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计算-

合集下载

遗传身高计算方法

遗传身高计算方法

遗传身高计算方法引言:身高是一个人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在身高的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遗传身高计算方法,通过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传递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身高的遗传机制。

一、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指出每个性状都由两个基因决定,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这两个基因分别称为等位基因,可以是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

2.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指的是表现在个体外部的性状,如身高高矮;而隐性基因则是指不表现在个体外部的性状。

在身高的遗传中,身高高矮是由多个基因的组合决定的。

二、遗传身高计算方法1. 身高基因的传递方式身高基因的传递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基因遗传。

多基因遗传是指身高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每个基因都可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基因型。

这些基因型再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身高的可能范围。

2. 身高基因的计算公式身高的遗传计算公式可以通过遗传学原理推导得出,但为了避免使用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计算身高:(1)了解家族的身高情况:通过调查家族成员的身高情况,可以初步了解家族的身高遗传特点,例如是否存在身高高矮不均衡的情况。

(2)分析父母身高:根据父母的身高情况,可以初步推测孩子的身高范围。

一般来说,父母身高高的话,孩子的身高也会相对较高。

(3)考虑其他因素:除了遗传因素,还有一些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身高,例如营养、运动等。

因此,在计算身高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其他影响身高的因素1. 环境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会对身高产生影响。

例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运动等都可以影响身高的发育。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高的增长。

2. 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身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的身高相对较高,这与性别特征和遗传因素有关。

3. 年龄因素身高的增长与年龄有关。

在生长发育期,身高会逐渐增加,但在青春期结束后,身高增长趋势会逐渐减缓。

1孟德尔遗传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定律

显性性状
①显性②隐性
本间的性状
F2 表 现 型 ③亲本2 3:1 1:2:1
状同时表现
①亲本1②中间 ①亲本1②共显 ③亲本2 1:2:1
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 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如:AB血型 人类ABO系统血型表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红细胞上的 抗原 A B AB 无 显隐性关系 IA对i为完全显性 IB对i为完全显性 IA与IB为共显性 隐性
高茎
F1:
配子:
Dd d dd
矮茎
遗传 图谱
F2:
DD
高茎
Dd
高茎
1

2

1
将F1与矮茎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与矮 茎比例为1:1
测交: D Dd d × dd d

配子:
测交后代:
Dd
高茎
dd
矮茎
1
:
1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做 后代中高茎30株,矮 茎34株,比例接近1: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 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
DD dd
纯合子与杂合子在性状遗传上的区别: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不会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还会发生性状分离。
纯合子特点 :
①只产生一种配子
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③无等位基因
表现型和基因型
• 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高中生物遗传计算公式

高中生物遗传计算公式

高中生物遗传计算公式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进化。

遗传学的研究涉及到基因、染色体、DNA等多个方面。

在高中生物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其中遗传计算公式更是考试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提出了两个基本的遗传定律:第一定律即分离定律,第二定律即复合定律。

分离定律:两个基因分离传递,每个生殖细胞只能带有一个基因。

复合定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性状基因同时传递给子代,在子代中以各种组合的方式表现出来。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公式为:P1 × F1 = F2,其中P1为亲本的基因型,F1为F1代的基因型,F2为F2代的基因型。

该公式是遗传计算中最常用的公式之一,它能够准确地预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硬质和软质特征的遗传在遗传学中,硬质和软质特征是最常见的两种性状。

硬质和软质特征的遗传方式不同,硬质特征遵循隐性遗传规律,而软质特征则遵循显性遗传规律。

隐性遗传规律的公式为:Aa × Aa = 1AA:2Aa:1aa,其中A代表硬质特征的基因,a代表软质特征的基因。

显性遗传规律的公式为:AA × aa = 100% Aa,其中A代表硬质特征的基因,a代表软质特征的基因。

这两个公式的掌握对于理解遗传学中的隐性和显性遗传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连锁基因的遗传连锁基因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位于相邻位置的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也有着自己的规律。

在连锁基因的遗传中,最常见的是交换作用。

交换作用的公式为:AB/ab × ab/ab = 1AB/ab:1Ab/ab:1aB/ab:1ab/ab,其中A和B代表两种不同的基因,ab代表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掌握这个公式可以清晰地预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总结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遗传计算公式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之一。

孟德尔遗传分析

孟德尔遗传分析

二项式展开
二项式展开的用途
用来推算某种事件的组合所出现的概率 例一、当基因型Aa与aa杂交有5个后代时,问其中3个是Aa 、2个是aa的概率是多少? 解: 后代是Aa的概率p为1/2、是aa的概率q为1/2,n=5,s=3,根据二项式分布的通项公式: [5!÷3!÷(5-3)!]×(1/2)3×(1/2)2 = 5/16
IA A抗原 , 少量H抗原 IB B抗原 ,少量H抗原 ii (O型)无A、B抗原,有H抗原
ABO血型系统遗传方式
前体 H物质 A抗原 B抗原 无抗原 双亲血型基因型: HhAo X HhBo 子女血型基因型: hhBo X HHAA HhAB
二 分枝法计算遗传比率
求杂种自交子代基因型和表型比
三 多基因杂种的遗传分析
(p+q)2=1p2+2pq+1q2 (p+q)3=1p3+3p2q+3pq2+1q3 (p+q)n=1pn+…+Cnspsqn-s+…+1qn 二项分布的通项公式: 式中,n子裔的数目,s甲种基因型或表型的子裔数,p甲的出现概率,n-s乙种子裔数,q乙的出现概率,符号!是阶乘。0!=1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性别分布的概率为: 1/4家庭有两个男孩,2/4家庭有一男一女,1/4家庭有两个女孩。 (p+q)2=1p2+2pq+1q2 =1/4+2/4+1/4 3个孩子的家庭,性别分布的概率为: (p+q)3=1p3+3p2q+3pq2+1q3 3个孩子全为男的家庭:(1/2)3 = 1/8 2男1女的家庭:3×(1/2)2×1/2 =3/8 1女2男的家庭: 3 ×1/2 ×(1/2)2=3/8 3个孩子全为女的家庭:(1/2)3 = 1/8

第三章 孟德尔规律---遗传学课件

第三章 孟德尔规律---遗传学课件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遗传因子仅是一个理论的、抽象的概念。当时孟
德尔不知道遗传因子的物质实体是什么,如何实现 分离。 遗传因子分离行为仅仅是孟德尔基于豌豆7对相 对性状杂交试验中所观察到的F1 、F2个体表现型及 F2性状分离现象作出的一种假设。 正因为如此,从孟德尔杂交试验到遗传因子假说 是一个高度理论抽象过程。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能 够理解。如何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呢?
(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 因型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 为cc; 2) (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 1/3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 体(Cc); 推测:在显性(红花)F2中: 1/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 离,其F3均开红花; 2/3自交后代将发生性状
F2 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
淀粉粒性状的花粉鉴定法
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直链淀粉,
而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支链淀粉: Wx直链淀粉(稀碘液) 蓝黑色 wx支链淀粉(稀碘液) 红棕色 用稀碘液处理玉米(糯性×非糯 性)F1(Wxwx)植株花粉,在显微镜下 观察,结果表明: 花粉粒呈两种不同颜色的反应; 蓝黑色:红棕色≈1:1。 结论:分离规律对F1基因型及基因 分离行为的推测是正确的
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
如果两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而两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等于各个事件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概率定律); 因此在F2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种类型的理
论比例 (概率)应该如下图所示;
实际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的比较。
3 1 黄色 : 绿色 4 4 3 1 圆粒 : 皱粒 4 4 9 3 3 1 黄圆 : 黄皱 : 绿圆 : 绿皱 16 16 16 16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般指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了遗传学诞⽣的著名定律。

下⾯⼩编给⼤家分享⼀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交:植物体中⾃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交是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性状:⽣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理特性的总称2)相对性状:同种⽣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例如:Aa⼆、⾃由交配与⾃交的区别⾃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称随机交配;⽽⾃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三、纯合⼦(显性纯合⼦)与杂合⼦的判断1.⾃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

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鉴定某⽣物个体是纯合⼦还是杂合⼦,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花传粉的植物⾃交法较简便。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精品文档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精品文档

F2 代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所占比例 1/16 1/16 1/16 1/16 2/16 2/16 2/16 2/16 4/16
四、多对基因的自由组合
当具有3个和3个以上不同相对性状的植株杂交时,只要控制各个性 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的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都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一、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几个概念: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 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统称 为性状。 2.单位性状:每一种性状作为一 个研究对象,称为单位性状。 例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 株高、子叶颜色、豆荚形状及豆 荚颜色(未成熟)。 3.相对性状:遗传学中将同一单 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如红花与白花、高秆与矮秆等。
七、显性的表现类型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杂交,F1 只出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这称为完全显性。F2表 型呈3:1分离。
1
玉米蛋白质层有色与无色的分离
不完全显性:若具有相对性状 差异的纯合亲本杂交,F1 呈 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 为不完1 全显性。 F2表型呈 1:2:1分离。
1
马的毛色
1Tt
1Tt
1Tt
1Aa 1tt
1Aa 1tt
1RR
2Rr
1rr
1Tt
1Tt
1aa
1aa
1Aa 1tt 1Tt
1aa
1tt
1tt
1tt
1RRAaTt、1RRAatt、1RRaaTt、1RRaatt、 2RrAaTt、2RrAatt、2RraaTt、2Rraatt、 1rrAaTt、1rrAatt、1rraaTt、1rraatt 。

专题一 孟德尔遗传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专题一  孟德尔遗传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专题一孟德尔遗传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在完全显性、独立遗传、性状由单基因控制的前提下)一、规律方法1.杂合子(Aa)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其基因型分离比为:1AA:2Aa:1aa(或AA:Aa:aa),表现型分离比为:3显性:1隐性(或显性:隐性)。

2.纯合子(AA或aa)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即稳定遗传。

3.杂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其基因型分离比为:1Aa:1aa(或Aa:aa),表现型分离比为:1显性:1隐性(或显性:隐性)。

4.纯合子(AA或aa)与隐性纯合子(aa)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即显性表现(Aa)或隐性表现(aa)。

5.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6.杂合子(Aa)连续自交,可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后代中杂合子(Aa)的概率为()n,纯合子(AA和aa)的概率为1-()n。

二、概率知识1.概率:指某一事件(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通常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符号为P(A)。

2.互斥事件:指事件A和事件B不能同时出现。

加法定理:P(A或B)=P(A)+P (B),即出现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3.独立事件:指A事件的出现,并不影响B事件的出现。

乘法定理:P(AB)=P(A)×P(B),即A事件和B事件共同出现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出现的概率之积。

三、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公式记忆:高茎×矮茎→高茎(显性)。

2.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表现出新性状,则该新性状是隐性性状。

公式记忆:高茎×高茎→矮茎(隐性)。

3.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遗传学-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遗传学-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1 F2各类表现型、基因型及其自交结果推测 • 4种表现型:只有1种的基因型唯一,所有后代 无不发生性状分离; • 9种基因型: – 4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两对基因均纯合; – 4种会发生3:1的性状分离,一对基因杂合; – 1种会发生9:3:3:1的性状分离,双杂合基因 型。
孟德尔所作的试验结果,完全符合预定的推论,现摘列如下: F2 F3 38株(1/16)YYRR→ 全部为黄、圆,没有分离 35株(1/16)yyRR→ 全部为绿、圆,没有分离 28株(1/16)YYrr→ 全部为黄、皱,没有分离 30株(1/16)yyrr→ 全部为绿、皱,没有分离 65株(2/16)YyRR→ 全部为圆粒,子叶颜色分离3黄:1绿 68株(2/16)Yyrr→ 全部为皱粒,子叶颜色分离3黄:1绿 60株(2/16)YYRr→ 全部为黄色,籽粒形状分离3圆:1皱 67株(2/16)yyRr→ 全部为绿色,籽粒形状分离3圆:1皱 138株(4/16)YyRr→ 分离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 皱 从F2群体基因型的鉴定,也证明了独立分配规律的正确性。
以红花×白花为例: P 红花(♀)× 白花(♂) 白花 (♀) × 红花(♂) ↓ ↓ F1 红花 红花 ↓ ↓ F2 红花 白花 红花 白花 株数 705 224 比例 3 : 1 约3 : 1 (正交、反交结果一致) F1 的红花(♀)×白花 (♂) ↓ 测交后代:红花 白花 1 : 1 F1 的红花 (♀)×白花 (♂) ↓ 红花 白花 1 : 1
示例: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 别控制着籽粒及其花粉粒中的淀粉性质 非糯性:直链淀粉,Wx,遇碘呈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遇碘呈红棕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若称蓝黑色的花粉粒的数目=呈红棕 色的花粉粒的数目,则说明F1的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基因Wx与 wx发生了分离,比例为1:1,从而验证了分离规律的正 确性。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计算-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计算-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计算-高二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计算一对相对性状的常见组合方式:例题1: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下表是4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

请在表格内填写亲代的基因型。

③黄圆×绿圆21 7 20 6④绿圆×绿圆7 0 43 14⑤黄皱×绿圆0 16 18 17例2:下列杂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例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自交和自由交配:例1: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

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 A. 1/9 1/6 B. 3/8 1/9 C. 1/6 5/12 D.1/6 1/9例2:已知果蝇的灰身(AA)和黑身(a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纯种灰身果蝇和纯种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

F1自由交配产生F2。

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A:1:1B:5:1C:3:1D:8:1关于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正常情况(1)AaBb自交→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2)测交:AaBb×aabb→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1∶1∶1∶12.异常情况例8、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A.1:3、1:2:1、3:1B.3:1、4:1、1:3C.1:2:1、4:1、3:1D.3:1、3:1、1:4序号原因自交后代比例测交后代比例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2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3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5 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
2022/9/16
测交法
31
2022/9/16
26
27
26
2022/9/16
24
25
22
26
自交法 ❖ 孟德尔用F2自交得出F3,由F3的表现型验证F2
的基因型,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022/9/16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的自交验证
遗传型
2022/9/16
2022/9/16
2022/9/16
5. 孟德尔比例实现的条件
❖ 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系
❖ 控制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是完全显性,互不影响,非成对 遗传因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亲本形成各种类型的配子的数目均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的
❖ 所有杂种后代都应处于比较均一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2022/9/16
测交法
测交法(test cross):也称回交法,即把被测验的 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
出现的表现型和比例来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供测个体×隐性纯合亲本 Ft 测交子代。
2022/9/16
红花 白花 P CC cc
红花 白花 Cc cc
配子 C c
Cc c
1:2:1
2022/9/16
第二节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 1.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结果 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
子叶颜色: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 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2022/9/16
2022/9/16
2. 对试验结果的解释 ❖ 遗传的自由组合假说: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 子中去。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总结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总结

F2
F3
红花 CC ↓ 红花
4.花粉鉴定法
F1花粉鉴定法的原理:
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 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之中。 这种现象在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植 物中可以通过花粉粒鉴定进行观察。
例如:玉米、水稻等的子粒有糯性、非糯性两种。
显性基因
Aa
隐性基因
红花
■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组 成。 ■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 的性状。
■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 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 ■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 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杂合体。
F2表示子二代

白花 224 1
♀表示母本
(2)反交
P F1 F2 比例 红花 3 : 白花(♀) × 红花(♂) 红花

白花 1
F1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
2.特点
(1) 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
P F1 F2 比例
白花(♀) × 红花(♂) 红花 红花 3 : 白花 1
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性状隐藏。
二、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解释
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结果分析: 黄∶绿=(315+101)∶(108+32)=416∶140=2.97∶1≈3∶1
圆∶皱=(315+108)∶(101+32)=423∶133=3.18∶1≈3∶1
∴ 两对性状是独立互不干扰地遗传给子代 每对性状的F2 分离符合3∶1比例。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

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红花豌豆,种皮有色, 叶腋有大黑斑。 家鸡中有一个卷羽(翻毛)基因,是不完全显性基因,杂合时,羽毛卷曲,易脱落, 体温容易散失,因此卷毛鸡的体温比正常鸡低。体温散失快又促进代谢加速来补偿 消耗,这样一来又使心跳加速,心脏扩大,血量增加,继而使与血液有重大关系的 脾脏扩大。同时,代谢作用加强,食量又必然增加,又使消化器官、消化腺和排泄 器官发生相应变化,代谢作用又影响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使生殖能力降 低。由一个卷毛基因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两对相对性状独立分配的实质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别 位于非同源的两对染色体上。杂合体F1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发生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而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 个配子,这样形成四类配子,且比例相等。 在受精过程中四类雄配子和四类雌配子随 机结合。
第三节 孟德尔规律的扩展
一、等位基因间的互作 1、完全显性
2、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incomplete dominance
F1的表现介于双亲之 间
基因型与表现型一致
3、共显性
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 AA 碟形红血球,aa 镰刀形红血球,Aa两 种红血球同时存在
共显性 codominance
2.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南瓜果形 圆球形 AAbb × 圆球形aaBB ↓ AaBb扁盘形 ↓自交 9A B : 3A bb :3aaB :1aabb 9扁盘形 6圆球形 1细长形
3.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
大豆子叶颜色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计算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计算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计算一、教学设计背景授课内容:高三复习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本节内容分为1课时进行。

主要完成“配子产生”以及“子代基因型比例总结和运用”讲解。

二、教学设计思想遗传计算是高考必考题,主要都是以实验二为主衍生出得相关知识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将抓住解题的2大基本环节归纳总遗传规律和计算,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探究、合作讨论为主的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解题中领悟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对孟德尔的探究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六部分内容构成。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具有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将科学方法的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应用,产生不同配子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问题1一个AaBbDdEeFf这个基因型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配子?答案:2个N个AaBbDdEeFf这个基因型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配子?(学生互动发扑克牌模拟)若分别位于5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5次幂,32种若分别位于4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4次幂,16种若分别位于3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3次幂,8种若分别位于2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2次幂,4种若分别位于1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1次幂,2种第一个知识点:配子的产生(减数分裂和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医学〗孟德尔遗传规律

〖医学〗孟德尔遗传规律
(1)遗传性状由相应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基因 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 本。 (2)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虽同在一起,但并不融合, 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 只得到其中之一。 (3)F1产生不同配子的数目相等,即1:1。由于各种 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中基因组合比数 是1DD:2Dd:1dd,即基因型之比为1:2:1,显隐形的 个体比数是3:1,即显隐表型之比为3:1。
三、自由组合理论的验证
测交推论 测交结果
五、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在育种实践中的意义
1.通过分离规律的应用可以明确相对性状间的显隐性关系 2 判断家畜某种性状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3.淘汰带有遗传缺陷性状的种畜 4 培育优良品种
第三节 连锁交换规律
1.完全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构成一个
连锁群,它们在遗传的过程中不可能独立分配,而是随 着这条染色体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传递到子代中去,这叫 做完全连锁。
能否发育为蜂王取决于在幼虫期能否连续5天得到足够的蜂王浆
2).温度、光照:
某些蛙类,蝌蚪在20度条件下发育,雌雄比例 为1:1,在30度下发育全为雄蛙 降低夜间温度,可增加南瓜雌花数量; 缩短光照 增加雌花。
3)激素
牛的自由马丁现象 母鸡啼鸣
(4)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 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性连锁遗传。
第三节第二连节锁自交由换组合规规律律
第三节 连锁交换规律
第一节 分离规律
一 孟德尔实验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园地
豌 豆
选择豌豆做材料的原因
#豌豆为自花授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 态下永远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 #豌豆的相对性状比较显著容易观察。 #对豌豆进行杂交操作很简便。

孟德尔遗传法则

孟德尔遗传法则

孟德尔遗传法则
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

血型的遗传规律即:
A+A→A、O;
A+B→A、B、O、AB;
A+O →A、O;
A+AB→A、B、AB;
B+B→B、O;
B+O→B、O;
B+AB→B、A、AB;
O+O→O;
O+AB →A、B;
AB+AB→AB、AB。

因此,根据上述血型遗传规律,如果丈夫和妻子的血型是“A”型和“B”型,则小宝宝的血型除了“A”或“B”型外,还会有“O”或“AB”型。

解析:
A、B、O式血型按孟德尔遗传学的法则遗传,A、B、O、AB四种血型从遗传基因看,A型有AA和AO两种基因,B型是BB和BO,O型和AB型各为一种,即OO和AB。

父母双方均为A型,且基因都是AA的场合,子女自然只能是A型。

如双方父母的基因都是AO,其子女的血型有A型和O型两种可能。

一方的基因为AA,另一方为AO的A型父母,则子女的血型是基因为AA或AO 的A型。

B型的场合完全相同。

O型和AB型的父母,子女的遗传基因为AO或BO,即只可能是A或B型的血型。

父母均是O型,子女当然也是O型,父母均
是AB型血型时,子女的血型有基因为AA的A型、BB的B型以及AB型三种可能。

遗传简单生物题计算公式

遗传简单生物题计算公式

遗传简单生物题计算公式遗传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研究的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在遗传学中,有许多重要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遗传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和应用。

1.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两个性状纯合子的杂交后代的表现。

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有三个重要的计算公式,分别是:表现型比例计算公式,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AABB,AaBb,aabb = 1:2:1。

其中,A代表一个性状的纯合子,a代表另一个性状的纯合子。

B代表一个性状的杂合子,b代表另一个性状的杂合子。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基因型比例计算公式,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A,Aa,aa = 1:2:1。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自由组合定律,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自由组合定律来计算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的组合在杂合子上是独立的。

通过自由组合定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2. 随机配对计算公式。

在遗传学中,随机配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性别配对过程中,每个基因的组合是随机的。

在随机配对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计算公式,分别是:随机配对概率计算公式,在随机配对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每个基因的配对概率,P = 1/2^n。

其中,P代表配对概率,n代表基因的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每个基因的配对概率。

随机配对比例计算公式,在随机配对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每个基因的配对比例,AA,Aa,aa = 1:2:1。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每个基因的配对比例。

高二生物遗传题计算公式

高二生物遗传题计算公式

高二生物遗传题计算公式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遗传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而遗传计算公式则是解决遗传问题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介绍遗传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解析。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在遗传学中,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基础知识。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三条定律,单因素遗传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二因素遗传定律。

这些定律为后人提供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也为遗传计算公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遗传计算公式。

1. 单因素遗传计算公式。

单因素遗传是指只涉及一个基因的遗传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定律来计算遗传比例。

计算公式为:孟德尔比例 = A/A + A/a + a/A + a/a。

其中,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基因型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

举例,在豌豆植物的花色遗传中,红花色为显性基因(A),白花色为隐性基因(a)。

如果红花色和白花色的豌豆植物杂交,根据单因素遗传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红花色和白花色的比例。

2. 二因素遗传计算公式。

在某些情况下,遗传现象可能涉及到两个基因的组合。

这时,我们需要使用二因素遗传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二因素遗传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孟德尔的二因素遗传定律进行推导,计算公式为:孟德尔比例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基因型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从而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

举例,在果蝇的眼色遗传中,红眼为显性基因(A),白眼为隐性基因(a);翅膀的形状也受两对基因的控制,长翅为显性基因(B),短翅为隐性基因(b)。

如果红眼长翅的果蝇与白眼短翅的果蝇杂交,根据二因素遗传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基因型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

三、遗传计算公式的应用。

遗传计算公式在生物学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
睾丸 细胞质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4个2种精子 卵巢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 1个1种卵细胞+3个2种极体
场所 分裂 不 方式 同 点 子细胞 个数 是否 变形
有变形过程
无变形过程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
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
奇数
一数 染 色 体 数 目
减Ⅱ
三判断 没有同源染色体 的配对 同 (有丝分裂) 源 染 色 体 行 为 联会、四分体、分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实例:____
3、伴Y遗传 (1)特点: (2)实例: 4、判断某疾病遗传方式的方法 (1)判断显隐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 (2)判断常染色还是伴X遗传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例1、(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_____。 (2)Aa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比例为_____,纯合子比 例为_____。 (3)非糯水稻(AA)花粉遇碘为蓝黑色,糯水稻(aa) 遇碘为橙红色,二者杂交F1代花粉遇碘后,蓝黑色:橙红 色为_____。 (4)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5)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D与d配子的比为1:1() 例2、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试验中, 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_____ ①紫花×紫花→全为紫花 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 601:201 ③紫花×白花→全为紫花 ④紫花×白花→紫 花:白花=98:102
细 胞 分 化
末 期 II
后期II
中期II
前期II
体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精子) 第二次分裂(MII)次级精母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计算
一对相对性状的常见组合方式:
例题1: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下表是4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

请在表格内填写亲代的基因型。

例2:下列杂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例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自交和自由交配:
例1: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

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 A. 1/9 1/6 B. 3/8 1/9 C. 1/6 5/12 D.1/6 1/9
例2:已知果蝇的灰身(AA)和黑身(a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纯种灰身果蝇和纯种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

F1自由交配产生F2。

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1:1B:5:1C:3:1D:8:1
关于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正常情况
(1)AaBb自交 →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2)测交:AaBb×aabb→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1∶1∶1∶1
2.异常情况
例8、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3:1
B.3:1、4:1、1:3
C.1:2:1、4:1、3:1
D.3:1、3:1、1:4
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P 黄色×黑色
F1灰色
F2灰色黄色黑色米色
9 ∶ 3 ∶ 3 ∶ 1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2、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

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D)
P:紫花×白花
F1:3/8紫花5/8白花
A.EeFf×Eeff EEFf×eeff B.EeFf×eeFf EeFF×Eeff
C.EeFf× eff EeFF×Eeff D.EeFf×Eeff EeFf×eeFf
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A)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4、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

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

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P白花×红花白花×红花
F1粉红花粉红花
F2红花粉红花白花红花粉红花白花
1∶2∶13∶6∶7
第1组第2组
(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组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2中的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随机杂交,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________。

(4)从第2组F2中取一红花植株,请你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来鉴定该植株的基因型。

(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6、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

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

比例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