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合集下载

汽车可变气门正时ppt

汽车可变气门正时ppt
对车辆使用条件有一定要求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需要车辆具备一定的使用条件 ,如长时间高速行驶、山区行驶等可能会影响系 统的性能和寿命。
05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应用案例
本田i-VTEC
总结词
高性能、优化燃油经济性
详细描述
本田的i-VTEC技术通过改变气门升程和气门开启持续时间来优化气缸充气和 排放。在高转速和低转速时,i-VTEC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04
可变气门正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提高燃油经济性
降低排放
通过智能调节气门开度和关闭时间,使发动 机在不同转速和负载下都能达到最佳的燃油 利用率,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过 程,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助于降低环境 污染。
增强动力
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智能调节气门开度和关闭时间,使发动 机在不同转速和负载下都能达到最佳的动力 输出,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性能的更高要求,汽车制造商不断研 发新的技术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其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
技术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 重要趋势。汽车制造商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来降低汽车的油 耗和排放量。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得到了 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这种技术可以控制气门的开度和 关闭时间,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从而降低油耗和排 放量。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智能控制策略的发展
总结词
智能控制策略的发展是汽车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未来的重要趋势。
详细描述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汽车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通过先进的控制 策略,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气门开度和气门关闭时间,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 油经济性。

双顶置凸轮轴, 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是什么意思?

双顶置凸轮轴, 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是什么意思?

双顶置凸轮轴, 正时可变气门控制系统是什么意思?
凸轮轴在汽缸体上方而且有两根《顶置双凸轮轴》
(1)VVT-i
VVT-i是丰田公司的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英文缩写,VVT-i 可连续调节气门正时,但不能调节气门升程。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小涡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涡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2)VTEC
VTEC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是本田的专有技术,它能随发动机转速、负荷、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而适当地调整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使发动机在高、低速下均能达到最高效率。

在VTEC系统中,其进气凸轮轴上分别有三个凸轮面,分别顶动摇臂轴上的三个摇臂,当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或者低负荷时,三个摇臂之间无任何连接,左边和右边的摇臂分别顶动两个进气门,使两者具有不同的正时及升程,以形成挤气作用效果。

此时中间的高速摇臂不顶动气门,只是在摇臂轴上做无效的运动。

当转速在不断提高时,发动机的各传感器将监测到的负荷、转速、车速以及水温等参数送到电脑中,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当达到需要变换为高速模式时,电脑就发出一个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使压力机油进入摇臂轴内顶动活塞,使三只摇臂连接成一体,使两只气门都按高速模式工作。

当发动机转速降低达到气门正时需要再次变换时,电脑再次发出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压力开头,使压力机油泄出,气门再次回到低速工作模式。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原因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原因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原因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ariable Valve Timing, VVT)是现代发动机技术中常见的一种系统,它能够根据引擎负荷和转速的变化来调整进气和排气气门的开启时间和持续时间,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然而,像所有机械系统一样,VVT系统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原因。

1.油泵故障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需要使用润滑油来确保气门正时装置的顺畅工作。

如果油泵出现故障,导致油压下降或不稳定,VVT系统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油泵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油泵本身的磨损或损坏,也可能是油路堵塞或漏油等问题。

2.油路堵塞油路堵塞也是引起VVT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油路堵塞,导致润滑油无法正常到达气门正时装置,将造成气门正时装置的摩擦增加,最终影响到系统的正常工作。

3.电磁阀故障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电磁阀负责控制进气和排气气门的开启和关闭,如果电磁阀出现故障,将导致气门无法按照预定的正时工作,引起引擎性能下降或工作不稳定。

电磁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路短路或断路,电磁阀本身的磨损或损坏等。

4.传感器故障VVT系统中的传感器负责监测引擎负荷和转速等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来调整气门的正时。

如果传感器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准确地控制气门正时,影响到引擎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传感器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传感器本身的损坏或电气连接问题。

5.油品污染如果使用劣质的润滑油,其中可能含有杂质和污染物,会导致VVT 系统内部的阀门和机械部件受到损害,进而影响系统的工作效果。

因此,定期更换机油和使用合适的机油是保障VVT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

6.连杆和活塞偏心如果连接杆和活塞偏心,可能会导致气门正时装置的摩擦增加,进而影响气门正时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零部件的磨损或损坏所导致。

7.系统堵塞VVT系统中的一些零部件可能会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或者操作不当而积聚污垢,导致系统出现堵塞,影响正时装置的运作。

vvt-i

vvt-i

(1)凌志LS400汽车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VVT-i) VVT-i系统用于控制进气门凸轮轴在50°范围内调整凸轮轴转角,使配气正时满足优化控制发动机工作状态的要求,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尾气的排放。 VVT-i系统由VVT-i控制器、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传感器有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VVT传感器。 LS400汽车的发动机是8缸V型排列4气门式的,有两根进气凸轮轴和两根排气凸轮轴。在工作过程中,排气凸轮轴由凸轮轴齿形带轮驱动,其相对于齿形带轮的转角不变。曲轴位置传感器测量曲轴转角,向ECU提供发动机转速信号;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测量齿形带轮转角;VVT传感器测量进气凸轮轴相对于齿形带轮的转角。它们的信号输入ECU,ECU根据转速和负荷的要求控制进气凸轮轴正时控制阀,控制器根据指令使进气凸轮轴相对于齿形带旋转一个角度,达到进气门延迟开闭的目的,用以增大高速时的进气迟后角,从而提高充气效率。 1)结构 VVT-i控制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包括由正时带驱动的外齿轮和与进气凸轮轴刚性连接的内齿轮,以及一个内齿轮、外齿轮之间的可动活塞。活塞的内、外表面上有螺旋形花键。活塞沿轴向的移动,会改变内、外齿轮的相对位置,从而产生配气相位的连续改变。 VVT外壳通过安装在其后部的剪式齿轮驱动排气门凸轮轴。 凸轮轴正时控制阀根据ECU的指令控制阀轴的位置,从而将油压施加给凸轮轴正时带轮以提前或推迟配气正时。发动机停机时,动机ECU的指令,当凸轮轴正时控制阀位于图(a)所示时,机油压力施加在活塞的左侧,使得活塞向右移动。由于活塞上的旋转花键的作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凸轮轴正时带轮提前某一角度。 当凸轮轴正时控制阀位于图(b)位置时,活塞向左移动,并向延迟的方向旋转。进而,凸轮轴正时控制阀关闭油道,保持活塞两侧的压力平衡,从而保持配气相位,由此得到理想的配气正时。 提高充气效率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的重要措施。除了增压以外,合理选择配气相位且能随发动机转速不同而变化,以及利用进气的惯性及谐振效应是提高充气效率的重要途径。 进气惯性及谐振效应是随着发动机转速、进气管长度及管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转速下,进气管长度应有所不同,方能获得良好的进气惯性效应。并且,只有采用可变配气相位,可变进气系统才能适应不同发动机转速下的要求,才能较全面地提高发动机性能。 可变进气系及配气相位改善发动机的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能兼顾高速及低速不同工况,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②降低发动机的排放; ③改善发动机怠速及低速时的性能及稳定性。 这里首先介绍可变进气系统,至于可变配气相位以后会以不同的方式再作介绍。 可变进气系统分为两类:(1)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2)可变进气道系统。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变进气涡流强度、提高充气效率;或者为了形成谐振及进气脉冲惯性效应,以适应低速及中高速工况都能提高性能的需要。 1.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 实现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的结构方案有如下两种:第一,通过凸轮或摇臂控制气门按时开或关;第二,在气道中设置旋转阀门,按需要打开或关闭该气门的进气通道,其结构如图3-94a)所示,这种结构比用凸轮、摇臂控制简单。 a)涡轮控制阀示意图 b)低速、小负荷工况 c)高速、大负荷工况 图3-94 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示意图 当发动机在节气门部分开度工作时,涡流控制阀关闭(见图3-94b),混合气通过主要螺旋进气道进入气缸。节流的气道促进混合加速,并沿着切线方向进入气缸,这样可以形成较强的进气涡流,对于低速工况及燃烧稀混合气是有利的。 当发动机转速及负荷增加时,仅由主气道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不能满足发动机的需要,于是副进气道中的阀门开启,增加进入缸内的混合气(见图3-94c),而且抑制了进气道中进气涡流强度,这对于提高发动机高速工况时的容积效率及燃烧效率、减少能量损失是有利的。 2.可变进气道系统 可变进气道系统是根据发动机不同转速,使用不同长度及容积的进气管向气缸内充气,以便能形成惯性充气效应及谐振脉冲波效应,从而提高充气效率及发动机动力性能。 (1)双脉冲进气系统 双脉冲进气系统由空气室及两根脉冲进气管组成,如图3-95所示。空气室的入口处设置节气门,并与两根直径较大的进气管相连接,其目的在于防止两组(每组三缸)进气管中谐振空气柱的互相干扰。每根脉冲管子成为形成谐振空气波的通道,分别连接两组气缸。 将六缸机的进气道分成前后两组,这就相当于两个三缸机的进气管,每个气缸有240°的进气冲程,各气缸之间不会有进气脉冲波的互相干扰。上述可变进气系统的效果在于:每个气缸都会产生空气谐振波的动力效应,而直径较大的空气室、中间的产生谐振空气波的通道同支管一起,形成脉冲波谐振循环系统。 图3-95 双脉冲进气系统示意图 a)低速段(n﹤4400r/min);b)高速段(n﹥4400r/min) 当进气管中动力阀关闭时(见图3-95a),可变进气管容积及总长大约为70cm的进气管,能在发动机转速n=3300r/min时,形成谐振进气压力波,提高了充气效率,使转矩达到最大值。当发动机转速大于4000r/min时,进气管中便不能形成有效的进气压力波,于是动力阀门打开(见图3-95b),两个中间进气通道便连接成一体。优化选择在每个气缸与总管连接的支管容积后,能形成高速(如:n=4400r/min)下谐振进气脉冲波,使转矩值达到较高值。于是在n=1500~5000r/min的范围内,转矩曲线变化平缓,如图3-96所示。 图3-96 采用可变进气系统后的转矩特性(六缸发动机) (2)四气门二阶段进气系统 该进气系统由弯曲的长进气管和短的直进气管与空气室相连接,并分别连接到缸盖的两个进气门上,如图3-97所示。在发动机低、中速工况时由长的弯曲管向发动机供气;而在高速时,短进气管也同时供气(动力阀打开),提高了发动机功率。 在发动机低、中速工况(n﹤3800r/min),动力阀关闭短进气管的通道(见图3-97a)。空气通过长的弯曲气道,使气流速度增加,并且形成较强的涡流,促进良好混合气的形成。此外,进气管的长度能够在进气门即将关闭时,形成较强的反射压力波峰,使进入气缸的空气增加。这都有助于提高发动机低速时的转矩。 在发动机高速工况(n﹥3800r/min),动力阀打开(见图3-97b),额外的空气从空气室经过短进气管进入气缸,改善了容积效率,并且由另一气门进入气缸的这股气流,将低、中速工况形成的涡流改变成滚流运动,更能满足高速高负荷时改善燃烧的需要。 图3-97 四气门二阶段进气系统 a)低速段;b)高速段 (3)三阶段进气系统 该进气系统由末端连在一起的两根空气室管组成,并布置在V形夹角之间。每根空气室通过3根单独的脉冲管连接到左侧或者右侧的气缸上。每一侧气缸形成独立的三缸机,各缸的进气冲程相位为均匀隔开的240°。两根空气室的人口处有各自的节流阀,在两根空气室中部有用阀门控制的连接通道,在空气室末端U形连接管处布置有两个蝶式阀门,如图3-98所示。 图3-98 三阶段进气系统 a)低速(n﹤4000r/min);b)中速(n﹥4000r/min);c)高速(n﹥5000r/min) 在发动机低速工况(n﹤4000r/min)(见图3-98a),两空气室管之间的阀及高速工况用阀关闭。每根空气室管及与其相连接的3根脉冲进气管形成完整的谐振系统,将在一定转速工况下(如:n=3500r/min),将惯性及波动效应综合在一起,从而使充气效率及转矩达到峰值。当发动机转速高于3500r/min时,谐振压力波的波幅值变小,因此可变系统的效果也变差,相应地每个气缸的充气效率也变小。 当发动机转速处于4000~5000r/min之间,即中速工况时(见图3-98b),连接两根空气室的阀门打开,因此部分损坏了低速工况谐振压力波频率,然而却在转速为4500r/min的工况下,形成新的谐振压力波峰,从而使更多的空气或混合气进入气缸。 当发动机转速进一步提高,如:达到5000r/min以上,于是短进气道中蝶阀打开(见图3-98c),在两个空气室之间的短的及直接通道的空气流动,影响了第二阶段的惯性及脉冲效应。然而在高速范围(5000~6000r/min)内,通过各缸进气管的脉冲及谐振作用,建立了新的脉冲压力波及效果。于是三阶段的可变进气系统在三段转速范围内都能形成一个高的转矩峰值,从而提高了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转矩,使转矩特性更平坦,数值更高。

汽车新技术配置3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精选文档

汽车新技术配置3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精选文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变气门正时(与举升)系统的 构造、作用与改良
四、VVT-i

朱明工作室 zhubob@


1.丰田汽车公司称为智能型可变气门正时(VVTi),为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首先应用在丰田汽 车的高级房车LEXUS上,目前国产COROLLA、 ALTIS及CAMRY也已开始采用。不同的排气量与 发动机时,进气门的开启度数有不同变化, 例如COROLLAALTIS在2’-42‘BTDC时进气门开 启,50‘一10‘ABDC时进气门关闭。 2.VVT-i的设计理念与VANOS相同,都是移动 凸轮轴的位置,以改变气门正时与气门重叠角度, 只是移动凸轮轴的机构有点不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变气门正时(与举升)系统 功能

朱明工作室 zhubob@

1-2. 一般发动机进排气门的气 门正时,在任何转速与负荷时, 都是在固定位置开闭,例如发 动机的气门正时规格是6’BTDC、 40`ABDC、3l‘BBDC与9‘ATDC 时,表示进气门在上止点前 6‘打开,下止点后40’关闭;排 气门在下止点前31‘打开,上止 点后9’关闭,如图3.1所示。 如图3.2所示为本田汽车公司 ZCSOHC发动机的气门正时, 注意其曲轴系逆转,且无气门 重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变气门正时(与举升)系统的 构造、作用与改良
四、VVT-i

朱明工作室 zhubob@
3.VVT-i的气门正时连续可变,只针对进气门而设计,如 图3.7所示,排气门的气门正时是固定的。气门正时虽然 连续可变,但举升是固定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变气门正时(与举升)系统的构 造、作用与改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项目14:智能可变气门控制机构(VVT-I 或VTEC)的检测与维修.详解

项目14:智能可变气门控制机构(VVT-I 或VTEC)的检测与维修.详解

图6-9 VVTL-i系统的凸轮轴
图6-10 VVTL-i系统的摇臂
项目14:智能可变气门控制机构(VVT-I 或VTEC)的检测与维修
机油压力控制阀中的伺服 阀是由ECU进行占空比控 制的。当发动机高速运转 时,机油压力控制阀开启, 机油直接通往在凸轮转换 机构上,使高速凸轮起作 用。
图6-11 机油压力控制阀
1—中间凸轮 2—中间摇臂
项目14:智能可变气门控制机构(VVT-I 或VTEC)的检测与维修
4. VTEC系统电路
发动机控制ECU根据发
动机转速、负荷、冷却液 温度和车速信号控制 VTEC电磁阀。电磁阀通 电后,通过压力开关给电 脑提供一个反馈信号,以 便监控系统工作。
项目14:智能可变气门控制机构(VVT-I 或VTEC)的检测与维修
智能可变气门升程系统(VVTL-i)
项目14:智能可变气门控制机构(VVT-I 或VTEC)的检测与维修
1.2 可变气门升程系统概述
VVTL-i系统的组成与VVT-i相似,控制系统也包括曲轴/凸轮轴位置、节气门位置、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空气流量计(见图6-11),而驱动部件则包括机油控制阀 (OCV),特殊的凸轮轴和摇臂组件(如图6-9、6-10和6-11所示)等。VVTL-i 系统的控制原理见图6-12所示。VVTL-i系统的工作过程见表6-2所示。
有些发动机 只匹配可变 气门正时, 如丰田的 VVT-i发动机;
有些发动机只匹 配了可变气门升 程,如本田的 VTEC;
有些发动机既匹配 的可变气门正时又 匹配的可变气门升 程,如丰田的 VVTL-i,本田的 VTEC-i
项目14:智能可变气门控制机构(VVT-I 或VTEC)的检测与维修
1. 可变气门正时

汽车构造-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汽车构造-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关闭时,液压油由VVT控制阀进入VVT
气门正时提 前
相位器的提前室,延迟室的油压通过VVT控制阀泄压,VVT相位器 的内转子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带动进气凸轮轴顺时针旋转。
• 发动机ECU控制VVT控制阀打开时,液压油由VVT控制阀进入VVT
气门正时延 迟
相位器的延迟室,提前室的油压通过VVT控制阀泄压,VVT相位器 的内转子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带动进气凸轮轴逆时针旋转。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11.4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1.VTEC
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VTEC)。VTEC是在一
根凸轮轴上设计两种不同定时和升程的凸轮,并用油压进行切换的装置。主要
• 当气门正时达到发动机的工作要求时,VVT控制阀处于中间位置, 气门正时保 关闭提前室和延迟室的油道,保持油压,从而保持气门正时状态。

感 谢 聆听
VVT相位器有两个液压室,一个气门正时提前室(图中蓝色腔室)和 一个气门正时延迟室(图中红色腔室)。
VVT控制阀是一个三位五通阀,VVT控制阀关闭时,主油道与相位器 延迟室接通,相位器提前室和提前室泄油道接通;
VVT控制阀打开时,主油道与相位器提前室接通,相位器延迟室和延 迟室泄油道接通;
VVT控制阀处于中间位置时,相位器提前室和延迟室处于保压状态, 如图所示。
2.VVT
VVT系统全称是发动机可变气门正 时技术(Variable Valve Timing, VVT)。VVT系统工作原理是根据 发动机的运行情况,调整进、排 气量、气门开合时间和角度,使 进入的空气量达到最佳值,提高 燃烧效率。

可变气门正时

可变气门正时

凸轮相位延迟后, 能够减少重叠量,从 而将EGR 量降至最低, 并稳定燃烧。该功能 还能够实现更低的怠 速点。 凸轮相位提前后, 能够增大重叠量,从 而使EGR 效率得以提 高。结果是,EGR 效 率提高能够降低泵送 损失,减少排放
控制重叠量,能够 优化入口惯量,从而 最大化输出性能。
1、VTC系统
合理选择配气正时,保证最好的充气效率,是改善发
动机性能极为重要的技术问题。
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时期中,进气门迟闭角的改
变对充气效率影响最大。
加大进气门迟闭角,高转速时充气效率增加有利于最
大功率的提高,但对低速和中速性能则不利。
低了最大功率。
现有的VTEC(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能够
最新设计的VTC(可变正时控制)连续不断地控制气门正时
(凸轮相位)。i-VTEC 是VTEC 和VTC 系统的组合,它能够控 制气门升程、正时并连续不断地控制凸轮相位,以便优化低速、 中速和高速时的燃烧。该系统还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并达到低 排放。
5段工作凸轮 1-凸轮轴 2、6-排气凸轮 3-主进气凸轮 4-中间进气凸轮 5-辅助进气凸轮
摇臂组件 1-正时活塞 2-正时活塞弹簧 3-同步活塞A 4-同步活塞B 5-辅助摇臂 6-中间摇臂 7-主摇臂
VTEC机构中的凸轮有三个, 它们的线型不相同。高速凸 轮位于中央叫做中间凸轮, 它的升程最大;另两个低速 凸轮,较高的一个叫主凸轮, 较低的叫做次凸轮。与这三 个凸轮相对应的中间摇臂、 主摇臂和次摇臂,两个气门 分别安装在主、次摇臂上。 在三个摇臂内有一孔道,内 1-凸轮轴 装有正时活塞、A、B、同 2-主凸轮 步活塞、定位活塞,每个气 3-中间凸轮 4-辅助凸轮 缸的两个进气门上都安装有 5-主摇臂 6-中间摇臂 这样一套VTEC机构。

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控制系统

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控制系统

(4)共轨压力传感器
• 实时测定共轨管中的实际压力信号并反馈给ECU,由ECU对燃油调压 阀实施反馈控制,通过对供油量的增减来调节油压稳定在目标值
• 膜片上装有半导体型敏感元件,当高压燃油经压力室的小孔流向膜片 时,膜片形状发生改变,膜片涂层的电阻发生变化;
• 由系统压力引起膜片形状变化,促使电阻值改变,并产生电压变化, 向ECU发送电信号;
• 因此两个进气门均由 主摇臂驱动,即由低 速凸轮驱动,
• 升程都是7mm,以确 保中转速时转矩与功 率值。
3.第三段(高速):
• 上、下油路都送入油压,上 油路之油压仍使主、副摇臂 结合为一体;下油略送人之 油压,使活塞B与活塞C移 动,
• 故中间摇臂与主摇臂及副摇 臂结合为一体,两支进气门 均由中间摇臂驱动,即由凸 轮高度最高的高速凸轮驱动, 两支进气门的举升都是 10mm,以确保高功率之输 出。
1.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
• 1)通过凸轮或摇臂控制气门在设定的工况下开或关; 2)在进气道上设置旋转阀门,根据设定工况打开或关闭 该气门的进气通道,这种结构比用凸轮、摇臂控制简单。
• 进气效果:提高低速、中速、 高速时的转矩。
• 低、中速:空气经过较细的 进气岐管,由于进气流速快, 且进气脉动惯性增压的结果, 使较多的混合气进入气缸, 提高转矩输出;
3) 电控油压
4) 低速工作
• 主、副摇臂与中间摇臂分离,分别由主、副凸轮A、B以 不同的时间与升程驱动。
• 主进气门开度约9mm,副进气门则微开。
5)高速工作
• 因油压进入,正时活塞向右移,主、副与中间摇臂被同步 活塞A与B连接成一体动作;
• 3个摇臂均由中间凸轮C以高升程驱动。此时主副进气门开 度约为12mm。

简述可变正时气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简述可变正时气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可变正时气门是现代发动机技术的一项重要创新,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可变正时气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以便您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技术的重要性。

一、可变正时气门的作用可变正时气门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调整发动机气门的工作时间和幅度,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气缸内的进气和排气过程。

这种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优化发动机的性能,包括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动力输出、减少排放和提高燃油经济性。

可变正时气门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响应性和平顺性。

通过精确地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发动机可以更迅速地响应油门操作,并实现更顺畅的动力输出。

这对于提高驾驶体验和行车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变正时气门的工作原理可变正时气门技术主要包括可变正时进气系统和可变正时排气系统两种形式。

这两种系统通过调节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及提前或延迟气门的相位,来实现进气和排气过程的优化控制。

可变正时进气系统通过控制进气阀的开启时间和幅度,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载状态和转速来调整进气量,从而实现最佳的进气混合比和燃烧效率。

在高负载时,可以通过提前关闭进气阀来增加气缸内的气体密度,提高功率输出;在低负载时,可以延迟关闭进气阀来减少进气阻力,提高燃油经济性。

可变正时排气系统则通过控制排气阀的开启时间和幅度,可以在排气冲程中调整气门的相位,以实现更有效的排气过程。

通过提前开启排气阀,可以加速废气的排放,减少残留气体对新鲜进气的干扰;通过延迟开启排气阀,可以增加排气压力,提高涡轮增压效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可变正时气门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带来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未来,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化,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高效、环保的发动机问世,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和环保的双重需求。

总结可变正时气门技术作为现代发动机技术的重要创新,对提升发动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汽花冠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排除(图)

一汽花冠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排除(图)

一汽花冠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排除(图)一汽花冠装备的3ZZ-FE和1NZ-FE发动机采用了VVT-i (Variable Valve Timing -intelligent)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机构,在进气凸轮轴与传动链轮之间装有油压离合装置,让进气门凸轮轴与链轮之间转动的相位差可以改变,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对气门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

这里以3ZZ-FE发动机为例,介绍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排除方法。

一、结构组成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1. VVT-i控制器(OCV)VVT-i控制器结构如图2所示,由固定在进气凸轮轴上的叶片、与从动正时链轮一体的壳体以及锁销组成。

控制器有气门正时提前室和气门正时滞后室这两个液压室,通过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的控制,它可在进气凸轮轴上的提前或滞后油路中传送机油压力,使控制器叶片沿圆周方向旋转,调整连续改变进气门正时,以获得最佳的配气相位。

2. 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由用来转换机油通道的滑阀、用来控制移动滑阀的线圈、柱塞及回位弹簧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

工作时,发动机ECU接收各传感器传来的信号,经分析、计算后发出控制指令给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以此控制滑阀的位置,从而控制机油液压,使VVT-i控制器处于提前、滞后或保持位置。

当发动机停机时,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多处在滞后状态,以确保启动性能。

二、工作原理发动机ECU根据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和水温计算出一个最优气门正时,向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发出控制指令。

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根据发动机ECU的控制指令选择至VVT-i控制器的不同油路,使之处于提前、滞后或保持这三个不同的工作状态。

此外,发动机ECU根据来自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实际的气门正时,从而尽可能地进行反馈控制,以获得预定的气门正时。

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原理

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原理

简述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原理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技术,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和幅度来改变进排气过程的时机和量,从而优化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气门的开闭控制和气门的幅度控制。

在气门的开闭控制方面,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通常采用了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来实现。

传感器可以感知到发动机的负荷、速度、温度等参数的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给ECU。

ECU根据接收到的传感器信号,来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要求。

通过改变气门的开闭时间,可以调节进排气过程的时机,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在气门的幅度控制方面,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通常采用了液压驱动和调节机构来实现。

液压系统通过调节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来控制气门的开度,从而改变气门的幅度。

通过调节气门的幅度,可以进一步优化气门的开闭时机和进排气过程的量,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

总结起来,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了气门的开闭控制和气门的幅度控制。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要求来调节气门的开闭时间。

同时,通过液压驱动和调节机构,可以进一步调节气门的幅度,从而实现优化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丰田卡罗拉轿车发动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故障检修

丰田卡罗拉轿车发动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故障检修

丰田卡罗拉轿车发动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故障检修摘要:我校有多辆丰田卡罗拉实训轿车,其发动机均采用智能可变正时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汽车发动机的动力,同时可以使汽油燃烧更加充分,使发动机有害气体的排放进一步降低。

文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及维修资料阐述丰田卡罗拉轿车发动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检修方法,以供广大教师教学参考之用。

关键词:VVT-i 结构原理检修1 引言合理选择气门正时,保证最好的充气效率,是改变发动机性能极为重要的技术问题。

根据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可知,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时期中,进气门迟闭角的改变对充气效率影响最大。

通过改变进气门迟闭角可以改变充气效率随转速变化的趋向,以调整发动机的转矩,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不过,更确切地说,加大进气门迟闭角,高转速时充气效率的增加有利于发动机最大功率的提高,但对低速和中速性能则不利;减小进气门迟闭角,能够防止气体被推回进气管,有利于提高最大转矩,但降低了最大功率。

因此,理想的气门正时应当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显然,对于传统的凸轮挺杆式气门机构来说,由于在工作中无法作出相应的调整,也就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因而限制了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就是让气门正时能够随着发动机工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发动机运转工况范围内提供最佳的配气正时,提高了充气系数,较好地解决了高转速与低转速、大负荷与小负荷下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尾气排放、怠速稳定性和低速平稳性,降低了怠速转速。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丰田独有的发动机技术,它的英文是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t,缩写为VVT-i,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可根据发动机的状态控制进气凸轮轴,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对配气正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配气正时,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

简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工作原理

简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工作原理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工作原理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发动机运行情况自动调
节气门正时的系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该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系统工作过程如下:首先,传感器采集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如转速、负荷、温度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自动计算出最佳的气门正时,并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自动调节气门的开度和关闭时间,从而实现气门正时的变化。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运行情况,自动调节气门正时,使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这样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减少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

此外,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总之,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气门正时的系统,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减少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

发动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发动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低转速时 ,气门重叠角相对小 一 些,让 气门提前打开和延时关闭的时 『更长一 日 J
些 ;那么在高转速情况下,气f重叠角 J
就变大一些,让气门提前开启和延时关
T i a e i r d c s h sr c u e man e h i e h p p r n o u e t e t u t r , s t i t c n u q
闭 的时 间减 短 ,这 样 发动 机 在各 个 工况
f a u e n t e e t r a d h wo k r cpe f a i be av r p i il n o V r l a V l e Tmf 一1t Ⅲ e t. T e d a t g s n d v l i jn g ne g n h a v n a e a d e eo n pg
3 3 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 山于发动机 各个工『 兄下都可以获
tB d f V T a e p i e O t rn o V -f r o t d U . n
都能得到充分的进气 ,从而提高 了发动 机的工作效率 ,也让发动机在低转时能
有尢分的扭力输出,高转速时能有更强
下止 点
大的功率输 出,让发动机扭 力输 出得更 平稳 ,特性 曲线更线性 。

冲程发动机的 ‘ 个工作行稃仅需千分之
算 ,计算 出修正参数 并发 出指令 到控 几秒 ,这么短促的时间往往会引起发动 度确定 ,其气门重叠角是固定的。在一 制 凸轮轴 正时液 压控 制阀 。 些工况下会出现难以解决的矛盾 ,很难 机进气不足, 排气不净 , 造成功率 卜 降。 3) 凸轮 轴正 时液 压控 制 阀 ,根 保证低转速时的扭矩输出和高转速时的 据 EC 指 令控 制机 油槽 阀 的位 置 ,也 冈此 ,为 了解 决 这一 个 问题 , 股发动 U 机都采用延长进、排气门的开启时 间, 功率输出及在这些工况下的燃油消耗等 就 是 改变 液压 流量 ,把 提 前 、滞后 、 问题 。 增大气体的进出容量以改善进、排气门 保持不变等信号指令选择输送至_变气 口 f 发 动 机 智 能 可 变 气 门 正 时 门正时拧制 器的 小 油道 上 。 的 工作状 态 ,借 以提 高发 动 机 的性 能 。

汽车可变气门正时

汽车可变气门正时
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谢谢
THANKS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执行器,如 电磁阀、油压调节器等,可能出 现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确调节
气门正时。
故障诊断方法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观察可变气门正时系 统的外观和仪表板上的故 障指示灯,初步判断是否 存在故障。
听诊法
使用听诊器听可变气门正 时系统的工作声音,判断 是否存在异常响声。
测试法
使用专业的诊断工具进行 测试,读取可变气门正时 系统的数据流,分析是否 存在异常。
汽车可变气门正时
目录
CONTENTS
• 汽车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概述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类型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组成部件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策略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汽车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工作原理
06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CHAPTER
更高压力的机油系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油系统的压力 也在逐步提高。更高压力的机油系统能够提 供更好的润滑效果,减少发动机的摩擦损失, 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中,机油系统的作用是 提供润滑和冷却效果,以确保气门机构的正 常运行。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机 油系统的压力也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不同的 工况。因此,更高压力的机油系统成为了可 变气门正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iCVT)
总结词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能够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动机工况和驾驶需求,自 动调节气门开度和正时,以实现最佳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 性。

vvt-i名词解释

vvt-i名词解释

vvt-i名词解释
VVT-i是一种汽车技术,全称为Variable Valve Timing with intelligence,中文意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这是一种由丰田汽车公司开发的技术,用于汽车引擎的气门控制系统。

VVT-i系统利用电控技术,能够根据驾驶条件和发动机负载情况,智能地调整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该系统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自动调整气门开闭的时间,以实现更高效的燃烧、减少能源浪费,并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VVT-i技术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来调整进气量和排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减少废气排放,降低燃油消耗。

这一技术在丰田和其他许多汽车制造商的车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驾驶者带来更高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一、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TT-I系统)
1、概述
VTT-I系统用来控制进气凸轮轴在40度角范围内保持最佳的气门正时,以适应发动机善,从而实现在所有速度范围提高扭矩和燃油经济性,减少废气排放量。

VTT-I系统结构图见下图。

VVT-I系统结构图









2、部件结构
1)VTT-I控制器。

VTT-I控制器由与进气凸轮轴耦合的叶片和从动正时链的壳体组成。

在进气凸轮轴上的提前或滞后油路传送机油压力,VTT-I控制器叶片沿圆周方向旋转,连续改变气门正时。

VTT-I控制器结构如下图。

当发动机停机时,进气凸轮轴多处在滞后状态,以确保启动性能。

液压没有传递至VTT-I控制器紧接着就启动发动机,锁销会锁止VTT-I控制器,以防止产生爆震声。

2)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

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根据来自发动机ECU的负荷控制,控制滑阀的位置,从而分配液压控制VTT-I控制器至提前和至提前和滞后侧。

当发动机停机时,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多自在滞后位置。

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结构图见下图。

3)部件控制
根据来自发动机ECU的提前、滞后或保持信号,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选择至VTT-I控制器的通路。

4)提前。

根据来自发动机ECU的提前、滞后或保持信号,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选择至VTT-I控制器的通路。

作用到正时提前叶片室,使凸轮轴向正时提前方向转动。

5)滞后。

根据来自发动机ECU的滞后信号,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自在如下图的位置,总油压作用到正时滞后侧叶片室,使凸轮轴向正时滞后方向转动。

6)保持。

发动机ECU根据移动计算出预定的正时角,预定正时被设置后,使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在空档位置,保持气门正时直到移动状况改变。

调整气门正时在预期目标位置,防止发动机机油在不必要时流出。

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位置(保持状态)如下图。

根据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和水温,在每个舍去条件下,发动机ECU计算出一个最优气门正时,控制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

此外,发动机ECU要根据严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实际的气门正时,从而尽可能地进行反馈控制,以获行预定的气门正时。

不同舍去条件下的控制图见下图。

不同传动条件下的控制表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