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管理第六章

合集下载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本章内容第六章财政支出增长 (公共支出概论 )Public Expenditure1、公共支出分类 2、公共支出的增长及其解释2.1 2.2 2.3 2.4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宏观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微观分析3、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4、购买性支出简介1、公共支出分类公共支出定义:公共支出,即财政支出,政府支出, 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 和。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1、公共支出分类1.1按财政功能分类1.经济建设费 基本建设拨款、国企挖潜改造、科技,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支援农村生产,城市维护费、国家物质储 备,城镇青年就业,抚恤和社会福利等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公共支出分类国家侧重于 哪些职能? 这些职能发 生了怎样的 演变?2.社会文教费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

3.国防费武器与军事设备、人员给养、军事科研、民兵、公 安、武警、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经费、防空等4.行政管理费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司法、检察机关。

5.其他支出陈共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7419551965197519801985 国防费1990199520002005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1各国行政管理费(公务支出) 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德国(1998年) 埃及(1997年) 英国(1999年) 韩国(1997年) 泰国(2000年) 印度(2000年) 2.7% 3.1% 4.2% 5.1% 5.2% 6.3%1、公共支出分类1.2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静态上可分为: 1.补偿性支出 2.积累性支出挖潜改造 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以及新 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 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 的部分 科教文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行政管 理、国防战备等。

第6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

第6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

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预算支出结算清单》的参考格式可如表6-4 所示。
第6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
17
第6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
18
财政实拨资金支付方式
除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外,财政资金的另一种支付方式为财政实拨资金支 付方式。
财政实拨资金是指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存款账户将财政资金实际拨付到预算单 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上,供预算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
10
(二)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的经济分类
1.机关工资福利支出。
9.对社会保障基金补助。
2.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
10.债务利息及费用支出。
3.机关资本性支出。
11.其他支出。
4.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
5.对事业单位资本性补助。
6.对企业补助。
7.对企业资本性支出。
8.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第6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是指政府财政管理的由本级政府使用的列入国有 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
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节能环保支出。 4.城乡社区支出。
9.其他支出。 10.债务付息支出。 11.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5.农林水支出。
6.交通运输支出。
7.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第6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
34
现以城乡社区支出、交通运输支出类级科目为例,简要举例说明政府性基金预 算本级支出功能分类三级科目的设置情况如表6-5所示。
11
现以机关工资福利支出、机关资本性支出类级科目为例,简要举例说明一般 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经济分类二级科目的设置情况如表6-2所示。

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公共收入

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公共收入
[1]杨志勇等.公共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5. [2]龚仰树.国内国债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7-19 9
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
㈡公债与税收的关系
⒈公债与税收的相同点
从资源配置角度,具有相同点,都是经济总体内的当期资 源从非政府部门转移给政府部门使用,只不过税收是纳 税人的资源转移给政府,而国债是国债承购者的资源转 移给政府,如图。
7
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
㈠公债的概念 判断:关于公债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债即公债; ②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1] ③国债是中央政府的债务,公债是中央政府及其 部门、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负债。
[1]陈共.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08.
8
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
13
二、国债概念及其结构
②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被认为是一种负担,是 其资源的牺牲;与此相反,对于国债承购者来 说,国债或许不被看作为负担,还有可能认为 是其财富的增加。 ③税收主要是满足经常性支出需要的,如果收不 抵支是某一时期的现象,就不宜运用税收方 法;若出现长期连续赤字,即使是采用增税的 办法,其潜力也会被挖掘殆尽,而无力通过增 税来弥补赤字尤其是大规模赤字。
26
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
相反,政府偿还国债时,由于偿债资金来自税 收,纳税就会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故纳 税人实际承担了政府债务,形成负担。于是 得出结论:国债负担是落在国债偿还时的纳 税人身上。
27
一、当代负担论和下代负担论
下代负担论者认为:勒纳的分析框架中,一代人是 由某一时点活着的所有人组成的。这一假设并不 符合实际情况。假设一代人是年龄相近的那些人 也许更加合理,这样一来,任一时点便有几代人 同时并存。世代交叠模型正是在这样的假设下说 明债务负担是如何在各代之间转移的。 假定一个社会由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组成,每 一代为20年。在这20年内每个人有1.2万美元的固 定收入,没有储蓄,即每个人消费掉他的全部收 入。这种情况被认为可以永远持续下去。2001— 2021年间,老中青三位代表的收入水平被描绘在 下表中。

第六章 公共支出

第六章  公共支出

• 但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潜 在压力。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实 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政府不仅要在经济基础设 施上加大投入力度,而且要在包括保健、文化、 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上增加投入,这些都对财政 支出比率的提高形成了压力。连续几年的积极财 政政策的实施,导致公债发行额的规模越来越大, 债务余额不断累积,利息支出占GDP的比率将逐 渐增高,构成财政支出的潜在压力。同时,我国 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支出是 西方社会政府的沉重负担.
• (四)按财政支出的部门结构分类 • 按财政支出的部门结构进行分类,是以政 府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为标准的分类结构。 通过观察财政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 例,可分析社会共同需要的满足状况,同 时也便于考察各部门的业绩与财政支出效 益,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功能,故此世界 各国的预算管理中多采用部门分类法。
• (二)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 • 按国家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能够明显地揭示出 政府工作的侧重方面,我国的财政支出可分为经 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 其它支出五大类。从财政支出结构的历史变化来 看,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的下降趋势是非常明显 的,伴随着长期的和平建设年代,国家的经济建 设职能占据主导地位,国防开支相比解放初期则 是下降明显的。同时,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 日益重要,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也在不断的 增加。
• 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转向对私人投资 的补充作用,但由于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 因此,公共投资的规模虽然可能减少,但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 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公共支出将从基础 设施建设的投资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 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这些政策性支出的 增长会大大快于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 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在整个经济发展 进程中,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 但政府投资的比重会趋于下降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六章 社会保障支出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六章 社会保障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表6-1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其中:
单位:亿元
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
三、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支出 年份
支出
社会保障基金补 就业补助支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
助支出

休支出

障支出
障支出
1998
595.63

6.48
274.36
393.0 72.2 831.0*
2009 2 345.6 4 760.0 553.4
171.8
381.6 62.2 546.4*
2010 2 310.5 5 214.0 556.3
177.4
378.9 59.5 766.7
2011 2 276.8 5 305.7 551.0
184.5
366.5 68.7 886.9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和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3. 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同义语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社会福利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公共福利、专项福 利、区域性福利。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和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4. 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确保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 人员及其家属的一定生活水平,给予的优待、抚恤和妥善 安置措施的总和。
888.95
345.37
1 330.2
70.99
241.01

2007
5 447.16
1 275
370.9
1 566.9
91.57

第六章 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第六章 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公共预算管理
• 公共预算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目标,按法律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公共财政收支计划。公 共预算主要考虑公共部门取得和使用资源的计划,涉及收入如何取得以及费用如何支付的决策。从形式 上看,公共预算是所在财政年度的预期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从本质上看,公共预算是政府具有法律效 力的文件。从内容上看,公共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计划的具体安排,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 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多少,公共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政府决算则是政府预算执行 的总结。
预算机关关联原则
中央预算机关与各机关负责预算及计划的部门,应相互保持充分联系、协调与合作的关系。
CONTENTS
第六章 公共预算与 财政管理
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概述 公共预算的研究视角与理论发展 财政体制理论与实践
公共预算的研究视角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 经济学对公共预算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政府预算的问题,其中既有实证性分析, 也有规范性分析。规范性分析的方法可以上溯到18世纪亚当·斯密所确定的租税与政府支出的基本原则, 如政府决定采取某种税收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哪种形态的政府支出是最适当的。而实证的方法,则是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解答“如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
• 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财政资源的配置与预算的编列,帮助政府将其决策转化为行动;通过 掌握财务信息提升政府决策水平;通过考核财务结果促进政府的行政效率。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任 务包括控制、管理、计划与问责。
公共财政管理
• 财政管理理论在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发展方向的理论,分别是正统理论、现行理论和替代理 论。
具备适当权力原则
行政机关为有效执行预算,必须具备执行预算的权限及执行职权的必要人员。

第六章公共支出分析

第六章公共支出分析
预防性支出指的是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 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这类支出包括用 于国防、警察、法庭、监狱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
创造性支出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 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这类支出包括经济、文 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目的支出。
1)国防支出。代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为消费国 家安全这一公共物品而支付的一种成本。主 要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 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军事 援助等。
2)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所需 要的支出。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 机构正常运转必需的费用,是纳税人必须支付的社会 成本。主要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权利机关、国家行政 机关、公安警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管理费支出。
这种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就业以及总需求。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
2)购买性支出在公共支出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大,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大,政府履行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几个发达国家政府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占GDP的比重
一种从绝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按当期价格计 算的公共支出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公共支出。
一种从相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人均实际公共 支出和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发达国家公共支出概况
几个发达国家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
国家 美国 法国
1979年 1982年 20.9 24.8 38.1 43.3
1985年 1988年 25 23.5 44.7 43.1
3)社会文教科卫支出。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教育、科 研、医疗卫生支出等。具体说,在文教事业方面,政 府应当为那些有助于普遍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和文化 事业出资;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为基础科学研究出 资;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应为公共卫生事业出资。

公共财政学复习整理

公共财政学复习整理

公共财政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是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一一就是可以由多人共同消费,而不影响其效用。

二是公共产品在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一一就是无法将任何人排除在受益的行列之外。

此外,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不可分割性。

它还具有外部性特征。

3、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该职能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是调整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财政对自身支出结构的调整,将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如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税收、财政补贴以及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差距,以达到分配公平的目标。

该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二是规范工资制度。

三是加强税收调节。

四是通过转移性支付,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分配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要实现财政的稳定功能,必须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其中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第二章、公共财政支出1.公共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2.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提供公共秩序产品,主要包括行政司法和国防,外交等内容。

这一支出内容体现的是政府的传统政治职能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内容。

财政学课件第六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财政学课件第六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二)优化国防支出的结构
1.减少人员经费,增加军事投资费(研制、 采购、军事建设)。 国防支出中人员经费所占比重下降,武 器装备研制采购费用所占比重上升,成 为现代国防建设中规律性的现象。
第二节 行政管理支出
四、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实证分析
(一)绝对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大部分年份超过财 政支出增长速度,是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 一个。
(二)相对量也呈增长趋势
说明我国行政管理成本总体规模偏高, 增长速度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较重的负担。
第二节 行政管理支出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为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统一,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 展,保持了国防支出的逐步增长。但是,这种增长仍 属于弥补国防基础薄弱的补偿性增长。1990-2005 年期间,国防费年均增长15.36%,扣除同期居民消 费价格总指数年均上涨5.22%的因素,实际年均增 长为9.64%。
理、控制和监督中的权力,整肃预算纪律,严格预算 程序,加强预算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3)加大行政经费重点项目的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 本。 3.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节省政府行政成本。
第三节 国防支出
第三节 国防支出
一、国防支出的概述 (一)概念
是指国家用于维护国防安全而用于军队的 维持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经常性开支、专 项军事工程以及战时的作战经费等方面的军 事支出。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 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2)我国国防支出的相对规模下降 。 中国过去20多年的国防费占当年GDP
的平均水平约为1.4%。
由“七五”时期占GDP的1.73%,下 降到“八五”时期的1.29%,“九五” 时期的1.19%。2001年以来,国防开支 看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实际上占 GDP的比例还不到2%。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6282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201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因此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公共财政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性,了解我国财政分配的内容及管理方法,了解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及操作选择,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财政学理论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共财政学》课程的先行基础理论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财政理论知识以及现实财政现象的理解、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本课程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如多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灵活采用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后作业(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学懂弄通基本理论基础上,大胆钻研探索和创新。

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重点讲解难点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科学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殊规律,并结合实际研究我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公共财政概论》-绪论

《公共财政概论》-绪论

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横向:同一时期内的不同的国 家公共财政各要素
纵向:公共财政发展进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
理论:理论基础、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学术传统
实践:公共财政实践模式及运 行方式
四、学习方法
(五)案例研究方法
对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或某 种现象进行探索、描述或解 释,并试图从中推导出新的 假说或结论
特点:综合性、直接现实性、真实性、实践性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 、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产品分配 和消费规律
四、学习方法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是什么
基础 指导
规范分析方法 应该是什么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统一
四、学习方法
(四)比较分析方法
不同国家、 不同经济制 度下公共部 门的活动及 公共财政现 象加以比较 ,进而总结 出具有指导 意义的结论 或规律
四、学习方法
(一)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
➢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 公共财政学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 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 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学以致用
四、学习方法
(二)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引领的分析方法
原因
➢ 研究公共财政学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即 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公共财政概论》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内容体系

• 三、学习意义
• 四、学习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财政学
研究 对象
公共财政

第六章 公共支出

第六章 公共支出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公 共财政活动是否只涉足了市场发生失灵 的领域。我们认为,公共财政只能以遵 循市场失效的准则去安排自己的活动, 也即公共财政不应进入市场可以有效运 行的领域。据此,公共支出也只能是作 用于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领域,遵循弥 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2、社会利益原则 政府的公共支出应以最大化社会利 益为原则,即应追求社会最大多数人的 最大幸福,不能因考虑某些特殊私人、 集团或阶层的利益而使资金分配产生人 为的偏斜。公共支出所追求的社会利益, 一是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例如为 防止外来侵略的国防支出,为维持国内 治安的司法、行政、公安费用支出等;
பைடு நூலகம்

3、公共支出最优规模 公共支出最优规模, 就是指在全社会可 供配置的资源总量中,公共部门占有多少才 是有效率的。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社会机会成本”来 说明。

公共支出的公平原则又涉及到个人的受益能 力问题。受益能力指的是个人对政府提供的 公共服务具有不同的享受能力。如中产阶级 由于更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理解复杂的社会 体制,有更好的人力和物力去组织游说集团, 所以便影响着公共支出收益的实际分配。因 此,并不是政府的每一支出行为都会使全体 社会成员受益。例如,职业家庭、雇主和经 理人享受到的国民保健服务和教育制度服务, 多于他们在相关人数中所占的合理分量。对 此,为了求得公平,政府必须根据各类居民 的受益能力安排支出。

另一方面,政府支出性质不同,对消费的影 响也不同。政府支出用于投资,则间接影响 消费。且影响程度较小;政府支出用于教育 卫生等公益事业及福利、救济等方面,则会 因增加了低收入者的所得,进而增加消费倾 向,从而对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此外,如 果政府支出增加了高收入者的所得,一般会 增加储蓄倾向,消费倾向增加的程度小;如 果政府支出增加了低收入者的所得,则消费 倾向加大,储蓄倾向加小,甚至没有增加。

第六章 公共支出分析

第六章  公共支出分析

767 1418 2223 3228 4848 5620 5987 6959 7418 7739
9.9 18.4 21.3 26.6 31.3 34.1 32.6 34.9 33.3 34.4

(二)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1、公共支出规模及其衡量标准 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从绝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按当期价格计 算的公共支出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公共支出。 一种从相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人均实际公共 支出和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有政治和经济两方
面的原因。政治的因素,主要指政府职 能的扩展或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 因素,瓦格纳初步提出了现代流行的市 场失灵、外部性和收入弹性等概念。
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工业化,扩大
的市场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 复杂,从而呼唤有关司法和行政制度的 建立。城市化和高居住密度将产生相关 的外部效应,从而要求公共财政进行干 预和管理。
1988年 23.5 43.1 30.3 35.6 27.5 41.7
统计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从相 对量来看,在各国都呈上升的趋势。发达国家的公共支出经历 了迅速增长和受控增长两个阶段。以1954年的指数为100计算, 从1954年到1980年的25年间里,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的总支出占 GDP的比重都上升了,升幅超过了25%,其中上升最多的是前联 邦德国和意大利,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上升了52.4%和 59.6%,日本也上升了42.2%。进入80年代后,其公共支出仍有 一定的增长,各国的平均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 34.6%上升至1983年的38.9 %。公共支出的不断增长造成了政府 赤字的不断扩大,随后一段时间,各国政府对公共支出的增长 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公共支出的刚性,这一比值的下降 幅度很小。

第六章经常性支出

第六章经常性支出
8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因素
外在因素
①财政收支水平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物价指数水平
①政府机构膨胀
内在因素
②财政秩序紊乱 ③预算编制不合理
④只管支出不管绩效 9
三公经费的公开启动过程
2010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指出,治理三公消费最根本的是做到两条,一是公开透明 ,二是民主监督。 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11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4月14日,科技部成为第一个响应,公布了《科学技术部2011年部门预算》。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2012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 2012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条 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费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机关运 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情况。这项条例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强调 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
中国军队始终是捍卫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国防费的增长,既是维护自身安全的需 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根据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2021年中 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中,国防支出13553.43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6.8%,继续 保持适度稳定增长。
国防支出
新时期中国 国防的目标 和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的构成
二 、 按财政活动的业务性和技术性内容的 构成对财政的管理活动内容的划分: 构成对财政的管理活动内容的划分: 政府会计管理、国家预算管理、国家税 收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债务管理、 政府投资管理、国厍管理、审计管理等 十部分。
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的构成
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 这种专门的管 理机构就是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
(四)职责:是一种服从于公共财政管理需要的,具有特殊职业 职责:
使命的专业人员。他们应该为促使部门单位合法使用公共财政资 源、提高使用效率而努力。
第二节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构成
为各级立法(民意) 三、为各级立法(民意)机构更好地行使公共财 政权力而设置的专门管理机构 1.立法机构的成员不可能是公共财政方面的专家, 特别是在中央级或省级这样较高级别上的立法 机构,面对的是规模日益增大,内容日益复杂 的公共财政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技 术化。
第二节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构成
一、按政府行政级次设置的公共财政管理系统 (一) 综合性公共财政管理部门--是各级政府的
公共财政总管家,进行集中统一性的公共财政管理任务: 1.统一制定本级政府管辖范围内的重要的公共财政 政策、制度法规和实施措施; 2.统一集中掌握和控制管理权限属于本级政府的各 种公共财政收入; 3.统一规划和集中安排本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的 总盘子。
第二节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构成
重要性: 重要性:
第一,可以更好地保证各级政府统一行政的需要。 第二,可以更好地规划支出项目、协调收支矛盾、 加强收支管理。 第三,可以帮助公众和立法机构更好地监督政府 的公共财政活动和公共财政行为。
第二节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 的构成
(二)专一性公共财政管理部门
为了从技术上提高公共财政活动的管理效率, 一些特定性质的公共财政活动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1、税务管理部门 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3、社会保障管理部门 ······ 在综合性财政部门以外再设置一些特殊财政活 动的专门管理机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特殊财政 活动的管理技术,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而决不是用 来削弱财政部门的综合管理权力的。
第三节 公共财政管理人员的配备
三、高素质公共财政管理人员的获得
(一)教育培训 (二)选拔聘任 (三)考核评价 (四)职业组织
本章小结
1.公共财政管理系统是专门从事公共财政活动组织管理的机构。它包括对 . 以各级政府为主体的公共财政活动进行管理的机构、对政府内部各职能 部门和单位的公共财政活动进行管理的机构以及与各级立法部门管理公 共财政活动相关的管理机构。 2.与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管理机构可分为综合性公共财政管理机构和专一 . 性管理机构两种类型。综合性公共财政管理具有对各级政府的财权、财 力进行集中统一的综合性管理的权力。专一性公共财政管理机构是为管 理某一专门公共财政活动而设置的。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公共财政活 动进行管理的机构是其内部设置的财务管理部门。在立法机构中设置专 门的公共财政管理机构是为了使立法机构能够更好地履行它对公共财政 活动的决定权和监督控制权。 3.公共财政管理系统需要配备具有特定素质要求的,合格胜任的公共财政 . 管理人员的。公共财政管理人员则都应具有管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 道德素质。有效的教育培训途径;公平竞争的选拔聘任机制;科学合理 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以追求完美从业技能和高尚职业道德为目标的职业 组织是管理人员高素质的保证上。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节 公共财政管理人员的配备
一、 人员配备对管理的重要性 二、公共财政管理对人员配备的要求
(一)对管理人员构成和数量上的需求 (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管理素质:运用思想和知识去开展工作和追求成效 .管理素质: 的能力 2. 业务素质 : 了解和熟悉相应的财政活动内容和掌 . 业务素质: 握相应的公共财政管理专业技能。 3.道德素质:自尊自重的自我追求和公平公正的社会 .道德素质: 追求。
思考题: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建立专门的公共财政管理系统? 2.以不同级次的政府为例去分析应如何设置综 合性财政机构与专一性公共财政管理机构 3.为什么要为立法部门建立专门的公共财政管 理机构? 4.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 质要求? 5.你是怎样认识和看待公共财政管理乃至整个 公共管理这个职业的?
从实践上来看,这些活动有的是对中央本级政府各部门公共财政 收支活动的管理,有的则是对全国范围内的公共财政收支活动的 管理。
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的构成
(二)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管理活动
一、对为各级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正常履行职责而进行 的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管理; 二、对为履行地方区域内的收入再分配职责、贯彻落实 中央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所进行的公共财政活 动的管理; 三、对为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宏观公共财政政策和政策 措施、为地方经济的合理运行的所进行的公共财政活 动的管理。 从实践上来看,这些活动又都最终具体表现为对归 属于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
第二节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构成
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
(一)原因: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它们的下属单位是政府公共 原因:
财政购买性支出的主要使用者。
(二)内容:编制部门的或单位的预算、对公共财政资金的开支 内容:
过程进行记录、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等等。
(三)机构:这都是些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建 机构:
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的构成
(三)政府各职能部门(行政性质的、事业性质 的或企业性质的)内部的公共财政管理活动 是指各级政府的各行政、事业单位或由政 府垄断经营的企业单位对于获得公共财政资源 和使用公共财政资源活动(即:部门或单位的 财务收支活动)的管理。我国一般将其称为行 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第二节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构成
2.为了使立法机构能够更好地履行它对公共财政 活动的决定权和监督控制权,能够对政府行政 所作出的各项公共财政决策进行更加正确的判 断,对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 估,就应该在立法机构中设置一些专门的公共 财政管理机构,聘请一些公共财政事物方面的 专家,来为其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进行分析审计。 以利于立法机构在对政府行政的预算草案和专 门的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进行审议时能够心中 有数;在对政府预算执行结果进审批时能够有 凭有据。
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的构成
政府各级的主要行政长官, 政府各级的主要行政长官,各级的立法机构 在公共财政活动的决策管理、领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控 制 都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行使好这些权力,必须依靠从事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的 各专门机构和专家为他们提供信息。 各级政府主要行政长官和立法机构并非仅为进行公共 财政活动的管理而设置,他们所拥有的决策、监督权也 决不仅仅只表现在对公共财政活动的管理上,他们还要 对一个国家内(或既定区域内)众多的政治、经济、和 社会的事物进行决策和监督方面的管理。
第六章 公共财政的管理系统
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的构成 第二节 公共财政管理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公共财政管理人员的配备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
第一节 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的构成
一 、 从政府组织系统的构成来分析财政的管理活动可以 被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中央政府的公共财政管理活动 一、对为中央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正常履行职责而进行的 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管理; 二、对为履行收入再分配职责而进行的各种重大公共财 政分配政策的确定、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所进行的 管理; 三、对为稳定经济而进行的宏观公共财政政策和政策措 施的选择与实施所进行的管理。
正是由于公共财政的管理活动,从政府的组织构成看 是分属于不同级次的政府和政府的各职能部门的,因此, 为了对本级政府为主体的公共财政活动进行统一综合的管 理,各级政府都要建立起专门隶属于政府的公共财政管理 部门; 也正是由于公共财政活动在业务上和技术上的不同, 为了有效地进行各种专门公共财政活动的管理,也必然要 建立起相关的专门公共财政管理机构。 而对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其所属的各行政、事业、 企业单位)来说,从政府组织的构成来看,它是各级政府 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从其涉及的公共财政活动来看,这些 公共财政活动在业务上和技术上又是具有特殊性的,因此,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些公共财政活动的管理也都是需要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