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知识(PCK)讲解学习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科构成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对每一个处在观念转型期的语文教师而言,这些都是不能不了然于胸的问题。
但实际情况是,虽然经过好几轮的新课程培训,至今依然有不少人对以上问题迷惑不清。
听了苏立康教授的讲座,我对语文PCK的理解是:教师把既有的学科知识,根据时代社会背景,考虑学情,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通俗地说,语文PCK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下面拟就语文学科教学知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是什么?准确地界定每门学科的构成要件是顺利走进一门学科的必要条件。
语文教学之所以长期搞不清“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原因正在于这门学科似乎缺少像数理化那样清晰明确的知识序列。
为此,甚至有人怀疑它能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为了教学的需要,人们还是想给它一个明确的界定。
在建国不久的1956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被笼统地称为“文学”。
1963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才把“文学”改成“语文”,并强调“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工具”。
直至1996年颁布的历经先后6次修订的教学大纲才在继续突出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基础上,首标“文化”二字,强调语文还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只是没有明确界定“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独立地位。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的争论依然继续。
2000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终于正式确认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功能,明确规定“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在此基础上,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准确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说明其构成要件不外乎“语言文字”和“人类文化”两个层面,二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
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教授和他的同事启动了名为“教师知识发展”的研究,于是就有了PCK。
舒尔曼认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是综合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背景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CK》课件
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过 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内容精选
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 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的教 学内容。
组织结构化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结构清 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 系。
内容更新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 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保 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 瞻性。
PCK在教师资格认证中的作用
教师资格认证是保障教师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将PCK作为教 师资格认证的重要指标,严格把关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建立完善的PCK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 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CHAPTER
06
PCK研究与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PCK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课堂纪律维护
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确保教学 活动的正常进行。
学生参与度提高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 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评价方式多元化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 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
CHAPTER
05
PCK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技术与PCK的融合
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PCK提供了新 的发展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 助于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具备PCK的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 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设计出更 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PCK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PCK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教师的PCK水平直接影响 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PCK介绍教学文档
PCK(学科教学知识)介绍简介PCK是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为了研究学科知识怎样转化为教学的内容,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启动了一个名为“教师知识发展”的研究计划,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识别三种知识:学科知识、PCK和课程知识。
后来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又添加了四个范畴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即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原则和技能;有关教育目的、目标意图的知识;关于学习者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特征和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发展的知识;关于其他课程的知识。
舒尔曼首创的PCK这一概念,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响应,很多人投入到这一研究课题。
本文侧重科学教育对PCK 做一简单的概述。
出处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Lee. S6ulman)率先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概念,简称PCK。
他认为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只重视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的教学法知识,忽略了教师作为一门像医生,律师那样的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在复杂的教学工作中使用的,并且有别于单纯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知识,舒尔曼称之为“迷失的范式”(missing paradigm)。
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
在次年发表于《哈佛教育评论》的另一篇论文中,舒尔曼再次强调及重申了PCK的概念。
指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可能是现有教育研究中所缺的”。
从他的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舒尔曼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具体的一系列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不同的教学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CK)。
pck幼儿园教案
PCK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字母P、C、K并掌握其发音;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4.增加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字母P、C、K的认识和发音;2.制作小手工:卡片;3.学习并表演歌曲《ABC歌》;4.组织小组活动:从色彩相同的卡片中找出字母P、C、K。
三、教学中心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加强互动式教学,让幼儿们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和趣味故事,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认识字母P、C、K1.老师向幼儿展示P、C、K字母卡片,并发音教学,让幼儿认识和掌握字母的基本形态和发音。
2.老师利用大型字卡,在教室墙上贴出三个字母,并解释字母的意义和用处。
步骤二:制作小手工1.老师向幼儿展示制作卡片的示范,并原材料分发给每个幼儿。
2.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制作,适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和方法。
步骤三:学习歌曲《ABC歌》1.老师向幼儿介绍《ABC歌》的歌曲内容和基本曲调。
2.老师引导幼儿跟唱,加深幼儿对字母的记忆和印象。
3.老师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音乐,组织幼儿演唱和合唱。
步骤四:小组活动1.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并发放相同颜色的卡片。
2.老师要求幼儿从卡片中找出字母P、C、K,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老师引导幼儿合作学习,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P、C、K字母的认知程度和发音准确度。
2.测评学生制作的卡片,看是否符合基本要求和技巧。
3.观察幼儿对ABC歌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清晰地唱出该歌曲。
4.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表现,是否能够协作完成任务。
六、教学反思PCK幼儿园教案是一节非常基础的语文课程,旨在学习字母P、C、K的基本认识和发音,以及通过小手工、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幼儿们表现出了较好的积极性,对掌握字母的基本知识表现出明显的热情和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 C K)——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关键问题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从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到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教学再到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与成长,自觉调整教学行为的教学。
今年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化标准。
教师的专业化要求老师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经验。
为此需要老师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规范的专业考核与资格认证、严格的专业纪律、与时俱进的专业进修、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备专门的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
方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社会服务。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有效果,学生上完一堂课,学生会学会或知道甚至掌握了某些知识,或学生感觉到某种情感被触动,或在某方面受到启发。
二、有效率: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
三、有效用:教学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完成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四、有效益:教师能选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关键性、统领性知识;能思考每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评价每个活动的作用、收获,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为了能打造有效课堂,实现三维目标,最终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知识这一载体。
知识不等于能力,但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和训练能力。
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在知识丰富中启迪思维、成长智慧,学生见多识广便是此中道理。
在知识增长中提高分析、思维力,在知识迁移中显示综合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具有专业性,具有教育教学所需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专业化的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实现教学优质的关键!在专业知识中包括七项知识,分别为:①学科知识②一般教学知识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 e d a g o g i c a l C o n t e n tK n o w l e d g e,简称P C K)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知识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通过论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 C K)最能区分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pck 教学法
pck 教学法PCK教学法PCK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PCK代表着“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概念,它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PCK教学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该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PCK教学法的基本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需求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PCK教学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风格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信息,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其次,PCK 教学法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需求相结合,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最后,PCK教学法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环境。
那么,如何应用PCK教学法呢?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
只有深入了解学科内容,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将其与学生需求和教学方法相结合。
其次,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PCK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
通过将学科知识、学生需求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学习和应用PCK教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PCK视野下的儿童音乐学习核心经验解读
PCK视野下的儿童音乐学习核心经验解读P1: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
它能使教师的教育实践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
——(美)舒尔曼P2:领域教学知识:幼儿教师综合运用教育学知识、学科知识来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是如何组织、呈现给特定儿童的知识。
它是幼儿教师领域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整合。
P3: 学科(领域)教学知识——PCKWHAT:学科内容WHO:了解儿童HOW:教学方法P4: 所谓核心经验,是指对于儿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知识、概念、技能、能力或学习品质。
P5:艺术领域核心经验感知与体验模仿与表现想象与创造P6: 了解儿童:学习轨迹;常见的错误概念(学习困难);幼儿个体差异P7: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方法的运用P8:核心经验一感知与体验第一部分是什么?一、内涵音乐感觉:感官体验、直觉反应音乐体验:伴随想象、主观经验音乐感悟:情感升华、生命感悟P9:儿童的音乐感知与体验是指儿童被自然界、生活中好听的声音或音乐作品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
P10:二、价值有助于提高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有助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发展有助于形成艺术化的生存方式P11:第二部分为什么?儿童音乐感知与体验能力的发展轨迹每一层螺旋都是由音乐学科的基本结构要素组成(节奏、音高、音色、力度、曲式等)从最基础的循环开始,往复向上,在螺旋上升的循环中逐渐深化对整体音乐结构的认识音乐认知结构的完整性和音乐学习过程的有序性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概P12:节奏1.感知音乐有稳定的节拍。
2.感知节拍的快慢。
3.通过节拍感知音符和休止。
4.感知二拍子、三拍子。
5.感知节拍重音。
……P13:音高1. 探索环境中的声音,感知无固定音高。
2. 感知固定音高,高音和低音。
3. 理解音高的变化产生旋律。
4. 感知音高的上行和下行。
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一、引言教师面对学生,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技能来指导学生学习,但在面对不同学生和复杂学习环境的挑战时,需要更精确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PCK(课程知识与教学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教材知识与教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本文将从PCK的概念、提高PCK的路径、实践中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
二、PCK的概念PCK即课程知识与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教师将学科知识与教学理论知识结合,形成的一种专业教学知识。
PCK强调了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了解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困难点,以及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应用。
教师具备了PCK,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PCK的路径1. 学科知识的深化教师的PCK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的熟悉和深化。
教师要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相关理论,扎实掌握学科知识。
2. 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还需要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学会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学习教学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和实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不断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发掘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PCK水平。
四、实践中的挑战1. 学生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多样性是一个挑战。
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背景、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PCK需要长期的培训和支持机制。
目前,教师培训并没有充分覆盖PCK的要求,教师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pck教学法
pck教学法PCK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预测、检查、纠正”为核心,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PCK教学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以及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PCK教学法的原理PCK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理念而产生的。
它结合了教师的学科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和学生的先验知识(Prior Content Knowledge),通过预测、检查和纠正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二、PCK教学法的步骤1. 预测阶段:教师在课前通过问题、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预测即将学习的内容。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前准备他们的思维。
2. 检查阶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测结果。
这有助于发现学生的错误或不完整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3. 纠正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并提供正确的知识和解释。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三、PCK教学法的应用PCK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尤其适用于语言学习。
以下是一些PCK教学法的应用示例:1. 语法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语法知识,引导他们预测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然后,教师检查学生的预测结果,并纠正错误的观点。
最后,教师通过解释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
2.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然后,教师检查学生的预测结果,并纠正错误的观点。
最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提供相关的解释和练习。
3. 口语表达: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话题,引导他们预测可能用到的词汇和句子。
然后,教师检查学生的预测结果,并纠正错误的观点。
最后,教师通过模仿、对话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PCK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PCK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CK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预测和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PCK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比较
两位教师的基本信息 (青浦实验研究所)
性别 教龄
职称
学历
新手教师 女 2年 小学一级 本科(小学教育)
专家教师 女 20年 小学高级 职后本课(理科) (区示范教师)
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比较
新手和专家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分配的比较(青浦实验研究所)
因素。
内涵一:了解学科的中心主题,并能用适当的方式
教给特定年级的学生。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内涵
内涵二:能对每一主题提出下列问题:
什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概念、技能和态度? 此主题中哪一部分是学生较难懂的?什么是学生 最大的内在动机?对于一些具有特定前概念或知 识背景的学生,有哪些模拟、譬喻、举例、明喻、 示范、仿真、操作等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形成关 于此主题的正确的观念或态度?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会有哪些原有概念?
强
强
强∕ 中
中
弱
弱
教师敬业精神
思想政治水平
强
中∕ 强
强∕中
中∕ 强
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及内容
教师成长公式:
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L.Posner),1989
教师成长的内容:
学科教学知识(PCK)
美国教学专家苏尔曼(Lee.Shulman )1986
顾泠沅(华东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我有两句话,
第一句:教师事关重大;
第二句: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这个课堂既是教学的小课堂,也是 整个社会的大课堂。
“整个科学无非是对整个日常思 考的提炼”。
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引言高中文言文教学是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施文言文教学,掌握并运用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PCK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PCK的概念与特点PCK,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科目、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PCK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PCK是与学科紧密相关的知识。
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掌握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经典文言文的诠释方法等。
其次,PCK是将学科内容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知识。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和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最后,PCK是一种灵活的知识。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二、PCK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挑战在PCK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文言文语法的复杂性。
相比于现代汉语,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句法结构、词语用法和语体特点,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其次是经典文言文的诠释与理解。
经典文言文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背景知识提出了一定要求。
教师需要将纯粹的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的传授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时代背景、作者意图和作品内涵。
最后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对于传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三、提高PCK水平的策略与方法为了提高PCK水平,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
学科教学知识(PCK)远程培训精品课程简介-“学科教学知
“学科教学知识(PCK)”远程培训精品课程简介一、课程开发背景198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最早提出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
1990年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具体解析为四个部分: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点(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学生对于特定学习内容容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以及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引起美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它是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的分水岭,是衡量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分界线,并成为制定学科教师专业标准,设计教师教育课程指南的重要依据。
1995年前后,美国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引入台湾,2005年以后开始引起大陆教育学界的关注。
但到目前为止,大陆学界对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仍只停留于一般的理论诠释层面,很少深入到具体的学科与年段,因此仍远离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实际,无法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应用。
二、课程开发目标1、本课程是中国教师研修网自主研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骨干培训精品课程,以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8科为试点,初步解析出PCK的学科内涵。
2、在2009年,重点开发上述8个学科的PCK教师远程培训精品课程,为提高我国学科教师培训模式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改革教师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计划10月底完成视频课程研发。
三、课程开发队伍在全国范围内遴选8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以主编负责制的形式,组织课程研发团队。
专家团队的的组成本着认同PCK理论,对本学科的学科教学知识有深刻理解,对当前学科教学实际和典型课例有深入研究的原则,提倡学科课程专家、学科教育专家与学科教研员、名师的优势互补,相互学习;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相互尊重、精诚合作。
精心选择合适的人来上合适的课。
项目负责人是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研究员。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引言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所具备的,将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融合的知识结构。
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核心因素以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掌握的一种综合性知识,它是将学科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融合,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
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生知识三个要素。
1.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
教师应该具备学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熟悉学科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同时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困难和误解,掌握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能够在面对不同学生需求时进行灵活调整。
3. 学生知识学生知识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了解。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因素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因素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生知识,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
教师要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学科知识,跟进学科的发展变化。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够准确理解学科的本质和内涵,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2. 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师的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过程。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是指运用PCK理论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
本文将从PCK理论视角下提出一些策略,以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深入理解学科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是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关键。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运动学科的知识,包括运动规律、技能要领、运动生理等,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参与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技能提升。
二、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能够被学生理解和运用的教学内容。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任务和教学材料,设计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课程和活动,提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学科任务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运动学习和实践。
三、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传授学科知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示范教学、对比教学、游戏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反馈和评价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升。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表现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个性化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
五、促进跨学科整合和创新实践六、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一、概述在教育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掌握一种强大的工具,那就是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学内容知识)。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它不仅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
PCK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Shulman)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的核心概念。
PCK是指教师在教授某一学科时,将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特征、教育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的知识。
这种知识不仅包括对学科内容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学生如何学习这一内容的认识,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如何教授这些内容的策略。
PCK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同时,PCK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PCK是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PCK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理论阐述等方式,揭示PCK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并探讨如何培养和运用PCK,以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一种独特的教育领域知识,它融合了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的理论,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PCK不仅仅关注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更强调教师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适合不同学习风格和背景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育领域,PCK被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PCK的重要性。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引言运动能力是指人体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完成运动任务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运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活动生活、增强体质的重要保障。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不总是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一、认识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帕克(Parker)于1986年提出的,它是指教师在某一学科教学中掌握的一种知识结构。
PCK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学生学习行为、教学方法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的知识结构。
它强调了教学实践中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结合,在教学中发挥关键作用。
1. 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开展锻炼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目标,例如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样化的锻炼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 创设情境模拟培养实践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运动情境和模拟场景,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能力。
在篮球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比赛情境,让学生在竞技场上真实体验比赛的紧张和激烈,从而提高其运动技能和应变能力。
3. 运用跨学科知识促进综合发展PCK理论认为,跨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心理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技能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升其运动能力。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训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设置学习目标和自我监测,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和持久力,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5. 提倡协作学习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倡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通过分组训练、团体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引言学生的运动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运动能力普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将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 PCK 理论概述学科教学知识(PCK)是由美国学者 Magnusson(1984)和 Shulman(1986)提出的,旨在探究教师应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
PCK 知识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学科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其中学科教学知识(PCK)是集合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的产物,是指教师将学科知识嵌入教学过程中的特定知识。
PCK 理论突出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能够将这些学科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科知识本身,还要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
二、运用PCK理论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2.1 深入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包括他们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体育动作的掌握情况、对运动技能的认知和理解等。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2.2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PCK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PCK)内涵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
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PCK内涵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刘琳娜刘加霞(北京教育学院摘要:近年来,围绕PCK核心内涵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其内涵有不同看法,名称的翻译也各不相同.笔者以为,PCK(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的核心内涵应该包括三层含义:第一,针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最有用的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多种表征方法;第二,学生对某一特定主题感到容易或困难的原因,学生的偏见和误解、消除误解的知识;第三,将学科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培训应重点关注特定学科具体内容的PCK,依托教师的案例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教师PCK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PCK教师知识教师培训舒尔曼(shulman在美国教育研究委员会1985年例会上发表题为《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这一概念,该报告于次年(1986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上公开发表。
此后,围绕着PCK 内涵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综述已有研究后我们发现:在很多后来学者的研究框架中,PCK的内涵很宽泛,甚至可以说囊括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中所有重要成分,如果是这样,提出PCK的价值何在呢?此外,我国大多数学者将PCK翻译成“学科教学知识”,这种译法是否符合PCK 的本质内涵?基于这样的一些思考,笔者以为有必要追本溯源,对比相关研究成果,对PCK的核心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阐释,以为教师培训提供可资借鉴与可操作的建议。
一、PCK提出的背景及概念溯源有研究者认为,PCK的概念其实可以追溯到杜威(1859~1952“学科内容心理学化”的观点,杜威指出,一个科学家的学科知识不同于教师对同一学科的理解,教师必须学会将学科内容心理学化,重新思考学科的课题和概念使之易于为学生所接受(Dewey,19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知识(P C K)
学科教学知识(PCK)
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该项目由斯宾塞基金会所资助,研究对象为斯坦福大学一组科学、数学、社会学科和英语专业的职前教师,研究主题是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
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1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内涵
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
舒尔曼的观点把PCK作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能够区分教师与学科专家,并且是最有效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
总之,舒尔曼对PCK的定义实际上是将PCK作为多种知识的综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它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的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格罗斯曼则定义PCK由四部分组
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
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2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本特征
2.1与内容相关
教师的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
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虽不同
于学科内容,但其指向于特定学科及其内容的加工、转化、表达与传授,与特定主题紧密联系即与学科内容息息相关。
2.2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
教师的PCK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是教师基于课堂实践以及在生活与学
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对其进行反思、归纳与总结,经过综合、转化而不断获得与丰富的。
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离不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环境中
所获得的经验及其基于经验的有目的、有重点的反思。
而获得PCK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教师工作、生活的专业场景。
正是在这种由实践→经验积累→反思→再实践→再经验积累→再反思……的不断往复的知识结构重组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成长与发展。
其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所以PCK具有实践性。
2.3个体性
PCK是教师个人在自己所任学科和所在班级的特定范围内,不断将各方面知识综合、创新的探究过。
具体而言,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对社会所倡导的学
科教学论这种理论形态的“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的理解、概括与系统化,并通过与教育实践行为之间的不断互动,才能逐步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真正信奉并在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知识,即教师的“个体知识”。
此外,不
同个体在对其已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学习时,由于其已有经验与背景不同
也会导致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
所以教师的PCK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不同的教师的PCK是不同的。
2.4情境性
教师的PCK涉及教师如何教的知识,而教学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
产生的,情境是整个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成分,情境不同,所
产生的教学与学习也不同,教学与学习受到具体的情境特征的影响。
教师学
科教学知识正是这样一种反映教师所处教学现场的特点、与学科内容紧密相关的“视情形而定”的知识。
所以教师的PCK具有情境性的特点。
2.5整合性
PCK是学科和教学两种知识的融合的产物,具有融合性或整合性。
莱德
曼和拉茨认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与持续使用个人的学科专业知识于教学活动中,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才能融合起来形成学科教学知识。
PCK
本质上并非是单独存在的知识体系,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知识。
3 PCK的类型
3.1静态PCK
舒尔曼关于PCK概念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是关于学科内容知识的呈示,二是对学生前概念、概念以及具体学习困难的理解。
罗斯曼(Grossman)通过对英语学科中研究总结出的PCK较为系统,有四个因素。
马克斯(Marks)通
过对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提出教师应掌握关于学生的知识、
关于媒体教学的知识、具有学科知识和在教学中能安排学生活动以及注重教学的行为表现。
塔米尔(Tamir)则提出PCK应包括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学
生的知识、关于教学的知识、关于评价的知识。
不同的学者对PCK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可是总体来说对PCK的内涵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只是为PCK这一概念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佐证与辩护。
在Grossman等看来,强调的是“知识”,而这一词表示的是静态的,它所指向的是认识的结果。
所以PCK
属于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它忽视了主体在认知和理解学科以及教学知识过
程中的主动性。
3.2动态PCK
科克伦等(Cochran,DeRuiter &King)认为,PCK应该由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改为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即学科教学认识,因为“知识是静态的,认识是动态的,学科教学认识是教师对教学法、学科内容、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境等四个构成因素的综合理解,总是处于连续的发展
过程中,随着学科教学认识的发展,教师能够依据他们的理解为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创造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构建最有效的理解”。
相对于
舒尔曼的PCK,动态PCK(即PCKg)增加了两种成分,一种是关于学生的知识,另一种是有关学习情境的知识。
这里,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包括学生的能力
和学习策略、年龄和发展程度、态度、动机以及他们对所学学科拥有的前概念。
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形成教与学过程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在环境的理解。
构成PCKg的四种成分是相互关联、整合在一起的一个融合体,这四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就是个体观念变化、整合最终形成学科教学认知的过程。
在这
里,“综合的”(synthesized)与“整合的”(integrated)成为最能表现学科教学认知发展特点的重要术语。
PCKg不单单是知识的新形式,是由四种要素相互整合而构成。
托宾(Tobin)等人开展的关于经验型教师的案例研究也支持教师知识的“整合”特点。
尽管舒尔曼所使用的术语“转
换”(transformation)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适的,但由于他把焦点主要放在了伴随教学经验的学科内容知识发生的变化上,使得PCK隐含的含义成了传统学科内容知识的一种新的形式。
Veal和Makinster将不同文献中提到的PCK成分加以搜索归类,然后将PCK分为:普通PCK(General PCK),学科PCK(Domain Specific PCK),包含历史、科学、数学和英语等,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统称为科学,话题
PCK(Topic Specific PCK),例如化学中的溶解、氧化和化学计量等。
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教育学中的教学法。
5 PCK的作用
5.1促进有效教学
PCK与学科知识的区别在于它是为了有效地传授一门学科所必须拥有的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
它是一种有关如何组织、呈现具体内容、问题,并使之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的理解,其中包括最有用的呈现知识的形式、最有力的类比、图表、例证、解释和证明,总之就是那些呈现学科知识并对其进行公式化陈述,以使其他人能理解的那些方法。
相对其它的知识来说,PCK能够促进有效教学。
5.2区分教师与其它的学科专家
PCK是教师区别于其它学科专家的根本特征,是教师所特有的、作为其专业基础的知识。
舒尔曼说:“确认教学的知识基础之关键就在于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交互作用(intersection),就在于教师拥有的下面这种能力,即将他知晓的学科知识改造成(transform)在教学意义上有力的、能够适应学生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形式上。
”如Cochran等所言:“教师区别于生物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和教育研究者不在于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的质量和数量,而在于他们如何组织和使用知识上。
”
6 PCK研究的意义
第一,它揭示了PCK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
(中国古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只是说明了教师知识量的关系,如果这一桶水只是教师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其他,这一桶水不能完全发挥它的教学效率。
)
第二、PCK中各种成分的研究为教师教学知识发展提供指导, PCK中的主要成分当然是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教师的PCK是实践性的,在实践前、行动中、行动后围绕某一话题开展行动研究形成的,优秀教师正是在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话题PCK。
进行大量的案例研究能为某一话题提供教学知识的样例,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新手教师应该从积累话题PCK开始。
第四、PCK发展的研究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了依据。
研究表明以教材中特定内容为定向的工作组的方式可强化教师PCK,所以要改进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