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学设计-02

合集下载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从不同角度鉴赏景物描写,感受泰山的壮丽雄奇与文化底蕴,揣测作者的主观情感。

2.联系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登泰山所寄托的“幽怀远韵”与“隐君子之高风”。

教学重点:鉴赏景物描写,感受泰山的壮丽雄奇与文化底蕴,揣测作者的主观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登泰山所寄托的“幽怀远韵”与“隐君子之高风”。

教学过程一、文本赏析1.第一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1)动静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2)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水为泰山增加灵动。

(3)古长城:历史厚重感最高日观峰:直言泰山之高峻,也为下文日观峰看日出铺垫。

(4))作者情感:向往2.第二段描写了什么内容?(1)登山时间: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腊月,气候严寒)(2)路线:京师——泰安——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巅自-至于-由-循-越-复循-遂至(过程之艰辛)(3)路况: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4)登上泰山的景物描写: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作者在描写泰山景色时有“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半山居雾若带然”的描写,“苍山负雪”可否换成“苍山被雪”?“明烛天南”可否换成“烛照天南”“半山居雾”能否换成“半山有雾”呢,为什么?——不能更换,在这里使用了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5)作者情感:惊喜(6)作者惊喜背后,你的感悟是什么?——历经艰辛,收获惊喜;无限风光在险峰;不走寻常路,一路风景迷人……3.第三段作者如何描写日出?——时间顺序、动词使用、比喻手法“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登泰山记》教案(12篇)

《登泰山记》教案(12篇)

《登泰山记》教案(12篇)《登泰山记》教案(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泰山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泰山记》教案1自读要求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自读程序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自读点拨1、姚鼐和"桐城派"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

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

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

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2登泰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泰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泰山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古文,本文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

学习本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走进本文,可以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同时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鉴赏《登泰山记》的艺术特色三、教学重点文脉梳理、感受与分析本文的简约之美四、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独特的学术趣味五、课前准备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些山水游记散文,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但本文在文言字词上、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在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已经疏通了整篇文章的大意和重点字词义,对文章的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一)、借古名人,说说泰山情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这句话是说孔子登上东山后觉得鲁国显得很小,登上泰山后,就认为天下变小了,这是孔子登泰山的独特感受。

其实,在中国古代,登泰山后产生这种独特感受的,不止孔子,比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中所表之意相似。

历史上诸多诗人都到访过泰山,当然也不乏历史名人,比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真宗赵恒等。

中国古人的泰山情结足以体现。

泰山,五岳之首。

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历代帝王君主大多在泰山进行封禅和祭祀,各代文人雅士亦喜好来此游历,因此产生了许多的诗文佳作。

其中姚鼐的《登泰山记》,就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二)、回顾文脉,感受简约之美交代泰山的地理位置-记述登山经过-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交代署名第1段,按照面、线、点的极简顺序,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

第2段,通过详写登山的过程,其中又用几个极简的字“登-循-越-复循-至”记叙了登山路线。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泰山记》。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2)文学常识的掌握。

(3)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

(2)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3)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3)提问:请大家谈谈对泰山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语音韵律。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3)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讲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

(2)让学生进行词语解释练习。

(3)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谈谈自己攀登泰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文背诵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登泰山记》。

2. 完成文言文断句练习。

3. 完成词语解释练习。

4. 写一篇关于攀登泰山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成果。

4.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相关的美景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泰山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阴、阳”等文言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反复诵读,体会其用词生动传神的语言特色。

2.涵咏品味课文,体会景、情交融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理解作者笑对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重点实词,疏通文意。

2.赏析精彩的写景片段,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情分析】对文言文来说,学生首要任务是读懂,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鉴赏和创作。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和能力,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但《登泰山记》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以写景抒情为主,阅读时有不小的难度。

不过学生前面刚刚学过苏轼的赋体散文《赤壁赋》,为学习本文提供了便利。

根据课文注释和联系作者姚鼐的身世,具体了解登山过程与思绪,从而较深入地品味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就需要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进行仔细地揣摩。

在注重朗读增进感悟之外,还仍然要有启发思考,最终在整体感知和局部揣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有理解地阅读。

【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创作的泰山题材的散文名篇,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

文章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让读者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完美融合。

意蕴深厚,蕴含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语言优美,欣赏对泰山日出的描写对内心人生态度的描写。

一、导入有人说旅行的意义在于出发、路上、遇见和治愈,也有的人说答案都在路上,自由都在风里,当自然山水遇见中国文人,山水也就拥有了生命,姚鼐就像一位蒙面的行者,为我们描绘出泰山雪后独特的美景,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体会泰山美景。

二、新知探索(一)通读全文,辨识字音,整体感悟。

登泰山记姚鼐(nài)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jǐ)水东流。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人论世,领悟作者的登山情思。

(重点)2. 鉴赏景物描写,关注不同的写景角度。

(难点)3. 品味语言,学习洗练简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绝妙的诗章为其添彩。

《登泰山记》一文便展现了姚鼐精神救赎的历程。

全文虽只写泰山之景,无一字提情,但情却蕴藏其间。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探究姚鼐登泰山的情思。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PPT):与姚鼐登泰山,于行文探情思。

通过文字进入姚鼐所经历的那个跨年夜,进入姚鼐与友人冒雪登临泰山的特定时空,体会其生命情怀。

[任务一:角色代入,古今共情。

]苏轼有诗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而姚鼐,也有这样一个难忘的冬天。

想象你是姚鼐,他会如何登山感怀?PPT:以“作者心境" “登一次泰山也好”的要素构建一条姚鼐的登山前的心灵独白。

请同学们选择重要信息,进行概括性梳理,分享交流姚鼐登山前的心事。

(选择一组依次说,引导同学们结合背景材料知人论世,进行当代文化参与,有个性地交流分享,融通古今。

)补充资料:1.你是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被称作桐城派集大成者。

你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

你自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

你20岁考中举人,30岁第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

2.1773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你因学识渊博被破格举荐入馆担任纂修官。

1774年,《四库全书》初编成,44岁借病辞官。

你自己是说因为身体有恙。

其实,有人说还有隐情。

在编修《四库全书》时,纪晓岚主张秦汉以前的史料不做改动,你主张唐宋以前的史料都不能改动。

为了政治需要,《四库全书》须剔除对清廷不利文化因素,结果使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四库全书》里改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2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2

《登泰山记》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分析并欣赏作者姚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深入理解泰山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背诵文学技巧分析泰山文化背景介绍课文主题讨论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登泰山记》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姚鼐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泰山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象征意义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2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文学技巧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和视频资料,展示泰山的风光和文化背景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纸质教材:提供《登泰山记》的原文和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PPT和视频资料,展示泰山的风光和文化背景准备《登泰山记》的原文和注释,供学生阅读和理解制定课堂讨论和活动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4.2 教学步骤引言:介绍泰山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背诵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文学技巧分析:讲解姚鼐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泰山文化背景介绍:介绍泰山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并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登泰山记》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同行评价: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接受同行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六章:教学设计细节6.1 课文朗读与背诵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设定背诵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并能够熟练背诵6.2 文学技巧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6.3 泰山文化背景介绍通过PPT和视频资料,介绍泰山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与泰山的关联6.4 课文主题讨论提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课堂互动和思想交流第七章:教学实践案例7.1 课文朗读与背诵提供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的示例,展示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展示一个学生背诵课文的视频,作为学习和参考的榜样7.2 文学技巧分析通过PPT示例,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使用展示一个学生分析课文修辞手法的作业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分析和表达7.3 泰山文化背景介绍通过视频资料,展示泰山的风光和文化背景,提供直观的感受提供一个学生介绍泰山文化的PPT展示,作为学习和参考的榜样7.4 课文主题讨论提供一份学生课堂讨论的记录,展示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讨论过程展示一个学生分享自己观点的例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第八章:教学资源与材料8.1 PPT和视频资料提供一份教学PPT示例,展示课文内容、文学技巧分析和泰山文化背景介绍收集与《登泰山记》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泰山风光、文化介绍等,用于课堂教学8.2 教材和阅读材料提供《登泰山记》的原文和注释,供学生阅读和理解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关于泰山的文化书籍、文章等,供学生拓展阅读第九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9.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活动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确保每个教学目标都能得到充分的实现9.2 时间表制定具体的教学时间表,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日期和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计划与时间表的一致性,避免教学内容的遗漏和重复第十章:教学反思与改进10.1 教学反思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10.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与内容:本环节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应确保教学活动围绕这些目标展开,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2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2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登泰山记》这一名篇的背景与作者;•理解文章中展现的自然景观;•了解明清时期文人登泰山的典故和文学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感悟自然的伟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教学内容•前置知识:–了解明清时期文人的文学、艺术和人文思想;–了解《登泰山记》的大致内容和文学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登泰山记》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理解自然景观的描绘;–认识文人登泰山的典故和文学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登泰山记》的文学意义和艺术特色;–理解文人登泰山的典故和文学意义。

2.学时安排•第一课时:介绍《登泰山记》的背景和作者,分析文学意义和艺术特色;•第二课时:讲解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第三课时:分析文人登泰山的典故和文学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示范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登泰山记》原文,学习其文学表现形式和特点;•分组探究法:分小组讨论文中自然景观描写的艺术效果和文学意义,并汇报分享;•演示法:讲解文人登泰山的典故,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互动来加深对文学意义的认识。

2.教学手段•PPT展示;•影音材料;•教具:地图、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 导入(5分钟)通过导入让学生进入小说《登泰山记》的故事内容,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老师介绍该课所授内容,提及该作品是明代游记家《徐霞客》所著,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徐霞客》的了解。

1.2 认识《登泰山记》的背景和作者(10分钟)•介绍泰山、登泰山、泰山诗、登高诗等;•了解徐霞客的生平、所到之处、所写之书。

1.3 展现文学意义与艺术特色(35分钟)1.引入:徐霞客的骚体诗。

让同学欣赏徐霞客的骚体诗,弘扬了山水美、文化美等精神。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三、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学生默读,讨论,明确: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2.《登泰山记》教案设计篇2【教材定位】《登泰山记》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6课文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

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泰山的壮美。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登泰山记》教案3篇

《登泰山记》教案3篇

《登泰山记》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泰山记》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泰山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3)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勇于攀登、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泰山的相关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的理解。

2. 对泰山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把握。

3. 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巩固文言文知识。

(2)详细讲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登泰山记》。

3. 收集有关泰山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登泰山记》这篇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加强对文言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拓展延伸,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登泰山记》的基本内容,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登泰山记》,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生阅读《登泰山记》,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泰山的历史、地理和景观特点。

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2.2 背景知识:学生了解泰山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包括泰山的神话传说、文化意义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分组阅读《登泰山记》,并讨论文中的重要内容和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泰山在文化和历史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泰山的表达方式。

3.3 写作与表达: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对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4.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材料:《登泰山记》原文。

关于泰山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写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泰山的文化意义。

采用讨论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6.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和音频,增强学生对泰山景观的感知和理解。

使用网络资源,如泰山相关的网站和博客,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观点。

《登泰山记》教案2篇

《登泰山记》教案2篇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登泰山记》教学活动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登泰山记》,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山川之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案重点:学习《登泰山记》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教案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准备:1. 复印《登泰山记》的原文;2.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3. 准备学生写作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介绍泰山的背景和重要性。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并让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和讨论以下问题:1. 诗人怎样描述泰山的壮丽景色?哪些词语和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诗人对泰山的感情和态度是怎样的?3. 你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和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登泰山记》式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泰山的感受和体验。

展示作文:让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同时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相关的写作技巧。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的山水作品,如《黄山怀古》等,并写一篇短文,对比其与《登泰山记》的异同之处。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去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展示。

《登泰山记》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登飞来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飞来峰》的作者李白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飞来峰的壮美景色。

3. 能够朗读《登飞来峰》并理解诗歌的意境。

4.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

登泰山记教案(6篇)《登泰山记》教案篇一一、导语激趣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

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

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

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四、安排游程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

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

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

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上七单元《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登泰山记》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后文简称“2017 年版课标")“三大亮点”之一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俨然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热词",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人重视。

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尤其是如何让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落地”,也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7 年版课标实施两年来,课标专家在语文核心期刊和各种培训会上给我们进行了许多理论层面的解说,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2017 年版课标、对学习任务群有了了解。

但一线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单篇文本教学,习惯于传统的讲授研习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转变。

加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目前只在六个省市使用,其他地方的一线教师使用的还是原来的教材,而这套教材好像也不太适合任务群教学。

这就造成了许多地方当前教学中的一个现象,即理论上学习的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上还是传统的单篇教学。

那么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如何落地呢?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点不一定是在“群"上,也可能是在“任务教学”上。

就目前条件来看,在全面落实任务群教学之前不妨采用一种“折中"的办法——单篇文本的任务型教学,即教学内容还是以单篇文本为主,但是可以把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真实情境,一个是任务驱动)引入其中,以基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创设为起点,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以《登泰山记》这篇课文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笔者在备课时查阅了网上关于这篇课文的20 多份“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归纳整理后发现,其教学目标大致有以下几点:1. 了解文中“记、阴、阳、晦"及姚鼐、桐城派、泰山等文学文化常识。

2. 识记“阴、乘、限、巅、晦、极、驳、漫、失、僻”10 个词,归纳“望、或、视"等词语的义项。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4)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理解文章主旨;(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2)体会作者攀登泰山的壮志豪情,培养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3)懂得只有不畏艰难,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章主旨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向往,引导学生思考攀登泰山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遇到生僻字词时,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翻译难句,解释生僻词语;(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2)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3)阐述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6.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有关泰山的文学作品,拓展视野。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查阅资料,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4. 写一篇关于攀登泰山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作文练习: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文学鉴赏水平。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掌握并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并赏析《登泰山记》的艺术特色。

领会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1.2 教学内容姚鼐生平介绍《登泰山记》的文学背景文言文阅读技巧讲解泰山的文化意义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图片展示泰山风光,引导学生对泰山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姚鼐及其文学地位。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登泰山记》。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景色描绘、情感表达和议论抒发。

2.3 讲解与讨论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等。

分析《登泰山记》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结构布局等。

讨论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4 实践与拓展学生模拟登泰山,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以泰山为题材,运用所学技巧。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生创作展示3.2 评价内容学生对姚鼐生平的了解程度。

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情况。

学生对《登泰山记》艺术特色的理解深度。

学生对泰山文化意义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学素材姚鼐生平介绍资料。

《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

泰山风景图片。

相关文献资料。

4.2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PPT第五章:教学时间安排5.1 课时本章节共需4课时完成。

5.2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介绍姚鼐生平及文学背景,阅读《登泰山记》。

第二课时: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登泰山记》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讨论泰山的文化意义,学生模拟登泰山。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创作,进行教学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泰山风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泰山的壮丽与神秘。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

案例分析:以《登泰山记》为例,深入剖析其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6.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姚鼐生平、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泰山文化意义。

引导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自主发现和分析问题。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景物描写层次分明、瑰丽生动的特点。

2、把握景物描写抓重点介绍的方法。

3、体会作者雪中登泰山之情怀。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抓重点抓特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写景后补记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被誉为“五岳独尊”独步天下。

清代文人姚鼐风尘仆仆,一路行来。

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所学,回忆他记游泰山的散文《登泰山记》的行文思路。

(课件出示:全文几个自然段?文章的思路如何?)文章循序渐进,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

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导游,带领我们去领略泰山的雄奇与瑰丽。

二、设计线路先为游客设计好登山路线吧!(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好两条登登山路线,以供游客选择。

)附答案:1.中谷登山:中谷——中岭——西谷——山巅2.东谷登山:东谷——天门——山顶三、有了路线,行程如何安排?这大概是游客最为关心的了。

请同学们为游客安排好冬季雪中登泰山二日游。

(课件出示)可以讨论讨论,拿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代表回答)好,我们达成了共识。

参考答案: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

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纵览泰山全景。

四、抓重点介绍一切就绪,风雪如期而至,我们在一片苍茫中充满了对泰山的向往和渴望。

(课件展示泰山风雪石级图)天门当道,雾重冰滑,蹬几不可登,拾7000余级,登山何其艰难。

然而登上山顶,那陡然出现的泰山万千气象,会让我们所有旅途之劳顿之艰辛悠然释怀。

请你诗情画意地为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吧!在这里,老师有一个友情提示:(课件出示:描绘重点景观: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

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留连忘返。

友情提示:1.文章重点描绘了哪两个景观?从课文中找出语句,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的?2.试着分别拟个小标题?3.根据课文的描绘,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现代散文的语言描绘出这两种景观。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此外,我还发现课堂氛围的调动非常重要。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但我也意识到,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举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在攀登过程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丰富,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在登泰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举例:从最初的兴奋、好奇,到攀登过程中的艰辛、痛苦,再到登顶后的喜悦、自豪,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
(3)课文主旨的提炼:学生需要从全文的角度,提炼出作者所传达的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精神。
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分析作者登泰山的过程及其心理变化,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作者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主题设置较为贴近课文内容,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者思考不够深入。作为老师,我应该鼓励这些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巩固方法。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课文的主旨和精神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讲解,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领会到课文的精髓。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登泰山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攀登高峰、挑战自我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登泰山记》的奥秘。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2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古文阅读和赏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登泰山记》作为一篇经典的古文篇目,被广泛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读懂《登泰山记》的基础上,更好地领略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呢?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登泰山记》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读懂全文的基本内涵;2.学生掌握《登泰山记》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加深对古文读写能力的熟悉,提升对古文雨花石等文化遗产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1.《登泰山记》的学习和解读,包括文化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全文的主旨和结构等;2.重要的古文词汇和句型,如“缇骑”、“万壑千岩”、“披罗衣”、“拄杖”等。

教学方式1.课前热身:师生互动,回顾上一节课内容;2.教学过程:通过讲解、课件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对古文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同时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3.课后巩固:布置相关练习,作为复习和拓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登泰山记》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读懂全文的基本内涵;•学生掌握《登泰山记》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古文语言的解析和理解;2.对于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需要怎样的解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实施教学准备•课前准备: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语文水平、古诗词和古文知识领域等,确定本节课重点和难点;–通过线上/线下编写课件,整理教学材料•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设备:电脑、投影仪、音频设备等;•教学手段:讲解、课件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资源:古诗词和古文遗产知识、相关视频推荐、在线词库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热身(10分钟)•老师与学生互动,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内容的前置知识。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第二步:教学过程(30分钟)1.教师针对《登泰山记》进行文化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全文的主旨和结构等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说课】
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本文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

全文不足千字,其内容很丰富。

作者先总写了地理位置及形势,首选为我们勾勒了泰山的轮廓,采用点面结合写法。

然后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详略地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的所见。

苍山、白雪、红日、云雾、流水、城廓,绚烂如画,尽收眼底。

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作者泰山之巅观日出的情形,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观,写景层次分明,多角度地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瞬息万变的绮丽图景。

最后略写了登山所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层层深入地描写景物,结构完整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体现了姚鼐散文的风格。

本文内容简单,语言文字浅显,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主要从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手法入手,从文章写作借鉴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泰山日出”、“泰山夕照”),从而学习借鉴大家的大手笔,感悟作者的大情怀。

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以第三段写景为重点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及审美感受能力。

先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经典,通过讨论获得写作借鉴和人生感悟。

再补充同题材内容比较阅读。

最后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学中采用鉴赏法、讨论法,拟定用一课时完成。

【目标要求】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
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

太阳是光明、温暖、激情的象征。

我们也司空见惯,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文人的笔下,太阳却是那样神奇瑰怪,多姿多彩。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虽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壮丽。

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的路》中写到“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

奇特的想象、缤纷的色彩,为我们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雄浑壮丽景象。

泰山观日出是泰山顶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二、学生朗读全文。

三、教师总体分析本文构思。

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描摹了四幅气韵俱佳的生动形象的画面:泰山地势图——雪后登山图——泰山日出图——泰山景物图
四、重点欣赏文中第三段“泰山日出”片断
1、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相应的景物,填出黑板上的表格。

【教师板书】
时间景物特征描写角度艺术手法及效果
五鼓寒风呼啸
积雪击面
云雾弥漫近动景侧面烘托
为日出蓄势
稍见山白若樗蒱
云一线异色远静景烘托蓄势
须臾云雾幻成五采远动景烘托蓄势
日上日正赤刀丹
红光下承之远动景
虚实结合正面描写
回视绛皓驳色
山皆若偻远静景
色彩情态
侧面烘托
拓展意境
2、问题讨论
1)本段重点是写日出,可作者没有直接入题,又是怎么写的?(见上表分析)
2)作者已完成日出描写,为什么还要写“回视”这一句?(见上表分析)
3)从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景物描写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或人生感悟?(开放性)
提示:
从写作角度看:
a、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b、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来写。

c、写景要注意表现手法多样化。

如正面侧面结合,动静虚实结合等。

d、写景语言要简练,生动,富有文采。

从人生感悟角度看: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b、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

c、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

d、要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
3、拓展阅读(教师补充资料,学生比较两文描写日出的异同)
秋未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如縠,村鸡鸣,曙光生。

登日观,注目久待,苦日不至。

才一转瞬,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樽,次如葫芦。

上黄白,下赤紫,作薄蚀状。

又次如葫芦、罍瓶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

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即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射。

云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

其下积雾,色正黑。

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竞天,殆海水也。

(清•孔贞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提示:
相同点:二者皆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的动态过程,都注重景物色彩的瞬息变幻,动静结合,都采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不同点:课文善于用侧面烘托手法,孔文侧重从正面直接描摹。

课文侧重日出前后的色彩变化,孔文侧重于日出时的形态变化。

孔文对景观成因作了解释,课文没有这一层。

孔文采用了博喻绘形绘色,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课文中的比喻没有孔文丰富。

…………
4、学习借鉴大家写景手法,进行口头作文表达训练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所观察到的日出景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不少于100字。

(开放性表达)
学生构思3~5分钟,请同学表达,师生共评价。

五、利用刚才的鉴赏方法自己去欣赏“泰山夕照”图,并用诗歌形式改写之。

教师示范:
苍山耸翠白雪皑皑映照天南鸟瞰山麓汶水西流徂徕横卧雾萦山腰飘若仙带残阳普照江山如画。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

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泰山奇景奇观,尤其是写泰山日出一节尤为精彩生动。

写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既富层次感,又有立体感,真可谓主从相属,高下相倾,远近相配,色彩相融,动静结合,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却给我们无限的美感的遐想,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吧,关心生活,热爱生活,
你会发现明天有太阳更绚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