理学各学科和其他人文学科那样丰硕的成果。

从60年代开始,欧洲特别是英国的一些学者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阶级系统和重新审视文化内涵的文章和专著,这标志着文化学的兴起。

(Bassnett&Lefevere:1998/2001:130)到了70年代,以以色列学者佐哈尔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多元系统论,该学派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文学和历史整体框架的组成部分”,“单个文本的孤立研究被置于文化和文学多系统中”(Munday,2001:109;111)。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理论是指社会中的文化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的视角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并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等。

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是跨文化的传播工具。

源语言的文化内涵需要在翻译中被忠实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而目标语言的文化因素又会影响翻译的最终呈现。

由此可见,文化因素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语言习惯的不同语言习惯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存在差异。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准确理解原文内容,同时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选择最贴近目标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的自然通顺。

在英语中,“time is money”可以直译为“时间就是金钱”,但在中文中,更贴合文化的表达方式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2. 社会习俗的差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这些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实践。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以避免对文化的误解和冲突。

中国人对长辈的称呼一般比较尊敬,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和平等,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注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称呼的处理。

3. 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贯穿于语言和文字之中。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对源语言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传达原文的意境与内涵。

中国的“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中国社会的现实政治与伦理道德观念,要想在翻译中将其精准表达出来,就需要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有着充分的了解。

1. 文化因素对翻译的挑战文化因素的存在给翻译带来了很多挑战。

“文化转向”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文化转向”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文化转向”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文中不得出现学生本人的观点
文化转向及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实现文化信息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
课题。

而在多元文化的今天,翻译这一问题尤为重要,且不可动摇。

有关文化转向的概念日益传入学术界,且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文化转向是指对当今多元文化背景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

文化转向的基本思想
是使翻译者进行以源语文化为特征的分析,根据目的语文化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加以转化,使目的语文化及读者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文本,从而建立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文化转向与翻译密不可分,是贯穿于翻译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转向的价值表现在:一方面,文化转向促使翻译者进行跨文化的思考;另一方面,它促使翻译者在翻译时把原文的语言文字和潜在的文化内涵融合在一起。

另外,在文化转向的实践中,要求翻译者加强传播学知识的学习,善于对文化
把握,了解不同译象之间的差别,深刻把握语言学和文化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努力实现文化转化。

文化转向的概念不但引领着翻译者的实践,也引领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它把翻
译过程看作一系列文化沟通的本质上的动作,有助于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广度的拓展。

总之,文化转折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起着文字传达的桥梁之职,是贯彻文化传播的有力保证。

而翻译者在文化转折实践中,应具备足够的跨文化知识,加强把握文化对应技能,不断深入研究,努力将它发扬光大。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

西 方 翻 译 研 究 的“ 化 转 向 ” 芽 于 二 十 世 纪 七 八 十 年 文 萌 代 。 19 年 B s n t L fv r 在 合 编 的 《 90 a se 与 e e e e 翻译 、 史 与文 历
C o s y的“ 言共 性论 ” 出不 同的语 言结构 内部 存在着 hmh 语 指
可 以转 换 和 自我 调 整 的机 制 , 因此 一 种 语 言 所表 达 的 内容 完
化》 一书 中正 式提 出翻译研 究的“ 文化转 向”这 标志着翻译 ,
文 化 学 派 的 正 式成 立 。 翻译 的 文化 学 派 研 究 经 历 九 十年 代 的 蓬 勃发 展 , 己成 为翻 译 研 究 的 一 股 强劲 潮 流 。从 早期 目的 现 论 、 多 元 系 统 理 论 对 社 会 文 化 等 因 素 的考 量 到 后 来 解 构 主 义、 女权 主 义 、 殖 民主 义 对 所 高 举 的 文 化 旗 帜 , 观 点 、 后 新 新 理 论 、 方法 层 出不 穷 , 现 出多 元 化 、 学科 相 互 渗 透 的特 新 呈 多 点 。文 化 学 派 的 翻 译 研 究 逐 渐 取 代 传 统 的语 言 学 派 研 究 , 处 于 当今 翻 译 研 究 的 中心 地 位 。 而 翻译 文 化 学 派 后期 所 呈 现 然 出 的无 所 不 包 无 所 不 容 的 研 究 倾 向使 得 其 研 究 缺 乏 重 点 性 、
能动性遭到压抑 , 语言学派翻译研究 因而逐渐为人所诟 。与
此 同时, 翻译研 究从属于语言研究 的学科地位也引起越来越
多翻 译 研 究 者 的 不满 。 进 入 2 世 纪 , 学研 究 发 生 了“ 言 转 向”世 界本 质 通 0 哲 语 ,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反思之反思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反思之反思
王 恩 科
( 重 庆 工 商 大学 外 语 学 院 , 重庆 4 0 0 0 6 7)


要: 我 国学界对翻译研 究文化 转向的反 思既触及 其哲学基础 , 质疑 其对翻译学科疆 界的消解 , 也从 文化学派 的 些重要观点入手予 以反思 , 虽然 取得 了一 些成果 , 但 总体 而言仍 然不 够全 面 , 缺乏 系统 性, “ 破” 有余 而“ 立” 不
1 9 9 0 : 4 ) , 这一概 念逐 渐 为翻译 研究 者所 接 受 , 并 于 世 纪 之
因此 , 在反思文化 转 向 已有多 年历 史 的今 天对 其进 行 回眸
梳理, 不能不说是非常有必要 的。 1 . “ 文 化 转 向” 的名 实 之 辨 及 哲 学 反 思 自从 1 9 9 0年 巴斯 奈 特 和 勒 菲 弗 尔 提 出 翻译 研 究 的 “ 文
虽然作者拷问的是我国的疑或批判或者从某一观点入手或者从哲学层面把握尽管翻译界但他们质疑的其实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理论走包含许多真知灼见但因它们散见多处使人们对反思文化转向的概貌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既不利于深化对文化转向的反思也不利于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的健康发展
2 0 1 3年 2月 第2 9卷 第 1 期
f o r f ur the r ac hi e v e me n t . Ke y wor ds: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u di e s;c u hu r a l t ur n;r e le f c t i o n
自巴斯奈特 和勒 菲弗 尔 在 1 9 9 0年 出版 的《 翻译 、 历 史 与文化 》 一 书 中提 出 “ 文 化转 向” 后( B a s s n e t t& L e f e v e r 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间性・文化间性○翻译学编者按: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纯粹语言(语音、语调、词汇、句子和语篇)转换,往往关涉文化、思维等重要因素。

本期刊发伍小君老师的《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批判与反思》和姜菲、董洪学老师的《翻译中的显化思维和方法》。

两篇文章正是上述学术理念的部分体现。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批判与反思伍小君(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81)提 要:自文化学派及其“文化转向”的翻译思想形成以来,学术界对其争论不休。

翻译界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对这一转向进行反思,但是很少提出对相关学科的借鉴意义。

文化是人类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相关研究的广义语境和不可忽视的背景。

本文反思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产生的起源与发展,学界对“文化转向”的评价,尝试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语言哲学;语境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4-0103-3The Culture Turn i n Tran sl a ti on:Cr iti c is m and Reflecti onW u Xiao2jun(Hunan Nor 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Acade m ic circles have argued against cultural studies of translati on and its‘cultural turn’since it f or med a kind of trend. Some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cultural turn’,but we have seldom seen reflecti on and reference about it.A s an i m portant com2 ponent of s ociety,culture is the essential backgr ound of language studies.This article reflects the origin,devel opment and criti2 cis m for cultural turn of translati on studies.Mean while,we try t o p r ovide s ome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ive field.Key words:cultural turn;translati on studies;phil os ophy of language;context 1 文化转向反思1.1起源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学者Even2Zohar提出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 m theory)。

作为描述学派的前身,多元系统理论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种特殊的体裁(genre)上,而是着眼于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多元系统理论为翻译的“文化转向”奠定了基础。

Z ohar在研究文学翻译时认为被翻译的文学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占有重要地位:“(1)当一个国家处于年轻阶段或是刚刚建立;(2)当某个国家的文学很薄弱的时候;(3)当某个国家的文学正处于危难之中的时候”(李和庆2005:106)。

虽然他的翻译观已经体现出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和目的文化(target culture)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使翻译研究走出语言学派的束缚。

因此,多元系统理论通常被看作是温和的文化派,强调翻译活动应有目的文化的各个系统决定,强调翻译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对此,Bassnett批评道,“过于重视目的文化,过于重视意识形态问题,而忽视了美学与价值观的方面”(Bassnett1998:107)。

此后,以Toury和Her mans为代表的描写学派(de2 scri p tive studies)发展了多元系统理论,“探索如何接受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条件与特征,研究文化交际的规则及翻译现象的规律,并提出描写性研究的重要性和以译入为导向的、功能的、系统的研究方法,注重决定译作的产生和被接受的翻译常规和制约因素”(曾文雄2006:91)。

尽管描写学派强调了目的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但没有注意到翻译活动本身对目的文化的影响。

因此,仍然未能3012009年第4期总第149期 外语学刊F ORE I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9,No.4Serial No.149在翻译界引起共鸣,影响力度不够。

直到20世纪90年代,“Lefevere提出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的问题,即翻译研究不应局限于翻译本身,而应把翻译看作一种文化发展的策略来研究”(彭爱和伍先禄2008:131)。

“文化转向”从译者的主体性和目的文化的角度着手翻译研究,主要针对翻译中的文化冲突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翻译中的不可译问题,使翻译界的文化意识得到觉醒,拓宽了翻译的研究领域,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的维度。

同时,Lefevere认为,“翻译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必须发生在某种语境中”(李和庆2005:130)。

于是,翻译研究经历了一种转折:“从属于语言学层面的字面诠释逐步转向文化层面的阐释和再现。

”(彭仁忠2008:122)文化学派的特点就是结合特定的文化动机和文化后果来研究翻译。

“文化学派出于翻译哲学的思考,特别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和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影响,把翻译看作宏观的文化转换。

”(曾文雄2006:92) Snell2Hornby(1990)写道,“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意味着翻译研究与文化交叉,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把翻译研究从纯语言分析的境域中解救出来,将它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李和庆2005:129)。

1.2概念“翻译的文化转向与哲学上的语言转向不同。

文化转向只是一次研究重点的转移,是目前多元视角中的一个视角,当然也是一次翻译研究深化的过程。

但它不能取代语言而成为翻译研究的本体”(吕俊2004:54)。

Bassnett坚决支持Lefevere有关“翻译研究应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说法,他从文化的角度对翻译的7个主要问题作了详细论述:语言与文化;翻译的类型;解码与重组;等值问题;意义的丧失与获得;不可译性;科学还是“次要活动”(Bassnett2002:22-46)。

在不可译性的问题上,Bassnett认为,译者应在语言层面上接受源语言(s ource language)在目的语中的不可译性;接受目的语中缺少与源文化中相似习俗的现象;考虑目的语中可使用的对应语,并考虑源语言使用者的阶级、地位、年龄、性别、与听话者的关系,还有相遇时的场景;考虑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在特定的语篇系统和语篇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中,用目的语代替源语短语中的恒定信息(Bass2 nett2004:29-30)。

此外,根据Bassnett的观点,试图把源文化的价值体系强加在目标语文化中的行为是很危险的,译者应该要尊重目的语文化,对目的语的读者负责。

Bassnett认为,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廖七一2001:360)。

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实际上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不同的源语文本,“文化会赋予其翻译以不同的功能,译者在翻译中应使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在功能上等值,使译语文本对译语文化的读者产生源语文本对源语文化的读者相同的效果”(廖七一2001:365)。

文化学派的翻译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文化学派从文化这一宏观维度切入,认识到文化在翻译研究中的制约作用;(2)文化学派提高了译者与目的文化的地位,颠覆了以往将翻译工作视为低等活动的观点;(3)文化学派将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彻底否定了传统的以字、词、句、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理论。

1.3影响与评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既表达文化现实,又体现文化现实,而且象征文化现实,那么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进行口头或书面交际时所隐性呈现的必然是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孙广治2008:98)。

语言与文化就像是共享器官的连体婴儿,离开彼此都不能独立生存。

因此,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是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受到很多学者的高度评价。

Si m on认为,“’文化转向’是翻译研究中最激动人心的一些进展,因为它意味着翻译研究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维度,使我们理解到翻译与其他交流方式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视翻译为写作实践,贯穿所有文化表现的种种张力之中”(Si m on1996:7)。

“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探讨文化层面各因素相互影响与制约的翻译活动,勾勒了翻译学研究的框架,为翻译学提供新的研究范式”(曾文雄2006:9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转向”已经成为国际译界的一场革命(Gentzler1993:77)。

其中,改写(re2 writing)和女性主义(fe m inist)就是受“文化转向”而产生的两个重要分支。

持改写(re writing)观的学者认为,“翻译不是一个文本与另一个文本等值的产物,而是一个复杂的原文改写的过程。

这个过程与语言观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平衡同步”(李和庆2005:131-132)。

女性主义学者Si m on认为,“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转移,而是意义创造的过程,是意义在文本与社会话语网络下的循环”(Si m on 1996:35)。

女性主义认为,经过80年代的“文化转向”之后,翻译彻底从忠实于原文的乌托邦中走了出来。

取而代之的是,翻译被看作是在特殊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下对原文的一种改写。

这种改写也暗示了译者的主体性。

女性主义学者的进步表现在他们不仅重视目的文化在翻译的地位,而且关注到译者自身的文化对译文产生的影响。

这样,译者的主体性通过译者自身的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我国学者王佐良在80年代就曾指出,翻译里最难的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文化的不同是翻译的起源,翻译也正是文化交流与互动的产物。

因此,翻译研究就不能脱离这个宏观维度。

翻译的“文化转向”凸显了文化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为翻译研究加入了人本主义的因素。

4012 文化转向批判Hol m es指出,“翻译学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描写从我们的经验世界里展现出来的有关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各种现象;二是确立一些普遍的原理,以描写和预测上述现象”(Hol m es1972:71-78)。

显然,“文化转向”就是对上述两个宗旨的探索。

正如Bakhtin所说,“语言不是死物,它是总在运动着、变化着的对话交际语境”(辛斌2002:4)。

而文化作为广义语境与语言研究密不可分,自然也就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