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中常见类型--对号入座与对症下药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对号入座》教案范文(精选5篇

《对号入座》教案范文(精选5篇

《对号入座》教案范文(精选5篇教案:《对号入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的第72页。

主要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如何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掌握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运算定律的应用。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实际情景,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讲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找出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运算定律的应用。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作业设计(1)23 + 17 5(2)45 18 + 32答案:(1)23 + 17 5 = 40 5 = 35(2)45 18 + 32 = 27 + 32 = 59小明有20个苹果,他先给小红5个,然后又拿回2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20 5 + 2 = 15 + 2 = 1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注重了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的理解,以及运算定律的应用。

初中生学习中的36个病例,附解决“药方”_中考常见问题

初中生学习中的36个病例,附解决“药方”_中考常见问题

初中生学习中的36个病例,附解决“药方”_中考常见问题1.我觉得老师讲得快,有时还在回味前一步,而老师已经讲到后一步了,怎么办?答:这是一个如何适应的问题,自己速度不行,在老师的教学速度整体上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只能自己作出改变,课内不行课外补,认真做好预习至关重要。

课前预习,明确了听课的重点,上课时认真听,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改善。

如果还不行,课后补习,仔细消化一下,直到弄懂为止。

2.目前,存在我身上最大的缺点是懒,意志力不强,四周如果有人说话,我就参与其中,该用什么方法改正?答:对症才好下药,你已找到了自己的缺点,这也是进步的表现。

要改变和的习性,关键在于锻炼意志。

你已明确这些行为的不利之处,这是改正的前提,以后,要时时提醒自己,如果不改正,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同时,确立一个自己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另外,需要把学习计划安排得紧凑一点,让自己时刻有正事可做,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只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有较大的改观。

3.很多人说:到了初三女生就会比男生笨,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科学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男女生在智力水平上并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因男女性别的差异,会导致在智力的表现上各有特点,各有优势。

比如,在思维特点上,男生在抽象思维方面略有优势,而女生在形象思维方面又胜男生一筹。

但具体到某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还是有区别的,然而也不能因此得出女生不如男生的结论,生理上的不同并不能成为智力水平高低的理由,它只是导致智力特点差异的生理基础。

试想,居里夫人的成就,又令多少男性自叹不如、羡慕不已。

从现实状况来看,确实,有一部分女生到了中学以后成绩有所下降,但这不是因智力因素引起的,而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

更何况这也不是普遍现象,实际上,女生在智力水平上超过男生的事例也不胜枚举,另外,任何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扩展,智力都是表现为上升发展的趋势,到了高年级女生就会变笨显然没有科学依据。

《对号入座》教案

《对号入座》教案

《对号入座》教案《对号入座》教案「篇一」设计思路:对幼儿来说,感知是智慧的门户,操作是智慧的源泉,游戏则是智慧的引航员,“儿歌” “游戏”式教学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塑造幼儿数学认知的最有力杠杆。

幼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对数内在含义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于那些枯燥的数易学易忘,并带有很大的兴趣色彩。

鉴于这一点,设计了一种“诗画”数学游戏,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变形、组合成有趣的象形图案,并配以趣味的儿歌,让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发现数与数、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1、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数与数、数与式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观察记忆、思维概括及推理联想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魔术师的诗画内容、放大座位票一张、数图娃娃两张、视频展示仪。

学具:座位票人手一张、数图娃娃人手一张、笔。

活动过程:一、诗画导入,变数入宫。

1、诗画导入。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客人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师: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2、变数入宫。

师:哦,原来他是由许多数字组成的,你能找出这些数字藏在哪里吗?(教师将幼儿说的数字写出来。

并请幼儿说出各个数字代表魔术师的哪个部位。

)二、看票计算,对号入座。

1、出示座位票,讲解要求。

师:现在魔术师带大家去游戏宫,每人都有一张座位票,但没有告诉你们是几号,只在上面画有一些标记,如●=1,▲=2,请你们看看、数数算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就是你的'座位号。

如:●=1,▲=2 ●▲=2、幼儿计算,对号入座。

3、师生评价。

(视频展示仪评价。

)师:你是怎么得出座位号的?三、观察数图,寻找规律。

1、出示一张数图娃娃的图片,观察讲述。

师: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啦!师:数图娃娃是由什么组成的啊?(由图形和数字组成的。

)师:这些数字之间藏着一个秘密,看看帽子和耳朵之间有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之间的分合关系。

)教师小结。

2、出示另一张数图娃娃,观察讲述。

3、幼儿游戏。

《对号入座》教案教案

《对号入座》教案教案

《对号入座》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六单元“位置与方向”,具体内容为教材第83页至第85页的“对号入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座位排列中的行与列,理解行列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行与列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行与列的认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座位图、磁性小玩具。

学具:学生用座位图、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影院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座位是如何排列的,从而引出行与列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行与列的定义,展示如何用数对表示座位位置,并通过磁性小玩具在座位图上演示。

3. 随堂练习(15分钟)(1)找出行与列的交叉点,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2)找出同伴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4. 小组讨论(5分钟)(1)如何快速找到座位?(2)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5. 课堂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行与列的定义2. 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3. 座位图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座位图上,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2)找出教室里5个不同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2. 答案:(1)例如:第3行第4列,数对表示为(3,4)。

(2)答案不唯一,正确表示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掌握了行与列的认识以及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加强引导。

《对号入座》教案(精选

《对号入座》教案(精选

《对号入座》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对号入座》是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实际应用问题解决,以及整数的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计算器、草稿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学校运动会场景,提出问题:“小明和小红参加100米比赛,小明跑了45秒,小红跑了35秒,请问两人一共跑了多少秒?”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整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验证结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25 + 36 = ?(2)100 45 = ?4. 教学难点讲解(10分钟)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5.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法运算规则2. 整数减法运算规则3. 整数混合运算顺序4.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45 + 36、100 55、87 + 23 45(2)应用题:小华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75元,已知其中一本的价格是25元,求另外两本书的总价格。

2. 答案:(1)45 + 36 = 81;100 55 = 45;87 + 23 45 = 65(2)75 25 = 5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整数乘法和除法,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对号入座》教案通用

《对号入座》教案通用

《对号入座》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乐园》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对号入座——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主要围绕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展开,包括高斯消元法、矩阵求解法等,并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方程组的模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高斯消元法的步骤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情景:某班级举行座位调整活动,已知班级人数、座位排列方式及部分学生的座位号,求出所有学生的座位号。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线性方程组模型。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

(2)以高斯消元法为例,详细讲解其步骤,并通过黑板演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解决引入的实际问题。

(2)针对不同难度的线性方程组题目,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及解法2. 高斯消元法的步骤3. 实际问题的线性方程组模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线性方程组:2x + 3y 5z = 1x 2y + 4z = 35x + y 2z = 4(2)应用题:某公司招聘员工,设招聘x名男性员工和y名女性员工,已知男性员工平均工资为3000元,女性员工平均工资为2500元,公司总工资支出为75000元,求招聘的男女员工人数。

2. 答案(1)x = 2, y = 3, z = 1(2)x = 15, y =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问题的抽象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数学各类中等生学习问题诊断与治疗

数学各类中等生学习问题诊断与治疗

数学各类中等生学习问题诊断与治疗数学学不好的十大原因1、数学基础薄弱,跟不上复习进度,导致越学越没信心,甚至放弃2、基础知识比较熟悉,但不会应用3、知识混淆,做题没思路4、做题时喜欢回顾以往做过的类似题型,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解答5、考试时紧张,怯场,导致平时会做的题也丢分。

容易形成脑空白6、花费大量时间啃大题,考试时大题往往会做或可能会做,但是分数丢在不该丢的上面7、不会总结,每次做题时感觉都比较陌生8、做题速度较慢,考试时间不够9、做题不严密,老在细节上丢分或者算错丢分,有的解答题上某一步骤做错导致全盘皆输 10、学习态度不端正,做题时喜欢参考标准答案,或只听老师讲解。

抄作业(高三以前),很少动脑。

解决方案1、循序渐进,狠抓双基。

因为基础薄弱而跟不上复习进度。

找到这个原因后,必须从基础开始重新复习。

平时上课强记笔记,自己复习的时候按照课本章节顺序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辅以课本后面习题和配套练习册习题进行复习。

把知识点吃透。

前期复习时以课本为主,做题时选用基础题、简单题、中等题,先放弃难题大题。

高考大部分都考察简单中等题。

等数学基础知识熟悉了,再以题为主。

这是选用的题大多都是中等题,少量简单题,大题难题仍旧可以不做。

有能力的适量做一些。

这样一方面提高学习信心,一方面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如果复习规划得当,循序渐进,是能够在2个月内考到120分的。

2、不善于应用知识的同学,是因为过于循规蹈矩,不会活用。

数学的基本思想在于“构建函数”、“逻辑推导”、“数形结合”,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如果死磕课本定义定理,虽然做到内容熟悉,甚至知其所以然,但不能灵活应用,在考试时比较容易吃亏。

尤其是新课改的背景下,题目出的更加灵活。

这类学生需要注意日常培养思维,既然知识已经过关,平时复习数学的时候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看题、看卷”上。

允许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思考。

多思考每一个步骤的转变时如何实现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总结出做题的通用套路,加大精力整理同一类的题型来总结归纳。

对号入座查找原因 对症下药调节疏导

对号入座查找原因 对症下药调节疏导

对号入座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调节疏导【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对号入座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调节疏导的重要性。

在我们将介绍这一理念的基本概念。

接着在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通过对号入座查找原因来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对症下药调节疏导来有效缓解困扰。

最后在我们将总结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如何针对问题的根源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解决效果。

【关键词】引言、对号入座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调节疏导、总结1. 引言1.1 引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有时候,我们可能感到焦虑、沮丧甚至无助。

面对问题,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冷静地对待,并且对号入座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调节疏导。

只有找准问题所在,才能有效解决困难,走出困境。

对号入座查找原因,意味着我们要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

有时候,问题可能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复杂,也许只是一些细枝末节造成的。

只有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走弯路。

对症下药调节疏导,则是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行为,有时候可能需要寻求外部帮助或建议。

只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找到解决困难的路径。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对号入座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调节疏导,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让我们共同努力,勇敢面对问题,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2. 正文2.1 对号入座查找原因对号入座查找原因,是一种寻找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论是生活中的困扰还是工作中的挑战,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和束手无策,这时就需要运用对号入座的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号入座查找原因的过程并不复杂,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审视问题,确立问题的核心内容。

《对号入座》教案(精选

《对号入座》教案(精选

《对号入座》教案(精选《对号入座》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对号入座的概念及运用、对号入座的性质和规律、对号入座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号入座的概念,掌握对号入座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 能够运用对号入座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号入座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对号入座的概念、性质和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学校组织春游,让学生帮助老师安排座位,从而引出对号入座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对号入座的概念、性质和规律,结合具体例题进行分析。

例题1:有10个学生,座位编号为110,如何安排座位,使得每个学生的编号与座位号一一对应?例题2:有12个学生,座位编号为112,其中2个学生请假,如何调整座位,使得剩余学生的编号与座位号一一对应?3. 随堂练习(15分钟)练习题1:有8个学生,座位编号为18,如何安排座位,使得每个学生的编号与座位号一一对应?练习题2:有15个学生,座位编号为115,其中有3个学生请假,如何调整座位,使得剩余学生的编号与座位号一一对应?4.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讨论解决练习题的过程和答案,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对号入座》2. 板书内容:(1)对号入座的概念(2)对号入座的性质和规律(3)例题分析(4)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有20个学生,座位编号为120,如何安排座位,使得每个学生的编号与座位号一一对应?(2)有25个学生,座位编号为125,其中有5个学生请假,如何调整座位,使得剩余学生的编号与座位号一一对应?2. 答案:(1)学生可以按照顺序坐好,即1号学生坐1号座位,2号学生坐2号座位,以此类推。

题型11 “对号入座证明”类设问(解析版)

题型11 “对号入座证明”类设问(解析版)

题型11 信息综合题的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对号入座证明”类设问【设问特点】(1)该设问类型开放性较强,根据“对号入座”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选择并论述”类;“判断并证明”类;“划图并阐述”类;“根据要求仿写”类。

(2)该设问类型基本为独立成题,分值较高,一般以12-15分较为普遍。

(3)该设问类型,对考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要求很高。

【思路分析】(1)该设问类型基本上属于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所以主观的选择或判断,即思维的第一步尤为重要,直接影响考生分数。

选择的第一标准是自身知识的熟练性。

(2)总体思路如下:①重在审题,认清要求②提取信息,明确观点③重在阐述,史论结合④表达准确,逻辑清晰⑤首尾呼应,升华拓展⑥字数相当,不留空白1.(2023·广东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内涵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思路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

时空是古代中国。

选取角度:多民族的交融。

阐述:首先,说明中国史是一部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并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

其次,说明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以及明清时期,不同时期的民族交融状况即可。

最后总结,分析说明民族交融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参考答案】示例:选取角度:多民族的交融。

阐述: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乘舟车之利,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绘就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美文明画卷。

常见10种学习类型的分析

常见10种学习类型的分析

常见10种学习类型的分析一、基础薄弱型学生特点:在背诵、记忆、解题及考试过程中,错误率较高(达到50%以上),考试成绩一直在及格边缘,成绩相对稳定。

原因分析:因为没有真正掌握上学年、上学期或前几个月的知识,知识点有遗漏,解题方法技巧不好,理解题意能力差,因此在做题时常做到一半,就不知道怎样继续进行下去了。

学生基础薄弱,前面知识有欠缺,更难以接收老师现在讲解的内容,时间长了,学生基础会越来越差,成绩也会越来越低。

解决办法:抓基础,补漏洞,多做练习。

针对孩子的基础、欠缺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复习知识点,筛选试题让学生多做、多练,不断提高做题正确率。

二、知识生疏型学生特点:对教材上70%的知识点都不熟、不懂,属聪明过于自信型。

原因分析: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浮燥。

成绩一般,学校老师的授课内容基本没听,基础知识不扎实,似懂非懂。

解决办法:补基础。

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系统讲解,不断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绪波动型学生特点:情绪波动型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考了高分后,表现出自傲、自满甚至自负、激动、清高等激状态;另一种是考了低分,表现出焦虑、急躁不安、自卑、迷茫甚至惶恐等状态。

原因分析: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对考试成绩缺乏正确的态度。

解决办法:及时沟通,明确目的,平衡心态,不为高分傲,不为低分焦。

老师除了帮孩子辅导学习,还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

无论是成绩高还是低,需要及时和学生沟通,警惕成绩考好飘飘然的学生,鼓励成绩差了沮丧的学生。

纠正学生对一次考试成绩看得太重要的想法,学生的消极情绪才不会蔓延,影响之后的学习,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信心。

四、苦学无效型学生特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学习的时间比较多,时间抓的非常紧,但是成绩往往不是很理想。

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

题做的多,没有总结归纳题目类型,盲目做验证题,而现在的考试越来越趋向于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更注重的是技巧和方法,这类学生欠缺的是学习的灵活性和总结能力。

初中各年级学生学习问题分析,表格版

初中各年级学生学习问题分析,表格版

初中各年级学生学习问题分析・初中1年级学生学习问题分析规范• • ・1初一是学生转变和适应的一年,学科科目比小学明显增多,知识跨度大,测试 频率加大,要求学生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时间,课下学习也越来越重要。

由小学的 具体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

2学生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容易导致畏难情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导致行为障碍,青春期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叛逆心理容易导致放纵情绪,容易与家长产生沟通方面的不协调,对自己的时间和行为不能合理的调控3由于初中的数学和英语的学习与小学有明显的差异 ,学生很容易在数学、英语 的学习出现很大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现象,而在此时出现的问题,也很容 易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下降,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很容易导致整体成绩的下降。

4初一的学生发育速度加快,在智力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感知觉能力已经逐 步发展完善,甚至在许多方面赶上或者超过了成年人水平;记忆系统发展更加完 善,记忆能力随着记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明显提高 ;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而后者则逐步发展,处在一个过渡时期5学生在经过测试和排名后,学习强度与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习习惯、方法和 自学能力的差异对成绩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成绩分布也有了较大的变 化。

6孩子升入初中,原有的人际关系被打破,与老师、同学要建立新的关系,对适 应性和人际关系不良的孩子,这方面的压力并不小于学习压力。

很多初一学生对初中一年级整 体 特 点 分 析5句型转换:是学生熟悉英语语言特点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培养语感和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的基本素质。

6时态:小学五年级学习的主要时态是一般过去时,但同时涉及到其他时态的复习。

英语的时态是与汉语相比的最大区别,所以对时态的认知是学生更快的进行英语学习的关键。

7英语方面要多朗读课文,形成初步的语感;熟记单词,为阅读和作文打基础;开始写简单的英语日记、多进行听力练习。

中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各种常见错误心理分析

中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各种常见错误心理分析

中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各种常见错误心理分析摘要]数学教学是如何做得更好,如果能够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然后加以分析,对症下药,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果。

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学得津津有味,我们的教学双边活动一定会开展得红红火火。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的严谨、严密性确实令人诚服,只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有许多学生在学习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常因各种问题处理不当,而带来了各种预期不到的后果。

下面我就中学生(以下重指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几种常见错误罗列出来,并对产生错误的原因加以心理分析,以便我们今后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类型:审题不清,考虑问题不全面。

这种错误是相当普遍存在的,很多学生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就急于动笔,结果造成“大意失荆州”,也就是说:很多学生拿到题目之后,根本不静下心来进行深层次的考虑,而是大笔一挥,草草了事。

这也许是他们心理不够成熟地表现吧!我们不妨看一下下面几个例题。

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e=0两根互为倒的条件是什么?很多学生看到此题时,便得出如下条件。

因为方程有两个根故△≥0,又因为这两个根互为例数,故x1·X2=1,然后加以解题,结果导致题目出错。

其实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只有一元二次方程才有两个根的可能,而这道貌岸然题的二次项系数为一字母a,若a=0时则此方程根本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两个实根了,考试我认为在做上面两结论之前应再加上附加条件,即a≠O,综上,此题应满足的条件应为a≠0,a≥0,X1·X2=1,然后加以解之。

2、已知a/a+b=c/a+b=b/a+c=k,求k。

很多学生会这样做,由等比性质可知,a+b+c/(b+c)(a+b)(a+c)=k,解得k=1/2,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这样做之前是否有前提保障呢?而用等比性质的大前提必须是分母相加不能为零。

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温州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温州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分门别类对症下药——“陷阱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概念复习中的运用心得瓯海二高郑多义摘要:利用“陷阱”式教学方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中概念复习的效率需要做到“分门别类,对症下药”,即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概念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失误进行分类,设置“陷阱”题,放手让学生去错,然后通过讨论、分析,寻找错因。

通过这样的辨析过程,达到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目的。

最后通过课内和课外的练习,达到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概念复习课“陷阱”式教学方法错误效率正文: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反馈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

而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是否有用,其中一个要素取决于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学生能够对反馈的信息起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可以利用反馈的信息,以及用什么方式可以使学生接受反馈的信息。

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由时效性造成的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全部或者部分遗忘的现象。

复习课时间往往会被前期知识点的“提点”所挤占,真正用于提升、融汇的时间过少。

由此,复习课中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掌握也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文字理解”,流于形式,课堂复习效率效率降低了。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对布鲁纳教育理论的理解,笔者尝试在高中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陷阱”式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效果。

“陷阱”式教学方法是一个自创概念,它是一种通过不设防地让学生去错解一些易错题,然后经过分析、讨论获得正确认知的后程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使用“陷阱”式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不设防地放手让学生去犯错,重点在学生犯错后的分析、讨论错因,然后使学生走出“陷阱”,并形成一定的“免疫力”和较为长久的记忆,从而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

大致上,我们把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分为三类——概念性失误、策略性失误和审题失误。

2024年《对号入座》教案(精选

2024年《对号入座》教案(精选

2024年《对号入座》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对号入座》的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坐标与图形的关系、对号入座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坐标系的基本概念,掌握坐标与图形的对应关系。

2. 学会对号入座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坐标与图形的关系、对号入座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对号入座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张电影票,引导学生观察座位号与坐标的关系。

(2)提问:如何通过座位号找到座位?2. 例题讲解(1)讲解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坐标与图形的对应关系。

(2)讲解对号入座的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说明。

3. 随堂练习(1)给出一个坐标系,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找出指定的点。

(2)给出一个座位图,让学生根据座位号找到对应的座位。

4. 课堂小结(2)强调对号入座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坐标系的基本概念2. 坐标与图形的关系3. 对号入座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A(2,3)、B(3,1)、C(0,2)。

(2)5排6号、8排9号、3排1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对号入座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电影院,还有哪些场合会用到坐标系?(2)鼓励学生课后尝试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讲解时要注意坐标原点、坐标轴、正负方向等基本元素的定义,确保学生理解清晰。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解析教你对号入座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解析教你对号入座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解析教你对号入座作者:范文忠(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学)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关于基础知识部分中的文学常识试题,根据题干对于选项的要求,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正确、不正确(或错误)、不完全正确,答案均为一个。

如何做好此题呢?我想就上述三种要求分别作以简要分析。

一、题干要求选一个正确的例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都德——法国B.《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清代C.《曹刿论战》——《左传》——司马迁D.《分马》——《暴风骤雨》——周立波(广西1999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题干分析:既然题干中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我们可以根据选项的具体内容,采用一锤定音法或排除法做题。

一锤定音法:即从选项中一眼选中正确答案的方法。

(此法一定要在对选项中正确的一项内容十分熟悉、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有效使用。

) 排除法:即就选项中的每一项内容均作具体地分析,然后将不正确的选项逐一加以排除,最后选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不能直接采用一锤定音法的情况下进行。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稳妥、把握性强、正确率高,是一种常用的解题、答题方法。

) 解题分析:题干下的四个选项给的是作品、作家、国籍(或朝代)这样几方面内容,我们不妨先采用排除法做一做。

A项考查的是学生对外国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

本项中《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本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而此项中的作家却写成了都德,显然是不对的,所以首先将A项排除;再看B项,它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作品的熟悉和掌握情况。

此项中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是施耐庵写的,但是作家所处的朝代写错了,不应为清代,应为元末明初,故B项也要排除。

我们接着看C项,它考的是一篇文言文的出处及作者。

此项中《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一书,没错;但是关于作者一项却写成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显然就不对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