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第六章++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98b1213a32d7375a41780d5.png)
第六章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二、内容结构三、重点和难点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人(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
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
由于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量,而产出量是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因此,在短期,当资本存量既定时,总产出量就取决于劳动者的总就业量。
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市场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均衡。
把劳动力需求函数和劳动力供给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劳动力就业水平。
但是,由于西方学者各自依据的假设条件不同,因而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存在不同看法。
按照古典理论,货币工资和物价有完全灵活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供求量会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国民收入不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提高,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直线,这条垂直线被称为古典的或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与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向下刚性,但具有完全的向上伸缩性,从而提出了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这条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时则成为一条垂线。
在得到向上倾斜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之后,西方学者将该曲线进一步简化,即把向上倾斜的曲线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称为反L形的总供给曲线。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b35173110661ed9ad51f326.png)
凯恩斯陷阱:LM水平表示斜率为0,即货币需求 对利率弹性(h)趋近∞,人们愿意持有任意数量的 货币在手中而不做投资和消费。
物价水平怎样变化,L2=-hr,利率都几乎不变, 所以产出水平不变,AD曲线很陡峭,几乎垂直。
宏观经济学原理
16
二、总供给曲线
1. 三个基本概念
总供给: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生产的商 品、劳务价值总和。
宏观经济学原理
17
二、总供给曲线
2. 总量生产函数
A:技术水平,N:就业水平,K:资本存量 ① 短期生产函数 Y
短期中,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变化微乎其微,近 似常数。 Y0 Y Af ( N , 短期总量生产函数: Y=f(N) K ) f ( N ) 假定性质 :总产量是就业量的增 1 函数 假定性质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以Y=f(N)的 图形凸向左上方。
总需求函数: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 入Y与一般价格水平P之间的依存关系。
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上,社会有多大的总需求量, 需要多高的总产量。 Y=f(P),两者反向变动。 宏观经济学原理
2
一、总需求曲线
1. 三个基本概念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达。
其意义与微观中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产出水平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4
二、总供给曲线
4. 总供给曲线
1. 2. 3. 4. 5. 6. 7. 8. 9. 不足500元,税率5% 500~2千,税率10% 2千~5千,税率15% 5千~2万,税率20% 2万~4万,税率25% 4万~6万,税率30% 6万~8万,税率35% 8万~10万,税率40% 超过10万,45%
6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6f2e623763231126edb1162.png)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考点难点归纳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0eb07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6.png)
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引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
它用于研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体整体的运行和调整机制。
本文将介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概念、假设、模型结构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2.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概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指在宏观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相互作用的力量决定价格和产量水平的模型。
总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方面的需求。
总供给则由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等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旨在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和调整过程。
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假设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基于一些简化的假设,以简化分析过程。
以下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假设:•全面竞争市场:假设市场上不存在垄断或垄断竞争,所有价格都是由市场交互决定的;•稳定价格水平:假设在短期内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考虑通货膨胀对模型的影响;•外部条件不变:假设除了价格和产量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如技术水平、政府政策等;•供给弹性:假设生产者可以灵活调整产品数量以响应需求变化;•市场清算:假设市场可以实现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完全清算。
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结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分为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短期模型通常假设价格固定,重点分析经济波动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
长期模型则考虑价格的灵活性,着重研究价格和产量水平的长期均衡。
4.1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总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总需求的数量,通常呈现负斜率;•总供给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总供给的数量,通常呈现正斜率;•短期均衡点: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决定了价格水平和产量水平的短期均衡。
4.2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相对复杂一些,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长期供给曲线:表示长期内总供给的数量,通常呈现正斜率;•长期需求曲线:表示长期内总需求的数量,通常呈现负斜率;•长期均衡点:长期供给曲线和长期需求曲线相交的点,决定了长期价格和产量水平的均衡。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https://img.taocdn.com/s3/m/72674946dd36a32d72758145.png)
2019/11/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 成冬梅
15
6.2总供给曲线的一般推导 总 供给和总产量
• 总供给= 总产量 1、总供给: • 指一国的全体厂商在现行价格、生产能力和总成本既
定的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数量。总 供给分析只涉及劳动力市场。 2、总产量: • 涉及总量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与能生产的最大产量间的关系。
2019/11/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 成冬梅
7
财富效应和利率效应
第一是财富效应。价格上升导致以真实购买力表示的 财富“缩水”,人们变得比较“穷”了,结果减少了 支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又称为庇古效应。
第二是利率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 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 称凯恩斯效应。
2019/11/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 成冬梅
8
净出口效应
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上升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 比变得更为昂贵,替代作用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从而 使净出口下降和总需求减少。
浮动汇率制度下,如同讨论利率效应时说明的,物价水平 上升使利率上升,受套利动机驱使的资本流入增加,对本 国货币产生升值压力;货币升值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 比变得更为昂贵。结果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导致净出 口下降和总需求减少。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 Mundell)和马库斯、费莱明(Marcus Fleming) 强调这一效应。
2019/11/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 成冬梅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1ebbe840029bd64783e2c5a.png)
6
0.5 y 240 r 3500 1000 0.5 y 260 r P
3640P 960 960 y 3640 P P
7
2、AD曲线的推导
r r1 r2 0 E1 LM(P1) E2 LM(P2) IS Y1 D1 D2 Y1 Y2 AD Y
税收效应:价格水平→名义收入水平,税收负担→可支
配收入 →消费和投资下降 →总需求量;价格水平 → 总需求量
外贸效应:PX → PX/PY → X → M →总需求量 ;价
格水平 →总需求量
4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总需求模型 2、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假设一般价格水平 的变动只产生利率 效应,没有其他效 应。
5
1、总需求模型
I ( r ) S (Y ) M0 L1 (Y ) L2 ( r ) P
省略政府和国 际部门,只考 虑家庭和企业 两个部门。
当I I0 ir, S C0 (1 c)Y ,
M kY hr P
(C0 I 0 )h iM 有Y h(1 c) ik [h(1 C ) ik ]P
(3)在古典区域:IS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扩 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极大,以至于总需求不变。 (结合图形)
LM1
r
IS1
LM1 LM 2
r
IS2 IS1
0
Y
0
Y
17
第二节
总供给与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与宏观生产函数 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三、货币工资、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 四、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 五、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 六、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3a05a99a417866fb94a8e7c.png)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教学目的与要求与前三章相比,本章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作为新因素引入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的分析。
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位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不同供给假设条件下的政策效应等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总需求曲线的推导,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
计划教学时数4节教学内容引言一、说明的问题1.仍然是国民收入的决定2.与前面内容的区别□前面两个模型都是在假定一般价格水平(P)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本章是在价格水平可变的前提下,讨论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即 y ————— P□本章不仅把AD,而且把AS也作为决定Y大小的因素是均衡价格模型在宏观经济领域中的运用。
二、分析工具1.总需求函数(曲线)2.总供给函数(曲线)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的含义与构成1.含义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P.637)最终产品市场上AD总需求=总支出=均衡条件下的总产出2.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二、总需求的决定因素1.一般价格水平□AD——P的减函数原因:与微观相同P1□图示:□注意:◇AD是一个物量概念◇与AE的区别:AD=Oy11AE=OP1Ay12.货币收入□内容:正相关□图示:∵货币收入——外生变量∴AD曲线移动□注意:收入——货币量——购买支出AD与M、v有关∴货币供给量与AD直接相关,两个市场间的依存性3.时间偏好□时间偏好的含义:时间偏好是指人们对其开支在时间上的选择◇人们倾向于把钱现在花掉还是将来再花会影响这一期和下一期的总支出从而影响到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时间偏好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外生变量□时间偏好的决定因素:◇利息率◇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影响:r↑——C↓,I↓——AD曲线左移r↓——C↑,I↑——AD曲线右移预期通货膨胀率↑——C↑——AD右移预期通货膨胀率↓——C↓——AD左移※还有税收、货币供给等因素三、总需求函数1.总需求函数的含义(P.638)总需求—————决定因素间的函数关系这里仅考虑P产量(收入或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上,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国民收入y d = f(P)2.总需求函数的内容:□负相关□原因:◇价格水平变动具有利率效应·P↑——L T↑——M既定,L A↓——r↑P↓——L T↓——M既定,L A↑——r↓价格水平变动引起的利率的同方向变动,称为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r↑——I减少——AE减少——y↓r↓——I增加——AE增加——y↑◇价格水平变动的实际余额效应·P↑——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c相应地减少——y减少·P↓——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增加——c相应地增加——y增加价格水平变动的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动的税收效应·P↑——名义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纳税档次提高·反之则反是四、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用来表示国民收入(总需求)和价格水平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与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1e3ebf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9.png)
N1
N2
Nd=Nd(W/P)
O
(W/P)o
(W/P)1
W/P
2、劳动的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函数:Nd=Nd(W/P) 式中:Ns表示劳动的需求量;W/P表示实际工资。Ns和W/P呈正方向变动。如上图 所示
W/P
(W/P)1
Ns=Ns(W/P)
N
N1
N0
O
(W/P)0
W/P
(W/P)2
Ns=Ns(W/P)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1)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指令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目的工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的卖价。总需求价格是指社会购买这些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不仅不能按预期的卖价出售商品,而且会有大量商品卖不掉。这时,资本家将减少产量,解雇工人。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因有利可图,将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既不增雇工人,也不解雇工人,社会的总产量、总就业水平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下来。
从上图可知: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1、利率效应(又称为凯恩斯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称凯恩斯效应。 可见,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称为财富效应) 价格上升时,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用货币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人们将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减少,这种效应叫实际余额效应。因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实际余额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98f84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7.png)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汇报人:XX
• 总需求与总供给概述 • 总需求曲线 • 总供给曲线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 国内外经济实践应用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CONTENTS
01
总需求与总供给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发达国家通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例如,在经 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而在通货膨胀时,则采用紧缩
性政策控制总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问题,发达国家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例如,降低企业税费、减少政府干预、加强科技创新等
0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
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会达到一个均衡点,此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物价稳定,产出和就业达到潜在水 平。
短期波动
在短期内,由于各种因素(如政策变动、自然灾害等)的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可能会偏离长期均衡状态,导致 经济出现波动。这种波动通常表现为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变化。
ERA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状态。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下 降,反之则上升。
LM曲线
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Y与利率r之间关系的曲线。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表示随着收入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c204084f121dd36a32d8245.png)
2019/12/26
第9章不确定性经济学
16
知识准备:劳动市场均衡理论
•劳动需求: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Nd=Nd(W/P) –其中:W是货币工资, W/P为实际工资。 –W/P低, Nd大; W/P高, Nd小。见图。 •劳动供给:劳动供给量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Ns=Ns(W/P) –W/P低时, Ns小; W/P高, Ns大。见图。 •劳动市场均衡 –均衡的劳动量和均衡实际工资水平,由劳动需求 和劳动供给共同决定。
第9章不确定性经济学
18
古典假定和总供给曲线
W/P Nd=Nd(W/P) NS=NS(W/P)
(W/P)0
E
0
N*
N
•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 性(至少在长期中是如此)即: 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 给时,货币工资就会降低;反 之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 工资就会提高。
•这意味着当物价水平P变动 时,W也会随之变动,从而使 实际工资(W/P)保持不变,从 而就业量会保持在充分就业 的均衡水平。
y*= ƒ(N*,K)
2019/12/26
第9章不确定性经济学
14
•宏观生产函数曲线反映生产
函数的两条重要性质: 总产 y
出随总就业量增加而增加;
因“报酬递减规律”作用,
随着总就业量增加总产出
按递减比率增长。
y0
•注意: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 给的论述中,西方学者的所谓
长期与短期一般都使用资本 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长期与短期的差别在于某 经济变量是否有足够的时 0 间完成它们应有的变动。
2019/12/26
第9章不确定性经济学
7
总需求函数:由IS-LM均衡方程推导
宏观经济学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ff221ad5acfa1c7ab00cc8a.png)
Y
Yf
Y = f(N、K)
Y0
0
N0
Nf
N:就业量
Yf:潜在产量:Yf=Y(Nf、K);Nf:潜在就业量。
潜在产量:也叫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潜在就 业量和现有资本存量下所能达到的产量。
潜在产量用生产函数表示: Y*=Y(N*,K)
其中:Y*为潜在产量,N*为潜在就业量。 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不受价格水平或其它 宏观变量影响,它表明一个社会达到潜在就业量 或潜在产量时,生产资源全部得到利用。
劳动市场包括劳动的需求与供给。西方理论 认为,劳动需求量是由实际工资决定。
劳动需求函数:Nd=Nd(W/P)。 其中:N为劳动需求,W/P为实际工资。 劳动的供给量也是由实际工资决定。 劳动供给函数:Ns=Ns(W/P)。
当劳动市场上劳动供给等于劳动
需求时,就实现了均衡。
如图,E点表明劳动市场实现均衡。
总供给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明 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 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要了解总供给函数和总供给曲线, 还必须 首先认识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概念。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一定技术条件下资源对 总产量的约束,主要通过价格水平来影响的, 而价格水平对总产量影响又主要是通过劳动的价 格即工资水平来影响的。
业产出量的垂直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推导
P P1 a图 P0 P2
0 N
P B
A C
W1 W0 W2
W0/P1 W0/P0 W0/P2
Ns
W/P 0 N
b图 N0
0
E Nf
Nd
W0/P1 W0/P0 W0/P2
W/P 0
AS
B
A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4471fcc172ded630b1cb6ad.png)
O
N0
N*
N
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量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递减,原因是存在劳动的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而就业量N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7
劳动市场均衡
w = W/P
W P1
Nd
Ns
W P0
E
O
N1 N0
N2Biblioteka N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8
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
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
性,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的时间进
行调整。产量和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和工
资不会发生变化。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达
到充分就业以后,总供给价格成为一条垂线。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4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潜在的产量
P
ASS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4
二、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 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 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y = f (N,K)
y 为总产出,
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技术水平没有被明确的表示出来。
15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
其中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 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1
r
LM
r1 r0 IS
第六章国民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国民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110dbbab8f67c1cfbd6b84b.png)
第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总需求: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国外需求构成。
(2)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就称为总需求曲线。
(3)总供给: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4)总供给函数: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
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就称为总供给曲线。
(5)潜在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是一个经济社会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能达到的就业量。
(6)潜在产量:潜在产出又称充分就业产出,是指在潜在就业量、现有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所能够达到的产量。
例2 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0.04N 2,劳动力需求憾事是N d =175-12.5(W/P),劳动力供给函数是N s =70+5(W/P)。
(1)在P=1和P=1.25的水平下,求解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量。
(2)求解P=1和P=1.25水平下经济的短期产出水平。
解:(1)当价格水平P=1时,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函数分别为N d :N=175-12.5WN s :N=70+5W联立求解方程,即可得均衡就业量N=100;名义工资=6当P=1.25时,用同样的方法求解N d :)5.12(5.12175W N •-= N s :)5.12(570W N += 可得 N=100:W=7.50(2)从(1)中可看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在P=1和P=1.25的水平下,均衡就业都为100单位。
这时,短期产出就为y=14N —0.04N 2=1400-400=1000 例3假定产品市场上消费C=90+0.80Y d ,投资I=150-6r ,税收T X =100,政府支出G=100;货币市场上,名义货币供给M=160,价格水平P=1,货币需求函数为0.2y-4r 。
课件: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课件: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8a810050242a8956aece487.png)
LM(P2)
IS
P
Y1 Y2
Y
D1
P1
D2
P2
AD
Y1 Y2
Y
20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
AD
(曲线右移)
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AD
(曲线左移)
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 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AD曲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 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N0
N1 N
33
2.劳动供给函数
Ns
Ns
(W P
)
(W ) P
W
Ns
为劳动供给总量。
() P1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
(W P
P )
N0 N1 N
34
3.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是:
W
W
(W ) P
Nd ( P ) Ns ( P )
W ( P )2
劳动市场的均衡一方面决 W
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
而使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即投资需求水平降低, 从而收入减少。
P↑→M/P↓(实际货币供给)→超额货币需 求→利率↑→i↓→y↓ ∴ i与P负相关
11
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 当价格水平的上升时,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 水平下降,并且名义价格的上升使人们进入更 高的纳税档次,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 实际购买能力下降,即有效的消费需求减少。
46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经济含义:
– 短期中,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以前, 经济社会大致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 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之 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 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第六章_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_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https://img.taocdn.com/s3/m/2af6cf8a65ce0508763213c8.png)
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2、总需求函数;3、总供给;4、总供给函数;5、古典的总供给曲线;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7、利率效应;8、总生产函数;9、潜在就业量;10、潜在产出;二、单项选择题1、价格水平上升时,将()。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2、下列哪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将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将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将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
5、总需求曲线()/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6、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7、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8、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是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格上升使名义收入增加,在累进税条件下税收负
担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减少。
AD 曲线图解
总需求曲线 可以从 IS—LM 模型中推导出来(图解)。 分析:总需求曲线表明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 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特点: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供给是由 生产性投入 ( 主要是劳动和资本 )
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技术)决定。
总供给函数 表明 总产量 与 一般价格水平 之间
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宏观生产函数 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表示总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y y( N , K )
总产出 整个社会的 就业水平/量 整个社会的 资本存量
AD 函数(曲线)推导的思路
总需求曲线(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 得到:
s ( y ) i (r ) m M L ( y) L (r ) 1 2 P
b 总需求曲线 y a P
y f ( P)
AD 曲线推导举例
s ( y ) i (r ) m M L ( y) L (r ) 1 2 P
r
E1 r1 r2 E2
LM1
LM2
s( y ) i (r ) M L ( y ) L (r ) 1 2 P
如果 P↓
IS
P P1 P2
y1 A1
y2
y
LM 曲线右移
A2
AD y
问题 : 价格水平( P) 的变化对 IS 曲线的位 置会产生影响吗?
讨论
( e g t )h dM 1 y (1 )h dk (1 )h dk P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AD)曲线(函数)
(2)总供给(AS)曲线(函数) (3)总需求 — 总供给(AD—AS)模型 (4) AD—AS 模型小结
复习:国民收入(y)的决定 ?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i+g=y
AE E
c+i+g
45°
O
yE
y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r
rE
自动出清的劳动市场供给曲线:四象限法
P
Ⅱ
W2 W0 W1
P2 P0
AS
Ⅰ
W P
P1
E2 E0 E1
y
y y( N )
Ns
Ⅲ
Nd
N
Ⅳ
长期总供给曲线 P
长期的就业量
AS
在长期当中,价格和 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 性,经济的就业水平处在 充分就业的状态上。相应 的产量水平就是潜在产量。 AS 曲线是一条位于潜 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线。
P
P1 P2 AD A1 A2
O
y1
y2
y
在 AD 曲线上,总产量(总支出,总收入) 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 。
解释(以价格上升为例)
价格上升使得货币的名义需求增大。当 M 不变时,
利率上升,进而使投资减少,进而投资和总支出水
平下降(利率效应);
价格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
e g t d y r 1 1 M m ky hr P
M k r y hP h
( e g t )h dM 1 y (1 )h dk (1 )h dk P b a P
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分析
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
(1)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 实际工资(w)。如果名义工资 (W)不变,则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P)成反比; (2)实际工资的变化影响劳动市场的供(Ns)求(Nd)数 量(进而决定就业量);
(3)就业量的变化影响总产出。
自动出清的劳动市场
w = W/P
y y( N , K )
经济波动分析中, 资本存量作为外 生变量。
潜在产量
y* y( N*, K )
潜在产量 是在现有资本和技术 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 所能生产出来的产量。
y
y* y0
y y( N , K )
宏观生产函数
O
N0
N*
N
1.总产出随着就业量而增加; 2.边际报酬递减; 3.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是一个外生变量。
1.AD曲线的移动: (1)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 (2)AD曲线移动方向 2.结论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会使AD 曲线向右移动。
问题 :为什么我们学习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被称
为需求管理政策?
r LM r1 r0 E P E'
扩张性财政政策
IS y1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S' y
AD 曲线右移
y0
P0
IS
LM
E
O
yE
y
讨论
1.前面分析中使用的假设条件: (1)总供给适应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2)价格水平不变 2.回顾前面的分析内容,在图形中,我们很难直接看 到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经济状态,以及物价水平的变 化。 这些问题我们将用 AD—AS 模型来分析。
§6–1 总需求曲线(函数)
总需求 ( Aggregate Demand,AD)是经济社会 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通常用支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包括:消费 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函数表明总支出(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 数量关系。
W ( )1 P W ( )0 P W ( )2 P
W Nd Nd ( ) P
W Ns Ns ( ) P
存在失业
E
供不应求
O
劳动供给曲线
N0
劳动需求曲线
N
讨论:劳动市场的均衡
( 1 )在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时,实际工资会发 生变化,劳动的供求数量自动达到平衡; ( 2 )如果劳动市场能够这样自动出清,劳动市场的均 衡就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资和均衡的就业量。在宏观经 济学中,这一均衡状态就是充分就业状态; ( 3 )在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时,经济中的产量 始终等于充分就业的产量,即潜在产量; ( 4 )劳动市场在短期内是否能够自动出清?这是宏观 经济学不同学派争论的一个焦点。
E
AD' AD
政府支出的增加意 味着 AD 的增加
y
r r1 r0 E
LM
扩张性货币政策
LM'
E'
IS P
y0
y1
E'
y
AD 曲线右移
P0
E
AD' AD
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 意味着 AD 的增加 y
§6–2 总供给曲线(函数)
总供给 ( Aggregate Supply,AS)是经济 社会的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