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
![心力衰竭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0ce19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5.png)
心力衰竭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心力衰竭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的详细成语大全,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摘抄给大家学习。
【成语意思】: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成语拼音】:xīn lìshuāi jié【成语声母】:XLSJ【成语年代】:当代成语【用法分析】:心力衰竭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身体。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褒贬解析】:中性成语【英语翻译】:heart failure/attack【心力衰竭的近义词】:心力交瘁、心衰力竭【成语造句】:一、老年人如的确营养不足,亦可少吃多餐,以补不足。
老人大饮大食,会引起冠心病发作,又会诱发心力衰竭,发生危险。
切切注意。
二、男性出现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比女性高。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发病率高、病亡率高的心脏疾患。
四、方法选择地高辛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浓度。
五、目的:评价静脉注射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效应及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为米力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六、混合型脚气病既有多发性神经炎,又有心力衰竭和水肿。
七、而后一天,无任何预兆的,山姆开始抽搐。
经诊断是心力衰竭。
八、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在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九、【夏天吃西瓜的禁忌】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吃西瓜后会致血糖增高。
肾功能不全者,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感冒初期,会使感冒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
口腔溃疡病人。
产妇,产妇吃多西瓜会因过寒而损脾胃。
不宜在饭前及饭后吃。
西瓜不宜吃得太多,易引起腹泻。
十、仅美国就有000多人患有心力衰竭,日常活动诸如吃饭、穿衣、起床等会使很多人气喘吁吁,筋疲力尽。
【近似成语】:竭忠尽智: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
竭智尽忠:竭:尽。
心力衰竭 名词解释
![心力衰竭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a81d2c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d.png)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心脏肌肉受损或
组织老化,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瓣膜疾病、冠心病等。
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身体疲劳、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乏力、水肿等。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心力衰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脏衰竭、心律失常、器官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药物等,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生活方式改变,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瓣膜置换、心脏搭桥手术等,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需要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
预防心力衰竭最重要的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等。
对于已经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心力衰竭【】ppt课件
![心力衰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16c6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5.png)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炎和心肌病
代谢性疾病
[病因]
几乎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到终末期都会引起心力 衰竭。
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过重
容量负荷过重
【诱因】
感染:最常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常见 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 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体力过劳、情绪激动、精
神紧张 心脏负荷加重:妊娠和分娩 血容量增加: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多、过快 使治疗不当:治疗不当(如不恰当停用洋地黄类
II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无症状,一 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
般体力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但没有心力衰竭的症
状
III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无症状,轻 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
微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且目前或以往有心衰
症状
IV 体力活动能力完全丧失。休息亦有症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
状,活动时加重
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概念]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 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 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 谢的需要。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 量下降以至于组织和器官灌注量不足同 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病因]
几乎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到终末期都会引起心 力衰竭。
原发性心肌损害
4.快速利尿: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本药兼 有扩张静脉作用,可减轻心室前负荷。
5.血管扩张剂: (1)硝普钠:缓慢静脉滴注,扩张小动脉和
小静脉。因含有氰化物,需要严密监测血压。用药 时间不宜连续超过24小时。
(2)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 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压。
(3)酚妥拉明:静脉滴注,扩张小动脉及毛 细血管。 6.强心剂:毛花苷丙O.4mg缓慢静脉注射,近期使 用过洋地黄药物的病人,应注意洋地黄中毒。重度 二尖瓣狭窄患者禁用。 7.平喘:静脉滴注氨茶碱,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并 兼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和扩血管利尿作用。应警惕氨 茶碱过量,肝肾功能减退患者、老年人应减量。
(完整版)心力衰竭
![(完整版)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e74bd5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4.png)
心理支持途径和方法
个体化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了解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制定 个性化心理支持计划。
心理咨询与辅导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增强治 疗信心。
心理治疗与药物辅助
针对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结合心理治疗手段和药物辅助,改善患 者心理状态。
家属参与和社会资源整合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危 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降低心力衰竭风险。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ACEI/ARB类药物、β受体 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以改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
器械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可考虑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植入式心律转复除 颤器(ICD)等器械治疗手段 。
05 诊断技术与方法进展
CHAPTER
传统诊断技术回顾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方法,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 否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如水肿、呼吸困难、心脏杂音等
。
心电图
心电图是心力衰竭的常规检查之 一,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异常
,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心脏大小 和形态,以及肺部血管和肺组织 的改变,有助于评估心力衰竭的
ECG和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ECG)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超声心动图可评 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脏大小、射血分数等。
6分钟步行试验
通过测量患者在6分钟内步行的距离来评估其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状态 。
预防措施和干预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 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 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5e164ef1a1c7aa00b52acba2.png)
药物治疗
⑶β受体阻滞剂(心衰治疗基石)
抑制交感神经,减轻症状 提高LVEF,逆转心肌肥厚 抑制室性心律失常 延缓病变进展,减少再住院率 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及猝死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原则
“从小剂量,逐渐增加,长期维持”
前临床 心衰阶段
心衰高危期,有结构性心
无心脏结构 脏病,Fra bibliotek或功能异常,无心衰症状
也无心衰的
症状和(或)
体征
临床 心衰阶段
难治性终末 期心衰阶段
已有基础结 难治性心衰
构性心脏病,
既往或目前
有心衰症状
和(或)体
征
心力衰竭的类型
心力衰竭分级
I 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 过度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未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亡 原因;
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
症状 :
劳力性呼吸困难
1. 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急性肺水肿
2. 咳嗽、咳痰、咯血 3. 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4.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体征:1. 肺部湿性罗音:随体位改变
2. 心脏体征:P2↑,舒张期奔马律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1)心脏指数下降 CI<2.5L/(min ·m2) (2)肺小动脉楔压(PCWP <12mmHg ) (3)心排血量监测(PICCO) (4)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为6-12cmH2O) 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最大耗氧量(VO2max) : >20 ml/ ( min·kg ) 正常心功能 16~20 ml/( min·kg ) 轻~中度损害 10~15 ml/( min·kg ) 中~重度损害 <10 ml/ ( min ·kg ) 极重度损害
(完整版)心力衰竭PPT
![(完整版)心力衰竭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27c8b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0.png)
抑制ACE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 血压和心脏负荷,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ARBs
拮抗AT1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降低 血压和心脏负荷,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轻心脏 负担,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正性肌力药物
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力衰竭 症状。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机械 辅助循环可以暂时或长期替代
心脏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05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预后
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 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心脏结构和 功能的异常,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完整版)心力衰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 心力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心力衰竭的治疗 •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预后
01
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性疾病,由于心脏肌肉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 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液体潴留
其他原因引起的液体潴留,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体格 检查进行鉴别。
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
分期
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阶段,可以 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 竭。
分级
根据心衰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 不同的分级标准,如纽约心脏病 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分 级等。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78218217eefdc8d376ee3222.png)
心力衰竭(heart failuer)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心力衰竭是指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但有心功能不全者不一定全是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常用以表明经器械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提示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已不正常,而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状态。
CHF的病因⏹基本病因--引起疾病并赋予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
⏹诱因--加强条件致病作用的因素病理生理(一)、代偿机制1. Frank-Starling机制(主要针对前负荷增加)frank-starling机制这种代偿是通过改变心肌纤维初长度来实现的,故又称异长自身调节。
如果EDV增加致左心室过度扩大心肌纤维过度拉长,心排出量下降。
Frank-starling 曲线出现下降支,故代偿是有限的.2. 心肌肥厚(主要针对后负荷增加)心肌肥大——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向心性肥大:肌纤维并联增生,肌纤维增粗,室壁厚度↑,心腔无明显扩大离心性肥大:心肌纤维串联增生,肌纤维长度↑,心腔扩大心肌肥大是最经济、持久有效代偿方式!根根Laplace定律,心肌肥厚后室壁张力下降,耗氧量下降,在很长时间内这种代偿是经济的。
3. 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心脏排血量不足,心房压力增高时)(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可引起心肌重塑(二)、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变化1. 心钠肽和脑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2.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on, A VP)3. 内皮素(endothelin)(三)、舒张功能不全(四)、心肌损害和心肌重构(remodeling)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室重塑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功能受损,导致上述的心腔扩大或心肌肥厚等各种代偿性变化。
心力衰竭PPT课件
![心力衰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30e4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0.png)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去除病因与诱因
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缺血、控制心律失常
4
心力衰竭的危害
心力衰竭
症状
影影响响器器官官功功能能 生生活活质质量量降降低低
住死院亡增加
心心律律失失常常
住死院增亡加
5
死亡率及死亡原因
90
80
6年
70
60
50 2年
40
30
20
10
0 女性
6年 2年
男性
心衰诊断2年后死亡率 男性40%,女性35%
心衰诊断6年后死亡率 男性85%,女性70%
心衰病人年死亡率 NYHA II-III级 10-25% NYHA VI级 40-50%
--基因在心衰中的改变 --基因治疗?心肌细胞移植?
13
病理生理机制
Frank-Staling 机制
心 脏 指 数
正常
心力衰竭 LVEDP
14
心力衰竭发生机制
高血压
心肌梗塞
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 神经内分泌激活
心肌细胞 心肌间质 心肌细胞 冠状动脉 毛细血管
肥厚 纤维化 坏死
增厚 生长不足
心功能受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心肌重塑进展、心力衰竭
15
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增强
交感神经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
体液因子变化
16
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
心脏交感神经兴奋
β1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
β2受体
α1受体
心肌收缩力↑、心率↑ 心肌细胞毒性
外周血管收缩
心脏重塑
17
RAS系统与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AngI ACE
(完整版)心力衰竭PPT
![(完整版)心力衰竭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1f42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3.png)
运动康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训练,如散步 、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
生活方式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等。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的发生。
06
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分子机制和细胞信号转 导途径,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通过研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
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共同推进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醛 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 醛固酮的作用,减少水 钠潴留和改善心肌重构 ,从而改善心功能。常 见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有螺内酯等。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生活方式的调整
包括限制钠盐摄入、适当 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和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改善 心功能和延缓病程进展。
心脏再同步治疗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心脏再同步治疗可改善心 功能和症状,提高生活质 量。
难。
乏力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 不足,引起乏力、疲倦
等症状。
液体潴留
心力衰竭时,体液潴留 在组织间隙,导致下肢
水肿、腹腔积液等。
心悸
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导 致心律失常、心悸等症
状。
体征
01
02
03
04
心率增快或减慢
由于心脏代偿机制,心率可能 会增快或减慢。
心衰PPT课件
![心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7462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3.png)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心衰的定义、分类和病理生理机制 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综合管理策略
临床表现、诊断和评估方法
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的诊疗差异及注意 事项
新型技术发展趋势介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和无导线起搏器
远程监测和家庭医疗设备的 应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心衰 诊疗中的应用
02
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
01
心肌细胞减少
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导致心肌 细胞数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
下降。
02
心肌肥厚
长期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肌肥 厚,心肌收缩力减弱。
03
心脏舒张功能障碍
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室壁僵硬 度增加导致心脏舒张功能障碍
,影响心脏充盈。
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临床检查与评估方法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项目
一般状况评估
观察患者面色、呼吸、体位等,了解有 无发绀、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心脏查体
检查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及强度,叩诊 心脏相对浊音界,听诊心音、额外心音 、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等。
肺部查体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及呼吸节律,触诊 语颤,叩诊肺部清音界,听诊呼吸音、 干湿啰音等。
建立心衰专病门诊和多学科协作团 队,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
开展心衰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 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科研投入和临床试验,推动心 衰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
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
用于减轻体液潴留,改善水肿症状。 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的副作用。
ACEI/ARB类药物
通过抑制RAAS系统,降低血压,减 轻心脏负荷。需注意肾功能和血压的 监测。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5c2a7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8.png)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够满足机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要,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各种器官和组织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心力衰竭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乏力、水肿等症状。
以下是对心力衰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心衰: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指心脏功能逐渐减退,不能将足够的血液供应给全身,从而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
2. 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充血、心排血受限导致的心力衰竭。
常见于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
3. 非充血性心力衰竭:非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心力衰竭。
常见于心肌病、心肌梗死后遗症等疾病。
4. 左心衰竭:左心衰竭是心脏左心室功能减退导致的心衰。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心前区疼痛等。
血液淤积在肺部,导致肺水肿。
5. 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是心脏右心室功能减退导致的心衰。
常见症状包括水肿、肝肿大、腹水等。
血液淤积在全身静脉系统,导致水肿和淤血。
6. 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是根据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程度,将心力衰竭分为I级至IV级,用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7. B型钠尿肽:B型钠尿肽是一种心脏分泌的激素,具有降低血压、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B型钠尿肽的浓度通常升高,可作为心力衰竭的一项辅助检查指标。
8. 应激性心脏功能不全:应激性心脏功能不全是指在急性疾病或严重应激状态下,心功能临时下降,导致心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这种心脏功能下降通常是可逆的。
9.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规律性发生异常,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
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
10.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通常是由于肺血管病变或左心衰竭引起的。
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右心负荷过重,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
以上是对心力衰竭常见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心力衰竭,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ttps://img.taocdn.com/s3/m/0a1ce384680203d8cf2f240d.png)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ຫໍສະໝຸດ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 发病率及死亡率国内无明确统计 美国:AHA1996—全美490万心衰患者 50-60岁占1%,80岁以上发生率 为10%,基础病以高血压、冠心 病为主。 我国过去以心瓣膜病为主,现在逐渐以 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生心衰站主要。
心衰治疗
3、洋地黄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心力衰竭伴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及 室上速等。对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慢性心瓣膜病及先心病所致的心衰效果较好。 肺心病效果不佳,易发生中毒,肥厚性心肌 病无效。不用于舒张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慎用,预激综合征并 发的房颤或室上速禁用,单纯二尖瓣狭窄窦性 心律时不用洋地黄。
心衰治疗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1、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多巴胺、多巴 酚丁胺等;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 注意:此述两类药物可短时应用于顽固性
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应用可增加死 亡率。
心衰治疗
四、抗RAS药物 1、ACEI: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等; 机制:扩血管、抑制ALD、抗交感、 改善心血管重构等。 2、抗ALD药:螺内酯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雷长城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定义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或 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使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 血引起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有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心力衰竭,可 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病因
心衰治疗
五、B阻滞剂 对抗交感增强、心脏保护、改善预后。 代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 卡维地洛等; 用法: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应用; 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至最大耐受量维持。
名词解释 心力衰竭
![名词解释 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d025cc0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9.png)
名词解释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它是指心脏不能有效地泵血,从而导致身体缺乏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最终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疲劳、呼吸急促、水肿等。
心力衰竭有两种类型,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左心衰竭是最常见的类型,它通常发生在左心室不能顺利泵血时,导致血液堵塞在肺部。
右
心衰竭则是指右心室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推向肺部,导致身体的淤血和
水肿。
目前,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病毒感
染等。
此外,长期处于高强度、高疲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
患病风险。
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医学检查,以确定其病情的严重
程度和不同器官的受损程度。
这些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
血管核素扫描等。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心血管药物、手术治疗(如心脏移植)、心
脏起博器安装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改变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总之,心力衰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
和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对于保护心脏健康至
关重要。
心力衰竭PPT课件
![心力衰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2b7f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a.png)
病例二: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分析
患者病史
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有冠心病病史,近 期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
临床表现
患者突发气促、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查 体可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双肺可闻及 湿啰音。
诊断
急性心力衰竭。
治疗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 拮抗剂等)、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病因治 疗(再灌注心肌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 慢性疾病。
康复治疗
心理康复
运动康复
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在医生建议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康复,逐步 提高心肺功能和体力水平。
营养康复
中医康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均衡。
采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如针灸、推拿、中 药等,促进身体康复。
病例三: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分析
患者病史
临床表现
诊断
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既往有肥胖、高血压 等慢性病史,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控制情 况一般。
患者活动后气促、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 ,伴胸闷、心悸。查体可见心率加快,心 脏扩大,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
舒张性心力衰竭。
治疗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 拮抗剂等)、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 适量运动等)、病因治疗(控制血压、减 轻心脏负荷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的增长而增加。
在美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约为 6.9%,每年新增病例约为55万
例。
在中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约为 1.3%,每年新增病例约为60万
例。
02
心力衰竭的病因与机制
病因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a2d8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4.png)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力衰竭(rhertfailure)是指由于心脏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足以适应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
心力衰竭亦称泵衰竭(prmp failure)。
在这一概念中可以包括两种情况:①心肌衰竭(myocardial failure):是指原发性心肌肌原纤维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
如心肌炎时,心肌的变质、渗出或结缔组织增生可使心肌收缩性明显减弱。
又如心肌梗死时可因部分心肌坏死而致心肌收缩性减弱等等。
②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如心脏瓣膜病时,由于心肌负荷过重而发生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则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在除去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
但心肌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晚期往往也伴有心肌损害,故在临床上有时两者不易区分。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ttps://img.taocdn.com/s3/m/10b8265dbe23482fb4da4c6d.png)
慢性收缩性心衰诊断要点
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增加、 LVEF≤40%; 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呼吸困难; 全身体液潴留的表现如下肢水肿、肝大。
慢性舒张性心衰的诊断要点
有典型心衰的症状与体征; LVEF正常(>45%),左心腔大小正常; 有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 无心瓣膜异常,并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 心肌病、浸润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无心衰 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乏力);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出现 心衰症状,休息时无不适感觉;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微活动即出 现心衰症状,休息时无不适感觉; Ⅳ级:休息时亦出现心衰症状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慢性心力衰竭
病因
心肌病变 ☆原发性心肌损害: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缺 血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慢性心肌缺血; 炎症和免疫性心肌损害如心肌炎、扩张性 心肌病;遗传性心肌病如肥厚性心肌病、 线粒体肌病。 ☆继发性心肌损害: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结缔组织、心脏 毒性药物等并发的心肌损害。
Hale Waihona Puke ACEI基本相当。 目前治疗心衰仍以ACEI为首选。 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患者,以小剂量开 始,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逐步将剂量增至 推荐的最大剂量。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心衰伴有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有二
级预防适应症的患者,必须应用阿司匹林 75-150mg/d。
心衰伴有房颤患者应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
治疗,使INR在2-2.5之间。
窦性心律患者不推荐常规抗凝治疗,但明
确有心室内血栓患者,应行抗凝治疗。
心力衰竭PPT课件
![心力衰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cde64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4.png)
心源性休克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和慢性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可相互转化, 表现不同,但无时间上的划分。
㈡按心力衰竭的部位分为:
左心衰竭:病理改变为肺循环淤血、肺水肿和组织
灌注不足。
包括:左房负荷过重性心力衰竭
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性心力衰竭
左室容量负荷过重性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功能降低性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舒张功能不全的机
制
主动舒张功能障碍 冠 心病心肌缺血
心室肌的顺应性减退及 充盈障碍 心室肥厚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
构 (remodelling)
在心腔扩大、心室肥厚 的过程中,心肌细胞、胞 外基质、胶原纤维网等均 有相应变化,是心力衰竭 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心力衰竭的分类
㈠按起病发展的速度分为:
诱因
感染
诱因
心律失常
诱因
体力、精神负荷 过重
诱因
妊娠分娩
诱因
输液过多、过快
诱因
贫血出血 肺栓塞 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药物
病理生理
代偿机制 Frank-Starling机制
心肌肥厚 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 心钠肽和脑钠肽(ANP and BNP) 精氨酸加压素(AVP) 内皮素(endothelin)
治疗方法 3 --血流动力学变化(增
加心脏排血量)-正性肌力药
一.洋地黄类药物:
在CHF治疗中的地位
1997年结束的DIG(Digitalis Investigation Group trial)临床试验(7788例)结果显示
地高辛(digoxin)对总死亡率的影响为中性,显 著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危险性,可改善运动耐 量、左室功能、可明显改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Third Affilated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第二章
心力衰竭
心内三科
初而复
第一节 心力衰竭总论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
本章节重点难点
掌握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方法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 Frank-Starling机制 2. 神经体液机制
2.1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RAAS) 2.3 其它体液因子
3. 心室重塑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激活和副交感神经受抑的机制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心 力 衰 竭 时 激 活 示 意 图
RAAS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左心室功能曲线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
一、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1. 左心衰竭
1.1 症状:肺循环淤血: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 困难以及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痰(白色或粉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咯血以 及心排血量降低,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头晕、心 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体重增加往往早于显性水肿!
五、心力衰竭的治疗
2. 药物治疗
2.1 利尿剂:改善症状的基石 (需关注电解质紊乱) (1)呋塞米:袢利尿剂 (2)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 (3)螺内酯:保钾利尿剂 (4)托伐普坦:AVP受体拮抗剂,不增加排钠
五、心力衰竭的治疗
2. 药物治疗
2.2 RAAS抑制剂: ACEI/ARB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MR) 肾素抑制剂 (RI)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四、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五、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
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 期预后,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
心力衰竭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早期管理,调节代偿,延缓重塑。
五、心力衰竭的治疗
1. 一般治疗
1.1 生活方式管理:患者教育,体重管理,饮食管理。 1.2 休息与活动 1.3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
病因:
1. 心肌损害 1.1 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 1.2 继发性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2. 心脏负荷过重 2.1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2.2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
诱因:
1. 感染 2.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常见 3. 血容量增加 4. 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 5. 治疗不当 6.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期
A期(前心衰阶段):仅有心衰高危因素 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出现结构改变,无临床症状 C期(临床心衰阶段):出现临床症状 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内科治疗后休息时仍有症状
二、心力衰竭的分期和分级
1. 心力衰竭分级
1.1 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心衰症状;
五、心力衰竭的治疗
2. 药物治疗
2.3 β受体拮抗剂:延缓重塑、改善预后
五、心力衰竭的治疗
2. 药物治疗
2.4 正性肌力药: 2.4.1 洋地黄类药物: 机制:抑制Na+-K+-ATP酶 作用: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正性变传导,抑制心脏传导系统,迷走神经兴奋 作用,作用于肾小管细胞减少钠的重吸收并抑制肾素分泌。 临床应用:伴有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收缩性心力衰竭。
熟悉 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及药物的合理应用
了解 心力衰竭的分期(A、B、C、D )及治疗原则
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心室功能受损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 淤血,灌注不足 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体液潴留
第一节
心力衰竭总论
一、心力衰竭的类型
1. 按解剖结构分: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 2. 按发病速度分: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3. 按射血分数: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及 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FmrEF)
三、相关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1.利钠肽 2.肌钙蛋白 3.常规检验
2. 心电图
无特异性表现,可辅助鉴别病因
三、相关辅助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3.1 超声心动图:最主要的辅助检查
三、相关辅助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3.2 X线检查:心影大小及形态,可反映肺水肿、肺淤血 3.3 心脏磁共振(CMR) 3.4 冠状动脉造影 3.5 放射性核素检查
五、心力衰竭的治疗
2. 药物治疗
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胃肠道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各类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常见,其 中以室早二联律最多见),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特征性表现),心 电图ST-T “鱼钩”样改变。 处理:立即停药,低钾者静脉补钾,心律失常(快速型: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 缓慢型:阿托品),禁用电复律(易致心室颤动)。
三、相关辅助检查
4.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Swan-Ganz导管:计算心脏指数(CI)及肺小动脉楔压(PCWP) PiCCO:估测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全心排血量等指标,指导容量管理
5. 心-肺运动试验
四、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心力衰竭的诊断
1.1 病因学诊断 1.2 心功能评价 1.3 预后评价
Ⅱ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1.2 6分钟步行试验 步行距离 <150m 步行距离150~450m 步行距离 >450m
重度心衰 中度心衰 轻度心衰
1.2 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衰相关体征(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心脏扩大、相 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以及舒张期奔马 律)。
一、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1. 右心衰竭
1.1 症状: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劳力性呼吸困难。 1.2 体征:水肿(低垂部位对称性凹陷性水肿、胸腔积液),颈静脉征、肝颈静 脉反流征阳性 ,肝脏肿大,心脏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