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外国诗歌四首 课文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歌四首-课文赏析
一、方法点拨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诗人1824年写于第二次流放之前,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代表作。
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了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把大海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我一无所求》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诗人在诗篇里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但他描绘的挤奶女子的形象却呼之欲出,在晨曦中,在薄雾里她平静的神态,她勤劳的双手,给人美的感觉。
诗歌还通过一系列人和事物的勾勒,突出挤奶女子的与众不同,《底片》的作者是波兰女诗人,这首诗前四节从多角度描绘了底片呈现出来的与生活相反的色彩,最后一节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悟到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还要看到事物的反面,要用相反的目光来看生活,不管生活是否有答案,《黑八月》通过八月雨水的泛滥,环境阴暗潮湿的描写,让我们感到压抑郁闷,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在面对人生逆境和苦难时,只能选择顺应而无法回避。
这首诗的结尾着重表达的是在顺境和逆境中自己心态的转变、发展。
二、赏析要点
1.《致大海》
《致大海》的作者——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
21岁时就被沙皇放逐。
被幽禁在奥德萨期间,他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读。
开头两节,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充斥,永不忘怀。
赏析此诗,不仅要理清思路,还要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大海人格化。
因为大海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
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引起诗人对于自由和解放的向往。
他由大海得到启示,执著追求自由、歌颂自由。
诗人追念拿破仑和拜伦,是因为他们与诗人有相似的地方,渴求自由,追求理想。
但对拿破仑的暴君行为却更多的是谴责。
2.《我一无所求》
《我一无所求》选自泰戈尔的《园丁集》。
《园丁集》1913仍然是一部“生命之歌”,但较多地融进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述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其实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
不过,诗人是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的,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他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经验保有一定距离,可以相对地进行理性审视和思考,从而使这部恋歌不时闪烁出哲理的光彩。
《我一无所求》刻画了一个青年在一个清晨,偷偷地欣赏他心中的恋人劳作的情景。
诗中的女子勤劳而美丽,挤奶这个劳动场面积写出了女子优美娴熟的动作,也用鲜嫩的牛奶衬托出了女子的性格与品质。
而一旁看着的青年始终没有走近,给这场恋爱笼罩上了一点淡淡的忧伤。
3.《底片》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她在波兰的一座城市里,用怀疑的目光注视着世界,注视着蹦蹦跳跳的男人们与女人们的爱情,注视着人类孤寂的灵魂和布满痛苦的生活。
她珍爱自己心灵里的怀疑,让它们在各居的世界的每一个空间里,淀结为充满智慧和询问的诗章。
她怀疑爱情,怀疑生活,希姆博尔斯卡像爱护天真与童心一样,珍爱自己的怀疑。
希姆博尔斯卡的怀疑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情愫,是诗人的一种美好的气质。
她用怀疑的金线穿起了历史与哲学,在人类现实生活碎片中,让历史和哲学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底片》选取照相的“底片”作意象,来象征我们的生活,照相的“底片”对物象的扭曲变形——围着黑圈的太阳、白樱桃的黑花、鬼魂的印象……就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真实的一种怀疑。
但是作者最后还是
告诉我们,“因为我是活人中的一员,就应该对他有所表示,应该向他问候……”虽然有些无可奈何,但还是对生活表达了某种积极态度。
4.《黑八月》
“贫乏的内心是无法产生诗的,真正的诗歌必然产生于丰富的心灵。
我把愤怒和丰盈同视为产生于丰富的心灵,我相信这世界有丰盈的心灵。
”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柯特(Dereklcott)就是有这样一颗丰盈的内心的人。
作为个体的心灵,它可以不与外部对抗,而事实上它与外部世界融在一起,与世界的整体融在一起。
丰盈的心灵充满宁静、厚实感,它与天空、大地、人群和无数的生活细节,甚至与生命中无法逃避的黑暗友好地相处。
《黑八月》就是表现诗人的这样一颗丰盈的内心。
诗中说:“我已学会爱黑暗日子同光明的日子一样,/爱黑的雨白的山,而从前,/我只爱我的幸福和你。
”因内心的丰盈,诗人的诗歌世界变得十分坚定,任何我们称为“黑暗”的事物都无法对诗人构成威胁。
丰盈的心灵能吸纳外界一切瞬息万变的信息,并作出很好的断判。
丰盈的心灵,它敏感、开阔,能随时随地接纳身外的悸动,满怀欣喜地在一个朴素的环境中体验、言说、写作,而这又是在他经历了人生的风暴之后的沉静。
对于黑暗之物(如器械的暴力,异化,强者对权力的过分追求和弱者对一顿饱饭的过分渴望,对怯懦、无可奈何的过分忍让)的反抗和对于幽暗之物(如自然灾难和死亡的如影随形)的适当认同,是使我们抵达完整世界的唯一途径。
《黑八月》可以告诉我们,如何与生命中不能逃避的困厄相处。
是勇气拯救了我们,使我们不至于对令人失望的生活愤怒地转身而去。
事实上,幽暗生活是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对它的默认,就是对苦难命运的承担,对不可推舍或终有一死的命运的承担;只有有勇气承担这一切的诗人才能言说或去进行更有意义的工作。
无论你生活在什么阶层,生活到什么程度,只要你用整个心胸在关怀世上的一切,包括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世界不同等级的生物之间的生存原则和生存低线,你就能清楚自己在世界所处的位置,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
能够这样体察世界,便是我所称谓的丰盈的心灵。
三、赏析实践
阅读下面几节诗歌,回答1~3题。
致大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
多么常常的,在你的岸上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1.下列朗读停顿不对的是()
A.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B.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C.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D.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答案:B(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那喑哑
..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沙哑之意)
B.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波涛)
C.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
D.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絮絮叨叨的话)
答案:A(指“失音”,而非“沙哑”)
3.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大海》第一节和第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
B.“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生而苦恼心伤”“隐秘的愿生”指普希金曾想秘密逃到海外去。
C.“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是指诗人虽有大海召唤,心灵却得不到自由,表明诗人心甘情愿放弃追求。
D.从诗的开头可以看出,诗人在面向大海告别的时候,内心的万千思绪也同大海一样如潮奔涌。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