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9)

合集下载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失血等情况下,其特征是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症状。

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急救措施1. 确认休克病人:观察病人的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以及病史,确定是否为休克病人。

2. 呼叫急救人员:在确认休克病人后,即将呼叫急救人员,告知病人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及时救治。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4. 保持体温:使用毯子等物品覆盖病人,保持体温,预防低体温对休克病人的进一步影响。

5. 卧床歇息:将病人放置在平躺位,保持歇息状态,避免过度活动。

二、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变化,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 维持血容量:根据医嘱,赋予适当的液体补充,维持病人的血容量,改善休克状态。

4. 赋予氧气:根据病人的氧饱和度,赋予适量的氧气,改善组织氧供。

5. 防止感染:保持病人的卫生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

6. 心理支持:赋予病人及其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减轻其焦虑和恐怖。

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 心律失常:根据医嘱赋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2. 呼吸衰竭:如病人浮现呼吸难点等症状,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 脑缺氧:保持病人的氧供,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氧血症,预防脑缺氧的发生。

4. 肾功能伤害: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液情况,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预防肾功能伤害。

四、病人出院后的护理指导1. 饮食指导: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的饮食方案,如低盐、低脂饮食等。

2. 药物管理: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病人所需的药物,包括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确保病人正确服药。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课件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ppt课件
3.衰竭期 休克难治期 机制: 血管内皮受损
血液酸化 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 血流缓慢淤滞 特点:不灌不流 结果:DIC形成、继发纤溶
2019/8/28
12
(二)代谢改变
1.体液改变 儿茶酚胺释放↑
肾上腺醛固酮分泌↑ 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分泌↑ 组胺、激肽、前列腺素类、内啡肽、
2019/8/28
23
急救措施——紧急处理
1.休克卧位、保暖、骨折处制动和固定。
2.心电监护 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护。
3.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 4~6L/min,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4.静脉通道 立即开放两条大口径静脉通道,选用 留置针16~18 ﹟ ,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抽血 作交叉配血。维持收缩压在90~100mmHg,置 深静脉导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防止液体外渗 和配伍禁忌。
3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失血 2.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3.组织破坏 4.细胞毒素作用
以上四种原因既可单一作用, 也可复合存在,产生综合作用。
2019/8/28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失血:失血是创伤造成 血流灌注不足引起休克的 最常见原因。 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 是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 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 ,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 导致休克。 当失血量超过总量的1/4 时就可能导致休克。
2019/8/28
17
3.休克晚期
神志不清(昏迷)
全身皮肤、黏膜紫绀,四肢厥冷,体温不 升;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潮式呼吸;脉搏 细弱不清;血压下降明显<60mmHg或测 不到;无尿。
估计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40%以上。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如何急救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如何急救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如何急救护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多是因为受到暴力击打后,病人的重要脏器受到严重损伤,机体发生大出血等,身体有效的血液循环变差,血流灌注严重缺乏。

而发生创伤后病人的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身体发生代偿失调。

这个损伤过程造成病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发生创伤性休克时,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急救与护理,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死亡的发生。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该如何急救。

一、入院前该怎样急救发生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时入院前的急救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病人远期预后的情况。

发生创伤病人多是通过救护车到医院救治的,所以进行现场抢救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预见病人疾病的发展,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治,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入院前的抢救一定是在争分夺秒下进行的,首先要抢救病人的生命,然后再进行相关治疗。

做好病人的护理体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认真观察病人的伤势情况,意识是否清醒等,积极解除威胁到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做好止血与呼吸道通畅的处理,完成这些初步急救后,尽快送往医院。

有研究表明,入院前的抢救可使用7.5%的氯化钠高张性复苏,可有效改善血容量降低死亡的发生。

送病人到医院的途中,必须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还要做好固定处理、复苏与止血等,在途中要做到不间断的抢救。

二、入院后的急救护理1、做好抢救的各项准备建立好抢救过程中的绿色通道,可通过网络系统,快速的将病人情况告知急诊室,根据了解到的病人情况做出各种抢救备品的准备,将入院前的护理体验中的各项结果与病人表现详细告知急救医生,保证准确无误的将病人信息传导给急诊室,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2、护理评估接诊的护士要快速做好病人伤势的详细评估,将病人情况及时准确告诉医生。

动态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反应、血压变化、周围循环情况、尿量变化、心率变化以及指趾端温度等,保证可及时了解病情的发展,为抢救提供充足的数据。

3、建立病人抢救的护理组急诊室收到院前病情报告后,即刻组建一个完善的急救护理小组,人员要配备齐全,有组长、记录护士、执行护士、循环护士和助理护士等,每个组员都要清楚明白自己的职责,在进行抢救时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抢救效率与成功率。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休克是一种复杂、危急的综合征,主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而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休克,多见于外伤骨折患者。

一、什么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发生严重出血,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突发性减少,使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造成器官功能受损和组织细胞代谢紊乱、缺氧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指24h内出血量≥1个血容量或3h内出血量≥0.5个血容量。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通常伴有低血压、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是开放性骨折、重度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若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会增加死亡率,而实施急救护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力的保障。

因此,开展高效、有效、安全的急救护理对抢救患者尤为关键。

尽管临床医疗服务和救治技术成熟,但急诊科急救护理干预仍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减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仍需努力的方向,下文就来讨论一下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二、急救诊断和病情评估1.患者病因和病史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需要清楚患者发生休克的病因、受伤机制,并尝试唤醒患者或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意识是否清晰。

若患者意识清晰,需知晓患者是否具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基础病史和用药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外科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通过了解患者疾病史、手术史、治疗史,并与后续合理用药治疗。

2.患者体征和症状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必须快、准、狠,才能快速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救治,有效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湿冷、创伤位置、出血量,预判患者伤后意识状况,并检测患者收缩压、脉压差、心率、中心静脉压、脉搏、呼吸频率等体征指标。

三、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医院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预后和生存质量。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因各种创伤引起低血容量,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休克(shock)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包括心力衰竭、出血、脱水、过敏、严重感染和创伤等)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循环衰竭、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综合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降低、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皮肤湿冷、静脉塌陷、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在休克状态下血流不足以提供细胞的营养需求和代谢垃圾的有效清除,这样可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休克患者病情常迅速恶化,如不及时抢救,组织器官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机体在低血容量的作用下,发生神经—内分泌效应的变化,致使体液转移,重新分布,以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补偿血容容量的改变,稳定血流动力学。

这是机体必要的保护性反应。

当血容量丢失到一定程度,而保护性机制减弱,血管收缩延长,组织细胞在低灌流状态下所形成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使内环境失调,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不及时补偿,导致组织灌流锐减,细胞代谢障碍,最终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乃至衰竭。

1.体液转移与重新分布创伤失血致低血容量,使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最先发生神经一内分区效应,释放儿茶酚胶,使皮肤、内脏和肌肉的血管收缩,心动过速,以维持重要器官(心、肺、肾、脑)的血流。

组织细胞因灌注不足而开始无氧代谢,使乳酸大量形成,并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使细胞进而损伤。

如休克延长,细胞发生肿胀,最终导致细胞发生损伤或死亡,器官功能衰竭。

2.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直按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包括三种体液循环系统:血液微循环、淋巴微循环、组织液微循环或超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机制错综复杂,一般可分为三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衰竭期。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一、快速评估伤情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首先要迅速而全面地评估患者的伤情。

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初步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

同时,询问患者受伤经过,了解可能的伤情,为后续抢救提供依据。

二、止血与包扎针对患者的出血部位,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至关重要。

对于四肢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对于内脏出血,需立即手术止血。

在止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包扎固定。

三、补充血容量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血容量严重不足。

因此,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可通过静脉输液、输血等方式补充血容量。

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输液过快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

四、药物治疗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药物治疗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可给予患者升压药、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以稳定血压、缓解疼痛、预防感染。

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五、氧气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缺氧症状,因此,氧气治疗也是必要的。

通过给患者吸氧,可以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在吸氧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氧流量和吸氧方式。

六、监测生命体征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要做好记录工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七、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情况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八、转送医院在初步抢救后,患者病情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治疗时,应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医院。

在转送过程中,要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要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定义: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受到创伤后大量 失血、失液、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 足,造成全身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产生多器 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征。是 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稍有延误即可危及生命。 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病情有 快速的判断,对疾病有深刻的了解,同时要有高 度的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 9、休克患者在快速输液时注意事项:

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及心
力衰竭的发生。在输液过程中如有呼吸困难及严
重低氧可给呼吸兴奋剂,并立即向医生报告、抗
休克时输液药物繁多,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药物浓度及滴数。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抢救
休克时,避免差错,每24小时总结1次液体的出
入量,保持适量的液体输入,注意纠正电解质紊
• 5.4 呼吸注意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深度。保持 呼吸道通畅和及时清除分泌物,快速输液时注意 肺水肿发生,若抗体克过程中,血压好转后出现 呼吸困难,应警惕休克肺发生,及时机械通气。
• 5.5 尿量、尿比重是反映肾灌流量最敏感指标, 也是判断休克极为重要的指标。所以准确记录每 小时的尿量、颜色及比重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 员应重点观察。对于休克患者应常规留置尿管观 察每小时尿量,如果患者每小时尿量在30ml以上 说明血容量已基本补充,休克缓解可适当减慢输 液速度。pH值在7~8之间,以防止血红蛋白形成 管型,阻塞肾小管 。
• 3.迅速扩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使用16—18G静脉留置针
选择健侧上肢大静脉或颈外静脉快速输血输液。建立静脉
通道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创伤性休克抢救时,输液部位原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任务背景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情况,常见于外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等情况下。

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患者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要点等内容。

二、患者评估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伤情: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外伤类型和时间等。

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3. 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根据伤口的位置、大小、出血情况等来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

三、急救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2. 控制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等。

3. 维持血压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可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4. 给予氧气:在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以增加氧供。

5. 保持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出现体温下降,应采取保暖措施,如给予温热液体、盖上保温毯等。

6. 保护伤口:对于外伤患者,应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监测要点1.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以评估血压的稳定性。

2. 心率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判断心脏功能的改变。

3. 呼吸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4. 意识状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出血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伤口出血、黏膜出血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急救护理注意事项1. 心理安抚: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

2. 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与医生配合: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4. 家属教育: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家属,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伤口护理、出血控制等知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3
6.预防潜在并发症
7.心理护理
在抗休克的过程中,给患者以心理安慰,解除患者紧张惧怕心理,耐心劝导患者,使其能积极配合抢救。
五、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伴有骨折、颅脑损伤、腹部脏器破裂及复合性损伤等,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做好各项检查、药物皮试、备皮备血等术前预备。
4.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监测 5.血细胞比容与血红蛋白测定 6.脉搏 7.凝血机制监测
充分补充血容量和制止继续失血与失液是低血容量休克的关键。
创伤性休克:止血,止痛,制动,控制活动出血,充分补液,适量补血,适当补碱,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激素治疗,防止DIC和器官衰竭。
三、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四、护理措施
专人护理
建立静脉通道
记录出入量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合理补液
1.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上身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
(1)休克体位 :
02
抗休克裤是专为紧急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而设计,对心肺复苏有重要意义。现场穿抗休克裤,只需一到两分钟,可使自身输血达750至1500毫升,迅速纠正休克。
请输入文字内容
01
请输入文字内容
02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发生了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概念:
1
病因: 交通事故伤;
机器损伤; 坠落伤; 其他伤;
2
一、创伤性休克的概念和病因
重度
谵妄、嗜睡或昏迷
冰凉,苍白肢断青紫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或其他重大损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早期识别、体位调整、控制出血、液体复苏和休克监测。

一、早期识别:1.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皮肤状况,包括意识水平、烦躁不安、苍白或发绀等。

1.2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评估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包括创伤部位、出血情况和伤口大小等,以便确定急救护理的紧迫性和方式。

二、体位调整:2.1 将患者平躺,保持头部处于中线位置,有助于维持脑血供和氧合。

2.2 抬高患者的下肢,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3 避免过度移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或引起进一步出血。

三、控制出血:3.1 快速评估和定位出血源,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药剂等。

3.2 高度怀疑内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或介入治疗,以控制出血源。

3.3 在控制出血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通气。

四、液体复苏:4.1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失血程度,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方案,如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等。

4.2 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3 注意避免液体过负荷或过度输血,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或再灌注损伤。

五、休克监测:5.1 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恶化或复苏情况。

5.2 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如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导管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容量反应性。

5.3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支持治疗措施等。

结论: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护理水平。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1年1月~10月急诊抢救的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急救护理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采取迅速、果断、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8.21%,死亡率为1.79%。

结论:早期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46-02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孙秀琴**山西大同同煤二医院外科(037031)2012年2月22日收稿块,外用无菌敷料遮盖,每日2次。

以上两组除按上述方法换药外,均辅以常规压疮防治措施。

2.4疗效判断方法2.4.1治愈:疮面结痂愈合。

2.4.2显效:无分泌物,疮面缩小,肉芽新鲜。

2.4.3好转:渗出物减少,疮面无扩大。

2.4.4无效:疮面不愈合,仍有渗出液。

2.5愈合时间:从开始用药到完全愈合的天数。

3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后,疮面全部愈合,治疗组疮面局部涂白蛋白后,当天疮面渗出液明显减少,第二天边缘周围皮肤水肿明显消退,疮面不再蔓延,且干燥,后来几天,疮面范围缩小,愈合速度较快,最后疮面愈合。

治疗组例,治愈时间为4~6天,对照组例,治愈时间为10~14天,两组病人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通过统计学处理证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0.01﹚,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压疮治疗应包括:①治疗原发疾病;②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以及锌的饮食;③控制感染,通过伤口分泌物的培养加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④避免局部组织继续受压,定时翻身,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3],营养不良既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压疮经久不愈的主要影响因素,治疗组患者疮面用白蛋白外涂后,可以使局部溃疡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促使肉芽组织生长,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4],因而能改善局部组织渗透压,减轻创面水肿,既减少溃疡表面的渗出,又能保护溃疡面。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急救措施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

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置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

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

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

—20。

,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7、留置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

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

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等情况下。

它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需求而引起的。

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和病因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的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

其常见病因包括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烧伤等。

二、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神志改变等。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尿量减少、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方面。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判断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3. 维持循环稳定:包括保持血压稳定、纠正酸碱失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液体复苏、输血等治疗。

4.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导致的创伤性休克,要及时控制出血源,止血是急救护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5. 维持体温稳定: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体温下降,要及时给予保暖措施,维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6.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等。

8. 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处于生命威胁状态,需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四、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注意事项1.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过度降温或过度升温。

3.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由于大量失血或严重创伤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和氧供应不足。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识别和纠正引起休克的原因,恢复循环血容量,并确保足够的氧供应,以避免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一、快速评估和初步处理1.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和皮肤状况等生命体征,确定是否存在休克的迹象。

2. 给予氧气吸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供应。

3.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开始输液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补液。

4.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失血迹象,应迅速控制出血源,并采取措施防止继续出血。

二、补液和循环支持1.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失血量等因素,计算出预计的补液量。

一般情况下,可先给予快速输液以迅速恢复循环血容量,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2. 补液的选择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单一种类或联合使用。

3.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补液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以维持循环血容量在适当范围内。

三、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 休克患者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 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情况。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液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四、监测和支持器官功能1.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循环血容量和器官灌注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和支持治疗的措施。

2.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以评估氧合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氧疗和呼吸支持的措施。

3. 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以评估器官功能。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1.血压监测 危重病人每5-10min测量一次,血压稳定后改为1530min测量一次,并且注意记彔。 2.脉搏呾心率 注意观察脉搏的快慢、强弱,同时注意观察心率的 变化, 以便了解休克的归转并作出判断。 3.呼吸的观察 大部分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因此 进行了密切观察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了有效的对症处理。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Neuroendocrine function disorder
严重创伤及所伴随发生的 症状,如疼痛、恐惧、焦虑及 寒冷、神经麻痹等,都可对中 枢神经产生丌良刺激。如果这 些刺激强烈而持续时,可进一 步扩散到皮层下中枢而影响神 经内分泌功能,导致反射性血 管舒缩功能紊乱,因而末梢循 环的阻力增大,以致大量血液 瘀滞在微血管网中,有效循环 量减少而发生休克。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急诊科 杜旭航
休克(shock)
名词解释:
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 下降,使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 从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及脏 器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肢端发组、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神志迟 钝、血压下降等。
创伤性休克 (traumatic shock)
心理护理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急诊心理护理一直是急诊护理中的薄弱环节, 各大医院均存在急诊心理护理缺失的情况。
• • •
讨论 如何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急诊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急救护理
Emergency nursing



四、迅速扩张血容量
迅速建立2条—3条静脉通道,使用16G—18G静脉留置针选择 健侧上肢大静脉或颈外静脉快速输血输液,无法建立浅静脉通 道时应及时考虑建立中心静脉穿刺术或静脉切开术。 创伤性休克抢救时,输液部位原则上应尽量选择远离受伤部位 的大静脉。腹部及其以下的损伤,应选用上肢或颈部静脉;胸 部以上的损伤宜选下肢静脉。否则,可能造成废用性输血(输 血未发挥作用即被排出),影响复苏效果。 早期输液速度可达2000ml/h—3000ml/h,以维持有效循环。 扩容做到早、快、足,液体首选平衡液,后输入全血或代血浆, 二者量比2∶1—3∶1。最好在CVP监测下进行,可有效防止 急性肺水肿。 输液滴速计算公式: 输液滴速=输液总量×滴系数(15/20)÷分钟数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性疾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创伤性休克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1.1 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外伤性损伤导致血容量不足,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继而引起全身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1.2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严重外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情况下,是一种紧急情况,需及时处理。

1.3 创伤性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因2.1 失血性休克:外伤导致大量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2.2 创伤性休克:组织损伤导致毒素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3 代谢性休克:因休克状态下组织氧供需失衡,导致细胞代谢障碍。

三、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3.1 血压下降: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浮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3.2 心率增快:机体为维持组织灌注,心脏加快心率以增加心排血量。

3.3 皮肤湿冷:由于末梢循环受损,皮肤湿冷、苍白,甚至浮现发绀。

四、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4.1 确保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分泌物等。

4.2 控制出血:迅速止血,包扎伤口,输血等措施。

4.3 补液复苏:快速输注生理盐水、血浆等液体,维持循环血容量。

五、创伤性休克的预防措施5.1 安全防护: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带、戴头盔等,减少发生外伤的可能。

5.2 及时救治:外伤后及时就医,避免伤势加重导致休克。

5.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反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总之,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危(wei)险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

了解创伤性休克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急救护理的效果、减少患者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翼泛博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能够加强对创伤性休克的认识,共同努力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题: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

一、早期识别和评估1.1 快速评估患者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1.2 了解患者的伤情和病史:包括是否有大出血、颅内损伤、骨折等情况。

1.3 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

二、有效止血和保持循环稳定2.1 控制出血源:包括压迫止血、包扎止血、手术止血等方法。

2.2 维持循环血容量:包括输液、输血、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

2.3 监测循环功能: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供应3.1 确保呼吸道通畅:包括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头部位置正常等方法。

3.2 给予氧疗:包括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措施。

3.3 监测氧合情况:包括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

四、维持体温和营养平衡4.1 保持体温稳定:包括保暖、降温等方法。

4.2 给予适当营养支持:包括静脉输液、胃肠道营养等措施。

4.3 监测体温和营养状况:包括监测体温、血糖、蛋白质等指标。

五、情绪支持和家属教育5.1 给予情绪支持:包括与患者交流、安抚等方法。

5.2 教育家属:包括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内容。

5.3 提供心理援助:包括安排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措施。

结语: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早期识别和评估、有效止血和保持循环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供应、维持体温和营养平衡、情绪支持和家属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作者:范忠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1期【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12-03创伤性休克休克多见于各种严重的多发性创伤、复合伤和联合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疼痛,微循环收缩,损伤部位失血和血浆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造成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功能障碍,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

因此,及时、准确、高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降低致死、致残率的关键[2]。

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我院在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共74例,现将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74例患者中,男56例,女18例,年龄9岁~60岁;损伤分类:多发性骨折44例,骨折合并脏器损伤26例,骨盆尿道伤4例。

2例于入院10分钟内抢救无效死亡(颅脑损伤1例,内脏损伤1例),死亡的原因与损伤脏器多,损伤程度严重以及未能及时送彺医院有关。

21例病人在边抗休克边急诊手术后,使创伤引起的原发病得到迅速治疗和基本控制,术后康复出院。

51例病人经急救处理使休克症状减轻,3天后先后送病房进一步医治,无1死亡。

因此急诊室及早恢复正常组织灌注,氧输送和有氧代谢的治疗的护理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2 护理方法2.1 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

给予头侧平卧位,上身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

以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

创伤性休克都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吸氧后可以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机休的损害,尤其是在病人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紫绀时更重要;彻底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继发严重的感染,细菌产生大量 的内、外毒素,这些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可引起中毒反应,并通过血管舒缩中枢或 内分泌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周围血 管,从而使血循环在动力学上发生紊乱,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循环障碍,有效循环量 减少,动脉压下降,导致中毒性休克。此 外,毒素直接损害组织及增加毛细血管的 通透性,造成血浆的丢失,使创伤性休克 的演变加速和程度加重。
休克的致伤因素
创伤性休克发生的原因:胸部创伤伴 血气胸,腹部创伤伴肝破裂、脾破裂 ,严重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其他严 重创伤。不同的致伤工具与损伤程度 有较大差异,致伤因素与致伤部位是 初步评估伤情的首要方面,护士应向 目击者、肇事者、家属了解有关致伤 方式、着力点等情况后进行分析评估
失血是创伤造成血流灌注不足引起休 克的最常见的原因。休克的失血量随着年 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失血的速度而有 所不同。一般来说,1次突然失血量不超过 总血量的1/4(约1000-1250ml)时,机体 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可代偿地维持血压 在正常范围;如失血达到总血量的l/3( 约1500m1)以上时,由于大量血液流失,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加 上血红蛋白丢失,造成全身组织和器官的 缺氧,重要脏器机能紊乱和组织代谢失调 ,即发生休克。
呼吸支持
彻底清除口腔、呼吸道内 的血块、分泌物等,保持呼吸 道通畅,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 管。为防止缺氧引起低氧血症 而加重休克,给予鼻导管或面 罩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需达 40%—50%,流量4L/min— 6L/min,严重呼吸困难、呼吸 衰竭者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用 人工呼吸相辅助呼吸。
8.甲皱微循环:显微装置下观察甲皱处 毛细血管,可发现血流变慢,血色变 紫,血管床模糊,严重时红细胞凝集 ,血流不均,最后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创伤性休克应遵循“抢救优于 诊断,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 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的症状,处理好 呼吸道阻塞、活动性出血等情况, 防止和避免增加损伤。
卧位
接收到病人后,立即将病员安置 在抢救室,给予中凹位,头躯干抬高 20o—30o,以利膈肌下移,促进肺扩张 ;下肢抬高15o—20o,以利增加回心血 量及排出量。有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 并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5 造成以上四类创伤的主要因素是暴 力
创伤后休克的评估
1、脉搏检查,估计血压,评估心输出量。 2、毛细血管再充盈试验,再充盈试验迟缓
是组织灌注不足最早的指证之一(正常毛细 血管充盈时间为2s) 3、评估意识状态,在无头部创伤情况下意 识状态是脑血流灌注的可靠指证。患者有明 显意识改变,可考虑严重组织灌注不足,护 士运用外观预测对休克患者进行评估,并采 取相应措施。
严重创伤及所伴随发生的症状,如疼 痛、恐惧、焦虑及寒冷、神经麻痹等,都 可对中枢神经产生不良刺激。如果这些刺 激强烈而持续时,可进一步扩散到皮层下 中枢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反射性 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因而末梢循环的阻力 增大,以致大量血液瘀滞在微血管网中, 有效循环量减少而发生休克。
严重的挤压伤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 组织细胞坏死。当压力解除后,由于局部 毛细血管破裂和通透性增高,可导致大量 隐性出血和血浆渗出,组织水肿,有效循 环量下降;组织细胞坏死后,释放大量酸 性代谢产物和钾、磷等物质,引起电解质 的紊乱。其中某些血管活性物质被吸收后 ,对血管通透性和舒缩功能有危害,使血 浆大量渗入组织间隙中和瘀滞在微血管内 ,有效循环量进一步下降,亦可引起休克
4.血压:一般来说,若血压下降超过基 础血压的30%,而脉压差又低于4kPa ,则应考虑休克。
5.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0.588-1.176kPa,在创伤休克时,由于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可降低。
6.呼吸:常有呼吸困难和发绀.发生呼 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7.尿量:若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说明 肾脏血灌流量不足,常提示有休克存 在。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急诊科 李萍
休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个急症,系由 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 全身各组织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导致 一系列代谢紊乱、细胞受损及脏器功能障碍
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 发绀、脉搏细速、尿上各科 均可遇到。不论其病因如何,导致休克的 根本因素为有效血容量锐减,最终使组织 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造成细胞死 亡。
因而,早期诊断休克,及时处理,同 时积极查找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伤性休克
是由于机体遭受剧 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 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 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 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 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 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 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创伤性休克的病因
1 交通事故(65%) 2 机器损伤(12%) 3 坠落伤 (12%) 4 其他伤 (11%)
因此,对严重创伤要有全面认识 ,尤其对失血量,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两处大骨折,失血量可达总血量的 20%--40%。成人股骨干一处骨折可 失血500--1500ml,严重骨盆骨折失 血量可达2500--4000ml。此外,大量 血浆和细胞间液外渗,对循环功能同 样有不良影响,如严重挤压伤。
一般来说,失血量超过总量的1/4时就 可能导致休克,但伤员对急性失血的 耐受能力差异颇大。对一次性的大量 失血,必须考虑到潜在休克的危险, 而给予及时的治疗。
1.意识神志与表情:休克早期,患者表现 为烦躁、焦虑或激动.当休克加重时,患者 表现为表情淡漠或意识模糊,甚则出现昏迷 .但亦有少数患者休克初期神志清醒,仅反 应迟钝、淡漠、神志恍惚,应引起高度重视
2.皮肤:苍白、口唇紫绀、斑状阴影、四 肢皮肤湿冷。肤温低于正常。
3.脉搏:虚细而数,按压稍重则消失, 脉率为100--120次/分,有时寸口位 桡动脉不能明显感触,需在颈动脉或 股动脉处测定。在休克晚期出现心力 衰竭时,脉搏变慢而且微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