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仪培训教案

合集下载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2. 掌握国学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礼仪动作;3.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修养。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图书等教学资源;2. 布置整洁的教学环境,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国学礼仪的概述、基本规范和礼仪动作的学习,以及实践演练。

1. 国学礼仪的概述(约500字)国学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际交往中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尊重与照顾的体现。

国学礼仪强调的是内外修身,注重身体姿态、言行举止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规范和修养。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2. 基本规范和礼仪动作的学习(约800字)(这部分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增加详细的描述)2.1 穿戴礼仪学生应了解穿戴整齐、干净的基本要求,不穿破旧、暴露和过于花哨的服装。

要学会正确地系领带、扣扣子和搭配衣物。

2.2 坐姿礼仪学生应掌握端正坐姿的基本要求,即背部挺直、头部微微抬起、两腿并拢或微微交叉,手放在膝盖上或合十于膝前。

2.3 行走礼仪学生应懂得在公共场合中保持优雅的步态和正确的姿势,注意避让他人、遵守交通规则等。

2.4 礼仪语言学生应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问候语、道谢语、称呼语等,并注意用词文雅、不带侮辱、攻击性的言辞。

3. 实践演练(约200字)在本节课的最后,学生将进行实践演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真实社交场景,综合运用所学的国学礼仪知识和技巧,展示出优秀的礼仪修养。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国学礼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礼仪修养。

通过实践演练,学生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更能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拓展延伸活动(约200字)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礼仪意识和修养,学校可以组织举办国学礼仪比赛或社交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

国学礼仪课程教案

国学礼仪课程教案

国学礼仪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国学礼仪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规范;4.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传统礼仪的起源和发展;3. 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4. 传统礼仪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三、教学重点:1. 传统礼仪的起源和发展;2. 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1. 传统礼仪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2. 如何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传统礼仪的内容和实践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礼仪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礼仪的意义和作用;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国学礼仪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探讨传统礼仪的起源和发展;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历史事件,分析其中的礼仪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礼仪的意义和作用;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体验;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礼仪的实践活动,如穿汉服、行礼等;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国学经典作品片段;3. 传统礼仪实践道具:汉服、礼仪道具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包括主动发言、讨论参与等;2. 学生实践活动表现:包括穿汉服、行礼等实践活动的表现;3. 学生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体验: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礼仪相关的展览或活动;2.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礼仪的实践活动,如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3. 鼓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传统礼仪的内涵和意义。

国学课程礼仪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课程礼仪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国学礼仪教育二、课程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使其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孩子。

3. 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其人际沟通水平。

三、课程对象:幼儿园大班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礼仪图片、动画视频等。

2. 礼仪道具:鞠躬道具、握手道具等。

3. 互动材料:卡片、贴纸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活动:- 播放礼仪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视频中的人物做了哪些有礼貌的事情?”-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礼貌的行为。

2. 礼仪知识讲解:- 通过课件,向幼儿介绍基本的礼仪知识,如:鞠躬、握手、问好等。

- 结合具体场景,讲解礼仪的重要性。

3. 互动环节:- 教师示范鞠躬、握手等礼仪动作,邀请幼儿跟随模仿。

- 通过游戏,如“礼仪接力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礼仪。

4. 总结与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的礼仪动作。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 组织幼儿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礼仪知识,通过问答形式进行巩固。

2. 情景模拟:- 设置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在公园遇到朋友、在学校遇到老师等,让幼儿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展示所学礼仪。

- 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互动交流:-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礼仪的例子,互相学习、借鉴。

4. 总结与评价:-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所学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礼仪的热情。

- 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礼仪知识。

- 教师应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课程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国学礼仪 教案

国学礼仪 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教案标题:国学礼仪教案目标:1. 了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国学礼仪的基本规范和实施方法;3.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交礼仪意识。

教学内容:1. 国学礼仪的概念和意义a. 国学礼仪的定义和起源;b. 国学礼仪对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2. 国学礼仪的基本规范a. 仪容仪表:穿着整洁、言谈举止得体;b. 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谦逊有礼;c. 礼仪用语:恰当表达、避免冒犯;d. 礼仪姿势:坐姿站姿得体、动作优雅。

3. 国学礼仪的实施方法a. 模范示范: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国学礼仪的正确实施;b.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扮演不同角色,实践国学礼仪;c.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国学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d.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名胜古迹等,体验国学礼仪的实际运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国学经典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学礼仪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其重要性。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规范和实施方法,重点强调其对个人修养和社交交往的作用。

3. 模范示范: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展示国学礼仪的正确实施方式,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要点。

4.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家庭聚餐、学校开会等),并扮演其中的角色,展示国学礼仪的实际运用。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国学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名胜古迹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国学礼仪的实际运用,并与所见所闻进行比较和总结。

7. 总结回顾:向学生强调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并与他们一起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国学礼仪的心得体会,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国学礼仪。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国学礼仪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针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国学礼仪的理解和思考能力;3.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教案一:《国学礼仪》的意义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礼仪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国学礼仪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礼貌意识。

教学重点:1. 国学礼仪的概念和内涵。

2. 国学礼仪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国学礼仪的理解和应用。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国学礼仪的相关教材和PPT。

2. 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国学常识。

比如,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等。

步骤二:介绍国学礼仪的意义和重要性(10分钟)通过PPT讲解,简要介绍国学礼仪的概念和内涵。

强调国学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它能够培养人的修养、提高人的素质等等。

步骤三:探究国学礼仪的特点和基本原则(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国学礼仪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国学礼仪,然后讨论它的特点和体现了什么样的原则。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各小组交流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自己探究的成果。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国学礼仪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步骤五:拓展学习(10分钟)让学生通过课后阅读或者上网搜索,找到更多的国学礼仪内容,进行拓展学习。

完成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国学礼仪的小议论文。

步骤六:结束(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学习国学礼仪的意义。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情况。

2. 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国学礼仪培训教案

国学礼仪培训教案

国学礼仪培训系列课程——序-重回汉唐(一)目的:1、了解国学中的礼仪之道2、掌握说话艺术与交谈技巧3、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礼仪背景礼是门,是文明之门,文化之门仪是道,礼是价值观,礼是双向道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曾为此骄傲和自豪过,现今,也正为此哀叹着。

如今社会中礼仪的精神或承载的文化精神曾经的拥有和现在的流失,正是百年来对文化的毁灭和打击,让中华儿女忧心忡忡,我们得重拾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学习中国文化,传承美德,重回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一、解读礼乐文化礼的核心——尊敬乐的核心——和传统礼仪与人文礼乐文化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一、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1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 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 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课程名称:国学礼仪课时:1小时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礼仪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 掌握传统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注重礼仪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一、国学礼仪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0分钟)1. 国学礼仪的定义:国学礼仪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礼节、仪表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和规范。

2. 国学礼仪的历史背景:介绍儒家思想的兴起和礼仪的发展;3.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传统礼仪的具体内容。

二、传统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0分钟)1. 尊重长辈:介绍尊敬长辈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如遇见长辈要主动行礼问好。

2. 尊重他人:讲解待人有礼的行为规范,如守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观点等。

3. 礼貌用语:教授常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并演示正确的语调和表情。

4. 席间礼仪:讲解用餐礼仪和席间交谈的规矩,如不大声喧哗、不扔餐具等。

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注重礼仪的意识和习惯(10分钟)1. 角色扮演: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演绎不同场合下的礼仪表现,由同学评价分析。

2.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礼仪。

3. 书写体验: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总结对国学礼仪教学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方法:1. 信息传递法: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视频来传递相关知识。

2.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的应用情境。

3.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批改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评价其对国学礼仪的理解和思考;3. 针对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父母或社区长辈来学校进行传统礼仪分享活动,增进学生对礼仪的认识;2. 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如拜访博物馆、古建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礼仪的魅力。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教案标题:传统国学礼仪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习并掌握国学礼仪中的基本礼仪动作和行为。

3.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兴趣。

教学重点:1. 国学礼仪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国学礼仪的基本动作和行为。

3. 让学生学会运用和展示国学礼仪。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2. 课件资料,包括相关国学礼仪的图片和视频3. 国学礼仪手册或参考资料4. 按学生人数准备足够数量的国学礼仪道具,如扇子、丝巾等。

5. 协助学生们在典型场景中实践国学礼仪的道具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PowerPoint演示和图片介绍国学礼仪的定义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知识点掌握:2. 向学生展示国学礼仪的基本动作和行为,并现场示范。

3. 学生们跟着示范一起练习这些基本动作和行为。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典型场景(如迎宾、送别、进食等),模拟展示这些场景中的国学礼仪。

巩固和拓展:5. 学生们彼此观摩和评价各组的国学礼仪展示。

6. 教师针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

7. 课堂总结:回顾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价值,学生们分享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礼仪的感悟。

教学延伸:8. 鼓励学生们继续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进行国学经典的阅读和研究。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国学礼仪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对于场景和国学礼仪的理解以及展示效果。

教学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相关的国学文化活动和展览。

2. 鼓励学生们参加国学礼仪的比赛或演出。

教案撰写完毕时应记得,这只是一个范例,具体内容和形式可根据自己或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撰写教案时,确保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国学礼的教案

国学礼的教案

国学礼的教案教案标题:传承国学礼文化的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国学礼仪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 掌握国学礼仪的基本礼仪动作和相关礼仪仪式。

- 了解国学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 了解国学礼仪对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展示国学礼仪的基本动作和仪式。

- 能够理解并运用国学礼仪的原则和规范参与社交活动。

- 能够通过国学礼仪的实践培养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对国学礼仪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PPT演示或教学视频- 相关教材或国学经典著作- 展示国学礼仪动作的图像或视频素材- 国学礼仪示范道具(如乐器、书法作品等)2. 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整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音响设备和投影仪器的准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利用PPT或教学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介绍中国国学礼仪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礼仪的认识和体验。

2. 知识与技能的讲授:- 分段讲解国学礼仪的基本动作和仪式,重点介绍行礼、坐姿、拜师、拜神等不同场景下的具体礼仪要求。

- 通过PPT演示、视频展示和实际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国学礼仪的动作和仪式。

3.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 结合国学礼仪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国学礼仪对培养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的作用。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对礼仪的认识和体验,鼓励学生提出对国学礼仪的思考和改进建议。

4. 实践与巩固:- 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如国学礼仪小品表演、演讲比赛、模拟场景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将所学国学礼仪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国学礼仪,如敬畏师长、尊重他人、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

小班国学礼仪教案

小班国学礼仪教案

小班国学礼仪教案教案标题:小班国学礼仪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国学礼仪中的基本动作和仪态。

3. 培养学生的自律、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国学礼仪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2. 国学礼仪中的基本动作和仪态。

3. 国学礼仪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张包含国学礼仪相关图片的海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简要介绍国学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欲望。

主体活动:1. 学习国学礼仪的基本动作和仪态:a. 通过视频、图片或实物展示,向学生展示国学礼仪中的基本动作和仪态,如行礼、站立、坐姿等。

b. 分别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这些基本动作和仪态。

c. 进行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姿势和动作中的错误。

2. 探索国学礼仪在生活中的应用:a.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场景,如与长辈见面、参加婚礼等,讨论应该如何运用国学礼仪。

b.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展示运用国学礼仪的能力。

c.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明确国学礼仪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原则。

拓展活动:1. 邀请国学专家或长者来校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如书法、绘画等,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学习动作和仪态的准确性以及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2. 通过小组或个别讨论,了解学生对国学礼仪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视频、图片或实物展示国学礼仪的基本动作和仪态。

2. 海报、图片等视觉辅助材料。

3. 角色扮演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场景布置。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

2. 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国学礼仪。

礼仪文化国学教案模板范文

礼仪文化国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礼仪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感受礼仪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礼仪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中国礼仪文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仪?礼仪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礼仪的理解,教师总结: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新课讲授1. 介绍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教师讲解礼仪文化的起源,从古代礼仪制度到现代礼仪规范的发展过程。

- 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礼仪文化的传承。

2. 讲解礼仪的基本规范- 教师列举生活中的礼仪现象,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

- 学生分析这些礼仪现象,总结出礼仪的基本规范。

3. 介绍礼仪文化的具体内容- 教师讲解礼仪文化的具体内容,如礼节、礼貌、礼仪制度等。

- 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具体内容,感受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实践与体验1. 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实践,如排队、问候、礼让等。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礼仪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礼仪文化的认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礼仪规范,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家长监督学生在家中的礼仪行为,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礼仪文化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反思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礼仪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礼仪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国学堂礼仪教育培训

国学堂礼仪教育培训

以上三个礼仪加躬身,用于行大礼。 用于家庭、学校、单位内部。用于 会议、仪式等正规场合。
先声后礼。或躬身时声礼同行,说 出礼仪话语
拱手礼
• 1、双手在胸前方叠并,呈拱手形。后收,至胸 前。身体不动,自然向前推动一下,同时说出 礼仪话语。 2、双手在面前方叠并,呈拱手形。后收,至面 前。身体不动,自然向前推动一下,同时说出 礼仪话语。 3、双手在额前方叠并,呈拱手形。后收,至额 前。身体不动,自然向前推动一下,同时说出 礼仪话语。
国学堂礼仪教育培训
一、礼文化教育
• 行礼准备 1、手位 男生 “双手附心。”行大礼仪前,站立时双手贴放在心与 脐之间的腹部,左手叠并在右手上,两肘与手成直线。 “秉手。” 行大礼仪前,双手在胸前叠并,挺拔,庄 重。 礼义:用双手行礼表示二位思维。两手并用,表示 “与天地合其德”,同时具有天和地的美德与智慧。 左手表示地,表示坤,表示阴,表示礼让。右手表示 天,表示乾,表示阳,表示进取。
颔首礼
• 点头,或伴以俯身,微笑,摆手。 用于长者还礼,或不便于行正规礼,或表 示友好而不求还礼
执手礼(握手礼)
• 我们祖先的思维方式是二位思维,行礼必 用双手。握手也是这样。双手与对方握手, 称“执手”。多用于分手时。 朋友再相会,可以行完礼后,再加一个执 手礼。 长辈先施,执晚辈之双手。
叩首礼
此礼不躬身,用于行人生常礼。用于非正式场合,同 学、朋友、熟人、陌生人之间。分平揖、大揖、高揖 三种。声礼同行。
躬身礼
• 女生双手附在腹部或脐部,手略交叉或不 交叉,略躬身或躬身30度。 用于女生行礼。 长上还礼也可以用这个礼。垂手躬身即可。 行以上礼仪,若长上迎面走来,行礼前先 止步,然后向右跨一步,再行礼。行礼时 或先声后礼,或声音和行礼动作同时。

国学礼仪课程设计

国学礼仪课程设计

国学礼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掌握《弟子规》、《礼记》等经典著作中的礼仪规范,并将其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

3. 学生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传统美德。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国学礼仪知识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国学礼仪中的行为举止,如行走、坐姿、问候等。

3. 学生能在团队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合作和礼让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2. 学生培养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个人修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国学礼仪为核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行为规范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传统文化和礼仪规范有一定了解,但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将礼仪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礼仪概述:介绍国学礼仪的起源、发展及现实意义,使学生了解国学礼仪的文化背景。

教材章节:《传统文化与礼仪》第一章2. 经典礼仪规范学习:《弟子规》、《礼记》等经典著作中的礼仪规范,重点讲解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礼仪要求。

教材章节:《弟子规》、《礼记》选段3. 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教授行走、坐姿、问候、用餐等日常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材章节:《校园礼仪》4. 礼仪实践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实践,如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巩固所学礼仪知识。

教材章节:《礼仪实践》5. 团队活动与协作:开展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幼儿园国学礼仪教案

幼儿园国学礼仪教案

幼儿园国学礼仪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国学礼仪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礼仪,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身心健康发展。

2. 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3. 通过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国学礼仪的概念,并与他们分享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 播放一段与国学礼仪相关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国学礼仪的学习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绘本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国学礼仪,如拜年、请安、鞠躬等。

2. 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模仿这些礼仪动作,提醒他们注意姿势和表情。

3. 分成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练习这些礼仪动作,并互相观察、评价。

三、游戏与活动(20分钟)1. 游戏: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模拟拜年游戏。

每队选择一位“长辈”,其他幼儿依次向“长辈”拜年,进行问候和表演。

2. 活动:组织幼儿参与制作传统礼仪道具,如扇子、纸鹤等。

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运用这些道具,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四、反思与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国学礼仪的理解和体验。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国学礼仪,提醒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积极实践。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国学礼仪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幼儿的表演和游戏活动,评估他们在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方面的表现。

教案扩展:1. 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或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国学礼仪的了解。

2. 在日常课程中融入更多的国学元素,如国学经典故事的讲解和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等。

3. 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的国学礼仪,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园的孩子们将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礼仪,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活动和游戏,他们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国学课程礼仪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课程礼仪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国学礼仪课程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3.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传统礼仪的基本概念- 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礼仪案例图片或视频- 礼仪行为示范道具(如:鞠躬、拱手等)---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游戏导入: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游戏,谜底涉及中国传统礼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什么是礼仪?为什么礼仪对我们很重要?”引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

二、讲授新课1. 礼仪概念讲解:- 解释礼仪的定义: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个人素质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标志。

- 讲解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升个人形象。

2. 案例分析:- 展示礼仪案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礼仪行为是否得当,并讨论原因。

- 例如:介绍古代的礼仪规范,如:拱手礼、鞠躬礼、跪拜礼等,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形式和意义。

三、互动环节1. 礼仪行为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鞠躬、拱手等礼仪动作,让学生跟随学习。

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礼仪情景模拟,如:在公共场合排队、在家庭中待客等。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并记录自己或家人一天中的礼仪行为,思考如何改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礼仪概念和基本行为的掌握情况。

2.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拓展延伸1. 礼仪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竞赛,巩固所学内容。

2. 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一天中的礼仪实践,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种礼仪行为,在家或学校中实践一周,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国学礼仪培训活动方案策划

国学礼仪培训活动方案策划

国学礼仪培训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礼仪意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国学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人们的修养、提升社会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礼仪观念和行为习惯,我们计划开展国学礼仪培训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礼仪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公共场合行为规范和言谈举止修养。

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礼仪之美。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连续三天,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地点:学校礼堂四、活动内容1. 国学经典讲座通过国学经典讲座,向学生介绍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讲座内容包括:- 《论语》中的礼仪教诲;- 《周易》中的礼仪哲学;- 《大学》中的君臣之礼;- 《中庸》中的道德伦理。

2. 礼仪培训课程通过专业的礼仪培训师开展礼仪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

培训课程包括:- 礼貌与礼仪- 礼仪常识- 心态与形象- 礼仪规范与礼仪技巧- 宴会礼仪与用餐礼仪- 社交礼仪与职场礼仪3. 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礼仪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我们将安排以下实践活动:- 听讲座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礼仪的理解和体会。

- 设计学生茶艺表演,让学生通过茶艺展示自己的礼仪修养。

- 组织学生模拟宴会,学生分角色扮演,展示宴会礼仪。

- 举办颁奖典礼,对在培训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4. 结业典礼活动结束时,举行结业典礼,颁发结业证书并邀请家长参加,让他们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礼仪习惯。

五、宣传推广1. 制作海报和宣传册,在学校各个重要场所进行张贴和发放,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

2. 利用学校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并定期更新活动进展。

3. 邀请媒体进行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国学礼仪课例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礼仪课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国学礼仪课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如问候、礼让、餐桌礼仪等。

3. 培养学生遵守礼仪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重点:1. 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基本的礼仪规范,如问候、礼让、餐桌礼仪等。

六、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理解礼仪规范的内涵。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礼仪的意识。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礼仪示范道具等。

2.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礼仪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现象,如问候、礼让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礼仪吗?礼仪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教师讲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解释国学礼仪的定义和起源。

- 强调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演示基本的礼仪规范,如问候、礼让、餐桌礼仪等。

- 示范正确的问候方式,如鞠躬、握手等。

- 示范在公共场所的礼让行为,如排队、让座等。

- 示范餐桌礼仪,如使用餐具、夹菜顺序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礼仪的资料。

-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享自己遇到的礼仪现象。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实践操作,如模拟问候、礼让、餐桌礼仪等场景。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礼仪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礼仪。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如问候、礼让、餐桌礼仪等。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十、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国学中的礼仪培训教材

国学中的礼仪培训教材

国学中的礼仪培训教材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学中的礼仪培训教材,包含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适用人群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礼仪,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形象。

内容概述第一章:尊师重道本章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尊重父母和长辈,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教材中将介绍国学经典中的尊师重道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尊师重道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第二章:亲友之间的礼仪本章重点培养学生在与亲友相处时的礼仪和沟通能力。

教材中将介绍亲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例如拜访礼仪、用餐礼仪、礼尚往来等。

通过模拟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亲友之间的礼仪,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第三章:社会场合的礼仪本章将重点讲述学生在社会场合中的礼仪表现,例如面试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

通过引用现实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场合的礼仪对于个人形象和社交关系的重要性。

此外,还将通过游戏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社会场合的礼仪技巧。

第四章:文化传统的礼仪本章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例如婚礼礼仪、丧葬礼仪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第五章:现代社交礼仪本章将针对学生在现代社交中的礼仪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例如网络社交礼仪、手机使用礼仪等。

通过讲述不文明行为的后果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醒他们在现代社交中注意礼仪和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形象。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引导他们在现代社交中注意礼仪和文明行为。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适用人群本教材适用于各类学生,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国学礼仪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几种常见的国学礼仪。

3.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

教学内容:1. 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传统礼仪:鞠躬、行礼、揖礼等。

3. 礼节仪式:拜师礼、百拜礼等。

4. 谦和礼仪:敬酒、请帖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中国元素的图画或摆放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物件来引发学生对国学礼仪的兴趣。

二、讲解1. 对国学礼仪进行简单的讲解,强调其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2. 介绍传统礼仪的几种常见形式,如鞠躬、行礼和揖礼,分别讲解其用途和方法。

3. 介绍礼节仪式中的拜师礼和百拜礼,分别讲解其起源和意义。

4. 介绍谦和礼仪中的敬酒和请帖,分别讲解其用途和方式。

三、讨论1. 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国学礼仪的好处和局限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观点。

四、实践1. 教师示范正确的鞠躬和行礼动作,并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2. 进行一场小型的拜师仪式,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拜师礼的全过程。

3. 角色扮演敬酒和请帖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礼仪。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国学礼仪的要点。

2. 强调国学礼仪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和传承国学礼仪。

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一次简单的拜师仪式,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讨论、实践和总结等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国学礼仪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礼仪,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用途。

此外,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并写下自己的体会,有利于加深对国学礼仪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国学礼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礼仪培训系列课程
——序-重回汉唐(一)
目的:
1、了解国学中的礼仪之道
2、掌握说话艺术与交谈技巧
3、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礼仪
背景
礼是门,是文明之门,文化之门
仪是道,礼是价值观,礼是双向道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曾为此骄傲和自豪过,现今,也正为此哀叹着。

如今社会中礼仪的精神或承载的文化精神曾经的拥有和现在的流失,正是百年来对文化的毁灭和打击,让中华儿女忧心忡忡,我们得重拾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学习中国文化,传承美德,重回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一、解读礼乐文化
礼的核心——尊敬
乐的核心——和
传统礼仪与人文
礼乐文化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
一、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

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

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二、国学中的礼仪
认识中国的礼文化
通过人的相貌,仪态,眼神,表情比较说明通过学习礼来修身的重要性……
三、学习朗读《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

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皆有开始有结束。

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道了。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作为根本。

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

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四、熟悉音乐《礼仪之邦》
子曰礼尚往来
举案齐眉至鬓白
吾老人幼皆亲爱
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
君子有为德远播
江山错落人间星火
吐纳着千年壮阔
子曰礼尚往来
举案齐眉至鬓白
吾老人幼皆亲爱
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华夏礼仪之邦
仁义满怀爱无疆
山川叠嶂万千气象
孕一脉子孙炎黄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
君子有为德远播
江山错落人间星火
吐纳着千年壮阔
五、复习,小结
第二课
目的:复习《大学》节选
理解内容,熟读内容
练习正确的阅读姿态,表情,眼神,语气,语调,语速,吐字
过程:
一、组织课堂、准备上课
二、复习上次课内容
三、学习,理解节选内容
重点字句分析
四、(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

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