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放在语境推断两个个“言”应分别翻译为“叙 述”、“记载”。
5.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或解释为 通假字“智”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 与“不了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 只能翻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 解),也“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 这6.怀样王翻使译屈才原合造情为理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7.襟三江而带五湖。
砺: 磨刀石。 “带”,象形字,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 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 为腰带”的意思。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 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九)以音猜义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 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 原则,大胆逆推。
我们根据“乞丐”一词,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3.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我们由现代汉语“信使”一词就可推出“使者” 之意。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 5.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 6.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函梁君臣之首。
用为动词,可译为“用匣
2、庭除甚芜,堂屋甚残子。句 均装中 作”“ 句。庭 子除主”语“,堂应屋译”为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推。“断水台它”阶是处”动在。词谓“语游位泳置”,之可
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 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六)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言朝廷因 杨氏霸国之旧 . B.尚法律,任 俗交 . C.宜 修复旧典 . D.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 . 因:沿袭 任:任用 宜:应该 挠:阻挠
(
)
四、结构分析法(句式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 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 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 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后来就把生 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 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gōng)之 意。 所以,“弄璋”指的是生了儿子, “弄瓦”指的是生了女儿。
含义相同相近: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求全责备——求,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民殷国富——富, 殷—富裕 登峰造极——登, 造—登上,到达 文过饰非——饰,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 己的过失和错误 扶危济困——扶, 济—扶助 比肩接踵——接, 比—紧接着,紧挨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军夜 大惊 . B.而城中鼓噪 从之 .. C.齐人遂夷 杀其将骑劫 . D.齐人追亡逐北 . 夜:在夜里 鼓噪:敲鼓呐喊 夷:杀 北:北方
(
)
解析:D 项,“追”与“逐”相对应,且同义,那么“亡” 与“北”也应同义,“亡”为“败逃者”,那么“北”也应 为“败逃者”。
答案:B
三、联想印证法之成语联想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文言文实词推断》-课件--(共43张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课件--(共43张PPT)
“疾风劲草、欲盖弥彰”:疾,大;彰,明显、显著
3、斯言虽小,可以喻大
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
4通、晓(07年福建)今姑贷汝
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试试看: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
蜀(06年湖南卷)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
想想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凭借)
试试看: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下,攻下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反义对文,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 长”——“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以,被任用
试试看:
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里佩着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 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 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 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 可以解释为“拜见”。
试试看: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2、可以独飨白粲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 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 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想想看: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
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
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成分分析法(语法)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学生需求分析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实词,这为他们读懂古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古汉语的内容广泛且丰富,实词积累又无法穷尽。

因此,学生们还需要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一般方法,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读懂文言文扫除障碍,同时,学生自主梳理探究的意识不强,也往往忽略古文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制定1、总结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通过不同题型的真题演练,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2、链接教材,巩固实词推断的方法,同时强化回归教材的意识;3、引导学生梳理探究,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总结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七种方法,并在回归教材中加以巩固。

难点:通过不同题型的真题演练,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境与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希沃白板交互式课件教学步骤与过程(一)课堂导入《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在沪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特种兵式旅游等词语榜上有名。

这些流行语的背后,不仅体现了语言本身的创造力,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文言文是我们与古代先贤沟通的桥梁,是了解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然而,文言文中有很多实词的词义难以理解,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障碍。

因此,今天我们将学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读懂文言文,为你们与古人对话、走进古代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习活动一:方法提炼请推测下列划线词语的词义,并说说你是如何推断的。

方法小结:字形推断法、邻字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联想推断法、通假推断法、语境推断法(三)学习活动二:链接教材回顾选必下册第三单元,找找哪些字词可以运用实词推断法加以推断。

推断方法示例字形推断法邻字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联想推断法通假推断法语境推断法(四)学习活动三:真题演练请运用所学方法完成下面的试题。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经典 优秀 公开课 课件 精品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经典 优秀 公开课 课件 精品

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答案:C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 名词,指柴草。
五、联想推断法(成语等)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 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1.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 之。 济:同舟共济,渡江。 2、薄而观之
这些词都在课本里学过。A其后秦伐赵,拔 十城。(拔:攻取)《廉·蔺》B怀敌附远 · (附:归附)《论积贮疏》 C乘彼垝垣,以 望复关.(乘:登)《氓》D追亡逐北,伏尸 百万(北:败逃的人)《过秦论》可见答案 是C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的意 思。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
4、“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任用
7.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07.重庆)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 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包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
注释:①唱歌
之。”
指夏侯威的哥哥夏侯霸
句子意思应为:地方郡守夏侯威认为 他(羊祜)和别人不一样,就把哥哥 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
想一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
3.畔背亲 通“叛” 背叛
4.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考点导读
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 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 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故事导引 指羊祜
•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
【答案】C,制度
课堂训练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1湖北卷)
•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 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 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 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 【参考答案】D 顾:只是
想考一题想导
加点词语,你熟悉吗?
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威逼,胁迫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言听计从:听从
3、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方法三 :联想推新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问题。另外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 处逢生”。

公开课文言实词推断课件

公开课文言实词推断课件

01
02
吾尝跂予望矣,不如登 高之博见也- 跂:站立 、企及,作动词
03
04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 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 片刻、一会儿,作名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放弃、停止,作动 词
《师说》推断实例
0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 以:用来……的,作连词
0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生下来时,作副词
数词与量词
数词
一至万,亿等。
量词
个、只、斤、特别等。
连词
与、及等。
介词
于、以等。
助词
着、了等。
03
常见实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
01
02
古代“行李”指出行的人
古代“感激”指深深的感谢
03
古代“走”指跑
04
古代“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常见通假字
01
“禽”通“擒 ”,捕捉
02
“邪”通“耶 ”,吗
”。
结构推断法
总结词
根据上下文结构推断词义
详细描述
结构推断法是根据上下文之间的结构关系来推断实词的词 义。例如,可以根据上下句之间的并列、因果等关系来判 断实词的词义。
例句
如“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中的“不过”,根据上 下句的并列关系,可以推断其意为“仅仅”。
依境定词法
总结词
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公开课文言实词推断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推断方法 • 实词分类 • 常见实词 • 推断技巧 • 推断实例分析 • 总结与反思
01
推断方法
依形定词法
总结词
根据字形结构推断词义

文言文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

牛刀小试
•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 •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
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 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解释“缕”的 意思并说明理由


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
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


2、(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六国论》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购:悬赏,重金收买﹚
《指南录后序》
⑵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绡:丝织品﹚
C.景公与 陈无宇……诛封(庆封地名) 诛:杀掉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课件(51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课件(51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3、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 言多而不辩,何也? ”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实践
译文: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个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 自实践起来还是不错的,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为什 么?”
2、
词语、成语联想法
文言文有些字的意思如今很少见,但在某些词语或成语
里保留着,我们可以联想有关词汇、成语,推测其在文中
想一想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天 3、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仓促
五、通假推断法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 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
通 用 字 通 假 字假 借 字
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120个)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 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 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3)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凡形旁从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词义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
——词义与兵器有关;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件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件
(选自《弇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 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镬:规则、法度。③碔:似玉的石头。④ 考功郎:吏部官员。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⑥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 建沿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 丝毫的用处。只有宗子相不这样。他担任考功郎时有声望,因为不能依附 权贵,不久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倭寇连续侵扰福建沿海,他安置吏民,管 理兵器粮食,制度是地方上最好的。后来又因辅佐他人升职成为读书人的 表率。等到他临死之时,家里祭祀,有人为他哭泣,宗子相在家里一直不高 兴,说:“麒麟凤凰,难道能和鸡犬共处吗?不能实现,没有圣世。我讨厌我的 鸡犬,将要离去了!”李攀龙大加称赏,写诗道:“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飨食。” 他们这些人所提出的主张都是这样的。
模拟训练
文言文挖空训练 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填在后边括号内的横线上。 戴胄忠.清.公.直.( 忠诚、清廉、公正、耿直 ),擢.( 提拔 )为大理少卿。上以 选人多诉冒.资.荫.( 假冒资历和门荫 ),敕.令.( 下令 )自首,不首者死。未.几. ( 不久 ),有诈.冒.(伪造资历 )事.觉.( 事发 )者,上欲杀之。胄奏. ( 上奏 )“据法应流.( 流放 )”。上怒曰:“卿欲守.法.( 遵守法律 ),而使 朕.( 皇帝自称 )失信乎?”对.( 回答 )曰:“敕.者.( 皇上的命令 )出于一 时之喜怒,法.者.( 法律 )国家所.以.( 用来 )布.( 公布 )大信于天下也。
门径);那些批评宗子相的少年,认为宗子相想越过渡口放弃木筏。然而这 向来不是宗子相的本意。我绞尽脑汁,竭尽所能,来迎合物境。如果与物境 相合,那么我就取它全部的优点,不合那么我姑且取它的优点并承受它的缺 点。字不得在句中重复,句不得在文中重复,我时时用良马,依照次序跟天 下的中下之人相争,如果一次不胜,那么剩余二次必胜,如此罢了。现在他 的文章都在,即使他稍稍不如刘桢、左思、杜审言、王昌龄等人,却能跟随 在众贤人之后,宗子相也很乐意。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正确。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不仅仅是高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 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 正误。
• (2015·高考山东卷)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
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 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 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正确吗? 鄙:卑鄙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 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 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元忠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 以为雍州长(chánɡ )史。太后曰:“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 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 ,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 ,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不闲吏事 闲:空闲
通“娴”,熟习
译文:魏元忠作宰相后,武则天征召张易之的弟弟岐
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 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将领不身体力 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士兵都驻扎安定 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 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 欲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联想:屡试不爽 爽:差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联想: 不速之客 速:招致,招引 3、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四、句式推断法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丢弃 《五代史·冯道传·论》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2011年高考北京卷) 大体 大的方面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遭受
(2011年高考湖北卷)
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学习
(2009年高考四川卷)
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嗟 而 之 人 闻 蹈 哉君 青 蓝 于 为 槁 之 古 所 人 无 乎 乎 寄 之 羡 以 知 于 嗟 人 人 尽 使 之 于诗乎 能 大 生 死 ?一之 遨子 , ; 水 轮 暴 然 以 非 惑 惑 吾 吾 蜉 长 不 悲 乎 之 亦 锱 负 农 机书…! 不 , 于 不学 游粟曰 取 冰 。 , , 也 传 生 ? 也 前 , 蝣 江 可 风 ! 心 念 铢 栋 夫 上之…大 易 有 编 顾者 ,。: 之 , 木 其 不 道 而 惑 , , 吾 于 之 乎 。 一 也 其 之 ; 之… ,训阉 其 几 伍 ,哀必 抱…学 于 水 直 曲 复 受 知 而 终 其 从 天 无 骤 ” 人 。 家 柱 架 工用,之 志 人 之 亦有 明吾不 蓝 为 中 中 挺 业 之 不 不 闻 而 地 穷 得 之 秦 。 , 梁 女之激乱 者 欤 间 曷师 月生可 , 之 绳 规 者 解 者 从 解 道 师 , 。 , 心 爱 奈 多 之如…昂,,?,故之。而…以而,,,,惑师矣也之渺挟托,纷何于椽泥大缙四而素师长须已青而虽也孰,。固沧飞遗千奢取南沙輮輮…,义绅海五不者终臾…。于寒有。能其生先海仙响万,之亩?以使多,,,。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丁)PPT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丁)PPT课件
“意图” “心意”;
高考链接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
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10
年重庆卷)
宾语
动词,赞美
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多年 说话时不谈荣誉,士大夫们更因 为这样而赞赏他。
• 10.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动(词丰中第二次月考)
高考链接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 糜食母,抱衾寝母。(09年广东)
译文: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 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稀饭给她吃, 拿被褥安排她就寝。
方法二:对应互释法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 词义,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 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 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 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
民殷国富 登峰造极 文过饰非 扶危济困 怜香惜玉 心驰神往 党同伐异 夙兴夜寐 溯洄从之 欲盖弥彰
第二组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下,占领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全 ,尽,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推举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 、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如主语、宾语------名词、代词 谓语-------动词、形容词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第五组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做副词,的确。
2、楚王贪而信张仪。
“信”后跟宾语应该是动词,信 任。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①带有宾语,作动词, “料想”; ② 的“意”作“无”的宾语,是名 词,
刚出嫁不久被休回娘家
高考链接
加点其的后词秦的伐解赵释,,拔不石正城确。的《是廉(》10全国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
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作业
• 文言实词小题
课堂训练
解释划线的词语
1、2012(福建):履苍莽中
“履”在本句中充当 谓语,应该解释为动 词“踏” 。
2、2011(广东):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官:谓语, 动词,做官。
课堂训练
3、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 抱衾寝母。
分析:“寝” 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就 寝”。 4、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 士类益以此多之。 分析:“多”带上了宾语,活用为动词,意 为“赞美,赞赏”。 。
【答案】C,制度
考题导析 课堂训练
3、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 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2011高考广东卷)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放开 纵:腾跃 (×)
课堂训练
4、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
1、追亡逐北
。 溃败(的军队)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 陛下也《自表后主》
多余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天下也。
灭族
4、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丢弃
《五代史· 冯道传· 论》
方法四:结构推断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 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 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 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 地
2、直言不讳 3.生而眇者不识日
因有所顾忌而不敢或不愿说 瞎 ,双目失明 买进粮食
4.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12
想一想 考题导 划线词语,你熟悉吗?
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唯当就蚁封耳 3、籍吏民 威逼,胁迫 靠近,接近 登记 违背、改变
(2013年高考山东卷)
通“披”,穿着
方法一:通假分析法
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 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 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 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 的另一个词。
课堂训练
1、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 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2013年高考全国卷)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振巩昌、临洮饥民 分析:振通“赈” , 救济
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陈公弼传》(2011高考江苏卷)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以公少年易之 轻视 易:更换 (×)
课堂训练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1湖北卷) •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 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 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 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 •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 •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 • 【参考答案】D 顾:只是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
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考点导读—方法总结 (考题导析—规律总结—方法点拨)—训练拓 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 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考点导读
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向:崇尚 邃:精深 赀:钱财 勒:镌刻
课堂训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2013江苏) •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 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 卧,如是数岁。 • A. 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 B. 及即尊位 及:等到 • C.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 D.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人众车舆(2013年高考安徽卷)
(2011年高考湖北卷)
众多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受 学习
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2009年高考四川卷)
④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大体 大的方面 (2011年高考北京卷)
想一想 考题导析
解释划线的词语
1、 范增数目项王。 用眼睛示意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答案】D
杖:拿着 翼:保护 徇:掠取 趣:归顺
【解析】趣:通“促”。副词,马上、迅速。
8
课堂训练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2011重庆)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 “趋”, 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答案】 B 【解析】趣:cù,通假字“促”,催促,督促的 意思。文言实词的理解不仅仅要掌握它的常用 义项,更需要娴熟地根据上下文进行甄别
课堂训练
4.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

登:升职。 录:记载。 振:救济。 勒:铭刻
参考答案:A、考中,考取 联系成语——五子登科
想一想 考题导
解释划线词语
• D.根据文意“阙”在此处应当理解为:缺 失,空缺
35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 • • • • • 方法一:通假分析法 方法二:字形分析法 方法三:知识迁移法 方法四:结构分析法 方法五:语法分析法 方法六:语境分析法
穷:学尽 语法分析法 尽:学完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
薛潭学讴①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4、泽命不渝,信也
方法三 :联想推新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或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 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 词义问题。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1、 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阻拦,截断
(2013年高考大纲卷)
2、诸贵假以劲弓
(2013年高考湖北卷)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 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 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
想一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赢粮而景从 通“影”,像影子一样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 3.畔主背亲 通“叛” 背叛 4.被鹤氅衣。
借给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训练
高考真题演练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 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2013年高考广东卷)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参考答案:C、约束 制裁 痛绳(严厉地制裁 ) 联系成语——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 接受法律的制裁
17
课堂训练
4.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 登:升职。 录:记载。 振:救济。 勒:铭刻
34
课堂训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2012新课标) •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 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生女孩
方法六:语境分析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 这个语境来确定词义。利用语境分析法 应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境认真 揣摩,仔细分析。
考题导析 课堂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2013四川)
2、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 制裁
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险固的地势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视力
方法五:词性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想一想 考题导析 课堂训练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
“欺骗”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褒义,顽皮
27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 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 “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 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 漫应之曰:“璋也 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几, 果双生一 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 谭 概》) 生男孩 3、“弄璋” 在文中的含义 4、 “弄瓦”在文中的含义
课堂训练
• 2、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
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 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 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 (2011年高考全国卷)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分析通“掌” 执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