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知识讲解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科学第一章复习课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 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 )
6、研究水内部的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 ),它的 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 )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 )和( )都有压强,且 随着( )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并在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的液体深 度相同的压强还跟( )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第五节 水的Biblioteka 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物体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 )
3、( )原理( ),浮力只跟( )有关,公式( ) 单位要统一,浮力只跟( )、( )有关,与物体的重 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物体的沉浮条件: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沉浮取决于 ( ) 悬浮、漂浮、下沉、上浮 练习: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 到的浮力为( )N
第一节 水在哪里
海洋水 1、 ___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 冰川水 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____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 食物 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 ____和____ 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 ____循环、 海上 内循环和____ 陆上 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 ____ 是海陆间循环 ______.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 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________和地球引力 _____.形成水循环的 温度 变化。 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 _____,即水的三态会随____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知识讲解
第一节 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
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3.水体名称: 分类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分类2:淡水、咸水; 分类3: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二、水与生命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
二、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意义是:1 米3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1 厘米3 水的质量为 1克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 米3 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p=ρgh
1、ρ指液体的密度
2、h 指液体某处到最高液面的垂
直距离 3、此公式只适用于计算液体的内 部压强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液体的深度;
测量 液体内部 压强的大小
第5节 水的浮力
一、浮力
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被淹死?
一、水的浮力
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2、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 一个向上的浮力
能否说氧气和氢气是水的组成成分?
二、水的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无色 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 100℃
无味 凝固点
常温下液体
水的异 常现象
1标准大气压下 0℃
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4℃ 时水的密度最大,4℃以下 时,水热缩冷胀; 4℃以上 时,水热胀冷缩。
拓展:水还有哪些性质?
纯净的水是不良导体、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等。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教案浙教版
课题:第1章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材分析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27-29页,教材中设计了高锰酸钾、食盐、粉笔灰、色拉油等物质在水、汽油中的分散状况,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分散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科学概念,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对课堂自主、某某的要求较为强烈,所以该节课设计以学生猜想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是受学生欢迎的。
[学法点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本节课设计学生很熟悉吃早餐问题入手,放松学生心情,活跃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有组织、有目的的合作操作,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达到超常状态。
教学时,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方法和动态,共同探讨如何设计实验。
(3)学中有用,用中促学。
通过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来解决有关污垢洗涤、衣服干洗等问题,同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巩固与发展。
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①掌握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一般用途;②初步了解混合物的概念;③了解溶质和溶剂的基本概念;④了解水和其它常见的溶剂。
能力目标:①通过组合实验对比,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②能用分类法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分类;③学会区别、整理、归纳三种分散状况的基本特征;④能列举出生活中遇见的一些分散系实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溶解的过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得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主要特征,并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辨别生活实际事例,用所学到的知识来结实生活实际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结合实际的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范例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模型,实验器材(如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悬浮、下沉。
3.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物体浮在液体表面的原因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等。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物体的密度。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下沉,而在盐水中会上浮。
(2)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
2. 答案:(1)铁块在水中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2)浮力=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掌握情况,对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反思。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要点
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知识要点1、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海洋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状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固态形式存在,少量水是以液态和气形式存在的。
4、水与生命: ⑴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⑵生物体的生命运动里不开水,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种子的发芽等。
⑶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如沙漠中的骆驼和仙人掌)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6、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下渗 (地下径流)7、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8、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9、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1)分别写出A 、B 、C 、D 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环节名称:A B C D(2)目前人类对 这个环节可以施加一定影响。
1、水的电解(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电极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少(正负极气体体积比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多(正负极气体体积比1:2)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 沸点 100℃ 气味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一章 第1节 水在那里第一章 第2节 水的组成第一章第3节水的浮力1、浮力的存在: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产生的浮力。
八上科学复习
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资料一、重难点知识讲解(一)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二)水的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 (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三)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注意条件)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通常情况下液体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二、重难点知识讲解1、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2、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pgh)三、重难点知识讲解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八年级《科学》上册各章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 v v =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ppt课件
随堂练习
5、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课堂总结
1、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固体、气体和液体都可作为溶质; 3、溶剂的种类很多,水是最好的溶剂,酒精、汽油、丙酮、香蕉 水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4、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5、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 的质量。
新知讲解
一、溶液 1、溶解:
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 中,这个过程称为溶解。
如,固体砂糖溶解于水中,水变甜了; 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水变紫红色了; 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碘能溶解在酒精中,酒精变棕黄色了; 许多物质能溶解在酒精中。
新知讲解
溶解
砂糖
水
高锰酸钾
溶解
水
溶
二氧化碳
如,砂糖的水溶液、碘的酒精溶液、硫酸铜的水溶液,等; 2、若溶剂是水时,一般可以不表达出来: 如,硫酸铜的水溶液,常称为硫酸铜溶液;
食盐的水溶液,常称为食盐溶液; 3、有些时候还会有些简称: 如,食盐的水溶液,称为盐水;碘的酒精溶液称为碘酒等。
讨论交流
1)如何将衣服上或手上沾有的油污洗去?
可用洗洁精、汽油等清洗。
活动: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水中, 你发现 高锰酸钾扩散到水里,形;成紫红色溶液
提示: 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常作消毒防腐剂,可以用于冲洗伤口,或用于饮食
用品和器皿的消毒。
2、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 碘扩散到酒精里,;形成棕黄色溶液 通过上述活动可知,_高__锰__酸_钾__能溶解在_水__里,_碘__能溶解在_酒__精_里。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科学的第一章主要涉及到数学、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数值的测量数值的测量是科学研究中非常基础的一部分,而对于数值的表示方法、单位的换算以及数字的精度和误差等都需要我们的认真学习。
1.数值的表示方法数值可以通过常用数学符号、文字和缩写来表示。
诸如百分号、科学计数法、标准单位、衍生单位等都是数值表示的方式,它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应用。
2.单位的换算不同的方法和事物,需要使用不同的单位来进行测量和表示。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数字的精度和误差数字有其特定的精度和误差范围,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区分精确值与不精确值,减小误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二、分子与分母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分支,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指由化合物中两个或者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的基本单位。
分子数量的大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2.分母的定义分母是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总量。
分母的标记通常在每种原子或分子后加括号。
三、能量变换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学习能量的概念及其在物质转化和反应中的作用。
1.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质反应和运动所必需的物理量,它存在于分子的运动、原子组成和位置的变化等现象之中。
2.能量的变换方式能量的变换通常以下列形式发生:热能、电能、化学能、光能和动能。
学习这些变换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机制和规律。
总结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涵盖了数值的测量、分子与分母、能量变换等方面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这些知识对学习科学和理解生活中的现象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
第一章提纲1、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
地球上的水,可以液态,固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2、成人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重量的4/5是水分。
生物体含水量(质量分数):水母 98%、黄瓜95%、草本植物 70%~85%、一动物70%~80%、物风干的种子 15%以下。
3、 3种循环方式:1、海上内循环 2、海陆间循环3、内陆循环。
环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径流)4、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5、水的重要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液态。
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
沸点:100℃凝固点:0℃。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6、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ρ=m/V (单位:克/厘米3或千克/米3)1克/厘3=1000千克/米3。
水的密度是1克/厘米3或10 00千克/米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不同的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也有相同的)7、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积压而产生的。
压力特点:1、与物体表面接触2、与物体表面垂直。
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积。
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
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单位:帕斯卡(Pa)。
1帕=1牛/米2还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增大压强方法:1、减小受力面积2、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方法:1、增大受力面积2、减小压力。
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跟水一样,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8、阿基米德原理(也可用于气体浮力计算):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1-4节提纲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上的水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占陆地淡水总量的68.69%),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的存在形式有固态(寒冷的极地和高山)、液太(主要存在形式,)、气太(空气)三种状态。
4. 如何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冰柜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烟”;寒冬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常挂着一层霜……二水的循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2.水循环的作用:①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②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快————大气水更新最慢————冰川3.水循环的意义: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②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③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4.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蒸腾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地下径流)三水资源的分布1.水资源和水循环: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也比较丰富2.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赤道和沿海水资源比较丰富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缺水严重,人均仅2200m3;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四水与生命1.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2.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3.水对人至关重要第二节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体生成,两玻璃管中液面下降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和逻辑性,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内容区和总结区。
1.标题区:板书顶部写明节课的主题和子标题,使学生一目了然。
1.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如测量小车的速度,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问题解答:设计一系列与运动描述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解答,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针对一些复杂的运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应用拓展: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分析交通中的速度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学生可能难以将速度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些问题:
1.使用具体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2.设计更多实际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速度公式。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计时器等,用于进行运动实验。
2.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画、图像和文字,用于展示运动过程和概念。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结果和公式推导过程,增加课堂互动性。
4.物理模拟软件:如Phyphox等,用于模拟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规律。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基础知识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基础知识班级学号姓名1.在地球上含量最多的水是,在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平时我们说水资源缺乏是指。
2. 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占人体重量的以上。
3.海洋水与陆地水通过联系起来,它包括、、、。
4.水通电时在阳极上生成,在阴极上生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说明水是由和组成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火焰,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5. 某种物质的叫做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其中m表示,单位;v表示,单位;ρ表示,单位;水的密度为千克/米3 = 克/厘米3,其意义为。
推导公式m= ,v=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ρ= ,测量盐水的密度ρ= 。
6.同种物质密度,质量与体积成;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越大,密度越;不同物质,体积相同,密度越大,质量越。
7.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
计算公式,其中F表示,单位;S表示,单位;P表示,单位。
推导公式F= ,S= 。
8.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当压力一定时;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9.液体会对容器的和产生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
10.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可用来测定,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
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即液体压强只与和有关,当压强相同时,深度大的液体密度。
11.液体、气体都会对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浮力的方向,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在液体中拉力为F,则F浮= 。
阿基米德定律:。
用公式表示F浮= 。
由此可知浮力大小只与和有关。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物= 。
当物体悬浮、漂浮时F浮= 。
1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G物﹤F 浮时,物体;当G物= F浮时,物体;当G物﹥F浮时,物体。
实心物体还可以比较。
要把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入水中使它漂浮,物体必须做成形状,如。
做浮力题目时一定要先判断物体的沉浮,再选择相应的公式。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小结
1.水循环的动力是 太阳光的照射 。
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循环 。
2.水循环的涵义:在 太阳光 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 蒸发和 蒸腾进入大气。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3.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建立蓄水工程;水的空间分布不均: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世界的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水,但是不能够利用。
可利用的河流水和湖泊淡淡水以及少量4.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电 氢气+氧气 。
5. 密度公式ρ=V m 。
⎪⎪⎪⎭⎪⎪⎪⎬⎫===计算结果,查密度表。
鉴别物质:根据求物质的体积:求物质的质量:V mm V Vm ρρρ.3.2.16.水的密度= l000 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
4.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 特性 ,跟物质的 质量 、 体积 的大小无关。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7.小石块密度的测量。
(1)调节天平平衡,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 ;(2)选择合适量筒,将小石块用细线绑住,往量筒倒人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1,然后小心将小石块浸入量筒中的水中(全部浸没),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3)计算ρ石=12V V m-8.盐水密度的测量。
(1)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为V ; (3)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2;(4)计算ρ盐水=Vm m 21-。
9.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力作用在物体上,力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 发生形变 或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有关,它们称为 力的三要素 。
10.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做压强。
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 压力的作用效果 由压强的定义可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压强=受力面积压力 或 p=S F式中压力F 的单位是 牛 ,受力面积5的单位是 米2,压强p 的单位是 牛/米2 ,它的专门名称为 帕斯卡 ,简称 帕 ,单位符号为Pa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冰川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 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 陆地咸水(0.94%)水圈 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淡水(2.53%) 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 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 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 水的三态变化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地球引力 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 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 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 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 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氧气:氢气=1: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 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 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水 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文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第几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呢?
教师补充完善: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并介绍它们的换算关系。
除了长度测量需要统一单位外,其它测量也需要统一单位,例如:我们熟知的:长度、质量(如:体重、一袋大米重等)、时间、速度、体积、温度、力等。
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统一标准量,这一点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请一高一矮两名同学用步实际测量教室的宽。
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教师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结果不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怎样得出同样的结果呢?
阅读:教科书11页 鲁班统一中国木工尺。
像鲁班那样为了更好的进行科学、技术、贸易的交流,1888年国际上制作了米原器作为 一米 的标准,世界各国都有米原器的复制品。1960年规定米作为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以上三项观察是使用所有有刻度的测量工具前必须认真观察的,是必备的实验素养。希望大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八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总结八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第一章的核心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复习框架。
本章节内容将涵盖基础概念、重要公式、实验操作以及相关案例分析,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二、章节概述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通常围绕基础物理概念展开,如物质的性质、力和运动、能量守恒等。
本章节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核心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与纯净物-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性质:密度、比热容、热膨胀和冷缩2.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推力、拉力、重力、摩擦力-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3. 能量守恒-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度量-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的作用与杠杆平衡条件- 滑轮系统:动滑轮与静滑轮的区别和应用- 斜面与楔:简单机械的应用和力的省力原理5. 电学基础- 电荷与电场:正负电荷、库仑定律- 电路基础: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欧姆定律- 电能与电功: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概念四、实验操作与案例分析本章节将介绍与知识点相关的基础实验操作,如测量物质的密度、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能量转换的过程等。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五、复习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本章节内容,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定期复习课堂笔记和教科书内容- 完成课后习题,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理解和解题技巧- 利用网络资源,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加深印象六、结论掌握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后续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能够建立起对基础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否说氧气和氢气是水的组成成分?
二、水的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无色 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 100℃
无味 凝固点
常温下液体
水的异 常现象
1标准大气压下 0℃
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4℃ 时水的密度最大,4℃以下 时,水热缩冷胀; 4℃以上 时,水热胀冷缩。
拓展:水还有哪些性质?
纯净的水是不良导体、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等。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 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
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3.水体名称: 分类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分类2:淡水、咸水; 分类3: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二、水与生命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
二、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意义是:1 米3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1 厘米3 水的质量为 1克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 米3 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 的纽带,使水圈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
(2)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 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 命。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
更新最快———— 大气水
更新最慢———— 冰川
第2节 水的组成
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都在下降,但阴(负)极的液面下降的
较体的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其复燃的是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能使其燃烧且有淡蓝色火焰产生
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纯时,有尖锐的爆鸣声)
检验
水的分解 氢气(阴极) 可燃,蓝色火焰
(实验)
检验
氧气(阳极) 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到的氢气 与氧气体积比
2 :1
或燃着的木条燃烧 的更旺
2、水的电解(电解水)实验
D、实验结论:
(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水 通直流电
氧气+ 氢气 (文字表达式)
(2)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3、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为什么?
三、水的循环
内因 外因
水
①
汽
②③
类型 意义
水 汽
⑦
⑧
⑤ ④
⑥ 陆地
海洋
三、水的循环
成因:水的三态变化(内因);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1.水循环的过程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途径: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可达4/5
(水母含水量最高)
2.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平均约需要2.5升水.
3.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对水的适应 能力不同。
1. 生物失去水途径有哪些?
动物:呼吸、排汗、排尿、排便
植物:表面蒸发、蒸腾
2. 生物不断补充水份的途径有哪些?
动物:喝水、摄食 植物:利用根吸收水
人双脚站立在泥地会陷下去,用什么办法可 以使人不陷入泥地?
(1)比较图a、b可知:受力面积 相同时,
压力越大,压力的效果越明显;
(2)比较图b、c可知:压力大小 相同时,
你知道冰山是如何形成的吗?
(1)降下来的雪 (2)晴天也不会融化 (3)上面又再积雪
(4)由于积雪的重 (5)如此形成
量,把下层的雪 的冰会往低
压成冰。
处移
(6)到海岸时 前端的冰破裂 被推挤出海, 形成冰山。
第三节 水的密度
1、在实验室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 量筒
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 天平
1、成因:物体间 由于相互挤压 而产生的。 2、作用点:在 受力物体 的表面上。 3、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 垂直
并指向 受力物体
F
F
F
F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产生原因 方向 大小 作用点
重力 地球的吸引 竖直向下
G = mg
重心
压力 接触且有挤压 垂直与接触面 指向受力物体 由施力物体决定 受力物体表面
砝码 的质量 + 游码 指示的质量。
一、密度 (物质的特性之一)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质量
2、公式:密度 = 体积
ρ=
m V
千克/米3
千克
克
米3
ρ=
m V
厘米3
克/厘米3
3、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1克/厘米3 = 1000 千克/米3 强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单位的含义:每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量筒的正 (1)量筒要放 平稳
确 使 用: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
最低处 相平。
(1)调零:把 游码 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
(2)调节平衡,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中央刻度线 上;
3、天平的正(3)称量物体:物体放在 左 盘,砝码放在 右 盘, 确使用: 取用砝码时应先 大 后 小 ;
(4)读数时,物体质量 =
一、实验探究:水的电解 1、水的电解装置
长颈漏斗
顶端带有活塞的玻管(带刻度尺) 分别与直流电源的 阴阳极
负极、正极相连
2、水的电解(电解水)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A、通电后,阴阳两极
产生了什么现象?
两极上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且阴极产生的气泡比阳极 产生气泡又快又多。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了什么变化?
正确理解密度概念
对于同一种物质, ρ是一个常数; 对于不同的物质,在V相同的情况下,
ρ越大,m越大; 对于不同的物质,在m相同的情况下,
ρ越大, V越小。
常见物质的密度:
三、密度的测量
1、原理: m
V
2、测定固体的密度
m
V2 V1
3、测液体的密度
m1 m2
V
第四节 水的压强
一、压力
1 厘米3 水的质量为 1克
铁的密度是7.9 ×103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 米3 铁的质量为 7.9 ×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气体的密度一般比固体、液体的密度小得多 物质的密度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它的大小受物质 状态、温度等影响。但是要注意,如果无特殊说 明,我们认为同种状态的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气体的密度必须考虑温度、压强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