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质教案+导学案课时合集(含预习案习题及答案)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设计学科高中思想政治授课人说教材分析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作用:本节课的内容连结上一课中华文化的知识,同时为下一课奠定理论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明确新时期我们的中国精神是什么;阐述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明确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明确爱国主义的地位及其特征。
说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视频的播放,以及民族精神的学习,学生能更好的认同本民族的精神,树立四个自信。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并建立一定的理论知识框架。
公共参与通过“爱国我们可以做什么?”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承担社会责任。
法治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民族分裂是违法行为。
说教材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教材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说学情分析分析对象基础薄弱:由于本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课前进行合理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对帮扶,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感受到课堂的主体地位。
参与度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反思、提炼和升华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
分析工具与方法问卷星调查法:通过“问卷星”设置三道易错题,发现部分学生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混淆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将针对这一难点进行攻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议题式探究法:以学生为中心,用生动、真实的议题场景引导学习,构建主体关怀下的教学。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课堂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知导入1、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成立5个小议学组。
播放视频:“全国抗击疫情表彰大会”,展示议学活动:视频中体现了什么精神?你还能想到什么精神?2、总结:视频显示的是一种抗疫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们在现如今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而抗疫精神就是在其中显示出来的最宝贵的精神。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此外,我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长城、故宫等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性建筑,以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我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一、案例背景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的一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本章节内容涵盖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形成与发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感本章节内容的重要性,因此精心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案例中,我以实际教学为例,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民族精神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通过作业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课推进】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思考与讨论:看了中国选手获胜镜头,你被感动了论后发言:是神鼓舞之下,运参发言的表现)论后发言:过载,我们知道探格:一:中华民族平:中华民族在族的交往中,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个是重点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突破,主要由两个教学活动集中体现:第一个是在课堂活动(一)中通过对观看奥运夺冠镜头的感受交流激起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第二个是在课堂活动(四)中组织学生进行“抵制日货是不是爱国行为”这一辩题进行辩论时注意引导学生在“理性爱国”这个观念上的意识。
第二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对能力目标的突破,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三)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五个方面的比较,有利于学生锻炼合作探究能力与比较分析能力。
本节课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探究。
主要涉及到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化文化的关系、作用、基本内涵以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
可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板书设计】【布置作业】一、选择题2005年5月19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团结和凝聚、自立和自主意义尤为重大。
据此回答1—2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团结统一B 爱好和平C 勤劳勇敢D 爱国主义2、中华民族精神是()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中华民族之魂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2005年4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方将继续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早日重启,中方一向从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出发,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
这体现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A 爱国主义B 团结统一C 爱好和平D 自强不息4、《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高中教案学案】高中政治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课时)全章概述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新课程学习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本课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二)进行新课一、中华民族之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材料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民族永不泯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一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基本内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1: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材分析1、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2、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尤其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②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四、学情分析⑴学生在通过学习第六课,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⑵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
五、教学方法设疑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总结法等。
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学习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资料来感受一下。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5: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尤其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②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四、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①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时事,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
②方法主要为合作讨论法、设疑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总结法等。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体会: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
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
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政治:3.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标要求】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哪些;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2、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
2、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自主学习】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何?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什么?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相互之间关系怎样?4、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特点?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合作探究】1.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至理名言,如: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土尔扈特东归;文成公主入藏和为贵;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见义不为,无勇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自古男儿当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上述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什么内涵?2.“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不爱社会主义等于不爱国”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请阐述理由。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学习小结】回顾教材,将知识归纳总结【当堂达标】1、20世纪初,被誉为当时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页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说出:①什么是民族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哪些;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2、通过学习,理解: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3、通过学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能力目标在学习中,重点培养自己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
2、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知识准备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何?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各指什么?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表现有哪些?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勤劳勇敢的内涵及意义各指什么?中华民族历来把视为重要的。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成为我们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学习内容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知识探究:1、阅读课本第71页,联系中国百年沧桑之变,从这两个镜头来看,你认为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2、阅读课本第72页,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3、阅读课本第73页,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的实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4、阅读课本第74页,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吗?5、阅读课本第75页,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2)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3)请结合其中一点,谈谈自己打算如何做?6、阅读课本第76页,你认为,不同时期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五、学习小结学完本框,我们回顾教材,可以将知识总结为“134”:1中华民族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必修三 第七课 第一框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2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三、新课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经辉煌过,也曾经衰落,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又一次次的站起来,一场逐梦的奔跑,奔跑了五千年,中华民族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导入——视频我们的自信文化篇(中华之魂)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板书)1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板书)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含义:P72过渡(师)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廷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我们刚刚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们大家它们有什么关系?生: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板书)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板书)师: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师;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这就告诉了我们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同样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高中政治第07课第01节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必修3)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1)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是中华民族之魂。
(3)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5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学法指导1.学会搜集资料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大量的材料中了解中华民族精神。
如,可以通过查找典故和名句的来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和历史与现实的故事、事例,说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注意“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既要看到中华文化对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看到民族精神对中华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同时,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更有生命力。
因此,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3.学以致用,落实行动学生的爱国热情、热爱祖国的思想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我们要把爱国情怀倾注于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行动之中,用实际行动落实爱国主义,这是学习的落脚点。
每个人都要谈谈自己打算如何做?例如,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等。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起源、发展和内涵。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结合评价结果,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首经典的民族音乐,如《我的祖国》,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精神力量。
2.教师给予作业指导和要求,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案例亮点
1.情感共鸣:通过播放经典民族音乐和真实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核心价值观。
2.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运用实例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4.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5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学法指导1.学会搜集资料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大量的材料中了解中华民族精神。
如,可以通过查找典故和名句的来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和历史与现实的故事、事例,说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团结统一“和气生财”土尔扈特东归爱好和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张骞出使西域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放逐而赋《离骚》2.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注意“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既要看到中华文化对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看到民族精神对中华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光大,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同时,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着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更有生命力。
因此,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高中政治 __《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知识目标: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2.能力目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文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展示、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2.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自主探究一:中华民族之魂】﹡根据提示,阅读教材第72页,回答问题。
﹡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将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时间4分钟,独立完成。
探究问题:•1、什么是民族精神?•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何?•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何在?(作用)•4、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合作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阅读教材72、73、74页,回答问题;*时间3分钟;*讨论时,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记录讨论内容并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作补充。
*加分探究问题:•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结合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自主探究三:全面正确理解爱国主义】﹡根据提示,阅读教材第74、75、76页,回答问题。
﹡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将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时间5分钟,独立完成。
探究问题:•1、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地位);•2、作用;•3、具体性、历史性•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自学检测】1.民族精神()①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②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④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中华民族精神是()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③B. 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第一篇:思想政治③必修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能力目标结合事例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
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创造,成为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新课教学课件展示图片资料:第一幅:鲁迅先生照片;第二幅:航天英雄杨利伟。
同学们,学过这么多年的语文课,我们都认识了鲁迅先生,他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看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之后,航天员杨利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样,“神舟”六号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说过:这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教师设问:联系中国百年沧桑之迷,从这两个材料来看,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它与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略。
(一)中华民族之魂[专家点评]:教材第72页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
理解:①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②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重点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爱国主义的作用、主题★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标注序号;熟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及作用。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自测1独立思考完成,自测2、3、4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枳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財15分钟,独立完成。
Ⅰ.教材助读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凝聚作用);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支撑作用);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激励作用)。
是中华民族。
▲特别提醒: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特别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其中不直接包含“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表述。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这个主题。
2.作用:无论什么时期,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而是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要求,有具体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七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1、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2、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尤其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②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四、学情分析⑴学生在通过学习第六课,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⑵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
五、教学方法设疑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总结法等。
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学习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资料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看视频资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学生讨论)看了这段视频资料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略)(教师总结)看了这段视频资料之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很伟大,我是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别一方面,也为片中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所折服。
(学生讨论)在他们的身体上体现什么精神?(学生发言)介绍中国航天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
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教师总结)这些可贵的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它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将永远存在。
下面我们听一段鲁讯的话,来继续感受民族精神。
(展示图片)图片1:"鲁迅的画像"。
配音:"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设问: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这段话出自鲁迅先生的那篇文章?协作此文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学生发言)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去了自信了吗》。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民站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土日益沦丧。
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著文指出:又充满自信了的人存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学生讨论)鲁迅所说的"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样的人物?如果存在,请举例说明,他们的具体事迹如何?(同学分组探讨,发言)"埋头苦干的人"如: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从20世纪60年初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历时20多年,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终于研究出优质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巨大的贡献,被评为"杂交水稻之父"。
"拼命硬干的人"如:孙中山,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19世纪末开始从事革命事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先后发动广州起义、镇南关起义等,虽然是失败,但不屈不绕,拼命硬干,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为民请命的人"如: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发动者,为变法图强,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
"舍身求法的人"如:谭嗣同,戊戌变法的主要参加者,变法失败后,为唤醒民众,毅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昆仑"的千古名名。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中华民族之魂以上我们一同感受了中华民族精神,感受到了这人物确实是"中国的脊梁",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之魂"。
下面我们进行一些探究和计论。
(可以前后左右分小组讨论)(学生讨论)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廷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我们刚刚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学生归纳)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产生、发展、发扬光大的呢?(学生归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球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归纳)中华民族历沧桑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弥足精神永不泯灭,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租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那么,中华弥足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
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展示图片)图片2:"土尔扈特东归",一群土尔扈特人赶着牛羊艰难前行。
图片3:"渥巴锡汗",渥巴锡骑马远眺。
设问:你知道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图片中骑马的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人物?(学生发言)图片反映的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图片中骑马的人是土尔扈特的首领渥巴锡。
渥巴锡是我国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的杰出领袖。
公元1744年出生在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牧地,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八(1775年1月9日)因病去世,终年31岁。
土尔扈特部落移牧于伏加河中下游无主之地140年后,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压迫,于1771年1月16日,在渥巴锡的统率下,毅然举行武装起义,带领16万人东归祖国。
途中打退了俄国军队无数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疾病和沙漠,行程万余里,于同年7月20日回到祖国境内,全民族仅剩6万多人。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渥巴锡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
(学生讨论)请你说说"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教师归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团结统一。
设问: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议审议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你知道它的名称吗?(学生发言)《反分裂国家法》。
(展示图片)图片4:台湾民众举行反对"台独"的示威。
设问:对于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发言)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和决心。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反对。
(展示图片)图片5:"世纪宝鼎"(见教材第73页)设问:你知道世纪宝鼎的内涵吗?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民族品格?(学生发言)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品格和值得自豪的古老历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的居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
(2)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之二;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好友、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更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设问:你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吗?(学生发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展示图片)图片6:"印度洋海啸"。
(学生讨论)图片所展示的是印度洋海啸的情景,你知道在海啸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受灾的各国人民做了哪些事情?你所在学校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中国人民的所作所为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中国政府向受灾国家捐款捐物,派出了医疗队。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三: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设问:还知道哪些反映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精神的是例吗?(学生发言略)(展示图片)图片:"大禹治水"。
设问:大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学生发言)自强不息的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四:自强不息。
设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大禹治水之外,还有很多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例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你能说出来这些典故的来历吗?(学生发言略)(学生讨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归纳)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创业实践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