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自我检测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a798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8.png)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核心素养新课标一站式单元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目标要求(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2)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经过及意义。
(3)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
2.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时间界限为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到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主要包括三课内容: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盛大的开国大典仪式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民族团结。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逼迫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中朝人民的并肩奋战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上进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又一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单元教材体例1.单元框架下设课,每课中设子目。
2.课有正文和辅文两大板块以及插图组成。
(1)正文是核心,正文以宋体内容呈现,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基本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
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两到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实。
每课的课文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2)辅文由前设导言与辅助栏目含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提供的文字材料,使“教本”与“学本”相结合,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①课文前设导言——主要功能是这节课要讲什么,有哪些要点?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②课文旁设,以楷体内容作为补充。
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55b5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7.png)
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
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
(出示课题:认识路线)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会展中心(嘉年华)椰风寨厦大厦大西村黄厝厦大医院胡里山曾厝安小学白石炮台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从厦大出发向行驶……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爱在诗中流转,抒写青春赞歌 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爱在诗中流转,抒写青春赞歌 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56c2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e.png)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爱在诗中流转,抒写青春赞歌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爱在诗中流转抒写青春赞歌设计人学校年级/册次九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尝试诗歌的写作。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要通过朗诵,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情感浓烈的新诗时,应关注诗歌朗诵、诗歌鉴赏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诗歌鉴赏上,本专题着重于写作手法和诗歌情感的鉴赏。
【学情分析】1.诊断测试请从所学过的新诗中选取一篇,为同学朗诵诗歌,鉴赏诗歌,讲解新诗写作手法,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9位学生)(1)诗歌朗诵:87%的学生可以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但缺乏技巧。
(2)诗歌鉴赏-写作手法:70%的学生所讲诗歌缺少对意象、语言、联想和想象等手法的分析。
(3)诗歌鉴赏-诗歌情感:83%的学生对所讲诗歌仅仅停留在内容的浅层理解上,不能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策略,不能真正领悟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高中《体育健身效果的自我检测与评价》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健身效果的自我检测与评价》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51d94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f.png)
2.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3.拓展:推荐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4.评价: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掌握体育健身效果自我检测与评价的方法。
(2)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检测、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体育健身效果的自我检测与评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体育健身效果的自我检测与评价方法,使其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体育健身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如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等;
2.掌握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指标的自我检测方法;
3.学会运用身高、体重、体脂率等身体形态指标进行自我评价;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竞赛等形式,评价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以检验教学效果。
4.教学拓展:
(1)结合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健身比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自我检测能力。
2.撰写一篇健身心得体会: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自我检测与评价实践,然后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健身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感悟。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ff621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5.png)
-音色创作:独特,种类繁多
-调式创作:丰富,五声音阶、七声音阶
6.歌曲《彩色的中国》的音乐表演
-演唱表演:发音、音准、节奏、情感表达
-器乐表演:旋律、节奏、和声、结构
-综合表演:演唱与器乐的结合
七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初步的音乐分析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通过互动和参与来学习,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指导和鼓励。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
(1)对简谱的认读和理解可能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
(2)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可能不够到位,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来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协调。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钢琴一架
-音响设备一套
-投影仪一台
-电脑一台
2.课程平台:
-教学课件
-音乐视频资源
3.信息化资源:
-在线音乐库
-音乐理论教学软件
4.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
-示范教学
-互动教学
-任务驱动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彩色的中国》这一单元。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多少了解?”(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中国民族音乐的奥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65b2d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2.png)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主要涉及有理数、整式、方程和不等式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教材通过复习和总结这些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整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
但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负数的理解、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等。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对于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整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整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对负数的理解、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练习与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引出有理数、整式、方程和不等式等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有理数、整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考试教案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考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d022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8.png)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考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特点,以及它们与生活的关系。
(2)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用普通话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会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学会整理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主题:我们周围的动植物2. 内容:(1)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了解动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3)学会观察和描述动植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学会观察和描述动植物。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难点:(1)动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动植物,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动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2. 教学展开:(1)讲解动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动植物。
(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植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收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表达等。
(2)反思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 2专题探究: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 2专题探究: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https://img.taocdn.com/s3/m/aa75741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0.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 2专题探究: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探究是“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会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地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学会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会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食物的营养价值,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食物样品,用于展示和实验。
2.准备营养表,用于学生和分析。
3.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食物,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
提问:“你们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通过课件展示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提供的食物样品,记录每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b9da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6.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在教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这一课时,我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页至第3页,涉及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圆的模型、直尺、圆规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记录表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自行车轮、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圆形的特点。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利用PPT展示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并通过圆的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3. 周长计算:我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即C=2πr,同时利用PPT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随堂练习。
4. 面积计算:我接着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即A=πr²,同样利用PPT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随堂练习。
5.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一道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几个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的板书,包括了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并写下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35bbfd5aaea998fcd220e7b.png)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导学本单元学习的是写景抒情的诗文。
所谓写景抒情,就是把自然万物、人工景观或民俗风貌等当作主要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运用多种方法,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姿态情态等特征,重在表达作者情感。
表达既有诗情,又有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这类文章,要用心体会,在头脑中想象诗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丰富多彩的四季美景;要重视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声韵之美和作者描摹之物的精神风貌。
还要注重揣摩品析文章的语言,体会不同语言表达技巧的妙处。
学习目标学习迁移1.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的特点,个性化地表达对某地某季节的喜爱之情理解意义1.深入持久理解: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2.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知能知识:识记、理解、积累本单元的词语技能:1.能概括景物特点,并揣摩课文语言,初步学习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教学思路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并借助朗读技巧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建议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打通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设计一个真实情境中的自带动力的单元核心任务:年级即将开展“吟四季美景品生活情怀”朗诵会,作为参赛选手,你需要自行选择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认真品析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借助重音和停连等朗诵技巧,展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在此单元核心任务下设计单元核心问题:怎样有感情地朗诵文本?其次,引导学生围绕单元核心任务,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展开五个阶段的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第二阶段:精讲《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分析理解文本,揣摩文本语言,把握作者情感;第三阶段:学习朗读技巧,掌握重音和停连,练习朗读;第四阶段:拓展延伸朗读篇目,开展班级朗读会;第五阶段:拓展延伸朗读篇目,参加年级朗读会。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a8037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c.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表达。
5.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拼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复述。
3.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对课文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
2.通过课文进行情感认识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本2.黑板、彩笔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者故事导入,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标出生字词,并逐一进行解释。
•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3. 情感体验•利用音乐、动作、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表达。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5. 听写和朗读•进行课文的听写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练习课文的朗读,重点训练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技巧。
6.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涵盖了诗歌欣赏和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词语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后辅导和复习。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词语和语句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朝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设计教学设计-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30c86ec77da26924c5b0cc.png)
单元(或主题)名称
初三(上)第一单元 鉴赏诗歌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学习任务一:自主欣赏。第一步:初读获得感受;第二步:借助工具书深入理解;第三步:思考把握重点(感情基调、意象、意境、情感);第四步:学会欣赏;第五步:学习写诗歌赏析。
学习任务二:朗读背诵。
环节一:朗读。正音、节奏。
教师活动1
教师放朗读录音;
指导朗读。
学生活动1
学生听,跟读;
正音、划分节奏;
指导下朗读。
学会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走入伟人的诗词。
环节二:理解诗词的内容,朗读。
教师活动2
先解决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疏通全词意思。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生活动2
小组活动讨论全词的大意。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上阙重在描绘北国的雪景,通过冰封、雪飘总写出一幅壮阔的景象。再通过想象描绘出长城内外被白雪覆盖,大河上下顿时结冰,山如飞舞的银蛇,原如奔驰的蜡象,气象宏伟,天地间洋溢着灵动的激情。最后作者运用虚写手法,极力展示出晴朗天气中红妆素裹的绮丽景象,显示出浪漫的革命情怀。整个上阙,手法灵活多变有“灵气”,想象奇异瑰丽有“才气”,意境雄浑开阔有“大气”。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为下阙的抒情议论奠定了昂扬向上的情感基调。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毛泽东的代表作。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和单元检测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和单元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4b391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0.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和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一单元所学内容,包括诗词、文言文等,确保学生对内容的掌
握。
2.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1.复习第一单元的重点课文,包括诗词、文言文等。
2.针对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专项讲解和辅导。
3.进行相关的语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1.复习导入:通过课堂小游戏或谜语引入复习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教师逐一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加深对知识
的掌握。
4.互动讨论: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复习心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一单元检测题
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意境与“__”相呼应的是() A. 游人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B. 春日圆晖好,春风寄语佳 C. 靖节山中闲,引水转田间 D.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
2.“井底蛙”一词通过这组对比成语表达的意思是()A. 指老乡见老乡,
亲如兄弟 B. 愚昧无知,拘泥墨守 C. 胸无点墨,缺少学问 D. 显得孤陋寡闻,闭门不思进取
填空题
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__,白发新”一句。
2.。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教学设计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6ed46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b.png)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判断题1. √o2. X o3. V o选择题LDo 2. Do画概念图二、知识迁移提示: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
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能促进土壤中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但是,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产生沙尘的地表物质以直径为0.005~0.06师的粉尘为主,这些粉尘主要来自农田。
由于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此外,松土还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为此,农业生产上应当提倡免耕法。
免耕法又叫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农业生产中平时不用或尽量少用松土措施(能保证种子发芽出土即可),收获时只收割麦穗或稻穗等部位,而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任其腐烂,以便尽量恢夏土壤的自然状态并保护土壤,避免水分蒸发。
对于农业病虫害和农田杂草,则主要通过使用农药和除草剂来解决。
免耕法有利于水土保持,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三、技能训练L提示:对于具有两个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的原则是先探究其中的一个变量,然后探究另一个变量。
为了节省时间和实验材料,一些探究两个变量的实验可以同时进行操作。
例如,本实验可以参照下表同时进行,然后对2个变量的4组实验数据,分别进行分析研究。
哈密地区位于我国的高纬度地区(夏季的白天长),阳光充足,而且光照强烈,所以哈密瓜植株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长,光合作用的强度大,积累的糖类自然就会很多。
哈密地区夜间温度比较低,哈密瓜植株的细胞呼吸相对比较弱,消耗的糖类物质就会比较少。
这样,哈密瓜内积存的糖类比较多。
哈密瓜细胞内的糖类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终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所以哈密瓜特别甜。
自己的家乡或社区如果想种植哈密瓜并使瓜甜,就要模仿哈密地区的自然条件,创造类似的生态环境,如采取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等措施。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43c25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7.png)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单位换算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都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初步认识和单位换算等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通过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数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和单位换算等知识。
但在运算速度、精确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单位换算等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精确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单位换算等知识的复习。
2.难点: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算速度和精确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同时,结合“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分数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单位换算等知识点的PPT。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知识巩固题和拓展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涉及的数学问题。
然后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单位换算等。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课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课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24115c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b.png)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够独立认识17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在书写中领会汉字的优美。
3.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词语意思。
例如:一筹莫展、无地自容、嫣然等。
重难点能够在浏览中识字,在书写中领会汉字的美感。
乐学善思办法经过多种方式的读,比赛,小组对抗等方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感遭到集膂力量的强大。
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走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同上一节字词检测课。
我们曾经预习了,小1.组内交流预习情况,组长按照预习要求检测,组长记录预习中存在的成绩。
2.汇报交流,师生解决成绩:强调:邀---遨蓬---篷二、读写检测,强化巩固。
1.检测认识的字。
同桌互考认读,开火车读,赛读。
强调黍shǔ字,cán蚕字2.交流自选词句,练惯用给的词语说话:一筹莫展、凄风苦雨、3.听写生字:指名两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其余同学在本上听写。
艾蒿珊瑚联合筹集杰出颤动挪威约请至于桑树皆是缘分蓬松饮酒腊肉社会听写终了集体订正,老师指点易错的字,同桌互相批改。
三、综合检测,学致运用。
1.给下方的字注音曼黍圃萧嫣2.听写:约请缘分蓬松筹集颤动挪威社会3.写词语:ABB式:空荡荡补充词语:一()莫()头()眼()()()永夜风()雨()凄()苦()()()自容4.我能写:仿照《修鞋姑娘》一课的言语、动作、心思活动描写写片断进行练笔。
(任选一项)5.小组间互相批改,老师点拨,讲解,评出优越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7f292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d.png)
听四季之声绘家乡美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四季美景的散文和四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其人文主题是“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本单元由“阅读”“写作”两部分构成。
“阅读”部分的4篇课文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济南的冬天》用轻快、自然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
《雨的四季》通过对四季不同的雨景的描绘,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
《古代诗歌四首》依次是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古代诗歌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集景、情于一体,写景抒情的佳作。
“写作”部分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掌握写景抒情文章的阅读规律,学会通过景物选取、写作顺序、画面描写、感情抒发等角度分析文章和构思写作的能力,是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
基于此,设计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撰写一篇描绘家乡四季美景、抒发自己独特之情的文章,班级编撰作品集《家乡四季》。
这一核心任务涵盖了包括朗读、鉴赏和写作在内的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学会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优美的诗文,揣摩和品味精彩传神的文学语言,并且模仿和借鉴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写作练习,以读导写实现迁移转化。
【单元知识建构】【课标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强调学生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能“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第一单元检测》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第一单元检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d935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6.png)
3.我来数一数。长方形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形有( )个
二、连一连。(用左边的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图形,请你连一连。)
三、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四、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画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第一单元检测》教案
编号:4
课题
第一单元检测卷
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检测
主备
教师
修改
教师
上课
日期
3.8
教
学
目
标
检测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
重
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点
练习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
具
试卷
教
学
过
程
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填一填。
1. 我来选一选
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圆,
是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
2.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 组成三角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合,图形个数不限。看看哪个小朋友画出的最多。
五、聪明屋。
1. 数一数下图有( )个三角形。
2. 还缺( )块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0da4e9866fb84ae55c8d73.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
《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
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自我检测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self testing in unit 1《第一单元》自我检测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单元》自我检测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一、基础知识1、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是()(根据汉语拼音认读生字)a、菜畦qí 脑髓suǐ惩罚chéng绣像xiòu b、竹筛shāi诧异chà陌生bǎi 佃傥tì c、宿儒rú渊博yuān 木屐jī讪笑shàn d、蝉蜕tuì呜咽yān 玉簪zān骊歌lí 2、加粗字读音全都相同的是()a、倔强强迫强大b、宿儒整宿星宿c、积攒攒动攒集d、着急着凉着迷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纠正错别字,关键要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勤查字典!)a、古扑迹象卜问吉凶b、预兆懊悔一掠而过c、尘源遗憾绅士风度d、沉淀莫名迷迷胡胡4、加粗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头上戴的叫做“盔”)人迹罕至(稀少)b、宿儒(长久从事某项工作的意思)凝重(停止流动)c、渊博(水潭)菜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d、鉴赏(欣赏)恐惧(害怕,心里慌张不安)5、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b、“是。
”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c、“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d、秋天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
6、与原文不相同的是()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b、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c、油蛉在这里弹琴,蟋蟀们在这里低唱。
d、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7、文学文化知识填空。
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作者____,原名_____,他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
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______的生活,主要写了夏天的_____;长妈妈讲______;闰土的父亲________。
第二部分写_________的生活,主要写了“我”问先生_______________;学生在书屋后面______________;师生一同____________;学生偷偷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______,作者______是______(地区名)作家。
⑷《丑小鸭》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国名)著名作家。
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
8、用下列词语中的五个写一段话,要从色、形、味三个方面描写景物,50字左右。
碧绿紫红高大光滑肥胖轻捷臃肿酸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摆渡老人李文忠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去。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床,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
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望和爱意。
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用概括的语言填空)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分析摆渡老人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第⑤段中加粗的词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和_______的心情。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的形象。
(用自己的话填空)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新题型)示例:⑴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训练联想和表达能力)⑵“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三、作文题目:1、《感激》2、《课堂》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全文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校名、人名。
〖例文〗感激每当看见爸爸拖着那疲惫的身子在厨房忙碌,每当看见爸爸因为我学习成绩而高兴或伤心,每当看见爸爸为让我过得更好而四处奔波、节衣缩食,我就会感激地在心里说:“爸爸,谢谢您。
”记得初三期末考试前夕,我为了能考出个较好的成绩,天天晚上开夜车,您就不怕累地在一旁陪伴我。
我饿了,您给我煮鸡蛋;我渴了,您忙着给我倒水;我困了,您又赶紧取来清凉油帮我涂在太阳穴上。
当我复习完,再看您时,您已困倦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爸爸,您知道女儿心中是多么地感激呀!记得您非常喜欢武打小说,有一次,您拉着我去书店买新出的武打小说。
可是当您问完售货员价格时,您却黯然地摇了摇头。
我可以看出您眼睛里那种对那本书的渴望,但是您却并没有将它买下,而是用买武打小说的钱买了一本女儿十分喜欢的书。
当我问您为何不把武打小说买下时,您说:“看武打小说有什么用处?还是工具书比较有用,我闺女看了还能得到知识,多好。
”您嘴里说看武打小说没用,但我第二天却看见您向楼上的叔叔借阅了这本武打小说,而且看得津津有味。
爸爸,您为了女儿,舍弃了最爱的武打小说,您知道女儿心中是多么地感激呀。
为了表现女儿的感激之情,女儿特地买了一本教按摩的书很快地把它学会,每晚都为奔波一天的爸爸捶捶背。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爸爸的背竟像一张弓,这使我想到一首诗:爸爸是弓,我是箭,要想让箭射得远,弓就要拉得弯。
是呀,爸爸为女儿默默奉献了青春,留下的是可怕的衰老。
我揩去眼角感激的泪,决心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绩报答爸爸。
我于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白天在校认真听讲,记笔记,晚上回来仔细地复习着,不敢有一点疏忽。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对自己说:“爸爸在等着我的好成绩。
”这样我就会顽强地战胜困难。
终于在这次月考中,我排在全班第七,我看到了爸爸的笑。
爸爸,您可知是我对您的感激鼓舞着我前进呀。
爸爸,您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我将永远感激您。
〖简评〗这是北京市一位考生的作文。
本文扣住“感激”这个题目,真切地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由衷的感激之情,情文并茂,真实动人。
首先,作者善于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真情。
文中的“爸爸”没有为女儿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正是这些陪伴“我”读书、为“我”买书而放弃自己的爱好这些小事,真实地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爱。
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使女儿感激呢?第二,语言生动形象,自然流畅。
全文用第二人称的形式,仿佛与父亲面对面地交流,如话家常,自然亲切。
文中多用整句,如首段,二段均使用了排比句,集中地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