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必修二教学案: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临清三中学科:生物编写人:相海燕审核人:冯子文
第二章第 3 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
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
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
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
归纳伴性遗传
的方式和特点,运用
所学知识判断遗传
方式,提高学生运用
知识的能力。
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
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
理解各种伴性遗传的
特点,记住常见实例
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
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
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
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如右图)
[2] 伴 X 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
患者中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
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
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
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
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 D 佝偻病,钟摆
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如右图)
[3] 伴 X 隐性遗传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
传方式
(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②
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
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
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
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
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
因。
(1)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果蝇的眼色遗传。
(2)典型系谱图(如下图)
归纳:人类伴性遗传病判定口诀:
课堂小
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调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呼应帮助学生建立
知识框架
巩固练
习
(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
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
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
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
是( A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学生演练,并回答巩固所学知识点。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三、抗维生素D 佝偻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
十、教学反思
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上,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