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简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利用循环水系统进行养殖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水循环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还能够提高养殖效率。
本文将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原理、优势以及应用领域。
原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主要依赖循环水系统,其原理如下:1.水源供应:养殖场需要有稳定的水源供应,可使用自然水源或人工供水。
2.净水处理:养殖水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保证水质达到养殖所需的标准。
3.循环水系统:将净化后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养殖池或缸中进行养殖,同时通过排水系统将污水排出,形成闭合循环。
4.水质监测: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达到养殖所需的要求。
如有必要,可以使用水质处理设备进行调节。
优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相比传统养殖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水资源:采用循环水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的消耗。
养殖过程中,只需要补充少量的水,大部分水可以循环使用。
2.提高养殖效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能够提供恒定的水质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定期监测水质,及时调节和处理,可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提高养殖效果。
3.环境友好:减少水的消耗意味着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压力,同时通过良好的水质调节和处理,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应用领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多个养殖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为常见的应用领域:1.鱼类养殖: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都能够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海鲜养殖:对于海洋中的贝类、虾类等海鲜,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能够模拟海洋环境,提供适宜的养殖条件,促进生长和繁殖。
3.水生植物养殖:如水稻、水果和花草等水生植物,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以实现节约用水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4.藻类养殖:藻类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以大量生产藻类,用于食品、药品和能源等领域。
结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效率的养殖方法。
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研究报告
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研究报告陈军,徐皓,倪琦,刘晃(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渔业的工厂化养殖,是采用类似工厂的生产方式,组织和安排水产品养殖生产的一种经营方式,反映了养殖生产方式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
对养殖水环境的调控是养殖工厂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水循环利用是养殖过程实现全人工控制、高效生产的基本前提。
以现代养殖技术的发展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水产养殖工厂化发展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养殖车间和水净化设备为主要特征。
在我国,通常所讲的工厂化养殖是以养殖车间的构建为主要特征的流水型养殖系统,如大多数的鲆鲽类养殖系统,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虽然有所应用,但还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国际上没有工厂化养殖这一提法,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相对应的是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其主要特征是水体循环利用,日均水利用率在95%以上,如低于此指标,即为流水养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未来水产养殖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本报告在分析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的发展要求,梳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和产业需求,研究我国的发展条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行业管理部门推进水产养殖方式转变、发展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
1 我国水产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1.1 各个历史时期的养殖热点上世纪70年代,在积极寻求各种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的的需求推动下,工厂化流水养殖和静水高密度养殖成为当时的热门发展方向,形成的技术首先在热电厂的温排水养鱼及冷流水虹鳟鱼养殖上得到应用,在工厂化育苗上也取得了突破,并建立了一批实验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
80年代,国外的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高昂的投入和运行成本,大多数引进设施很快便被束之高阁。
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21期郎言所??腾兴华??王昕欣??蔡传峰??宗兆良当前,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形成的水资源消耗、土地资源利用、尾水排放造成的环保压力、综合效益提升空间有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正在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即以高密度集约化为特征的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受到了肯定和欢迎。
但由于该养殖模式目前还处在推广应用的前期,配套管理技术和使用经验尚未成熟,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问题,再缴一部分学费。
一、存在的问题1.苗种放养失败。
北方地区,春脖子长,气、水温上升速度较慢,有的水槽建设完成后,泡池时间短,附着藻类没有形成光滑的保护膜,导致池壁粗糙,加上放养苗种多为传统池塘“散养”,没有密集生活习惯,鱼群游池,在池边剐蹭受伤,大量感染水霉而发病。
2018年春季,河南省某地曾经发生过6个水槽放养的草、鲤鱼苗种全部死亡,损失巨大。
2.池塘水质难以调节。
有些养殖户虽然注重了该模式生产的先进性和管理的方便性,却忽视了配套技术。
例如,在一些地区,以该模式所建水槽的数量与水质净化区面积的比例不协调,没有达到1个水槽10亩净化区的要求。
或排污次数少,或集污区面积较小,或排污不彻底等,导致水溶性含氮物质浓度变大,造成水质变差。
高温季节表现尤其严重,其具体表现可分为:有的亚硝酸盐持续偏高;有的蓝藻及早暴发而且持续不绝等等。
“为生活鱼类安一个厕所就能够长期维持良好水质”的愿望落空了。
3.吃食苗种放养单一危害大。
对于大多数建设该模式养殖设施的地方来讲,在一相对独立的水域,并联建设几个养殖水槽是常见的形式,管理方便,设备集中,蔚为壮观。
但是,本排列方式也存在着极大隐患,尤其是在放养规格一样、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往往发病感染的几率会更大。
例如,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鲤鱼急性烂鳃病等。
4.对供电、增氧设备安全运转要求太高。
2024年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计划
推广疫病防控技术
加强疫病防控培训和宣传
提高养殖效益
优化养殖品种:选择高 产、抗病、适应性强的
品种
提高养殖技术:推广先 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
法
降低养殖成本:优化饲 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
拓展销售渠道:建 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提高产品价格和销 量
加强环保意识:推 广环保养殖技术, 减少污染,提高养
殖效益
推进绿色发展
水产养殖技术:包括传统 养殖技术和现代养殖技术, 现代养殖技术包括工厂化
养殖、循环水养殖等
水产养殖品种:包括鱼类、 虾类、贝类、藻类等,其
中鱼类养殖占比最大
水产养殖市场:全球水产 养殖市场庞大,中国是全 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市场之 一,水产养殖产品出口量
逐年增加
行业发展趋势
绿色养殖:环保、生 态、可持续的水产养
技术支撑措施
推广智能化、自动化养殖设 备,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加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提 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
作技能
建立水产养殖技术咨询服务 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建立水产养殖技术研发中心,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标准和规 范建设,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人才培养措施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 作,培养高素质的水产养殖 人才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推广绿色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
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实现资源化 利用
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 和附加值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水产养殖 企业的合作,引进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 构的合作,推动水产 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
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对实 施计划进行定期 评估,确保目标
中国必需走集约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之路
个体 户所能 达到 的, 是一个具有 就 定资 金企业也 难 以承 受。 工厂化 但
数 量更 大 , 以浪 费的淡水 资源也 相 所
当可观。
养 殖 的特点 恰恰 适合 国家 投资发 展 , 是 一个适合规模 化 、 产业 化 、 集约化 、
工 厂化发 展的行业 。集约化循 环水工 厂 化养殖 的发展 , 可带动对 机械制 还 造、 筑、 建 饲料 、 料 、 塑 运输 、 饮等 餐
水 是 水产 品 的生存 环 境 ,目前 ,
全 国养殖 水 域 的 二次 污 染 亦 十分 严 重 , 1 淡水鱼产生 的粪便相 当于 2 养 t 0 头 猪 的粪便量 , 在海 水养 殖方 面 , 每 生产 1t 虾需要投下 饲料 3t5t 相当 , - 于蛋 白质 1卜1 每年水产养殖常爆 .t 3。
水体不 变 的情况下 , 产量 能提 高几 十
中 国 必 需 走 集 约 化
工 厂 化 循 环 水 养 殖 之 路
我 国是 第一个养捕产量 之 比超过
倍, 饲料节 约 、 年产量成倍 的翻番 , 带
来的经济效益是 巨大 的。
中 国大 量 使 用 冰 鲜 饲 料 , 但 不
饵料 比高,污染水 体 , 且带 来水 产 并 品的疾病 。 病又 迫使养殖 户大量 使 疾 用鱼药 , 造成 “ 毒鱼 ” 事件 不 断发生 ,
我 国 目前 的海 水养 殖 , 多是 流水 养 殖 ,由 于需 每 天 5 1 个 量 程 换 水 —0
量, 抽取大量 的地下淡水 、卤水 , 但我 的的地下 卤水资 源并不 丰 富。 适宜 发 展海 水养殖 的省市 , 中 1g 5g 其  ̄ 的地
Hale Waihona Puke 资金 , 予优 惠 的政策 , 以使 之蓬 给 所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是以养殖废水在水处理设备净化后再利用为核心技术特点,并交叉结合普通动物学、机械工程学、环境工程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原理、土木工程学等多学科综合衍生的一种新的集约化养殖模式。
1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现状1.1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概况国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发达国家的鱼类集约化养殖,核心技术基础来源于内陆海洋水族馆、智能化水族箱和流水高密度养殖模式等[1],经历准工厂化、工厂化和工业化循环水养殖3个阶段,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渔业科学管理智能化。
随着欧盟水框架指令的颁布,循环水养殖已成为欧美一些国家的国策和水产发展重点[2-4]。
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RAS )构建技术早期主要发起于荷兰和丹麦,以养殖非洲鳗鱼、鳟鱼和鲶鱼等淡水养殖种类为主。
荷兰RAS 通常是室内封闭系统,用于非洲鲶鱼和鳗鱼的生产。
丹麦典型RAS 为户外的半封闭式系统,用于养殖鳟鱼。
随着RAS 技术的发展和重视程度的递增,循环水养殖的水产物种多样性显著性增多,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大西洋鲑、罗非鱼、鳗鱼、鳟鱼、大菱鲆、非洲鲶鱼、比目鱼和虾等十几个品种[5-6]。
截至2014年,美国和欧洲共建成360家RAS 养殖基地,其中挪威和加拿大循环水技术尤为先进,循环水系统主要应用于鲑鱼养殖生产[5]。
从1985到2000年,欧洲一个典型的农场生产鲑鱼苗的能力(以生物量核算)平均增长了约20倍。
苏格兰的生产力从1996年到2006年翻了一番,现在每年可生产超过15万尾鲑鱼苗。
在欧洲西北部及加拿大、智利等国家,大型国际水产养殖公司不断收购较小的公司,形成专业化运作的集团企业。
比如,苏格兰、挪威和荷兰公司的产量占鲑鱼总产量的比例高达85%以上[7]。
欧洲发达国家采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开展苗种培育和养殖的企业日益增多,如英国Bluewater Flatfish Farm ,法国France Turbot SAS ,德国Ecomares Marifarm GmbH 等,并朝着专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形成养殖装备制造、系统设施集成和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近年来备受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其在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研究进展,探讨其技术、管理、环境等方面的优缺点,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和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国内则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逐步推广和应用。
在技术方面,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殖系统设计、设备研发、水处理技术等方面。
例如,挪威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养殖系统——海洋牧场,该系统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生物过滤、物理过滤、化学处理等多种方式净化水质。
一些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养殖设备、水处理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发的“鱼菜共生”系统,实现了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
在管理方面,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要求严格的环境控制和饲料管理。
国外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能够实时监控养殖环境和水质状况,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仍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在环境方面,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有减少污染、节约水资源的优势。
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以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何降低水处理成本、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等问题。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在技术、管理、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研发和推广力度。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有望成为一种更为环保、高效的养殖模式。
展望未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到全球范围内。
各国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业现状与挑战分析报告
水产养殖业现状与挑战分析报告目录一、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2)二、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规模与地位 (5)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7)四、环保法规与政策导向 (10)五、可持续发展需求分析 (13)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一)产量增长与技术进步1、产量持续攀升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其中水产养殖动物类产量已经超过捕捞渔业动物类产量,成为渔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2022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2.232亿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29年,全球水产养殖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45亿美元。
2、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水产养殖行业正逐步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管理。
例如,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环节,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工厂化循环水系统、鱼菜共生等新型养殖模式也在不断推广,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需求与消费结构变化1、消费需求多元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不断增加。
水产品因其高营养价值、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餐桌上的首选。
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向绿色、有机、可持续方向发展。
2、市场细分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水产养殖业不断细分化。
一方面,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出了多样化的水产品种,如高端海鲜、功能性食品等;另一方面,随着预制菜市场的兴起,水产品加工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市场需求。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环保政策趋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减少养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淡水养殖相关产业发展趋势
淡水养殖相关产业发展趋势淡水养殖是指在淡水环境中,通过人工控制养殖水体来培育、饲养和繁殖各种淡水生物的一种经济活动。
淡水养殖包括淡水鱼类、虾类、贝类和植物等。
淡水养殖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之一,对保障人类粮食安全、提供经济收入、改善环境和增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淡水养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捕捞渔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鱼类等淡水生物的需求,养殖成为了主要的补充手段。
淡水养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从技术、市场、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淡水养殖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趋势1. 智能化养殖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养殖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养殖环境、饲料投喂和生长情况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2. 优质种苗繁育技术:种苗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基础,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后期养殖的效果。
对于优质种苗的培育,将会采用基因编辑、选择性育种和体外繁殖等技术手段,提高种苗的抗病性、生长速度和产量。
3. 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来进行养殖的技术。
生态养殖能够提高养殖物种的生长质量和抗病能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市场趋势1. 增加高端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高品质、富含营养和绿色环保的淡水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比如有机鱼类、纯净水产品和特色养殖产品等,这些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市场潜力巨大。
2. 增加出口市场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养殖国家之一,养殖产业发达。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需求的增加,中国淡水养殖产品的出口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中国将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农渔民转型: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传统的农民和渔民将会逐渐转型为养殖户和养殖专业户。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淡水渔业主要是指在淡水水域进行捕捞、养殖以获得淡水水产品以及对这些水产品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领域。
在我国,随着淡水捕捞自然资源的日益衰减,淡水捕捞业在淡水渔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加之水产品加工产业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当前的淡水渔业主要是指淡水养殖业。
淡水养殖主要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适应淡水水域的鱼类及虾蟹类等。
一、池塘养鱼再创辉煌二、城市渔业方兴未艾三、宜渔水面潜力巨大第三节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21世纪的我国淡水渔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充分体现,世界高新技术在渔业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崇尚自然及消费观念的更新等,其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其产业链。
它主要体现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必然得到加强,使淡水渔业产业得以提升,其经济与社会及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并大力促进人与生物、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渔业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
1、设施渔业前景广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并达到白热化,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应用以及产业化升级,必将影响和带动我国设施渔业的改善和发展。
欧美设施渔业如德国、美国等主要是开展工厂化流水或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水质调控达到机械化和自动化。
美国高密度养殖系统程序控制采用两种自动控制系统:(1)通用控制系统,由微机输入/输出、数据记录仪和遥控组件构成;(2)工业程序控制系统,由小型计算机和控制软件组成,该网络具16个控制器。
两系统可以控制水体溶解氧、pH、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能耗、电导率、混浊度,还可控制饲料机、泵、阀门、增氧机、空气压缩机等。
德国具有自动控制系统和水质理化因子监测网络,并通过增加纯氧、生物净化、沉淀、过滤、曝气、脱氮等设施改良环境,做到循环用水。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
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
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
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
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工厂化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工厂化水产养殖现状分析张宝龙赵子续曲木张洪竹唐子鹏翟胜利*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水族动物功能性饲料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1800摘要由于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会占用大面积的水域养殖资源,受环境影响较大,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便应运而生,但由于其兴起迅速,相应的养殖技术及设备还未得到完善,同时又由于乱用药物、饲料安全等引发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水产养殖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严峻。
本文主要对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简单分析,总结了水产养殖经验与方式,提出了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建议:建立适用于我国现状的水产养殖模式,深入研究生产技术,确定合适的养殖品种,以期为未来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产业现状;水资源收稿日期:2019-11-04基金项目: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培养经费资助项目*通讯作者张宝龙,男,1989年生,硕士,主要从事观赏鱼繁育及饲料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水产品因其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同时富含蛋白质、磷质、维生素、无机盐等各类营养物质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海淡水养殖规模及产量逐年增加。
工厂化水产养殖作为海淡水养殖中的主要养殖形式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则是诸多问题,如水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养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质量安全下降、水资源消耗等。
在这种情况下,海淡水养殖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提高水产养殖品质量安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减少水资源及环境污染等,成为水产养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的历史1.1国外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的历史国外工厂化水产养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的流水网箱养殖,这种养殖模式主要参考了内陆海水水族馆养殖技术、自动化水族箱养殖技术和高密度流水养殖技术,而初步形成的初期的工厂化养殖模式[1],曾经还被美国政府列为“十大最佳投资项目之一”;20世纪70年代,为了更好地优化养殖环境,节约水资源,减少传统的池塘养殖,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和鼓励工厂化养殖的发展[2],工厂化养殖技术开始采用机械过滤、生物包净水设施、臭氧设施以及自动排污等设备进行高密度养殖,此时期的工厂化养殖模式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物工程技术、膜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纳米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出现,工厂化养殖迈入一个新时代,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进入了“知识经济”范畴,工厂化养殖基本实现了“零排放”[3]。
淡水渔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淡水渔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和进步,群众对水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淡水养殖行业。
但淡水养殖业在从业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阻碍着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规模化发展。
其中,水质问题是一项重要且易被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淡水渔业;现状;问题;发展前景引言目前,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正日益促进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淡水养殖,随着我国淡水鱼进入国际市场,养殖淡水鱼类的发展空间已经扩大。
然而,动物饲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淡水水产养殖成本的提高;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及单一作物养殖,导致水产品停滞不前,使鱼类生产者丧失信心,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1.1抗风险能力差一是市场价格波动大。
目前渔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还不尽合理,生产环节与市场缺少有效对接,水产品供求关系难以达到平衡。
另外,部分水产品因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受国际关系、贸易壁垒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导致市场价格不稳定。
二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淡水渔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如罗氏沼虾、鳗鲡、中华绒螯蟹、大鲵等许多水产的养殖都有严格的水温、水质要求,而自然灾害对其是毁灭性打击。
另外,大部分地区多数水产养殖品种都缺乏渔业保险体系。
1.2生态养殖环境逐渐恶化由于我国在近几年科技、经济、以及水利工程的飞速发展、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的湖泊河流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淡水渔业水域的营养化的问题相对严重,另一方面,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我国境内许多河流出现了断流,湖泊面积不断出现萎缩,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使淡水渔业养殖面积大幅度减少,同时还会造成淡水渔业病害的增加,严重的时候将会对养殖户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2加强淡水渔业的措施分析2.1加强养殖殖技术的研究和传播(1)应密切监测淡水水产养殖的趋势和状况,并利用适当的奖励政策,促进养殖户与股份制相结合,采用更先进和经济上可行的淡水养殖业技术,并对技术研究进行更多投资,以便提供适当的技术支助,优化淡水养殖业模式,从而实现养殖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养鱼效率。
淡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6.024淡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王建国(黑龙江省龙江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H00)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获得了极大地提高,对于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现围绕淡水养殖技术展开探讨,简要介绍当前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现状,并着重分析未来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淡水养殖;养殖技术;现狀中图分类号:S964.1文献标识码:B水产养殖在我国农业产业当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淡水养殖技术不仅影响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也有着一定影响。
因此,加强对于淡水养殖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淡水养殖技术现状根据史书记载,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在明万历年间就已经有水产养殖相关的记载,经过多年的不断优化和探索,我国淡水养殖技术不断更新,水产养殖已然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由于我国水系相对较为丰富,其中有着大量的鱼、虾、蟹等淡水生物,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淡水面积也位居全球首位,因此为我国淡水产养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淡水产养殖不仅投资小,而且回报相对较高,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多以湖泊河道、池塘、稻田等为主,养殖的种类也相对较为复杂、结构合理、技术较为成熟,已经从传统粗放养殖逐渐转向精养。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即便当前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已经越发成熟,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良种选育、水质污染、技术推广等方面仍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
2未来发展趋势2.1良种选育在淡水养殖的过程中,水产品种的选择是养殖技术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淡水养殖的质量、产量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在良种选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缺乏有效的定向选育措施,而且,由于良种选育水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6-0051-01平较为低下,导致养殖的品种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就导致水产养殖的品质不断下降,很多水产在抗病性等方面逐渐降低,存活率逐渐下降,产量的下降导致淡水养殖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在逐渐降低。
水产养殖生产情况汇报
水产养殖生产情况汇报一、养殖品种与数量1.主要养殖品种及市场供需情况当前,我们主要养殖的品种包括淡水鱼、虾、蟹等。
其中,淡水鱼是最主要的养殖品种,占养殖总量的80%以上。
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高品质的淡水鱼产品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需求量逐年上升。
2.养殖数量及增长趋势近年来,我们的养殖数量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0%。
未来,我们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继续保持。
二、养殖方式与技术3.养殖模式(如单养、混养等)及比例目前,我们的养殖模式主要是混养,即在同一养殖池中混合养殖不同的鱼类。
这种模式的比例大约为70%。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尝试单养模式,特别是针对一些高品质的鱼类。
4.主要养殖技术及创新点我们主要采用的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如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
其中,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产成本与效益5.直接成本(如苗种、饲料、药品等)及占比直接成本主要包括苗种、饲料、药品等费用。
其中,苗种和饲料是最大的直接成本,占比约为60%。
在未来,我们预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苗种和饲料成本将有所降低。
6.间接成本(如人工、租金等)及占比间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和租金等费用。
其中,人工成本是最大的间接成本,占比约为30%。
未来,我们预计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人工成本将有所降低。
3. 平均收益及变化趋势平均收益方面,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我们的平均收益约为每亩1000元人民币。
收益变化趋势方面,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品种的优化,我们预计收益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四、生产设施与设备、7.养殖池面积与分布、8.我们的养殖池总面积约为500亩,分布在不同地区。
其中,池塘养殖是最主要的养殖方式,占总面积的70%。
未来,我们计划继续扩大池塘养殖的面积,并增加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的面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产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应运而生。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是通过科技手段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养殖效益。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创新:为了确保养殖水体的质量和稳定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需要配备先进的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
目前,通过传感器、水质监测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养殖水质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有效降低污染风险和提高养殖效益。
2. 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需要配备循环水处理系统,以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染物。
传统的水处理方式主要依靠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过滤、沉淀和消毒等。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如生物降解、纳米材料和高级氧化等技术得到应用,能够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
3. 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逐渐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演进。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养殖过程的智能监控和预测,提高养殖效益和节约成本。
同时,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能减少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
4. 循环水养殖产业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工业化和集约化。
传统的养殖方式需要大量的耕地和水源,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养殖的集约化。
这也为水产养殖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商机。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它可以解决传统养殖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和消耗。
其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水产品需求。
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使得更多的养殖企业能够接受和应用。
当然,要实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全面推广和发展,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的产学研、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以提高 工厂化养殖行业的产业化水平 。 未来 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企业会更加重视人才队伍
的培养,以加速 高级技术、科研与管理人才的成长 。同 时还将实现养殖生产和水产养殖管理系统相结合,使养 殖场的水质状况信息可视化一步到位,用科技手段降低
展 不 平衡
尽管 目前中国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较快 。但 由
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 同,沿 海地区和靠江河地区在农村经济不断壮大的推动下 ,依 托丰富的水域 资源和科技优势,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
痪状态,大部分没有发挥它的实际功效 。18年 ,尽管 Q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 了国内第
目前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养殖品种主 要是 四大 家鱼 ,虽然很容易进入 普通 百姓家 ,销路较
好 ,但利润不是很理想。东南部发达地 区养殖 的主要是
名特优品种 ,有鲟鱼、鳄龟、花鳗鲡 、笋壳鱼等。生长 周期短 ,一年 可 以多茬养殖 ,产 品价格 高 ,生长速度
快,肉质鲜美 ,市场相对稳定,同时科技附加值高,更
承担 。因此 ,各级政府部 门除财政补贴和农机补贴外,
各沿海发达省市也可以通过在 中西部地区设立分厂来扶
结合 ,缩短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周期,提升工厂化养
殖产业水平 。使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不但整体上具有经
持中西部地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 促进 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同时也可
容易获得 国家及地区财政项 目和科技项 目的支持 。但 由 于养殖 品种、方式、市场 的雷同,加剧了市场竞争,直
养殖为主 ,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零排放循环水养殖 业 少 。技术力量 强、资金雄 厚的养殖企业应该重视污水处
接制约了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的发展 。
理单元 ,向该单元投入更 多的资金和研发力量 ,购买 比 较完善 的污水处理设备。零排放养殖设施的建设投入资 金大 ,但是养殖 水可 以循环利用 ,不会对环境造成 污
代中后期,鲟鱼在水产市场上一鱼难求,令不少养殖者
闻风而动,盲 目跟进,为追求高额利润 ,不惜 以高投入 抗御高风险。大规模工厂化养殖鲟龟 ,使得市场上商品
鲟不断增加 ,因而价格应声下滑,直跌至 3  ̄4 元/ o o 千
地陷等诸多问题 ,1厂化养殖产业发展速度逐渐变慢。 本世纪以来,发达 国家工厂化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 不断进入中国,国内养殖 业和研究机构在消化吸收的
应采取的对策
工厂化养殖 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将继
续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资金投入,设立工厂化养殖产业 发展研究创新基金 ;对疫苗、良种采用政策资金补贴 ,
鼓励工厂化养殖从业者新技术应用 ,使工厂化养殖业快 速稳定持续发展 。同时制订促进工厂化养殖发展相关政
1 各 级政府 部 门应对 中西部 地 区淡 水工厂 化循 . 环 水 养殖 提供 足 够 的 支持 中西部地区淡水资源没有沿海和靠江河地区丰富, 经济又不发达 。传统的池塘养殖不仅占地面积大,耗用 水资源多,而且效益不显著 。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
济优势,而且在局部领域也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 ,实现
优先发展。
以跟当地政府合作,获得财政支持 ,以降低养殖风险。
工厂化养殖协会或商会不仅会更加重视协调 自律作 用 ,而且会以 “ 龙头企业+基地 +科研 院所 +农户 ”的 组织形式 ,把粗放的、分散 的、小型的一家一户的小生
产纳入产业化 、规模化、集约化 的大生产轨道 ,建立较
6o ̄ o u级养鱼车间 ,并很快在 国内得 以推广应用 。但随 着养殖业和物流 的迅速发展 以及 北方鱼价 的大幅度 下 跌,投入的资金难 以收回,加上技术上 的不成熟 ,工厂 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 陷入 了低谷 。 2世纪9 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 0 O
平的提高,对高蛋白水产 品食物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 国家开始重视发展水产养殖 ,这一时期全 国各地兴建了 很多水产养殖示范区,建立了一批淡水鱼类工厂化循环
工厂化水产养殖从产 品的孵化 、育苗、培育 、养 殖 ,到成品上市 ,整个过程 已经形成 了多个专业化模
但随着 时间的延长和环境污染的加重 ,优质水资源不 断 消耗,水产品疾病逐渐增多,质量下降,反过来也影响
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块 ,各模块分工合作。传统养殖管理方式 已不再适用 , 应开发易于管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不仅各模块要安排 专人管理 ,而且要注重从总体上整合养殖设施和养殖技 术 ,做到 “ 软硬件 ”真正的统一,并不断提高设施的信 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管理维护难度。 四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全封 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将是中国淡水
及缺少必须的技术人员,引进 的养殖设施基本上处于瘫
近几年来 ,中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速度加快,
由过去的分散型向快速发展的技术密集型转变 ,生产投 资规模和养殖技术创新较发展前期均有提升,特别是养
殖品种的增加和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带动了投资的增加, 但总体上还不成熟 。
二、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 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 总体 发展 水平 仍 处在初 级发展 阶段 , 区域发 .
水养殖系统,工厂化养殖得到大力推广。但这个阶段工 厂化养殖所用水资源主要来 自于深井水和水库底层水, 随着地下优质水资源 的不断耗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 基地建设 ,购 买设备、苗种及聘用技术 人员、养殖人 员,这不是一般个体户所能承受的。即使是有一定资金 的企业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因为不但前期要投入大量 的 资金,而且回收的时间相 当长,风险也大。上世纪9年 O
5 健 全 的管理体 制还 没有 形成 .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管理已经脱离农业范畴,更多的 是其工业 属性,强调 的是 多专业 分工合作 ,精细化 管 理,已经不是传统养殖场管理水平所能达到的。目前 , 许多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企业管理力度不够,难 以发挥工 业化生产方式应有 的效应 ,生产系统运行总是不稳定 , 循环水养殖的优势无从发挥 。 三、 针对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 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设备系统所 需金额大 ,资金回收周期长 ,一般企业无法
策 ,强化工厂化养殖宏观调控体系 ,利用经济杠杆的作 用 ,减轻工厂化养殖企业的负担 。最后通过增拨农业科 研经费,特邀或聘请 国内知名水产专家或学者 ,以设立 研究中心、病害测报点、大学生实习基地或博士后流动
站等方式,将生产养殖、技术培训、科研攻关三者紧密
3 重视 污水处理 单元 ,做 到真正 意 义上 的零 排 .
放 循 环 水养 殖
工作强度 ,减少工作成本,有效地让管理者根据养殖现
场情况,及时发 出科学调节指令。这个系统将颠覆传统 的水质 监测方式 ,为广大水产养 殖业者提供 了一个科 学、便捷 的水质监测新模式,促进水产业 的全面发展 。
2 水 产养殖 企 业应 努 力寻找 更适 宜 工厂化 养殖 .
的 新 品 种
一
方面要加强中西部地 区和东南部沿海地区养殖企
业的合作,扩大产 品市场 ,优势互补,达到 “ 双赢 ”的 目的。同时,各地区也要积极寻找适合本地区本企业养 殖的特有品种,或者对现有品种进行改 良,使其具有同
类产 品不具有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达到出奇制胜
目前工厂化养殖的方式大体上分为流水养殖、半封
闭式循环水养殖和全封 闭式循环水养殖三种形式 。受到
水处理成本的压力,仍主要 以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
一
而 内陆地 区和西部地区,一方面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 同时缺少优质水资源,工厂化养殖发展缓慢 。大部分都 是以传统养殖为主,池塘养殖较为普遍 。新疆、西藏等 省份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氽业 。 2 .工厂化循 环 水养 殖技 术前期投 入 高,资金 回
收 难 ,风 险 大
个生产性 的工 厂化循 环水养殖车 间~ 中原油 田年产
量匝匦 皇I
旦塑 堑
(.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00;2广 106 . 州市先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从化 5o4 ) 11o
一
、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的发展历程
段。
2 世纪7 年代 ,由于传统养 殖方式存在 的种种 问 0 0 题,迫切要求寻找一种新的淡水水产养殖方式来显著提 高单位产量 ,同时较少对环境的污染 。受 国外工厂化循 环水养殖的信息的影响,北京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 产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 开始跟踪研 究,并取得 了一些成绩 。但当时的热 门发展 方 向为工厂化流水养殖和静水高密度养殖 ,还没有 出现 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 2 世纪8 年代 ,国内纷纷花 巨资引进国外的工厂化 O 0 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 ,但 由于高昂的投入和运行成本
厂化养殖 规模达 到12 多万米 65 。养殖种类有鳗鱼 、鲟
龟、笋壳鱼 、罗非鱼、中华鳖、鲑鳟鱼 、娃娃鱼等。但 受水处理成本的压力,中国工业化养殖方式仍 以流水养 殖 、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循环 水养殖极少 。与先进国家技术密集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相 比,无论在 没备、工艺 、产量和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 相 当大的差距 ,技来自应 用还处在1厂化养殖 的初级阶
染。
4 污水处 理单元 没有 引起足 够 的重视 .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包括养殖单元和污水处理单元 。
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企业没有对污水处理单元引起足够
的重视,一味地只追求产品的经济效益。养殖水不经处
理直接排放,这种做法在短时问内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4 开发 易于管理 的循环 水养 殖 系统 .
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造,国家也通过各种科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