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人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推动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上,国家对西藏的巨大投人同实现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农牧民收人不断增加的新路子。
一、西藏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逐步深人,特别是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以来,西藏农牧民的经济收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03年,全区农牧民的人均收人达到1690元,比改革开放的1979年提高了10.63倍,农牧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牧区社会的稳定,为全区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仍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农牧区仍处于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相对贫困状况。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间题仍然突出;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至今仍有107万人的生活水平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农牧民收人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很大,在西部12省区(市)里只排到第11位,而跟内地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更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明确提出:“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人,尤其是农牧民现金收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牧区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努力探索西藏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这是实现新时期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区广大干部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表现。
二、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分析
(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睡,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面积123.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耕地面积540万亩左右,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0万亩左右,全区牲畜存栏约2300多万头只(匹),全区有纯农业县36个,纯牧业县14个,半农半牧县24个。西藏农牧业是农牧民收人的主要来源,由于受高原气温低、空气稀薄、降雨量少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频繁,如雪灾、早灾、霜灾、火灾和风灾等的影响给农牧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制约了全区农牧生产的健康稳步发展和农牧民收人的稳步提高。
(二)农软业基拙较差,内部结构不合理
西藏农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内地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农牧业基础脆弱,抗相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经常出现了大灾大损,小灾小损,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部分农作物和畜种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农牧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基础建设中对硬件和软科建设严重不足,“瓶颈”制约因素特别突出。
(三)农软民文化素质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认识和改造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它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术技能、身体健康状况等。西藏农牧民由于受旧社会和旧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劳动者属文盲和半文盲,因此,受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影响,对先进科学技术认识不够,应用率低,使农牧业生产才良准从传统的小农意识解脱出来,农牧业经营始终处于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水平上,导致农牧业比较效益低下,农牧民增收缓慢。
(四)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力黄薄弱,科技服务能力不强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西藏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这些机构和科技队伍的建设对西藏农牧科技推广和普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农牧业已进人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远不能满足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西藏贫困山区的农技推广体系还没有完全健全,加上农牧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在岗培训、在岗受教育)力度不够,跑出农门的事件经常发生,影响队伍的稳定。科技队伍的素质不高,
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先进科技在生产中应用。
(五)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农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低
培育农村市场,提高农牧民驾驭市场的能力,是发展农畜产品市场化的关键。目前,全区农畜产品的交易市场还不够健全,主要市场以各地(市)的农贸市场为主,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农牧民市场意识不强,仍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主,农畜产品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对市场供求方面的信息不灵,哪些产品好卖、哪些产品不好卖,什么东西价格高,什么东西价格低,对农牧民而言心中无数,导致农畜产品进人市场难,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低,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牧民收人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