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科学原则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一、设计目标本景观园林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美丽、舒适、可持续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社交互动、健身运动等需求,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布局、科学种植、艺术装饰等手段,创造一个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的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为居民提供愉悦的生活体验。
二、设计原则1.人本原则: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需求和感受,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和舒适度的公共空间。
2.生态原则: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和水资源,保护和培育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接触自然、享受自然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3.可持续原则:考虑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设计使园林设施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经久耐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4.安全原则:保证园林设施的安全性,设立安全措施,预防恶性事件发生,减少意外伤害。
5.可访问性原则:设计兼顾各类人群的需求,尤其是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他们的出行和活动。
三、设计内容1.空间布局:根据场地特点和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空间,并确定主题和风格。
设置主要景点和活动区域,并设计艺术装饰来增添美感。
2.植物选择: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景观效果,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科学的植物布局和组合。
注重本地植物的保护和使用,提高景观的适应性和生态性。
3.设施设备:根据需要和功能,设计合适的公园设施和活动设备,如亭子、长椅、健身器材等,同时考虑设施的艺术性和安全性。
4.照明设计: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保证夜间的视觉效果和安全性,利用照明为景观增添艺术魅力,同时注重节能减排。
5.水景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设计喷泉、湖泊、小溪等水景,营造水与景观的和谐画面,增加水分子释放的负氧离子,提升空气品质。
6.音乐喷泉设计:利用音乐与水的相结合,形成流动的音乐喷泉,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水的喷射形成奇特的水舞,增加观赏性和娱乐性。
7.儿童游乐设施: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安全,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蹦床等,提供安全、有趣的游乐环境。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摘要: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我国城市发展走向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面貌的重要体现。
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种类配置的方式来看,也一直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
园林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能力,对于城市园林的规划,可以使居民体会自然之美,可以提升视觉感受,引发对于自然景观之美的情感共鸣。
本文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环境引言:随之生态理念的持续发酵,对于现代城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则需要将绿色生态的理念灌注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将使城市园林的设计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程度,而且还可以保护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在当下对于现代城市园林的设计已经不能单单靠外观的设计作为主要的设计因素,对于景观整体的生态性也是需要考虑的。
1、生态理念下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园林设计是指,对于空间上的设计及改造,形成满足社会意识形态,满足人民物质精神需要的一种空间上的艺术设计。
相应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在城市现代园林的设计同时,将生态保护和资源再利用可持续性因素考虑在内,是现代生态城市园林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在设计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园林的整体性、艺术性和自然和谐性,园林设计可以提升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提升文化素质,增强文化修养,陶冶情操,提升生活品质。
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与生态系统的构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生态系统又是由众多植物种类经过一定的资源配置构建而成,这就将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与植物种类配置联系起来。
为了实现城市园林景观更好的呈现效果,从生态的角度进行思考,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以及创新策略,以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能够满足城市化建设的标准要求。
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重点关注植物种类配置的方案和生态系统的建设,既要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又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性,务必不能将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种类配置割舍开来研究。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园林绿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要实现科学合理、富有成效的城市园林绿化,就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首先,生态优先原则是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根本。
这意味着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如河流、湖泊、山脉、森林等。
例如,在规划公园时,如果周边有天然的湿地,应尽量保留并将其纳入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如蓄水、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等。
同时,选择植物品种时,也要优先考虑本土植物。
本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生态适应性,能够更好地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其次,以人为本原则不可或缺。
城市园林绿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
要了解居民的活动需求和偏好,例如设置足够的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便利。
同时,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可达性和安全性,确保道路平坦、标识清晰,避免存在安全隐患。
在植物配置方面,也要考虑人的感官体验,选择具有观赏价值、能够散发宜人香气、色彩鲜艳的植物,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功能多样性原则也是重要的一点。
城市园林绿地不仅仅是为了观赏,还应具备多种功能。
比如,有些绿地可以作为雨水花园,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些可以作为隔音林带,降低交通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有些可以作为生态廊道,连接城市中的各个生态斑块,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还可以结合农业生产,规划一些都市农田,既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又能提供一定的农产品。
因地制宜原则同样关键。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因此园林绿化规划不能千篇一律。
在北方城市,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应选择耐寒的植物品种,并注重冬季景观的营造;在南方城市,由于夏季炎热潮湿,应选择耐高温、高湿的植物,并注重遮荫和通风。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园林绿化建筑,作为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同时也承载着生态、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
在设计和实施园林绿化建筑时,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其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则,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优先原则园林绿化建筑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
这意味着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任何建设活动都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1.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园林绿化建筑中,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有的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同时,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合理利用资源:在园林绿化建筑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坚持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原则。
例如,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选用本地植物、使用再生材料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3.减少环境干扰:在园林绿化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和施工时间的安排,降低噪音和扬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功能性原则园林绿化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要具备实用性。
功能性原则要求园林绿化建筑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需求。
1.满足休闲需求:园林绿化建筑应提供足够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的人群的需求。
例如,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休息座椅等,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2.便于维护管理:园林绿化建筑的设计应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例如,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设置便捷的交通流线、选用耐候性强的材料等方式,降低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
3.安全性保障:园林绿化建筑应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发表时间:2018-04-02T11:52:59.963Z 来源:《红地产》2017年7月作者:徐自出[导读]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园林景观设计是决定城市园林景观是否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关键因素。
一、景观园林设计的原则1.1 充分应用生态学原理中国景观园林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本区域生物的多样性,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因此,在现代化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必须坚持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造诣和设计,让整个景观园林在现代化城市中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稳定的群落结构。
1.2 因地制宜的原则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以此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气候、地位特征,人文以及文化特征都不一样,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设计者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以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找到灵感,设计出独特新颖,而且富有价值的园林作品出来。
二、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 盲目模仿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模仿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园林设计被模仿的不伦不类。
当然,优秀的园林设计可以为园林设计者提供有用的参考,加以选择借用,但是,应该做到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调整园林设计方案,如果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只是一味地抄袭模仿,就会造成设计出的园林观赏力不强,没有吸引人的亮点,没有考虑到实地的情况,植物生命力也会很脆弱,这样也造成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
2.2 违背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合理设计方案的诞生,通常是在接到设计任务后要系统、认真的研究设计风格、手法以及设计形式,同时,要对设计功能进行充分考虑,然后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设计案例往往忽略了设计方案在功能上的满足,过度追求一些形式上的美感,或者对于功能性的定位较为普通,仅仅局限于一些基本的需求,从而忽略了现代人对于园林的功能需求。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工业区绿化建设
加强工业区内的绿化建设,提高工业 区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工业区的生态 环境。
工业区能源利用与减排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工业区的能 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 工业区的生态环境。
CHAPTER 05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利用大数据、GIS、遥 感等技术进行生态景观 规划与设计,提高规划 效率和精确度。
功能要素
生态保护
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休闲游憩
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游憩活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 的需求。
科普教育
结合景观设计,设置科普教育设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 养。
CHAPTER 04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应用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CONTENTS 目录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要素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应用 •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未来发展
CHAPTER 01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指将生态 学原理和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 以创造具有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的绿色空间为目标的过程。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 、交通、卫生等,提高乡村居民的生 活质量。
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自然保护区
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游客容量管理
控制景区游客容量,避免过度拥挤和人为破 坏,保持景区的生态平衡和自然风貌。
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1.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景观设计应重视保护城市内外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绿色空间,并采用多样的植被和栖息地类型,以提供适合不同生物物种生存的环境。
例如,可以设置湿地、森林、草地等多样的生态区域,以增加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2.水资源保护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可以通过建设湖泊、河流和水田等水体,提供自然水循环和净化功能,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3.循环利用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可以采用生态池塘和湿地等景观设计,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采用生态廊道和垂直绿化等设计,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促进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
4.社区互动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社区居民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人与自然之间的连结。
可以设置休闲设施和运动场所,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设置庭院和公园等休闲空间,增加社区居民的活动区域。
5.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可以采用自然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等设计,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采用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材料,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6.灾害防控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城市自然灾害的防控,提高城市的生态抵抗力。
可以采用防护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减轻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设置相应的疏散通道和避难设施,保障居民的安全。
7.文化传承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历史遗产的保护。
可以设计文化广场和纪念碑等,弘扬城市的文化和传统;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和古迹,增加城市的历史魅力和吸引力。
8.生态评估原则:景观设计应进行生态评估,评估设计方案的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
可以评估景观设计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和空气质量的改善等,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循环利用、社区互动、可持续发展、灾害防控、文化传承和生态评估等方面,旨在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原则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
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可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
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
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
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
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1草图法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模仿法构思设计方案时,可以大致分为:a.外形模仿b.仿生模仿: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原理仿生c. 结构模仿d.功能模仿3联想法要用联想法进行方案构思,人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广的见识、较好的知识基础及较丰富的想像力。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摘要: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不局限于优美风景,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空间,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景观的结构特征和各景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本文主要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引言在当前条件下,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还处于过渡期并不成熟。
还缺少完全适用于它的反映生态学原理的生态设计的理论,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汇集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并在每一个环节中给予充分考虑。
我们需要更新理念、完善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要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及不断的创新实践。
一、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意义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是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对土地实施的设计和改造等一系列活动。
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巧妙利用区域内现有的自然环境基础,达到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交融,使地形、水体、植物和人造景观等综合要素构成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固的景观环境基础输入和输出。
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还应从经济、艺术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考虑,最终展现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达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并且还要满足于人们的艺术审美、休闲、娱乐的基本需要,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为是塑造稳定的生态化环境,还涉及到日后管理和定期维护,使其一直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原则1、遵守自然条件原则在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考虑,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设计。
在园林设计当中还要对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设施给予必要的尊重,必要时还要对原有的自然地形特点和废弃设施进行利用,重造新的园林景观,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既能保留原有基地的历史文化,又能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
在建设园林城市中,需要保持场地的自然风情与原始面貌,是建设园林城市的前提与基础。
生态园林建设七项原则
生态园林建设七项原则城市中的自然正在急遽消失。
人本应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但当下城市却热衷于异常景观。
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园林在于寻常景观,重新回到土地,那里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将使人重新获得诗意的栖居。
园林当以自然为师,遵循自然法则,营造自然园林,让自然循环做功。
必须善待城市中的自然地貌、河流、水体、场地,将生态设计思想应用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
特别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大城市,亟待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科学定义“以人为本”当代人类站在了自然进化史的顶端,但人类只是自然其中一员,迄今为止,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已不可取。
人类确实拥有影响自然的巨大能力,但破坏大自然的行径无一逃脱惩罚。
“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霸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以人为本”的真谛。
普通人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居住环境中度过。
园林设计师应以创作优美的绿色的宜居环境为己任。
绿地设计要考虑人的行为规律,景观营造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合尺度应适合人的活动交往,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给人欢愉、给人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把“以人为本”落于实处。
以规划为先导在城市园林绿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应避免走弯路,避免建设性破坏,避免浪费资源。
为此,进行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规划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的规划,强调构建开放的城市绿地系统,以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强调立体利用公共资源,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强调传承和创造历史,以彰显城市魅力;强调建设宜居环境,以提升公民健康素质。
规划应承担实施这些准则的首任。
体现艺术文化品位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设计师应具备美学艺术和生态学知识,今由古来,古作今鉴,巧妙运用造园资材,精于相地,掇山叠石有山野之味,理水造池有湖塘之韵,有鸟鸣虫吟,树带花移,营造诗意般的环渤海城市园林景观。
着力发展植物多样性园林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之魂。
自然界赋予大地多种多样的景色,然而浅尝辄止的设计却热衷于简化它,没有认识到“物种多样性”是一条重要的自然法则,失去“物种多样性”意味着失去维系城市绿地系统稳定的基础。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原则与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原则与方法在当今社会,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各个领域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
可持续性设计的目标是确保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系统,使园林景观具有长期的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原则与方法。
树立可持续性的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可持续性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将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作为设计的准则,追求最佳平衡。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将生态保护、环境保育、资源节约等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始终。
只有以可持续性为导向,才能在创造美丽景观的同时,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可持续性原则。
设计师应根据现有土地和水资源的情况,合理规划和配置园林景观元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开发和水资源的消耗。
例如,运用合理的排水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对外部供水的需求;合理规划植物配置,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品种,降低灌溉和养护成本。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生态设计和自然保护的原则,有助于实现可持续性目标。
生态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模仿自然系统,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设计师可以通过保留和改造现有的生态要素,例如湿地、森林和草地,来创造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
同时,设计师应该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和化学物质,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园林景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促进社会参与和教育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原则。
设计师应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园林景观的规划和维护,提高他们对可持续性设计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鼓励人们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如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推广出行方式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性评估和监测是确保园林景观设计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园林景观的评估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修正不符合可持续性原则的问题,确保设计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估景观的生态性能、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后续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探究◎李扬摘要: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由于这项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点,因此需要充分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尤其是生态、环保等地域性的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生态特色的风景园林,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环境。
基于此,本文就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风景园林设计思想(一)生态恢复设计思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加剧,一般情况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破坏环境。
因而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景观设计人员要根据生态设计原则,合理恢复废弃地与垃圾场的生态状况,在生态恢复基础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补偿与保护景观生态设计中,基于出现的问题深入了解景观建筑中资源耗损情况,利用合理设计,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
完成生态设计后充分应用于园林建设中,以防园林大规模修改而浪费资源。
生态设计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发展更加和谐。
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加强环境保护,适当调整环境保护与设计方案,明确各时期优先顺序,保障景观设计美观性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一)多样性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不仅是目前现代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
在整体发展中,要遵循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保证植物的多样性,这是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在选择和应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时,可选择生物结构具有相似之处的植物群落,避免植物配置的单调性、局限性,最大限度发挥植物在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的特性。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人为干预和影响,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有效规避天灾、人祸及病虫害等灾害。
(二)层次性原则遵循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增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植物群落的层次感。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解析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解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是指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融入生态学的原则,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原则包括生态系统的建设、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详细解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则。
1、生态系统的建设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生态系统是景观的灵魂,是景观长期维持的基础。
因此,生态系统的建设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
这一原则包括:(1)合理规划景观区域,确定景观元素的空间布局。
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或者尽量模仿自然生态环境,而不是去改变或者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
(2)在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元素,引入和改善环境的生态系统。
(3)注意景观防护区及保护区域的设置,防止过度开发或者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质量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
2、资源的利用景观园林资源涵盖了水、土、气体、植物和动物等各种自然资源,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达到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效果。
(1)合理使用土壤和水资源,选择适合生态需求的植物,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
(2)进行资源评估,对可以复用的资源进行现场采集整理,尽量降低成本。
(3)在针对具体景观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保护和塑造生态系统,又要考虑与环境融合,实现景观美学和生态平衡的统一。
同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加工、铺装等操作,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3、生态环境的维护景观园林生态环境的维护是生态原则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和监管机制,对具有重要文化、历史、生态价值的园林公园进行保护和管理。
(2)制定合理、科学的维护措施。
在园林公园中,要根据景区特点、客流量、植物物种来制定不同等级的园区鉴定标准,实施差异化维护措施。
(3)加强植物和动物的管理,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作者:王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摘要:遵循生态设计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生物群落,在城市建立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新秩序,才能使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发挥它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了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设计主要是对土地以及土地上进行的活动,而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
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景观面貌,使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达到和谐统一。
同时,还要考虑本地的植物、水体、土壤、地形等因素,使其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源输入与输出。
最后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设计,综合考虑美学、社会因素,园林生态设计要达到满足人们的审美、娱乐和休闲需要的目的。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一个健康的生态园林系统应是稳定可持续的,从生态园林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 个方面的内涵:1、科学配置园林植物做到乔、灌、草、藤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维持总体平衡,保持群落稳定,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既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群落结构和自我更新,也能够维持对不良环境条件胁迫的恢复力,并同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2、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栽不同生态类型的园林植物,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如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涵养水分,降低风速等;调节生态平衡,如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吸滞尘埃,减少燥声。
在人工植物群落系统内要以自然能耗为主,尽量减少人工附加能源,寻求以最小的消耗产生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3、体现园林植物的美化价值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措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方法,旨在保护和提升自然景观的生态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综合性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自然保护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重视自然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完整性。
通过科学的生态评估和监测,合理划定保护区域,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源地和自然风景等重要生态要素。
3. 空间整合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通过优化空间组织,实现景观元素之间的良好连通,提供生物迁徙的通道和栖息地。
通过景观布局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 人文因素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和需求。
通过社区参与和共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决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生态规划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推进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和管理,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功能的提升,为未来世代
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景观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对于设计者来说,园林工作是一个很有潜力和挑战性的职业,它是一种朝阳产业,是给人们创造美的行业。
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大大推动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设计之前应深刻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创作。
1景观设计的原则1.1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
建筑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景观,景观设计应崇尚艺术效果。
应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1.2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对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景观设计应提供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对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
1.3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地方特点,因为景观是供当地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所以要充分的体现地方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人文景观和环境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讲,要突出地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景色。
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在注重地方特色,还要充分的利用景观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加以改进,变成景观的一部分,让自然环境与景观融为一体,这样的景观环境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不仅具有创意,还具有独特性。
1.4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居民之所需。
生态园林原理、原则、可持续性
什么是园林播报编辑也称“造园”。
为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作为物质表现素材,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给予规划与设计,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环境质量和美学评价的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为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观赏游憩等生理、心理需求而产生的,它包含着社会的、经济的、自然生态的、视觉环境的、工程的、工艺的等诸多要素。
现代园林的范畴包括城市广场、街道、居住区绿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自然风景区等。
园林艺术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它融汇了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特征,讲究空间比例、尺度、构图、意境;它又是一种四度空间的艺术,在运动中观赏风景,身临其境,步移景异,表现空间的跌宕起伏,风景画面的转换变化,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园林以人工表现自然山水为造景主题,无论帝王宫苑,还是私家园林,都极力追求自然情趣,注重诗情画意的表现,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生态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与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相比,园林生态景观设计更强调自然性,它是园林设计的一种高级阶段,赋予了景观更多的自然要素,从而使园林景观的功能不能仅停留在美观、舒适和娱乐的需求上,更加强了其生态功能的开发。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园林生态景观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类与大自然更加亲近的一种需求。
内涵园林生态景观最鲜明特点就是可持续性。
在特定地域内通过生态设计手法,保证当地自然环境不遭到削弱和危害的前提下,既满足了当代人类对园林景观的需求,还能保证后代的不断需求,并以此为契机构建生态景观。
从设计本质上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是基于自然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的设计,并且尽量减少对自然系统再生能力的破坏,以及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的破坏而设计。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规范、要求、原则和方向。
下面将介绍几个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一、生态原理生态原理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
它强调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品质,提供生物栖息地,保护和增加植物、动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美学原理美学原理是指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追求美的境界,营造出具有美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景观空间。
它包括景观的整体构思、色彩搭配、比例尺度、空间序列、景观配套等各个方面。
通过精心设计,使用适宜的植被、材料和构筑物等,可以打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享受。
三、人文原理人文原理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关注人类需求和人文价值的原则。
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活动和体验。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人们的活动需求、社交交往、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等,保护和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要求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景观生态的持续发展,提高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
五、功能原理功能原理是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充分发挥景观的功能。
例如,根据需要设置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文化教育区等,满足人们不同的娱乐、休息和学习等需求。
合理的功能规划可以提高景观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也符合人们的需求。
六、艺术原理艺术原理是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艺术创新、创意的运用,使景观空间充满艺术感和创造力。
在设计中,可以运用材料、造型、色彩、光影等因素,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艺术原理可以丰富景观的内涵,提高景观的审美价值。
园林景区绿化设计与管理准则
园林景区绿化设计与管理准则导言:园林景区绿化是指在园林景区内进行植物的种植和绿地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与管理措施,使得园林景区的绿化效果达到最佳,并能够长期保持。
本文将介绍园林景区绿化的设计与管理准则,以指导园林景区的绿化工作。
一、景区绿化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园林景区的绿化设计应以生态为基础,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并创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效果。
2. 功能原则:园林景区的绿化设计应根据景区的功能要求进行规划,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活动空间的设置,使绿化与功能相融合。
3. 美学原则:园林景区的绿化设计应注重营造美丽的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的布局、景观元素的运用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体验。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区的绿化设计应注重绿地的长期维护和管理,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耐旱抗寒等特点的植物,以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二、景区绿化设计步骤1. 分析景区环境:了解景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评估植物的选择范围和适应性。
2. 制定绿化设计方案:根据景区的功能和特点,结合植物的生长要求,制定具体的绿化设计方案,包括植物种植区域的规划,景观元素的布置等。
3. 选择适宜的植物: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考虑其观赏效果和生长习性,确保绿化效果和绿地的可持续管理。
4. 进行植物种植: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植物的种植和布局,注意合理利用空间,保持植物之间的适当距离,避免竞争和阻挡景观效果。
5. 绿地养护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绿地管理机制,包括定期修剪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确保植物的生长健康和景区绿化的维护。
三、景区绿化管理准则1. 细化管理任务:根据不同的绿地功能和特点,制定详细的管理任务清单,包括绿地的修剪、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2. 建立管理档案:建立景区绿化管理档案,记录植物的种植情况和管理措施,用于指导后期的养护工作。
3. 强化培训与督导: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督导,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考试试题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考试试题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地理学、生态学、景观美学等多个领域。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研究,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公园、庭院等空间,使人们能够在这些空间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放松。
本文将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1. 生态原则: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被、水系以及野生生物等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恢复。
2. 功能原则:风景园林空间不仅仅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应该提供社区活动、文化交流、教育学习等方面的功能。
规划和设计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理配置各种设施和功能区域。
3. 美学原则: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目标是创造美丽的景观,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应注重景观的色彩、形状、比例等方面的搭配与组合,打造出富有艺术感和审美价值的空间。
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流程1. 调研与分析:在规划和设计之前,需要对研究区域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研究,确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2. 规划设计:在确定规划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制定总体规划方案,确定景观布局、功能区划、景点设置等内容。
然后,进行细化设计,包括植物配置、景观构造、道路设计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3. 方案评审和修改: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需要进行方案评审和修改。
评审过程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相关部门以及公众参与,通过讨论和意见征集的方式,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4. 实施与管理:经过方案评审和修改后,确定最终的规划设计方案。
然后,开展实施和管理工作,包括招标、施工、监督等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质量控制,确保规划和设计的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科学原则城市生态园林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及现代的科学技术。
从构成园林绿地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要素出发,结合园林设计理念对城市的各类园林绿地进行生态建设.建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园林绿地。
生态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生态系统通过能量与物质交换,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高效利用、生态效益最高,与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和谐的高级人工系统。
其对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为城市中的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的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遵循环境对植物景观具有客观影响的原则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生态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客观的,是以科学的研究数据为支持的,因此他是科学的。
某种植物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里,受到该环境条件的特定影响,通过新陈代谢,于是在植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这就是其生态习性,因此,在进行植物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
(1)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低温会使植物遭受寒害和冻害。
在低纬度地方,某些植物即使在温度不低于0℃,也能受害,称之寒害。
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或早春,当气温降到零度以下,导致一些植物受害,叫冻害。
冻害的严重程度视极端低温的度数、低温持续的天数、降温及升温的速度而异,也与植物抗性大小而异。
高温会影响植物的质量。
如一些果实的果形变小,成熟不一,着色不艳。
在园林实践中,常通过调节温度而控制花期,满足造景需要。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植物体都含有60%-80%,甚至90%以上的水分。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以及光合、呼吸、蒸腾等生理作用,都必须在有水分的参与下才能进行。
水是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影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子传播等重要的生态因子。
因此,水可直接影响植物是否能健康生长,也具有多种特殊的植物景观。
自然界水的状态有固体状态(雪、霜、雹)、液体状态(雨水、露水)、气体状态(云、雾等)。
雨水是主要来源,因此年降雨量、降雨次数、强度及其分配情况均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景观。
(3)光照对植物的影响植物是依靠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并利用光能进行物质生产,把二氧化碳和水加工成糖和淀粉,放出氧气供植物生长发育,这就是光合作用,亦是植物与光最本质的联系。
光的强度、光质以及日照时间的长短都是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根据植物对光强的要求,传统上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居于这二者之间的耐荫植物。
在自然界的植物群落组成中,可以看到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
各层植物所处的光照条件都不相同,这是长期适应的结果,从而形成了植物对光的不同生态习性。
阳性植物,要求较强的光照,不耐隐蔽,一般需光度为全日照70%以上的光强,在自然植物群落中,常为上层乔木。
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一般需光度为全日照的5%-20%,不能忍受过强的光照,在自然群落中常处于中、下层,或生长在潮湿背阴处。
耐荫植物,一般需光度在阳性和阴性植物之间,对光的适应幅度较大。
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也能忍受适当的蔽荫。
(4)空气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和物质条件。
这两种气体的浓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与开花状况。
树木有机体主要是由碳、氢、氧、氮等组成,在树木干重中,碳占45%、氧42%、氢6.5%、氮1.5%、其他5%.其中碳、氧都来自二氧化碳。
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0.03%提高到0.1%,则大大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越来越多,对人们健康和植物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二氧化硫,植物受害严重时,叶片萎蔫下垂或卷缩,经日晒失水干枯或脱落。
氟化氢可引起植物叶子的伤斑,多集中在叶片先端和边缘,成环带状分布,然后逐渐向内发展,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
氯气对叶肉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很快破坏叶绿素,产生褪色伤斑,严重时全叶漂白脱落。
诸如此类,许多有害气体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对植物造成伤害。
(5)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
土壤对植物最明显的作用之一就是提供植物根系生长的场所。
没有土壤,植物就不能站立,更谈不上生长发育。
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土壤提供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
除了氮、磷、钾外,还有13种主要的微量元素。
植物每产生一份干物质约需500份水,均由土壤提供。
土壤还为根系呼吸供应丰富的氧气。
为使植物生长良好,土壤环境不应过酸、过碱、含过量盐分或被污染了的基质。
一种理想的土壤是保水性强,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至微酸性。
2 遵循地域自然条件原则(1)气候因素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存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
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影响到地域困林风格的形成。
在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设计。
如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可以考虑当地的气温、日照变化规律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不同方式种植,使之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段能够遮阳,降低环境温度,而在冬季要避免影响采光。
也可根据温度、降雨、湿度的年内变化选择不同开花结果期植物种植,使景观具有季相变化,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还可根据场址的风向特点合理安排景观廊道位置,使其可以引导自然气流增强基地内的自然通风,有效增加气流运动并缓解热岛效应。
(2)尊重地形,维护场地完整性在园林设计当中,应当尊重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设施,甚至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特点和废弃设施重塑新的园林景观,既保留了原有基地的历史文化,又满足人们需求。
如对于原有的植被、地形、水系应加以保护利用,而不是一味推平重建。
保持场地的自然风情与原始面貌成为建设园林城市的前提与基础。
3 植物造景过程中遵循植物生态学原则(1)维持园林中植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首先,植物多样性是丰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基础。
生态园林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和文体生活的环境;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调节小气候,吸收固定有害物质,衰减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
景观的多样性有赖于生物的多样性,才不致简单乏味。
生态园林通过季相的丰富多彩,产生春华、秋实、夏荫、冬、雪的情调,造成自然特有的气息。
其次,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和基础。
观赏型生态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比较丰富,且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为主,群落的垂直结构较简单,高大乔木种类和数量不多,往往通过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搭配和人工造景艺术展示出美的韵味,再加上复杂的水平分布格局,使整个园林在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环境型生态园林的类型较多,例如有防化学污染的,防风降尘的等等,其植物群落组成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对污染物质具吸收和吸附能力,如女贞、夹竹桃、珊瑚树等,群落的规模大,分布面积广。
保健型生态园林物种不是很丰富,以一些具有有益分泌物和挥发物质的物种为主,如丁香、桃花、蜡梅、玫瑰等,群落的结构也较简单,但其通常结合观赏型园林的特点进行建设。
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生态园林的定位性较强,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的局限性较强。
但是任何一种生态园林往往具备多种功能,只是侧重面不一样,因此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也就比较复杂化,在空间结构上倾向于复层结构,以增强群落的稳定性和环境效应。
应根据当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充分考虑群落中物种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进行构建,特别是在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选择上更要如此。
同时还要确定合理的密度,避免同种间的恶性竞争。
最后,植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植物保护的基础。
据资料表明,我国约有4000多种植物可用作园林绿化,但目前常用的只有400多种,大多数城市常用的只有100多种。
因而导致新建绿地种类单调,结构简单,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能力大大减弱。
如果没有农药保护,恐怕要彻底毁于病虫害。
生态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害虫天敌等,否则会导致病虫害的猖獗,给园林植物以毁灭性的危害。
如松毛虫对油松纯林的危害,光肩星天牛对毛白杨纯林的危害。
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减少因城市的拥挤及建筑物的高大、单调所带来的压抑感,也才能构筑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依据生物的不同高度将植物划入实际所逗留的层中。
成层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一般来说,植物群落的地上部分可划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构成的地被层等四个基本层次。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过程当中利用植物群落的成层性以及层片特点,在物种选择过程中依据“近自然群落”理论,效仿地带性顶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来选择物种,构造一个合理的、多层次的群落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乔-灌-草混合搭配,取缔稀疏乔木配置大面积草坪地配置方式。
植物垂直结构的设计遵循以下两个原则:进化稳定性原则。
只有那些能增加物种进化适合度的攀援植物行为才是进化稳定的。
攀援植物借助他物攀附向上, 是为了拓展空间以获取阳光雨露促进生长并便于开花结实传播繁殖体。
很多习见的攀援植物行为实际上是植物长期适应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进化稳定性。
绝大多数缠绕类植物的旋转方向都是固定的, 这显然是由于曾经长期经受了某种自然力的影响所致。
一种可能解释这种进化稳定性的假说: 缠绕类植物的旋转方向可能与它们的起源地有关, 地球自转使起源于北半球的缠绕植物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使起源于南半球的缠绕植物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而起源于赤道附近的缠绕植物则既可向逆时针方向也可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形态可塑性原则。
植物之间地上部分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它们对光的捕获方面。
竞争是否成功取决于植物是否能够快速地把它们的叶子伸展到植冠中光照较好的位置, 如果植物能对空间的光环境差异作出可塑性较强的反应, 那么其成功的机会就较多。
由于攀援植物在自然植物群落中大多属于层间植物, 群落中的光照强度自上而下越接近地面越弱, 要获取足够的光照, 攀援植物就必须能尽快地上升到较高的光照位置, 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攀援植物的高度生长是有显著差异的。
它们在低光强环境中要比在高光强环境中显著地长得高, 这是通过较多的节间数和较长的节间长以及比茎长(即单位重量的茎长, 常用cm ·g- 1表示) 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