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办法(试行)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试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训练的重要平台。

高水平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对于专业研究生深入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培养其科研和生产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为促进我校联合培养基地规范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有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文件精神为指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规范管理、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提高研究生实践训练的有效性、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地类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联合培养基地分校级、院级、系(专业)级三级基地建设。

三级基地均纳入学校和相关学院的统一规划,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一)校级基地建设校级基地:专业实践训练面向多个学院、涉及多个(一般3个以上)专业领域、每年接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5人以上。

校级基地一般为大型国有企业或研究机构。

(二)院级基地建设院级基地:专业实践训练主要面向一个学院或以一个学院为主、涉及3个以下专业领域、每年接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5人以下。

院级基地一般为研究院所或行业领域公司。

(二)系级基地建设系级基地:专业实践训练只面向一个学院的某一个专业(领域)、每年接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一般为10人以下。

系级基地一般为研究所或行业领域专业化公司。

院、系两级基地一般挂牌命名为“研究生工作站”。

三、建立标准校级联合培养基地一般与大型国有企业或研究机构联合建立,企业技术岗位和工种多样化,院、系级基地建设一般与研究院所或行业领域公司联合建立,以国有企业或公司为主,民营企业为辅,其中石油石化工程领域的联合培养基地原则上应是石油石化行业国有企业单位或研究院,非石油石化工程领域的联合培养基地一般应是国有企业或行业领域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或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_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_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网

测井方向)
《2018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
章》。
I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线性代数、地震资料解释(限
物探方向)或测井资料解释(限
测井方向)
Ⅲ.接收调剂考生本科专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01 电子系统与通信装置 02 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03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04 石油探测技术与仪器 05 油田信息与通信技术
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 院在该领域的招生人数,具体
902 石油地质综合
招生人数、课题方向及报考条
(II)
件见《2018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简章》。
I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油
气田勘探、石油地质学。
III.接收调剂生的本科毕
业专业:地质学、地质资源与
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海洋
地质方向)。
或 956 软件工程(II) 具体招生人数、课题方向及报
考条件见《2018 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简章》。
I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计算机组成原理、另从④中选
1 门与统考科目不同的科目。
Ⅲ.接收调剂考生本科毕
业专业::软件工程、数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
信息安全
101 政治②204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有机
包括安全系统工程、材料力学。
III.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
力考生。
IV 复试时综合考试(笔
试)范围:安全人机工程、燃
烧与爆炸学、工业安全技术。
V.录取总分会考虑考生本
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本科学校
的声誉。接收调剂考生本科毕
业专业:机械工程类、力学类、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含油气储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二〇一四年四月目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办法 ............... - 1 - 附件1研究生专业实践免修申请表............................................. - 6 - 附件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安全须知 ....................... - 7 - 附件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 ............. - 8 - 附件4专业实践的组织管理架构图............................................ - 13 - 附件5安排研究生进站进行专业实践流程...................................... - 14 - 附件6在站专业实践研究生请假表............................................ - 15 -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专业实习流程................................. - 1 -地质工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 18 - 地质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 21 - 地质工程(测井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 24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 27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 3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 33 -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37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39 - 动力工程(热能工程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 41 - 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44 -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 47 - 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51 - 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54 -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56 -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实习大纲及实习报告要求.................................. - 59 -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习报告撰写及实习考核要求 ........................ - 62 - 企业实习报告格式.............................................................. - 63 -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工作流程表 .......................... - 74 - 在站期间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流程................................................ - 7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费医疗管理规定.......................................... - 77 -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联系方式.................................. - 82 - 常见问题解答.................................................................. - 83 -一、日常问题.............................................................. - 83 -二、政策解读.............................................................. - 8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办法(试行)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级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安排通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级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安排通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级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安排通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级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安排通知目前,2016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即将在5月初相继结束,为做好其专业实践派遣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2016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工作安排的通知,全文如下:一、专业实践时间要求1.应届本科毕业入学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一般为1至1.5年);会计硕士、MBA、翻译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则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专业实践(会计硕士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为5个月以内,MBA和翻译硕士没有明确的实践时间要求);委托培养或大学本科毕业于相关专业且在相关行业工作一年以上或因本人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免修专业实践。

2.全日制工程硕士、会计硕士专业实践派遣工作一般自第二学期期中(5月份)开始。

3. 符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补充规定》(详见附件1,以下简称“补充规定”)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方案》(详见附件2,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文件中规定的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导师或导师组可自主安排全日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研究生在校外进行专业实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自主安排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在校外实习的企业必须是与学校或学院签署研究生工作站共建协议或实习实践相关协议的企业)。

二、企业工作站需求征集除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北京工程师学院、天津工程师学院、塔里木油田等校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由研究生院统一联系外,其他院、系级企业工作站均由各学院(研究院)负责联系。

请各学院(研究院)尽快与归口管理的研究生企业工作站联系,征集2017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站需求,并于4月24日前各企业工作站的进站需求(附件3)通过OA发送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詹老师。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教发〔200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紧缺型人才。

经研究决定,2009年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5万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筹规划,调整优化研究生招生类型结构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要加大研究生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统筹规划好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增加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特环节作相应调整,参照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专门的全日制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后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收费标准及其他奖助政策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收费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9〕5号)确定,其它待遇方面应与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相同。

请各招生单位认真填报《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专业(领域)招生计划汇总表》(附件3)和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专业(领域)招生计划数据库(数据库结构见附件4),于3月13日前报教育厅(教委)、省级招办,省级招办汇总后在3月15日前分别通过邮寄和上传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后台公文收发(公网网址 ,教育网网址 )报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附件:1.2009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类别、专业(领域)代码表2.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表3.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专业(领域)招生计划汇总表4.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专业(领域)招生计划数据库结构表教育部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一日附件1:2009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类别、专业(领域)代码表附件2: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表北京市6665北京大学600 北京外国语大学110 中国人民大学400 北京语言大学40 清华大学300 中央财经大学140 北京交通大学28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0 北京工业大学105 北京物资学院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0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30 北京理工大学250 北京体育大学60 北京科技大学200 中央民族大学60 北方工业大学60 中国政法大学300 北京化工大学5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30 北京工商大学40 华北电力大学400 北京邮电大学50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5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00 中国农业大学15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30 北京农学院3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300 北京林业大学10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50 北京协和医学院30 军事医学科学院60 首都医科大学40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 北京中医药大学30 中国农业科学院50 北京师范大学100 军医进修学院100 首都师范大学15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0 首都体育学院30 中国中医科学院20天津市1490南开大学350 天津医科大学30 天津大学550 天津中医药大学55 天津科技大学55 天津师范大学190 天津工业大学55 天津财经大学70 中国民航大学40 天津体育学院20 天津理工大学55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河北省865河北大学110 河北医科大学150 河北工程大学40 河北师范大学50河北工业大学180 石家庄铁道学院30 河北理工大学40 燕山大学180 河北科技大学40 河北经贸大学15 河北农业大学30山西省710山西大学160 山西农业大学50 太原科技大学50 山西医科大学100 中北大学120 山西师范大学70 太原理工大学160内蒙古自治区790内蒙古大学280 内蒙古师范大学195 内蒙古工业大学140 内蒙古民族大学20 内蒙古农业大学100 内蒙古科技大学55辽宁省2240辽宁大学190 沈阳建筑大学40 大连理工大学400 辽宁工业大学30 沈阳工业大学90 沈阳农业大学80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30 大连水产学院30 沈阳理工大学40 中国医科大学100 东北大学330 大连医科大学60 辽宁科技大学30 辽宁中医药大学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90 辽宁师范大学7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30 沈阳师范大学30 沈阳化工学院30 渤海大学40 大连交通大学40 东北财经大学190 大连海事大学170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10 大连工业大学40 沈阳体育学院20吉林省1550吉林大学700 吉林农业大学110 延边大学150 长春中医药大学40 长春理工大学40 东北师范大学350 东北电力大学40 吉林师范大学40 长春工业大学40 北华大学40黑龙江省1440黑龙江大学190 东北农业大学90 哈尔滨工业大学370 东北林业大学100 哈尔滨工程大学140 哈尔滨医科大学60 大庆石油学院9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0 齐齐哈尔大学40 哈尔滨师范大学130 佳木斯大学30 哈尔滨理工大学95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70上海市3875复旦大学700 华东师范大学480 同济大学600 上海师范大学55 上海交通大学700 上海外国语大学40 华东理工大学220 上海财经大学100 上海理工大学80 华东政法大学200 上海海事大学75 上海体育学院40 东华大学260 第二军医大学100 上海海洋大学75 上海大学110 上海中医药大学40江苏省4960南京大学700 南京林业大学170 苏州大学520 江苏大学170 东南大学400 南通大学6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0 南京农业大学130 南京理工大学400 南京医科大学110 江苏科技大学100 徐州医学院40 中国矿业大学350 南京中医药大学50 南京工业大学170 南京师范大学250 南京邮电大学210 徐州师范大学80 河海大学230 南京体育学院20 江南大学240 扬州大学370浙江省1430浙江大学580 温州医学院6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30 浙江师范大学160 浙江工业大学170 杭州师范大学80 浙江理工大学80 浙江工商大学55浙江海洋学院30 宁波大学55 浙江林学院30安徽省1220安徽大学120 安徽医科大学6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50 蚌埠医学院30 合肥工业大学320 皖南医学院30 安徽工业大学50 安徽中医学院30 安徽理工大学50 安徽师范大学30 安徽农业大学70 安徽财经大学80福建省1140厦门大学450 集美大学30 华侨大学140 福建医科大学50 福州大学200 福建中医学院15 福建农林大学75 福建师范大学180江西省1000南昌大学270 景德镇陶瓷学院20 华东交通大学115 江西农业大学20 东华理工大学20 江西中医学院10 南昌航空大学75 江西师范大学150 江西理工大学70 江西财经大学250山东省2960山东大学600 青岛农业大学60 中国海洋大学450 潍坊医学院65 山东科技大学200 山东中医药大学8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00 山东师范大学180 青岛科技大学80 曲阜师范大学100 济南大学55 聊城大学60 青岛理工大学60 鲁东大学50 山东建筑大学45 山东体育学院30 山东轻工业学院50 烟台大学75 山东理工大学65 青岛大学260 山东农业大学90河南省930华北水利水电学院40 河南科技大学80 郑州大学280 河南农业大学80 河南理工大学100 河南大学200 郑州轻工业学院30 河南师范大学90 河南工业大学30湖北省3545武汉大学750 湖北工业大学70 华中科技大学750 华中农业大学100 武汉科技大学90 华中师范大学280 长江大学100 湖北大学120 武汉工程大学8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80 中国地质大学300 武汉体育学院30 武汉工业学院35 中南民族大学20 武汉理工大学450 三峡大学90湖南省1750湘潭大学130 湖南农业大学180 湖南大学45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5 中南大学500 南华大学85 湖南科技大学30 湖南中医药大学10 长沙理工大学130 湖南师范大学200广东省2570中山大学600 华南师范大学150 暨南大学220 广州体育学院30 汕头大学30 深圳大学120 华南理工大学600 广东商学院50 华南农业大学100 广州大学120 广东海洋大学30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 广州医学院60 广东工业大学150 广东医学院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20 广州中医药大学30 南方医科大学120广西壮族自治区450广西大学180 广西医科大学80桂林电子科技大学45 广西中医学院30 桂林工学院35 广西师范大学80海南省100海南大学100重庆市1490重庆大学500 西南大学320 重庆邮电大学100 重庆师范大学80 重庆交通大学100 第三军医大学100 重庆医科大学100 西南政法大学190四川省2400四川大学480 西华大学60 西南交通大学350 四川农业大学160 电子科技大学600 四川师范大学80 西南石油大学80 西华师范大学110 成都理工大学90 西南财经大学250 西南科技大学50 成都体育学院3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40 西南民族大学20贵州省320贵州大学180 贵阳中医学院25 贵阳医学院25 贵州师范大学40 遵义医学院50云南省665云南大学300 昆明医学院50 昆明理工大学290 云南师范大学25西藏自治区10西藏大学10陕西省2535西北大学180 陕西科技大学20 西安交通大学500 西安工程大学60 西北工业大学24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50 西安理工大学70 第四军医大学10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00 陕西师范大学140 西安工业大学40 西北政法大学1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30 西安体育学院30 西安科技大学70 长安大学110 西安石油大学50甘肃省560兰州大学200 甘肃农业大学80 兰州理工大学80 甘肃中医学院40 兰州交通大学80 西北师范大学80青海省30青海师范大学30宁夏回族自治区90宁夏大学70 宁夏医科大学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20新疆大学70 新疆医科大学35 新疆农业大学45 新疆师范大学30 石河子大学40附件3: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专业(领域)招生计划汇总表招生单位名称(盖章):填表人:联系电话:注:1. 院系所代码和名称与本招生年度统考硕士专业目录一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doc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doc

论文研究。

三个阶段互相衔接、各有侧重,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设计学习路线,如:在工程训练阶段,可以选择去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践基地或是与导师科研项目相关的其它企业;在论文研究阶段,可以自主选择返回学校或者继续留在企业进行论文研究。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始终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主体,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学位论文的设计指导,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资格认证培训。

——面向工程实际,构建三大实践培养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式教育,让学生在课中学、赛中学、做中学。

一是建立基于工程实践的教学体系。

由学校导师与企业专家、现场导师共同研讨确定学习课程,形成“基础理论+多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增设《化工过程模拟》等实践类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开展案例教学和前沿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二是构建多样化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

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了覆盖所有专业硕士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在校外企业建立了10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与新疆克拉玛依市和当地7家企业成立了工程师学院。

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涵盖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等各种类型的实践课题,很多是生产中面临的“急、重、难、新”问题。

三是打造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

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举办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SPE知识竞赛等一批品牌性竞赛活动,将“学、赛、研”有机结合,形成了集应用、创新、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创新平台。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三项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一是构建多样化的师资队伍体系。

积极引进校外教师资源,形成了校内教师讲授理论课,企业专家讲授工程实践案例课,国外专家讲授前沿技术课的模式。

实行现场实习师傅、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等多导师制。

开创性地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研究生第一导师。

目前,已聘校外导师300多名,其中作为第一导师的78名。

二是建立全过程覆盖的质量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研究院学位办公室-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研究院学位办公室-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级两年制全日制硕士生及2012级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的通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现将2013级两年制全日制硕士生及2012级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学院(部)组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部)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工作。

领导小组由研究生教育主管院长、学位分委员会委员组成。

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

二、由领导小组负责,按学科专业(工程领域)组成研究生开题论证评议专家组。

专家组一般3-5人(工程硕士生开题论证评议专家组一般为5人),专家组成员一般应包括本学科(本领域)学位分委员会委员、系主任、学科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工程硕士生包括现场导师),工程硕士生所属单位专家和其他生产单位或研究机构的专家等。

三、研究生指导教师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依据研究生本人的素质和特长,指导研究生选择既适应国家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有利于加强学生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的课题。

指导、督促研究生高质量、高水平按期完成文献总结、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的撰写及开题报告工作。

四、研究生要明确选题工作对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导师指导下,树立创新意识,不甘平淡,在充分调研与考虑可行性的前提下,选择具有一定难度与较高理论的开拓项目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课题。

认真开展文献查阅与调研工作,撰写文献总结及开题报告,按期开题,使后期科研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开题报告的内容: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开题报告一般包括: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2.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3.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4.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5.课题的创新性;6.课题的计划进度(时间安排)、科研工作量、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7.指导教师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8.研究经费预算计划和经费落实情况等方面。

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大学(北京)
卢贵武
一般项目
yjs2015030
理学院
研究生数学课程的研究式教学
课程建设
陈小民
一般项目
yjs2015031
理学院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为例
教育管理
杨东杰
一般项目
yjs2015032
商学院
MPAcc《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杨胜来
重点项目
yjs2015005
石工学院
《钻井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在线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金质油化学与加工》在线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王刚
重点项目
yjs2015007
化工学院
《石油工业污水处理》在线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王庆宏
重点项目
yjs2015008
化工学院
《流固分离工程》在线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刘得军
一般项目
yjs2015027
信息学院
研究生国际班“《Advanced Well logging》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模式探索
课程建设
廖广志
一般项目
yjs2015028
理学院
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数学》实践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崔学慧
一般项目
yjs2015029
理学院
《群论及应用》研究生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
一般项目
yjs2015016
石工学院
石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教育管理
梁永图
一般项目
yjs2015017
石工学院
留学生的全英文《岩石力学》课程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德育》
【年(卷),期】2019(000)002
【摘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6月,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总页数】2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
【相关文献】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工程师学院为例 [J], 雍太军;曾溅辉;詹健;伊璨
2.高校美育中传统文化体验式教育的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J], 李玲
3.中国近代地质史话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论坛"交流报告 [J], 刘瑞珣;童亨茂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 郝龙帅;刘梦頔;张瑛媛
5.石油工程本科全英文留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本科全英文留学专业为例 [J], 隋微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文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文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文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文件研[2007]15号关于编制2008年博士、硕士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各院(系、部):为了做好200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编制2008年博士、硕士招生专业目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招生专业目录编制内容包括:专业研究方向(以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研究方向为准)、考试科目设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科目参考书等四方面的内容。

二、2008年拟招生的学科、专业见2008年招生学科、专业目录(附件一)。

未列入招生专业目录的学科专业将不得招生。

三、各专业的招生目录必须由相关学科专业负责人召集该学科、专业导师共同制定。

四、为便于考生复习,增强备考的针对性,招生目录中所涉及的所有考试科目,必须指定最新版本参考书,内容包括书名、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及作者。

同时根据参考书制定考试大纲,并在各院系主页公布,以供考生查询。

为保证已有试题的有效性,参考书和考试大纲应基本保持稳定。

五、招生目录中公布的博士导师招生专业必须以学校文件(中石大京研[2006]13号)为准。

硕士导师不列入招生目录,由各院系在院系主页公布,以供考生查询。

硕士导师招生专业必须以学校文件(石大北研[2005]3号、中石大京研[2006]12号、中石大京研[2007]5号)为准。

六、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设置:1.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科目共4门,分别为政治、外语、数学(业务课一)、专业课(业务课二)。

按教育部要求,学科门类为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专业,第三单元的考试科目必须为国家规定的相应统考数学(见附件二);学科门类为理学的学科专业,第三单元的考试科目可以选择相应的统考数学,也可以选学校自命题数学或专业基础课。

2.第四单元考试科目为自命题专业课。

根据教育部要求,招生单位自命题的考试科目原则上应按一级学科设置,部分专业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同意并报省级招办备案后方附件二门类学科专业使用试卷类别工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数学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工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数学二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一或数学二经济学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数学三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国防经济*数学三或数学四管理学会计学* 旅游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授理学或农学力学(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学) 生物医学工程(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可使用非统考数学试卷或医学学位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除口腔医学外)西医综合试卷中医学中医综合试卷注:①不带*的学科、专业为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20 一级学科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2003 二级学科名称:油气储运工程)一、学科概况油气储运包括油气的矿场集输与处理、长距离输送、储存与储备、城市输配等系统,具有非常广阔的技术、地域与社会覆盖面。

它仅是油气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的重要基础设施,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历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本学科综合运用力学、化学、工程热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安全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解决油气储运各生产系统中的工艺、设备、安全诸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并通过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建立与发展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本学科1952年创建于清华大学石油系,是我国建立最早且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油气储运学科点,“九五”以来一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计划,2002年通过教育部遴选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60多年来,本学科为我国石油、石化、军队、民航、交通等系统培养了大批油气储运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油气长距离管道输送、多相管流与油气田集输、油气储运及营销系统工程、油气储运安全工程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涵盖面广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7人,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本学科拥有“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储运工艺分室”以及“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实验室(含分室)。

近5年来,本学科授予博士学位45人、硕士学位423人,其中2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doc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doc

中石大京研〔2019〕31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印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的通知校属各部门、单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第24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9年12月16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规范专业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18〕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实践是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或方向)应制定专业实践大纲,开展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大纲内容应包括专业实践目标、基本要求、实践方式、主要实践环节以及能力实现矩阵。

第二章专业实践基本要求第四条现场实践是专业实践的主要环节,校内实践可作为现场实践的补充。

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五条研究生可依托以下联合培养基地(简称“基地”)开展现场实践:1.校级基地(研究生工作站);2.院级基地(研究生工作站);3.导师所承担横向科研课题的委托单位;4.研究生自行联系的实践单位。

工程类研究生原则上应选择前三种方式开展现场实践,如选择第四种方式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应提请研究生院组织论证,方可实施。

第六条专业实践实行导师组指导制,导师组须根据专业实践大纲的要求,共同制定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和内容,共同指导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为推动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或“研究生”)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种以全日制方式在校学习的突出行业领域应用型技术能力的研究生培养类型。

第二条学校在培养目标、招生方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和研究生管理等环节上必须紧密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探索适合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三段式过程培养,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研究三个培养阶段。

第四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现场导师共同指导。

主要形式有:校内导师作为第一导师,校外导师为第二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作为第一导师直接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配备校内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外导师指导可以试行采取导师小组联合指导方式,即多名导师组成指导小组,联合指导若干名研究生。

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采取以学院(研究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主体的模式。

研究生院负责政策制定、培养方案、培养环节的宏观指导和质量监控等;研究生工作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党员规划和组织学风建设等工作;学院具体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计划、课程安排、专业实践、论文研究、就业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培养方案第六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办法(试行)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提高专业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条各专业和工程领域应制定有专业实践教学大纲,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第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部分课程学习结束后,需进行一定时期的专业实践。

其中,应届本科毕业入学的工程硕士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1年,其它专业按照培养方案要求执行,委托培养或大学本科毕业于相关专业且在相关行业工作一年以上或因本人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专业实践。

第三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应进入我校与相关行业单位共同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下简称“研究生工作站”或“工作站”)进行专业实践,不得进入未与我校签订有效协议的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第四条专业实践实行校内和现场双导师(多导师)指导制或导师小组联合指导制。

第五条专业实践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专业实践安排主要采取研究生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与研究生工作站双向选择,由学院集中安排进入研究生工作站的方式进行。

对于优势专业还可采取学校导师或导师小组结合承担的企业大型工程课题,批量安排研究生进入研究生工作站的方式进行,但需要学院(研究院,以下统称“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条研究生进站须服从学院的统一安排,在进行专业实践学习前,须认真阅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安全须知”,并签字确认。

第七条导师应在研究生专业实践前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学习计划。

专业实践学习计划由现场导师主导制定。

如专业实践是由学校导师或导师小组结合承担的企业大型工程课题批量安排研究生进入相关企业的研究生工作站进行的,则由学校导师或导师小组主导制定专业实践学习计划。

第八条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并由联合培养基地和学校导师进行专业实践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研究生院负责统筹全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包括实践基地的建设规划、校外导师的聘任管理、全校专业实践大纲的组织制定与实施、实践派遣工作的统筹及实践过程的监督管理等。

第十条研究生工作部负责驻外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指导学院成立驻外学生班级、党团组织,并直接负责人数较少、成员分散的工作站学生的班级和党团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和党团组织要覆盖在站实践的所有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班级、党团组织建设工作要求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各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总体负责所属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包括与学院对口的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大纲的组织制定和实施、专业实践安排、实践过程的监督管理等。

第十二条各学院设置专人(以下称为“研究生教学管理秘书”)具体负责全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企业需求的征集统计、实践派遣方案的制定、学校与学院信息的沟通及反馈、全院研究生实践管理等。

第十三条各学院对于所属的每一个专业(领域)或每一个归口管理的实践工作站指定专人(以下称为“班主任”或“工作站联络人”)具体负责某一专业(领域)或某一工作站的实践工作,包括企业对实践研究生需求的征集、学院与工作站及在站实践研究生的联络及日常管理、实践中的问题的解决等。

第十四条各学院应在派往实践的每个研究生工作站中安排一名研究生实践小组长,实践小组长负责学校与工作站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学校有关通知的传达、工作站单位及研究生实践情况的反馈等。

第三章实践派遣第十五条工作站联络人与归口管理的研究生工作站协商确定年度进站实践研究生需求(包括研究生的人数、专业、是否面试及其它要求)后,及时将有关需求信息报送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秘书,研究生教学管理秘书汇总需求信息后,须及时将涉及其它学院的需求信息报送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转发有关学院。

第十六条各学院在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进站实践时,应统筹考虑各研究生工作站实践的规模需求、研究生自愿、方便管理等因素后合理安排,制订专业实践派遣方案。

第十七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工作站一经确定,无特殊原因,必须按时进站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携带学校统一出具的“研究生工作站进站函”按规定时间到研究生工作站报到,办理进站手续后,将盖有研究生工作站单位公章的“研究生工作站接收函”及时递交(邮寄)学校或相关学院。

第四章实践指导第十八条学校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专业实践的指导,指导次数应平均不少于1次/月。

研究生应每月通过网络或其它方式向导师汇报工作情况至少一次,并经常主动与学校及现场导师保持沟通和联系。

校企双方导师应及时研讨并解决在站研究生实践及科研中的问题。

如研究生的实践研究课题方向与学校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致或学校导师不能有效指导,可以申请更换学校导师。

第十九条在京外研究生工作站实践的学生可以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实行导师小组联合指导方式,即每个工作站每个专业(领域)的所有研究生的导师中每季度至少有一位导师赴工作站进行指导,指导时间不应少于1天;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前,每个专业(领域)应至少有一位导师赴工作站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指导期间与现场导师研讨和解决技术问题,明确下一阶段工作。

第二十条学院需监督检查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对导师培养人才的过程考核。

第五章实践管理第二十一条研究生工作站应按照学校要求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站实践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二十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站实践期间,应遵守研究生工作站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与研究生工作站单位同样的作息时间和假期安排。

第二十三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站实践期间,因故不能参加工作学习和其它活动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

请假一周(含)以内且不离开工作站的,须经工作站现场导师同意,由研究生工作站负责人批准,加盖研究生工作站主管部门公章(学校有派驻工作站辅导员的,还需工作站辅导员签字同意);请假超过一周或请假离开工作站的,除需履行上述手续外,还需经学校导师同意,由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并报学籍管理部门和专业学位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四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站实践期间的待遇按照我校与研究生工作站单位签订的协议执行。

京外研究生工作站单位提供在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食宿、科研津贴、进、出站及每年2次往返校企的差旅费。

实践期间的就医及医药费报销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学校选派辅导员专职负责在站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在站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十六条研究生在专业实践学习期间,学校统一为研究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研究生须严格遵守专业实践安全须知,确保实践安全。

第二十七条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情况和思想动态,并及时发现、报告和解决(或提请有关单位解决)在站研究生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

原则上与每个工作站单位的学生管理负责人联系不少于1次/月。

第六章实践考核第二十八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工作站完成实践任务后(一般在进站实践1年内),需按专业实践学习计划就企业生产岗位实践情况及研究工作撰写专业实践报告。

专业实践报告应包括实践单位概况、实践的目的及意义、时间和地点、实践的具体内容、实践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及心得体会、建议等,其中文字部分不少于3000字,重点要突出,公式图表要规范清晰。

专业实践报告格式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实践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由三部分构成:现场导师考核成绩、现场答辩成绩和学校导师考核成绩,分别占30%、40%、30%。

现场导师主要从研究生的实践表现、工作态度、纪律考勤、职业素养以及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考核;现场答辩考核由研究生工作站统一组织,可根据情况分组进行,每个答辩小组现场专家3-5人,设答辩组长一名,根据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答辩情况进行考核;学校导师主要从研究生的日常学习汇报及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考核。

现场导师考核成绩和研究生工作站答辩成绩须由研究生工作站盖章确认。

第三十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工作站完成实践任务后,经实践单位同意后,办理出站手续,携带研究生工作站出具的“研究生工作站出站函”及时到学院报到,提交实习报告存档。

第七章附则第三十一条学校为规定期间在京外联合培养基地和工作站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企业工作站奖学金”。

具体办法按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管理办法》执行,学校凭盖有研究生工作站单位公章的“研究生工作站接收函”发放“企业工作站奖学金”。

第三十二条研究生须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按时进站进行专业实践训练。

无故不按时进站专业实践或离开研究生工作站者以及请假不办理请假手续者,按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中的纪律与考勤有关条款处理。

对在企业工作站违纪违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违纪处理办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研究生专业实践免修申请表注:此表存学院,复印件由学院统一报送研究生院有关部门(培养、学位)备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安全须知1.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包括学校组织的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工作、学术交流等各种校外实践活动。

2.研究生校外实践应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校外实践期间应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研究生工作站单位的生产、安全和保密等各项规章制度。

3.研究生校外实践期间要注意人身财产和饮食卫生安全,严禁酗酒;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选择安全合法交通工具;严禁下江、河、湖泊、水塘等游泳。

实践地点涉及环境恶劣、复杂区域时,应了解当地气象、地理、治安等有关情况,尊重地方民风、民俗,执行地方政策法规;不参与各种非法活动。

4.研究生进站后,如变更手机号码,应及时告知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秘书和辅导员;专业实践应按研究生工作站预定的区域、路线、内容与时间进行;外出或离开工作站要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校外实践结束后应立即返校报到。

5.凡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根据专业实践时间学校统一为其购买一年或两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研究生校外实践期间如果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等突发事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和学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