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事物形象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已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 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 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思归写得含蓄而婉转。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 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 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 舟中》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 使者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其它类
1、玉:高洁 脱俗
2、深夜:愁思怀旧
3、乡村:思归 厌仕 田园风光 纯朴美好 安逸宁 静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 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 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 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共12张PPT)
第三页,共12页。
❖ 2、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 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 3.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xiǎnɡ xiànɡ)的境界,它 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 (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 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 远等
第四页,共12页。
❖ 途中见杏花 ❖吴融
❖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yī fú)怎样的画面?有何作 用?(温馨提示:按照怎样去读懂一首诗的步骤 去解读,找出里面的意象,结合上面意境特点的
第九页,共12页。
❖ 鉴赏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注:此❖诗写(于诗人1定居)成都指草堂之出时。 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概 括形象特点)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chūshēn)卑微,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人争权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 学习目标(mùbiāo)
❖ 答题模板:指出形象(物象)及总特征+具体 分析+点出意义。
第十页,共12页。
❖ 早梅 张谓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
发的形象。 ❖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卜算子•咏梅》)
•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 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 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 围?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要求等
形 象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鉴
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
借 《雨霖铃》)
景 抒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情 《石灰吟》)
与 托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言 志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啼叫声?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 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寒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诗歌鉴赏方法 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二)、鉴赏诗歌的景(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方法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二)、鉴赏诗歌的景(事)物形象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2、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事)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①括景象(意境)特点。
②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
4、剖析作者思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鉴赏意境形象提问方式: 鉴赏意境形象提问方式: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怎么样)的意境?诗歌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诗歌是如何描绘画面的?诗歌史如何营造意境的?请赏析诗歌的画面美。
诗歌是怎么写景的?诗中的什么意象体现了事物的特征?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
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5、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如:《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
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强化训练: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 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 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 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表达自己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 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由此可见,高考中对于景物意象的考查, 不仅停留在意象本身,还包括对意境的考查,
意象及意境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所以,我们在理解了什么是意象之后,还 必须理解什么是意境,才能做好这一类题目。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所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 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
一 般 表 达 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 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 的图景) ,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 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 行具体阐释。
示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象——境——情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 开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淡雅 明丽清新 萧瑟冷清 凄迷朦胧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恬静优美
二、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和思路
(一)回顾设题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阅读高考调研P172古代诗歌常见八类人物形象,完成下列问题
• 1.判断下列诗句中人物形象的类型。
• ①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
• __①_闲__置__不__用__、_壮__志__未__酬__、_报__国__无__门__的_抗__金__英__雄__形_象__。_________ _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独坐敬亭山》)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三语文组
前言
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 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感 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也是诗歌 鉴赏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诗歌中的形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课时1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任务反馈
•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 [宋]杨万里
•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 英”句。②政:通“正”。 • 题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由表及里挖掘事物的精神特征
• 咏物诗,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由表及 里挖掘事物的品性才是赏析
•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分析
• 时代背景或作者阅历都影响着诗人的情感抒发。鉴赏时应注意结合背景 深入分析,寻找事物与诗人的契合点,进而领悟事物中所寄寓的诗人情 感或志向。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意象(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离愁别绪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戴叔伦《堤上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纶 《送李端》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 凄凉忧伤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凄凉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 欢快 思乡 思念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高洁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脱俗 ——王冕《白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 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孤芳自赏、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凄凉抑郁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 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昂扬自信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解 意 象 品 诗 歌
最新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试分析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作者借燕 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2、事仿物。文形档象如有:不诗当之人处,借请助联系具本有人或某网站种删特除。定内涵 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 物诗。
3.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 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 (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模板:指出形象(物象)及总特征+具体
分析+点出意义。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早梅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张系谓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 析。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按照怎样去读懂一首诗的步骤去解读,找出里 面的意象,结合上面意境特点的词语作答。)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 一幅凄凉的画面。树木支梢空疏,傍晚只有 归巢的黄莺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些 许寒意,连喜爱莲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衬 托了独自开放的杏花的孤寂之感。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
抓意象关联
下面两首都写了“山中”景色,都用到了“叶”这一意象, 分别写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山中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解: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客居巴蜀期间 。 注解:元:原来。
第一首诗中通过“高风晚”“黄叶飞”一派萧瑟凄凉 的秋景,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 抓关键词语 抓诗人背景 抓意象关联 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 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 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 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 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表述要点:“象”的特点+“意”的内涵
1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元稹
菊 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的英雄。
作者通过两首诗中的菊花意象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 感情?
黄诗三四句描绘了一幅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 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浓香直冲云天,浸透全城。全诗表达了 黄巢作为起义领袖对起义胜利的憧憬和必胜的壮志豪情。 元诗用“秋丛”“遍绕”展现了秋菊满园盛开的景象,用“日斜”, 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表现了诗人的爱菊之 情和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
事物与景物比较之诗歌鉴赏景物形象精品最优秀11.26课件
·
例题展示一
葛溪驿——王安石
(07四川)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 泊的愁苦和无奈。
鉴赏意象和意境
意象+意象+……=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 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 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 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 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 远等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深远 肃杀
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鉴赏景物形象
(1)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 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 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
鉴
赏 景物形象
景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
与
物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
形 象
的情感或思想
鉴 赏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
·
借 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
景 “志”。 抒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答题思路: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通过了) 2、描摹诗歌图景;(描绘了、营造了) 3、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表达了)
意象与意境 269.263
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玉壶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冰心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参考答案:前四句描写的景象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 的景物萧索、寒冷。(第一步)诗人以“乐景”衬“哀 景”,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第二步)表现了作者 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第三步)
赏析诗歌意境之拓展练习: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 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 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 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思路提示:①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②描摹诗 歌图景;③剖析作者思想。
(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三)诗歌的景象 一、分析意境型题目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景物,事物形象鉴赏(已修改)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 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 果。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 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 的激愤之情。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 景物事物形象鉴赏
复习要点
1、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2、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 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 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 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 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 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 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
在诗歌中,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成为诗歌的灵魂。
其中,事物形象在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一、什么是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如山川、草木、鸟兽、风霜雨雪等。
这些形象并非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经过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提炼、升华的形象,它们往往寄寓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事物形象的作用1、营造意境: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月光这个形象,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意境。
2、表达情感: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描绘秋风、落叶、长江等形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3、象征寓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时会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寓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古原草形象,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寓意着离别的痛苦和希望的力量。
三、如何鉴赏事物形象?1、深入理解形象: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包括其特点、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沁园春·雪》中的“雪”这个形象,既是自然的雪,又具有高洁、纯净的象征意义。
2、把握情感体验: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体验,理解其背后的寓意和内涵。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3、时代背景:在鉴赏事物形象时,要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例如,《春夜喜雨》中的“春雨”这个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滋润万物、造福人类的价值的肯定。
诗歌鉴赏物象篇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 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鄙视 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请赏析此诗中的梅花形象。
梅花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无私 报春,默默奉献。 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 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 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 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 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 言志,对比衬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 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 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 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 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 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是对立的, 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 群索居的情绪。这首词中的梅花是毛泽东在严峻的 形势下积极进取、永不屈服的自信乐观的精神写照。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请赏析此诗中的梅花形象。 此首诗中的梅花具有高风亮节:清香淡雅,高洁自 守。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 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 间。
《阅读》第90页三首咏蝉诗
课堂练习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专题02--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ppt课件)
【答题规范】
①概括画面要素 ( “xx图”式短语,常见要素为时间、地点、事件、主 要景物等,通常4~6字)
②点出画面氛围 (常用四字短语)
③分析蕴含情感
【参考答案】
①描绘了汉江奔流的景象,汉江萦纡万里,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 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营造了浩瀚磅礴、气 势宏大的氛围; ②渲染了汉江汹涌浩大的气势,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 统、国运兴盛蓄势,突出了歌颂盛世伟迹的主题。
关注,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 ②“析”
掌握基本答题模式,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 合理的解读。
24
【真题直击】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③ 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0
三、情景关系类
21
示例:
①哀景写乐
②乐景写哀
•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 新。 劝君更尽一 杯酒, 西出阳关 无故人。
22
【题型解析】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32
【答题规范】
①指出作用; ②结合作用,紧扣文本进行分析; 如果有多种作用,则按题干要求,逐条归纳,分点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绘景+析境+悟情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 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 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 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或幽静,或萧瑟, 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 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 情。(悟情) 答题模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 (描绘出一幅……的图画) ,表达了……的感情。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 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
1、说出诗歌中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
区别。 2、熟记诗歌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类型 题的解题思路。
考情分析 1、考查形式和重难点:在实际考查中,此 类型题常作为主观题出题,得分为6分。诗歌 中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往往都折射着作者 的主观情感意志,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 作者主观情感和和客观物像的高度结合。解 读此类题目,需要对全诗内容和作者经历有 一定的理解 2、常见命题形式: (1)景物形象:这首诗营造(描绘)了怎样 的意境(画面),试简要分析。 (2)事物形象:简析诗中某某形象。
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 一幅凄凉的画面。树木支梢空疏,傍晚只有 归巢的黄莺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些 许寒意,连喜爱莲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衬 托了独自开放的杏花的孤寂之感。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试分析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作者借燕 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 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 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 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 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 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 物诗。 3.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 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 (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 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 凉雄浑、旷远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描述画面)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意境特点)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 的心境。(分析情感)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 析。
参考答案: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 的形象。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 现出早梅的孤单;用“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 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傲脱俗 的自我形象。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按照怎样去读懂一首诗的步骤去解读,找出里 面的意象,结合上面意境特点的词语作答。)
鉴赏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概 括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 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 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模板:指出形象(物象)及总特征+具体 分析+点出意义。
参考答案:1.作者所咏的归燕出身微渺,却 十分勤劳。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贱, 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 衔泥做巢,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 2.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卑微,在圣明的 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 人争权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借本诗表 达了隐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