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插管溶栓》_张纪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隐静脉入路: 2 例
明确病变部位——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混合型)
股静脉
腘静脉
小腿静脉
明确病变部位——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中央型)

髂静脉
股静脉
明确病变范围——下腔V及分叉处状况
DSA
盆腔CTA
正确的穿刺引导——引导溶栓导管进入血栓
Seldinger技术穿刺, DSA(或Duplex)引导下采用选择性插管技
方法:止血带阻断,穿刺平面(踝)浅V,注入溶栓药 特性:迫使溶栓药液从足背静脉网通过跖骨间穿支,
由掌深弓导入深静脉
评价: 对小腿远段DVT有一定的溶栓作用
● ●
当药物到达小腿上部以上平面,则由通畅的 低阻力浅V进入体循环,与血栓直接接触少 肿胀患肢长时间耐受差

(三)导管直接溶栓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 方法:经皮穿刺采用选择性插管技术,将溶栓导管导入血栓内, 由溶栓导管向血栓内注入溶栓药物,使之与血栓充分接触 特性:需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应用介入操作技术;用药期间需 影像学的反复复查、全身出凝血纤溶状态的监测 评价:长处:溶栓药物充分与血栓结合,溶栓效率高;药物用量
停止溶栓指征:
CASE-1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 →
腘静脉
小腿静脉
CASE-2
2天 4天
6天
9天
CASE-3,(发病时 VP)
CASE-3,(溶栓Ⅴ天)
CASE-3,(溶栓Ⅵ天)
CASE-4 (发病时 VP)
CASE-4
溶 栓 天
溶 栓 天

Ⅴ ,PTA
CASE-4
(6M后随访)
红细胞 纤维蛋白聚合物
2. 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的区别
1.输入外源性纤溶激活物。快速 激活内源性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性促进溶栓。 2.输入外源性纤维蛋白结合物, 并促使与纤溶酶原结合活化, 促发溶栓。 血栓不断溶解,血管复通、 瓣膜保存可能。
1. 内源性纤溶活性改变小。 仅小部分激活溶解血栓。 2.患者内源性纤溶产生缓慢, 经常不完全且高度不确定。 血栓极少溶解,收缩机化,管 腔复通差,瓣膜破坏完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插管溶栓 一种合理的治疗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血管外科 张纪蔚 黄晓钟
一、溶栓治疗的意义
1. DVT 治疗目的
1
预防、减少肺 栓塞的发生、 死亡。
2
促进管腔通畅恢 复,降低肢体静脉 压;防止血栓再发。
3
保存瓣膜功
能,降低PTS的
发生率。
新鲜血栓里有什么?
血小板 凝血酶 (结合状态的IIa)
顺血流方向、不损伤瓣膜、肢体体位耐受性、方便调整导管位子
合理的药物应用:
尿激酶、rtPA,剂量控制。
严格的监测与复查:
溶栓期间,定期严格的FIB监测、临床症状关注、影像学复查。
溶栓后保证静脉流出道的通畅。
发现髂静脉流出道狭窄,及时处理:PTA、STENT。
· 禁忌症也许是暂时的
选择合适的溶栓导管——
改善溶栓效率
溶栓药物的集中灌注
——溶栓药物与血栓充分接触;
减少溶栓药物总量; 减少大剂量溶栓药造成全身纤容 溶血症; 缩短溶栓时间; 减少全治疗费用。
UNIFUSE导管药物灌注部 — 专利切缝设计
激光切缝 —— 压力反应出药口
保证溶栓药间隙性均匀喷射灌注
一般溶栓导管出药口
头尾部药物灌注不均匀 —— 尾多头少
给药方式
脉冲喷射法(Pulse Spray Thrombolysis)
—— 用注射器脉冲式推注尿激酶25万U/30SEC
药物高速喷入血栓中,为后续持续给药提供“通道”,极大增加了溶 栓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积,缩短溶栓时间!
术后连续灌注法(Continuous Infusion) —
髂总静脉 PTA- STENT治疗
溶栓后 PTA前
PTA+Stent后
治疗结果评价
Porter和Moneta静脉通畅度评分:
下腔、髂总、髂外、股总、股浅上、股浅下、腘静脉
完全通畅 0分,部分阻塞 1分,完全阻塞 2分
静脉通畅率 %= (Σ
前 —Σ 后
)/ Σ
前 ×100%
检查手段:顺行静脉造影、深静脉Duplex
治疗结果
静脉通畅度评分: 治疗前:9.42±2.73分
治疗后:4.74±2.28分 (p<0.01)
静脉通畅度率:
中央型DVT: 61.23±12.67% 混合型DVT: 47.30±13.41%
CDT治疗DVT的体会
合适的溶栓导管选择:
裂隙喷射型、合理的口径、正确的喷射段长度。
正确的置管入路: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3
. 溶栓药物
链激酶 ( SK ) 尿激酶(UK): 作用机制:直接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无复合物
过程
特点:无抗原性,重复使用性好,主要用于新鲜血栓溶栓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作用机制: tPA与纤维蛋白结合,复合物将纤溶酶原
转变为 纤溶酶
特点:在无纤维蛋白的情况下(循环中),不激活血浆中的 纤维蛋白原
血栓部位 髂总-髂外静脉 髂-股静脉 髂-股-腘静脉 血栓累及下腔静脉 穿刺部位 患侧股、大隐静脉 患侧腘静脉(▲) 患侧小隐静脉外踝部(★) 右颈内静脉
注:▲为常用进路。 ★肥胖、瘫痪等行动不便,改变体位困难者优选。
常用入路的评价:
腘静脉途径:常用入路。导管距离短,直接到达股、髂静脉,顺血流方
向,较少受到瓣膜阻挡,适用于髂、股中央型(股浅V以上)血栓溶栓。
股静脉途径:同侧仅用于髂静脉溶栓,易行溶栓后进一步处理,对侧距
离长,逆血流方向,受瓣膜阻挡,少用。
小隐静脉途径:经小腿扩张交通枝进入小腿深静脉、或由小隐静脉进入
腘静脉,并上行,可用于累及腘静脉及以上静脉的混合型DVT的溶栓。
置管与治疗期间患者体位要求低,适用于肥胖、瘫痪、骨折以及行 动不便患者,溶栓期间患肢行动不受限,容易复查。
溶栓药物使用及监测
导管直接溶栓用药(尿激酶): • 总剂量: ≤ 100 万IU / 天(建议) • 首次剂量: 20 ~ 25 万IU / 30min • 单位时间剂量: 5 ~ 10 万IU / 小时 溶栓监测: • • • • 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每6-12小时) 复查静脉造影(每12-24小时),调整导管灌注段 动态血浆纤维蛋白原<1.00g/l 前后两次静脉造影提示溶栓无进展
二、急性血栓的溶栓方法与评价
(一)系统溶栓(systemic thrombolysis) 方法:外周浅静脉输入溶栓药物,激活全身纤溶系统
特性:溶栓药全身平均分布
评价:与血栓接触起溶栓作用的药物很少,如要有效
则要大剂量,易引起全身高溶血酶症,出血风
险高,溶栓疗效差
(二)顺血流方向的局部溶栓治疗
(flow-directed regional thrombolytic therapy)
少;出血风险小
不足:有一定损伤;需要介入设施与医生介入技术;费用 偏高。主要用于中央型DVT治疗
三、CDT与UNIFUSE溶栓导管
· 适应症:
急性期的中央型、混合型DVT · 禁忌症:
– – – – – – 大出血: 脑, 胃肠道, 肺, 腹膜后出血 大面积脑中风(≤12W) 颅脑创伤 恶性肿瘤 – 特别怀疑有转移 血小板减少症 (<20,000) 治疗中出现危胁生命的出血
利用微量泵持续注入尿激酶(5万U/H)
连续灌注能有效防止导管周围及导管腔内血栓形成 选用合适口径与合适长度的喷射段的导管,能提高溶栓疗效
2005年6月~2008年6月,CDT 治疗急性(DVT)
153 例(中央型67 例, 混合型86 例)
CDT+PTA:39 例 (Stent 23 例)
CDT+下腔静脉滤器: 76 例 腘静脉入路: 股静脉入路: 97 例 6 例 小隐静脉入路: 48 例
术,将溶栓导管喷射段完全插入血栓内,推注溶栓药物
溶栓导管位置
显示下腔V分叉
显示髂V血栓
选择合适的入路 —— 提高溶栓疗效
• 确保入路处及置鞘段静脉腔内无血栓形成;
• 尽可能顺血流方向,不损瓣膜、药物充分与血栓接触;
• 改善治疗过程中病人体位耐受性,利于溶栓持续进行; • 便于溶栓过程中导管喷射段的外拔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