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人居环境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人居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对于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设计在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建筑功能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建筑功能的重要性建筑的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需求。
建筑的功能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工作、休闲、教育、医疗等。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必须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居住功能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人们在家中休息、睡觉和居住,需要一个具有舒适的居住环境。
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适宜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设施,如卫生间、厨房、储物空间等。
工作功能是建筑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无论是办公楼、工厂还是商业设施,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对于工作环境的需求。
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设计办公建筑时,建筑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办公空间的布局、光线和噪音控制,以及员工的休息区域等。
休闲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休闲环境可以使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在城市中,公园、图书馆、艺术中心等休闲设施能够带给人们愉悦的体验。
因此,在设计这些休闲建筑时,建筑设计师需要注重景观设计、多功能空间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整体规划。
二、建筑功能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建筑功能与人居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建筑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并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
首先,建筑功能的合理设计可以提升人居环境的实用性。
比如,对于居住建筑来说,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功能划分,使得每个房间的使用更加方便和有效。
当建筑物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会更加便利和高效。
其次,建筑功能设计也能够改善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关系浅谈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关系浅谈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一、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
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
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1、自然环境方面: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
不要滥用耕地。
小区内要保证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并要注意防止空气和水域的污染,应为居民创造出一个能健康地成长、愉快地生活的人居环境。
其次,要遵循地区气候的特点。
要注意居住区内气候环境设计,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改善其不利因素。
尽量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多利用自然能源,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宜人的小气候。
2、人文环境方面: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
众所周知,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
建筑不仅只是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
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
浅谈人居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在 城 市 里 一 幢 幢 闪烁 的 高 层 建 筑 、 大而无用的广场 , 道 路 继 续 扩 大仍 然 拥 挤 的 道 路 :再 次 ,美 丽 的 建 筑
筑形象 的要 素,包 括建筑 的内部 和外部空间、立面 细节 、建筑装饰 、 以及材质 的处理 、材料 的颜色和
纹 理 、 灯 光 处 理 等 。 建 筑 形 象 是 对 建 筑 空 间 艺 术 处
以 后 的 居 住 区 建 筑 规 划 中 着 重 对 生 态 环 境 加 以保
护。
件。
设计分析 了住宅建筑在 人们的生活和生 存环境的影响 ,提
出 了健 康 建 筑 体 系 是 未来 人 居 环 境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模 式 。
三、 改 善人 居 环境 的 对 策 和 途径 虽然 在 我 国 人 居 环 境 建 设 过 程 中 , 遭 遇 到 很 多 困难 ,但 建 设 成 果 是 有 目共 睹 的 。其 中 也 有 许 多 遗
求 。不 仅 建 筑 设 计 要 具 有 舒 适 化 、 人 性 化 ,住 宅 之
候 、土 壤 、 水 文 环 境 等 ) 和 人 文 环 境 ( 隐 藏 在社 会 无 形 中 ) 两 个 方 面 。在 规划 和 设 计 中 ,要 达 到两 方 面 的 关 系 协 调 统 一 , 以满 足 居 民所 需 的环 境 优美 、 生 活 安 逸 、 交通 便 利 的 要 求 。 首 先 , 在 自然 环 境 上我 们 要 注 意 居 住 区 的 生 态 环 境 。居 住 区 的 建 设 离 不 开 土 地 ,它 与 建 筑 地 形 、 地 貌 、周 围 环 境 等 密 切 相 关 , 规 划 设 计 应 重 点保 护
建筑设计中人类尺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建筑设计中人类尺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中,人类尺度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师必须考虑人类活动的需求,以及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从而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人类尺度指的是建筑空间与人类身体结构和感知能力的匹配程度。
建筑设计应该考虑人类的身高、步幅和手臂伸展范围等因素,使建筑空间符合人类的尺度,使人们在空间中能够自如行动与活动。
一个符合人类尺度的建筑空间,能够让人们感到舒适和自在,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此外,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
人居环境包括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因素。
建筑设计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条件,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建筑的布局、窗户的设置和通风系统的设计等都要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此外,建筑还应该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契合。
例如,在城市中,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建筑的风格与城市的风貌保持一致,能够为城市增添文化韵味。
人类尺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人类尺度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加人们对建筑的喜爱和认同。
而良好的人居环境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建筑设计中人类尺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也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建筑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类的基本活动需求,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措施,有助于打造更加环保、节约的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人类尺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
设计师要根据人的身体特征和感知能力,创造出适应人类尺度的建筑空间;同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条件,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并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契合。
人类尺度和人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合理结合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类尺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环保的建筑空间。
建筑与人居环境

建筑与人居环境建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居住的地方,还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在现代社会,建筑已经不再仅仅是框架和墙壁的简单堆砌,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居住的地方,它不仅包括住宅建筑,还包括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
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首先,建筑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它们不仅提供了居住的空间,还能反映出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背景。
不同地区和文化对于建筑的要求和风格也不同。
一个古老的文明可以通过其建筑风格和造型来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例如,中国的古建筑以飞檐、翘角和彩绘为特色,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现代建筑则更注重功能和实用性,追求简洁和现代感。
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更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美观、有品质的居住空间。
其次,建筑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外观和装饰上,还包括内部的布局和空间划分。
一个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提供舒适的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
例如,在一个家庭住宅中,厨房、客厅和卧室等功能区域的布局应当科学合理,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家具的摆放也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利用和人们的流动线路。
此外,一个好的建筑设计还应考虑到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问题,以提供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一个暗淡、通风不畅的房间会让人感到压抑和不舒适,而一个明亮、通风良好的房间会让人感到开阔和愉悦。
除了住宅建筑,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也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座宜居的城市需要合理的道路布局、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公共设施。
城市规划要注重人们的实际需求,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如公园、广场和商业区等。
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应当具备舒适的座椅、绿树和花草,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欣赏风景的场所。
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人们的需求和审美观念会影响建筑的设计和风格,而建筑的设计和环境则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情绪感受。
建筑与人居环境

建筑与人居环境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居环境密切相关。
它不仅提供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并讨论如何通过设计与规划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1. 建筑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建筑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决定了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和功能布局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效率。
一个宽敞明亮的家居环境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亲密感和幸福感,而一个高效合理的办公空间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其次,建筑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直接影响。
好的建筑设计应兼顾美观和功能性,创造舒适、清洁、通风、安全的室内环境。
合理的采光、通风和隔声设计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最后,建筑也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色彩和布局来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从而促进人们的放松和心理平衡。
一个美丽、舒适的建筑环境可以让人们感到愉悦和满足,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2.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方法为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设计师和规划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注重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此外,建筑的布局、功能和设计应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舒适与便利。
其次,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建筑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
在建筑规划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建筑设计和规划应考虑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方向。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要融入城市的整体规划,创造和谐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生活方式。
此外,建筑要遵循相关的建筑法规和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3. 建筑与人居环境的未来发展未来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与人居环境

建筑与人居环境现代社会的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也是为了创造一个与人居环境和谐相处的空间。
建筑与人居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着彼此。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人居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重要性。
首先,建筑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颜色等特征都会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开放式的设计可以增加人们的互动和交流,而一个封闭式的设计则可能导致人们的疏离感。
建筑也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来影响人们的感官体验,例如利用木材和石材可以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增加舒适感。
其次,人居环境对建筑的创作也有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如气候、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等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在热带地区,建筑师需要考虑如何使用遮阳装置和通风系统来降低室内温度。
在山区地区,建筑师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地形来建造房屋。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和审美观念也是多样的,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和习俗,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建筑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现在的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许多建筑师开始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并将节能减排作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同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建筑师还可以运用 passivhaus 等概念,使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代社会,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噪音污染、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
因此,建筑师需要通过设计来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例如,他们可以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人行道的设施和绿化带的布局,以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和舒适环境。
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噪音隔绝和空气净化系统,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且健康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建筑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建筑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和人居环境对建筑设计的要求相辅相成。
在当今社会,建筑师应该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来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
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与人居环境改善

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与人居环境改善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人性化因素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建筑设计师需要将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考虑在内。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以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
首先,人性化考虑是建筑设计的核心之一。
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文化背景、情感需求等因素。
比如,在公共建筑中,设计师可以考虑人流分布、人们的行走路径等,以便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室内环境。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应当符合人性化考虑,比如使用无害环保的材料,以确保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其次,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建筑设计的目标之一。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还可以设计公共休闲区域,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另外,人居环境的改善也需要从建筑的外部环境着手。
建筑师可以通过设计公共绿地、景观等来提升周边环境的美观性和宜居性。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高度,以确保周边居民的视野和采光。
此外,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还包括对特殊人群的关注。
比如,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
可以设置无障碍通道、扶手等,为他们提供更便利的使用环境。
此外,建筑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儿童的特殊需求,比如设置儿童活动区、安全设施等。
总之,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考虑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具人情味、更宜居的建筑。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性化因素,既能提高生活质量,也能提升建筑的价值和使用效果。
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进一步重视人性化考虑与人居环境的改善,以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建筑设计中的人居环境与健康影响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人居环境与健康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加强,人居环境与健康影响的研究备受关注。
建筑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它对人居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首先,建筑设计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开始。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们在建筑装饰或者装修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物质。
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对人居环境的污染,保障人们的健康。
其次,建筑设计还可以通过优化采光设计来改善人居环境。
良好的采光设计可以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有助于人们的视觉健康和心理舒适感。
科学研究表明,充足的自然光照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促进身体内分泌的正常节律,改善人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规划窗户和采光设备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提升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此外,建筑设计在保障人居环境和健康方面还应重视空气质量的改善。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
敦煌壁画的保护研究就是典型的例子。
现代建筑材料和设备往往会产生大量的PM2.5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CO和SO2。
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合理选择材料和设备,采用适当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净化空气并保持其质量。
此外,建筑设计对人居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还可以从庭院和绿化的规划上体现出来。
绿化环境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缓解人们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建筑设计应当注重庭院和景观的规划布局,提供舒适的户外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在人居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通过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合理采光设计、优化空气质量和庭院绿化等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人居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度。
未来的建筑设计应该更加注重人们的健康需求,以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生活空间。
建筑学中的建筑空间与人居环境关系

建筑学中的建筑空间与人居环境关系建筑空间是建筑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指的是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们在其中活动的场所。
建筑空间的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舒适感和使用体验,还对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互动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建筑空间的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舒适感。
一个舒适的建筑空间应该考虑到人的尺度和人体工程学原理,以确保人们在其中能够自由移动并且感到舒适。
比如,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通风、采光、温度和噪音等因素,以营造一个宜居的环境。
同时,空间的布局和家具的摆放也需要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和需求,使人们能够能够轻松地进行各种活动,从而提高生活品质。
其次,建筑空间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可持续性的因素。
在当今的社会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建筑空间的设计也应该与之相适应。
例如,建筑物的布局和朝向可以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来减少能源的消耗;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可以考虑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的环境,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建筑空间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社会互动和交流的因素。
一个好的建筑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还应该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而建筑空间的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比如,在公共建筑中,人们可以通过开放的空间和合理的布局来促进交流和互动,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建筑空间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可以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和使用体验,促进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也增强社会互动和交流。
因此,在建筑学中,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需要综合考虑到人的需求、环境要求和社会互动等方面,以创建一个更好的人居环境。
基于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原则

基于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基于人居环境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应该着重考虑人们工作、生活和休闲的需求,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功能齐全和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空间。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原则,并提供一些建议和示例。
一、人居环境的设计原则1. 安全性:建筑应该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
例如,使用消防安全设备和合适的疏散通道,以应对火灾风险。
此外,还应考虑地震、洪水等灾害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健康与舒适性:建筑应该为居住者或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包括良好的通风、充足的自然光线和合适的温度控制。
此外,合理的噪音控制和空气质量管理也是关键因素。
3. 可持续性:建筑应该考虑环境影响,并采取节能、节水和废物管理等可持续性措施。
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收集雨水用于灌溉以及实施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等。
4. 适应性:建筑应该为不同群体和使用者提供灵活多样的空间,以满足其特定的需求和要求。
例如,为老年人或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设施和辅助设备。
5. 社交性与互动性:建筑应该鼓励社交互动和合作,创造出共享和连接的空间。
例如,设计开放的公共区域和休闲场所,以鼓励人们相互交流。
二、基于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实践1. 设计电子公司办公楼根据人居环境的原则,设计师应该创建一个适宜员工工作的环境。
首先,确保楼内的通风和自然采光充足,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的需求。
其次,配置舒适的工作区和休息区,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和设备。
此外,考虑到员工的健康,设置健身房和休闲区,鼓励员工进行运动和放松,提高工作效率。
2. 设计住宅社区在住宅社区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增加公共绿地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进行户外活动和健身。
设置社区中心和活动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此外,应该提供便利设施,如购物中心、医院和学校,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3. 设计教育机构在教育机构的设计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提供开放明亮的教室和实验室,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与人居环境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与人居环境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建筑结构设计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
本文将就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与人居环境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首先,我们将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接着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其中的作用,并最终总结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建筑结构设计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外形和风格,更包括内部空间结构、建筑构造等方面。
一个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例如,在住宅建筑中,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能够决定室内空间的通透性、采光度和声音传播效果,直接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感受。
此外,建筑结构设计还与建筑的节能性、环保性等密切相关,对于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至关重要。
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建筑中的作用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可承受较大的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混凝土易塑性和可塑性强,易于成型,可以实现各种形状的设计需求,提高建筑的设计自由度。
而且,混凝土材料环保性好,可循环再生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广泛采用混凝土结构,不仅是为了满足建筑物的结构要求,更是为了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建筑结构设计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联系建筑结构设计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常常联系紧密,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建筑结构设计提出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布局和构造要求,指导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而混凝土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选用适当的混凝土材料及构造形式,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合理性和稳定性。
二者共同促进了建筑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最终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改善。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体验,而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提供了保障。
建筑学中的建筑人居环境案例解析

建筑学中的建筑人居环境案例解析建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人们的居住、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建筑人居环境则是建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建筑的适应性、人们的舒适度、环保节能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通过多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建筑人居环境。
案例一:伦敦奥运村伦敦奥运村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要场馆,是一个由11个建筑群组成的综合体。
在设计方面,伦敦奥运村充分考虑了人们的舒适度和环保节能等因素。
举例来说,项目采用了太阳能面板和蓄热系统,实现了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伦敦奥运村采用了自然通风和通风塔,减少了空调和机械通风的使用。
同时,在建筑群之间设置了大量的公共绿地和绿化屋顶,增强了空气质量和景观效果。
除了环保节能方面,伦敦奥运村还注重了人们的舒适度。
建筑的外观采用了灰色作为主要色调,显得简约而优雅。
内部装修则采用了木材等天然材料,营造了温馨自然的氛围。
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伦敦奥运村注重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案例二:上海保利广场上海保利广场是一座集商业、办公、酒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群,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在设计方面,上海保利广场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手段,兼顾了人们的舒适度和环保节能等因素。
例如,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上海保利广场采用了简洁流畅的线条,在减少能量损失的基础上,运用玻璃幕墙和自然采光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自然光源的利用。
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上海保利广场注重了环保节能的理念,选用了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材料。
除了建筑本身的设计,上海保利广场还注重了人们的舒适度。
在空调设备的运用中,上海保利广场采用了变频空调技术,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同时,在室内装修上,上海保利广场运用了温暖柔和的色调,营造了符合人们体验的氛围。
案例三:德国弗尔克林大学新校区德国弗尔克林大学新校区是一座融合了教学、科研、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建筑群,践行了人居环境与建筑环境有机融合的理念。
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思考

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思考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大众住宅建筑的要求不再只是满足于传统的居住需求,同时还提出了更多的精神层面要求。
这就要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关注建筑规划设计实用性基础之上,还要注重人居环境的合理性,切实贯彻住宅规划设计必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使住宅舒适安全的前提下,展现出住宅美观、绿色、环保、节能、现代化等特点,为人们打造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
关键词: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1人居环境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人居环境指的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包括城市、社区、街道等。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则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要求,对住宅区域进行布局、设计和建造。
人居环境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人居环境直接影响着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
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条件,例如清洁的空气、充足的自然光线、安静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决策,如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朝向、布局和功能划分等。
而恶劣的人居环境则会限制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可能导致住宅区域的不适宜居住,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手段来应对环境问题[1]。
另一方面,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又为人居环境提供方案保障。
合理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可以改善人居环境的品质和功能。
例如,通过合理的密度控制、绿化设计和公共空间规划,可以提高住宅区域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同时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还可以考虑社区设施、交通设施、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因素,为人居环境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人居环境的质量和功能,可以提升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而合理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又可以为人居环境提供持续地改进和保障。
这种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策略2.1 科学处理建筑各环境要素间的关系基于人居环境下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保证各类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从而营造出和谐的环境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建筑规划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建筑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空间,农村建筑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在规划和建设中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建筑规划的问题。
1. 历史回顾农村建筑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农村建筑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造适合当地气候的建筑。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建筑规划逐渐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2. 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农村建筑规划混乱,存在着乱搭乱建的现象,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部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条件差,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生活质量较低。
3. 现状分析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建筑规划的引导和监管。
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农村建筑的规划和建设,杜绝乱搭乱建的现象。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居住和生活的舒适度。
4. 农村建筑规划原则在制定农村建筑规划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和结构,确保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要注重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注重提高农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5. 农村建筑设计农村建筑设计是农村建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建筑时,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农民生活习惯的建筑。
6. 环保材料应用农村建筑规划中应大力推广环保材料的应用。
选择环保材料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7. 垃圾处理和废弃物利用农村建筑规划中应考虑垃圾处理和废弃物利用的问题。
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分类处理垃圾,提倡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筑灯光设计与人居环境融合

建筑灯光设计与人居环境融合在现代社会,建筑灯光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提供照明效果,更多的是通过灯光的运用来增强建筑的美感和吸引力。
一个好的建筑灯光设计不仅要考虑照明的功能,还要将建筑与周围的人居环境完美融合起来。
本文将探讨建筑灯光设计与人居环境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方法。
第一,建筑灯光设计与人居环境融合的重要性建筑灯光设计与人居环境的融合对于城市的形象塑造和市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的灯光,建筑物可以在夜间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为城市增添美感和魅力。
一个优秀的建筑灯光设计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满意度。
第二,实现建筑灯光设计与人居环境融合的方法1. 利用环境特征:建筑灯光设计师应该根据建筑的位置、周边环境和建筑本身的特点来设计灯光。
如若建筑位于自然环境中,可以利用周边的景观元素,如湖泊、树木等,通过投影或者背景灯光来突出建筑的特色和美感。
2. 考虑市民需求: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灯光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
比如,在居民区的公共空间,可以采用柔和的灯光、温暖的色彩,为居民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
而在商业区或旅游景点,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灯光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 突出建筑特色:建筑灯光设计应该与建筑本身的特色相呼应,以凸显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比如,一座古老的建筑可以用柔和的黄色灯光来加强历史感和文化气息;一座现代的建筑可以用炫彩的灯光展示其创新性和时尚感。
4. 节能环保:在建筑灯光设计中,节能环保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使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和控制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电力资源,并降低环境污染。
5. 文化与艺术:建筑灯光设计不仅是照明和美化,还可以通过灯光的运用来表达文化和艺术。
比如,可以利用灯光投影来展示建筑物背后的故事或者与当地文化有关的信息,为建筑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总结:建筑灯光设计与人居环境融合对于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灯光设计,建筑可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提高城市的形象品质。
人居环境设计论实质就是建筑设计论

人居环境设计论实质就是建筑设计论一、引言人居环境设计是指通过建筑设计来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从本质上来说,人居环境设计就是建筑设计。
本文将对人居环境设计的实质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人居环境设计的定义人居环境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关注人类居住需求的一种设计方式。
它通过考虑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创造出一个功能完备、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2.1 人居环境设计的目标•提供健康与安全:人居环境设计应保证建筑物的健康与安全,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安全、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
•提供舒适与便利:人居环境设计应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宜人、便利高效的居住空间,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调节。
•提供功能与灵活性:人居环境设计应满足不同居住者的功能需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变化。
•提供美感与和谐:人居环境设计应追求美感与和谐,使居住者在美丽的环境中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2.2 人居环境设计的要素•空间布局:人居环境设计包括室内空间布局和室外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布局要考虑功能划分、流线设计、通风性等因素。
室外空间布局要考虑景观设计、绿化规划等因素。
•材料选择:人居环境设计要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考虑材料的环保性能、耐用性以及美观度。
•装饰设计:人居环境设计要注重装饰设计,包括色彩搭配、家具摆放、艺术品展示等方面,营造出舒适而个性化的居住环境。
三、人居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人居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可以说人居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建筑设计是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美学等因素,而人居环境设计则聚焦于为居住者创造适宜居住的环境。
3.1 人居环境设计与建筑结构设计人居环境设计需要与建筑结构设计密切配合。
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建筑物的基本形状和稳定性,而人居环境设计通过对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装饰设计等方面的考虑,为建筑结构赋予了人类居住的功能和美感。
3.2 人居环境设计与建筑功能设计人居环境设计是建筑功能设计的一部分。
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分析

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分析建筑和人居环境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是能够满足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的需要的,同时也同时应该是环境友好型的,能够支持我们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和人居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之一,它通常为我们提供住所、办公场所,娱乐场所和文化场所等功能,有时还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而人居环境则是一个关于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环境概念。
它包括社区、城市和区域的持续性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筑物、公共空间、绿地以及公共设施等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
因此,建筑和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首先,建筑设计要关注环境友好型。
环境友好型是指建筑材料和能源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少,同时在其生命周期内得到有效的管理、使用、转化和处理的建筑。
建筑的可持续性是环境保护的一个方面,负责人应该在建筑选址和设计阶段中考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对气候、土壤、水资源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上,在材料选择方面,应当尽量选择环境友好型材料,例如可再生的材料、经过再利用的材料和有机废弃物等。
同时,引用环境友好型建筑技术,例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再生能源,以及光照和通风方面的天然资源也应被特别考虑。
这些环境友好型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排放产生的污染和浪费。
其次,建筑设计还应考虑人居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创造出合适的人性化建筑。
人性化建筑是指将人放在建筑设计的中心,以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为中心,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色彩造型、照明和通风设计,创造出人们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人性化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创造出舒适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对于环境的感受非常敏锐,它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健康。
建筑内部的通风和空气质量要保持良好,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光线也需要充足,所有这些条件都被认为是创造出舒适环境的重要因素。
同时,人性化建筑还需要考虑建筑的使用者的需求,例如针对儿童、老人等特定群体的特殊要求。
营造宜居空间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营造宜居空间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营造宜居空间: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宜居空间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通过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来营造宜居空间,成为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提高宜居性的建议。
一、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影响关系。
首先,建筑的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考虑到自然条件、气候特点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建筑应该尽量与环境相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其次,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的材料选择、能源利用等方面都应该注重环境友好型,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1. 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物作为人们居住的场所,应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首先,建筑应该注重采光与通风。
通过合理设计窗户与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污染物的积聚。
其次,建筑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性能,避免噪音对人们的干扰。
此外,室内空间的布局也应符合人们的居住需求,创造一个宜居的居住环境。
2. 关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是与人居环境关系密切的重要方面。
建筑应该注重节约能源、水资源的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筑材料选择应该偏向环保型,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建筑物应该提供可回收的系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实现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宜居性的建议1. 加强城市规划宜居空间的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合理划定各类用地。
建立绿化带、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合理规划交通,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通过规划建设,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2. 建筑设计注重人性化建筑设计应该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要注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和污染。
建筑物的外观与内部空间布局都应具有人性化的考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空间。
此外,建筑物的安全性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应加强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建筑尺度与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分析

建筑设计技术中的建筑尺度与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分析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物大小、形态和比例等方面的范围与尺寸,而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则是指建筑物内外环境对住户的舒适感受。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尺度与人居环境的舒适性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建筑尺度对人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及相应的设计策略,探讨建筑设计技术中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建筑尺度对人居环境舒适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首先,建筑尺度决定了空间的大小和形态。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大小对居住者的舒适感至关重要。
过小的空间会导致居住者感到局促不舒服,而过大的空间则可能引起空虚感。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根据使用功能和居住者的需求确定合适的空间尺度,使居住者在其中能感到舒适和愉悦。
其次,建筑尺度与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
建筑材料的热传导、透气性、减噪性等性能也会影响到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选择适当的材料可有效改善室内外环境的舒适性。
例如,在居住区的外墙和屋顶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可降低能耗,提高室内外温度的稳定性。
同时,优质的隔音材料可以降低噪音对居住者的干扰,提供更加宁静的居住环境。
此外,建筑尺度也直接影响到室内照明和通风的舒适性。
一个合理的设计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系统的依赖。
例如,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井,能够使更多的自然光线进入室内,改善空间的照明效果。
同时,通风系统的设置也应与空间尺度相对应,以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和质量,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对于建筑设计技术中的建筑尺度与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分析,应注重以下几个设计策略:首先,适度优化空间尺度。
根据使用功能和居住者需求,确定合适的空间尺度,既不过大,也不过小,使居住者能够感到舒适和自在。
其次,科学选择建筑材料。
优质的建筑材料能提升空间的舒适性,减少能耗,为居住者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
再次,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并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识教育自修课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摘要:
21世纪,人类对人居环境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营造安全、优美、舒适、宜人和充满活力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已成为当代环境发展的方向。
什么是人居环境呢?顾名思义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
“人居环境”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讲,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个复杂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结合起来。
因此,要求设计一种聚居地,使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发展及将来之间取得平衡,使创造节约能源及材料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美观的建筑与城市。
关键字:人居环境建筑设计以人为本
一个现代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能否协调,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
城市环境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需要城市的发展,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需要良好的环境,这两者是对立的,又应当是相互统一的。
因而,城市必须选择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的发展战略。
那么如何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室内生态环境方面:
在住宅规划设计中,有关宜人居住面积、结构布局、功能分区、日照、通风、保温、隔热、隔音、建材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指标,实际上也是生态指标,由技术指标上的控制来达到完善生态建设的要求。
而现在光污染和装修污染则是新出现的生态问题,需要建筑师新的关注。
二、室外生态环境方面:
最重要的是住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物间距,以及大气、水体、植被、土壤等的环境质量。
尤其是植被的造氧、降温、增湿、抗污、滞尘、杀菌、减噪等功能的发挥。
科研成果证明,乔、灌、草相结合的三元复合结构绿地,其生态效应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绿地。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讲的人居环境因素,或称环境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
可以长期地持续地利用。
例如,要有计划地供应建设用地,不要一下子把地用完。
这里主要指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资源。
四、文脉传承战略:
即保护好文化遗产,传承好文化脉络。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能光是到历史典籍中去寻找,还要体现在现存的名胜古迹、古建筑、风土人情、自然遗产等方面,而其中城市建筑又是城市文脉最重要的承担者。
但目前,一方面古建筑的破坏非常严重;另一方面,新的建筑设计往往重个体而轻整体配合,使整个城市风格被破坏。
“以人为本”作为一条设计宗旨,眼下恐怕已很少有人置疑,而“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已少有人提及了。
以至于建筑界很多人都对此产生了疑惑,是否该方针已不再适用,或者已经过时了。
党中央提出建立科学发展观和再次强调以人为本,使这一方针再次成为建筑界的关注焦点。
党中央的号召是对全国的总体要求,建设方针也应根据总体要求进行新的铨释,赋于其新的内涵:“适用”不再是“住的下、分得开”的简单要求,更多的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经济”也不再仅仅是投资多少的问题,更多的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节地、节水、节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法和材料;“美观”也不再是“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而应成为需要普遍关注的原则。
原先“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在表述上容易让人产生“美观”似乎只有在资金充裕的条件才予以考虑,是可有可无,是第三位的。
一个口号的提出应符合科学性、全面性、简明性,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
建设方针用“适用·经济·美观”来表述,似乎更简炼,也更准确。
那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呢?
一、拓展绿色空间,创造“以人为本”的环境
城市建筑密度大,人口集中,用地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绿化空间增加绿量和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整体的绿化水平,是园林绿化美化建设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们可以再垂直绿化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方法来增加绿化面积。
由于垂直绿化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量大的优点,可弥补平面绿化不足,有助于丰富绿化层次、保护生态平衡,并且垂直绿化也可
以增强城市及建筑的艺术效果,赋予呆板、枯燥的物体以生机,让环境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可以栽植适合北方生长的爬山虎、山葡萄、南蛇藤、五叶地锦等攀援植物,利用这些攀援植物造景的特征,拓宽城市绿色空间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改善人民生态环境。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近几年来,大树进城在许多城市“欲演愈烈”,这些被移植的大树大多数来自山区、农村,移植到城里以后,由于树木的根系和树冠创伤难以恢复,同时因受土质、气候的影响,不但长势不旺,树体逐渐衰弱,大多在几年内枯死或变成“小老头树”,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对农村和山区的“大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怎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呢?在绿化建设中应从城市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情况,大力发展乡十树种,适当驯化、引进一些外来树种,以提高城市绿化档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城市自然和谐统一,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做好面向未来的设计,将“以人为本”带向未来
建筑设计应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面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要创造出风格,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形象简洁,造型亲切,经济透明,功能多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和可再生性以及细部设计要达到细致入微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未来建筑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落实到实际主要表现在:①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②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③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④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⑤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
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⑥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同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
四、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循环价值
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各种生态住房,低能耗住房大量兴建.将来的房屋建设对能量的利用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自然能(太阳能,风能等)的直接利用直接利用各种技术装置如风车,太阳能收集装置,将太阳能,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
2. 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生物能循环 1991年9月,美国利桑那州沙漠进行的生物圈号计划,八个人与3800多个物种在一个建筑物内生存了2年.室内有微缩的沼泽,海洋,草原,沙漠,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空气,水,营养物质将在其中循环,以取得生物能循环的经验,生物能循环的简单形式是立体种植,通过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利用空间,增加产量,同时又可以起到保温节水,净化空气,调节室内气候等效果。
五、智能型的建筑,让建筑更加懂得“以人为本”
智能建筑就是一种有创造力的环境。
在智能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
1安全,健康,节能,舒适宜人,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环境,温度,湿度,照度可以自动调节,环境的色彩,味道与环境噪音可以随心所欲,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热,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行为环境。
2不同用户对不同环境的要求,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允许用户迅速,方便的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3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软件,在智能建筑内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播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手段,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以人为本”与“适用·经济·美观”绝不是空洞的原则,而是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具体工程设计实践中也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人为本”并不是在每个层面上都要强调“人”的至高无上地位,在宏观的整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并不等于可以借口人的需要而随意向自然界攫取,以高能耗、高资源消费来换取豪华的建筑标准。
“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中加入“以人为本”的内涵后,将能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科学原则,也有助于我们澄清当前某些盲目追求洋、大、奇、铺张奢华、超越社会发展阶段、不顾建筑本身固有特性,急于出成绩的浮躁作法。
从细微处着手,提高设计质量,不
为不正确的政绩观推波助澜,才能守住建筑师的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陈立斌.王忠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期刊论文]-华章2010(2)
[2]马蔚然小城镇园林绿化有助于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期刊论文]-现代商业2014(2)
[3]张琳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建设现状与优化战略初探[期刊论文]-青春岁月2013(12)
[4]沈速.孙莉.于喜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期刊论文]-防护林科技2006(1)
[5]吴卫平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与“适用·经济·美观[建筑学报]2004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