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近代之初,封建中国日渐衰微之际,曾国藩开启早期中国近代化步伐:他指导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曾国藩,实是近代中国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是促进晚清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中,尤其值得我们缅怀的,是1863年曾国藩慧眼识珠,召见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容闳。且于七年后,采纳容闳建议,促成他心目中的“固属中华始创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幼童留美计划,不仅培养了大批新式栋梁之材,且开近代中国官派留学教育之先河,在更深层次更长远地影响了现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出国

1872年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是洋务派在教育上跨出的关键一步。派幼童出洋留学,是为了直接在洋人那里将先进科学技术学到手以图自强。这是洋务事业发展的客观上的需要,而洋务派和先进思想家在主观上也敏锐地反映了这种需要。在幼童出洋留学问题上,容闳倡于先,曾国藩成于后,中间起桥梁促进作用者则为丁日昌。

容闳是中国最早系统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早在耶鲁大学读书时,他的头脑中就“酝酿着中国留学计划”了。他认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1870年冬,曾国藩在向清廷奏请批准的同时,与容闳具体商定幼童留美事宜:出洋学生数额120人,分4批,年龄12—20岁;设预备学校于上海;留

学年限15年,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经费共120万两,由江海关洋税项下指拨。

1872年夏秋之交,第一批留美学生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总理衙门酌量器使,奏明委用”。他们一般是先进小学,再进中学,而后入大学,循序渐进。

像国内其他洋务事业一样,先进与守旧的矛盾斗争在赴美留学问题上也是尖锐的。保守派如吴子登认为,这些学生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归来,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1881年下半年,留学生先后“凄然返国”。

尽管如此,幼童中还有不少专业技术人才,对后来中国实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近百名回国人员中,在实业界铁路、电报等企业中任工程师、经理等技术和管理者有44人,外交官和翻译官16人,海军、海关官员、学校教员、医生等方面工作者20余人。可见幼童留学回国对中国近代化起着作用。

清廷鉴于幼童缺乏外语和测算等科学知识基础,在外国学习时间过长,不但经费太费,且因年幼“易染西洋习气”,所以主张出洋留学的学生,应以成年的、外语和科学基础知识根柢较厚者为宜,学习时间以3—5年较适宜。

1877年,30名马尾船政局前后学堂学生分赴法国学制造,赴英国学驾船。船政大臣吴赞诚说:“该生徒等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各怀奋发有为,期于穷求洋人秘奥,冀备国家将来驱策,虽七万里长途,均皆踊跃就道,他日或能蔚成大器,共济时艰。”

第一批学生学习3年,于1880年先后回国。1881年续派10名,分赴英法

学习驾驶、制造。1885年复派第三批学员30名。第三批生源主要选自福建水师学堂,还有部分来自天津水师学堂。去英国学测绘、图阵兼学驾驶铁甲者11人,学兵船轮管机和算学格致者4人,习公法等文科者3人;去法国学制造者6人,学公法的6人。

三批留欧学生学成回国后,在实业、外交、教学等各方面均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学习制造轮船的学员,在工作中的成绩尤为优良。驾驶方面,林泰曾、刘步蟾分别担任最大的巡洋舰“镇远”、“定远”管带,其他“靖远”、“济远”等主力舰管带,亦为留欧学生所担任。

至于严复,不仅担任福建、天津水师学堂教习、总教习20余年,且翻译《天演论》、《原富》、《法意》等宣扬进化论、天赋人权论等名著,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作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