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学案(4)(无答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河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河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河大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河大版教学设计思路在对诗作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分析这三首诗,并进行总结扩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作者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情感目标1.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教学重难点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疏通全诗,让学生理解作者从眼前写到未来,即使牺牲仍要革命——头悬国门不忘革命——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这三个步骤来组织全诗,从而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

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

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媒体投影片:①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②伍子胥头悬城门的典故;③《示儿》《乌江》《自由》(裴多菲);④随堂练习。

活动设计在掌握朗读节奏后于课内分小组朗读比赛。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1.诗歌要表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我们在今天来学习这三首诗,就是要学习这种为理想、为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2.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

3.要注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借代、借喻、引用典故。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并分析它的作用。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冀教版第一部分: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⑴意如何:⑵阎罗:⑶泉台:⑷旧部: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用“·”标出重音: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填空:《梅岭三章》的作者是,三章的“章”就是,从古体诗的角度看,这三首诗可称之为。

4、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首诗的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5、诗中运用借喻手法来表现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实现的诗句是。

6、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两句诗是。

7、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10、请将左右两边意思相同的诗句用线联结起来:①此去泉台招旧部,a、王师北定中原日,旌旗十万斩阎罗。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后死诸君多努力,b、生当作人杰,捷报飞来当纸钱。

死亦为鬼雄。

③取义成仁今日事,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人间遍种自由花。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读选文,回答问题: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1、“断头今日意如何?”从全诗看,这句起何作用?1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2《梅岭三章》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课题梅岭三章课时2课时使用人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明白词、句的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学习目 2.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1~1I/J'3.初步感受革命者身上的凛然正气。

重点教学重点: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明白词、句的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难点教学难点: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教学内容师生随笔第一课时一、感悟新知1、了解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他便在赣粤区开展游击战。

1936年4月,陈毅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

10月,由于叛徒出卖. 陈毅在大庆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

回到梅山时遇到敌人搜山,便暂时隐敝在一个山勒里。

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火被淋熄,敌人搜捕直至天黑才撤走,半夜又反扑上山,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冋志用刀在陡坡上的丛莽中开出一块很小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

后来敌人继续搜山,前后围搜达20余日才“解围”。

我们学的这三首诗就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

2、走近作者:陈毅冋志,1901年生于四川中部乐至县。

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红军长征时,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7年,被任命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

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

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陈毅冋志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

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3.解题:4.让学生初读全诗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丛莽()旌旗()应有涯()当纸钱()阎罗()烽烟()血雨腥风()捷报()(2)解释词语余: 旋:旌旗:烽烟:正: 涯:血雨腥风:取义成仁:_、探究新知1.教师范读,强调重点读音。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鼓舞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概磅礴,壮怀猛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决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

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明白得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钞票〕:dàng应〔有〕涯:yīngyá〔遍〕种:zhòng5. 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

〝伏丛莽间〞的〝伏〞,埋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

〝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

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讲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 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

第14课《梅岭三章》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4课《梅岭三章》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比较·探究第一堂课梅岭三章示儿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管辖.()绊.了一跤.()丛莽.()旌.旗()阎.罗()2.读准多音字(1)应.教: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2)发还.: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二、重要词语1.装聋卖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丛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旌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义成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九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乃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者简介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北京人,满族。

有《骆驼祥子》等四部长篇小说。

抗战爆发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上,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自主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自主学案

《梅岭三章》自主学案
五、学习目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意象的含义、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情感。

重点是:把握意象、赏析词语、理解情感。

六、小序释义
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小序”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代了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写作
背景和写作缘由.“小序”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以及以诗明志、革命到底的决心.
七、赏析诗歌
内容情感
写作特色
八、作业
1.诵读、默写诗歌
2.仿照诗歌,创作一首小诗。

九、推荐阅读
陈毅的《陈毅诗词选集》,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等诗作,理解作者的理想信念和伟大人格。

九、欣赏视频。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文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本课是一首描绘梅岭景色和诗人情感的古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梅岭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古诗文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古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部分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岭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诗文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资料。

2.准备课文翻译和注释。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梅岭的美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辅导。

然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文的意境。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描绘自己心中的梅岭。

教师批改,给予评价。

第15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15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Beginning of Winter1.结合课下注释,阅读诗的小序和正文,理解并概括诗歌内容。

2.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学习借代手法的表达作用。

3.体会诗歌中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教学重难点Beginning of Winter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2.结合注释阅读小序和诗作,把握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献身革命的崇高理想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3.学习诗歌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及其内在关系。

(难点)4.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可以通过品析意象,理解诗作意蕴。

(难点)3教学过程Beginning of Winter(一)导入·知人论世思想家孟子有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与义之间的矛盾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

孟子的选择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革命先驱陈毅元帅又是怎样选择的呢,一起来学习他在生死关头的告白——《梅岭三章》。

【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诗作以《梅岭三章》《青松》等流传最广。

郭沫若称赞其言“一柱天南百战生,将军本色是诗人。

”(二)基础·识记生词文常1. 生词诊断,读读写写。

丛莽mǎng 阎yán罗捷jié报血xuè雨腥xīng风取义成仁rén旌jīng旗烽fēng烟2. 注释导航,理解词语。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旗帜的总称,课文中借指军士。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12梅岭三章》word教案 (5)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12梅岭三章》word教案 (5)

第1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在对诗作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分析这三首诗,并进行总结扩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作者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情感目标1.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教学重难点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疏通全诗,让学生理解作者从眼前写到未来,即使牺牲仍要革命——头悬国门不忘革命——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这三个步骤来组织全诗,从而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

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

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媒体投影片:①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②伍子胥头悬城门的典故;③《示儿》《乌江》《自由》(裴多菲);④随堂练习。

活动设计在掌握朗读节奏后于课内分小组朗读比赛。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1.诗歌要表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我们在今天来学习这三首诗,就是要学习这种为理想、为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2.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

3.要注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借代、借喻、引用典故。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并分析它的作用。

(1)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

(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在树丛密草当中藏匿了二十多天。

山西省垣曲县华峰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梅岭三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山西省垣曲县华峰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梅岭三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梅岭三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陈毅的有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学习作者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课时:二课时【学习流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有关爱国诗篇,然后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自测1、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划出要点内容。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

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

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2、给画线字注音丛()莽旌()旗烽()烟血雨腥()风取义成仁()遍种( ) 即为家( ) 当纸钱( )三、自主学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每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2、翻译诗前小序。

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有何作用?小序是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2、赏析第一章回答问题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你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3)你认为本章中哪些词语用的比较精妙?(4)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赏析第二、三章,分别回答下面问题(1)本章节的大意是什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2)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3)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五、赏析全诗诗歌运用了比喻、借代、引用等修辞手法,请找出具体语句并赏析。

六、布置作业积累爱国诗文名言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冀教初中语文七下《12梅岭三章》word教案 (4)

冀教初中语文七下《12梅岭三章》word教案 (4)

翼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一、简介作者并释题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

他就是:陈毅(板书)。

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板书)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

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梅岭三章》(板书)。

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三章,三首。

《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

二、明确训练重点(见教材,齐读)三、听课文录音指导语: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字形结构,初步了解诗人的感情。

四、引读小序1.讲述:这段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1936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

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

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

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丛莽间。

敌人搜山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慌忙撤走。

可见“伤病伏丛莽间”,讲处境艰难。

[请注意“莽”字的意义和读音(出示正音牌)。

]“虑不得脱”,讲情况危急,也是“得诗”的原因。

“得诗”(完成诗)显示态度从容镇定,“留衣底”说明作诗目的在于留下遗言。

2.由此可知,诗题后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呢?明确: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情况。

(或有说明写作时代背景、原因等作用。

)五、引读第一首诗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要响亮。

)2.出示正音字牌:旌jīng,明确意义和读音。

3.设问:“断头”,意即牺牲生命。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默读、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牺牲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革命先烈的文章,如《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革命先烈有什么样的了解?他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梅岭三章》,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书写。

3.分析课文中作者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小组合作(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

2.讨论内容:该段落主要讲述了什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梅岭三章》,巩固生字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梅岭三章》教案补充内容:教案内容已涵盖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下面将针对部分细节进行补充。

第14课《梅岭三章》导学案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4课《梅岭三章》导学案3-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2课梅岭三章【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熟练背诵。

2、了解全诗大意。

3、理解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品味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学习重难点】1、有节奏有气势地朗读诗歌。

2、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2、了解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旌(旗):()悬:( ) 当(纸钱):( )应(有)涯:( ) (遍)种:(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朗读并口译小序,分析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习内容】(一)、朗读研讨第一首诗:(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在第一首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装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2)分析下面三句诗:三、四句用了“阎罗”、“泉台”等迷信传说,起一个什么作用?(二)、朗读研讨第二首诗:(1)、口述典故并分析引用典故的作用:(2)、朗读体会这首诗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三)、朗读研讨第三首诗:找出这首诗用到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课堂小结】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学案(4)(无答案)
冀教版
学习目标:
1.熟读诗文,理解并默写。

2.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二.课前热身(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
1.预习:
本诗的作者是,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
级、。

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
“,”。

2.看清字形,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即为家
( ) 遍种( )
应( )有yá( ) jīng( )旗 yán( )罗 fē
ng( )烟
3.解释划线字
余伤病伏丛莽间意如何正十
年涯
4.《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和,从“”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
是为了,表现了作
者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你一定能理解此诗。


1.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2.翻译本诗(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本诗后小组交流。


3.品读这三首诗,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每首诗的内容,并分析每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4.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相关链接: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四.成果展示(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棒的老师!)
五.质疑解疑
六.平行训练(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
1.《梅岭三章》中“”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

3.《示儿》中抒写诗人光复河山的热切期待和对祖国大业终将取得胜利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诗句是,。

4.《示儿》
中,两句点明了作者生前的遗憾,从侧面表达了作
者的感情。

5.《梅岭三章》中的
“,”和《示儿》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6.写出课外积累的爱国诗
句:,。

7.背诵并默写《梅岭三章》梅岭三章作
者:
题目:
七.课后反思(只有会反思的人,才能在学海中越行越远)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
(1)(新版)新人教版 (I)
基础知识题
1.填空。

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慷慨淋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潜心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4.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些方面的“说”和“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反既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
2.①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②很不一样③充满正气,情绪非常激昂④(精神、精力)集中
3.D
4.C
课文语段阅读题
1.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2.(1)形容相差很远。

(2)改变过去一贯的做法。

3.义正辞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

4.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5.“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