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定位论文综述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三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fa29d558fb770bf68a55a3.png)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三篇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三篇无线网络技术论文一试想一下,在有线网络时代,用户的活动范围受限于网线,无论到哪里必须要拖着长长的缆线,为寻找宽带接口而苦恼。
为此,无线网络应运而生。
和有线网络相比,虽然无线网络的带宽较小;相对目前的有限网络有较多的等待延迟;稳定性较差;无线接入设备的CPU、内存以及显示屏幕等资源有限等缺陷。
但无线网络可适应复杂的搭建环境,搭建简单,经济性价比强,并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摆脱网线的束缚,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沟通。
故自开发之初,就迅速抢占着市场。
目前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上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类:(1)系统内部互联/无限个域网(2)无线局域网(3)无限城域网/广域网。
故本文就此介绍各类无线网络的的应用现状。
一、无限个域网(WPAN)无线个域网主要采用IEEE802.15标准。
无限个域网可以看成是无线局域网的一个特例。
其覆盖半径只有几米。
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语音通信网关、数据通信网关、信息电器互联与信息自动交换等。
WPAN通常采用微微蜂窝或毫微微蜂窝结构。
WPAN是当前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相应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蓝牙技术、IrDA、Home RF、超宽带技术和ZigBee技术等,具体介绍如下:(一)蓝牙技术是一种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其基本网络结构是微微网。
其优点在于低功耗、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集成电路简单,易于推广等。
蓝牙技术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5GHz ISM频段,消除了国界的限制,可在短距离中互相连接,实现即插即用,在无线电环境非常嘈杂的环境下,其优势更加明显。
目前在为3个使用短距离无线连接的通用应用领域提供支持,分别是数据和语音接入点、电缆替代和自组网络。
(二)IrDA技术是目前几种技术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它采用红外线作为通信媒介,支持各种速率的点对点的语音和数据业务,主要应用在嵌入式系统和设备中。
(三) Home RF 用于在家庭区域内,在PC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数字通信的开放式工业标准。
WIFI文献综述
![WIFI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a5f88bbceb19e8b8f6ba84.png)
WIFI技术的应用由于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
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需要上网,产生了大量的WLAN 服务需求。
随着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手机、掌上电脑等支持WI兀的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
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WLAN 服务的需求。
基于WIFI标准的WLAN网络是目前最为普及的无线网络形式。
由于WIFI技术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的技术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对3G网络的补充。
而且基于WIFl标准的WLAN网络相对基于3G 标准的3G网络成本低廉。
对于正在抢占3G市场的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来说.WIFI技术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
1、WIFI及其技术特点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
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具有此认证的产品符合IEEE802.11系列无线网络协议。
该系列协议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该技术使用2.4GHz或5GHz附近频段。
WIFI网络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AP 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
WIFI(Wireless Fidelity)技术即IEEE802.11协议.无线接入和高速传输是WIFI的主要技术优点.其中IEEE802.11b最高速度为11Mbps,IEEE802.11a与IEEE802.119的最高速度为54Mbps。
现在多用的IEEE802.11b与IEEE802.11g设备使用的频段为2.4~2.4835GHz的免许可频段。
在频率资源上不存在限制,因此使用成本低廉也成为了WIFI技术的又一大优势。
WIFI无线网络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综述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6350f7df5335a8102d22030.png)
第3 9卷 第 6 期 2 0 1 7年 6月
宜春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0 f Yi c h u n C o H e g e
Vo L 3 9。 N o . 6
J u n e . 2 0 1 7
无 线传 感 网络 定 位 技 术 综 述
曹 阿龙 。章 平 。刘 涛’
p l i c a t i o n o f ir w e l e s s s e n s o r n e t wo r k s nd a p o s i i t o n i n g lg a o r i hm , i t n t r o d u c e s f o u r k i n d s o f c o mmo n me su a r e me n t mo d・ e s : AOA、 T l OA、 T DO A、 RS S I . F u r t h e mo r e ,t r a k e he t e x i s t i n g n o d e l ca o l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r ng a i n g
Re v i e w o n Lo c a l i z a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o f Wi r e l e s s S e n s o r Ne t wo r k s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综述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e57ff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3.png)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综述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集成了传感、通信和计算功能的自组织网络,由大量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传感节点组成。
这些节点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并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链路传递到基站或其他节点进行处理和分析。
无线传感网络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定位。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是指通过使用无线传感节点间的信号强度、时间差或测向等信息来确定物体或节点在空间中的位置。
定位是无线传感网络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它可以帮助用户获取节点的位置信息以及监测和追踪目标物体的移动。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智能城市、智能交通以及环境监测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基于时间差的定位和基于测向的定位。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
该方法通过测量无线信号在空间中的衰减程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常用的技术有收集多个节点间信号强度的RSSI值(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并进行加权平均,采用指纹定位技术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用,但存在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等问题,导致定位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时间差的定位。
该方法通过测量无线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获得物体的位置。
常用的技术有Time of Arrival (T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和Round Trip Time of Flight (RTOF)等。
这些方法对节点间的时间同步要求较高,且受多径效应和钟差等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引入较大的定位误差。
第三种方法是基于测向的定位。
该方法通过节点对目标物体的信号进行方向收集,进而估计目标物体的位置。
常用的技术有Angle of Arrival (AOA)和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Angular Differential (RSSAD)等。
wifi综述论文(wifi的研究与应用)
![wifi综述论文(wifi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5eb83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3.png)
wifi综述论⽂(wifi的研究与应⽤)Wifi的研究1.背景1.1.1研究意义近年来,⽆线⽹络迅速发展,在众多⽆线标准中,⽆线局域⽹因为其较低的构建和运营成本、较⾼的传输速率、较远的传输距离等优点获得了⼈们的青睐。
随着笔记本电脑、Wi-Fi⼿机、PDA等移动终端的⼴泛使⽤,⽤户对⽆线接⼊的需求⽇渐突出[1]。
⽬前,Wi-Fi以其灵活性和可移动性,在家庭和⼩型办公⽹络⽤户对移动连接的需求是越来越⼤。
在这⼏年,⽆线AP的数量呈迅猛的增长,⽆线⽹络的⽅便与⾼效使其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
除了在⼀些公共地⽅有AP之外,国外已经有先例以⽆线标准来建设城域⽹,因此,Wi-Fi的⽆线地位将会⽇益牢固。
美国、⽇本等发达国家是⽬前Wi-Fi⽤户最多的地区。
廉价的Wi-Fi,必将得到更加⼴泛的应⽤。
1.1.2国内外发展现状在我国的⼤中城市中,许多咖啡馆,快餐店等服务性营业厅场所和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都已经被wifi信号覆盖,在这些区域携带⽀持wifi的终端即可接⼊互联⽹。
随着⽆线城市概念的提出,许多国家地区都提出了wifi⽹络覆盖计划。
2008开始,⾹港提出了⾹港政府wifi通计划。
计划在指定的公共场所设置AP,让所有市民都能免费的接⼊连接都互联⽹。
台湾也⼤⼒推⼴⽆线城市,台北市的wifi⽹络覆盖率⽬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以上。
美国的休斯顿投资了350万美元来建设城市中的wifi⽹络。
Wi-Fi (Wireless Fidelity)是⽆线局域⽹(WLAN)技术——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商⽤名称。
IEEE 802.11系列标准主要包括IEEE 802.11a/b/g 3种。
在开放性区域,Wi-Fi的通信距离可达305 m;在封闭性区域,通信距离为76-122 m。
Wi-Fi技术可以⽅便地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络整合,组⽹成本低。
WiFi是由AP ( Access Point ) 和⽆线⽹卡组成的⽆线⽹络。
AP⼀般称为⽹络桥接器或接⼊点, 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络与⽆线局域⽹络之间的桥梁, 因此任何⼀台装有⽆线⽹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络甚⾄⼴域⽹络的资源。
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
![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9a20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2.png)
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摘要:移动定位是无线通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精准的移动定位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介绍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及其解决方案的研究进展。
首先,回顾了移动定位的相关背景和发展现状。
接着,详细分析了无线网络中常用的移动定位技术,包括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基于时间差的到达定位和基于指纹的定位。
随后,讨论了各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展望了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移动定位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对移动目标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的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定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物流追踪,智能导航,签到打卡等众多领域。
因此,研究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
2. 移动定位技术分类和原理2.1 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技术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线移动定位技术,其原理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移动目标的位置。
常用的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技术、无线信号指纹定位技术等。
2.2 基于时间差的到达定位技术基于时间差的到达定位技术利用信号传播速度的不同来估计移动目标的距离,从而进行定位。
其中最常见的技术是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技术,通过对多个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到达时间进行测量,进而确定移动目标的位置。
2.3 基于指纹的定位技术基于指纹的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特征数据库的定位方法,通过对环境特征的采集和匹配,来确定移动目标的位置。
这种技术需要事先进行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和维护,对系统资源消耗较大。
3. 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3.1 精度和可靠性在移动定位技术中,精度和可靠性是两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无线信号的传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信号遮挡、多径效应等,导致定位结果的不准确性。
无线电定位技术综述
![无线电定位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53f64808762caaedd33d4bb.png)
陕西理工学院电子信息讲座论文无线电定位技术作者:***指导教师:**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101学号:2022年4月26日无线电定位技术摘要:无线电定位一般分为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一般为雷达台站、通讯卫星(或侦察飞机)以及接收仪的设备的运用,通过对空间三位位置的分析再由信号的处理将其显示出来的。
本文通过对雷达台站、卫星以及空间定位方法介绍及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方面的论述来说明当今定位系统(GPS)以及未来的走向做一定的分析。
关键字:有源定位;半有源定位;无源定位;雷达台站;通讯卫星;空间TODA定位技术;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Abstract: radio positioning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active and passive location, generally for radar stations,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 or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 and a receiving instrument equipment to u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ace three position by the signal processing to be displayed.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adar stations, satellites and space position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and th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of signal aspects and so on to explain current positioning system ( GPS ) and future to do some analysis.Keywords: active positioning; semi active positioning; passive location; radar stations;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pace TODA positioning technology; sign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引言: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无线电技术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经历了二十世纪的洗礼,无线电技术已经运用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研究综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bf224462cc58bd63086bd1b.png)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研究综述学生:沈静蕾学号:080304216导师:黄磊一、前言无线定位技术(UWB)的原理来源于无线电测距。
无线定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短距离定位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实时性好,兼具通讯功能等优点。
在一些应用场合,例如森林火警、室内导航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无线定位目前也存在着精度不高、容易受干扰等缺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作为传统定位方式(如GPS定位)因条件限制无法使用时的替代技术。
近年来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被广泛的重视。
本课题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进行研究,力求在定位算法、软硬件设计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主体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定位技术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它的出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它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很快。
无线传感网络多年来经过不同领域研究人员的演绎,在军事领域、精细农业、安全监控、环保监测、建筑领域、医疗监护、工业监控、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自由空间探索、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过程中,当未知节点获得与邻近参考节点之间的距离或相对角度信息后,通常使用以下定位算法原理计算未知的位置。
1.三边测量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坐标系大多是二维空间,因此,只要知道一个未知节点到3个或3个以上锚节点的距离就可以确定该未知节点的坐标。
在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中,三边测量法是计算坐标的基本途径。
如图1所示。
已知A、B、C三个锚节点的坐标分别为(x a,y a)、(x b,y b)、(x c,y c),且它们到未知节点D 的距离分别为d a,d b,d c。
设未知节点D的坐标为(x,y),则可按如下公式(1)计算:abcddd===(1)化简得:12222222222222()2()2()2()a c a c a c a c a c b c b c a b a b a b x x y y x x y y d d x y x x y y x x y y d d -⎡⎤---+-+-⎡⎤⎡⎤=⎢⎥⎢⎥⎢⎥---+-+-⎢⎥⎣⎦⎣⎦⎣⎦(2) 公式(2)即为D 点坐标。
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30d852c850ad02de8041af.png)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摘要本文设计及实现了一个基于WiFi 射频信号强度指纹匹配的移动终端定位系统,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权重值选择的定位算法。
该算法为每个扫描到的AP 的RSSI 设定了选择区间,指纹库中落在此区间的所有位置点设平均权值,最后选取权重值最大者为待定位点的位置估计,如有相同权重值,则比较信号强度距离,取最小者,这种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RSSI 信号随机抖动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
经实验测试,此系统在 4 米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可部署在展馆、校园、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客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定位算法运行于服务端,客户端为配备WiFi 模块的Android手机。
借助该定位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可方便地查询自身位置,并获取各种基于位置服务。
关键词: 接收信号强度;无线室内定位;射频指纹;Android 操作系统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n indoor 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WiFi for mobile user with Android handset. A locating arithmetic based on Weight-Select is introduced to filter the random noise of RSSI. For each location in Radio Map, a weight is set if the RSSI of the AP scanned is in the interval preset. Then max-weighted location or the min-RSSI-distance among them will be selected as the estimated positio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s, 4-metre locating precision is available. It can be used for locating and navigating in such scene as exhibition center, campus, park, and so on. Users equipped with Android handset could get its location and some intelligent services. It is also an open and extensible system. Some locating arithmetic also could be tested on this system.Key word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Wireless Indoor Locating, Radio Map,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第一章绪论 (6)1.1关于位置信息确定的意义及方法 (6)1.1.1位置信息确定的意义及方法 (6)1.1.2本文主要介绍的定位系统 (7)1.2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各章安排 (7)1.2.1主要内容 (7)1.2.2本文安排 (7)第二章目前主要定位方式及各种测量方法 (7)2.1 GPS定位系统介绍 (8)2.1.1GPS的发展 (8)2.1.2 GPS国内外动态 (10)2.2 wifi定位技术 (11)2.2.1 wifi的利用原理 (11)2.2.2定位需要两个先决条件 (12)2.3定位运用的各种测量方法 (12)2.3.1 通过传播时间测量方法 (13)2.3.2信号衰减测量方法 (13)2.3.3改进的TOA算法 (13)2.4本章总结 (14)第三章无线定位系统和物联定位系统的介绍 (14)3.1无线定位系统方案 (14)3.1.1系统方案 (14)3.1.2特点与指标 (16)3.2 LocateSYS物联定位系统 (17)3.2.1系统概述 (17)3.2.2工作原理 (18)3.2.3特点与指标 (18)3.2.4产品资料 (19)3.2.5应用领域 (21)3.3 本章总结 (21)第四章基于WiFi 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21)4.1系统设计 (21)4.2系统的实现 (23)4.2.1客户端设计 (23)4.2.4. Activity 生命周期 (24)4.2.5.获取周边AP 信号强度 (25)4.3 程序流程 (26)4.4. 服务端软件设计 (27)4.4.1. Web 服务器 (27)4.4.2. 定位服务器 (28)4.5.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 (28)4.6. 2算法描述 (31)4.6. 3算法分析 (31)4. 7实验 (32)4.7. 1实验过程 (32)4.7.2. 实验结果 (33)4.8. 总结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第一章绪论1.1关于位置信息确定的意义及方法1.1.1位置信息确定的意义及方法位置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定位技术研究
![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定位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ac2f4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c.png)
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定位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定位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定位技术则成为了研究焦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定位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一、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定位技术基本原理主要有三种: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是通过卫星系统发送信号,由接收设备接收并计算出位置信息。
GNSS系统包括GPS、GLONASS和Beidou等。
其准确度取决于接收设备的质量和环境。
2. 基于信标的定位技术基于信标的定位技术使用固定的信标来测量位置。
可以使用无线电、红外线和超声波信标来进行室内和室外定位。
室内定位技术包括室内GPS、Wi-Fi定位和蓝牙低功耗(BLE)定位等。
3. 基于移动设备的定位技术基于移动设备的定位技术则是通过使用设备的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等)来测量方向和角度。
配合GPS或Wi-Fi地图等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
二、定位技术的应用1. 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在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中,定位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在特定地点查找特定的服务、商品和商家。
例如,精准的位置信息可以使用户快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商店或餐馆,这对于餐饮和零售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物流和运输对于物流和运输公司来说,定位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和管理他们的运输车辆。
这有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保证运输的准确性。
3. 医疗保健医疗保健领域也广泛应用定位技术,例如,它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精准地定位病人的器官。
此外,定位技术还可以用于帮助子宫内胎儿的定位以及用于打击疾病传播等方面。
三、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定位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例如,室内场地空间复杂、人流量大等因素都影响着定位技术的准确性。
因此,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1. 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准确性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复杂的信号实现更高的精度分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无线网络室内定位系统研究
![无线网络室内定位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7e0b9be53a580216fcfe7b.png)
无线网络室内定位系统研究一、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信网络的普及,室内家电设备的单片机化和智能化得到了快速的拓展,促进了无线定位、组网技术、数字家庭等现代化理念不同程度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提高了居家生活的自动化水平。
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对新型无线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定位功能的应用越来越多。
为了有效解决各类应用的自动定位问题,人们首先研发了基于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这种系统的定位精度较高,在军事领域解决了很多问题。
但是,如果需要定位的设备位于室内时,这种定位方式的精度会显著下降。
因此,需要对新的更优良的定位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以弥补全球定位系统的不足。
到现在为止,比较常见的定位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红外线、RFID和超声波技术等。
已经应用到实际环境中的典型系统包括E-911、LANDMARC、Activebadge等,这类系统在工作原理和开发成本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同时,不同系统的定位精度也存在不同。
但是,如果只考虑室内移动设备的定位研究,则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的和基于移动设备的方式。
前者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参考基站与移动设备的通信信息,并结合网络拓扑来计算设备的实际位置;后者则是根据移动设备当前与以前的和其通信基站的交流信息进行对比,来对设备的自身位置进行计算,GPS就是该领域最常用的应用。
无线网络定位技术是使用无线射频信号或红外线信号等传输媒体构成的网络通信系统,因为不使用有线介质,因此能够满足网络用户随身化的需求。
当前的短距无线技术主要包括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NFC传输技术和超宽带技术,尤其是ZigBee技术已经成为领域研究的热点。
和其他的技术对比,ZigBee具有低功耗、低速率和低成本的优秀特点,填补了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市场空缺,该技术的成功关键不只是因为本身的技术优势,还在于其功能的丰富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所以,本文基于ZigBee技术,对高定位精度、高使用便捷性的室内定位系统进行了研究。
定位算法文献综述
![定位算法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58e93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7.png)
定位算法文献综述引言:在无线网络中,定位算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或到达时间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定位算法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无线传感网络、智能交通系统和室内定位系统等。
本文将综述定位算法的相关文献,包括信号强度定位算法、到达时间差异定位算法和基于目标运动模式的定位算法。
通过对这些算法的综述,将有助于了解定位算法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信号强度定位算法:信号强度定位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定位算法,它利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以及信号传播模型来估计设备的位置。
这些算法通常使用指纹库来存储已知位置和对应的信号强度值,然后通过比较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与指纹库中的值来定位设备。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改进的信号强度定位算法,如基于滤波器的算法、基于贝叶斯推理的算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提高定位精度和减少计算复杂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到达时间差异定位算法:到达时间差异定位算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定位算法,它通过测量信号到达设备的时间差异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这些算法通常使用多个基站来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并通过计算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间差来计算设备的位置。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到达时间差异定位算法,如基于超宽带的算法、基于网络质量的算法和基于多天线的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增强抗干扰能力和提高定位精度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基于目标运动模式的定位算法:基于目标运动模式的定位算法是一种新兴的定位方法,它通过分析目标的运动模式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这些算法通常使用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信息来进行定位。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基于目标运动模式的定位算法,如基于粒子滤波器的算法、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算法和基于贝叶斯推理的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追踪移动目标和减少定位误差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结论:本文综述了定位算法的相关文献,包括信号强度定位算法、到达时间差异定位算法和基于目标运动模式的定位算法。
无线网络技术研究的论文3篇
![无线网络技术研究的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45403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b.png)
无线网络技术研究的论文3篇推荐文章浅谈计算机无线网络安全的论文3篇热度:浅谈网络技术的论文3篇热度:网络技术应用论文3篇1000字热度: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的论文3篇热度:保密知识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3篇热度: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到的关于无线网络技术研究的论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无线网络技术研究的论文一:1.引言随着Internet的迅速崛起,城域网中IP数据业务量日益增多,宽带城域网必须满足对各种不同类型的IP业务的承载,这使得以满足语音业务而设计的传统光传送网显得力不从心。
DWDM的出现使光网络发展有了质的飞跃,DWDM利用现有的光缆资源,提高了通信的容量,使光传送网具有极强的可扩容性,可以直接承载大颗粒业务,从而简化了网络结构,但受技术本身的限制,IP over DWDM只是光网络发展的一个过渡形式。
OTN技术又一次为传输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OTN的组网能力较强,不仅可提供与DWDM同样的大容量带宽,还可以为光网络提供灵活的管理维护功能,但是OTN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有因手动配置业务而导致出错率较高,资源利用率较低和网管系统复杂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光网络技术(ASON)的概念被提出并被广泛关注。
2.光纤通信的发展自从20世纪70年代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实验室不断实验到最后现场实验成功以来,光纤通信显示出了其功能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竞争力,而且光纤取代了电缆,光纤作为一种优质的传输介质,它具有高带宽、低损耗的特点,这种优势使得光纤在网络中物理传输层的作用不可小觑[4]。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利用更是起了推动作用,由于光纤通信具有的一系列特点,使得光网络被全世界各家运营商广泛应用。
光纤通信已经经历了多次的更新换代,从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发展到同步数字体系SDH,又从SDH发展到密集型波分复用DWDM,由点对点的DWDM发展成光传送网OTN,现在又向新一代的智能光网络构建。
这样,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高网络可靠性、提高网络升级扩容能力、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提供了多厂商环境下端到端电路配置。
毕业论文《GPS无线定位系统研究与分析》设计
![毕业论文《GPS无线定位系统研究与分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09a00b90c69ec3d5bb75c7.png)
摘要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过人消费水平也呈现了飞速增长,汽车的数量也随着迅速增加,我国GPS车辆定位系统市场现在已经进入规模发展时期,本文对GPS 汽车定位系统运用到的技术理论基础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兵非别提供了GPS定位车载终端的硬件和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案.GPS即全球系统定位,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形轨道卫星定位,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时间基准.GPRS是在GSM的系统基础上引入新的部件而构成的无线数据出传输系统.它的基本功能是在移动终端,GPRS网内以及和Internet网络的路由器之间传输分组数据,根据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处理器,通过GPRS网络建立无线通信链路,把车载移动终端的GPS定位信息传到Internet 网上的服务器,实现在线实时检测车辆行驶各类信息,实现了控制中心实时检测车辆行驶状态,完成了车辆定位的目的关键词:GPS车辆定位: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定位ABSTRACTABSTRACT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also rapid consumptiom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vehicles has increased as rapidly. GPS vehicle location system in China has now entered the scale of the market development period this article on the use of GPS vehicle positioning system technology theroy to make a detailed on the use of GPS vehicle positioning system technology theory to mak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and each vehicle terminal provides GPS positioning of specific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GPS 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t is a middle-distance circular orbit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most parts of the earth’s su rface can provide accurate positioning and high precision time base. GPRS in the GSM system i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components which consititute the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无线定位技术综述
![无线定位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b192c13f18583d049645934.png)
无线定位技术的综述无线定位技术是一项由来己久的技术。
国际上对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自动车辆定位CA VL系统,随后该技术在军事、公共交通管理、物流、出租车管理、犯罪跟踪和紧急医疗服务等有限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80年代以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蜂窝网的覆盖面和用户量都已具有相当规模并正在迅速增长,由移动台发起的紧急报警呼叫数量在紧急呼叫中所占的比例也随之上升,而调查表明,约有30%的移动用户在发起紧急呼叫时不知道所处的确切位置,这对及时合理的处理报警带来诸多限制。
由此可见,利用现有蜂窝网资源构建移动台定位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用户位置的移动定位业务已经受到了世人的瞩目,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2004年,“移动定位业务”产值在美国为40亿美元,而全世界为300亿美元。
欧洲统计报告指出:2005年定位业务市场为43.8亿欧元。
按照日本NTTDOCOMO 无线增值业务的发展曲线,数据业务的5%都与定位业务有关。
由于政府的强制性要求和市场本身的驱动,各国主要大公司均就GSM.IS-95CDMA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制定各自的定位实施方案。
特别是3GPP和3GPP2上对定位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促使国际上出现了基于蜂窝网络的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热潮。
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用户对移动定位业务的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
蜂窝网络无线定位技术能够在移动台处于空闲状态或通话状态的情况下获取其地理位置等信息,利用移动台的定位信息,运营商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如位置环境信息查询、紧急救援、汽车导航、智能交通、团队管理、广告咨询发布等等,同时还可以作为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辅助数据。
到目前为止,基于蜂窝网络的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基于蜂窝网络定位技术的移动业务将得到迅猛的发展。
一、无线定位的概念和用途所谓定位,是指地球表面的确定特定物体在特定时间在某一种参考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
无线网络的技术综述
![无线网络的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0fee1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2.png)
无线网络的技术综述摘要:近年来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网络访问方式,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占据了主流的地位。
这表明无线网络有着传统网络不能比拟的优势,这里主要介绍了无线网络主要的几种构建方式及其主要的安全威胁,以现有的安全防范技术为基础,较为系统地建议了在构架、无线接入点、接入终端等层面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论文关键词: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安全防范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需求不断提高,对Internet访问的持续性、移动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网络访问方式,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占据了主流的地位。
这表明无线网络有着传统网络不能比拟的优势,但是将无线网络接入传统的Internet 中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和安全问题。
2 无线局域网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无线局域网所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无线AP、无线路由器、无线网桥等。
无线AP即无线接入点,相当于一个无线集线器,接在有线交换机或路由器上,为跟它连接的无线网卡从路由器那里分得IP。
它主要是提供无线工作站对有线局域网的访问和从有线局域网对无线工作站的访问,在访问接入点覆盖范围内的无线工作站可以通过它进行相互通信;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就是AP、路由功能和集线器的集合体,支持有线无线组成同一子网;无线网桥又叫桥接器,它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局域网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
网桥有在不同网段之间再生信号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连接两个LAN(局域网),使本地通信限制在本网段内,并转发相应的信号至另一网段。
无线局域网一般采取以下的几种网络结构来实现互联。
以适应不同的需要:(1)基站接入型:当采用移动蜂窝通信网接入方式组建无线局域网时,各站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基站接入、数据交换方式来实现互联的。
各移动站不仅可以通过交换中心自行组网,还可以通过广域网与远地站点组建自己的工作网络。
如图1。
(2)网桥连接型:不同的局域网之间互联时,如果不便采取有线方式,则可利用无线网桥的方式实现二者的点对点连接,比如距离比较远的两栋或更多建筑物之间的互联互通。
无线定位技术综述
![无线定位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d5db9fb581b6bd97e19eaaf.png)
随着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增加,人们对定位与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尤其在复杂的城市环境,如密集的小区、大楼的内部、机场大厅、展厅、仓库、超市、图书馆、地下停车场、矿井等环境中,常常需要确定移动终端或其持有者、设施与物品在室内的位置信息。
但是受定位时间、定位精度以及复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依靠卫星定位的卫星定位系统无法很好地利用。
因此,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以电磁波这类无线信号为基础的定位技术解决方案,例如WiFi、ZigBee、蓝牙和超宽带等,这些技术在拥挤的城市街道、办公室、家庭、工厂等复杂的环境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以下几种无线定位技术,并重点讲解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技术的技术原理、应用以及其未来:•红外线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超宽带定位技术•WIFI网络定位•GSM/CDMA移动通信定位技术•射频标签RFID定位技术*•ZigBee技术*红外线定位技术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的原理是,红外线IR标识发射调制的红外射线,通过安装在室内的光学传感器接收进行定位。
虽然红外线具有相对较高的室内定位精度,但是由于光线不能穿过障碍物,使得红外射线仅能视距传播。
直线视距和传输距离较短这两大主要缺点使其室内定位的效果很差。
当标识放在口袋里或者有墙壁及其他遮挡时就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在每个房间、走廊安装接收天线,造价较高。
因此,红外线只适合短距离传播,而且容易被荧光灯或者房间内的灯光干扰,在精确定位上有局限性。
超声波定位技术超声波测距主要采用反射式测距法,通过三角定位等算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即发射超声波并接收由被测物产生的回波,根据回波与发射波的时间差计算出待测距离,有的则采用单向测距法。
超声波定位系统可由假设干个应答器和一个主测距器组成,主测距器放置在被测物体上,在微机指令信号的作用下向位置固定的应答器发射同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应答器在收到无线电信号后同时向主测距器发射超声波信号,得到主测距器与各个应答器之间的距离。
无线网络定位综述-计算机学报
![无线网络定位综述-计算机学报](https://img.taocdn.com/s3/m/af47529771fe910ef12df840.png)
第39卷 第6期2016年6月计 算 机 学 报CHINESEJOURNALOFCOMPUTERSVol.39No.6June2016收稿日期:2015 06 28;在线出版日期:2016 02 26.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1073)、高等学校博士点新教师基金(20120061120056)资助.钱志鸿,男,195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与网络、物联网.E mail:dr.qzh@163.com.孙大洋,男,1979年生,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定位.犔犈犝犖犌犞犻犮狋狅狉,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网络与移动系统.无线网络定位综述钱志鸿1) 孙大洋1) LEUNGVictor2)1)(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长春 130012)2)(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温哥华加拿大 V6T1Z4)摘 要 结合无线网络技术,从无线网络定位数学模型的角度对定位问题进行了统一的形式化描述,该描述涵盖测量与距离估算技术、二维空间或多维空间中的定位映射关系以及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的定位需求;论文由模型映射关系是否存在的问题引出了无线网络定位的可行性问题,以唯一实现理论以及刚性图理论作为无线网络定位的可行性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数据层面对定位系统的测量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进行了分析,将距离测量技术,角度测量技术以及距离估算技术从数学模型角度统一为有用信息采集,并将能用于定位的信息涵盖进来,以此作为定位模型优化与扩展的基础;单目标网络的定位算法较多,但其数学本质上是对同一类目标函数不同的求解方法,该文从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法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同解法的相似效果;与单目标网络定位不同,多目标网络定位问题虽然定位模型统一,但其求解方法却不尽相同,该文对半定规划方法、多维标度方法以及非线性映射曲元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在对数据采集技术,定位方法进行了总结后,该文系统分析了信息集合对定位算法的影响,从功能上将各种定位技术分为信息采集技术、定位可行性理论、定位模型以及定位优化技术,提出了系统设计层面定位性能提高的主要设计思路,从定位方案的选取上将优化技术看成定位系统中的可选项,基于定位优化技术的相对独立性,提出了定位方案的分治策略;随后该文对定位评估指标中的误差指标和统计学指标进行了总结,以此作为定位性能评估的主要手段;最后提出了无线网络定位领域理论及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关键词 无线;网络;定位;定位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中图法分类号TP393 犇犗犐号10.11897/SP.J.1016.2016.01237犃犛狌狉狏犲狔狅狀犔狅犮犪犾犻狕犪狋犻狅狀犕狅犱犲犾犻狀犠犻狉犲犾犲狊狊犖犲狋狑狅狉犽狊QIANZhi Hong1) SUNDa Yang1) LEUNGVictor2)1)(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犆狅犿犿狌狀犻犮犪狋犻狅狀犈狀犵犻狀犲犲狉犻狀犵,犑犻犾犻狀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犆犺犪狀犵犮犺狌狀 130012)2)(犇犲狆犪狉狋犿犲狀狋狅犳犈犾犲犮狋狉犻犮犪犾犪狀犱犆狅犿狆狌狋犲狉犈狀犵犻狀犲犲狉犻狀犵,犜犺犲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狅犳犅狉犻狋犻狊犺犆狅犾狌犿犫犻犪,犞犪狀犮狅狌狏犲狉,犆犪狀犪犱犪 犞6犜1犣4)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Inthispaperwediscussthemodelsoflocalizationinwirelessnetworkswiththeuseofwirelesstechnologies.Auniversalformaldescriptionofwirelesslocalizationisproposedfromthestandpointofmathematicalmodels,whichcancoverthetechnologiesofrangingmeasurementandrangingestimation,themappingfunctionfromoriginaldatatolocalizationresultin2dimensionalormulti dimensionalspace,andrelativelocalizationorabsolutelocalization.Whetherthemappingfunctionoftheformaldescriptionexistsornotmeansthefeasibilityofwirelesslocalization,andthisistheproblemofuniquerealizationortherigidgraph,sowegiveadeepanalysisandsummaryoftheuniquerealizationdoctrineandtherigidgraphdoctrineafterwardsandpointoutthatthesetwodoctrinesareinfactthesameindescribinglocalizationfeasibilityproblem.Then,frommathematicalstandpoint,variousinformationcollectingtechniquesaresummarizedasworkinginformationcollectinginmathematicalmodels,whichincludesdistancerangingtechnologiessuchasTDoA,anglemeasuringtechnologies(AoA)anddistanceestimatingtechnologies.Thedescriptionofworkinginformationcollectingcancoverotherinformationthatcanbeusedtodothelocalizationandcanbeviewedasthebasistocarryoutoptimizationorextensionforwirelesslocalization.Afterthat,wefocusonsingle targetlocalizationmodelinwirelessnetworks.Althoughvarioussolutionsforsingle targetlocalizationareproposed,theyallcomplywiththesamelocalizationmodel,whichhasmorethan狀+1beaconsinndimensionalspaceandonlyoneto be locatednode.Wesummarizethesolutionsofsingle targetlocalizationandpointoutthatsomeofthesolutionsarenearlythesameessentially.Unlikesingle targetlocalization,therearevariousdifferentsolutionsformulti targetlocalization.WesummarizethemethodsofSemidefinitePrograms,MultidimensionalScalingandCurvilinearComponentAnalysis.Thentheimpactofworkinginformationsetforwirelesslocalizationisanalyzed,whichcanprovideideastooptimizelocalizationperformanceinthesystematiclevel.Intheaspectoffunctionality,variouslocalizationtechnologiescanbeclassifiedintoinformationcollectingtechnology,feasibilitytheoryoflocalization,localizationmodelandlocalizationoptimizingtechnology.Withthesetechnologieswegiveasystemdesigningsuggestionforlocalizationperformanceinthesystematicview.Wecandothelocalizationinadivide and conquermannerbecausesomelocalizationtechnologiesareindependenttoeachother.Subsequently,wesummarizetheassessingcriterionsforwirelesslocalizationincludingthedefinitionofprecisionandaccuracy,CramerRaobound,CircularErrorProbability(CEP),DilutionofPrecision(DOP)andfinallywestatetheproblemsandchallengeswithnewrapidlygrowingrequirements.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wireless;networks;localization;localizationmodel;wirelesssensornetworks;InternetofThings1 引 言随着Bluetooth、Zigbee、Wi Fi等无线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Ad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无线网络已广受学界瞩目,而位置服务信息被普遍认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1 3].位置服务[4]信息有助于对网络中突发事件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决策以及事后处理.例如,无线网络位置服务应用于煤矿井下定位,可以在灾难发生前预知危险区域,灾难发生时通知被困人员根据所获得的地理信息选择一条安全的路径撤离,灾难发生后通过定位信息进行准确快速的营救.位置服务信息还可以为系统用户提供直观的地理信息以便决策,提升用户体验.如无线网络应用于日常办公,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定位功能很容易地找到一台最近的可用打印机.位置服务信息对无线网络的贡献远不止如此,它无论是在静态网络中还是在具有移动性特征的网络中都有着广泛的需求[5],而基于位置的服务要以定位技术为基础[6].因此,定位技术在无线网络进一步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定位技术的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线网络中定位问题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技术[5]以及理论问题[2],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为此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已有学者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从测距的角度将定位分为基于测距和基于非测距的定位算法[7];文献[1]将该分类扩展,使用测量技术将距离测量与角度测量统一起来;又有研究将无线网络中的定位问题按照主动被动进行分类[8];也有学者对网络定位进行了单目标网络定位与多目标网络定位的分类[9 11];文献[12]引入了移动性对定位问题进行分类,对移动网络定位进行了综述.在诸多定位问题研究中,大量文献在进行定位问题研究时需要设锚点,然后根据获得的锚点相关信息进行待定位点的定位.关于锚点这一术语,国内外文献的表述不尽相同,中文文献中所提到的“锚点”,“信标节点”与外文文献中提到的“anchornode”,“beaconnode”以及“landmark”含义一致,都是具有已知坐标信息节点的不同表述.GPS(GlobalPositionSystem)的卫星坐标即可看作是一种锚点,WSN(WirelessSensorNetwork)中的锚节点也是一种锚点.如果不考虑测距技术,这两种场景下的定位技术在数学模型方法上可以归为一类,都可采用多边测量法的定位模型进行定位,都可归为单目标网络定位类别,其差别在于测距技术不同,对信息的处理不同,应用范围不同,精度不同,在使用不同技术手段获得了距离信息或距离方程组后,其求解位置的数学模型是相同的.无线网络定位中的其他问题也具有同样的相8321计 算 机 学 报2016年似性,如有大量论文讨论如何使用多边测量法进行定位,而其核心内容是如何求解由多边定位模型得到的定位方程组,是针对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求解方法,其在定位模型上均属同一类别.因此,本文即从定位数学模型这一视角出发,将定位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统一分类,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待对现有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厘清定位本质问题脉络,为定位技术及理论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论文以定位数学模型切入主题,之后详述了定位所需的测量技术,对无线网络的定位模型进行了分类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无线网络定位的影响因素、优化方法、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总结了全文.本文第2节从系统模型角度给出定位问题的统一形式,对定位系统的输入输出问题进行讨论,针对定位系统的可行性问题,从可行性数学模型的角度对定位唯一性理论进行分析;第3节讨论定位问题的测量与距离估算技术,通过该问题的讨论,从广泛意义上可将定位的测量模型与定位的计算模型分离,单独进行研究;第4节与第5节对单目标网络定位模型与多目标网络定位模型进行总结,在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本质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学模型的角度进行分类,指明定位数学模型的核心问题;在讨论定位的总体系统模型,可行性模型,测量与计算模型后,论文第6节对定位系统采集信息对定位算法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定位信息量的主要思路;第7节根据前述章节的讨论从宏观上将定位问题划分为定位模型,信息采集,定位优化三大问题,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定位系统分而治之的思路;第8节讨论定位的性能评估模型;第9节对无线网络定位进行总结与展望.2 定位问题的数学模型2 1 定位问题的数学描述无线网络定位问题从应用的角度可以看作是采用各种无线测量与估算技术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待求点位置坐标的求解过程.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定位问题需要解决的是采集信息(包括系统已知信息和可测数据,可测数据又可分为与时间相关的数据和与时间无关的数据)集合犡与位置坐标集合犢之间的映射关系问题,犳:狓→狔,如图1所示.一般来说,图1集合犡中的每个元素可以包含定位的拓扑信息,锚点(坐标已知点)的位置信息,网图1 定位问题数学描述络节点历史坐标信息,空间中两点的测距信息,网络中各点连通度信息,各种信息采集设备可提供的采集信息,甚至也可以包含某点是否在某区域内的逻辑值的布尔表达.对于图1中的位置坐标的空间表示,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可以是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甚至是多维空间,但这仅仅是在数据维度上有所区别,从数学模型的角度看并无二致,因此,目前国内外对无线定位问题的研究大都基于二维空间展开,部分学者将研究场景设置在三维空间[13 17],也有学者给出了不同维度空间定位模型的通用形式[18 19].2.1.1 定位的可行性问题针对图1所示的定位数学模型,研究人员首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已有信息集合犡到位置坐标集合犢的函数映射是否存在,换言之,给定一个信息集合犡中的一个数据采集狓,是否存在唯一的位置坐标狔与之对应.事实上,该问题对应于定位领域“节点定位是否具有唯一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的研究早已起步,本文2.2节将对定位可行性研究的理论进行总结分析.2.1.2 定位模型的采集信息集合就定位所采集的信息而言,许多信息都将对定位有所贡献,常见的有锚点信息,待定位点间的测距信息以及待定位点与锚点间的测距信息,时间差信息,节点移动的瞬时速度与角度信息等,另外网络连通性信息,待定位点是否在某一区域内的布尔信息等也将为定位提供有益的信息量.节点间的连通性信息是一系列的布尔信息,信息量小,定位不精确,但在某些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该信息也可以对定位提供帮助,因此采集信息的数据精度对定位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信息中,除锚点位置外,最重要的信息量大的信息莫过于测距信息,因此本文第3节对信息采集进行分析,综述各种测量与估算技术.2.1.3 定位模型的目标集合就目标集合而言,定位问题有两种目标[20 21],一种是得到待定位点符号位置,例如“第一阶梯教室”,“厨房”,“天安门广场”等;另一种是得到待定位点的坐标位置,对应某空间中坐标值,例如“东经122°18′23″,93216期钱志鸿等:无线网络定位综述北纬47°39′17″”,“(123.5,248.2)”以及相应的欧式坐标等.值得一提的是,坐标位置和符号位置的关系并非相互独立的,坐标位置可以和已有地理信息数据库结合将坐标位置转换为符号位置,而相关定位技术也可以根据多个符号位置得到近似的坐标位置结果,利用已有的符号位置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对坐标位置的精度进行矫正.待定位点的坐标位置又可分为相对坐标[19]和绝对坐标两种.定位系统中,相对坐标的取得可以不需要锚点,而对于绝对坐标的计算锚点是必需的.由于相对坐标有可能成为求解绝对坐标的中间值,因此本文主要对绝对坐标定位进行讨论.2 2 定位问题的唯一性理论将无线网络定位问题建模为一个数学问题,首先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定位的唯一性问题.以移动网络定位为例,移动终端如果仅获得其在某基站的信息,仅能判断该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范围之内,并不能确定其更精确的位置.又如,二维空间中,如待定位节点只获得了一条到锚点的测距信息是无法进行定位的,定位精度更无从谈起;如待定位点可以获得到两个锚点的测距信息,则会产生两个可能的定位解;只有当待定位点获得到3个不共线的锚点的测距信息时,待定位点的位置才可以唯一确定.可见,定位的唯一性问题是定位算法进行定位以及进行定位精度评估的可行性保证.现有用于定位可行性问题的理论有图的唯一实现理论和刚性图理论,其定义均可通过图实现的等价与全等的定义来完成.图的实现问题可以描述如下:对于由顶点集犞和边集犈构成的图犌(犞,犈),每一条边关联有一个实数,现要为每一个顶点分配坐标,使得任意两个相邻顶点间的欧式距离与其边相关联的实数相等.本文采用文献[22]中的术语对该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设犌=(犞,犈)为由点集犞和边集犈构成的无向图.犱 维欧式空间中的构架(framework)表示为(犌,狆),其中狆是由点集犞到犱 维欧式空间的一个映射狆:犞→犚犱.定义1. 等价(equivalent).给定犱 维欧式空间犡中的构架(犌,狆)和构架(犌,狇),(犌,狆)和(犌,狇)被称作是等价(equivalent)的,如其满足:狆(狌)-狆(狏)=狇(狌)-狇(狏), 狌狏∈犈(1)其中·表示欧式距离.定义2. 全等(congruent).给定犱 维欧式空间犡中的构架(犌,狆)和构架(犌,狇),(犌,狆)和(犌,狇)被称作是全等(congruent)的,如其满足:狆(狌)-狆(狏)=狇(狌)-狇(狏), 狌, 狏∈犞(2) 定义3. 唯一实现(uniquerealization).犱 维欧式空间犡中的构架(犌,狆),如果对于任意一个等价于(犌,狆)的构架都全等于(犌,狆),那么(犌,狆)被称作一个唯一实现.可见,网络定位的唯一性问题即对应于唯一实现问题.刚性图定义及理论和唯一实现理论具有同一数学本质,而大多数文献采用全局刚性图(globallyrigid)的表达方式[23].相关文献中的数学描述的定义不尽相同,有的采用bar frame的定义形式,有的采用rods frame的表达方式,有的采用构架的形式,但其本质上都是为了引出刚性图的定义.文献[24 26]采用连续变换(continuoustrans formation)定义刚性图,文献[26]和文献[22]等都采用了构架(framework)的定义,而文献[22]对于刚性的定义表述更加严谨.定义4. 刚性(rigid).构架(犌,狆)是刚性的,如果存在ε>0使得以下命题成立:对于任意的狌∈犞,(犌,狇)等价于(犌,狆),并且狆(狌)-狇(狌)<ε可以推出(犌,狇)全等于(犌,狆).但是,刚性图的定义只是在连续变换意义下的局部唯一,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全局唯一性.如图2所示,在二维欧式空间中,图2(a)所表示的构架是全局刚性的,而图2(b)所表示的构架是刚性的,因为只是在小扰动的约束下才能由等价推出全等性质,而在不考虑连续扰动的情形时,点犆沿犃犅翻转即可得到与原构架不全等的构架.在三维空间中,图2(a)所示构架仍然是全局刚性的,而图2(b)所示构架不再是刚性的,因为存在连续的扰动使得犆可以连续绕犃犅旋转至犆′,得到图2(c),而保持犃犆,犅犆的距离不变.图2 刚性图与全局刚性图定义5. 冗余刚性(redundantlyrigid).犱维空间中的构架(犌,狆)是冗余刚性的,如果(犌,狆)在删除任意一条边后在犱 维空间中仍是刚性的[22 23].对于刚性图判定的研究,文献[27]给出了结论:定理1. 设(犌,狆)是犱 维空间中的构架,它是0421计 算 机 学 报2016年一个至少包含犱+1顶点的全局刚性构架,那么:(1)图犌是顶点(犱+1) 连通的;(2)构架(犌,狆)在犱 维空间中是冗余刚性的.这里,一个图被称为是顶点犱 连通的,如果至少要删除犱个顶点才能是图犌剩余的节点不连通[23].对于刚性图理论,Saxe证明了,即使是在一维空间中,全局刚性图的判定问题也是NP难问题[28].文献[29]证明了二维空间中,狀个节点的图至少要有2狀-3条边才能是刚性的.文献[29 32]则分别给出了复杂度为犗(狀2)的刚性图判定方法,但是仅仅有刚性图的性质仍然不能对节点进行唯一定位,因为网络中仍然有多组可能解存在.无论是唯一实现理论还是刚性图理论,欲使网络可唯一定位,则要求网络必须是犽+1连通且是冗余刚性的[22 23],这一条件对网络拓扑的要求过于苛刻,而且在网络规模较大时,网络定位唯一性判定的时间复杂度使得定位算法的可行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已有学者从网络分类的角度对确定性判定进行了研究[33 34],但无论是三边扩展[35]的划分方式,还是Wheel[2,36]扩展方式,对网络拓扑的要求都较严格,两边扩展[37]对网络的划分形式虽然不似三边扩展网络严格,但却无法保证网络唯一定位的性质.因此网络定位唯一性理论仍为科研人员提出了可行性挑战.3 定位问题的测量与距离估算技术测量技术对定位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测量技术可以分为角度测量技术和距离测量技术,也可以按照测量范围分为短距离测量技术与远距离测量技术[1].本节从采集信息集合的数据角度对测量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将各类估算技术统一为定位不同精度的测距获取方式.3 1 测 距3.1.1 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射频信号强度指示无线测距技术中受到较多关注的模型是RSSI模型.其基本思想信号传播的功率衰减是信号传播距离的函数:犘狉=犳(犘狋,犱),其中犘狉是可测的接收信号强度,犘狋是信号发射强度,犱是信号传播距离,犳是信号强度与衰减距离的经验模型.可见,如果发射功率已知,信号传播经验模型已知,在测得了某处的犘狉信号强度值后,即可根据以上模型对距离进行求解.按照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可将无线信号传播分为大尺度模型和小尺度模型两类.大尺度模型用来刻画远距离视距路径损耗、环境因素造成的衰落等效应,小尺度模型主要用来刻画由多经传播引起的短距离(通常为几个波长以内)内接收信号强度经历的剧烈变化.由于小尺度模型在短距离接受信号强度呈现剧烈变化,因此,目前常见的测距技术均以大尺度模型作为基本模型.大尺度模型中,自由空间传播模型(Freespace)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它假设在发射点和接收点间仅存在一条视距传播路径,H.T.Friis使用下列方程来计算接收点位于距离发射点犱处的接收信号功率:犘狉(犱)=犘狋犌狋犌狉λ24π2犱2犔(3)这里犘狋是发送信号功率,犌狋和犌狉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λ为波长,犱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犔为与传播特性无关的系统损耗因子.由于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只考虑发射点和接收点间的视距传播,其模型过于理想化,因此科研人员提出PlaneEarthLoss模型将地面反射路径考虑了进来,而通常我们仅考虑对信号衰落影响最大的路径,如图3所示.该模型称为地面反射模型(TwoRayGround):犘狉(犱)=犘狋犌狋犌狉犺2狋犺2狉犱4犔(4)这里犺狋和犺狉分别是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高度.图3 地面反射模型值得一提的是,在短距离范围内,自由空间模型要比地面反射模型精确,因此模型中有一个过渡距离犱犮,当距离小于犱犮时使用自由空间模型,当距离大于犱犮时,使用地面发射模型.距离等于犱犮时,二模型得到同一结果.犱犮=4π犺狋犺狉λ(5) 大尺度模型中如果发射点和接收点间存在遮挡,还有衍射模型、阴影模型等,科研人员不断对无线信号传输模型进行修正使其更好地与实际测量相吻合.许多科研工作者也一直致力于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的研究[38 40],但近年来也有学者指出,RSSI技术并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41 43],RSSI测距过程中由于干扰引起的RSSI值的波动限制了许多定位机制特别是室内环境下定位的可靠性.文献[42]14216期钱志鸿等:无线网络定位综述提到了几个原因:(1)理想环境下,RSSI的测量值也不具有稳定特性;(2)RSSI具有整数测量值,不能提供足够的精度区分距离引起的微小变化;(3)传播距离极限情形下,RSSI结果非常不可靠.文献[43]指出,RSSI的局限性使得如果没有更复杂的环境模型或者额外的定位基础设施,RSSI测距性能将无法取得突破.3.1.2 ToA(TimeofArrival)到达时间差测量技术由于使用无线信号传播模型进行测距精度上的限制,研究人员还对利用无线信号的传播速度进行距离测量技术ToA[44 47]展开了研究,它基于简单的距离与速度时间公式:犱=狏×Δ狋.如果无线信号的传播速度狏已知,无线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时间可测,那么可根据该公式求得无线信号的传播距离.然而,电磁波信号传播速度是光速犮≈3×108m/s,1μs的时间误差将造成3×108×10-6=300m的距离误差.因此,信号传播时间的精度是ToA测距精度的关键所在.影响信号传播时间测量精度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节点间的时间同步,当发送节点记录发送时间狋1,接收节点记录接收时间狋2,以此来获得信号的传播时间时,这种方法需要对节点间精准的时间同步进行研究[48 50];另一种是时钟漂移,设晶体振荡器的误差为犱ppm,则狋s时间间隔产生的时间漂移误差为Δ狋=狋×犱×10-6s,典型的CC2430芯片[51]配有32MHz晶振,10ppm误差,1μs的时间间隔将产生10ps的误差.虽然可以使用回路方式回避时间同步问题[47](信号发送节点发送信号并记录信号发送时间狋1,接收节点接收信号并将其返回,发送节点收到信号并记录接收时间狋2),通过回路减小时间误差的方式可以将定位精度提升至米级[47,52],但时钟漂移[53]仍是其精度提供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尽管ToA技术作为一种的室内测距技术被广泛使用,该方法还受到无线传播中多径效应的影响.如何准确判定信号沿视距方向传播的自相关峰值是该问题的一个难点[47],而使用UWB技术提高ToA的估计精度被认为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54 56].因此,如上所述,无线信号以光速传播,使用电磁波信号进行ToA测距,时间差精度要达到皮秒级,测距误差才可以控制在厘米级或毫米级.3.1.3 TDoA(TimeDifferenceofArrival)测量技术ToA测距技术受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无线信号以光速传播,微小的时间误差将会引起较大的距离误差,如果能以一种低速信号替代光速传播的无线信号,测距对时间精度的要求就会有所降低,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超声波信号[57],这就是TDoA测量测量技术[58].如图4所示,发送端在狋1时刻发送无线信号,经过一段时延后在狋2时刻发送超声波信号,接收端在时刻狋3接收到无线信号,在时刻狋4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如忽略无线电波传播时延,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时间差可估算为狋4-狋2-(狋3-狋1).伯克利大学研发了基于超声波时间差测距Cricket节点,且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Cricket声称使用了超声波TDoA技术,但目前学界对于TDoA这一术语含义的解释并不统一,一种是Cricket方式的采用两种不同信号进行传输获得时间差[1,58 60],而另一种是利用同一无线信号到达不同节点时间差①进行定位的方法[61],本文将在4.1节对后一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图4 TDoA无线信号与超声波传播示意图3 2 犃狅犃(犃狀犵犾犲狅犳犃狉狉犻狏犪犾)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技术需要无线节点配有天线阵列或者多个超声波接收器来提供方向感知的能力[7,60],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主轴方向,可以感知邻居节点方向与主轴方向的夹角.节点在部署时,主轴朝向随机分布.如图5(a)所示,粗箭头代表了节点的主轴方向.由于天线阵列或多个超声波接收器的存在,节点可以测量邻居节点方向与节点本身主轴方向的夹角,图5(a)中,节点犅可测得节点犃方向与自身主轴夹角∠犫犪,同样,节点犃可测得节点犅与自身主轴方向夹角∠犪犫,因此,三角定位问题即转化为给定节点间与节点主轴方向夹角的测量值,如何求解节图5 角度测量技术[7]2421计 算 机 学 报2016年①Multilateration.http://en.wikipedia.org/wiki/Multilater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分析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成本低、监测精度高、容错性好、可远程监控、便于诊断与维护等众多优点,在环境监测、事故定位救援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根本任务是准确获取物理世界的有价值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借助节点的时间与位置信息,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控制和传感数据高速率、低延迟的交换,以保证整个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准确性与实时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针对如何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高效率、低能耗的定位以及覆盖等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目标监测与跟踪、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中,节点的位置信息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传感器网络定位,实时性第一章背景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被誉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1项技术和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
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多数应用中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军事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目标跟踪、入侵检测、灾难管理和战场侦察等。
新技术在带来应用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研究问题。
无论是在军事侦察或地理环境监测,还是交通路况监测或医疗卫生中对病人的跟踪等应用场合,很多获取的监测信息需要附带相应的位置信息,否则,这些数据就是不确切的,甚至有时候会失去采集的意义,因此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自身位置信息的获取是大多数应用的基础。
所谓定位是对一组未知位置坐标的网络节点,通过估计其至邻居节点的距离或邻居数目等手段,利用节点间交换的信息,确定节点位置的机制。
从广义上讲,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包括节点自身定位和对监控目标的定位。
由于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容量受限,包括有限的功耗、通信带宽、内存和计算能力,节点协作完成感知和通信任务,希望计算和通信量最小化,节点定位是传感器网络运行的一个基本和关键问题。
首先,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发什么了什么事件”。
从而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其次,了解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状况可以对提高网络的路由效率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动配置,改善整个网络的覆盖质量。
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机制或算法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的定位。
第二章传统定位技术分析2.1 Adhoc网络定位在Adhoc网络中, 许多路由协议都是基于节点的位置信息。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Adhoc网络中的定位不能依赖GPS, 必须进行自定位。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 最初只应用于军事领域的Adhoc网络在民用移动通信领域也掀起了研究的热潮。
Adhoc 网络的特点既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也给其路由协议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例如特殊的信道共享方式问题、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问题、无线带宽的有限性问题、节能问题、网络管理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Adhoc网络中的自定位算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例如, 根据节点是否需要测量信息, 可分为基于测量的定位法和不需要测量的定位法;根据定位提供的坐标类型, 可分为全局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和局部定位法。
如图1所示。
基于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的测距技术根据理论或经验信号传播模型将传播损耗转化为距离。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理论上通过3个锚节点的RSSI信息就可用三边测量法决定一个未知节点的位置。
基于RSSI距离定位算法的定位过程描述如下:(1)锚节点周期发送自身信息:节点自身位置信息。
(2)未知节点接收到多个锚节点的RSSI值,根据信道模型计算节点间的距离。
首先利用最先收到的3个锚节点来初步计算未知节点的位置。
(3)对于所有接收到的消息,每三个一组,分别计算未知节点的位置。
(4)最后,对集合中所有的计算位置取平均值,就是未知节点的位置估计。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多径、绕射、障碍物等因素,无线电传播路径损耗使得定位过程中产生距离误差。
2.2 Zigbee 技术的定位方法Zigbee 技术定位的原理分为基于距离(Range-based)的定位方法和非基于距离(Range-free)的方法。
首先一个Zigbee 的完整系统包括有网关节点,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
网关节点就是将Zigbee 网络到外部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上,是整个系统的协调者。
静态节点是利用供电,可以自由的放置于固定的位置,作为整个系统的参考,类似于网络中路由器而存在的。
动态节点是通过电池供电,计算能力低,要求体积尽可能小,作为整个系统的终端负责收集动态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通过计算对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
网格定位通过自己设置的Zigbee 系统的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间的相互配合。
将Zigbee 定位参考节点以等间距布置成网格状,通过接收的RSSI来确定并测量节点间点到点的距离或角度的信息,然后使用三边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或者最大值估计法计算节点位置。
如图2,图3所示。
由于确定的固定点比较多,往往将一个较为复杂的地区作为实际的测量点,适合在复杂度较高的地方使用,定位相对可靠。
第三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WSN的定位方法较多,可以根据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在数据采集方式上,不同的算法需要采集的信息有所侧重,如距离、角度、时间或周围锚节点的信息,其目的都是采集与定位相关的数据,并使其成为定位计算的基础。
在信息处理方式上,无论是自身处理还是上传至其他处理器处理,其目的都是将数据转换为坐标,完成定位功能。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有3种:1)依据距离测量与否可划分为:测距算法和非测距算法。
测距法基于简方程: S= ∑∆n0Si,其中S为第n个采样周期时物体移动的总路程;ΔSi为第i采样周期内物体移动的路程。
系统误差是由移动系统运动学不完整性引起的,如不等轮直径或有关精确轴距的不确定性等。
测距法采用的传感器通常分为模拟式测距传感器和数字式测距传感器。
其中测距法是对距离进行直接测量,非测距法依靠网络连通度实现定位,测距法的精度一般高于非测距法,但测距法对节点本身硬件要求较高,在某些特定场合,如在一个规模较大且锚节点稀疏的网络中,待定位节点无法与足够多的锚节点进行直接通信测距,普通测距方法很难进行定位,此时需要考虑用非测距的方式来估计节点之间的距离,两种算法均有其自身的局限性;2)依据节点连通度和拓扑分类可划分为:单跳算法和多跳算法。
单跳算法较多跳算法来说更加的简便易行,但是存在着可测量X嗣过小的问题,多跳算法的应用更为广泛,当测量X 围较广导致两个节点无法直接通信的情况较多时,需要多跳通信来解决;3)依据信息处理的实现方式可划分为:分布式算法和集中式算法。
以监测和控制为目的算法因为其数据要在数据中心汇总和处理,大多使用集中式算法,其精度较高,但通信量较大。
分布式算法是传感器节点在采集周围节点的信息后,在其自身的后台执行定位算法,该方法可以降低网络通信量,但目前节点的能量、计算能力及存储能力有限,复杂的算法难以在实际平台中实现。
激光测距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似,都是利用发射波和回波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不同是前者发射的是激光,后者发射的是超声波。
与超声波传感器相比,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精度更高、测距X围更大,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如图4所示。
最小二乘法具有很好的估计性能,但在误差方面精确度不够,当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
在解决三维空间定位问题时,试验场必须布设4 个及以上数量的基站,并且获得3 个及以上的时差信息,才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矩阵函数。
计算如下:Taylor 算法,是一种常用的递归算法,该算法的原理是:将定位方程利用泰勒中值定理进行展开,衡量工作量及精度后,采用只保留一次导数项的方法,在确定初始位置的基础上,每一步迭代方向都是沿着当前点的函数值下降的方向进行。
计算如下:泰勒级数展开法是解决非线性方程的较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初始值接近真实值的情况下会有很高的精度。
第四章精度分析精度、能耗和安全是传感器网络定位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前两者已经受到大量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而安全定位只是在近几年才引起重视。
传感器节点经常部署在无人或者非友好的环境中,节点的密钥信息以及节点间的通信内容可能被敌方窃取。
通过窃听节点间的信息并在网络中加入虚假信息,敌方节点就能够轻易地干扰节点的定位,形成攻击。
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主要性能包括精度、能耗和安全。
例如,TDoA适用于传播距离短的网络部署环境,意味着网络的信标节点密度高而导致全局能耗的增大。
针对基本虫洞攻击和一贯虫洞攻击提出了检测方法:1.根据时间特性进行攻击检测2.根据空间特性进行攻击检3.根据测距信息一致性进行攻击检测;Sensor首先采用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检测出部分受到攻击的Locator,然后再基于已经检测出来的受攻击的kcator 进行一致性检测,把剩余的受攻击Locator全部检测出来。
无线定位技术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多径传播是造成定位误差的主要原因。
多径不仅可以导致对来波方向的判断错误,而且对于基于时间的定位法来讲,即使在MS和BS之间存在LOS( Line Of Sight)的情况下也会对信号传播时延的测定带来误差。
●NLOS(Non Line of Sight)传播也是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测向定位还是测距定位,视距传播(LOS)信号是正确定位的基础。
由于受到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基站接收的信号中可能不包含LOS信号或LOS信号。
因此如何降低NLOS传播的影响是提高定位精度的关键。
●多址干扰。
多址干扰最敏感的是CDMA系统。
由于CDMA系统中的各用户均使用同一频段,因此远离基站的用户信号可能被基站附近用户信号所抑制,造成远端用户信号无法检测,这就是远——近效应。
第五章研究展望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研究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没有被解决或被发现的问题,目前最为关键的问题仍然是WSN节点的能耗问题,一切的定位算法应该在精度和能量消耗上选取一个较为折衷的效果。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可能的解决方案有:1)应用环境单一。
多数的算法都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设计的,也就是说,每个算法都只能解决特殊的问题或应用于特定的场景,一旦环境发生变动,算法或系统的测量误差将增大甚至不再适用。
因此,探索更具通用性的定位算法或定位系统,将其应用于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是一项新的挑战。
2)受硬件限制。
在实际定位中,一些算法由于受到传感器节点硬件成本和性能的限制,如某些算法需要在定位节点上增加GPS,超声波收发器,有向天线阵列等设备,增加了节点硬件成本,阻碍了其在实际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因此,算法设计应多考虑WSN节点的实际情况,如只在部分节点上增加额外硬件,或根据实际节点资源受限情况采用其他定位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