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石症
胆囊炎与胆石症的饮食禁忌
胆囊炎与胆石症的饮食禁忌
胆囊炎与胆石症常常同时存在,好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是肥胖、多子女的女性。
常发生于吃了过多油腻的食物后,突然感到剧烈的右上腹痛,并向右侧肩部放射。
有时患者痛得在床上打滚,直冒冷汗,并伴有恶心、呕吐、高热、寒战等。
胆囊炎、胆石症与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限制过多脂肪摄入是患者应该长期坚持的饮食原则,一般在症状缓解时,食物以烧、烩、蒸、煮为主,禁用油煎、油炸,因为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有一定关联,所以应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蛋黄、鱼子、肝、腰子、脑髓、肥肉等食品。
各种酒类和刺激性食品,或是浓烈的调味品,也可促进缩胆素产生,增强胆囊的收缩,使胆管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流出胆汁,也有可能引起胆囊炎、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所以应严禁食用。
植物油脂有利胆作用,在缓解期可不必禁忌。
胆囊炎、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最好禁食1~2天,靠输液供给营养,随病情的好转,饮食仍然应该少食多餐,避免因饮食过度刺激而影响胆囊,应挑选少渣食物,蔬菜必须煮烂或做成菜泥。
多喝水和饮料以稀释胆汁,促进胆汁的流出。
保证大便通畅,可减轻症状,利于康复。
总之,低脂饮食是胆管疾病防治的关键手段之一,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胆石症和胆囊炎你都了解么
龙源期刊网 胆石症和胆囊炎你都了解么作者:郭佑建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標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065-02你知道什么是胆石症和胆囊炎吗?我相信大多数人们都不是很了解,在生活中,我们难免的会遇到一些疾病的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解决和处理,就会把小病变成大病,严重的话也会危害到生命,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加珍惜身体,注意健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胆石症和胆囊炎的相关知识和以及一些预防措施。
1 什么是胆石症和胆囊炎1.1 胆囊炎按临床上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俩种,急性的胆囊炎常以油腻的饮食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引起,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并持续性发作,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因感染的严重涉及到胆总管可有轻度黄疸,以及引发的胆囊周围出现脓肿,由胆囊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情况严重患者会出现感染性的休克。
1.2 慢性胆囊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气,有饱胀感,厌食油腻以及有消化不良的一些症状,有时右侧腰部出现疼痛感,病史可达数年或十余年之外,部分也会有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发作病史,胆石症与胆囊炎相互影响,大多数患者都同时存在。
1.3 胆石症是发生在胆囊结石内的结石,称为胆囊结石,会出现胆绞痛,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和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好发于女性,生活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腹痛现象,突发性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厌食,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2 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胆囊炎、胆石症2.1 胆囊炎的诱发因素比较多,其中与饮食,手术,或者是创伤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结石性胆囊炎长期高脂,和高胆固的饮食习惯,喜爱甜食,不爱喝水,不吃早餐,患有肥胖,糖尿病,和肝硬化的患者,女性长期食用避孕药物,妊娠次数较多的等等原因,由于这些原因都会促进结石的形成。
2.2 胆石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发病的患者女性偏多,妇女与同龄的男性患病的机率已经超过是3:1,大概在70岁以下是2:1,经临床实验表明,女性患有疾病的原因可能有:(1)喜静少动,中年女性呆在家里时间较多,体力运动力减少,天长日久导致其胆囊肌的收缩力自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的淤积。
第二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文档资料
• • • • • •
1.低脂肪: 全日供给脂及35~45g,胆固醇<300mg。 2.适量碳水化合物 每日300~350g,以总合多矿为主要来源。 3.担能每日1800~2000kcal。 4. 丰富的膳食纤维。
• 5. 适量蛋白质 • 每日以50~70g,或1~1.2/kg为宜。 • 6. 丰富的维生素 • 7. 大量饮水,每天以1000~1500ml为宜。 • 8. 少量多餐。
• (二) 营养治疗: • <i>治疗目的: • 通过限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 • 量、减轻胰腺负担,使疼痛缓解, • 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促进受损 • 胰腺组织修复。
• <ii>治疗原则: • 1.急性发作期的营养治疗同急性胰 • 腺炎。 • 2.缓解。 • 3.蛋白质50~70g。 • 4.脂肪每日30g左右,逐渐增至 • 40-50g/d。
第二节 胆束炎和胆不症
• 一、概述 • 二、临床分型与表现
急性胆束炎 胆束炎分为
慢性胆束炎
胆固醇结石
• 胆石症分为
胆红素结石 混合性结石
• 三、营养治疗 • (一)目的: • 通过对膳食脂肪和胆因醇摄入 • 量的控制,来达到减轻患者疼痛, • 预防法石发生,增强机体抵抗力的 • 目的。
• (二)原则 • <i>急性期 • <ii>慢性期 • 给予低脂肪,低胆因醇,高 • 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碳水 • 化合物的饮食。
五、食疗验方。
第三节 胰腺疾病的营养治疗
• 一、急性胰腺炎: • (一)概述: • (二)营养治疗原则: • <i>应激期: • <ii>恢复期: • 给予低脂肪,高碳水化合 • 物流使或半流质饮食。
胆囊炎与胆结石
《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的签署暨贷款转让交易启动仪式的进行标志着我国贷款交易市场初步建立 起来。贷款转让交易系统启动的首日达成3笔交易,转让本金9000万元。工行发送首批贷款转让报价,金 额合计4.8亿元,该行与交行达成首笔整体转让成交,转让本金额4000万元,贷款期限11个月,剩余贷款 期限3个月;而浦发银行和晋城市商业银行则达成首笔可拆分转让协议,转让本金额3000万元,贷款期限 6个月,剩余贷款期限2个月20天。截止2010年末,已有49家机构签署《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
五、我国贷款交易的限制性规定 目前,我国的贷款交易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入市机构仍较少,交投尚不活跃,贷款交易市场还面 临一定的政策法律限制。 (一) 我国的贷款交易必须是整体性交易,不允许拆分式交易 (二) 我国的贷款交易必须是买断式交易,不允许回购或双买断 (三) 我国的贷款交易形式上必须是贷款更新,不允许贷款转让和贷款参与 (四) 我国的贷款交易主体必须是银行金融机构,不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 (五) 我国的贷款交易必须是无追索权的贷款交易,不允许设有风险自留 (六) 我国的贷款交易主要集中在正常贷款
(4)贷款交易很可能发生在某个银行集团下属银行之间,从而实现包括税收优惠等有利条件。 (5) 完善了贷款市场体系。 三、贷款交易方式 目前贷款交易主要包括贷款转让、贷款参与和贷款更新三种方式。 四、贷款交易流程 (一) 确定交易对手 (二) 签署保密协议或承诺 (三) 尽职调查(信用调查、贷款资产评估等) (四) 贷款交易日 (五) 交易的确认 (六) 签署交易执行文件 (七) 交易结算 (八) 通知借款人
目前,贷款转让交易系统上的报价和交易尚不活跃,影响其活跃的主要因素有:平台上线时间较短, 入市机构仍较少;部分入市机构尚处于制定内部流程阶段,尚未开展业务;参与主体类型单一,市场需 求同质化;贷款转让市场面临一定的政策法律限制,财税配套制度尚未健全等。
医学专题中国慢性胆结石胆囊炎诊疗共识
• ③茴三硫具有促胆汁分泌和轻度的促胆道动力作用。
第十四页,共三十页。
• 3. 预防性胆囊切除:①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②器官移植后免
疫抑制的患者;③体质量迅速下降的患者;④“瓷化”胆囊导致胆 囊癌风险增加者。
• (二)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治疗
• 3.体格检查:约34%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体格检查可检出右上腹压 痛,但大多数患者可无任何阳性体征。
第七页,共三十页。
临床表现
• 4. 常见并发症:当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源性胰腺炎时, 可观察到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Mirizzi 综 合征的表现(biǎoxiàn)与胆总管结石类似,无特异性;胆石性肠梗阻
(可能与胆道动力学及 Oddi 括约肌张力有关),因此需要在消 化不良出现的早期,应用复方阿嗪米特或其他胰酶等有助于 改善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可提高消化道内胰酶的浓 度,增强消化能力,改善腹胀症状和营养水平。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 3. 抗感染治疗:根据慢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培养结果、患者感染严
则以肠梗阻表现为主。
• 5. 无症状胆囊结石: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胆囊结石常可 在常规健康体格检查中被偶然发现,患者既无明显症状又无阳 性体征,但在未来可有部分患者出现症状。
第八页,共三十页。
影像学诊断(zhěnduàn)
•1.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可以显示 出胆囊壁增厚、纤维化,以及胆囊中的结石。一篇包含 30 项研究的 Meta 分析显示,胆囊超声的敏感度为 97%,特异度为 95%,准确度 为 96%,阳性预测值为95%。 •慢性胆囊炎的超声特点主要是胆囊壁增厚 (壁厚≥3 mm)、毛糙;如合 并胆囊结石,则出现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若胆囊内出现层状分 布的点状低回声,后方无声影时,则常是胆囊内胆汁淤积物的影像。
胆石症、胆囊炎知识知多少?
胆石症、胆囊炎知识知多少?胆石症、胆囊炎都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胆部相关疾病,胆系感染和胆石症的关系密切,临床常见结石合并炎症的病人。
当胆囊颈嵌顿胆石时,会引起急性梗阻,造成胆囊内压力升高,胆汁难以经胆囊颈、胆囊管排出,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在此期间需要密切观察,不需特殊治疗,部分病人可能在数小时后自行缓解,但若病情持续较长时间未缓解,则需要进一步采取治疗。
对于结石嵌顿且持续一段时间不缓解的病人,其胆囊会持续增大,进一步合并感染,发展成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发生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甚至导致胆囊穿孔等。
因此,了解胆石症、胆囊炎的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本文特就胆石症、胆囊炎做一个简单的叙述。
1.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胆石症的临床表现胆石症主要分为胆囊结石与肝胆管结石两种,不同疾病类型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以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为主,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结石的大小与所处部位以及是否出现阻塞、有无炎症等有直接关系。
结石较大者,常出现腹部闷胀不适以及嗳气、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而结石较小者,则主要表现为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的胆绞痛。
结石较小者,受胆囊收缩的影响,可能出现结石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继而引发梗阻性黄疸,部分结石会经胆道进入十二指肠,或滞留于胆管中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
结石还可长时间梗阻胆囊管而不出现感染,此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右上腹的轻度压痛为主;而出现急性感染者,临床症状以右上腹的明显压痛、肌紧张为主,部分患者可扪及肿大胆囊。
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主要表现为:(1)患者的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小,部分患者从小就出现腹痛、发冷、发热、黄疸病史;(2)胆囊功能正常,但肝功能受损。
反复发作时会出现多种肝功能指标异常,间歇期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久治不愈者会出现肝叶萎缩、肝纤维化;(3)腹痛、黄疸、发热是该病的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绞痛症状;(4)并发症较多且一般较为严重,常见如肝脓肿、胆道出血等;(5)胆造影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肝管中小透亮。
胆囊炎、胆石症临床表现
胆囊炎、胆石症临床表现胆囊炎和胆石症是常见的胆囊疾病,两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重叠,但也有各自独特的表现。
本文将从胆囊炎和胆石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的表现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内胆汁潴留、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
患者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上腹部剧烈、持续性疼痛,常伴有右上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发热、恶心、呕吐。
•胆囊区叩击痛阳性。
•黄疸、皮肤瘙痒少见。
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是胆囊长期受损后的炎症状态。
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
•消化不良、呕吐、打嗝等。
•胆囊区压痛,但较急性炎症轻。
胆石症的临床表现无症状性胆囊结石许多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这种情况称为无症状性胆囊结石。
当结石移动或引起其他并发症时,患者才可能出现症状。
胆石症的症状•胆绞痛:即胆囊痛,常发生在右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打嗝、食欲不振等。
•黄疸:胆囊结石阻塞胆总管时可导致黄疸。
并发症胆石症的并发症包括胆囊炎、胆囊穿孔、胰腺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需及时治疗。
诊断与治疗诊断胆囊炎、胆石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
治疗治疗胆囊炎和胆石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急性胆囊炎常需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一般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而对于胆石症,可通过手术切除结石或药物溶解等方式治疗。
结语胆囊炎和胆石症是常见的胆囊疾病,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就医处理。
胆囊结石、胆囊炎指南
胆囊结石伴急、慢性胆囊炎一、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概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多由急性胆囊炎症反复发作所致。
70%〜95%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合并胆囊结石。
【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不适,腹痛可向右肩胛下放射,部分病人岀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
腹痛的发作无明显节律性,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
(2)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仅表现为上腹部轻度不适、饭后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厌油、暧气、消化不良等类似胃炎的症状。
2.体征右上腹胆囊区可有压痛。
若无急性感染,右上腹压痛不明显或体检时仅有不适感。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通常无黄疸。
3.实验室检査若非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肝功能状况通常无明显变化。
4.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的慢性炎症改变。
【诊断要点】若病人出现以上临床表现怀疑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时,应首选B超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的大小、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厚度以及结石的大小等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黄疸,应考虑到Mirizzi综合征或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其他原因形成的梗阻性黄疸。
此时可选择行CT、MRCP等胆道影像学检査,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内科性黄疸。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相鉴别,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行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刨餐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非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口服消炎利胆药物治疗。
对于年老体弱、并存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鹅去氧胆酸或熊去氧胆酸和消炎利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叮瞩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期复诊并进行胆道系统B超等相关检査。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行胆囊切除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胆结石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胆结石和胆囊炎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成为患者和医生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首先,药物治疗是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胆药、溶石药和抗感染药。
利胆药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帮助胆石排出,缓解患者的症状。
溶石药可以溶解胆结石,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抗感染药可以用于治疗胆囊炎引起的感染,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疗效较慢,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并不够有效。
其次,手术治疗是胆结石和胆囊炎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的首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则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手术风险较高等。
手术治疗可以迅速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也需要患者和医生们高度重视。
最后,非药物治疗是胆结石和胆囊炎的辅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物理疗法和膳食调理等。
中医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
物理疗法如超声波治疗、磁疗等可以促进胆石的排出,减轻患者的疼痛。
膳食调理则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胆结石的形成,预防疾病的复发。
非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补充,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胆结石和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各有优劣,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共同抗击疾病,早日康复。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病人健康宣教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胆管结石病人健康宣教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及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性结石,是引起胆囊炎的主要原因.胆管结石为发生在肝内外胆管的结石。
1、常作的辅助检查为血液检查、B超、胸片,必要时行PTC、ERCP、
MRCP检查,通常需要空腹作检查,避免胆汁排空影响效果。
2、治疗上保守治疗为禁食、补液、抗感染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常
为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胆管切开取石术。
对于单纯胆囊
结石及胆囊炎首选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
3、手术前需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手术前晚进行灌肠以利手
术。
4、术后麻醉未清醒前平卧,清醒后半卧位,术后尽早进行四肢活
动。
手术次日可适当起床在床边作短时活动,促进恢复。
5、手术当日,继续禁食、禁饮,手术次日根据医生指示护士会嘱
咐您可进食食物种类。
6、术后如果有引流管活动时要注意管道保护,防止牵拉引起脱管,
医生会根据疾病及引流情况决定何时拔管,拔管后卧床休息。
7、术后3月以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胆囊切
除术后病人因胆汁排泄紊乱,会造成脂肪性腹泻。
8、带T管出院病人,避免引流管受压,避免牵拉,保持腹壁干燥,
防止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胆囊炎胆石症》PPT课件
及时就医
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 、呕吐等胆囊炎和胆石 症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诊治。
康复与预后
积极治疗
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应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以促进
康复。
定期复查
康复期间应定期进行胆囊超声 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残 留结石。
注意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 康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等,有助于预防胆囊炎和胆石 症的复发。
避免长时间禁食、过度饮酒、 精神压力过大等诱发胆囊炎和
胆石症的因素。
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 的作息时间,有助于预 防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发
作。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免 疫力,容易诱发胆囊炎 和胆石症,应注意休息
。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不洁、过期、 变质的食物,以免引起 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发作
在X线透视下注射造影剂,观察胆道系统形态。
03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消炎止痛药 等药物治疗胆囊炎,缓解 症状。
饮食调整
控制脂肪摄入,选择低脂 、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生活方式改变
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 劳累,适当运动,保持良 好的心态。
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
对于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胆囊 炎胆石症患者,胆囊切除术是常
《胆囊炎胆石症》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胆囊炎与胆石症概述 • 诊断与检查 • 治疗方法 • 预防与护理
01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两种常见的胆 道系统疾病,其中胆囊炎是指胆 囊的炎症,而胆石症则是指胆道 系统内出现结石。
胆囊炎 胆石症
(2)胆系感染 大量文献记载,从胆石核心中已培养出伤寒杆菌、链球菌、魏氏芽胞杆菌、放线菌等,足见细菌感染在结石形成上有重要作用。细菌感染除引起胆囊炎外,其菌落、脱落上皮细胞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囊内炎性渗出物蛋白成分,可成为结石的支架。
(3)其他 如胆汁的瘀滞、胆汁pH过低、维生素A缺乏等,也者阳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胆管仍有蠕动作用,一旦胆囊被切除,胆总管将代偿扩张,以代替胆囊部分功能,而无特殊症状;如某种原因使胆总管括约肌不能适时开放,致使胆总管积存胆汁而急性膨胀,则可间生胆绞痛,当胆总管内压>40.0kPa(300mmH2 O)时,则肝胆汁停止分泌。故胆管起输送胆汁的作用。
(五)胰腺 胰腺横位于胃后方的腹膜后间隙中,表面略带黄色呈小结节状的狭长腺体,质柔软,平第一、二腰椎。长约12.5-15cm,宽3-4cm,厚1.5-2.5cm,重约60-100g。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头部宽大,为十二指肠曲凹面所包绕,其下缘在肠系膜上静右后方形成一沟状突包绕肠系膜血管。颈部较宽,其深面是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的交界处。头颈部在脊柱右侧。胰体尾部位于脊柱右侧,两者界线不清,与胃大弯、脾门及右肾门毗邻。脾切除时勿伤及胰尾。胰腺的血供来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及脾动脉,静脉与动脉伴行汇入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
1.胆囊结石成因
(1)代谢因素 正常胆囊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存于一稳定的胶态离子团中。一般胆固醇与胆盐之比为1:20-1:30之间,如某些代谢原因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量增加,当其比例低于1:13以下时,胆固醇便沉淀析出,经聚合就形成较大结石。如妊娠后期、老年者,血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增高,故多次妊娠者与老年人易患此病。又如肝功受损者,胆酸分泌减少也易形成结石。先天性溶血病人,因长期大量红细胞破坏,可产生胆色素性结石。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PPT
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及性质
术后24h内 引流量应为 300500ml。
正常成人每 日胆汁分泌 8001200ml, 黄色或黄绿 色,清亮无 渣。
01
STEP
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 大便颜色正常(无陶土样便) 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
02
STEP
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至 200ml,颜色呈透明金黄色, 无浓液、结石、沉渣及絮状 物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改善全身 营养状况,控制感染。
text
注意翻身、活动、搬 运时牵拉引流管,对 躁动不安的患者应适 当约束,避免将T管拔 除。T管不可受压、扭 曲、折叠,经常挤捏, 保持通畅。引流管的 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 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 液返流。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 更换引流袋或根据引 流量随时更换。
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术
若疑病人存在胆总管病变时,在胆囊切除术的 同时,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并放置T管引流。
疼痛
与胆囊管梗阻、胆囊炎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恶心、呕吐、禁食有关。
潜在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胆汁性腹膜炎、出血、胆漏等。
主要护理诊断
非手术治疗或手术前的护理
疼痛明显的患 者不可使用吗 啡止痛,以免 引起Oddi括约 肌痉挛,加重 梗阻症状。
拔管后伤口用凡士林 纱布覆盖,1-2天会 自行封闭。拔管后一 周内警惕胆汁外渗甚 至发生腹膜炎。
拔T管方法
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少量多
a
餐,多饮水。遵医嘱坚持服用利胆药 物。
起居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心
健
b
情舒畅。
康
教 育
带T管出院的病人,指导患者做好T管的固定
c
与自我护理。每日定时倒液并记录。定时换 药、避免感染。注意保护局部皮肤。出现引 流管脱出、无液体引出或引流物有异常时应 及时就医。
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方19首)
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方19首)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53.1 变通大柴胡汤【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各9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功用】疏肝利胆。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气药,并有利胆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附记】本方多为苦寒之品,故对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忌用。
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53.2 变通一贯煎【来源】顾伯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生地12克,首乌、枸杞各9克,茵陈、虎杖各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麦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方解】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标实证,又有肝阴不足之本虚证,本虚标实,治当兼顾。
故方中以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消食化滞以健胃,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舒肝和血;佛手、绿萼梅舒肝理气。
诸药合用,共奏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效。
本方标本兼顾,一方面滋阴扶正,使水生木旺而不恋邪,一方面清泻祛邪,使炎消石溶而不伤正,相反相成,正复邪除,故收效颇著。
胁痛
胁痛(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概述】1.中医病名:胁痛是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所以,胁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
凡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仆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痛2.西医病名: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二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故合并叙述。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
急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性病变,约有70%的胆囊炎患者胆囊内有结石存在。
急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系胆囊急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急性胆囊炎。
本病大多为急性起病,由反复发作。
临床上可无特殊症状。
胆石症(gallstones或choleliths),胆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之疾病,称为“胆石症”。
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
【诊断】(一)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⑴多数病人有胆绞痛病史,尔后有厌油脂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
⑵出现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但较少有畏寒、高热、黄疸等。
⑶体检时,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度压痛和不适感,莫菲氏征可阳性。
⑷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如显示结石影更有助于诊断。
⑸口服胆囊造影表现为胆囊淡薄或不显影收缩功能减退,如双剂量胆囊造影仍不显影,则可明确诊断。
2、中医诊断标准⑴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⑵疼痛性质可表现为刺痛、胀痛、隐痛、闷痛或窜痛。
⑶急性,反复发作的病史。
⑷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胆囊造影,B超等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气郁结:两侧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激惹则痛剧,胸闷,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伴有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2、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3、湿热蕴结: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伴有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胁弦滑。
胆囊炎 胆石症与情志相关
胆囊炎胆石症与情志相关2006.01.26 4赵志付胆囊炎与胆石症属于中医的“胆胀”范畴。
病因分为内因(正气虚)外因(邪气实)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一是性格过度压抑或过度暴躁再加上饮食偏嗜,多食油腻厚味及社会压力等外因的作用,就容易导致肝疏泄失常累及胆腑,外郁蕴热而成“胆胀”。
胆囊炎或者胆石症看起来是局部病变,实际上这种疾病应该说是一种整体状态下的局部病变。
中医认为,情绪的过度压抑和过度亢奋均属神志不畅,而两种极端的性格都可导致胆囊炎或者胆石症。
总体看来这是一种心身疾病,情绪不好后心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生理。
中医理论认为肝和胆是互为表里的,胆的功能要通过肝脏的功能来体现,如果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同样就会影响到胆汁的排泄和分泌功能。
胆汁是帮助消化的,胆汁正常的时候应该从胆囊排出来,排到肠子里帮助消化,尤其是消化脂肪类物质。
导致胆的病变除了情志以外,就是肝气疏泄太过或者不及,此外还和饮食有关,比如吃得过于油腻,饮食不节就容易导致胆囊病变。
另外还和外感湿邪有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
因此,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和焦虑显得十分重要。
中医心身医学根据胆囊炎患者的性格脾气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类型:过度暴躁的人大多数属于阳刚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满、胃胀胃痛、腹胀、烦躁失眠、头晕头痛、口苦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
这类病人性情急躁、易怒,不能忍耐,具有独断专行,语言高亢,心情不易平静等特点。
中医辨证属于阴虚肝旺、血瘀痰阻,治疗应柔肝养阴、活血化痰。
过度压抑的病人大多数属于阴柔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痛、胃胀胃痛、腹痛、大便不畅、喜热饮、舌红、苔白、脉弦。
这类患者性情温柔,忍耐性强,易怒而不敢言,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
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血瘀湿阻,治疗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
采用中药及心理疗法,强调在消炎利胆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只要坚持用药同时调整心态和情绪,一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