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
合同对第三人有哪些效力
![合同对第三人有哪些效力](https://img.taocdn.com/s3/m/39e8a3c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b.png)
合同对第三⼈有哪些效⼒第三⼈合同就是指当事⼈⼀⽅按合同约定向第三个⼈⽀付,因⽽第三⼈因之取得直接请求给负权利的合同。
那么第三⼈合同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效⼒呢?合同对第三⼈的效⼒⼜有哪些呢?下⾯就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内容。
合同对第三⼈有哪些效⼒⼀、第三⼈利益合同、合同中的第三⼈1、第三⼈利益合同不是⼀个固有的合同类型,⽽是某特定类型合同当事⼈约定,使第三⼈可以向⼈直接请求给付,从⽽取得⼈地位。
2、当事⼈约定由债务⼈向第三⼈履⾏债务的,债务⼈未向第三⼈履⾏债务或履⾏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承担违约责任。
3、为第三⼈利益的合同⼜称第三⼈利益合同、第三⼈权利合同、利他合同;指为第三⼈设定利益,以向第三⼈给付为标的的合同,即第三⼈因合同当事⼈的约定直接从当事⼈⼀⽅取得债权的合同;⽽另⼀⽅当事⼈依约定应向第三⼈为给付,并依相对⼈的承诺⽽发⽣效⼒的合同。
4、第三⼈利益合同的效⼒第三⼈利益合同的效⼒,⾸先体现为第三⼈直接请求权的取得。
第三⼈是否知道当事⼈间订⽴的合同,以及是否有⾏为能⼒,对其权利之取得不发⽣影响。
第三⼈权利取得不以其承诺为必要,因为如须第三⼈承诺,则为普通合同,⽽⾮第三⼈利益合同。
5、合同第三⼈合同第三⼈是合同当事⼈以外的与当事⼈⼀⽅或双⽅发⽣⼀定法律联系的、享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其⾏为影响到合同当事⼈或其他地位受合同当事⼈⾏为影响的独⽴的民事主体。
⼆、第三⼈合同⽆效、第三⼈主张合同⽆效、合同对第三⼈的效⼒1、第三⼈是否有权主张合同⽆效。
2、第三⼈利益合同的法律效⼒对合同债权⼈的效⼒对合同债务⼈的效⼒对第三⼈的法律效⼒。
《民法典》第五百⼆⼗⼆条【向第三⼈履⾏的合同】当事⼈约定由债务⼈向第三⼈履⾏债务,债务⼈未向第三⼈履⾏债务或者履⾏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约定第三⼈可以直接请求债务⼈向其履⾏债务,第三⼈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债务⼈未向第三⼈履⾏债务或者履⾏债务不符合约定的,第三⼈可以请求债务⼈承担违约责任;债务⼈对债权⼈的抗辩,可以向第三⼈主张。
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
![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https://img.taocdn.com/s3/m/8eb793bd65ce0508763213dd.png)
。诤礤 但对 现权年、 口接受利益 有关的义务I 第 l 三人必须承担・ 。 蠢 _ 。 i §
¨ { \ 导 人不 加以变 为 人j 更 第三 } 益 键 为 词l 第三 l
弦 磐
能使第 三
合同 效 力
蔓 秘鬻 篓 。
中图分类号≤ 93 i i D l 文献标识码: A
论 为第 三人利益台 同对第三人的效 力
口 张 洋
独 立 诉 讼地 位 之第 三 人 的规 定 : 一 , 于 诉讼 标 的 有独 立请 第 对 或事 实上 之 原 因情 形 i 第三 , 诉判 决之 结果 , 接 影 响独 立地 原 直 位 参 与 人之 权 利或 利 益情 形 。第 三 人 虽然 不 是合 同的 当 事人 ,
一
二、 第三人取得的权利是否仅 限于债权
在 为第 三人 利 益合 同 中 , 三 人 取得 的 权利 是 否仅 限 于债 第 权 , 或, 抑 第三 人 也可 以取得 物 权 ?此 问题 尚存在 一 定 的 争议 。 德 国理 论界 有 三种 观 点 :一是 第 三 人取 得 的 权利 以债权 为 限 , 使 第 三 人取 得 物 权 的合 同不 能够 有 效 成立 。二 是 主 张可 由 限 制 的类 推适 用 于 为 第三 人 利 益 的 物 权 合 同和 准 物 权 合 同 。三 是 主张 对 于 一切 物 权及 其 处 分合 同 , 可适 用 。在我 国台湾 地 均 区 也 基本 上 可 分为 三类 : 多数 学 者 持否 定 说 , 大 将第 三人 依合 同取得 的权利 限定 为债 权 : 少数 学 者持 有 限制 的 类推 适 用 或准 用 说 : 别 学 者在 研 究判 例 的基 础 上 , 个 以动 产 和 不动 产 为标 准 实 际上 采 用 的是 区分 说 , 在标 的物 为动 产 时否 定有 为 第三 人 即 利 益 的物 权或 准 物权 合 同存 在 的可 能 , 而对 于标 的物 为 不动 产 时可 能存 在 为第 三 人利 益 的物 权 契 约 。
民法典第三人利益合同4篇
![民法典第三人利益合同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7abb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f.png)
民法典第三人利益合同4篇篇1民法典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合同的订约双方为实现第三人的利益,而与该第三人订立的合同。
第三人利益合同虽然没有合同法律关系的基础,但却有法定效力,是民法典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合同签订。
第三人利益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对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第三人利益合同不是由第三人与合同的当事人直接订立的,而是由合同的订约双方为了实现第三人的利益而达成的合同。
因此,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并不是合同的当事人,只是合同的利益受益人。
其次,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是有法定基础的,即民法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
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况下,第三人可以对合同的内容享有权利。
另外,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得变更合同的内容,不得解除合同或终止合同,否则将损害第三人的利益。
第三人利益合同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领域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合同可以为工程监理单位或银行等第三人的利益而订立第三人利益合同,以保障第三人的权益。
再如,商业保险合同中,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合同可以为受益人的利益而订立第三人利益合同,以确保受益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得到相应的补偿。
此外,在合同法律援助中,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可以为承担责任的第三人订立第三人利益合同,保障第三人在合同履行中的权益。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在合同的范围内可以主张自己的权益。
如果合同的当事人违反合同的内容,损害到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有权要求合同的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合同的当事人在订立第三人利益合同时,应当注明第三人的身份和利益,明确第三人享有的权利和责任。
这样可以避免合同的不确定性,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另外,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主动参与合同的履行。
论我国法中的第三人利益合同
![论我国法中的第三人利益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2eb5d9f10029bd64783e2cbf.png)
论我国法中的第三人利益合同作者:李江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2期摘要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的本质属性之一,近代以来以第三人利益合同为代表的涉他合同的出现对合同的这一属性提出了挑战。
本文认为这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合同相对性的根基,只是对合同相对性的修正。
本文简单梳理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在立法上和理论上被肯定的过程。
《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是否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认为该条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第三人利益合同,但是也没有否定,从而为法律解释留下了空间。
关键词合同相对性第三人利益涉他合同请求权债权作者简介:李江涛,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68-02一、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基本理论(一)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概念和类型化第三人利益合同,又称为“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利他契约”豍。
就具体内容来说它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由债务人向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履行合同规定义务,即意味着已经向债权人履行了义务的合同。
向第三人履行,并不是说第三人成为合同当事人,实质上是第三人受债权人安排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就该第三人角度而言,是第三人代为受领。
第三人受领并不是债权的转让,第三人没有演变成为合同的债权人。
第三人利益合同涉及到三方主体,即合同双方当事人和第三人,相应的第三人利益合同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一般也认为存在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合同关系、对价关系和履行关系。
合同关系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这是债务人之所以同意向第三人履行合同的原因。
对价关系存在于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通常为合同关系,如买卖、赠与等,但是也并非以此为必要,像抚养义务、损害赔偿等法定之债也包括在内。
履行关系存在于债务人与第三人的之间。
债务人虽然得向第三人履行合同,但此种履行仍是对于合同的履行,第三人仅是代为受领,并未使第三人获得合同当事人的身份。
《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研究》范文
![《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ed3a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a.png)
《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利他合同,即直接涉及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在商业交易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类合同不仅涉及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还涉及到第三人的权益。
因此,对于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合同交易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其性质、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利他合同的概述利他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向第三人履行合同义务,并由该第三人直接享有合同权利的合同。
在利他合同中,第三人并非合同的当事人,但可以依据合同约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利他合同的典型形式包括保险合同、赠与合同、债权转让等。
三、第三人请求权的性质及构成要件(一)第三人请求权的性质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是指第三人在利他合同中享有的请求权。
这种请求权并非基于合同当事人的身份,而是基于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
因此,第三人请求权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二)第三人请求权的构成要件1. 合同的有效性:利他合同的第三人请求权须以合同的有效性为前提。
若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则第三人的请求权将无法得到保障。
2. 合同约定的权利:第三人请求权必须基于合同约定。
即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第三人享有某种权利。
3. 合同履行的义务:利他合同的履行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义务。
若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则第三人有权向其提出请求。
4. 法定保护: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合同未明确约定,法律也可能为第三人提供一定的保护。
例如,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法律可能赋予第三人一定的请求权。
四、第三人请求权的法律效果(一)对合同当事人的影响当第三人提出请求时,合同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若当事人未履行义务,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此外,第三人的存在可能对合同的履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履行方式、期限等提出要求。
(二)对第三人的影响第三人在利他合同中享有独立的请求权,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向当事人提出请求。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规定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e5758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8.png)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规定合同第三人利益合同甲方:姓名/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姓名/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人利益人:姓名/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合同目的与背景1.1 本合同的目的是确定甲方和乙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并确保第三人利益人在合作中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
1.2 本合同的背景是(简要描述合作背景或业务关系)。
2. 关键条款与条件2.1 合作内容:详细描述甲方和乙方之间的具体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合作项目或服务描述)。
2.2 权利与义务:甲方的权利与义务:(列出甲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乙方的权利与义务:(列出乙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2.3 第三人利益人的权利与利益保护:(列出第三人利益人的具体权利)3. 费用与支付条款4. 保密条款4.1 保密义务:双方同意对本合同涉及的所有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保密,不得未经许可向第三方披露。
5. 争议解决5.1 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同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争议。
如协商不成,应提交至(仲裁机构或法院名称)裁决。
6. 生效与终止6.1 本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并持续有效直至双方完成合作目标或经另行终止。
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合同5篇
![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合同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8567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3.png)
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合同5篇篇1甲方(出让方):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让方):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就某项事务进行交易,为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的基础上,就保护第三人利益事项达成如下协议:一、合同目的本合同旨在明确甲乙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保护第三人利益的义务和责任,确保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定义与界定1. 第三人:指与甲乙双方有关或无关的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交易的见证人、担保人、中介人、债权人、债务人等。
2. 利益保护:包括但不限于保护第三人的知情权、隐私权、财产权、债权等合法权益。
三、合同内容1. 甲乙双方应确保在交易过程中充分披露与第三人有关的重要信息,保障第三人的知情权。
2. 甲乙双方不得泄露第三人的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严格保护第三人的隐私权。
3. 在涉及第三人财产权益的交易中,甲乙双方应确保依法进行,不得侵犯第三人的财产权。
4. 若甲乙双方的交易涉及第三人债权问题,应确保在合法、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处理,保障第三人的债权不受损害。
5. 甲乙双方应共同承担因自身行为导致第三人利益受损的赔偿责任,并对因此产生的法律后果负责。
6. 甲方对乙方的交易承诺和保证,如涉及第三人利益,应确保真实、准确、合法,否则应承担因此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失。
7. 乙方在履行与甲方的交易过程中,应关注并尊重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采取任何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8. 甲乙双方应共同防范因交易可能产生的第三方风险,确保第三人的利益不受影响。
9. 在交易完成后,甲乙双方仍应关注第三人的后续利益保障,确保交易不会对第三人造成不利影响。
四、违约责任1. 若甲乙双方违反本合同约定,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费用等。
第三人合同_法律规定(3篇)
![第三人合同_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f2134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7.png)
第1篇一、引言第三人合同,又称为间接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为了第三人利益而订立的合同。
在我国《民法典》中,第三人合同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合同编的相关章节中。
本文将从第三人合同的定义、效力、履行、变更与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对第三人合同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第三人合同的定义第三人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为了第三人利益而订立的合同。
其中,第三人是指合同订立时,尚未成为合同当事人的第三者。
第三人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 第三人合同是合同当事人为了第三人利益而订立的合同;2. 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并非合同当事人;3. 第三人合同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但第三人可以接受或拒绝该合同。
三、第三人合同的效力1. 第三人合同的有效成立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的规定,第三人合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3)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2. 第三人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四条的规定,第三人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如下:(1)第三人可以接受合同,成为合同当事人;(2)第三人可以拒绝合同,不成为合同当事人;(3)第三人接受合同后,合同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义务。
四、第三人合同的履行1. 履行主体第三人合同履行主体包括合同当事人和第三人。
合同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义务,第三人可以接受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
2. 履行方式第三人合同的履行方式包括:(1)直接履行:合同当事人直接向第三人履行合同义务;(2)间接履行:合同当事人通过第三人向第三人履行合同义务。
3. 履行期限第三人合同的履行期限由合同当事人约定。
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
五、第三人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 变更第三人合同的变更,是指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或删减。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的规定,第三人合同的变更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合同当事人同意;(2)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3)不损害第三人利益。
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肖 鹏)
![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肖 鹏)](https://img.taocdn.com/s3/m/6a484f6a561252d380eb6ea7.png)
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肖鹏上传时间:2004-1-25[案情]甲、乙系朋友关系。
1999年10月2日,甲到丙处为乙的生日订制一件艺术品,并委托丙于11月30日前送到乙处。
11月29日,丙让其职员丁将艺术品送到丙处。
送货路上,丁不慎将艺术品损坏。
事后,甲要求丙赔偿损失,乙要求丙重新制作艺术品。
甲.乙双方协商不成。
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甲诉称:艺术品是我委托丙制作的,我有权利决定由丙怎样承担责任。
乙辩称:甲委托丙制作艺术品并送与我作为生日礼物,我是艺术品的所有人。
我有权利决定丙应将艺术品重新制作。
[作者观点]我认为:此案的处理关键是确定是理清案情中的合同关系。
甲与乙签订的是承揽合同,并且是为乙的利益签订的,乙在此合同中是第三人,这种民法理论上称之为“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本案中涉及的是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的问题。
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是涉他合同的一种。
所谓涉他合同是“以第三人为给付或第三人给付标的之契约也”。
1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是“使第三人直接对于当事人之一方取得债权之契约,从而当事人之一方对于相对人约定应向第三人为给付,依相对人之承诺而生效力”。
2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与为订约人自己订立的合同有很许多不同。
第一,合同的当事人是订约的双方以自己的名订立的合同,第三人不是订约当事人,也不是订约人代理第三人订立的合同。
第二,合同的订立无须第三人参加,也没有必要事先通知第三人。
第三,第三人根据合同直接取得权利,第三人的权利并非自合同当事人继受,而是自己的固有权利。
第四,“合同只能给第三者设定权利,而不得为其设定义务。
”3对于本案的解决,拟从以下角度分析:(一)法理评析在法学理论上,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甲和丙订立的是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在该合同中,乙是纯受益人,不承担任何义务。
虽然乙“享有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和请求债务人履行的权利”,4但这是根据法律规定依据合同直接取得权利。
第三人利益合同
![第三人利益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7ce806c7d5bbfd0a79567336.png)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又称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权利合同、利他合同,是指为第三人设定利益,以向第三人给付为标的的合同,即第三人因合同当事人的约定直接从当事人一方取得债权的合同,而另一方当事人依约定应向第三人为给付,并依相对人的承诺而发生效力的合同,第三人利益合同作为合同涉他关系中的一种,突破了罗马法上不得为他人订立契约的原则,也就是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效力:1、对合同债权人的效力依法成立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对签约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由于第三人已经表示接受权利,即债务人依合同必须也只能向第三人给付,债权人则失去要求债务人向自己履行给付义务的权利(合同有特别约定的除外),但转为享有要求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的权利。
如果在第三人已明确表示接受权利的情况下,还承认债权人享有请求权,无异于这种约定(合同)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债权人与第三人都享有同样的请求权,而债务人却不能同时向双方履行,则违约在所难免,这对债务人是不公平的。
如果债权人在第三人利益合同成立生效后又接受了债务人的给付,则应构成不当得利,因债权人依约已经失去了要求债务人向自己给付的请求权。
2、对合同债务人的效力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债务人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向表示接受权益的第三人履行直接给付义务,接受第三人的给付请求,否则构成履行迟延,同时也就享有了拒绝向合同债权人给付的权利,如误向债权人履行了给付,但其向第三人给付的义务并未因此而消失,故其有要求债权人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
如接受权益的第三人在未取得合同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又表示放弃权益的,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债务人的履行义务也不能灭失,其仍应该向合同债权人履行给付。
另一方面,第三人的权利是基于合同产生,所以合同债务人对第三人也应当享有依合同所产生的一切对抗债权人的抗辩权,如合同不成立、因胁迫导致合同无效、合同履行期限未到或履行条件未成就而拒绝履行等等。
《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研究》范文
![《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2130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1.png)
《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利他合同,也称为第三方受益合同,指的是一方或几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同时赋予了第三方(受益人)在特定条件下获得一定权益的法律安排。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这一合同类型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到了诸多法律、经济及社会利益问题。
尤其是其中的第三人请求权问题,其不仅关乎合同法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更是与各方利益主体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利他合同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利他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类型,其基本特征在于合同的当事人并非是所有从合同中获益的个体,而是通过合同的履行使得第三方(受益人)获得一定的权益。
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合同效力的范围,使合同的相对性得到了突破。
三、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的现状与问题在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一直是法律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我国《合同法》对第三人请求权问题做出了规定,但在具体操作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首先,第三人的请求权性质和范围尚不明确。
在利他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是依赖于合同的约定而产生的,其权利性质和范围往往取决于合同的条款和当事人的意愿。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合同条款的模糊性、当事人意愿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往往导致第三人的请求权性质和范围难以确定。
其次,第三人请求权的行使条件和程序不够明确。
在利他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往往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行使。
然而,这些条件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明确规定,导致第三人在行使请求权时往往面临诸多困难。
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程序规定,使得第三人在行使请求权时缺乏明确的操作指南。
四、第三人请求权的法律分析针对利他合同中第三人请求权问题的法律分析,我们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我们需要从合同法的角度对第三人请求权进行解析。
通过研究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明确第三人请求权的法律基础和性质,从而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应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来揭示第三人请求权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第三人获益的合同
![第三人获益的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3d55e1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b.png)
第三人获益的合同甲方(出让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让方):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方(第三方获益方):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的合同关系,经三方友好协商,为明确各方权益,达成以下协议条款:一、合同背景及目的甲、乙双方基于某种合作或交易关系签订合同,同时考虑到丙方的利益,经三方同意,特订立此合同协议,以确保丙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合同的主要内容1. 甲方与乙方的合同关系内容:甲、乙双方应按照《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本合同,确保约定的条款得到严格遵守。
2. 乙方应当向甲方履行合同义务时,应当考虑到丙方的利益,并按照本合同约定向丙方支付或提供约定的利益。
3. 丙方作为第三方受益人的权益:丙方在本合同中有权获得由甲、乙双方约定的一定利益,具体利益形式、数额及支付方式等详见本合同相关条款。
4. 甲、乙双方应当向丙方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丙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合同的具体条款1. 利益分配:甲、乙双方应当根据合同约定,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向丙方分配利益。
具体利益分配方式如下:____________。
(例如:乙方每完成一项阶段性工作,需向丙方支付相应的服务费或利润分享等。
)2. 保密条款:甲、乙、丙三方应对本合同内容及相关事宜采取保密措施,未经各方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3. 违约责任:如甲、乙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导致丙方利益受损,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丙方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
4.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本合同的任何变更、解除均须经甲、乙、丙三方协商一致,书面修改或解除。
5. 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 其他条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其他必要的条款)四、合同的生效及履行1. 本合同自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什么是第三人利益合同
![什么是第三人利益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8206838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41.png)
什么是第三人利益合同合同的种类有很多,包括租赁合同、委托合同、买卖合同等等,其中还有一种是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比如投保人和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这种就被称作为是第三人利益合同,那么,什么是第三人利益合同?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第三人利益合同利益第三人合同,约定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且第三人对此享有请求权的合同。
二、关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1、第三人的给付请求权第三人承认后,有权直接请求债务人履行合同。
当事人不得予以变更或撤销。
|2、当事人的变更、撤销权当事人于第三人作出承认之前,有权变更、撤销合同。
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撤销:(1)当事人知道第三人已对第三人约款产生信赖。
(2)当事人应合理预见到第三人将会产生信赖且第三人最终确实产生信赖。
3、债权人的给付请求权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当事人间有相反约定的除外。
合同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签订的,故为保障第三人利益的实现,依据基本合同,债权人有给付请求权。
4、债务人信赖利益的保护第三人未作出承认或承认之后又撤销的债务人,因此而信赖利益受损,第三人应对此负责。
5、债务人的义务债务人应依合同的约定直接向第三人履行债务。
6、债务人的抗辩权债务和得以合同所产生的一切抗辩对抗第三人。
这是德国、日本和台湾民法典皆确立的条款。
第三人的抗辩权是与第三人的请求权相平衡和对抗的权利。
三、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特点1、第三人不是订约当事人,他不需要在主合同上签字,也不需要通过其代理人参与缔约。
2、该合同的成立无须通知第三人或征得其同意。
3、合同一经成立,该第三人如不拒绝,便可独立享受权利。
以上就是我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什么是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相信大家对于第三人利益合同有了一定的了解,简单来说第三人利益合同就是合同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方履行相关义务的合同,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请学习专业律师。
论因第三人胁迫与第三人欺诈而订立合同的效力-精品文档资料
![论因第三人胁迫与第三人欺诈而订立合同的效力-精品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ca80e776eeaeaad1f3306e.png)
论因第三人胁迫与第三人欺诈而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法的精神就是契约自由,保证合同当事人具有足够自主决定能力,使得意思表示健全。
然而,每一个意思形成的过程中都会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导致意思表意者作出的意思表示出现瑕疵的情况。
我国现行民法继受了德国法的传统,承认了受欺诈和受胁迫的意思表示,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重要类型。
但是,我国民法对于因第三人胁迫与第三人欺诈而订立合同,无论是关于“第三人”的界定还是其效力问题却是留下了空白。
一、“第三人”的界定在对因第三人欺诈与第三人胁迫而订立的合同的效力认定前,应当先确定第三人的范围,尤其是在具体适用中,对第三人的理解过于狭义将影响合同效力的认定,责任的承担也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
对于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实施欺诈或胁迫的,这里的“第三人”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并非概括为其他的所有人。
无论是德国学者梅迪库斯还是台湾地区学者史尚宽都是通过列举了无撤销权人来限定第三人的范围,学者们大都认为,与意思表示人有信赖利益关系的第三人行为应该归责于意思表示受领人,因此该“信赖人”不属于本文讨论的第三人。
据此可得,意思表示相对人的代理人、缔约辅助人、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的供应人等均不是第三人。
薛军教授通过“第三人判断规则”,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从公平性来权衡该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第三人的地位。
[1] 笔者认为,第三人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第一是实施欺诈或胁迫的行为人的责任归属性。
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存在信赖利益关系的,第三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对合同当事人实施欺诈或胁迫的行为时,其行为的法律效果应当视为由该存在信赖利益关系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承担。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第三人是否可以是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的第三人或“附第三人约款”合同中的第三人?管以为不可以,尽管利益第三人合同或“附第三人约款”合同中的第三人并非第三人合同的当事人,但是信赖利益关系来看,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不符合从公平性权衡下的第三人。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管见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管见](https://img.taocdn.com/s3/m/8dad2e3508a1284ac9504368.png)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管见兼议《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论文提要]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又称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权利合同、利他合同,是指为第三人设定利益,以向第三人给付为标的的合同,即第三人因合同当事人的约定直接从当事人一方取得债权的合同,而另一方当事人依约定应向第三人为给付,并依相对人的承诺而发生效力的合同,第三人利益合同作为合同涉他关系中的一种,突破了罗马法上不得为他人订立契约(Alteri stipulari nemo potest)的原则,也就是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此类合同也随之出现。
我国的现行法律是否有相关的规定呢?《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情形是否属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呢?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在本文中将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产生演进、成立要件、法律效力等几个方面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及对《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理解。
一、问题的提出文章的开始,笔者先介绍一个案件。
2003年8月,张某开办一竹制品工艺厂,因资金不足而向朋友徐某借款人民币60000元,未约定还款时间。
个体户邱某于2004年5月至9月间多次向张某购买竹凉席,尚欠货款20000元未付。
2005年8月,因徐某向张某主张债权,张某遂与邱某签订了一份《支付欠款协议》,约定邱某在2005年10月30日前将所欠的20000元货款直接付给徐某。
协议签订后,张某将该协议及40000元人民币交给徐某,徐某表示,如邱某尚欠张某20000元属实,同意接受该协议,视为张某已还清款项。
2005年12月,徐某以邱某未按协议约定向其履行给付义务为由诉至法院,要求邱某支付款项20000元及违约金。
邱某应诉辩称,对事实无异议,但暂无能力还款。
法院审理认为,徐某享有诉权,邱某应该向徐某支付20000元款项,但因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不同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张某与邱某签订的《支付欠款协议》是对债权转让的约定,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该协议有效,邱某应该向徐某履行给付义务。
第三人实际履行合同情形下合同当事人的认定?
![第三人实际履行合同情形下合同当事人的认定?](https://img.taocdn.com/s3/m/f97c8b5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e.png)
第三人实际履行合同情形下合同当事人的认定?问:在实践中有这种情形,即一方在合同书上签字,但实际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为第三人,此种情形下如何认定合同当事人?答:合同关系是存在于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原则上仅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并不及于第三人,此称为“合同的相对性”。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故一般情形下,在合同书上签字或者盖章的人就是合同的当事人。
例外情形如职务行为,虽员工在合同上签字,但员工所在单位是当事人;再如代理行为,虽代理人在合同上签字,但被代理人是当事人。
诸如此类的例外情形需要法律的明确规定方可成立。
实践中出现的第三人实际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情形并不属于前述例外情形,在合同的理论分类中,可归为“涉他合同”,具体包括“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和“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两种类型。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合同权利,由第三人取得利益的合同。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虽是由第三人实际享有合同权利,但其享有权利的基础仍然来源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不能改变合同当事人的身份。
对此,《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请求债务人向其履行债务,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第三人可以请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向第三人主张。
”而“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则是指双方当事人与第三人约定或者债务人与第三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合同。
第三人履行义务的实质在于代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案例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c4e0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e.png)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案例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在合同签订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享有合同约定的权益和利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的案例为例,详细介绍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概念和作用。
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年轻的房地产投资者,他在城市中心购买了一套公寓作为投资,并决定将其出租。
小明知道在房屋出租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问题,因此他决定与一家房地产管理公司签订管理协议,委托他们负责房屋租赁和维护。
二、合同签订小明与房地产管理公司进行了详细的洽谈,商定了一系列细节和条款,并最终达成了管理协议。
在合同中,小明作为第一方,房地产管理公司为第二方。
他们明确规定了公司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寻找租户、收取租金、处理维护问题等。
然而,小明还关注到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特别提出将第三方利益合同纳入管理协议。
三、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小明要求在合同中增加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以确保租户的权益得到保护。
他与房地产管理公司商定,如果管理公司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职责,导致租户遭受损失,小明有权进行索赔。
这样一来,房地产管理公司在履行合同时将更加谨慎,以避免给租户带来损失。
四、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作用第三人利益合同起到了保护租户权益的重要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租户作为第三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
如果房地产管理公司未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职责,导致租户遭受损失,租户可以直接向小明提出索赔。
这样一来,租户的权益得到了保护,也增加了管理公司履行合同责任的动力。
五、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小明将合同中的第三人利益合同规定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他定期与房地产管理公司沟通,了解租户的情况和反馈。
在一次例行巡视中,小明发现公寓维护不善,导致租户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他立即联系了管理公司,并要求他们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小明并没有看到任何改进。
租户的抱怨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公寓的出租和小明的投资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小明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和租户的权益。
利益第三人合同
![利益第三人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7d0457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2.png)
利益第三人合同利益第三人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满足他人的利益而订立的合同。
根据民法的规定,利益第三人合同可以通过转让权利、提供助益、作出约定等方式实现。
本文将对利益第三人合同的定义、构成要件、效力、责任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定义利益第三人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满足他人的利益而订立的合同。
其中,当事人是指合同中的原合同当事人,即双方同意达成合同的主体;他人是指与原合同当事人无直接合同关系的第三方,即与原合同没有签订合同但受益于原合同的个人或组织。
二、构成要件利益第三人合同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合同的成立:利益第三人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原合同的成立为前提,即原合同在法律上是有效的;2.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利益第三人合同必须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真实意思表示的结果,即当事人必须是自愿达成合同的;3. 当事人的受益意愿:利益第三人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有意愿向第三人提供利益,即当事人明确了第三人的利益,且同意将其纳入到合同范围内;4. 第三人的接受意愿:利益第三人合同的第三人必须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做出接受的反应,即第三人对合同的效力表示同意。
三、效力利益第三人合同的效力是指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根据合同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根据民法的规定,利益第三人合同的效力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 直接效力:当事人和第三人根据合同的约定直接发生法律关系,并且受合同的制约;2. 间接效力:当事人和第三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当事人将原合同的履行义务转移给了第三人,第三人可根据合同要求履行原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四、责任利益第三人合同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当事人的责任:当事人在利益第三人合同中,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未能履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2. 第三人的责任:根据合同约定,第三人应当承担合同约定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未能履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3. 共同的责任:当事人和第三人在利益第三人合同中共同承担合同义务和责任,共同对合同的效力负有责任。
刍议我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之构建
![刍议我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之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36e7f337580216fc700afd71.png)
刍议我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之构建作者:孙卫权来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亟待规范。
罗马法认为合同的效力不及于第三人,有不得为他人订立契约(Alteri stipulari nemo potest)的原则。
而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冲击了人们所固守的合同相对性规则,该合同的显著特征是第三人有直接请求债务人给付的权利。
本文通过对国外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立法现状比较,基于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粗浅分析,提出构建我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
[关键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直接请求权;第三人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内涵及识别(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概念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又称第三人利益合同、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第三人权利合同、利他合同等。
广义第三人利益合同,包括一切双方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
至于第三人是否因该合同而取得对合同当事人的直接请求权,则在所不问。
狭义第三人利益合同则仅指第三人可依该合同约定而取得对债务人的直接请求权的合同,即直接发生第三人享有独立债权效力的合同。
王利明教授认为:《合同法》第64条之规定,实际上包括了两种情况。
一是涉他合同,所谓涉他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为给付,该第三人即因此取得直接请求给付权利的合同。
二是第三人代债权人接受履行,即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代债权人接受履行,第三人并不独立享有合同上的权利和利益,而只是代替债权人接受债务人的履行。
如果债务人作出履行或履行不当,则第三人无权要求债务人向其继续履行或承担责任。
[1]第三人代债权人接受履行,在法律上又称为“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或依指示而为的财产给付行为,这本质上是确定了由第三人代债权人接受履行的制度。
本文的讨论仅限于第三人取得直接请求给付权利的合同,也即狭义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上 , 在某些情 况下 , 债权 人代 受益人请求 向对方履行 义务是必要 的1 3 1 。各国家和地区立法赋予债权人请求债务人 向 第j 人给付权 利的 目的 ,是 为了保 障债权 人的利益。这是 因 为 , 为第三人利益合 同” , 在“ 中 债权人 与第三人之间存在着对 价关 系 , 债务人不履行 合同有时会严重损害到债权人 的权利 。 但必 须明确的是 , 为第三人利益合 同” , 在“ 中 债权人所享有的 请求 权与第二 人的请求权在 内容上是 不同的 :债权 人享有的 三 是请求债务人 向第 三人给付 的权利 ,而第 三人享有 的是请求
议 。如, 在我国台湾地区大多数学者持否定说 , 将第三人依合 同取得 的权利 限定为债权 ;少数 学者持有限制的类推适用或
准用说 ; 别学者在研究判例 的基础上 , 个 以动产和不动产为标
准采用 区分说 ,即在标 的物 为动产时否定有为第三人利益 的 物权或准物权合 同存在 的可能 ,而对 于标的物为不动产时 可
的抗 辩 权 , 则是 一 个 可 以继 续 深 入 研 究 的 问 题 。
( ) 于 第三 人 的 权 利 与债 权 二 关
在“ 为第三人 利益合 同” , 中 不仅第三 人对债务 人有请求 权, 而且债权 人也享有请求债务人 向第 三人 给付 的权 利 , 这也 是“ 为第三人利益合 同” 制度 与“ 债权让与” 制度 的根本区 别。
直 接 产 生 , 么 就 违 背 了 民 法 中 最基 本 的公 平 自愿 理 念 。 需 那 如 同意 则 可 能使 第 三 人 利 益 合 同 的性 质 发 生 改 变 ,使 第 二 人成 三 为合 同 的 另一 方 当事 人 。 当然 , 当事 人 不 能 约 使 第 三人 承 担 义 务 , 不 表 示 第 三 人 并
为 , 三 人 虽 然 不 是 合 同 的 当事 人 , 当被 赋 予 合 同 的 某 项 权 第 但
利或利益后 , 便与合 同有 了千丝万缕 的联 系 , 了保证 第三人 为 得 以享有合 同赋予 的某 些权 利 , 当事 人变更或撤销合 同时 , 在 应给予第 三人 相应 的抗辩权 。至于第三人到底享有哪些种 类
能存 在 为 第 三 人利 益 的物 权 契 约 。1 2 1
( ) 于 第 三人 的 义务 三 关
债务人 向 自己给付 的权利 , 二者并非连带债权 , 而是 两个 完全
( ) 于 第三 人 的 权 利 一 关
不用 承担义务 , 至少 对于 与实现权利 、 受利益有关 的 义务 , 接 第三人必须承担。对这类义务有学者称之为“ 附随义务” 其 内 , 容包括注意义务 、 照顾 义务 、 保密义务 、 协助通知义务等。在第 三人利益合 同中 , 第三人基 于合 同享有履行利益 , 以使 合同制 度之保障功能更为全面。故而 , 应将基于合 同产生 的法定义务
制力I “ -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 。 成立后 , 即对第三人 、 债务人 、 债权
人产生效力 。 探讨合同的效力有利于对“ 为第三人利益合 同” 的
整体研究和系统分析提供帮助。
一
三人 承担义务 , 而后 一观点 中, 利益是否大于承担 的义务本 身 就是一个不确定 因素 。 其次 , 如果第三人的请求权无需 同意便
和附随义务主体扩大到第三人。 二 、 为 第 三 人 利益 合 同 ” 债 权 人 的 效 力 “ 对
纵 观 两 大 法 系 国 家 的 立 法 可 以 看 出 ,其 法 律 均 认 可 利 益
第三人所享有 的直接请求权 , 或者要求债务人承担继续履行合 同债务的责任 , 或者要求债务人承担损 害赔偿 的责任 。这是 因
口张
敏 苏州 2 50 ) 1 0 6
( 州大 学 王健法 学 院 , 苏 苏
【 摘 要]
“ 第 三 人 利 益 合 同 ” 效 力表 现 为 : 权 人 享有 给 付 请 求 权 以 及 违 约 救 济 请 求 权 ; 务 人 可 以 对 利 为 的 债 债
[ 键词] 关
益 第三人主张他原本可 以对合 同债权人主张的权利 ; 第三人享有的权利 由合 同 3事人合 同规定。 - " 为 第三 人 利 益 合 同 ; 构成 要 件 ; 同效 力 合
请 求 权 的 合 同 。所 谓 合 同的 法 律 效力 , 合 同 所具 有 的 法 律 强 即
为只能使第三人纯粹受益 ;有的学者认为可 以约使第三人 承
担 一 定 的 义 务 , 其 义 务 不 能 超 过 其 应 享 有 的 利 益 。在 这 两 种 但
观点 中, 前一观 点更能体 现“ 为第三 人利益合 同” 的本 旨。 首 先 ,第三人利益合 同的 目的是为第三人创设权利而不是使第
[ 标识码】 文献 A [ 文章 编 号】 7 — 6 2 1 )2 0 6 — 2 1 4 1 7 (0 O — O 1 0 6 6 O
【 图 分 类 号】 9 36 中 D 2 .
“ 为第三人 利益合 同” ,是指合 同双方当事人为第三人设 定利益 , 以向第 三人给付为标的 、 第三人取得对义务人 的直 接
、
“ 为第 三人 利 益 合 同” 第 三 人 的效 力 对
第 三 人 的 权 利 确 定 以 后 ,合 同 当事 人 原 则上 不 得 再 以协
议的形式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 。但如果合 同当事人在订立
合 同 时 对 此 权 利 进 行 保 留 ,合 同 当事 人 仍 然 可 以 变 更 或 撤 销 该 合 同 , 三 人 的权 利也 会 随之 而受 到 影 响 。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