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革新范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4
2.消解困惑的现有研究及其讨论
(1)同事互助指导(peer coaching)
乔依斯与许瓦斯(Joyce&Showers,1982)的等组实验 发现,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 指导,可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 否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
其它研究(Sparks,1986;Singh&Shiffette,1996)也发现 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
第3次备课 —— 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 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
这一做法,坚持三年,成为上海市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
精选ppt
11
4.改革的思路 —— “行动教育”
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 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的改革思路,简 称“行动教育”:
在经验筛选过程中注入理论思考的活力,通过经验与理 性的两个回路改造现状。
青浦实验(1977-1992)取得成功,全县中学生数学合 格率从16%上升到85%以上,国家教委将此定为基础教 育改革的重大成果并在全国推广。1997年以《青浦实 验——一个基于中国当代水平的数学教育改革报告》为题 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8,西班牙)上演讲。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 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的课 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 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 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 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精选ppt
(顾泠沅、王洁, 2003)
12
二 基于教学行动 的校本研修
精选ppt
13
1.从“经验筛选”到“行动教育”
“经验筛选”、“行动教育”与“行动研究”都基于 “体验—理解—计划—行动”的同一学习循环。 (1) 早期以地区性“经验筛选”为行动核心
文献积累
文献
假说
实验
结论
ຫໍສະໝຸດ Baidu
调查
筛选
现状
现 状 改 造 精选ppt
(顾泠沅,1994)
14
改革要点
打造中小学与地区教师进修院校联合的基于教学行动的 学习共同体,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进修整合起来。
精选ppt
8
(3) 关于培训模式的改进研究
1.知识信 念改变
3. 学生 学习结果 变化
2. 教师 课堂实践 改变
讲授先行的传统模式: 1 →2 →3
实践先行的改进模式: 2 →3 →1
(David Clarke & Hilary Hollingswoth, 2003)
精选ppt
9
3. 我们的实践经验
本报告肇始于20余年前的青浦教改实验,后经“行动教育”课 题组在上海及全国教师继续教育领域的多年实践研究后完成。
精选ppt
2
一 教师在职教 育问题讨论
精选ppt
3
1. 问题与困惑
教师在职教育,目前都以理论、经验的课程培训为主,指望教 师们“听了能懂,懂了会用”。可是:
“听了未必接受”,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 是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对立的不协调信息,而积极接触与之 协调的信息(L. Festinger)。更何况教育是个容易保守的事业, 教师对不协调信息易于排异、歪曲,难以“重构”。
重视群体行动智慧:
顾泠沅 王洁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精选ppt
1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解决学校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但目前讲 授为主的教师在职教育,却面临理论向行动转移的困境。
国内学校早已普遍采用的校本教学研修制度,正向基于行动的学 习型组织——“行动教育”范式转型。
这种革新的尝试,特别关注小组学习,关注向经验学习,关注 行动与反思的建构性联结,进而试图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专业水平。
“接受了未必会用”,哲学认识论的“默会知识论”观点指出, 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个体化的,
而且嵌入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做中学”)才能学会
(M.Polanyi, 1956)。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讲授为主的
培训后,都很难把听来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成为难
以消解的困惑。
精选ppt
6
(2) 案例教学方法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 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能促进从理论到 实践的转移。
这种方法最早应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 将 其 使 用 于 工 商 管 理 人 才 的 教 学 ( Copeland , 1910) ,同样取得显著成效。 20世纪70年代以后,案例讨论被移用到教师培训中来, 现已发展为课例学习(Le精s选spoptn Study)。
美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在中小学中推介同一层级教 师间的互助支援,既避开上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同时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精选ppt
5
讨论之一 同事互助还需专业引领
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 其是在当今课程发展正处于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 理念如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 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 同事互助常常会“萝卜烧萝卜”,自囿于同水平反 复。
10
(2)“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3) 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这一特征。教师 案例——“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
第1次备课 —— 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 见解准备方案
第2次备课 —— 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 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
7
讨论之二 案例讨论还需行为跟进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毕竟与医生、律师、工程师 有所不同,比如说后者技术含量高、文本知识为主,前者 工艺性特别讲究、经验知识为主;后者的学习与培训采用 对书面个案讨论很能有所建树,而前者还需在反复活动中 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表明,“教案不 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培训仅用案例讨论的形式,成效远 不如其他职业那样突出。
(1)“教学研修足以改变知识与信念”
学校案例:
怎样上好一堂课 —— 常规常新 怎样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 教育学是使人聪明之学 “活动—发展”的教学新格局 —— 各科迁移,诸育并进 知识与信念发生改变 —— 继承与创新、规范与选择、
接受与活动的两极张力
一所条件一般的学校(上海市青浦县实验中学)成为教育 思想端正的改革楷模(刘佛年精,选p1pt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