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学(6)-第五章 模态综合法(20080617)
模态综合法
6.4 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简介在结构静力分析中,对于大型复杂结构问题往往采用子结构技术,即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子结构,先进行局部分析,然后综合组集,再作整体分析。
这种先局部后整体的分析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
实际上有限元法本身也就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人们为了克服大型结构动力分析的困难,从60年代以来,不断提出了各种动态子结构的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动态子结构方法已成为解决复杂结构动力分析的有效方法。
它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动力方程的阶数,而且能够保证结构分析的精度。
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式来看,一般可把动态子结构方法分为模态综合法、界面位移综合法、迁移子结构法和超单元法。
在这四类方法中,模态综合法目前使用得最为普遍。
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又可称为分支结构模态综合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复杂结构,按其结构的特点分成若干个子结构,然后用离散化方法对子结构做各种力学分析(有时也可用实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得到各子结构的分支模态,再对各子结构的物理坐标——结点位移坐标进行模态坐标变换,并在此基础上对子结构进行组集——把所有子结构的模态坐标简单组集成整个结构的模态坐标,再通过各子结构的界面连接条件,作第二次坐标变换,消去不独立的模态坐标,即对整个结构的模态坐标进行独立坐标变换,得到一组用独立的各子结构模态坐标组成的描述整个系统运动的独立广义坐标。
由于在进行结构的模态坐标变换时,一般只选用各子结构的少数低阶分支模态,因此,组集后的整个结构的独立广义坐标数目就远小于结构离散化以后的有限元模型的整体自由度数。
由此可导出整个系统的以独立的模态坐标表示的动力方程。
这样,求解此低阶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就简单多了。
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步骤:1.对子结构的分支模态坐标变换;2.利用各子结构的界面连接条件,进行第二次坐标变换,消去不独立的模态坐标。
最后得到一组独立的广义坐标。
因为模态综合方法实际上是采用子结构技术来获得一组复杂结构的品质优良的“假设模态”,此假设模态作为Ritz基所张成的模态空间可以很好的覆盖住系统的真实的低阶模态空间,所以,用模态综合法不但可以简化复杂结构的动态特性计算,而且也可以简化其响应计算。
结构动力学-6
或
myky 0
设方程的特解为
y1 y2
X1 X2
sin( t sin( t
) )
代入方程,得
k11X1 k12 X 2 m1 2 X1 0
k21X1 k22 X 2 m2 2 X 2 0
(kk1211
k12 k22
m1
0
0 m2
2
)
X1 X2
0 0
(k 2m)X 0
X1 11m1 2 X1 12m2 2 X 2
X1 X2
12m2 2 1 11m1
2
X11 12m212 1 X 21 1 11m112
l/3 l/3 l/3 1
11
21
1
X12 X 22
1
12m2
2 2
11m1
2 2
1
1
1
第一振型 1
1
X
1
1 1
X
2
1 1
12
22
对称体系的振型分 成两组: 一组为对称振型
一组为反对称振型
按对称振型振动
m
l/3 l/6
=1 l/3
11
5 162
l3 EI
2 1 m11
5.692 EI / ml3
按反对称振型振动
m
m1 m m2 m EI
l/3 l/3 l/3 1
11
21
1
12
22
l/3 l/6
1 1 第二振型
X
1
1 1
X
2
1 1
对称系的振型分 成两组: 一组为对称振型
---振型方程
k 2m 0
---频率方程
解频率方程得 2的两个根 值小者记作 1 称作第一频率
结构动力学第五章
i = 0 ,1,2 ,L
而这种离散化正符合计算机存贮的特点。 • 与运动变量的离散化相对应,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也不一定要 求在全部时间上都满足,而仅要求在离散时间点上满足,这相 当于放松了对运动变量的约束。
采用等时间步长离散时,ti = iΔ t ,i = 1,2 ,3, L
&& & mui + cui + kui = Pi
• 根据是否需要联立求解耦联方程组,逐步积分法可分为两 大类:
– 隐式方法:逐步积分计算公式是耦联的方程组,需联立求 解,计算工作量大,通常增加的工作量与自由度的平方成正 比,例如Newmark-β 法、Wilson -θ 法。 – 显式方法:逐步积分计算公式是解耦的方程组,无需联立求 解,计算工作量小,增加的工作量与自由度成线性关系,如 中心差分方法(无阻尼时)。 • 下面先介绍分段解析算法,然后重点介绍两种常用的时域逐步积 分法—中心差分法和Newmark-β 法,同时也介绍Wilson -θ 法,最后介绍非线性问题分析方法。
5.2 分段解析法 (Piecewise Exact Method)
分段解析法对外荷载进行离散化处 理,假设在ti≤t≤t i+1时段内 P
实际荷载
P(τ ) = Pi + α iτ
Pi+1 Pi
插值荷载:P(τ)
α i = ( Pi +1 − Pi )/Δti
如果荷载P( t )采用计算机采样,即 离散数值采样,则以上定义可认为 是“精确”的。 • 分段解析法一般适用于单自由度体系动 力反应分析,对于多自由度体系,有时 可以采用等效方法在满足一定近似的条 件下将多自由度体系化为单自由度问题 进行分析,这时 也可以采用分段解析 法完成体系的动力反应分析。
模态分析教程及实例讲解PPT学习教案
② 假定为自由振动(忽略阻尼):M u Ku 0
③ 假定为谐运动: K2M u 0
④
这相个应方的程向的量根 是是{u}Ii,,即即特特征征向值量,。i 的范围从1到自由度的数目,
注意:
•模态分析假定结构是线性的(如, [M]和[K]保持为常数) •简谐运动方程u = u0cos(t), 其中 为自振圆周频率(rad/s)
有预应力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例如旋转的涡轮叶片。 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允许对循环对称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建模,
而分析产生整个结构的振型。 ANSYS的模态分析都是线性分析。 ANSYS中的模态提取方法:
Block Lanzos(默认)、子空间、PowerDynamics、缩减法、非对称法、阻 尼法和QR 阻尼法。后两种允许结构中包含阻尼。
第18页/共74页
频率分析的相关知识
频率分析就是计算结构的共振频率及对应振动模态,不计 算位移和应力
固有频率:结构趋向于振荡的频率,固有的振动频率。 基本频率:最低的固有频率
固有振动模态:特定的固有频率对应唯一的振动形式。 每种模态对应着特定的固有频率
第19页/共74页
频率分析的相关知识
振幅:大 振幅:小
振动频率:是单位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1秒钟内的次数用Hz(赫兹)来表示。 周期:摆动1次所需要的时间。
钟摆的形状(长度)决定了其固有的数值。 钟摆越长周期越长,钟摆越短周期越短。
第11页/共74页
频率分析的相关知识
固有频率(以钟摆为例) 钟摆的振动所经过的时间越来越小,最后停了下来。 这是因为空气的阻碍、磨擦的阻碍等的阻力妨碍了钟摆的摆动(振动)。 因为这样的阻力作用使振动衰减的力而起作用,被称为衰减力。 钟摆在没有外部而来的强迫它摆动的力(重力除外)作用下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 与此相对应,地震和汽车因为地基能、发动机等的强迫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强迫振动。
结构动力学课件PPT
地震作用
200 0 -200
t(sec)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结构在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分析通 常称为结构振动分析。 结构在随机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被称为结构的随机振动分析。 本课程主要学习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的结 构振动分析。
§1-3 动力问题的基本特性
§2-5 广义单自由度体系:刚体集合
刚体的集合(弹性变形局限于局部弹性
元件中) 分布弹性(弹性变形在整个结构或某些 元件上连续形成) 只要可假定只有单一形式的位移,使得 结构按照单自由度体系运动,就可以按 照单自由度体系进行分析。
E2-1
A
x
x p( x,t ) = p a ( t )
1
令:
5l FE (t ) q(t ) 8
y FE (t )
FE(t) 定义为体系的等效动荷载或等效干扰力。其通用表达式
P FE (t )
含义:等效动荷载直接作用在质量自由度上产生的动位移与
实际动荷载产生的位移相等!
已经知道柔度和刚度k 之间的关系为: k 表达式成为:
简支梁: 比较: 刚架: 基本质量弹簧体系:
大型桥梁结构 的有限元模型
§1-5 运动方程的建立
定义
在结构动力分析中,描述体系质量运动规律的数学 方程,称为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简称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的解揭示了体系在各自由度方向的位移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建立运动方程是求解结构振动问题的重要基础。 常用方法:直接平衡法、虚功法、变分法。
(2-3)
刚度法: 取每一运动质量为隔离体,通过分析所受 的全部外力,建立质量各自由度的瞬时力平衡方 程,得到体系的运动方程。
河南城建学院 结构力学 结构动力学(6)
(2)式可改写为:
~ ~ ~ k x F ( t ) m1 x 1 1 1 P1
(3)
第一振型相应的频率为:
~ ~ k 1 m1
2 1
相同方法推广至第二振型或多自由度体系:
~ mi ( ( i ) )T M ( i ) , ~ k i ( ( i ) )T K ( i ) , ~ FPi ( t ) ( ( i ) )T FP ( t ). ~ ~ ~ k x F ( t ) 相应的运动微分方程: m i xi i i Pi
m( x) y
0
l
( x)dx mi y
2 i
(10-56)
假设一个位移幅值函数y(x)代入上式求频率。
通常可取结构在某个静荷载(如自重)作用下的弹性曲线作 为 y(x)的近似表达式。此时应变能可用外力功来代替,即
V max 1 l 1 n m( x) gy ( x)dx mi gyi 2 0 2 i 1
这种可以使微分方程解除耦联关系的坐标称为正则坐标,它是 一种广义坐标。振型分解法也称为振型叠加法或正则坐标法。 以两个自由度为例作如下说明。
质点的位移可用向量
y ( y1
y 表示。 T y 2 ) y 1 e1 y 2 e2
1 )T
2
若改用振型 1 、 2 为基底,位移向量表示为:
则
2
m( x) gy( x)dx m gy
l 0
n
l
0
m( x) y 2 ( x)dx mi yi2
i 1
i 1 n
i集中质量法
在计算无限自由度体系的自振频率时,可以用若干个集中质 量来代替连续分布的质量。关于质量的集中方法有多种,最简单 的是静力等效的集中质量法。
结构动力学(PDF)
机械振动系统,师汉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cos sin i t e t i t ωωω=+Ch1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自由振动1.3 无阻尼自由振动()()0mxt kx t += 解()()22002()cos sin cos cos n n n n nnv v x t x t t x t A t ωωωϕωϕωω=+=++=-振幅和相位由初始条件确定。
确定自然频率的方法: 1、 静变形法:kx mg =,n g xω=2、 能量法:无阻尼弹性振动能量守恒,因此取动能Tmax=势能Vmax 。
1.4 有阻尼自由振动22()()()020n n mx t cx t kx t s s ξωω++=⇒++= ,通解wt Ae通常自然频率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实验测定,但阻尼比ξ的计算或辨识则比较困难,需要利用自由振动衰减曲线计算。
在间隔1个振动周期T 的自由振动减幅振动曲线上,取两个峰值A1和A2,A1/A2=EXP(ξωn T)Ch2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 2.1 谐波激励()()()cos cos mxt cx t kx t F t kA t ωω++= →22()2()()cos n n n x t x t x t A t ξωωωω++= ,设通解cos()X t ωϕ-,ϕ表响应对激励的滞后通解X1为:()20020002cos n t n n d dd v x v x xe t ξωξωξωωωω-+⎛⎫++- ⎪⎝⎭,瞬态响应,逐步衰减。
特解X2为:()()i t H Ae ωϕω-,稳态响应,实际上的激励和响应仅取实部,响应的频率是激励的频率!222222222222cos arctan cos arctan 112112n n n n n n n n AA t t i ωωξξωωωωωωωωωωξξωωωωωω⎛⎫⎛⎫⎪⎪ ⎪ ⎪-=- ⎪⎪⎛⎫⎛⎫--+- ⎪ ⎪-+ ⎪ ⎪⎝⎭⎝⎭⎝⎭⎝⎭幅频特性221()12n n X H Ai ωωωξωω==-+,相频特性222()arctan1n nωξωϕωωω=-若激励表示为i t Ae ω,响应表示为i t Xe ω,可表述()()()x t H f t ω=,则()()()i t x t H Ae ωϕω-=共振频率212r n ωωξ=-,有阻尼自然频率21d n ωωξ=-,因此,对共振的研究应考虑阻尼比ξ=0.707的特殊点。
高等结构动力学2_模态综合法(动态子结构方法)
对于一般的动力学分析问题,也可以得到缩聚方程为:
} [C ]*{q } [ K ]*{q} {R}* [ M ]*{q
[C ]* [ S ]T [C ][ S ], {R}* [ S ]T {R}
系统势能: V
1 系统动能: T {q }T [ M ]*{q } 2
[ M ]* [ S ]T [ M ][ S ]
1 {q}T [ K ]*{q} 2
[ K ]* [ S ]T [ K ][ S ]
uJ uI
uI
a b u u a b I I {u } a , {u } b u J u J {u a } [Φ ]a { p a }, {u b } [Φ ]b { p b }
从量级上大幅缩减整体结构自由度而不改变问题的本质模态综合法或动态子结构法hurty和gladwell等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奠定了模态综合技术的理论基础60年代末至70年代间craig和bamptonrubinhouhintz等人先后从各个不同侧面对古典的模态综合技术进行了改进和总结我国学者王文亮王永岩张汝清等人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使模态综合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人们为了解决大型复杂结构系统整体动力分析困难问题而提出了模态综合技术模态综合法主要分为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和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模态综合法的发展按照工程的观点或结构的几何轮廓遵循某些原则要求把完整的大型复杂结构人为地抽象成若干个子结构
1 }T [ M ]{ p } T {p 2 [ M ]a [M ] [ 0]
(n1+n2)个
1 V { p}T [ K ]{ p} 2 [ 0] [ M ]b
模态综合方法
第十章模态综合方法§10.1 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为什么要使用模态综合法】复杂结构自由度多,方程阶数高,计算成本大。
对整个结构用假设模态法分析难以实现。
大型复杂结构其主要部件可能在不同地区生产,由于条件限制,只能进行部件模态试验,无法进行整体结构的模态试验。
结构的响应只由低阶模态控制,不必为少数低阶模态去求解整个结构的高阶动力学方程。
【解决途径】仿照有限元方法,先对各个局部子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某种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具体讲就是对各子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按某种原则得到能恰当描述整个结构振动的“假设模态” ,再按假设模态分析方法来求解整个结构的振动。
【模态综合法的基本思想】按复杂结构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子结构对各子结构进行离散化,通过动力学分析或试验,得到子结构的分支模态。
对各子结构的物理坐标——结点位移坐标进行模态坐标变换对子结构进行“组集” ,获得整个结构的模态坐标通过子结构的界面连接条件,作第二次坐标变换—独立坐标变换,消去不独立的模态坐标,得到一组用独立的各子结构模态坐标组成的描述整个结构运动的 独立广义坐标,从而导出整个系统以独立模态坐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
【模态综合法的实质】采用子结构技术,来获得一组复杂结构的品质优良的“假设模态”,以此假设模态作为李兹基底所张成的模态空间,可以很好地覆盖住系统真实的低阶模态 空间。
模态综合方法是子结构方法中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例】以两端固支梁分成两个子结构为例,来简要说明模态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将图示的梁结构分成两个子结构界面坐标集{U j },即U iU i{U }{U }U jU j界面位移连续条件:{U j } {U j }( 10 -2)结构动能T T T -{U }T [m ]{U } -{U }T[m ]{ U }(10 — 3)2 2结构势能11V V V -{U }T [k ]{U } -{U }T[k ]{U }(10 — 4)22论[][]的求法),则有,其物理坐标集{U }分成内部坐标集{ U i }和勺 f t f t f t 门 i i t T t i "假定已经选出了各子结构合适的模态矩阵[][](下面各节中就专门讨{u } [ ]{ p } {u } [ ]{ p } (10 - 5) 通常,[],[]的个数远少于对应子结构的自由度数。
高等结构动力学2_模态综合法(动态子结构方法)
Φ
a p b Φ J b {0} p
[C ]{ p} {0}
d行
(n1+n2)个 p a
所以,有:
[C dd ]1[C dI ] { p} { p I } [ S ]{q} [I ]
独立的模态坐标
(n1+n2-d)个
[ M ]* [ S ]T [ M ][ S ], [ K ]* [ S ]T [ K ][ S ]
对于一般的动力学分析问题,也可以得到缩聚方程为:
} [C ]*{q } [ K ]*{q} {R}* [ M ]*{q
[C ]* [ S ]T [C ][ S ], {R}* [ S ]T {R}
动态子结构方法的基本思想:
按照工程的观点或结构的几何轮廓,遵循某些原则要求,把完整的大型复 杂结构人为地抽象成若干个子结构。首先对自由度少得多的各个子结构进 行动态分析,然后经由各种方案,把它们的主要模态信息予以保留,以综 合总体结构的动态特性 总系统(n个自由度) 子结构1 dd ]1[C dI ] [S ] [ I ]
uJ uI
uI
a b u u a b I I {u } a , {u } b u J u J {u a } [Φ ]a { p a }, {u b } [Φ ]b { p b }
{ p} b p d个 pd 设{p}中独立广义坐标为{pI},非独立广义坐标为{pd}: { p} p I (n1+n2-d)个 pd { pd } [C dd ]1[C dI ]{ p I } 可写为: [C dd ] [C dI ] {0} pI
5-结构动力学分析
又称时间——历程分析,用于确定承受随时间变化 的载荷的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应力及力。
必须指定初始条件,如初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必须考虑阻尼和惯性力。 时间积分步长ΔT 要足够小。
三. 瞬态动力学分析
载荷——时间曲线。
每一个拐角都应作为一个载荷步
⑥
三. 瞬态动力学分析
主要方法
二. 谐响应分析
分析过程:
3. 后处理:
① 定义变量:TimeHist Postpro>Define Variables— Add——选择显示变量——选择点——选择方向 (可多次定义,变量号由2开始。变量号1自动定义 为频率,为图形横坐标)
② 定义显示图形形式:Utility Menu >PlotCtrls >Style> Graph>Modify Grid (可取缺省)
结构动力学研究对象
1. 运动状态下的机械或结构,承受惯性及与周围介质或结 构相互作用的动力载荷。例如,高速旋转的电机、离心 压缩机,高速运行的飞行器,以及往复运动的冲压机床等。 2. 承受动力载荷的结构,这些结构可能发生破裂、倾覆和 垮塌等破坏事故。例如,建于地面的高层建筑和厂房, 石化厂的反应塔和管道,核电站的安全壳和热交换器, 近海工程的海洋石油平台等。
Full法(完全法)
Reduced法(缩减法)
ModeSuperposition法(模态叠加法)
习题20
摆杆运动分析
图示为一摆杆的起摆位置。求小球一个周期内的位移 变化情况(除重力外,不考虑其它载荷)。
摆杆:L=0.2 m A=7.85E-5 m2 Ex=100 GPa Prxy=0.3 质量忽略 小球:m=0.25 kg
结构动力学-6
P(t)
k
质量为m的匀 质量为 的匀 质刚杆
k
y(t)
l/2 l/2 l/2 l/2
c
§2.10 位移激振与隔振
由于支承运动而引起的振动称为位移激振。 由于支承运动而引起的振动称为位移激振。 一、运动方程
u g (t ) + y (t )
Y(t) = y(t) + ug (t) && 质点加速度 Y(t) = &&(t) + ug (t) && y
§2.9 广义单自由度体系
广义单自由度体系分为两类 m
l
EI = ∞
k
m
ϕ (t ) l
m
k
l
l
m
y(x, t) = f (x) ⋅φ(t)
f(x)为确定的函数 为确定的函数
y ( x, t )
一、运动方程 1、直接动力平衡法
A
P(t)
EI = ∞
B
m
k
ϕ (t )
l/3
N
c
∑MA =0
* && & m*ϕ + c*ϕ + (k* − kB )ϕ = P*(t)
4 2 1 2 && & ml ϕ + cl 2ϕ + (kl2 − Nl)ϕ = P(t)l 9 9 3
l & c ϕ 3
l/3
l/3
−m
2l && ϕ 3
klϕ
&& & m*ϕ + c*ϕ + k *ϕ = P*(t)
4 2 m = ml ---广义质量 ---广义质量 9 2 * P = P(t)l ---广义荷载 ---广义荷载 3
结构动力学
一、 结构动力学是研究什么的?包含什么内容?结构离散化有什么方法、特点?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其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理论和技术学科。
目的:在于为改善工程结构体系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结构动力分析的目的:确定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通过动力分析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
离散化方法:把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的过程。
1、 集中质量法:是结构动力分析最常见的处理方法,它把连续分布的质量集中为几个质量,这样就把一个原为无限(动力)自由度的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
特点:采用了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接、直观的优点。
2、 广义坐标法:能决定体系几何位置的彼此独立的量。
特点:采用形函数的概念,在全部体系上插值。
虽然广义坐标表示了形函数的大小,如果形函数是位移量,则广义坐标具有位移的量纲,但只有n 项叠加后才是真实的位移物理量。
因而广义坐标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物理量。
3、 有限元法:将整个结构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它们在有限个节点上连接,通过选用适当的形函数,对各个单元进行近似的力学分析处理,建立起单元的节点位移和相应节点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在连接点上的力平衡条件与变形连续条件,把单元拼接成原结构。
特点:综合了集中质量法和广义坐标法的特点:1与广义坐标法相似,采用了形函数的概念,但为分片的插值,形函数的表达式相对简单;2与集中质量法相同,也采用了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观、直接的优点。
3.每一分段所选择的位移函数可以是相同的,故计算得以简化。
4、每个节点位移仅影响其邻近的单元,所以这个方法所导得的方程大部分是非藕合的,因此解方程式的过程大大地简化。
(不作要求,仅供参考)动力荷载的类型:简谐荷载、非荷载周期荷载、冲击荷载、一般任意荷载。
(不作要求,仅供参考)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1动力反应要计算全部时间点上的一系列的解,比静力问题复杂要消耗更多的计算时间。
结构动力学 ppt课件
i (0) i (l ) 0
--基函数(或形状函数) 课件 i ( x)PPT
9
ai ---广义坐标
3) 有限元法 和静力问题一样,可通过将实 际结构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的集合, 将无限自由度问题化为有限自由度 来解决。
m
三. 自由度的确定
集中质量法:独立质量位移数即为自由度数; 广义坐标法:广义坐标个数即为自由度个数; 有限元法:独立结点位移数即为自由度数;
第三类问题:荷载识别。
PPT课件
5
第四类问题:控制问题
输入 (动力荷载) 结构 (系统) 控制系统 (装置、能量) 输出 (动力反应)
本课程主要介绍结构的反应分析 任务 讨论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反应的分析的方法。寻找 结构固有动力特性、动力荷载和结构反应三者间的相互关 系,即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规律,为结构的动力 可靠性(安全、舒适)设计提供依据。
PPT课件
10
例. 自由度的确定
1) 平面上的一个质点 3) 计轴向变形时 W=2 不计轴向变形时 W=1 W=2 为减少动力自由度,梁与 刚架一般可不计轴向变形。
y2
y1
W=2
2)Βιβλιοθήκη 弹性支座不减少动力自由度PPT课件
11
4)
y1
W=1
5) W=2
6)
EI
W=1
PPT课件
12
§1.4
体系的运动方程
形式上的平衡方程,实质上的运动方程
PPT课件
13
一、柔度法
P(t )
l
EI
m m (t ) y y(t )
=1
11
(t )] 11[ P(t ) m y
结构动力学(6)-第五章 模态综合法(20080617)
u1 p Φ 1 u 2 p 2
(如果取全部模态,则为精确的变换) 可知
p1 u1
变换后得到:
Mp Kp g
其中
m M Φ T MΦ 11 m21
T
m12 I2
K 11 K 12 K 22 1K 21 K Φ KΦ 0
如果仅仅取到二次项,那就是静凝聚的结果。
3)利用模态坐标的动凝聚方法 求解:
(K22 2M22 )φ2 0
得到 Φ 2 ,于是:
u 2 Φ 2q
当取全部特征向量时,此变换是精确的。
综合静凝聚方法一起构造变换:
I 0 u1 u1 -1 u 2 - K 22 K 21 Φ 2 q
6.3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 分析下面的例子: A B
1)分割
A
B
分割后固定界面
对于每个自结构建立方程,譬如子结构A:
K 11 K 12 u1 M11 M12 u1 f1 K K 22 u 2 M 21 M 22 u 2 0 21
K 11 2 M11 K 12 2 M12 u1 Z11 ( ) Z12 ( ) u1 f1 u 2 2 K 21 M 21 K 22 M 22 u2 Z 21 ( ) Z 22 ( ) 2 f 2
变换成
~ ~ Z11 ()u1 f1
如展开:
~ -1 Z11 ( ) K 11 K 12 K 22 K 21 2 (M12 K 22 K 21 K 12 K 22 M 21 K 12 K 22 M 22 K 22 K 21 )
模态综合法在车身结构动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1 模态综 合法 的基本 原理
将 大 型有 限元 模 型分 割 为 多个 部 件 , 各 个 部 在
原稿 收到 日期为 2 1 7月 5日, 0 1年 修改稿 收到 日期为 2 1 0 1年 8月 1 7日。
・
82・ 1
汽
车
工
程
21 ( 3 0 2年 第 4卷) 9期 第
件的 自由度有效减缩的基础上 , 再根据各个部件之 间的连接条件 , 得到总的结构动态特性。模态综合 法在边界处理上有 固定边界法 、 自由边界法和混合 边 界法 3种 方 法 。本 文 中采 用 默 认 的 固定 边 界 法
An l ss o t mo i e Bo y S r cu e a y i f Au o t d tu t r v
F n i i g ,Li i e g Ha x n u Ha l ,Zh n o g o i a g S n b & Ga n a o Yu k i
^, 吸) 嚣 N【 趣 ∞Ⅱ
加 : 2 m 5 O
部 件 1 型缩聚 模
部件 2 型缩聚 模
l余 构 型I 剩 结模
1 f ● 1 r
j 型 配 约 综 及 解I 模装、束合求
+
} 据 复l 数恢
图 1 模态综合 法的分析 流程
[
=f 6o ) =)
22 车身 结构超 单元 的创 建方 法 .
超单元划分过程 中遵循 以下原则 : 1 尽量在 () 超单元与剩余结构连接较少的地方进行分割 , 以达 到 自由度 缩 减 的 目的 ;2 超 单 元 的划 分 应 该 与整 . ) (
冯海 星 刘海 立 张松 波 高云 凯 , , ,
( .同济 大学汽 车学院, 海 1 上 2 10 08 4; 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 有限公 司汽车工程研 究院, 重庆 4 12 ) 0 10
《结构动力学》课件
欢迎来到《结构动力学》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您深入了解结构动力学的理 论和应用,探索建筑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行为。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个精彩 的学习之旅吧!
引言
1 研究对象及内容
探索结构动力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结构振动、动态响应等。
2 相关概念解释
解释与结构动力学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如动力学基础知识、振动分析方法等。
1 常见结构材料
列举常用的结构材料,如 钢材、混凝土、木材等。
2 材料特性与选用原则
介绍结构材料的特性和选 用原则,以保证结构的安 全和可靠性。
3 材料处理与加工
讨论结构材料的处理和加 工过程,如焊接、锻造等。
结构的实验及检测
1 实验设备及方法
介绍用于结构实验的设备和方法,如振动台、应变测量等。
2 实验数据分析
2 振动分析方法
介绍结构振动分析的常用 方法,包括自由振动和强 迫振动的分析。
3 动态响应分析方法
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 响应规律,包括频率响应 和时程分析等方法。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1 基础概念
介绍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如失稳、临界荷载等。
2 总体稳定分析
分析结构整体的稳定性,探讨各种失稳模式的产生和防范。
介绍与结构安全管理相关 的法规和规范,保证结构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论
1 结构动力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结构动力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 重点。
2 结构动力学在现代工程实践中的应
用价值
总结结构动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 意义,如地震工程、桥梁设计等。
参考文献
整理了一份涵盖结构动力学领域相关文献的参考书目,供读者深入研究和进 一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I 2B m12B 0 Λ 22B 0
m21B m11A m11B m21A 0 K 11A K 11B 0
因为在边界上:
f 1A f 1B 0
(满足界面上力的平衡条件)。
这种即满足位移协调、又满足力的平衡条件,称为双协调的。
于是
Φij p i Φi pB Φ jj p j A Φ j B A
p jA = Φ jjA1Φ jiApiA +Φ jjA1Φ jBpB
其中 Φ jj 为方阵,其阶次为两者界面的自由度数。
选择变换为
I piA 1 p jA = Φ jjA Φ jiA p 0 B Φ jjA 1Φ jB q = βq I 0
6.2 系统自由度减缩 1)静凝聚方法(Guyan缩聚)
K 11 K 21 K 12 u 1 M 11 K 22 u 2 M 21 M 12 u 1 f 1 M 22 u 2 f 2
当质量阵中只有第一部分不为零时,则可由第二部分的方程
0 f jA 0 f jB Φ jBT
0 T Φ jB
0 f jA 0 T 0 Φ jBT f jB Φ jB (f jA f jB )
4)求解后返回物理坐标
扫描鹰 全球鹰
X-45C
瑞士一飞机公司的PC-12飞机结构模型
其中
p iA q= p B
A、B两子结构合并为
p A Λ A2 + p B 0
0 f jA 0 p A Φ jA = Λ B 2 p B 0 Φ jB f jB
变换后得
Mq + Kq = 0
变换成
~ ~ Z11 ()u1 f1
如展开:
~ -1 Z11 ( ) K 11 K 12 K 22 K 21 2 (M12 K 22 K 21 K 12 K 22 M 21 K 12 K 22 M 22 K 22 K 21 )
-1 -1 -1 -1
4 ()
子结构的模态集:(1)主模态集;(2)约束模态集;(3)附加模
态集
u = Φp
3)按照子结构界面上的连接条件(协调方程),把所有的子结构的 不独立的模态坐标 p 变换到系统的耦联广义坐标系上,进行二次坐标
变换
p βq
4)求解后,返回物理坐标
u Φβq
子结构间的连接方式: 1)刚性 2)弹性 3)半弹性、半刚性
M = βT β
Λ A2 K =β 0
T
0 β ΛB2
1
右端
Φj A T β 0 0 f jA I (Φ jjA Φ jiA ) Φ jB f jB 0 (Φ jjA1Φ jB )T
T
Φ jiAT 0 T Φ jjA I 0
Λ 2 ,满足
作第一次变换
u = Φp
按内部和边界分开
ui Φi = p u j Φ j
j 指界面。界面上有:
u j = Φ jp
3)第二次方程变换及系统方程
当有A、B两个子结构时。对A:
0 M Au A + K Au A = f j
u2 Z22 ()[f2 Z21 ()u1 ]
-1
[Z11 () Z12 ()Z22 ()Z21 ()]u1 f1 Z12 ()Z22 f2
-1 -1
问题: a)不适用于在时域里求解; b)求解不方便(原来是线性特征问题,现为非线性)
变换可写为
I u1 u1 T( )u1 -1 u2 - Z 22 ( )Z21 ( )
T
子结构的主模态集:
0 ΦN Φ 22
一般只取低阶的部分模态。 静凝聚为
u2 K 22 (f1 K 21u1 )
-1
I Φc 1 K 22 K 21
引入变换为
u 1 Φ cu1 u 2
令:
Φ Φc
I 0 ΦN 1 K 22 K 21 Φ 22
K 21u1 K 22 u 2 f 2
求解得到
u2 K 22 (f2 K 21u1 )
-1
代回到第一部分的方程,有:
-1 -1 (K11 K12K 22 K 21 )u1 M11u1 f1 K12K 22 f2
相当于作了以下的变换:
I u1 u1 Tu 1 -1 u 2 - K 22 K 21
变换后的方程为
TTKTu 1 TTMTu1 TTf
当严格满足上述假设时,变换前后的方程有相同的解。当不满足时,
仍然可以采取一样的变换,但只是一种近似。
近似程度取决于第二部分的性态和耦合的程度。当这些部分比较刚硬 时,则缩聚前后关于低阶模态部分的解基本一致(从物理意义上讲,就是 这部分的变形类似于静态变形)。 2) 动凝聚方法 频域的方程为
如考虑A与B为刚性连接,则位移协调方程为界面位移相等,即:
u1A u1B
于是有
p1A p1B q1
系统得广义坐标为
q q 2A
T
q 2B
T
q1
T
T
p1A 0 p I 2A 2A p1B 0 p 2B 0
0 0 0 I 2B
4)返回物理坐标
6.4
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 与固定界面法相同,将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子结构。不同的是
1) 分割 将界面自由度完全放松,而不是完全固定。 A B
2)子结构模态分析及第一次坐标变换
界面完全自由时,子结构的方程为
Mu + Ku = 0
求解特征值问题,得到 Φ 和
ΦT MΦ = IΦT 源自Φ = Λ2一般只取低阶部分的模态参与变换。可以证明,只要
c f
要分析的最高频率
子结构模态的最高截取频率
物理意义:子结构越刚,则保留的模态坐标可以越少。
4)界面坐标的减缩 (1)静凝聚 (2)Ritz减缩
u b Φb q b
其中 Φ b的每一列都是Ritz向量;
(3)重新插值
~ ub Nbub
6.3 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 分析下面的例子: A B
1)分割
A
B
分割后固定界面
对于每个自结构建立方程,譬如子结构A:
K 11 K 12 u1 M11 M12 u1 f1 K K 22 u 2 M 21 M 22 u 2 0 21
于是变换后有
p A + Λ A2p A = Φ jAf jA
对B同样有
pB + ΛB2pB = Φ jBf jB
在界面上
u jA = u jB
或
Φ jAp A = Φ jBpB
(相当于有一部分自由度是不独立的)
f jA = f jB
设界面自由度为
N,可将界面模态矩阵分为块 j
Φii Φ ji
I1 q 2A 0 q 2B βq I1 q1 0
变换以后,得到:
ˆ ˆ Mq Kq 0
其中
I 2A ˆ M βT Mβ 0 m12A Λ 22A ˆ M β T Kβ 0 0
其中下标为1的部分是界面部分,f 1 是相互之间的作用力。 2)各子结构的模态计算 固定界面时,u 1 0 ,于是
M 22 u 2 K 22 u 2 0
求解得到, Φ 22 , Λ 22 为全部模态向量组成的矩阵和特征值组成 的矩阵,并归一化
Φ22 M 2 2Φ22 I
T
Φ22 K 2 2Φ22 Λ22
0 Λ 22
f1 gΦ f 0
T
3)二次坐标变换建立系统方程(或者组集)
M A 0 0 p A K A M B p B 0 0 p A g A K B p B g B
第五章
模态综合法
提高精度的方法:1)增加结点 2)提高单元插值函数的阶次(单元自由度) 会导致自由度数目庞大,求解费时。
解决策略:分部件建模。
6.1 引言 基本思想“化整为零、积零为整” 1)分割 将整体(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结构(部件)。子结构上的自 由度分为内部自由度和界面自由度,子结构之间连接处称为界面。 因界面的处理方法分为固定界面法、自由界面法和混合界面法。 2)建立子结构模态集和模态坐标
K 11 2 M11 K 12 2 M12 u1 Z11 ( ) Z12 ( ) u1 f1 u 2 2 K 21 M 21 K 22 M 22 u2 Z 21 ( ) Z 22 ( ) 2 f 2
如果仅仅取到二次项,那就是静凝聚的结果。
3)利用模态坐标的动凝聚方法 求解:
(K22 2M22 )φ2 0
得到 Φ 2 ,于是:
u 2 Φ 2q
当取全部特征向量时,此变换是精确的。
综合静凝聚方法一起构造变换:
I 0 u1 u1 -1 u 2 - K 22 K 21 Φ 2 q
u1 p Φ 1 u 2 p 2
(如果取全部模态,则为精确的变换) 可知
p1 u1
变换后得到:
Mp Kp g
其中
m M Φ T MΦ 11 m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